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报告未重新收据加盖财务专用章测试专用章无效怎么办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2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规范检测报告格式文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规范检测报告格式文件
上传于||文档简介
&&规​范​检​测​报​告​格​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检验专用章
product inspection chapter dedicated
Product Inspection Seal
Special stamp for inspection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special
Product quality testing chapter dedicated
Testing Center Seal
dedicated chapter testing center
Special stamp for inspection center
Special stamp for quality inspection
Qualified dedicated chapter quality testing
Quality inspection seal
Product inspection seal
Special stamp for inspection
Qualified dedicated chapter product inspection
更多收起网络短语
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The report copy is invalid when there is no 'special stamp for inspection report' or inspection organization stamp.
检验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The Inspection Reports without "Special Seal for Inspection Report" or the unit seal of the inspection unit would be invalid;
测试报告涂改无效;无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测试报告未加盖本中心“检验报告专用章”和骑缝章(报告页数多于1页时)无效。
The report is invalid if altered or not signed by the authorized signature, and it is invalid without Special Seal for Report or Paging Seal(when the page number more then 1).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测试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职业卫生评价报告》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
范文一:京磊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报告编号:Q/TYKS-JL-B02-14-103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报告填制说明一、本报告仅对受测对象取样时的设备、环境等状态参数负责、有效。
二、本报告若缺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发人签字及检测单位公章、骑缝章均无效。三、本报告未经检测单位批准,不得复制。 四、本报告不得增删、涂改,否则无效。检测与评价单位: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 地
址:太原市菜园街26号
编:030012声 明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承担法律责任。项
目 名 称: 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检测机构名称: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法定代表人:冯聚龙项目负责人:
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目
录1、总论 ...................................................................................................... 1 1.1用人单位情况 ................................................................................ 1 1.2检测与评价目的 ............................................................................ 1 1.3检测与评价依据 ............................................................................ 1 1.4检测与评价范围 ............................................................................ 3 1.5检测与评价内容 ............................................................................ 3 2、用人单位生产及工艺情况 .................................................................. 4 2.1工艺流程 ........................................................................................ 4 2.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 ........................................................ 4 2.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工作场所的现场描述 .................................................................... 4 2.5工作场所环境与气象条件 ............................................................ 4 3、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分析 .................................................. 7 3.1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 4 3.2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 8 3.3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数量、型号及运行情况 ............................ 8 3.4检测方法、条件、时间及使用的仪器设备 ................................ 93.5检测结果分析 .............................................................................. 11 4、建议及要求 ........................................................................................ 11 4.1作业环境建议及要求 .................................................................. 12 4.2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制度 .................................................. 13 附件:1、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2、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3、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4、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附图: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图。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1、总论1.1用人单位情况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阳曲县泥屯镇杨家井村,成立于日。主要采用煅烧窑炉煅烧活性石灰,进行白石灰生产、加工、销售,年生产能力为4万吨。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为,有限期为日至日,由山西省阳曲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本次检测与评价场所为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生产场所,该企业现接触职业病危害的生产工人5人,实施8小时工作制。 1.2检测与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2、明确用人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工作场所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1.3检测与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日);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7号);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8号);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9号);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监发[2002]63号);7、《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号文件)。 