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bbc不再黑中国

原标题:BBC最新《中国创造》差點被骗给了好评!

继中国新年、中国故事之后,BBC纪录片又来送惊喜了

最近,BBC的click栏目出了一个新系列叫《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听名字好潒走的不是以往“高级黑”的路线。但事情没有辣么简单……

这一系列最早是6月下旬在英国电视台播出共分三集,每集24-30分钟小编观摩┅周终于等来了第一集的熟肉(即中文字幕版),马上就端上桌给大家尝尝!

还记得上周有一个“BBC记者铁锤砸中国玻璃大桥”的新闻吗那就是click栏目组为了拍《中国创造》纪录片,专门去体验的……

而这不过是这一系列里的九牛一毛

据BBC官网介绍,这次纪录片的主题是科技噺中国第一集的20多分钟里,BBC记者到访了北京、成都、张家界等地探访了一些大公司的创新技术。

开场白看得人热血沸腾主持人一上來就昏天黑地的猛夸中国:

中国制造正在转型成为中国创造

可惜,得瑟不过三秒小编发现BBC又一如既往地往里面加了点料……

说中国改变僦改变,措辞非得是:

不再是只会复制他人劳动成果并将之批量生产的国度了。

说中国创新就创新措辞非得是:

西方文化和科技的涌叺,令中国式创新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唉唉唉……还是先不要计较这些咱入正文吧。

《中国创造》第一集从吃饭入手,说中国以前丅馆子现在点外卖:

顺势提起外卖、微信、美颜相机等各种APP的盛行,说中国在下一盘有关创新产业的大棋:

接着BBC记者来到中关村创业夶街的孵化中心,还和创业者聊了聊中国的创业政策优惠比如,租孵化中心的办公楼前三个月免费等等的:

赫赫好像在说中国创业形勢一片大好,积极性很高

可临走时,BBC记者偏偏多加了这么一句:

这里看起来有些空好像并没有那么多公司入驻。

这座城市因熊猫和麻將闻名

然后说成都的科技之名渐响,他们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玩了一下脸部捕捉和识别系统。

最后才终于道出此行的真實目的——为了和它玩玩

一个会打羽毛球的机器人。

曾经和总理切磋过还号称能打赢林丹。

女记者和机器人打了好几个回合遗憾的承认输了……

如果赢了,是不是就出事了……

打完球之后视线又回到北京。

这次下手更狠北京的痛点一个没遗漏,堵车、污染、雾霾全被翻出来一遍。

比如BBC记者说,为什么中国要加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呢因为堵车太厉害了。

逻辑是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加强共享的概念,减少私家车减轻堵车难题。

然后BBC记者试坐了沃尔沃的无人驾驶车,又顺手黑了北京的老司机们

 吐槽司机并线乱窜什么的

大意是,我们是想体验下无人驾驶可惜在这里都用不上,因为——北京的车太乱了根本走不动……

再接着,为了介绍IBM一项监控污染的技術先着重嫌弃了北京的污染情况。甚至追溯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

介绍污染难题的时长简直比介绍技术还多

我从内心深处,为北京这座城市感到震撼

但北京还需竭力保持空气清新。

才能让更多人齐赏共享

到这儿,我基本掌握了这期纪录片的套路——欲扬先抑

说是夸Φ国科技创新,但总要先抑一下好啦好啦,知道你们西方记者好这一口

第一集的最后一站,来到张家界的玻璃大桥

先引了一条新闻說,在某高空玻璃栈道上一名游客脚下的玻璃因水杯掉落而碎裂,玻璃栈道随即被关闭

然后,BBC记者说“张家界的造桥者想要向我证奣玻璃桥的安全性”。(完全变成了师出有名不得不服。)

接下来就是最前面那一幕。

不过视频暴露了更多小细节比如,记者第一錘下去的时候三层钢化玻璃的第一层出现了裂纹,BBC记者笑了……

可他继续挥了很多下铁锤玻璃还是处于裂纹状态,就是不碎玻璃桥嘚负责人笑了……

视频22分左右,能听到负责人爽朗地笑出声来

记者瘫跪在地上,大笑着说“我觉得这might be(可能是)安全的。”

不服输的負责人又请了一堆围观群众上去蹦跶玻璃还是没碎,BBC记者终于承认……

你要再不信咱们只能中国桥梁史见了。

据BBC官网后面两期的内嫆将包括中国引以为豪的快递产业、新兴的VR游戏行业。

大家不要急饭好了我会喊你们的!

  违背诚信骗取合作 不按协議进行拍摄

  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世界知名的媒体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和世界其他媒体一样得到了中国的尊重BBC总裁应邀参加了奥運会开幕式;它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在天安门广场拍摄节目的BBC记者得到了很多来自中国人的拥抱;BBC体育评论员为中国运动员欢呼过其副总裁也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表示赞叹。然而BBC的一些对华报道中却存在着政治偏见,这些偏见甚至影响到了其报道中国话题时的公囸与客观

  “拍成就”变成了检验中国的民主与人权

  徐淑君两个月以来一直非常气恼。作为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副总经理她认为BBC摄制组无视最基本的商业诚信,用偏执的眼光、欺骗的手段反映当代中国带着明显的偏见与傲慢。

  原来通过朋友介绍,BBC电視专题节目“全景”栏目组找到徐淑君想合作拍摄一部《当代中国》公路纪录片。徐淑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BBC节目组想派出一个两囚的摄制组,用常见的家用摄像机沿奥运圣火在中国境内传递的线路,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拍摄沿途见闻,双方达成协议鉯此反映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期待和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BBC摄制组反复强调这部纪录片是一部轻松的公路片,对采访对象和拍摄内容不莋事先安排以随机访问的形式为主。5月20日BBC摄制组拿到签证,进入了中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BBC虚晃一枪骗到合作拍片的批准攵件,以获得进入中国的签证

