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E3 pciex4插槽槽支持sata接口的M.2硬盘吗?

主流硬盘接口M.2和U.2哪个更好?有什么区别?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1-15 10:16:53
主流硬盘接口M.2和U.2哪个更好?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现在hdd的硬盘很受欢迎,但是ssd也不错,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硬盘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现在比较主流的M.2和U.2的硬盘接口哪个更好呢?请看下文详细介绍
一套完整的PC需要很多个部件组成,如果在某次灾难中你只能保留一个部件,大家会选择留下哪个部分?这时候不管你的CPU多么高级,显卡多么有信仰,正常的人类应该都会选择留下硬盘吧,因为硬盘里不仅住着很多美日欧漂亮姐姐,最关键的是里面保存了你的使用记录,说的文艺点就是只有硬盘才能留住你的记忆,人要是没了记忆,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活鱼还有7秒的记忆)。
作为PC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杯具的是硬盘还往往是最拖累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纯机械硬盘平台上。整套平台性能要想极大地提升,硬盘速度就不得不革命。时至今日,HDD硬盘依然是很多实体店装机的首选,但更快速的SSD已经是用过都说好,它好你也好。在这场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硬盘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今天的超能课堂我们就来谈谈硬盘的主流接口都有哪些。
▲不同规格的硬盘上会使用不一样的接口
大家都能说出不少,不过小编还是自己先曝答案吧&&如上图所示,视硬盘大小不同,硬盘接口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能见到的至少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其实这些还只是一部分,因为我们没提到的还有很多,比如BGA封装的,针对外置设备的eSATA接口,企业级市场用的SAS 3.0接口,习惯独来独往的苹果甚至还定制了很多自家专属的硬盘接口。考虑到它们跟日常使用的关系不大或者你知道了也没个卵用(因为是专属的),所以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普通人见得着的接口,如下图所示:
▲硬盘常见接口及特色
上述表格中一共列举了SATA 6Gbps、mSATA、SATA Express(以下简称为SATA E)、M.2、U.2及PCI-E接口,实际上每个接口下面通常还会有很多子类型,比如SATA硬盘还有1.8寸规格的,mSATA还有mSATA mini,PCI-E插槽除了常见的HHHL半高半长之外,还有全高全长、全高半长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就选择最典型的吧。
下面我们再详细介绍下每个接口的规格和特点。
SATA 6Gbps接口
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实际上SATA 6Gbps接口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准确的称呼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而已,只是现在大家习惯这个说法了。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大部分人现在买的硬盘都在用这种接口,接口及线缆如下所示:
▲从上到下分别是主板的SATA接口、硬盘接口及线缆
▲SATA 6Gbps接口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6Gbps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太成熟了,6Gbps的带宽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了,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了,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当然,SATA 6Gbps也是有缺点的,它已经服役多年了,对新技术的支持是不够的,比如NVMe标准就不支持,而且体积相对比较大,不适应SSD日益小体积的发展趋势,6Gbps的带宽对新一代SSD来说也不够用了。
既然SATA 6Gbps接口不利于SSD小型化,半高SATA设备又有点不受宠,所以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mini SATA)接口就登场了,你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 PCI-E接口一样,所以二者容易混淆,但mSATA走的是SATA通道而非PCI-E通道,所以需要SATA主控。
▲mSATA在SSD小型化之初还是很火的
