如何让孩子适当的体验挫折的小游戏

狠狠心,让孩子体验挫折
 来源: 刘燕
来源:作者:刘燕责任编辑:
近几年,青少年的自伤、自杀呈明显低龄化趋势。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轻生、厌生,那么多孩子忧郁、不快乐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生活。但是,生活是无情的,由于父母的娇宠,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一点点小的挫折或失败就有可能酿成一桩惨祸。为了尽量不让这些悲剧发生,我们需要狠狠心,让孩子经历挫折、体验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
那什么是挫折呢?挫折就是遭遇困难、失败,或者只是一种困难或失败在心理上的感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与失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是无处不在的。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妈妈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练他成长的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有时父母需要“狠狠心”,因为一次次的小挫折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因为挫折能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自我反省,这样他才更有进取心。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例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吃苦精神;在集体活动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让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培养孩子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遇到困难正确分析原因(对待挫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迎着困难上,而不是退缩逃避。鼓励孩子成为不畏困难、坚强、自信、豁达、果敢,对挫折的适应力强,遇到挫折也能输得起的人。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做父母的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而是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有泪有笑,有磨难,有悲伤,也有欢唱,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己,他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合肥一中 刘燕
[责任编辑:]
光明网版权所有让孩子体验生活并学会如何面对挫折让体验并学会如何面对挫折
国庆节期间与妻子一起带孙子到县城玩,在人民广场边上买桔子。我看见一个水果摊前仅有一个7、8岁的男孩在“练摊”,这男孩很“大人”地在摊子上称重、收钱、找零,完成了一系列的“生意”动作。再仔细观察,看见旁边不远的地方,孩子的家长在悄悄的注视着这边。我赞赏孩子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是要让孩子利用假日的来体验体验生活呢。
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生活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还应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因为在的道路上,挫折和成功,就象两驾逆向行驶的马车,要么是挫折这驾马车将你拉向灭亡的泥潭,要么是成功的马车带你抵达辉煌的峰巅。挫折马车的轮子是懦弱,而成功马车的轮子是。只要你用坦荡的微笑直对挫折,懦弱的轮子便无以转动,而让坚强成为你人生价值的助推器。布郎大学心理学教授莱普塞特告诫人们:“用说‘没关系’来试图安慰失望的孩子很少奏效,有时还会让孩子的感觉更坏,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挫折是所能教会孩子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它可以决定孩子以后在逆境中的成败。
挫折,就是遭受到了困难、失败和打击。许多孩子在遇到困难、失败和打击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外界的评价并没有那么重要。谁都不可能总是得第一,也没有人能够不失败。即使在没有外界鼓励或者是遭到反对的时候,也应该坚定地走的路。如果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他就会经不起挫折。我们要从小让孩子学会挣扎,锻炼拼搏精神,这样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委屈、等,就能奋起挣扎,变失败为成功,会对孩子今后的大有好处。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事实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我们要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哭泣,勇于面对,用一颗乐观的心,坦言面对。让困难不再是困难,让孩子在困难面前勇敢地说:“我能行。”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了,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让孩子在体验挫折的过程中,明白“成功乃是失败之母。” 跌倒了再爬起来,含着微笑从挫折的山谷采回胜利的花束。真正有志气的人,往往在大难之后,凭借着命运的“铁锤”,敲打出耀眼的火花。经受挫折的考验,几乎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面对种种挫折仍然含着微笑的人,终会在奋斗中谱写新的诗篇。
笑铀( 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6-2106-0804-1903-0302-0702-0501-1012-1612-1011-23&推荐阅读并说 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生活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还应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欣赏,问候秋安!!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宝贝问题 &
当前位置:&&&& 正文
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如何让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
日 22:04&&&&&中国早教网&&&&&Alice
让孩子受到适当的挫折,让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挫折教育&还真的和疫苗有异曲同工之处。但需要警惕的是,有些&挫折教育&可能对孩子来说并没有效果,甚至有反作用,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那什么样的挫折教育是&有害疫苗&呢?
1、有毒疫苗&&损害孩子自尊心
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打骂教育、失败教育,这是对挫折教育一种片面极端的理解方法和处理手段,其共同特点就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打骂&(包括嘲笑)成了教育的法宝。有的父母当子女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马上批评,棍棒交加。&不打不成器&成了教育的格言,劝学的名言。撒谎要打、成绩差要打、不服从家长更要打,最终打掉的却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当孩子在家长面前没有自尊心、抬不起头来时,他又怎么能坚强地面对以后经历的挫折呢?
除了&打骂&之外,人为地创造&失败&也是挫折教育的一大误区。家长有时会人为地让孩子失败,似乎孩子挫折能力的提高舍此以外别无它途。实际上孩子抗挫能力的提高是以成就感和愉悦感为基础的。没有成就和愉快的体验,孩子失败越多越没有信心。其结果只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强化孩子不恰当的能力定位,降低了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精彩问答
向专家提问
14:00-15:30在线妈妈课堂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给孩子适当的挫折经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彼岸花海)
(西人 Aaron)
(转身微笑)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体验到挫折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