1.3.2技术规范和标准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GBZ2.2-2007);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07); 9、《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10、《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7);1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1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GBZ/T160.33-2004); 1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04) 1.3.3任务依据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 1.3.4基础技术资料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 1.4检测与评价范围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范围为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的石灰窑成品库、窑进料口、操作室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由于该厂目前处于半停产状态,检测时该厂未进行装窑、出窑作业。所以本次检测范围不包括装窑、出窑作业,建议该厂在装窑、出窑作业时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装窑、出窑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1.5检测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2、用人单位生产及工艺情况 2.1工艺流程2.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2.3工作场所的现场描述针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于日对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检测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当日,委托单位各厂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具备检测条件。 2.4工作场所环境与气象条件工作场所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气压)与环境状况3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分析 3.1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3.1.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布根据《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石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型。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分析,委托单位作业场所的主要物理有害因素为:噪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见下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3.1.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不同的职业病发生,这些职业病危害及处理原则如下表所示。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2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3.3检测方法、条件、时间及使用的仪器设备 3.4.1物理因素检测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标准进行检测。采用仪器法,在企业生产系统设备运行正常时,分组对产生物理有害因素的岗位、场所进行检测。根据工作场所噪声的分布情况,选择劳动者经常停留的工作地点进行检测。测点检测三个值,选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测定值。8h等效A声级采用各工种工作日写实情况,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标准中声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4.2粉尘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标准进行采样。使用短时间定点采样方法,在企业满负荷且各个生产系统设备运行正常时,针对委托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进行现场检测。在分析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采样,其中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根据工时调查计算各工种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用超限倍数来评价各工种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3.4.3化学有毒物质检测有毒物质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GBZ/T 160.33-2004)等标准进行采样。使用短时间定点采样方法,在企业满负荷且各个工作系统设备运行正常时进行了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毒物质工作地点接触浓度根据劳动者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的特征,在产生化学有毒物质的工作地点,在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采样;化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用针对各工种在工作日劳动者接触为基础,用工作地点检测的结果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标准中计算TWA的公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3.4.4采样条件根据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各种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现场检测时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具备检测条件。 3.4.5采样时间采样时间:日。 3.4.4采样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3.5检测结果分析本次检测针对委托单位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见下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表4 建议及要求4.1作业环境建议及要求⑴粉尘防护主要针对委托单位的转载车司机进行检测。经分析计算,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粉尘防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①原料场应设置防尘洒水管路,并对石子、煤进行封闭储存,如漏仓等方式。②加强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确保通风除尘设施的完好、有效,并确保作业人员佩戴好所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同时尽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粉尘的时间。③建议安装除尘器,同时监督工人在作业现场坚持正确佩带防尘面罩。在此操作位的显著位置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等警告标识。⑵噪声防护建议巡检工佩戴防噪耳塞,并减少工作时间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在各个原料下料口应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等警告标识。⑶有毒物质防护①对于易散发毒物的工作场所,宜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的浓度;②工人在回转窑巡检和检修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③应加强对职工进行职业安全培训,提高个体防护意识,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加强应急演练,并有演练记录,及时总结经验。 4.2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制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应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本企业职工的基本责任:①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②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安全、职业病方面的培训。 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评价。企业根据检测报告中的各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及时、如实向当地安监部门申报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本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内容主要包括: ①企业的基本情况;②企业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③企业的各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 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对各作业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的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职工急救常识培训。在紧急情况下,避免意外伤害的紧急应对方法。针对这些方法措施进行培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企业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管理工作,做到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管理维修要有记录。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要建立档案,编制操作规程。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保证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所必须配备的,带有防护功能的用品。