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科学家挖出地狱说地球变暖吗

质疑“全球变暖”——地球真的在变暖吗?
导读:质疑“全球变暖”——地球真的在变暖吗?
作者:柳下再会
一、地球真的在变暖吗?
  对于这个问题,肯定和否定回答都存在。但就目前来看,来自主流科学家的信誓旦旦,并且罗织了海量“科学证据和数据”的研究成果来佐证的“say yes”,的确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几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忽视。据我所知,俄罗斯的气候学研究在国际上很有分量,他们的主流科学家是不支持“变暖”说的。不但如此,就算热炒“全球变暖”最不遗余力的欧美,那里也不乏质疑的声音
质疑“全球变暖”——地球真的在变暖吗?作者:柳下再会一、地球真的在变暖吗?对于这个问题,肯定和否定回答都存在。但就目前来看,来自主流科学家的信誓旦旦,并且罗织了海量“科学证据和数据”的研究成果来佐证的“say yes”,的确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几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忽视。据我所知,俄罗斯的气候学研究在国际上很有分量,他们的主流科学家是不支持“变暖”说的。不但如此,就算热炒“全球变暖”最不遗余力的欧美,那里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关于这点,请看以下几个消息:1、据俄罗斯新闻网8月27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在对太阳辐射情况进行持续观测后宣称,地球有可能在50年后遭遇全球性的气候变冷,而且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二十二世纪初。该天文台的哈比布尔洛•阿布杜萨马托夫博士表示:“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我们开发出了一套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程序表,即全球气候将在本世纪中叶前开始变冷,而从二十二世纪初开始,将进入下一轮为期200年的变暖周期。”2、另据美联社报道:11月20日,全球气候变化权威研究机构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缩写CRU)的服务器被黑客攻破,数以千计的被盗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被陆续网络曝光。其中的一些邮件显示,这个世界著名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可能涉嫌伪造和操纵数据,以便支持碳排放愈演愈烈的结论。其中,一封邮件格外引人注目。发件人为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收件人为研究中心其他多名气候变化研究人员。邮件包括一张过去一千年间全球气候变化的曲线图。琼斯在正文中写道,在汇总气温数据时,他“使用了迈克的窍门,使每20年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符合基思掩饰(气温)下降趋势(的立场)”3、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11月10日文章:目前的全球变暖“灾难”呼声,不过危言耸听。相关证据说得好听但不够确凿,而更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操控。文章中还提到:一个由独立科学家组成的独立研究团体,经过深入调查和严谨论证后认为:关于气候变化上,IPCC原本视为圭臬的研究报告是错误的。他们说“ICPP的报告因错误和谎报而减色”…….受限于篇幅,在众多质疑“变暖”的声音中,这里仅列举以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尽管这些并不足构成对主流观点的颠覆,但起码能引发些许反思:即“全球变暖”真的无可置疑了吗?其实,在变暖还是变冷的争议上,跳出当前纷繁芜杂的乱象,站在地球气候演化史的高度,居高临下作抽丝剥茧的剖析,不难发现其中端倪。在未来气候走向上,无论是在变暖还是变冷,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地球的气温从来不是恒定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早中晚、东春秋的常规变化不说了。具体到一个地区,今年和去年不同,当前和历史大异。而拓展到以地质年代为单位做纵向对比,那寻常地质年代和冰期更是冰火两重天地的迥异面孔。这里重点就说说冰河时代,他有助于我们洞悉地球气候未来变化的大趋势。冰期,即冰川活动强烈的地质时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称大冰期,据相关研究发现,自陆地开始抬升以来,地球上比较明显的大冰期,起码已经出现过四次: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奥陶纪-志留纪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这些大冰期平均间隔近近2-3亿年,每次持续时间几千万年。