JEDCE定义了两种尺寸的mSATA硬盘规格,分为MO-300A和MO-300B,前者又分为mSATA mini和mSATA,其中mini硬盘长宽是30x26.8mm,mSATA尺寸是51x30mm,单面厚度约为4.85mm,而MO-300B一般是30x30mm,比较少见。
▲标准的mSATA硬盘布局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SATA接口的潜力也就是这样了,要想进一步发展还得寻找新的手段。
M.2/NGFF接口
M.2接口硬盘已经成为新一代高性能SSD的首选
取代mSATA的接口是M.2接口,最初叫做NGFF,全名是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它可以做的比mSATA硬盘还要小巧,基本长宽只有22x42,单面厚度2.75mm,双面闪存布局也不过3.85mm厚,但M.2又有丰富的可扩展性,最长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
此外,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早期的M.2接口使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不过在9系及100系芯片组之后,M.2接口现在全面转向PCI-E 3.0&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远高于之前水准,大大提升了SSD性能潜力。
有趣的是,厂商的M.2接口有的选择了CPU原生的PCI-E通道,有的是通过PCH南桥扩展出来的,我们之前也针对这两种方案做过测试,实测性能基本没有差异。详情可以参考:
直的好还是弯的好?南桥M.2与原生PCI-E接口性能测试
▲M.2实际上是个庞大的规范
最后要说的是,Intel主导制定的M.2接口实际上是个庞大的总集,我们常见的M.2硬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类型和用途不同,它还有A/B/C/D/E/F/G/H/J/K/L/M之分,其中A、E两种类型常用于WiFI/BT无线模块、NFC模块、WiGig模块等,B、M可以用于SSD,而我们常见的80/22110规格的M.2属于M分支的。
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出现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不论采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也没多少需求,只是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
▲Intel 750硬盘是目前高性能PCI-E硬盘的代表
跟显卡类似,PCI-E硬盘的规格也会根据长度、高度分为全高/半高、全长/半长等不同级别,最常见的PCI-E硬盘多是HHHL半高半长的,长度为167mm。
PCI-E接口的硬盘速度也逐渐从当初的PCI-E 2.0 x2走向了PCI-E 3.0 x4通道,速度也达到了32Gbps,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了,而且早期PCI-E硬盘不能做启动盘的问题也早解决了,现在PCI-E硬盘已经是最为高大上的选择了,旗舰级SSD大多会选择PCI-E接口。
SATA Express接口
M.2接口解决了mSATA接口的后继问题,不过SATA 6Gbps接口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在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要想继续提高速度已经很难了,SAS接口倒是可以把接口提高到12Gbps,但那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消费级市场就不一样,要考虑到现实,对此SATA-IO给出的解决方案是SATA Express(SATA E)接口。
▲SATA E接口也是很多100系列主板的标配功能了
为了提高接口带宽,SATA E接口也放弃了SATA通道,走向了PCI-E通道,他们选择的是PCI-E x2通道,具体有PCI-E 2.0 x2或者PCI-E 3.0 x2两种选择,因此就有了10Gbps以及16Gbps两种,最初是10Gbps居多,现在的主板逐渐开始提供16Gbps的SATA E接口了,因为100系芯片组的南桥通道数量大幅提升了。
无论厂商选择PCI-E 2.0还是PCI-E 3.0方案,接口速度相对原来的6Gbps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带宽更不是瓶颈了。
▲SATA E接口是2个SATA接口组合成的
SATA E的物理接口实际上是通过SATA 6Gbps接口改造的,这有点类似SAS接口,它使用了2个SATA 6Gbps接口和一个只有4pin针脚的mini版SATA接口组成,其中小接口只能接入PCI-E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向下兼容,因为目前SATA E硬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或者说就没见到有几款正式商用的,搞成向下兼容的接口,SATA E至少还可以当成2个SATA 6Gbps接口使用,没设备用也不会浪费。
▲SATA E接口的数据线
SATA E标准推出有2年时间了,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ATA E普及之路还非常遥远,唯一明智的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
