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一个月了,以前刚开始锻炼的时候感觉力量明显增加了,但最近几天感觉浑身酸痛无力 头晕无力,

10865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Gymker杨)
(去去去来来来)
(? 土豆吃辣不长)
(木妖可可)
第三方登录: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左手可乐右手茶)
(我只是个演员)
(飞舞的蒲公英)
(以吻封缄)
第三方登录:刚开始健身时变化明显,但练着练着就无法进步了
平台期:减脂减不了?增肌增不了?力量上不去?
陈柏龄,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
刚刚开始健身的朋友,都会发现自己身体许多奇妙的变化:体重下降了,体脂比下降了;肌肉增长了,力量增长了;精神变好了,体能上升了;跑得更快了,喘气更少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有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训练水平很难更进一步的提高了。体重秤的数字变化趋于平缓,训练的强度停滞不前,运动表现难以提高,肌肉的维度也没有增长。
这就是俗称的「瓶颈」,也叫训练中的平台期。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训练中遇到的平台期究竟是何原因,究竟如何改善。
本文较长,如果想要更舒适的阅读体验,请先阅读两篇文章(点击可见):
陈柏龄《》
陈柏龄《》
一、何谓平台期?
每个人的训练目的不一,有的人想减脂,有的人想增肌,有的人想要提高力量,有的人想要通过系统训练,进一步提高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表现,有的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健康。(详见:陈柏龄《》)
不同的训练目的,也就有不同的训练体系。训练目的决定了你的训练体系,你的训练体系决定了你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决定了你的训练结果。一个训练者是否会遇到平台期,需要看他的计划与目的是否匹配、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合理。(详见:陈柏龄《》)
想要增肌的男生们,没必要为「最近一直无法增加训练重量」而发愁,因为那并不是你们的训练目的,你们的训练目的是增加肌肉,而非增加力量(虽然两者在生理学上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增加不了训练配重,并不是增肌者的平台期。增肌者的平台期是「难以进一步增加肌肉了」。
想要减脂的男生们,没必要为最近一直无法增大的肌肉维度而发愁,因为那并不是你们的训练目的。你们的训练目的是减少脂肪,而非增加肌肉。
想要减脂的女生们,没有必要为体重秤上那停滞不降的数字而发愁,因为那并不是你们的训练目的。你们的训练目的是减少脂肪,而非降低体重。减脂者平台期是「在维持瘦体重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体脂比」。
想要体能的朋友们,没必要为最近一直无法减脂而发愁,因为那并不是你们的训练目的,你的训练目的是增强你的体能储备,而非减脂。体能储备中的耐力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耐力水平、最大携氧量、糖原储备能力,以及是【脂肪】。体能训练者的平台期是「难以进一步提高运动表现与某类运动能力」。
所谓的&平台期&是由每个人的训练目的来决定的&&羽毛球选手不会为自己在篮球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而发愁的。游泳运动员也不会为跳水项目中的特殊技巧而发愁的。
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的,然后考虑一下:「我」是不是真的遇到了所谓的&平台期&。
每个人所遇到的平台期各有不同,因为训练目的不一样。但产生训练中&平台期&的原因却是类似的。
二、何为平台期?
在与本文相关的前两篇文章《超量恢复》和《过度训练》中,我说了我们越练身体越强是由于有&超量恢复&(应激学说)这个现象在,但如果长期训练量过大那么很容易出现过度训练的情况。
超量恢复是由于身体对外界的压力(比如训练的刺激)有适应能力而产生的运动学现象,而训练刺激过大和恢复能力不足则容易引起「过度训练」。
任何科学和严格的训练计划,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训练者的适应能力,最终提高训练者在这个专项中的运动表现。
理想状况下,如果训练者遵循:接受训练刺激&身体适应&增加训练刺激&身体适应&增加训练刺激&身体适应&& 那么这个训练者的竞技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但假如他的训练一直维持在某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他的身体适应能力就不会提高,超量恢复也不会产生。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所谓的&平台期&。
(图片来源: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 《周期》)
「训练不足」和「训练计划过于固定」很容易产生&平台期&。
平台期和&超量恢复&、&过度训练&息息相关,分别对应着「过小的训练刺激」、「合适的训练刺激」和「过大的训练刺激」。我们可以将合理训练、训练不足和训练过度相互比较一下:
1. 合理训练:长期施加合适 + 线性增加的训练负荷&身体适应&超量恢复&运动表现提高
2. 过度训练:长期施加强度过量的训练负荷&身体未适应&过度训练&运动表现下降
3. 平台期 / 训练不足:长期施加强度较低的训练负荷&身体长期适应,未能获得疲劳&运动表现停滞
(注:事实上,训练带来的疲劳,与训练水平增加、训练水平停滞不前、训练水平退步有着紧密的联系。)
(图片来源: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 《周期》)
在前文《》中我强调了,过度训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训练刺激过大和恢复不足。
实际上平台期的出现也与此类似。
平台期的出现也主要源于两个原因:训练刺激不足和恢复不足。
三、平台期成因之一:训练刺激不足