表现特征:陆地冰川向低纬度、低海拔地区递进,地球整体气温显著下降,高峰时,冰川面积占到陆地面积的30%以上,全球气温下降10度以上,海平面下降超过100多米。当然,在大冰期几千万年的持续过程中,气温并非恒定,而是呈曲线变化态势。气温走低,冰天雪地,气温攀升,则雪化冰溶。因为气温升降交替原因,每个大冰期都包含几十个持续时间相对短的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气温相对较高,为间冰期。就以最近的第四纪大冰期而言,截至目前,人类已经发现比较明显的冰期至少有6个,依次上溯分别为:玉木、里斯、民德、贡兹、多瑙、比贝等,还有间隔他们的5个间冰期。具体到某一个冰期内,气温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冰了再化,化了再冰。可以再细化出若干更小的冰期,即亚冰期(通常所说的冰河时代)。两个亚冰期之间是亚间冰期。了解了这些常识,我们不妨作如下推比,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前7亿年至前6.5亿年),持续时间5千万年;奥陶——志留纪大冰期(前4.70亿至前4.10亿年),持续时间6千万年;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前3.5亿至前2.7亿年),持续时间更达8千万年之久。而最近的第四纪大冰期,国际上一般认为自200万年年开始,即使以两级开始出现冰盖算起,也不过1000万年的历史,有啥理由认为它已经过去了呢?另外,据相关研究者发现,大冰期的出现,和太阳运行轨道有关。一说运行到银河系暗物质密集区域,光辐射被弱化。一说近银点前后是地球的银河年冬季,最冷,出现大冰期。上次大冰期在太阳过了近银点1000万后才结束,而目前的太阳要运行到达近银点,仍需800万年时间。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地说,人类还远远没有走出第四纪大冰期,甚至极有可能尚未走出玉木冰期,目前不过处于玉木冰期所属的最近一次亚冰期和下一次亚冰期之间的一个短暂亚间冰期内。有时在想,出现在第四纪大冰期内,种群数量随着冰川变化盈缩,差点为最近的冰河时代所灭绝。而1万年前末次结束后,才逐渐繁衍起来,以目前的文明高度而言,虽然貌似可以主宰地球,实际上不过在两次冰河时代的的夹缝中苟延,最终将无可避免的被拖入下一个冰河时代的人类,却整天为虚拟的“全球变暖”幻象忧心忡忡,不是很搞笑吗?因此,放眼未来气候走向,和所谓的“全球变暖”相比,全球变冷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他背后是地球、太阳乃至银河系运行规律的大道玄机,这些,根本不是人类所能抗逆的。即使有传说中的“变暖”的话,也顶多变冷前的回光返照而已。二、假定地球确实在变暖,那二氧化碳就是变暖的罪魁祸首吗?要弄清这点,必须明确决定地球气候决定因素在哪里首先是太阳辐射强度,万物生长靠太阳。正是因为太阳持续不断的辐射光热,地球才能保持基本所需的温度,适合万物生生不息。从长远看,决定地球气候走向的大权,还是掌握在太阳公公手里。其次、地球自身的内部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在激烈运动中,并有巨大热量产生。尤其是地核,它占据地球质量的绝大部分,内部压力极高,温度度,完全具备进行热核反应的条件。能量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推动地壳运动,加热地表。如果地心死了,和火星一样不再激烈躁动,那地球也将沦为一片冰世界。关于地球内部运动对气候的影响,除了内部温度由地表广泛散播外,看看那些更为激烈的表现形式,陆地上温泉、热泉,间歇泉、海洋底部的不停喷涌的热液,乃至火山喷发和地震就清楚了,人类活动释放的能量,在他面前基本是可以忽略的N多次方之一再次、大气环流和洋流。追本溯源,它们的原动力还是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本身运动。大气环流是地球的空调,而洋流则是水暖。它们的存在,能将热量和水汽在高低纬度间传导输送,使得低纬度不至于过于炎热,高纬地区不至于过于寒冷。最后才是人类活动现在的主流论调,在没有弄清太阳辐射强度和地核运动变化趋势的情况下,就盲目认定“全球变暖”,并盲目做自我忏悔,责任一肩扛,仿佛人类已无所不能,一群两足生物的吃喝拉撒活动,竟然压倒了太阳、地球两大天体的威力,成了给大气圈加温的主要推手。不能不说,这种原罪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大自然不允许你无节制索取。可问题是,你有那么大本事吗?目前看来,在“全球变暖”一片狼来了的喊声中,原罪焦点集中在碳排放上。毕竟“温室效应”的后果,应该引起足够警惕。但是,这种二氧化碳原罪说,明显存在几处硬伤:1、和地球本身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比,人类工业活动的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只占很小比例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可能无限增加,大自然有其自身反馈机制。