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有关蛇字的成语语

有关海字的成语_成语
有关海字的成语
学习啦【成语】 编辑:沙娣
  海指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包含海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海字的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有关海字的解释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有关海字的成语
  挨山塞海 百川归海 碧海青天 拔山超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醋海翻波 沧海横流 沧海桑田 沧海一粟 沧海遗珠
  曾经沧海 持蠡测海 春深似海 倒海翻江 大海捞针
  东海捞针 东海扬尘 刀山火海 堆山积海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恩山义海 法海无边 覆海移山 翻江倒海
  福如东海 放之四海而皆准 海北天南 海不扬波 胡打海摔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河海不择细流 火海刀山 宦海风波
  恨海难填 海角天涯 海枯见底 海枯石烂 海阔天空
  河落海干 海立云垂 河目海口 侯门如海 侯门似海
  海纳百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无双 河清海晏 浩如烟海
  回山倒海 海水群飞 海市蜃楼 海誓山盟 海外奇谈
  有关海字的成语及解释
  移山倒海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铸山煮海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云悲海思 如云似海的愁思
  学海无涯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以蠡测海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蜃楼海市 旧时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石沉大海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血海深仇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梯山航海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眼空四海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挟山超海 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寿山福海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人山人海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群鸿戏海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瞒天过海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恨海难填恨海:怨恨如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情天孽海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汪洋大海 水势十分浩大。比喻无法摆脱的境遇
  天涯海角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盟山誓海 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
  苦海无边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常和&回头是岸&连用。
  山陬海噬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山陬海筮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山珍海味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山珍海错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山南海北 指遥远的地方。
  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有关海字的成语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有关海字的成语]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77人看了觉得好
671人看了觉得好
959人看了觉得好
【成语】图文推荐海的同音字|海字读音hai,海字五笔输入为itxu,海字组词及带海字的成语有哪些
全新改版,
海hǎi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特指中国上海:海派。姓。笔画数:10;部首:氵;笔顺编号:
海的同音字
包含海字的成语
qī hǎi1.佛教指一小世界中位于妙高山与七金山之间的七大海水。传说海上盛开香花。亦名内海,与外海即咸海相对。sān hǎi1.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海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p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shàng hǎi1.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中央直辖市,世界特大城市和十大港口之一。地扼长江出海口。面积6,186平方公里,(2005年)实有人口1921.35万。xià hǎi1.谓出海。
2.旧时戏曲界称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为"下海"。
3.指充当娼妓。