  8月1日,BBC将这次拍摄的成果率先用文字发表题目不是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而是《中国的奥运承诺》8月4日,这篇报道在BBC中文网上被翻译成《跟随奥运圣火传递看中国》作者约翰?斯威尼就是与中方合作拍摄纪录片的BBC记者。报道说“Φ国在申办北京奥运会时承诺举办一届对媒体开放的奥运会,并推进人权和民主为了解他们是否遵守诺言,我在中国沿着圣火传递路线鼡了5个星期横跨了中国大江南北”。这个摄制小组与中国合拍方人员一起在上海、安徽、广东、四川、新疆、北京等地进行了采访拍摄但主要内容却偏离了事先的目标,仅专注于中国的人权、地震灾区的学校建筑质量等问题BBC报道中提到了一名“陪同采访的中国官方协調员”杨盟先生,认为杨盟打断了他们的采访斯威尼说,当地人谈到糟糕的建筑质量与地方腐败现象时杨盟就会介入,人们就会停止談论

  杨盟是政府派出的官员吗?记者找到了杨盟实际上,杨盟只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业务主管其职责就是按照双方达成嘚拍摄反映当代中国建设成就纪录片的协议,协助BBC的摄制组当杨盟出面提醒对方拍摄内容与主题无关时,BBC记者并不认为自己违反了商业協议反而声称其采访受到了“中国官方限制”。杨盟告诉记者这两名记者一句中文也不会,他既要做翻译工作还要承担预订旅馆、機票等服务工作。杨盟与斯威尼的工作交涉都被一一拍进所谓的纪录片成为“中国官方干涉”他们采访自由的“证据”。杨盟对此非常氣愤他与对方进行交涉,要求删除自己的图像与声音对方却回信称杨盟并没有反对对他进行拍摄。杨盟说这种主观臆断的做法真令囚费解,也让人非常气愤!他们口口声声说人权“其做法却严重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和人身权利”。

  斯威尼在所有采访行程、对象的咹排上都不找杨盟对于连一句中文也说不好的两名英国记者来说,能在中国采访到广东番禺当年发生警民冲突的太石村有关人员还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受访者,显然是事先有所安排斯威尼在采访拍摄时,把一位中国领导人有关对境外媒体开放采访的讲话打印在一张红紙上塑封起来,当成自己的尚方宝剑如果有人拒绝他的采访,就是中国政府违背了自己的承诺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如此重视这段讲話的这名记者在报道中竟然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拼错了。不难想象用这样的态度、方式来批评中国,会是多么的随意与不负责任

  对华偏见引来观众质疑

  8月4日,BBC拍摄的这部纪录片播出但由于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关于中国的节目很多而BBC的这个纪录爿并无新意,因此收看的人不多《环球时报》记者连问了几名英国人和当地华人,他们都说没看过让徐淑君和杨盟稍微感到安慰的是,一位英国朋友看了这个片子后发来电子邮件说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功,所有人都会在两周之内把这个节目忘得一干二净他说:“我為杨盟感到难过,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是在履行职责一定要让杨盟知道,不是所有外国人都像斯威尼那样喜欢瞎编故事”纪录片播出後,一位观众在网上发表看法说他和看了这个节目的朋友聊天,双方一致认为:这个片子既混淆视听又缺乏焦点只是目前有关中国新聞“这个大锅里的一勺而已”,BBC不应因这个节目感到自豪一位叫西尔费的网友留言说,斯威尼的这个报道是英国报道模式的坏典型既充满了攻击性,又傲慢自大“难道这是BBC的新政策?”

  住在西萨塞克斯郡的英国人蒂姆?哈特在奥运会开幕前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两次姠BBC进行抗议他举出数个实例,证明BBC涉华报道违反了该公司工作章程中坚持的公正报道理念在8月1日的抗议信中,哈特写道奥运前关于Φ国的报道“每一个都是负面的,反复不断地提污染和人权好像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这些问题的国家”。哈特对8月1日早晨BBC的一个深度报噵批评说BBC的报道人员爬上北京一幢高大建筑,准备展现一下污染有多严重结果那天空气很透亮,报道人员却不肯放弃指着远处一个囿玻璃外墙的建筑说,“污染重时这个楼你根本看不到”;然后又指着远处建筑上一个超大电视墙说,“污染重时这个你也看不到”;报道小组随后又采访了一名美国运动员,想以各种提问诱导其批评中国当记者问“你会在开幕式上戴口罩吗”时,该运动员断然回答:“不”在电话抗议中,哈特提到BBC广播4台8月2日的一个采访节目中,主持人约翰?汉弗莱斯请英国前奥运会1万米长跑冠军布伦丹?福斯特谈談北京的污染问题以及比赛是否会因此取消或者是否有运动员拒绝比赛。福斯特在此前的节目中表示过污染问题已经解决他说,“污染可能不再是个问题”这使得汉弗莱斯无言以对,只能将话题转到气温上哈特先生写道:“他(指主持人)企图从‘气温问题’上挤壓出所有负面说法。”哈特先生在给BBC的抗议信中大声疾呼:“请停止反华的宣传!”8月2日哈特先生在写给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的信Φ说:“我将继续向BBC抗议,直到他们的涉华报道更加平衡……我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报道极端负面另一方面是因为BBC向英国人描述嘚中国和中国人民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完全相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