U.2/SFF-8639接口
SATA E接口取代SATA 6Gbps有点不靠谱,不过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U.2接口,它之前叫做SFF-8639,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SF-8639接口改名为U.2接口,跟目前的M.2接口对应起来了,看这意思是希望在台机领域复制M.2接口在移动市场的成功。
U.2接口跟SATA E接口的思路差不多,都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物理接口,但接口带宽更快,从PCI-E x2变成了PCI-E 3.0 x4,此外还增加了许多新协议支持,比如NVMe,这些都是SATA E接口不具备的(U.2其实才是SATA E的完全体)。
▲U.2接口规范
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中间用针脚填满了SATA接口留下的空缺,并预留了L型防呆设计,所以可以兼容SATA、SAS及SATA E规范,主板那一端则是mini SAS(SFF-8643)接口,设备端的U.2线则是一端接在SATA电源上,一端接在U.2硬盘的数据口上。
▲主板上的U.2接口
▲U.2接口的Intel 750硬盘及U.2线(来源于Anandtech网站)
U.2接口有很多优点,接口带宽达到了32Gbps,支持NVMe协议,甚至供电能力也提高了,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但U.2不好的地方在于它依然是新兴事物,很多主板目前并没有U.2接口,而且U.2接口的消费级硬盘少的可怜,目前正式开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通过U.2转接卡可将U.2硬盘当成M.2硬盘使用
如果想在普通主板上用U.2硬盘,那么最好的选择是U.2转M.2转接卡,华硕、微星、华擎都出过这样的小配件,支持U.2转为M.2接口,只要M.2接口也是32Gbps带宽的,这种转接是不会有性能损失的。
这么多接口,到底谁能主宰浮沉?小编在每个接口的介绍中都加入了自己的点评,SATA 6Gbps规格上已经落伍,但廉颇岁老,吃饭还是可以的,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谈不上苛刻,SATA 6Gbps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最主要的选择。
mSATA不用说了,已经被淘汰了,M.2接口现在风头最劲,不仅在移动平台占据主要位置,随着32Gbps的M.2接口在100系主板上的普及,它在桌面平台也越来越流行。
PCI-E显卡虽然要占据一个显卡插槽位,但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对主板没有特殊要求,在高端市场上依然会占有一席之地。
SATA E接口未老先衰,到今天为止只剩下尴尬了,小编对这个接口一点也不看好,恐怕它等不到自己的春天了。
U.2接口各种高大上,不论性能还是新技术支持都走在了前列,它被众人看好会成为SATA 6Gbps接口之后的新王者,不过小编可没这么乐观,私以为U.2接口还缺少关键吸引力,现在主板的支持力度还是太小了。
如果U.2与M.2接口只能有一个胜出,小编认为M.2接口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M.2接口速度和技术都不输U.2接口,厂商的支持力度更高,而且U.2硬盘直接安装在主板上,不需要2.5寸硬盘位,也少了理线的麻烦。其潜在的缺点在于硬盘容量可能比不上U.2硬盘,毕竟体积小很多,但以目前的SSD价格来看,这根本不是问题。
相关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是M.2插槽和M.2 SSD:M.2 SSD其实就是NGFF SSD。最早是由苹果在使用的一个高速磁盘接口。按照插槽本身来划分,现在在常见的NGFF插槽有两种,分别是B模式和M模式,可以看到NGFF插槽上有一个防呆口。B和M的防呆口是反的,两者不能混用。而且两边较短的金手指宽度也不同,所以如果反装SSD就装不进去。现在桌面PC上的NGFF插槽主要是M模式的,笔记本上B模式比较常见。下图中绿色PCB的就是M6E扩展卡上的M模式插槽,蓝色PCB的就是笔记本里面的B模式插槽。&官方PPT上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M.2 SSD也有多种规格,从不等,最常见的就是两种规格。M.2 SSD按照插槽类型划分,常见的主要分为三种:B模式,B模式实际上走的就是一般的SATA通道相当于一个MSATA插槽。理论接口速度 6G/S。不过现在市面上纯B模式插槽口的M.2 SSD已经很少见了,现在即使是SATA通道的M.2 SSD也是会保留M模式的防呆口。下图中的其实是一个4G扩展模块,不过外形上比较类似。现在的无线网卡用的是另一种类型的M.2规范,是A\E模式,线序不同,不能安装在B\M模式的M.2插槽上。B/M模式,B/M模式可以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NGFF插槽,也就是同时支持SATA通道和PCI-E通道。不过现在的M.2 SSD做的都不够严谨,绝大部分的都是这种类型。但其实还是需要SSD和插槽的通道类型可以对应才能使用。B/M模式的理论接口速度是B模式的两倍,是M模式的一半。理论接口速度 6G/S(SATA通道)、10G/S(PCI-E 2.0 X2)、12G\S(M.2通道)、20G\S(PCI-E 3.0 X2)。