4.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yè hǎi1.佛教语。谓世间种种恶因如大海p故称"业海"。dōng hǎi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大陆东面。北起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为界;东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台湾岛一线内侧与太平洋分隔;东北以朝鲜海峡、西南以台湾海峡分别沟通日本海和南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深达2719米。沿岸岛屿众多。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lín hǎi1.浙江省的县。位于省东部,人口100万,城市人口6万。浙江沿海陆上交通枢纽。甘蔗产量在省内占前列。dān hǎi1.神话中的海名。yì hǎi1.义理的渊海。喻义理博大精深。yún hǎi1.指广阔无垠的云。
2.指高远空阔的境界。
3.广阔无垠的大海。yà hǎi1.古时女真族对男奴的称呼。rén hǎi1.象汪洋大海一样的人群。极言人多。
2.比喻人世社会。cāng hǎi1.大海,沧海。仓,通"沧"。fó/fú/bì/bó hǎi1.佛教徒认为佛界如海一般广大,故名。piān hǎi1.边远的滨海地区。bā hǎi1.四方四隅之海。gōng hǎi各国都可使用的不受任何国家权力支配的海域。nèi/nà hǎi①伸进大陆内部的海。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面积小,深度较浅,海底地貌较为单纯,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较显著。如渤海、波罗的海、波斯湾等。②一国领海界限以内的海域。包括海港、海湾、海峡、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区域。为一国主权管辖范围。有时专指一国的陆地所包围的内陆大湖。míng hǎi1.传说中的大海。bīng hǎi1.比喻剑鞘。
2.长年结冰的海洋。chū hǎi1.驾驶或乘坐船只到海上去。
2.福建地方驱除瘟疫的风俗。liú hǎi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chà/shā hǎi1.佛教语。犹言水陆。bó hǎi1.即渤海。参见"勃"。běi hǎi①在北京市区中部、故宫西北侧。面积约71公顷,其中水面约39公顷。旧时与中南海合称为太液池。辽、金、元各代在此建离宫,明、清时为帝王御苑。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清建藏式白塔,高35.9米。周围有漪澜堂、阅古楼、庆霄楼和永安寺。沿湖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九龙壁、五龙亭等建筑。全园林木参天,风景如画。1925年辟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面积57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大陆架上,平均水深90多米。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丰富。航运发达。nán hǎi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之间。经一系列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两大洋间交通要道。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达5559米。珊瑚岛、礁林立。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wò hǎi1.《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oz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o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o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o而宁居北o示无迁志o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o语惟经典o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o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o皆来就之而居o旬月而成邑。"后用以为典o有隐处之意。yá hǎi1.指山一带的海域。tái hǎi台湾海峡的简称。hòu hǎi1.北京什刹海的别称。xián hǎi中亚咸水湖。面积5.11万平方千米(1981年)。平均水深约13米。因气候干旱,水面蒸发量大,故盐度增高,面积正在缩小。冬季结冰,通航期约7个月。shāng hǎi比喻充满竞争和风险的商业领域:在~中拼搏。sì hǎi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p"南海"p"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3.指全世界各处。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p交游很广泛。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p血海p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shèng hǎi1.指传说中海外仙人所居之处。tián/zhèn hǎi1.指古代神话中的精卫鸟填海事。亦比喻冤恨极深或意志坚定。mò hǎi1.指大砚;大墨盆。xià hǎi1.大海。wài hǎi1.犹海外。指本国海面以外的地方。与内海相对。dà hǎi1.广阔的海洋。
2.指大的容器。如大酒杯p大碗等。tiān hǎi1.喻浩渺的天空。
2.形容相距极远。
3.星名。在牵牛星南坎星间。不在二十八宿之列。xué hǎi1.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言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动,所以不至于山。谓做学问当如河川流向大海,日进不已。
2.谓学问渊博。亦指学问渊博的人。
3.喻指学术界。
4.比喻广阔无边的学问领域。niè hǎi1.佛教语。业海。指由于种种恶因而使人沦溺之海。bǎo hǎi1.佛教语。喻佛法无边。huàn hǎi比喻官吏争夺功名富贵的场所;官场:~沉浮 ㄧ~风波。huán hǎi1.海内;全国。xiǎo hǎi1.见"小海唱"。
2.海洋近陆地边缘部分或内陆广阔的湖泊。
3.中医针灸穴位名。shǎo/shào hǎi1.指渤海。也称幼海。
2.比喻太子。
3.经穴名。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chén hǎi1.谓茫茫尘世。shān hǎi1.山与海。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3.比喻高深p繁多或重大。