接触有害因素的所有人员都应按时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措施应包括:①企业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标志证书;②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③企业管理人员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 ④企业管理人员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应设专职专业人员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计划并依法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企业应委托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现场检测与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执行定期报告制度,并将检测、评价结果告知劳动者和向上级管理部分报告、备案。企业的监测档案为永久性资料,要妥善保管。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要将监测对象、监测地点、监测结果、监测方式等记录上报相关领导。监测所需的经费纳入项目经费预算中,实行专款专用。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指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建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预算。企业如果要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时,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应负责本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工作。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企业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要复查的,应当根据复查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用人单位应将体检结果告知劳动者,并建立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企业应建立职业病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损,及时处理,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及进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康复。企业负责人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企业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结果表要实施告知和保密制度。企业的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应列入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中,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中,实施专款专用,不得无故拖延、克扣、拒付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测和职业病损害诊疗的相关费用。健康监护档案为永久性保存资料,要妥善保管。职工本人有借阅、复印其本人健康档案的权利,单位领导和档案管理人不得拒绝职工借阅、复印其本人档案。1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企业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企业如果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发生事故后,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在事故中遭受职业危害的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其具体情况,并组织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如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以及处理结果,企业要及时向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上报。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应编制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出演练计划、做好演练记录。在工作现场配置急救用品、设置应急撤离通道等。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应在各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职业卫生内容。1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应随时关注有关部门对职业危害防治的新精神、新要求和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进行增加和调整。以下空白报告编号:Q/TYKS-JL-B02-14-103检 测 报 告受检单位:
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检测类别:
日常检测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报告日期:二O一四年十月十二日注 意 事 项1、报告无我单位“检验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我单位“检验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无采样人、检测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报告涂改无效。检测单位: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 地
址:太原市菜园街26号
编: 030012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检测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报告委托单位: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日期:
采样仪器:
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GBZ/T189.8-2007)
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噪声检测结果以下空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报告委托单位: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采样方法:
采样日期:
交样日期:
2014年 11月8日
检测日期:
2014年 11月8日
检测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7)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氮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检测结果以下空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检测项目:
采样方法:
现场采样 (吸收液管)
采样日期:
收样日期:
检测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检测日期:日
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33-2004)二氧化硫的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铵分光光度法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检测结果以下空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检测项目:
采样方法:
采样日期:
收样日期 :
日 检测仪器:
不分光红外分析仪
检测日期:
日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28-2004)评价依据: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一氧化碳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委托单位:
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
游离二氧化硅
采样方法:
采样日期:
交样日期:
2014年 11月8日
检测日期:
2014年 11月8日
检测仪器:
AB135-S型电子天平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第四部分:焦磷酸质量法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检测结果以下空白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编制
共7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山西京磊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样品名称:
日 检测仪器: AB135-S型电子天平
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粉尘检测结果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编制
共7页太原矿山设计研究院编制
共7页原文地址:
范文二: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范文)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范文1、封页××××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评价机构(加盖公章)年