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进陆地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生长,而他们反过来也吸收二氧化碳,是固碳的最主要力量。和耗费巨额财富的碳减排措施相比,植树造林,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有机体储存起来,更行之有效也更有益于我们的生存环境。3、必须承认,以人类目前掌握的智识而言,还远远没有达到解码气候变化规律的高度。未来气候走向,受诸多综合性因素制约,靠采集数据输入模型所导出的结论,瑕疵太多,更遑论某些数据出于利益考量而故意作了人为篡改。4、二氧化碳引发的“室温效应”,之于地球气候变化究竟多大影响,很值得怀疑。就以石炭纪来说吧,那是一个地质史最重要的造煤期,陆地上遍布高大的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我们目前消耗的煤炭中,至少一半,可以追溯到其最原始形态—石炭纪丛林。这说明,当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是非常高的,起码比现在高的多。否则,那么庞大的植被群落将无以支撑。可后来怎样呢,太阳辐射一弱化,还不是照样进入大冰河时代?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到现代,的确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能让山岳地头、河流改道,为了满足贪欲,可以把地表折腾得面目全非。于是,便很容易产生幻觉,即大自然已经被我们完全压倒。殊不知,在真正的自然威力面前,我们那点所谓的“能动性”,根本不值一提。不可否认,人类的活动已经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但这种影响,无非是在大方向上的稍稍加速或延缓,顶多尔尔。举个例子,顺溜同志打死了几个鬼子,客观上是为战胜日本出了力,但要说日本是被顺溜打败的,则显然就成了“国际玩笑”。归根结底,人是不能抗天的。那些认为人类排放碳足以左右地球气候的观点,初衷在于保护自然不假,可那种对人类能力的过于高估,又何尝不是对自然的另一种不尊重。三、全球变暖真的很恐怖吗?全球变暖后,原来的气候模式被打破,肯定会产生相应后果,但绝不会像渲染得那样危言耸听。柳下对此的判断是:利弊皆有,并且利大于弊关于这点,还是要向地质历史寻求答案。因为我们目前尚处于大冰期中的一个夹缝中,应该说,在地球演化史上,大部分时期都比现在暖。暖不但代表更多阳光,而且伴随更多降水,这保证了植被和海洋浮游生物的繁盛,而植被、浮游生物的繁盛,又给动物种群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保证,于是整个生物圈变得更富有生机。那些认为变暖将导致地球物种大灭绝的,不过是无稽之谈。回首地球演化史,凡是温暖期,无例外的都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而冰河时代,则因为缺少光热和降水,生物圈变得非常萧条,甚至多发物种大规模灭绝。如后寒武纪大冰期结束后,气温回暖,催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而奥陶纪-志留纪大冰期来临时,除了低纬度海域以及进化的能适应寒冷海洋生物外,其它都为低温所灭绝。当冰期结束,地球再次回暖,遂有了泥盆纪的鱼类和节肢类动物大繁盛。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后期,地球物种灭绝了96%,等到温暖再次降临,地球步入中生代后,裸子植物大繁盛,爬行动物逐渐崛起,开始了持续时间1.5年的恐龙时代……上次冰河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祖先几乎灭绝,数量降至以千为单位计。等到1万年前末次冰川结束,才快速繁衍起来…..而自人类告别冰河时代,进入相对温暖的亚间冰期以来,这一万年间,地球气温也时有起伏,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温暖期内,人类文明大发展,种群数量攀升。而一俟小冰河时代到来,则自然灾害频发,出现严重饥馑,瘟疫也开始肆虐。亚欧大陆,游牧部落所在地区,因为气候变冷,降雨量减少,草场退化,牛羊冻死,那些温暖期内繁衍出来的人畜种群,环境已无力再承载。于是,纷纷向低纬度迁徙,杀戮战争出现。结果,已经饱受变冷打击的原文明生态被摧残的支离破碎,或彻底毁灭。从而实现种群分布和文明生态上的再洗牌。其后,温暖期再勃发—寒冷期再摧毁,完成再一次轮回。这一次次的轮回下来,规画出历史演进线路,也决定了目前种族和文明分布上的基本格局。关于这点,对历史感兴趣的网友不难发现。大家看看,阿卡德人终结苏美尔政权;雅利安人南迁伊朗高原;多利安人、伊里利亚、弗吉里亚人自潘诺尼亚出发,南下摧毁赫梯文明和前希腊文明;雅利安人涌入次大陆,征服印度;日耳曼人驱逐凯尔特人,占据中欧森林和巴伐利亚高原;西徐亚人进入欧洲,开始扫荡中近东;中国北方出现匈奴危险,祸害华夏;弥生人渡海南下日本列岛……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小冰河期或背后有气候变冷的影子。进入纪元后,由于人类文明和种群数量上的发展,气候变冷引发的社会大乱象,在表现形式上更为激烈。