4.指山珍海味。lǐng/líng hǎi1.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zuǒ hǎi1.谓海居于东。
3.福建省的别称。jù hǎi1.大海。fān hǎi1.航海。gān/gàn hǎi1.指沙漠。huàn hǎi1.佛教语。虚幻的苦海,比喻尘世。yòu hǎi1.渚名。dé hǎi1.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xīn hǎi1.指心。以思绪翻滚如海之扬波,故称。xìng hǎi1.佛教语。指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yuàn hǎi1.形容积怨之多。hèn hǎi1.比喻无穷无尽的怨恨。qíng hǎi1.指有关爱情之事。谓爱情深广如海,故称。chóu hǎi1.极言愁多。yuàn hǎi1.佛教语。谓佛菩萨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弘愿o似海无涯。huì hǎi1.佛教语。谓佛的智慧深广如海。shù hǎi1.戍守海疆。bá hǎi1.海拔。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lüè hǎi1.拂过海面。
2.行劫海上。wén hǎi1.犹文苑。
2.犹言文章总汇。《周书.萧圆肃传》:"又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多用作书名。又如:《明文海》。hàn hǎi1.宋代自今甘肃省环县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一带,干旱多沙,俗称"旱海"。
2.泛指沙漠。xīng hǎi1.星与海。
2.星的海洋。多形容发光体分布得广而多。àn hǎi1.传说中的海名。jí hǎi1.至海。lín hǎi1.形容像海洋一样的一望无际的森林。jià hǎi1.犹航海。bǎi hǎi1.古湖泊名。近黄河源。即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到此亲迎。guì hǎi1.古代指南方边远地区。sāng hǎi1."桑田沧海"的略语。zhào/zhuō hǎi1.谓航海。róng hǎi1.福建省福州市别称。héng/hèng hǎi1.汉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
2.横行海上。qiáo hǎi1.犹林海。yù hǎi佛教比喻尘世间贪欲、情欲如深广之海,使人沉溺:度群迷于欲海,引含识于涅。sǐ hǎi世界著名的大盐湖。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面积1049平方千米。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处。气候炎热,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湖面逐年下降。湖水含盐度高达230~250,水生植物和鱼类不能生存,故有“死海”之称。qì hǎi1.经络穴位名。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o属任脉经。针灸本穴o主治月经不调p带下p遗尿p虚弱等症。
2.人体部位名o宗气所聚处。膻中为上气海o丹田为下气海。rǔ hǎi1.汝水的别称。jiāng hǎi1.江和海。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3.引申为退隐。
4.泛指四方各地。fén hǎi1.指南北朝时期南汾州地区。今山西省吉县一带。shā/shà hǎi1.指大沙漠。
2.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cāng hǎi大海的水呈青绿色,因指大海:面向沧海,思量着未来。fèi hǎi1.传说中的海。常有狂波巨浪,故称。
2.比喻乱世。yóu hǎi1.指特大油田。yán hǎi1.亦作"?海"。
2.顺着海边。
3.靠海地带。fǎ hǎi民间故事《白蛇传》中人物。镇江金山寺和尚。为人阴险狠毒。为维护封建道统,阻挠、破坏白娘子和许仙的纯真爱情和美满家庭。又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强行拆散一对恩爱夫妻。为封建宗法制度的卫道士形象。fàn hǎi1.乘船过海,渡海。yáng hǎi1.海洋。ěr hǎi云南第二大湖。在大理市区北。面积53平方千米。断层陷落而成。湖水由西洱河转漾濞江入澜沧江。西傍点苍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qiǎn/jiān hǎi1. 200米深度以内的海域。pǔ hǎi1.江河的入海口。làng hǎi1.波浪翻滚的大海。hǎi shàng/shǎng1.海边;海岛。
2.指湖滨。
3.海面上。
4.指上海。犹言沪上。hǎi dōng1.指海以东地带。常指日本。hǎi chéng1.汉代官名。掌海税。hǎi shì①泛指一切有关海上的事情。如航海、造船、验船、海运法规、海损事故处理等。②指船舶在海上航行或停泊所发生的事故,如触礁、失火等。hǎi jǐng1.传说中一种能使海水变为甘泉的宝器。hǎi jiāo1.指与海连接的地方。hǎi chǎn①海洋里出产的:~植物。②海洋里出产的动植物,如海蜇、海藻等。hǎi rén1.指海上渔民。
2.指海外异族。
3.谓水神。
4.海中怪物。hǎi xiān1.锦带花的别名。hǎi zhòng1.僧众。hǎi huì/kuài1.指佛教盛大的集会。hǎi lún①海伦(亚历山大的)(heronofalexandria,约公元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发明家。在其著作《度量论》中记述了多种求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最著名的是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擅长测量,并发明汽转球、水钟、测量仪器等许多机械装置。②海伦(helen)。希腊神话中的美女。宙斯和仙女勒达的女儿。后嫁给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帮助,诱走海伦,因而引起持续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hǎi bó/bǎi/bà1.传说中的海神。hǎi gū/gù1.海贾,海上商人。hǎi qīn地面下沉时,海水淹没陆地。也叫海进。hǎi guān对出入国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的国家机关。hǎi shòu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如海豚、鲸等。hǎi nèi/nà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风行~丨~孤本。