训练刺激不足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训练负荷不足所致,可能是训练密度不够,也有可能是训练总量不足所致,还有可能是训练计划本身的不完善所致,也可能是长期使用某种固定的训练计划所致。(注:训练负荷=训练强度 * 训练量,训练总量=训练配重 * 训练量)
以力量举为例。
(力量举三项:卧推、深蹲、硬拉。图片出处:)
某力量举爱好者 A,仅进行深蹲、卧推、硬拉三项的训练,而不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和辅助动作训练,其平台期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训练计划本身不够系统所致。辅助动作是为了提高局部短板能力,或者额外增强长板能力。完全没有辅助动作的训练,很容易会由于动作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而遇到瓶颈。
某力量举爱好者 B,长期采用 5X5 的训练计划发展绝对力量,但未考虑肌耐力和肌肥大的训练周期,其平台期产生的原因就很可能是训练计划本身没有考虑「训练周期的变化」所导致的。
某力量举爱好者 C,进行完整的肌耐力&&肌肉肥大&&绝对力量的训练周期进行训练,但所使用配重固定,其平台期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身体完全适应了训练负荷,刺激不足所致。
某力量举爱好者 D,进行完整的肌耐力&&肌肉肥大&&绝对力量的训练周期进行训练,并有多项辅助动作,且配重有变化,但单次训练总量一直未能达到适合他的水平的范畴(比如 10 吨),其平台期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训练总量过小所致。
(受伤的刘翔。图片来源:新华社。)
有时候我会把训练者分为两种类型:保守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
保守主义者更关注运动的损伤、动作的规范和本体的感受,因此他们往往训练刺激不足,也容易进入平台期。
激进主义者更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尝试新鲜动作、尝试更大的训练负荷、推崇训练的快感,因此他们往往训练刺激过大,容易在动作规范上出现问题,容易训练过度。
中国运动员普遍存在过度训练的现象。
普通人更需要的是保守主义。宁可训练量不足,宁可多一些平台期,也不要训练过度,也不要做变形的动作。因为普通人的专项,是健康。(详见陈柏龄&虎柔《》)
四、平台期成因之二:恢复不足
恢复不足是另一个导致我们训练进入平台期的原因。当我们身体适应了目前的训练量,可以增加训练强度和负荷的时候,由于恢复能力不足,我们便很难再进一步。如果这时候强行增加训练强度和负荷,就容易产生过度训练。
在曾经的多篇文章中,我都提到了下述的这个训练金字塔。最底层的是我们的饮食,然后是睡眠、生活方式、恢复手段,最上面的是我们的基础体能、专项体能和专项技术。决定了我们的训练水平的,更多的是我们金字塔底层的饮食、睡眠和生活方式。
(训练金字塔。图片来源:《动作入门》课程第二期学员田甜的笔记)
饮食包含了三大营养素配比、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以及补剂。基础饮食做得足够优秀的人,一定比普通人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在相同体能水平下,也就能够承受强度更大、密度更高的训练量。睡眠也是如此。生活方式上,保证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愉快的心情,都有助于我们加快训练后的恢复。训练前后的热身、放松、拉伸,以及合理的泡沫轴滚压、按摩、冰敷、热敷,都属于恢复手段,也都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恢复速度。(详见陈柏龄《》)
训练负荷合理,但恢复能力和恢复手段不够,也是一些训练者进入&平台期&的重要原因。
五、本文信息点总结
1. 训练目的需要与训练计划相符合,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训练效果。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的,然后考虑一下:「我」是不是真的遇到了所谓的&平台期&。
2. 与平台期相关的概念:超量恢复和过度训练。
3. 平台期的出现主要源于两个原因:训练刺激不足未能达到超量恢复,以及恢复能力不足。
4. 训练刺激不足的几种可能性:训练负荷不足,训练密度不足,训练总量不足,训练计划本身的不完善,训练变化不足(训练计划过于固定)。
5. 恢复能力不足的原因:饮食基础糟糕、睡眠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恢复手段不足。
6. 训练不足,优于过度训练。普通人不是运动员,宁可训练量不足,宁可多一些平台期,也不要训练过度,也不要做变形的动作。
本文相关链接
1.席玉宝,王少军.从超量恢复原理到系统科学原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397-399
2.Tudor O.Bompa,G.Gregory Haff.周期[M].李少丹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张宏磊等.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88-90
4.王广虎.超量恢复与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的审视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87-91
5.Richard B.Kreider,Andrew C.Fry,Mary L.O&Toole.运动员过度训练[M].王然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6.Vladimir Issurin.板块周期[M].王乔君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7.贾丽娜,王兴娟.睡眠不足对机体代谢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07(06):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soychen01)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疼头晕浑身无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