典型的如东汉末期,气候开始变冷,大饥荒、大瘟疫并行肆虐,于是黄巾起事,军阀混战,人口短时间内下降三分之二强。西晋后期,八王大战关中,匈奴、鲜卑、羯、氐、羌趁机作乱,周边蛮族也因为受气候变冷的冲击,纷纷涌入中原,终于酿成差点让华夏亡种的五胡十六国大乱象。同期的欧洲,则迎来匈奴人上帝之鞭的笞伐。受匈奴人压迫,欧洲发生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日耳曼人、阿兰人、斯拉夫人部落纷纷南下西迁,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帝国崩溃。中国唐朝后期,由于气候变冷,发生大饥荒,落第举子黄巢趁机作乱,迎门一脚下,岌岌可危的唐帝国大厦终于溃然坍塌。其后的契丹之乱,女真人摧毁北宋,蒙古人铁蹄踏碎欧亚大陆,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惨剧,无一例外的发生在寒冷期而对现在的中国人说,因气候变冷而遭受的最惨痛劫难,莫过于明清更迭之际。关于小冰河时代来临,和明末的大饥荒、大瘟疫、农民起义的因果牵连,以及最终导致满清血洗中土,取得对亿万中国人的宰割权。网上的相关资料已经很详细,这里不再多说了。透过以上历史事件,不难看出,气候变冷总和大灾荒、大战乱相伴随,其后果文明遭摧残,社会大倒退,生命非正常陨落的骇人听闻。而温暖期内,总体上气象升平。中国的西汉、盛唐的勃兴,两宋的繁荣、明前期的发展,这些民生相对不艰辛的年代,其所处的气候环境,都是清一色的以“温暖、湿润”为特征的啊。综上所述,在回首地球演化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上,气候冷暖变迁对作用于生物圈以及人类生态的影响后,柳下有充分理由认为:假如全球真的在变暖,那对我们绝对是利多消息,当然,过犹不及,变暖必须有限度。具体到传说中的全球变暖,可能人类生态带来的利弊影响,柳下基于自身知识储备和认知,斗胆预测如下:1、赤道低气压区对流活动将变得更加强烈,区域扩大,东南亚、中非、南美的热带雨林比现在更具规模,前提是不再肆意砍伐2、副热带高压控制力加强,撒哈拉、阿拉伯、纳米布、澳大利亚、亚利桑那、塔尔、卡拉哈里等回归线周边的沙漠将呈现扩张趋势,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的空间被挤压。对当地人说,这绝对不是好消息。但中国南方,因为青藏高原对副热带高压的遮断,应该还是一片郁郁葱葱景象,亚热带季风气候可能跨越淮河,向北推进。3、中国华北地区和关中一代降雨量增加,缺水危机得到部分缓解,农作物产量提高,生态向良性发展。前提,人们懂得爱护珍惜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文带季风气候北移同时温带低气压控制区域扩大,长城以北和西北的干旱地区,降雨量增加。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逆转,腾格里、毛乌素、阿拉善乃至塔克拉玛干和准格尔盆地的沙漠,部分地区有望恢复生机。同样,这一趋势,对中亚的卡拉库姆、南美的巴塔哥尼亚以及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的沙漠也适用。说到这里,柳下不禁想起湮灭在历史中的楼兰。对于楼兰的消失,曾几何时,人们几乎笃定,这是人类过渡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结果。殊不知,2000千年前的古人,以刀耕火种方式,向自然索取那么一点可怜恩赐,他们有啥资格承受大自然恶意反馈的后果?今天柳下要说,不要让古人再背负不白之冤,真正导致塔里木河流域彻底荒漠化,无法再支撑人类繁衍的罪魁,正是开始于2世纪中止于7世纪初的那次小冰期4、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冻土层可能消融,广袤的西伯利亚有望呈现沃野万里的景象。所以,罗刹人将成为全球变暖的最大受益者。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弊端的。起码,寒冷期内那些冻土层上兴建的基础设施,就要面临累卵之危了。5、海平面升高,海洋蓄水量加大,调控全球气候的能力也相应强化。同时,大量沿海城市将会被潮汐侵蚀,或者沦为一片水世界。这可能是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弊端。不过,话说过来,谁让人类极尽自我膨胀又极度鼠目寸光,藐视大自然的威权,筑那么多摩天大楼于涉渊履冰之境呢,咎由自取嘛,比如上海。洋洋洒洒几千言,通篇要义无非在此:全球变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很可能只是一个世纪笑话。即使假设成立,也没有渲染得那样可怕。朋友们不要误解了柳下的意思,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柳下一直倡导珍爱环境,敬畏大自然,人不能抗天。同样,对于那些假环保名目,而炒作出的危言耸听论调,柳下也不以为然。因为环保主义不等于环保原教旨主义。和“全球变暖”的虚幻危机相比,柳下认为,对付那些大地上无处不在的浊流以及空气中弥漫的粉尘颗粒和有毒气体,显然更为紧迫。最近几年极端气候异常,那咱就说说这个。