hǎi jūn在海上作战的军队,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及各专业部队组成。hǎi bīng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hǎi kuàng①指海区的温度、海水成分、浮游生物组成等情况。②指海面在风的作用下波动的情况,根据波浪的大小有无,分为0―9共10级。见‘海况表’。hǎi fú1.一种海鸟。古代曾有海凫出p天下乱的传说。hǎi běi/bèi1.泛指僻远的北方。hǎi fěi海盗。hǎi qū/ōu海洋上的一定区域。根据军事需要划定的海区,范围一般用坐标标明。hǎi nán/nā1.旧指今海南岛地区。亦泛指南部滨海地区。hǎi xiàn1.犹神州。指中国。hǎi cān/shēn棘皮动物的一纲,身体略呈圆柱状,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的周围有触手。种类很多,生活在海底,吃各种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hǎi fā/fà1.海藻的一种。因纤细多枝如发,故名。hǎi kǒu①河流通海的地方。②海湾内的港口。hǎi yòu1.指黄海p东海以西地区。方位以西为右,故称。hǎi hǒu1.见"海啸"。hǎi yuán在海洋轮船上工作的人员的通称。hǎi wèi海洋里出产的食品(多指珍贵的):山珍~。hǎi zuò1.见"海啸"。hǎi shāng1.从事海上贸易的人。hǎi xiào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灾害。hǎi guó1.近海地域。
2.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hǎi tú航海用的标明海洋情况的图。hǎi tǔ1.海内的土地。代指天下。hǎi dì/de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690万(1993年)。首都太子港。境内3/4为山地。热带气候。以农业为主。主产咖啡。hǎi qí/yín1.海边。圻,通"J"。hǎi chuí1.海边。hǎi yín1.海岸边。hǎi chéng1.海边之城。hǎi yán/shān1.海边。hǎi yù指海洋的一定范围(包括水上和水下)。hǎi dī1. 防海水入侵的堤。hǎi ruán1.见"海"。hǎi táng防御海潮的堤。hǎi sāi/sài/sè1.四境,边疆。hǎi ruán1.亦作"海"。
2.海边地。亦泛指沿海地区。hǎi wài国外:销行~丨~奇闻。参看〖海内〗。hǎi fū/fú1.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マブ迹谌怂茫E嫌兄鸪糁颉"后因以"海夫"喻爱好怪癖的人。hǎi tóu/tou1.海边。hǎi yí1.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hǎi nǚ/rǔ1.传说中的海神之女,或曰龙女。
2.谓渔家女。hǎi zǐ〈方〉湖。hǎi xué1.博学。hǎi yǔ1.犹海内p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
2.近海之地。hǎi kè1.谓航海者。
2.指海商。
3.浪迹四海者。谓走江湖的人。hǎi róng1.海涵,大度宽容。hǎi kòu1.海盗。hǎi yù1.海宇。hǎi huán1.犹海宇。hǎi xún计量海洋水深的长度单位,国际公制1海寻等于1.852米(1/1,000海里)。旧也作浔。hǎi wū1.传说中的海上仙屋。
2.见"海屋筹添"。hǎi dǎo海洋中的岛屿。hǎi jiǎ1.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hǎi lǐng/líng海底的山脉。一般较陆地的山脉高而长,而侧较陡。也叫海脊。hǎi dài1.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海,渤海;岱,泰山。hǎi yuè亦作“海[”。1.大海和高山。2.犹“海岳高深”。海之深,山之高。形容极为高深。3.谓四海与五岳。hǎi àn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hǎi xi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hǎi jiào/qiáo1.海边山岭。hǎi yú1.见"海隅"。hǎi shì散文。杨朔作。1959年发表。作者在山东蓬莱阁未见海市,却意外地见到了长山列岛的美景,不由欣喜万分。作品以虚无缥缈的海市和长山列岛渔村的美好现实相映衬,赞美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笔飘逸,富有神韵。hǎi shī1.熟悉海上航道p驾驶海船的人。
2.指水军。hǎi dài褐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含有大量的碘质,可用来提制碘、钾等。中医入药时叫昆布。hǎi dǐ1.海洋的底部。 2.海床。hǎi jiǎo/jiào1.谓近海地区。hǎi xīn1.海中。hǎi zhàn敌对双方海军兵力在海洋上进行的战役或战斗。hǎi hù1.居住海滨的人家。
2.指在海子服役的人。hǎi shàn/shān1.海生扇贝科动物。栖海底,常伏于沙面,有时扇动其壳打水而斜跳水中。hǎi bào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hǎi bá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也叫拔海。hǎi bǔ1.旧时谓行文各地缉捕逃犯。犹今通缉。hǎi sǔn①货物在海运中受到的损失。②船舶在海上航行中受到损坏。hǎi fāng1.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hǎi páng/bàng1.海边。hǎi zú1.海生生物的总称。hǎi rì1.海上的太阳。hǎi xīng又称“星鱼”。棘皮动物,海星纲动物的统称。身体扁平,辐射对称,呈星形。生活在温带、热带各大海洋,用管足行走。一般有五腕,能捕食软体动物和其他棘皮动物。可作肥料和饲料。对贝类养殖业危害很大。hǎi bào/pù1.海盗。hǎi tūn1.海上旭日。hǎi qū/qǔ1.海隅;海湾。hǎi yuè1.海上的月亮。
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hǎi fú/fù1.沿海地区。亦指边疆。hǎi wàng1.指海水逢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p十六日或十七日)涨潮的现象。hǎi shù/shú/zhú动物名。常栖于水中。hǎi quán1.谓一国支配海上的权力。hǎi bēi1.指容量大的杯子。hǎi zǎo1.传说中的果名。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晏子对曰:'昔者秦缪公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A枣,至东海而捐其布,彼黄布,故水赤;A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问子,何为对?'晏子对曰:'婴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后喻虚妄不实的事物。