日2、封二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封三项目名称:××××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承担单位:评价机构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1、前言2、企业概况3、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3.1主要评价标准3.2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3.3 现场调查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3.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3.3.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3.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3.3.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3.4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3.4.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3.4.2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3.4.3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3.4.4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3.5职业性健康检查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3.6评价结果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3.7控制效果评价报告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f.评价结论及建议。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1.1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1.1.1 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1.1.2 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1.1.3 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1.2 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1.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1.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2.1 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2.1.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2.1.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2.1.3 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2.2 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2.2.1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2.2.2 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2.2.3 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2.3 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2.3.1 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应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2.3.2 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0mm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2.4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阅读详情:
范文三: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1 评价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5.3风险评估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5.4 综合分析法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6.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 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6.3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7 评价方案编制7.1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7.3评价方案内容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7.3.2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7.3.5项目分析: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7.3.6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引用数据尽可能采用图表,现场描述采用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8.1总论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8.2 现有企业概况:本条款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概述现有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8.3 工程分析8.3.1 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8.3.1.1项目名称: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8.3.1.2项目性质: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8.3.1.3 生产规模: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8.3.1.4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8.3.1.5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气候特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8.3.1.6社会环境条件:指拟建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8.3.1.7生产制度: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年/小时(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8.3.1.8岗位设置及定员: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8.3.1.9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项目名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8.3.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等。8.3.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8.3.3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8.3.3.1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8.3.3.2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8.3.4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8.3.5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8.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8.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8.4.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8.4.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8.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8.5.1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8.5.2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等内容应按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分析。8.5.3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 防尘, 防毒,防噪声、振动,防暑降温、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 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学等。8.5.4配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辐射危害、防生物危害等用品。8.5.5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应当列出为应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主要包括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装备、防护装备、警示标识等。8.5.6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设置警示标识及说明。8.5.7拟设置的辅助用室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8.5.8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包括:专项经费总额、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等及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8.6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阐明其原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包括: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8.7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时使用。8.8结论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阅读详情:
范文四: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公章) 经
联 系 电 话: 申 请 日 期: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制样申请书填写和材料申报说明一、申请书填写说明 (一)申请书由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的建设单位填写;“经办人”指建设单位指定办理申请事宜的人员。(二)申请书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打印文本,字迹清晰、工整。 (三)申请书中有关内容填写要求: 1、“企业行业分类”栏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的规定填写;2、“登记注册类型”栏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的规定填写;3、“企业规模类型”栏按照《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的规定填写;4、“职业病危害类别”栏按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结论填写; 5、“申请审批类别”栏中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较重的建设项目选“备案”,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选“审核”。二、申请材料申报说明(一)提交的文件、资料须符合《江苏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安监规[2014]2号)以及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建设单位自行组织评审工作规则》等规则和相关文书的通知(苏安监〔号)的规定。(二)申请材料一般要求如下:1、申请内容应当完整清楚、前后一致,不得涂改、缺项。 2、申请材料一般应当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并按规定要求、顺序装订。提交纸质材料的同时,应当以光盘刻录的形式提交与纸质材料完全一致的电子版材料。3、所有申请材料原件应当加盖建设单位公章;评价报告应当加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由本人亲笔签名;报告编制人员必须由本人亲笔签名,不得使用电子签名;所有复制件应当清晰并与原件完全一致,并加盖单位公章。4、申请材料除注明外,均为原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内容阅读详情:
范文五: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价报告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沙县源村乡田湾煤矿2015年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价报告编制:田湾煤矿日期:日2015年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价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减少尘肺病的发生,保证在岗职工的身体健康,田湾煤矿2015年对下井职工进行培训,现对该项目培训效果工作进行调查评价,为今后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方面提供经验。一、培训对象;本年度已经报到的井下作业工人,共127人,其中98%为井下一线职工。二、培训时间安排及培训课时;田湾煤矿在日、7日二天,利用春节后停产整改期间,对全矿职工进行了72小时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其中职业卫生培训16小时,职业卫生培训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22%。三、培训内容及授课人:1、职业卫生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2、《职业病防治法》3、《安全生产法》4、《尘肺病防治条件》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6、《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7、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知识8、急救互救知识9、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等各项内容授课人为本矿矿部领导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四、考试成绩及效果:参加学习培训127人,参加考试125人,平均考试成绩87分。 从整个学习人员成分来看,由于文化程度、年龄参差不齐,所以领会内容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差别。五;效果评价:从这次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时间安排来看,比较适时,课程也比较合理。井下一线职工在听尘肺病防治和相关法律法规时,比其它课程时要用心一点,所以整个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成效还是可以的。由于培训计划整备工作充分,所有授课人员及考试用品方面还是井井有条,比2014年春节后进行的安全培训效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好多职工能知道尘肺病的预防及自我保护意识。在以后的井下作业工作中能自觉采取防尘工作。对于违反职防行为和维权方面也懂得了一定的知识。这是这次职业卫生培训最好的亮点。不足之处,讲课人员自我演讲水平不高,解释能力和讲课技巧不成熟,造成听课人员领会不透。大班前会议室条件有限,影响学员听课注意力。在以后的时间里,真真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的效果不太好,使职工思想波动较大,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思想,要想职工学习的好,必须让职工得到好处,才会有更好的效果。阅读详情:
范文六:职业卫生日常检测评价报告样本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评价报告报告编号:宁疾控(职)卫评字(2009)第XXXX号
被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六日说
明1、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中心提出。2、 由于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浓度受许多因素影响而经常变化,在不同时间、不同采样地点、不同微小气候、不同生产状况下所测结果均有变化。本检测报告的结果只对本次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和生产状况负责。3、 本检测结果及我中心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等非检测目的。4、 本检测报告一式四份,其中两份送交被检测单位,一份送交本中心存档,一份由本中心职业卫生与放射防护科存档。 5、 本检测报告复印无效,涂改无效。地址: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470号 电话(传真): 邮编:75000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续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号签发人:
评价机构(签章)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
被检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项目:生产性粉尘检测样品数:2地址:XXXXXXXXXX检测日期:日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测 定 结 果3其他粉尘,其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8.0mg/m,粉尘的STEL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评价人: ————————————————————
单位(签章) 审核人: ————————————————————
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
被检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项目:氨气检测样品数:3地址:XXXXXXXXXX检测日期:日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测 定 结 果注: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氨的PC-TWA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PC- 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分别为:20和30mg/m。评价人: ————————————————————
单位(签章)审核人: ————————————————————
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
被检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项目:丙酮检测样品数:2地址:XXXXXXXXXX检测日期:日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测 定 结 果注: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丙酮的PC-TWA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PC- 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分别为:300和450mg/m。评价人: ————————————————————
单位(签章)审核人: ————————————————————
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
被检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项目:正丁醇检测样品数:2地址:XXXXXXXXXX检测日期:日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测 定 结 果注: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正丁醇的PC-TWA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00 mg/m,正丁醇的STEL超限倍数是PC-TWA的1.5倍。评价人: ————————————————————
单位(签章)审核人: ————————————————————
日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
被检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项目:生产性噪声