暖化教义中,在渲染暖化造成的危害时,总少不了一个后果“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甚至2005年的卡特里纳飓风,也被他们的戈教主拿来和暖化扯上关系。要说“极端天气事件”,本就是地球气候的一种必然表现形式,自地球肇始到现在,无论冷暖,那个时代没有,那个地区不见?这诺大的地球,什么年份少得了飓风、热浪、大旱、暴雨的发生。所以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在某一小区域内发生几率虽小,但具体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就常态化了。它本是中性的,和冷暖没有必然联系。但暖化教却强行给贴上变暖的标签,效用无非几个1、宣扬变暖的危害,极端天气事件嘛,不是大旱就是洪涝,要么暴风热浪,还表现特别剧烈那种。一旦发生,危害巨大。听说要多发,哪个不害怕2、作心理暗示用,在暖化说未成声势前,极端天气事件也一样多。但那时的人们还不会联想,无非以天灾视之,老天在发飚,人力不可抗,没办法的。迷信的,就以为罪孽深重,罪闻上苍,惹来天谴了。诚惶诚恐下,焚香祷告,祈求老天的宽恕,给禳祸降福。而暖化教风起云涌后,则不一样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这样的观念融入意识中,即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突发。这样一来,一旦亲身遭遇或听说某一地区出现极端天气,自然而然便联想到变暖上。尤其是咨询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非常容易被迅速获知,听多了,主观联系多了,变暖和极端天气多发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因果必然。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3、确保暖化说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前面说过,无论变冷还是变暖,都会有极端天气事件出现,这就好办了。按前面说过的心理暗示作用,只要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人们本能就想到气候在变暖。同样,极端低温也是极端天气事件,一旦发生,自然也就和暖化扯不清了。比如年前那阵,北半球迎来几十年未见的严寒,冷得简直能动死北极熊,到处都有冻死骨,就连地处热带的印度都不能免。都这步田地了,许多哥们上下牙一边打架还一边不忘充明白人:这鬼天气,都是全球变暖惹得祸啊!甚至某些“专家”也在媒体上侃侃而谈,谈啥?谈极端严寒正是全球变暖加速的表现和必然后果……这脑浆子给暖的,挖出来都能贴暖化的宣传海报了,叹!能洗脑洗出这种无脑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因为捆绑上“极端天气多发”这一概念。有了它可以包打天下的,你热了,自然是变暖,冷了也是变暖,一切气温动向莫不入暖化之彀亦!于是乎,暖化教便真的不可战胜了。由是,我想到了一些算命先生的把戏,比如那个著名的“花开三朵,孤独一支”。大家比较一下,对暖化布道者来说,冷暖通吃的“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其用之妙,和半仙们的乩语是不是异曲同工?前面说了暖化布道者将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和暖化后果捆绑,以暗示在变暖,和兼有放大暖化危害的哈哈镜的作用。其实,只要对历史上某些事件作一下简单回顾,不难看出,和所谓的暖化相比,极端天气灾难更钟情于气候变冷前面的章节中说到明朝灭亡和小冰期来临的关系,下面给读者细化一下当时的情形。有关明末气候变化的介绍,网上的资料很详细,具体的情况不再细说了,对此感兴趣的话,“慰红颜”朋友可以再搜索一下描述商末周初,东汉——魏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唐末以及契丹、女真南侵、以及蒙古人灭金和南宋时的气候表现。对应国外,则是海上民族南下、日耳曼人迁徙、匈奴人扫荡欧洲以及蒙古人西征时的气候面孔看看,冷期和暖期的地球,哪个更容易频发极端气候记住一点,地球自告别上次冰期以来,一万年间暖期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寒冷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总体来气温呈走低趋势,逐渐向下一个冰河时代过渡。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多发,正是持续一百多年的相对暖期结束,寒冷期到来,冷暖轮替时节的气候动荡引起的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近万年来,全球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近万年来,全球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全新世气温是在升高还是降低? 全球变暖是阴谋论吗?
本文作者:Steed