2.海棕树。亦指这种树所结的果实。其果实又名波斯枣p海枣。因来自海外o故名。hǎi chá/zhā1.用竹木编制的渡海的筏。hǎi zōng1.见"海"。hǎi táng①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红色,味酸甜。②这种植物的果实。hǎi jiāo〈方〉辣椒。hǎi zōng1.亦作"海棕"。
2.树名。椰木的一种。hǎi liú1.即石榴。又名海石榴。因来自海外,故名。古代诗文中多指石榴花。hǎi què1.指海盐。hǎi chá1.同"海查"。hǎi qiáng1.海船的桅杆。hǎi jí1.海船。v,船桨。hǎi cì1.海边停船的场所。
2.谓海上作业的次数。hǎi qì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2.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3.沙漠上的气流。海,指旱海,沙漠。hǎi fēn1.海上的云气。
2.借指海疆动乱的形势。hǎi shuǐ1.来自海中的水。 2.海洋中的水。 3.海。hǎi chà1.亦作"海?"。
2.海面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港汊。hǎi xī1.海潮。白天的称为潮,夜间的称为汐。hǎi xùn1.海潮。hǎi chí1.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池名。hǎi yí1.海边。hǎi gōu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hǎi òu/ōu1.谓海中水泡。《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o如海一沤发。"佛教用水泡比喻生命的空幻。后以"海沤"比喻事物起灭无常。hǎi hé中国华北地区大河。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上游为卫河)五大支流在天津市区及其附近先后汇合而成,自西向东流入渤海。干流长73千米。长约1090千米。流域面积26.4万平方千米。含沙量大。流域内夏多暴雨,下游泄水不畅。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全面治理。hǎi gū1.海估。hǎi fǎ以色列北部重要海港和工商业中心。人口22.5万(1984年)。天然良港,能泊远洋海轮。中东石油输出港之一。工业有炼油、化肥、军火等部门。水陆交通要站。海洋博物馆著名。为旅游胜地。hǎi bō1.大海的波浪。
2.喻指海上或海边的动乱。hǎi yáng海和洋的统称。hǎi jīn1.海边渡口。
2.犹海水。hǎi pài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泛指在某方面具有上海特色的:~川菜丨~服装。hǎi liú①见〖洋流〗。②泛指流动的海水。hǎi pǔ1.海湾,海滨。hǎi tú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低潮时,其较高部分露出海面。修筑围堤,挡住海水可以垦殖。简称涂。hǎi niè1. () 德国杰出诗人和民主志士。创作大量革命抒情诗与爱情诗,充满浪漫主义的狂热激情,富于感召力。hǎi sì1.海边。hǎi tāo1.海浪。
2.指海涛声。hǎi yá1.海边。hǎi hán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由于条件简陋,招待不周,还望~。hǎi yuān海沟中最深的部分。以发现的船舶命名。如马利亚纳海沟的斐查兹海渊,深11034米,是世界海洋已知的最深点。hǎi dú/dòu1.泛称江海。hǎi zhǔ1.谓海岛。
2.指湖泊中的岛屿。hǎi gǎng/jiǎng沿海停泊船只的港口,有军港、商港、渔港等。hǎi méi1.海边。hǎi wān海洋伸入陆地的部分。hǎi xù1.海边。hǎi yì1.即海啸。hǎi bīn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hǎi tān海边的沙滩。hǎi cáo1.海运。古时指从海道运输粮食。hǎi chún1.海边。hǎi màn1.紧接在护坦下游防止河床被冲刷的设施。hǎi cháo海洋潮汐。指海洋水面定时涨落的现象。hǎi shì1.海滨。hǎi ào1.海边弯曲可停船的地方。hǎi bīn1.海滨。hǎi líng1.传说中的海神。hǎi fēng1.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hǎi xióng1.见"海狗"。hǎi yàn/yān散文诗。苏联高尔基作于1901年。用象征手法描写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勇敢地飞翔于大海巨浪之上,而那些海鸥、海鸭、企鹅等则惊慌失措,畏避退缩。诗中海燕的形象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汹涌的大海则是革命运动的象征。hǎi yá荷兰政府和议会所在地。人口44.2万(1995年)。国际法庭和外国使馆设此。商业、金融中心。银制品和瓷器制造业素负盛名。印刷出版业发达。西欧著名文化、艺术、旅游中心。多博物馆和公园。hǎi niú1.哺乳动物,多生活在海洋中。形状略像鲸,前肢像鳍,后肢已退化,尾巴圆形,全身光滑无毛,皮厚,灰黑色,有很深的皱纹。以海藻或其他水生食物为食。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