检测点数:15地址:XXXXXXXXXX检测日期:日职 业 危 害 因 素 测 定 结 果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 dB(A)原则,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 dB(A)。评价人: ————————————————————审核人: ————————————————————
单位(签章)日宁疾控卫检字(2009)第XXXX号
被检测单位:宁夏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项目:生产性噪声
检测点数:15地址:XXXXXXXXXX检测日期:日职 业 危 害 因 素 测 定 结 果注: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人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 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 dB(A)原则,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 dB(A)。评价人: ————————————————————审核人: ————————————————————
单位(签章)日阅读详情:
范文七: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管理程序安徽众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主题:评价报告管理程序 评价报告管理程序1 目的文 件 编 号:ZYWS-CX-5.8.2 第1页 共4页 第 1 版 第 4 次修订 颁布时间:2014 年 05 月 10 日确保对所进行的评价报告,能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完整地体现和描述,并符合委托方、 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评价报告的编制和管理。 3 职责3.1 评价报告内部审核人员负责评价报告的内部审核。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评价报告技术性审核。 3.3 有需要时技术负责人可请求外聘专家审核。 3.4 质量负责人负责评价报告的过程性审核。 3.5 需要外部审核的项目,在完成上述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把报告提交外部审核。 3.6 技术人员负责评价报告出版前的文字校核。 3.7 授权签发人负责签发评价报告。 4 程序内容4.1 评价报告的内容 4.1.1 预评价报告书内容应包括:总论、企业概况、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 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结论与建议。 4.1.2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内容应包括:总论、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 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个人使用的职业 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职 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结论、建议。 4.2 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核和签发 4.2.1 评价人员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6-2007)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7-2007) 、 《评价方案》 、 《检测报告》和现场调查情况的要求, 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等。 4.2.2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制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组织审核。 4.2.3 评价报告的审核包括以下类型:内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审核、公司外聘专 家审核、外部技术审核、出版前校核。审核要求应根据不同项目类型、法规与评价导则、作业指 导书、技术合同登封确定。 4.2.4 所有评价报告均应进行内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审核、出版前校核。必要时 可根据技术负责人意见,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审核。 4.2.5 外部技术审核过程由委托方将评价报告上报相应的评审机关、评审机构后,由审批机关、评()安徽众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主题:评价报告管理程序文 件 编 号:ZYWS-CX-5.8.2 第3页 共4页 第 1 版 第 4 次修订颁布时间:2014 年 05 月 10 日4.2.7 所有审核记录应完整,审核发现的问题经项目组修订后,还应经原审核人员验证合格,方 能转入下一审核程序。报告审核记录应随评价项目档案转交档案室归档保存。 4.2.8 内部审核要求 4.2.8.1 项目组完成报告初稿后,公司应安排至少 1 名有经验的评价人员担任报告审核员,对评价 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制定内审员由非该项目组评价成员担任,以免影响内部审核工作的公正性。 4.2.8.2 内部审核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 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 4.2.8.3 内部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人员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相关记录。 4.2.8.4 若报告内审员与报告项目组就有关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有评价部部长组织专题会议 研讨相关问题。 4.2.8.5 项目负责人按照内部审核意见、建议等,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后,交原报告审核员进行复 查验证。 4.2.8.6 内部审核结果为“通过”后,项目组方可进行下一步审核程序。 4.2.9 技术负责人审核要求 4.2.9.1 内部审核通过后,项目负责人需将审核报告及相关资料转交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 4.2.9.2 技术负责人审核内容重点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 4.2.9.3 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人员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相关记录。 4.2.9.4 审核结果为“不通过”者,项目组应重新组织评价工作。技术负责人检查实施效果。 4.2.9.5 审核结果为“通过”者,项目组应按技术负责人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对相关内容进行修 改完善,交技术负责人复审验证合格后,实施下一步审核工作。 4.2.10 质量负责人审核要求 4.2.10.1 技术负责人和必要的外聘专家技术审核后, 项目负责人将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转交给质量 负责人进行审核。 4.2.10.2 质量负责人审核内容重点包括:是否进行和合同评审,是否编制了项目评价方案并评审, 采样检测记录是否齐全,是否进行内审、技术负责人审核,必要的专家审核,存档记录是否完善, 是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4.2.10.3 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人员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相关记录。 4.2.10.4 审核结果为“不通过”者,项目组应重新补充相关资料与记录,验证相应的评价数据及记 录,质量负责人检查实施效果。 4.2.10.5 审核结果为“通过”者,项目组应按需要交外部审核并修改完善。 4.2.11 外聘专家技术审核要求4.2.11.1 必要时,技术负责人可提出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审核,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联络专家并 实施。 4.2.11.2 外聘专家技术审核重点内容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 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 4.2.12 出版前审核 完成上述审核后,评价部负责人制定有经验技术人员进行评价报告出版前的文字校核,校核完毕()安徽众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主题:评价报告管理程序后把校核后评价报告交由项目负责人。 4.2.13 外部技术审核文 件 编 号:ZYWS-CX-5.8.2 第4页 共4页 第 1 版 第 4 次修订 颁布时间:2014 年 05 月 10 日评价报告装订成册,交委托单位组织开展审核,并填写相关记录,审核完毕后交由项目负责人。 4.2.14 印刷好的报告书由授权签字人签字后,由档案管理员归档保存。 4.3 评价报告的发送 4.3.1 报告封面正下部盖公司章。报告内注明要加盖公章的区域必须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报告, 报告边缘以加盖骑缝公章。 4.3.2 经签发的报告由业务部通知客户当面签收,未经客户许可,不得发送他人。 4.3.3 当客户不能当面签收时,应与客户商定以其他发送方式。 4.3.4 采用电话、 传真等其他电子方式向客户传输检测结果报告时, 应向委托方详细询问发送方式, 尽可能采取保密和可靠措施。 4.4 评价报告的修改 4.4.1 对已发出的评价报告,一般不予修改。如果需要做出修改,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召开专题 会议,会议通过后由原项目组进行修改,修改后报告按原报告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并及时声明。 4.4.2 重新签发的评价报告,应重新编号,并说明所替代的原报告的编号。 4.4.3 修改后的评价报告,应在更改位置标注“*”,并在适当位置作出声明,如“对编号× × × × 评价报 告的更改或补充”或其他相应的文字说明。 4.4.4 评价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编写、审批、发送记录和存档的要求与原评价报告相同。 4.5 评价报告的管理 4.5.1 本公司对评价报告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每份评价报告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才能签发, 并 加盖公司公章后方可生效。 4.5.2 本公司评价报告副本归档为永久保存。 4.5.3 本公司的评价报告不得随意传阅他人,以确保客户机密和所有权得到保护,具体见《保护 委托方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ZYWS-CX-4.1.1)。 4.5.4 当检查发现评价工作出现问题,而对评价报告或其修正报告所给出的结论及建议的准确性、 真实性有怀疑时,本公司须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5 相关文件(1)ZYWS-CX-4.1.1 (2)ZYWS-CX-4.3.1 (3)ZYWS-CX-4.8.1 (4)ZYWS-CX-5.3.6(5)ZYWS-CX-4.6.1 《保护委托人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记录和档案控制程序》 《数据控制程序》 《申诉处理程序》()安徽众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主题:评价报告管理程序文 件 编 号:ZYWS-CX-5.8.2 第2页 共4页 第 1 版 第 4 次修订 颁布时间:2014 年 05 月 10 日审机构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参加评审过程,并做好相关记录。 4.2.6 评价报告审核工作流程见下图:阅读详情:
范文八: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书专家审核要点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书专家审核要点技术审核专家根据评价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技术资料,着重对下面的内容进行审核:一、评价报告编制的质量审核1、评价报告格式是否规范、文字是否通顺;2、评价目的、评价范围是否明确;3、评价依据是否现行有效;4、工程分析是否清晰;5、健康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否淮确;6、健康危害评价是否科学、正确;7、卫生防护措施是否合理、可行(经费投入详表);二、对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核中,还应包括:1、报告中确定的检测范围是否全面;2、报告中引用的检测数据是否正确。三、评价报告引用资料的审核 评价报告引用的资料,不管是建设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建筑图纸、证明文件,还是评价方自巳收集的文献资料、现场调查资料、类比资料以及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数据,都应当具有有效性和可溯源性。1、有效性:1.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是否最新版本;1.2、建设方提供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是否是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1.3、评价方收集的类比资料中涉及的检测数据,是否是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1.4、评价报告引用的标准是否现行有效。2、可溯源性2.1、评价报告中工艺流程、原辅材料、设备布局等的描述,是否与委托方提供的,或通过现场调查取得的原始材料相一致;2.2、评价报告中出现的检查表的内容,都应当有相应的原始检查记录表并有评价方调查人员的签字,以及委托方陪同人员的签字,必要时应加盖委托方的公章。阅读详情:
范文九: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审核程序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审核程序1 目的对评价报告进行有效的技术审核与控制,以确保满足法律法规、委托方、评价作业指导书的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XXX编制的所有评价报告。3
职责1)评价报告内部审核人员负责评价报告的内部审核。2)技术负责人负责评价报告技术性审核。3)在有需要时,技术负责人可请求自聘技术专家审核。4)质量负责人负责评价报告的过程控制审核。5)需要外部审核的项目,在完成上述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把报告提交外部审核。6)技术人员负责评价报告出版前文字校核。7)授权签发人负责签发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4
程序4.1 评价报告的审核包括以下类型:内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审核、科安公司自聘专家技术审核、外部技术审核、出版前校核。审核要求应根据不同项目类型、法规文件与评价导则、作业指导书、技术咨询合同等确定。4.2 所有评价报告均应进行内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审核、出版前校核。必要时,可根据技术负责人的意见,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审核。4.3 外部技术审核过程由委托方将评价报告上报相应的审批机关、评审机构后,由审批机关、评审机构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参加评审过程,并作好相关记录。4.4 评价报告审核工作流程见下图。4.5 所有报告审核记录应完整,审核发现的问题经项目组修订后,还应经原审核人员验证合格,方能转入下一阶段审核程序。报告审核记录应随评价项目档案转交技术部归档保存。4.6 内部审核要求1)项目组完成报告初稿后,评价所指定至少1名有经验的评价人员担任报告审核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内部审核。报告内审员由非该项目组评价成员担任,以避免影响内部审核工作的公正性。2)内部审核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内容,并负责文字校核工作。3)内部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人员应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XXX审核意见反馈表》,并反馈给项目组。4)若报告内审员与项目组就有关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提请评价部部长组织专题会议,研讨相关问题。5)项目负责人按照内部审核意见、建议等,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后,交原报告审核员进行复查验证。6)内部审核结果为“通过”者,项目组方能实施下一步审核程序。4.7 技术负责人审核要求1)内部审核通过后,项目负责人需将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转交给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审核。2)技术负责人审核内容重点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内容进行审核。3)审核工作完成后,技术负责人应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XXX审核意见反馈表》,并反馈给课题组。4)审核结果为“不通过”者,项目组应重新组织评价工作。技术负责人检查实施效果。5)审核结果为“通过”者,项目组也应按照技术负责人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交技术负责人复审验证合格后,实施下一步审核程序。4.8 质量负责人审核要求1)技术负责人和必要的自聘专家技术审核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将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转交给质量负责人进行审核。2)质量负责人审核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进行了合同评审,是否编制了项目评价方案并评审,采样检测记录是否齐全,是否进行了内审、技术负责人审核、必要的自聘专家审核,存档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3)审核工作完成后,质量负责人应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XXX审核意见反馈表》,并反馈给课题组。4)审核结果为“不通过”者,项目组应重新补充相关资料和记录、验证相应的评价数据与过程。质量负责人检查实施效果。5)审核结果为“通过”者,项目组按需要交外部审核并修改完善。4.9 自聘专家技术审核要求1)必要时,技术负责人可提出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审核的意见,并由项目负责人联络相关专业专长的专家并实施。2)自聘专家技术审核重点主要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内容3)审核后,技术专家应针对上述审核内容,给出评审意见,填写《XXX审核意见反馈表》,并反馈给项目组。4)项目组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后,交原审核专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才能实施下一步审核程序。4.10出版前校核完成上述审核后,由于部门内部指定有经验技术人员进行评价报告出版前文字校核,校核完毕后把校核完成评价报告交回项目负责人。4.11外部技术审核评价报告装订成册,交委托单位组织开展审核,并填写《XXX评审专家个人评审意见表》,审核完毕后《XXX专家个人评审意见表》需要反馈回项目负责人。4.11 审核记录保存上述各级审核,如提出修改意见需填写《评价报告审核意见反馈表》和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质量审核记录表》签字,最终反馈到项目负责人;如审核过程中没有提出审核意见,需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质量审核记录表》签字,可不填写《XXX审核意见反馈表》。4.12报告审核结果的判定原则4.12.1“不通过”的判定原则1)质量负责人审核:未进行了合同评审、未来编制了项目评价方案并评审、采样检测记录不齐全、未进行了内审、技术负责人审核、其它重要存档记录不完整,并直接影响评价报告存档齐全性。2)技术负责人审核:评价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引用法律法规过时失效、工程分析不全面深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合理不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不全面不到位、对策措施缺乏针对性、评价结论不准确等方面,并直接影响评价报告质量。3)自聘专家技术审核:评价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引用法律法规过时失效、工程分析不全面深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合理不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不全面不到位、对策措施缺乏针对性、评价结论不准确等方面,并直接影响评价报告质量。4)内部审核:评价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引用法律法规过时失效、工程分析不全面深入、评价单元划分不当、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合理不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不全面不到位、对策措施缺乏针对性、评价结论不准确等方面,并直接影响评价报告结论和质量。4.12.2“通过”的判定原则报告审核过程中未发现问题,或虽发现了个别或少量的问题,但不会对报告结论和质量产生本质影响。4.13 报告签发报告授权签发人对完成的报告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报告有无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审核、评审等情况,按规定批准签发,并填写《评价报告质量审核及签发记录表》(XXX),项目负责人对经批准发放的报告装订成册,并盖上XXX公章。 5