工业革命前的10000年里,地球的全球气温是不断升高,还是有所降低?这还真是个问题。图片来源: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最近要求,在他们的年度报告中绘制一幅图表,以显示全球气温在过去10000年间的变化趋势。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官方网站报道,该校气候研究中心教授刘征宇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下可麻烦了。
刘征宇和他的学生、同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朱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一些科学家合作,一直在利用物理学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8月11日,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他们所用的3种气候模式得出了一致的趋势:在所谓的全新世(Holocene),也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地质年代,全球气温一直在上升。
然而,这一结论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肖恩·马考特(Shaun Marcott)2013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另外一项研究相矛盾。那项研究调查了其他科学家从全球73处地点采集的冰芯及浮游生物沉积物等样本,收集了从中分析得出的温度数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球从大约7000年前开始进入了一段降温期,直到工业革命人类开始大规模影响气候变化。
“研究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对气候变量,比如温度,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观测;二就是利用全球气候模式,对气候变量进行数值模拟。”朱江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地提出,这两种手段对全新世全球温度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气候代用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温度降低了约0.5℃;气候模式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了约0.5℃。”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顽固的矛盾,”在校方发布的新闻稿中,刘征宇表示,“观测数据显示全球在变冷。物理模型却显示全球在升温。”
这些科学家把这个问题称为“全新世温度变化之谜”(the 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这也是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那篇论文的标题。
气候代用资料
“全球气温的可靠测量始于1856 年,而高覆盖的卫星观测仅始于1978年。”朱江对果壳网解释说,“对于更早的温度变化,我们只能利用一些环境记录来反演,比如树木年轮(tree ring),冰芯(ice core)和珊瑚(coral)中的稀有同位素,海洋沉积物中浮游性有孔虫(Planktonic foraminiferal)外壳的钙镁比值,以及海洋沉积物中长链烯酮(Alkenone)的不饱和度等等。这些资料称为‘代用资料’,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利用它们间接推测出温度变化的趋势。”
“不难想象,气候代用资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朱江表示,“以浮游性有孔虫外壳的钙镁比值为例,这个比值常被用来反演海表温度。实际上,钙镁比值除了和有孔虫生长时的环境海水温度密切相关,还与海水盐度以及碳酸离子浓度有关。此外,我们反演出的海水温度,更多地代表了浮游性有孔虫生长季节的海水温度,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年平均温度。”
在201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那项研究中,马考特等人调查了其他科学家从全球73处地点采集的冰芯、浮游生物沉积物等样本,并收集了从中分析得出的数据。但是,他们收集的数据有时候相互矛盾,特别是在北半球。
由于解释这些代用资料非常复杂,刘征宇及其同事相信,它们或许无法恰当地提供一个全局图景。举例来说,从夏季沉积的岩芯中采集的生物样本,与同一个地点在冬季沉积的岩芯中采集的样本,或许就会存在差异。这是去年那项研究的作者都承认的一个局限性。
蓝色为气候代用资料表示的温度变化(Marcott et al., 2013 and Shakun et al., 2012)。黑色和黄色为气候模式模拟的温度变化(平均方式略有不同)。红色表示考虑气候代用资料可能的季节偏差订正后所得到的全球平均温度。摘自Liu et al., 2014.