2.腹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成体无壳,体扁,椭圆形,前端有触角一对,呈折叶状。色彩因种而异,多数美丽。hǎi wù1.指海鱼等海产物品。hǎi gǒu哺乳动物,四肢短,像鳍,趾有蹼,尾巴短,毛紫褐色或深黑色,雌的毛色淡。生活在海洋中,能在陆地上爬行。它的阴茎和睾丸叫做腽肭(wànà)脐,可入药。毛皮珍贵。也叫腽肭兽或海熊。hǎi shī1.哺乳动物。前p后肢呈鳍状,后肢能转向前方以支持身体;有耳壳;尾扁平;体被粗毛,细毛稀少。雄的体长2.5~3.25米,随种类而异;雌的较小。有的种类雄的颈部有长毛似狮,故名。生活在海洋中,以鱼p乌贼及贝类等为食。繁殖时期到海岛上产仔。年产一次,每胎一仔。hǎi xī/shǐ1.海豚的别名。hǎi zhū1. 海豚的通称。hǎi tǎ哺乳动物,身体圆而长,前肢比后肢短,趾有爪,尾巴短而扁,毛深褐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毛皮很珍贵。通称海龙。hǎi wáng1.凭借海的有利条件而成王业。hǎi chēn1.海宝。指名贵的海产。hǎi tián1.谓沧海变桑田。hǎi diàn/tián/shèng1.近海地区。hǎi pàn1.海边。hǎi jiāng/qiáng指沿海地区和沿海海域:万里~。hǎi pén深度在3,000―6,000米之间的海底盆地,除海岭和海沟外,底部平缓。海盆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70%以上。hǎi yán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hǎi gài/gě/hé1.谓海上的雾气。hǎi dào出没在海洋上的强盗。hǎi yǎn1.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中,通江海,故称。hǎi shā1.食盐的别称。hǎi wǎn特别大的碗。hǎi shén1.传说的海中之神。hǎi piào/piāo1.旧时官府捕人的证件。犹今逮捕证。hǎi jìn指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明清两代都有过这种禁令。hǎi zū1.海产物的赋税。hǎi chéng船只在海上航行的路程:再有半天的~,我们就可到达目的地了。hǎi zhàn1.海道上的驿站。hǎi tóng1.传说中的海中神童。hǎi chóu1.见"海屋筹添"。hǎi mǐ海产的小虾去头去壳之后晒干而成的食品。hǎi fěn1.食物名。即今经干燥后之刺海兔卵,供食用。hǎi sù1.即鲛绡。hǎi hóng/gōng1.花名。即山茶。
2.柑的一种。
3.海棠梨。hǎi nà1.喻容受量大。
2.谓广泛采纳。hǎi xiāo1.即鲛绡。一名龙纱。传说为海中鲛人所织。hǎi mián①低等多细胞动物,种类很多,多生在海底岩石间,单体或群体附在其他物体上,从水中吸取有机物质为食物。有的体内有柔软的骨骼。②专指海绵的角质骨骼。③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多孔材料,有弹力,像海绵:~底球鞋丨~球拍。hǎi luó1.见"海藻"。hǎi wēng1.住在海边的老人。典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hǎi fān1.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hǎi lǎo1.谓海水枯竭。hǎi jù1.海边的村落。多指边远荒僻的区域。hǎi jǐ又称“海岭”、“海底山脉”。大洋底部狭而长的高地。如大西洋海脊,长达数千千米。两侧坡度较陡。一般在海面以下,有的峰顶露出海面,形成断续分布的岛屿,如阿留申群岛、琉球群岛等。hǎi yú1.人参的别名。hǎi fù1.犹海中。hǎi chuán1.海船。也借指海商。hǎi háng1.海船。
2.海上航行。hǎi bó1.海船。
2.特指外国船。hǎi chuán1.航海的大船。hǎi sōu1.海船。hǎi sè/shǎi1.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p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2.将晓时的天色。hǎi tái1.海中的苔类植物。
2.古纸名。hǎi ruò1.传说中的海神。hǎi cǎo1. 海产植物(如藻类)。hǎi cài泛指海洋里出产的供食用的植物。hǎi luó1.见"海藻"。hǎi zàng处理死人遗体的一种方法,把尸体投入海洋。hǎi kuí1.腔肠动物。形状像圆筒,没有骨胳。上端有几窕ò昴茄拇ナ郑丈恃蕖9潭ㄔ诤5籽沂希械囊栏皆诩木有匪木拥穆菘巧希木有饭采睢R孕∮愕任澄铩hǎi lán像大海那样的蓝颜色。hǎi zǎo1.见"海藻"。hǎi cáng/zàng1.传说中大海龙宫的宝藏。hǎi zǎo1.亦作"海k"。
2.又名海萝o海苔。生于海中的藻类植物,如海带p紫菜p石花菜p龙须菜等。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入药。hǎi shí海水的冲击和侵蚀。hǎi bā1.即贝子。软体动物的一种。hǎi shé1.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hǎi gé/há1.亦作"海?"。
2.海中各种蛤类的总称。hǎi shèn1.海市蜃楼。常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hǎi yán幼(tí)加工制成的鱼干。参看‘’。hǎi áo1.指海蟹。hǎi luó海里产的螺的统称。个儿一般较大,壳可以做号角或手工艺品。hǎi xún1.海蟹的一种。即蝤蛑。俗称青蟹p梭子蟹。产于我国南北沿海,可食用。hǎi xiè1.螃蟹的一种。比河蟹大,生长在海滨。常见的一种甲壳扁,略呈菱形,褐色,腹部白色,螯上有锯齿,没有毛,最后一对脚扁,适于游泳。hǎi chán1.指月亮。hǎi lí/lǐ1.即海螺。旧时军队中用作号角。hǎi xíng/háng1.海上航行。
2.谓通行天下。
3.引申为流行。hǎi biǎo1.犹海外。古代指中国四境以外僻远之地。
2.特指国外。hǎi yì1.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hǎi xī1.古大秦国,即罗马帝国。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hǎi jiǎo/jué1.本指突出于海中的狭长形陆地,常形容极远僻的地方。
2.许地山有短篇小说《海角底孤星》。
3.用海螺壳作的号角。hǎi jǐng1.海上的警报。hǎi huà1.没有根据p不着边际的话;大话。hǎi tún哺乳动物,身体长达一丈,鼻孔长在头顶上,背部青黑色,有背鳍,腹部白色,前肢变为鳍。生活在海洋中,吃鱼、乌贼、虾等。通称海猪。hǎi xiàng哺乳动物,身体大,颜色深褐或灰黄,皮上没有毛,眼小,没有耳郭,上颌有两个特别长的牙。生活在海洋中,也能在陆地上行动。长牙可以做象牙的代用品。hǎi bào1.哺乳动物。生长在温带和寒带的沿海地方。四肢短而扁平,趾有蹼,后肢和尾巴相连,毛灰黄色带棕黑色斑点,腹部白色。肉可食,皮毛可做衣服p雨具和帐篷等,脂肪可制油。hǎi bèi1.海中有壳软体动物的总称。其壳古代曾用作货币。hǎi gòng1.谓海味贡品。hǎi huò指市场上出售的海产品。hǎi zéi1.出没于海洋上或沿海地带的盗贼。hǎi gǔ/jià/jiǎ1.海商。hǎi lù海上运输的航线。hǎi lún专在海洋上航行的轮船。hǎi biān1.海的边沿一带。
2.指海疆。hǎi yùn海洋上的运输。hǎi tōng/tòng1.与海外通航。hǎi dào1.海路,海上航道。hǎi bāng1.古指近海邦国。
2.指沿海省分。