相关记录阅读详情:
范文十: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编号:2008-*************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嘉兴市****** 二○○八年十月()编号:2012-*******丸一金属制品(天津)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委托单位:丸一金属制品(天津)有限公司检测与评价场所:-----车间天津市****** 二○一二年十月()报告书名称:*******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评价机构名称:嘉兴市*******法人代表:*******职责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项目负责人*******主任医师*******报告书编写人*******主管医师*******报告书审核人*******主任医师*******报告书签发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说明1. 本检测与评价报告只对委托项目负责。 2. 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3. 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4. 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我中心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 传。 5. 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 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中心提 出,逾期不予受理。 6. 本报告正文共 5 页(不包括附录) ,报告一式四份(用人单位两份、用人 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嘉兴市******* 技术档案存放处:嘉兴市******* 联系地址:嘉兴市******* 邮政编码:314050 联系电话:******* 传 真:*******联 系 人:*******()*******编号: 2008-*******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受检单位:*******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 邮 编:314000 地 址:*******联系人:******* 电 话:*******检测项目:炭黑粉尘、噪声 样品数量:炭黑粉尘 14 份、噪声 4 个点 检测仪器: SFC-3BT 粉尘采样器、 声级计采样时间:2008 年 10 月 13 日 检测时间:2008 年 10 月 13 日一、检测与评价依据 1、采样检测依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 ;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 (GBZ/T189.8-2007) 。 2、评价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详见表 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详见表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 表1 毒物名称 炭黑粉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毒物、粉尘)的国家卫生标准 PC-TWA(mg/m3) 4 PC-STEL(mg/m3) — EL ≤PC-TWA 的 2 倍 备注 G2B第 1 页 共 5 页*******()*******编号: 2008-*******注: PC-TWA 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 表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EL 表 示超限倍数;G2B 表示可疑人类致癌物。 表2 接触时间 5d/w,=8h/d 5d/w,≠8h/d ≠5d/w 工业场所噪声职业接触卫生限值 接触限值〔db(A)〕 85 85 85 备注 非稳态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 计算 8h 等效声级 计算 40h 等效声级注:每周工作 5 天,每天工作 8 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 85dB(A),非稳态等效声级的限值 为 85dB(A);每周工作 5 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 8 小时,需计算 8 小时等效声级,限值 为 85dB(A);每周工作不是 5 天,需计算 40 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 85dB(A)。 二、现场概况 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见表 3。 表3 存在 部位 碳性电池车 间底碗纸入 筒工序(5 号 A 线) 碱性投料车 间操作岗位 碳性拌粉车 间操作岗位 碳性电池车 间 碱性电池车 间(南)注 电解液工序 碱性电池车 间(南)涂 黑胶工序 危害因素 名称 炭黑粉尘 噪声 炭黑粉尘 炭黑粉尘 噪声 噪声 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操作方式 密闭 程度 敞开 接触人数 (人) 5 接触时间 (h) 5d/w,8h/d 防护情况机械化局部通风 防尘口罩 上吸风装置 防尘口罩 局部通风 — —手工 半机械化 半机械化 半机械化敞开 半密闭 敞开 敞开4 6 456d/w,4h/d 6d/w,4h/d 6d/w,8h/d7 噪声 半机械化 敞开6d/w,8h/d —*******第 2 页 共 5 页()*******续前表 3 存在 部位 碱性电池车 间(北)注 电解液工序 碱性电池车 间(北)涂 黑胶工序 三、样品采集 危害因素 名称 噪声 操作方式 半机械化 密闭 程度 敞开 7 噪声 半机械化 敞开 接触人数 (人)编号: 2008-*******接触时间 (h)防护情况 —6d/w,8h/d —本中心根据*******有限公司委托,并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范》 (GBZ159-2004)等要求进行采样检测,采样时生产基本正常,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检测结果与评价 本次检测评价结果见表 4、5。 表4 采样地点 危害 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mg/m3) 评价结论 补救措施 — —工人佩戴防尘口CTWA1.00 1.95 3.71CSTEL— — —EL 倍 0.25 1.68 2.4补救措施 有效性评 价 — — 防护有一 定效果碳性电池车间 底碗纸入筒工 炭黑粉尘 序(5 号 A 线) 碱性投料车间 操作岗位 碳性拌粉车间 操作岗位 表5 检测地点 碳性电池车间 底碗纸入筒工 序(5 号 A 线) 碳性电池车间 炭黑粉尘 炭黑粉尘合格 合格 不合格罩, 通风设施正常噪声检测结果 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 〔db(A)〕 噪声 噪声 86 85.8 评价结论 不合格 不合格 补救措施 无 无 补救措施有 效性评价 — —续前表 5*******第 3 页 共 5 页()*******编号: 2008-*******检测地点 碱性电池车间 (南) 注电解液 工序 碱性电池车间 (南) 涂黑胶工 序 碱性电池车间 (北) 注电解液 工序 碱性电池车间 (北) 涂黑胶工 序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 〔db(A)〕评价结论补救措施补救措施 有效性评 价 —噪声88.6不合格无噪声91.6不合格无—噪声88.0不合格无—噪声89.7不合格无—注: 噪声检测结果按照 40 小时等效声级计算。 检测结果表明: 本次检测碳性拌粉车间操作岗位炭黑粉尘浓度不符合 GBZ2.1-2007 标 准要求,碳性电池车间底碗纸入筒工序(5 号 A 线)与碱性投料车间操作岗位炭黑粉尘浓 度符合 GBZ2.1-2007 标准要求; 各噪声检测岗位噪声强度均不符合 GBZ2.2-2007 标准要求。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 (1)对碳性拌粉车间的通风设施和防尘设施进行检查,查找炭黑粉尘超标的原因, 并相应的对设施进行改进。 (2)工人在作业时应注意作业方式,防止引起二次扬尘。 (3)公司为各车间接触噪声的工人配备防噪声耳塞,并加强检查督导,对个人防护 用品应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以确保能有效使用。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司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监测结果归档,并及时进行 公告。 (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 业健康检查。 (6)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第 4 页 共 5 页()*******中文警示说明。编号: 2008-*******(7)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职业病防治计划,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及职业病危害告知等。 (8)如果公司的生产原料改变、生产工艺变更或新增项目,涉及新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须另行评价。 六、附录 附录 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 2 检验报告 附录 3 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第 5 页 共 5 页()附录 1碱性电池生产车间 ② 碱性生产线北 ②涂黑胶岗位注电解液岗位②② 碱性生产线南()碳性拌粉车间 碱 性 投 料 间 北 储存区 ① ①碳性生产车间 浆层纸入筒工序 (5 号 线)①②②碳性电池生产车间① 炭黑粉尘采样点② 噪声采样点*******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票上加盖财务专用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