“全球气候模式是用来模拟大气、海洋、陆地和海冰,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朱江继续解释说,“气候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和古气候变化研究,也被大量用于预测将来的气候情景,尤其是考虑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即将达到过去几百万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值。”
朱江对果壳网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了3个来自不同研究中心的气候模式,分别模拟了全新世的气候变化。”这些模拟考虑了诸多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地球上接受的阳光强度,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冰盖的覆盖率以及融水的变化等等。每个模型都显示,过去10000年来全球在变暖。
刘征宇也在校方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过去的100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在20世纪之前升高了20 ppm(1 ppm为百万分之一),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的大规模冰盖也一直在消融。这些物理变化暗示,全球年平均温度应该是在持续升高——虽然地球上某些局部地区经历过降温,比如16世纪和19世纪之间欧洲经历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
按照刘征宇及其同事目前的认识,他们不相信过去10000年间有任何物理量能够强大到足以逆转上述气候变暖的趋势。他们在研究中所用的气候模式也显示,这是不可能的。
套用刘征宇在新闻稿中的话来说,“基本物理定律说温度会上升,那就必定会变暖。”
当然,气候模式也存在一些已知的不足,比如模型中没有考虑火山活动的影响,而火山喷发可能导致降温。不过这些研究者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全新世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此外,模型也没有考虑尘埃和植被的影响,它们也都可能导致降温。
归根到底,过去10000年来,全球是在升温还是在降温?换句话问,到底谁说得对呢?刘征宇说:“或许,我们全都不完全正确。部分问题可能出在数据上,因为2013年那项研究中有些数据本身就相互矛盾。也有可能部分问题出在模型上,因为模型没有考虑所有的物理机制。”
不过,朱江特别强调,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并无冲突。“我们采用的3个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过去100多年的全球增暖,增暖幅值和全球气温的直接观测大致相当。而且,模式研究都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古气候模拟结果和代用资料的矛盾,不能简单地用来否定气候模式对当今气候的模拟能力。”朱江说,“因为一方面,古气候代用资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用来作为评估古气候模拟的绝对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当今气候强迫量的认识完备性,也要远超对古气候强迫量的了解。”
气候科学家计划在今年秋天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全新世的这一温度变化之谜。(编辑:Calo)
参考文献:
Liu, Z., J. Zhu, Y. Rosenthal, X. Zhang, B. L. Otto-Bliesner, A. Timmermann, R. S. Smith, G. Lohmann, W. Zheng, and O. Elison Timm (2014), The 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 press, doi:10.1073/pnas..
Marcott, S. A., J. D. Shakun, P. U. Clark, and A. C. Mix (2013), A R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nd Global Temperature for the Past 11,300 Years, Science, 339(6124), , doi:10.1126/science.1228026.