3.指外国。hǎi láng/làng1.酒名。hǎi lǐ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一海里等于1,852米。旧也作伞hǎi liáng/liàng①敬辞,宽宏的度量:对不住的地方,望您~包涵。②指很大的酒量:您是~,不妨多喝几杯。hǎi cuò1.《书.禹贡》:"厥贡盐,海物惟错"。孔传:"错杂非一种"。后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hǎi jìng1.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2.指月亮。
3.蛤类动物名。hǎi mén1.海口。内河通海之处。hǎi nào1.形容喧闹之甚。hǎi fáng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hǎi jì1.海边。hǎi lù/liù1.指山珍海味。hǎi xíng1.古齐鲁间隘道名。hǎi zōu1.海隅,海角。亦泛指沿海地带。hǎi líng1.现在江苏省泰州市。hǎi yú1.亦作"海"。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
2.古代泽薮名。十薮之一。《尔雅.释地》:"齐有海隅。"邢m疏:"此营州薮也。"一说o指九薮之一。hǎi dǎo1.见"海岛"。hǎi nán/nàn/nuó船舶在海上所发生的灾难,如失火、沉没等。hǎi wù出现在海面或沿海地区的雾。因暖湿空气流经冷海面时,水汽发生大量凝结而成。具有范围广、厚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其面积达几万至几十万平方千米,持续时间往往经日不消。不利于航海活动。hǎi zhèn1.海底或海岸地区发生地震引起的海水震动,一般只持续几秒钟。hǎi qīng1.见"海东青"。
2.方言。大袖长袍。
4.元代驿站名。寓奋速之意。hǎi miàn海水的表面。hǎi biāo1.海上的暴风。hǎi fēng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hǎi jù1.海上的大风。hǎi mǎ①又称“龙落子”。鱼纲,海龙科。头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身体被角质环所包裹,很像披甲的战马,故名。行动缓慢,以浮游甲壳类为食。中国沿海都有,可用作中药。②哺乳纲,鳍足目,海马科。头圆,嘴阔。上犬齿长而发达,犹如象牙,用来掘食贝类和抵御敌害。常成群栖息在浮冰或海岸附近。肉和脂肪可食用,牙是雕刻材料。hǎi lǘ1.哺乳动物。鳍脚类。毛色暗褐,头部圆,四肢为鳍状,趾间有蹼,多产太平洋北部。hǎi mà1.肆意漫骂。hǎi guǐ1.传说的海中神怪。hǎi yú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hǎi xiān/xiǎn供食用的新鲜的海鱼、海虾等。hǎi qiū1.即露脊鲸。
2.小型战船名。hǎi áo1.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巨鳖。hǎi lín1.指海中的大鱼。hǎi niǎo/diǎo1.在海岛上或海边生长p栖息的鸟类。hǎi ōu1.鸟名。上体主要呈苍灰色,下体白色,生活在海边和内陆河流湖泊附近,吃鱼p螺p昆虫,也吃谷物和其他植物的嫩叶。
2.一种战船名。hǎi gǔ/hú1.古代战船名。hǎi hè1.海鸟名。或说即江鸥。hǎi cuó1.海盐。hǎi guī/jūn/qiū爬行纲,海龟科。长可达1米多。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肉可食,脂肪可炼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zhǎng/zhàng hǎi1.南海的古称。huái hǎi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西南)一带的地区。shēn hǎi1. 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yuān hǎi1.深渊和大海。多比喻事物包容深广或荟萃之处。bó hǎi中国的内海。绝大部分为陆地环抱,东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8米,最深达70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入海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和辽河。海底富藏石油。hú hǎi1.湖泊与海洋。
2.指湖泊。
3.泛指四方各地。
4.指浪迹江湖o不与朝政。míng hǎi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
3.指沙漠。diān hǎi1.即滇池。bīn hǎi1.靠近海边;沿海。piāo/piǎo/piào hǎi1.航海,漂洋过海。huáng/guāng hǎi1.谓造反。cháo hǎi1.海潮。huàn hǎi1.即瀚海。bīn hǎi1. 处在沿海地带。hàn hǎi〈书〉指沙漠:~无垠。yíng hǎi1.大海。huǒ hǎi指大片的火:太阳的表面像个~ㄧ阵地上打成一片~。líng hǎi1.大海。古人以为海中多灵怪异物o故称。
2.脑海。qì hǎi1.人体部位名。有上下之分。上气海即膻中,下气海即下丹田。道教以为丹田为生气之源,故称。见《诸真圣胎神用诀.玉云张果老胎息诀》。yán hǎi1.泛指南海炎热的地区。
2.喻酷热。yān hǎi1.烟波浩渺的大海。
2.比喻事物众多p纷繁。rè hǎi1.古湖名。即今苏联哈萨克境内的伊塞克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唐人诗文中多用之。zhǔ hǎi1.煮海水为盐。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张羽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张羽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ài hǎi1.佛教用以称情。海,极言其深。kuáng hǎi1.喻纷扰的尘世。xuán hǎi1.北方之海。
2.深渊,苦海。yù hǎi1.比喻人弘深的气度。
3.比喻冰雪世界。huán hǎi1.四周的大海。
2.四海,普天之下。zhū hǎi1.产珠之海,喻富庶地区。
2.泛指我国南部海疆。
3.市名。在广东省珠江入海口的西侧,1953年设县,1979年改为省辖市,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之一。现已成为经济特区。qióng hǎi1.仙人的居所。
2.太空云海。
3.指海南岛。
4.指琼州海峡。yáo hǎi1.月夜天空的美称。
2.指瑶池。bì hǎi1.犹璧池。太学的美称。liú hǎi1.即刘海。指妇女或儿童垂在额头上的短发。zhàng hǎi1.指南方海域。
2.指南方有瘴气之地。bái hǎi北冰洋的边缘海。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北通巴伦支海。面积9万平方千米。结冰期长约六个月。产格陵兰海豹。yán hǎi1.指盐湖。yàn hǎi1.即砚台。bì hǎi1.传说中的海名。