B/M模式SSD两边的防呆口都会有缺口,所以两种插槽都可以用。不过目前的B/M模式SSD一般只能支持PCI-E X2的带宽,所以理论上的极限性能是M模式SSD的一半。M模式,M模式的SSD走的是纯PCI-E通道,现在相对来说产品已经比较少了,因为插槽的极限速度是最快的,主要都是一些高端产品。理论接口速度20G\S(PCI-E 2.0 X4),40G\S(PCI-E 3.0 X4)。M模式的SSD只有M一侧有开防呆口,所以B模式的插槽是插不进去的。简单复习一下这一章节的知识,M.2 SSD插槽有SATA和PCI-E两种通道模式,一般市面上的SSD支持一种通道模式,即仅支持SATA模式或者仅支持PCI-E模式。而市面上主板的M.2 SSD插槽基本以双模式为主,即插槽SATA模式SSD和PCI-E模式SSD都可以插。9系列主板上的M.2插槽:9系列主板上的M.2插槽与之前走单个SATA接口或走PCI-E通道的方式都不同,他是通过将两个主板上的原生SATA接口转接而成。下图中就可以比较明确的看到9系列主板M.2插槽和SATA-E接口的工作方式,通过一个切换芯片进行判断和切换,在SATA 3.0*2、SATA-E、M.2中进行三选一来使用。目前看下来的情况,9系列主板上的插槽都是M模式的,也就是说纯B模式的SSD是不能在上面使用的,当然这类产品已经很少了。当然也有例外,华擎Z97-EX6主板上就有一个超级M.2,是用过PCI-E 3.0 X8转接的。虽然接口速度更快但是会占用显卡的带宽。测试平台和测试思路介绍:首先来看一下这次采用的测试平台。本次测试采用的是Z97主板,SSD用的是测试评估版的M6E 256G。因为在测试的时候M.2 M6E没有出,如果拆零售版的M6E会失去质保,只能用经销商测试版来进行测试。测试实际截图:M.2测试:在PCI-E 3.0测试后,我就开始对PCI-E 2.0插槽进行测试,使用的是M5主板上的PCI-E 2.0 X4插槽。HD TUNE基准测试:&HD TUNE随机测试:&HD TUNE额外测试:&AS SSD Benchmark测试:&&CrystalDiskMark 1000MB测试:CrystalDiskMark 4000MB测试:ATTO测试:PC MARK8测试:PCI-E 2.0 X4测试:HD TUNE基准测试:&HD TUNE随机测试:&HD TUNE额外测试:&AS SSD Benchmark测试:&&CrystalDiskMark 1000MB测试:CrystalDiskMark 4000MB测试:ATTO测试:PC MARK8测试:PCI-E 3.0 X16测试:在PCI-E 3.0测试后,我就开始对PCI-E 2.0插槽进行测试,使用的是M5主板上的PCI-E 2.0 X4插槽。HD TUNE基准测试:&HD TUNE随机测试:&HD TUNE额外测试:&AS SSD Benchmark测试:&&&CrystalDiskMark 1000MB测试:CrystalDiskMark 4000MB测试:ATTO测试:&PC MARK8测试:简单总结:首先来看一下总结的测试数据:然后是各个模式下的详细对比:&&&&&&从对比数据上可以看到,由于我这颗SSD是非正式版,所以PCI-E 3.0下HD TUNE和PCMARK8的测试成绩偏低,与我之前测试的零售版成绩不符。所以我取其他三款软件测试成绩取平均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到M2与PCI-E 2.0的带宽几乎一致,区别非常小。PCI-E 3.0相对其他两种通道模式有非常明显的性能提升,对比单项的话,4K的提升最为明显,持续读写提升最小。这应该很大程度上与PCI-E 3.0是直接联系CPU内部降低了延迟,而其他两种通道均经过南桥转接有关。总体来说,有新东西还是值得支持的,毕竟现在PC硬件的步伐太蹒跚了,总是一代又一代的马甲。但是就M.2和SATA-E而言,个人觉得INTEL在最后一刻将其踢出9系列芯片组原生支持我觉得也无可厚非,确实在使用上会比较蛋疼。M.2使用时需要占用两个SATA接口,这个代价有些大。而且从测试上来看,通过芯片组通道的M2在性能上也很难有实质的提升。对于家用用户来说,还不如买PCI-E的版本插在主板PCI-E插槽上。反正现在主板上除了显卡很少有高常驻率的扩展卡了。个人觉得如果要让M2成为比较实用的磁盘接口,还是要看INTEL后续的发展,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应该是让115XCPU可以提供16+4的PCI-E 3.0带宽,X4专门用来供M2和SATA-E使用(各X2)。这样才会真正具备实用价值和更高性能表现。谢谢欣赏
阅读(980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茶茶】Z97&H97新接口,M.2插槽SSD科普介绍',
blogAbstract:'上个月INTEL发布了新的9系列芯片组,从芯片组本身来说诚意并不是很大,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东西,最大的更新就是SATA-E接口和M.2插槽。就目前而言SATA-E接口还没有太多实际的产品,但是M.2相对而言产品就比较丰富,也就更具有实用价值。所以今天就来测试一下Z97主板M.2插槽的性能究竟如何,并顺便解释一下M.2 SSD究竟是什么。',
blogTag:'diy,电脑,硬件,教程,ssd',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1,
mainCommentCount:11,
recommendCount:2,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ci express x4插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