文章题图:
你可能感兴趣
呃……一个说升高了半度,一个说降低了半度,然后各有各的不周全之处,所以其实综合一下也许就是……没变……?⊙▽⊙ 我随口乱说而已~
靠,全球变暖已经被全球的科学家们说成快跟月亮让地球转一样的事实了。现在又不确定地球是否在变暖或变冷。想起了BBC的一个纪录片,里面就说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这帮孙子!!!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61)
呃……一个说升高了半度,一个说降低了半度,然后各有各的不周全之处,所以其实综合一下也许就是……没变……?⊙▽⊙ 我随口乱说而已~
反正我觉得是变热。。。
感觉现在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复制翻译结果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经济高速增长肯定会对环境有所影响的。
引用文章内容:比如模型中没有考虑火山活动的影响,而火山喷发可能导致降温。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引用 的话: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因为尘埃遮挡阳光,地球无法从太阳辐射中获取热量。。。以上纯属猜测,求专业解释。用了 网页从此没广告
引用 的话: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引用 的话:因为尘埃遮挡阳光,地球无法从太阳辐射中获取热量。。。以上纯属猜测,求专业解释。这篇论文就是讲火山喷发帮我们缓解了升温
引用 的话: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地热活动所带入地表的热量跟火山灰反射太阳光所造成的热量损失相比明显不足。
关键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吧.....火星别成为地球的榜样就行~
2年前我看见了NASA的一篇文章说是变冷
变热!地球发烧了!
靠,全球变暖已经被全球的科学家们说成快跟月亮让地球转一样的事实了。现在又不确定地球是否在变暖或变冷。想起了BBC的一个纪录片,里面就说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这帮孙子!!!
我家这边今年可是凉快了!
引用 的话:靠,全球变暖已经被全球的科学家们说成快跟月亮让地球转一样的事实了。现在又不确定地球是否在变暖或变冷。想起了BBC的一个纪录片,里面就说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这帮孙子!!!太极端了,科学精神应该是不管别人说什么,只相信证据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靠,全球变暖已经被全球的科学家们说成快跟月亮让地球转一样的事实了。现在又不确定地球是否在变暖或变冷。想起了BBC的一个纪录片,里面就说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这帮孙子!!!引用 的话:太极端了,科学精神应该是不管别人说什么,只相信证据看文章太不仔细了。整整一段被漏过去了不过,朱江特别强调,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并无冲突。“我们采用的3个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过去100多年的全球增暖,增暖幅值和全球气温的直接观测大致相当。而且,模式研究都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引用 的话: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主要是大气中巨量的火山灰会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地球表面接受到热量减少
好麻烦啊,过去的事情咱就让它过去吧。我们只要知道,现在全球正在变暖就行了=.=
引用 的话: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我猜会不会是因为大量火山灰挡住了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温度下降。。。
代用资料。。。也比靠100建立预测10000年的模型靠谱啊!
数值模拟的结论当然不可信。凡是升温的因素就考虑,凡是降温的因素就不考虑。。。。
这是一个全人类都关心的问题,太复杂、难作结论应该理解,我想短周期在变暖应有证据些吧!但作为长周期变冷学说中的一个脉冲[变暖],也不可排除[假设],另是否长期之中太阳辐射、太阳系运行到宇宙尘埃较多的空间、地球上火山强活动等突发性事件,是不可预计的!也将影响之!
我记得有说法是“气候在变暖,把两极冰川融化了,融化的时候大量吸收热量,所以气温反而下降了”。不明白这种说法到底是变暖派还是变冷派的,或者就是骑墙派的。
我觉得好热。
这个问题,不好判断,个人感觉,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温室效应应该是逐步显著才对,虽然变化程度很低,个人难以觉察,但总体上应该是上升的。
到底是升高呢还是降低呢
变暖不知道,但是环境肯定变了好多。我小时候家里每到冬天都下雪,而且很大,最近这几年,冬天都不下雪了,哎。。。。
引用 的话:这个是为什么以我的智商感觉 会升温啊降温的,火山灰在大气中形成气溶胶会大大增加大气对太阳热量的反射率,从而造成全球性的温度下降,大型的火山喷发会导致无夏年~
引用 的话:关键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吧.....火星别成为地球的榜样就行~你想说的是金星吧~进行是二氧化碳过多,造成温度奇高,火星是温室效应不足~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苏联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