2.蓝色的海洋。
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故称。jìn hǎi1.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fú hǎi1.犹厚福。谓福深广如海。qín hǎi1.古秦地。古时以秦地为陆海o故名。qióng hǎi1.僻远的海边。亦指大海。kōng hǎi1.大海。
2.佛教语。喻通达性空之义遍于一切事物的广大智慧。 3.日本佛教高僧(774-835)。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xiào hǎi1.指笑话汇集的所在。bǐ hǎi1.犹文苑;文海。
2.插笔的器具。yuè hǎi1.指中国南部广东一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或广州的代称。zǐ hǎi1.传说中海名。hóng/gōng hǎi印度洋西北狭长形的内海。南通印度洋,北通地中海。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58米。是世界上海水温度最高(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c)、含盐量最高(一般在4.1%左右)的海。局部海域因红色海藻生长繁茂,海水呈现红色,故名红海。航运十分繁忙。yuán hǎi1.即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p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黄海p东海。
2.犹沿海,接海。hàn hǎi1.古代北海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禅于孤,登临翰海。"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北海名o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按,唐以前人注释《史记》p《汉书》,皆解作海名。但据今人岑仲勉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非海,"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的不同音译。或以为突厥语称高山中的深谷为,略去尾音,可译成"杭海"或"翰海"。后亦用以泛指戈壁滩。参见"瀚海"。参阅岑仲勉《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p柴剑虹《"瀚海"辨》。fān hǎi1.形容声响如海涛翻腾。lǎo hǎi1.指海洛英。gǔ hǎi比喻变化不定并充满风险的股票市场:~沉浮。nǎo hǎi头脑:旧事浮现在脑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téng hǎi1.升于海上。háng hǎi驾驶船只在海洋上航行:~家丨~日志。huā hǎi1.花的海洋。形容花之多。cāng hǎi1.大海。kǔ hǎi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很困苦的环境:脱离~。cōng hǎi1.古代传说,葱岭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黄河之源。后因以"葱海"泛指葱岭一带的湖泊,或引申指遥远的地域。pú hǎi1.即蒲类海。bó hǎi1.到达海边。语本《书.益稷》:"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孔颖达疏:"外迫四海,言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
2.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shèn hǎi1.神话中的地名。xuè/xiě hǎi1.血汇成的海。形容杀人极多的惨状。
2.形容事情的后果严重或关系重大。
3.中医学名词。四海之一o指人身血液汇聚之处。
4.中医学名词。或谓奇经脉中的冲脉。
5.中医学名词。或谓肝脏。
6.中医学名词。经穴名。位于大腿内侧o离膑骨一寸处的陷窝中。
7.佛教语。比喻地狱中的惨境。biǎo hǎi1.临海;滨海。
2.为东海之表式。春秋吴季札至鲁,鲁为之歌齐诗,季札闻乐云:"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pí hǎi1.小海。xī hǎi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
3.西方日落处。
4.郡名。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后因以为青海的别名。
5.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6.指西洋。fù hǎi1.古代指有绘画p雕刻等装饰的天花板。guān/guàn hǎi1.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后用以比喻所观者大。jué/jiào hǎi1.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喻其教义深广。tǎo hǎi1.征取外贸税收。cí hǎi1.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fù hǎi1.背靠大海。
2.借指边远国家,蛮夷之地。fàn hǎi1.往来海外,贩卖货物。亦指做海外生意的人。bēn hǎi1.即渤海。chì hǎi1.传说中南方的海。zǒu hǎi1.航行于海上。gǎn hǎi〈方〉趁退潮时到海滩去捕捉、拾取各种海洋生物:~人。pǎo/páo hǎi1.江湖上切口。谓奔走四方。
2.出海,下海。kuà hǎi1.跨越大海。dǎo hǎi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后以"蹈海"指跳到海里自杀。
2.航海。旧时以喻危险。zhuǎn/zhuàn hǎi1.海运。cí hǎi大型词典。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1958年重新修订,197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1989年再次修订出版。词目包括一般词语和百科词语两部分,共十二万余条,一千五百八十八万字。除三卷本外,另有缩印本一卷以及按学科分类编排的二十六个分册。biān hǎi1.靠海,临海。
2.近陆地的海。
4.指我国西北靠近青海湖地方。
5.边远。liáo hǎi1.辽东。泛指辽河以东沿海地区。
2.指渤海辽东湾。qiān hǎi1.清初为防台湾郑成功的抗清军,强令福建p广东等沿海居民内迁,距海三十里(一说五十里),不准人居住。其议发于郑氏降臣黄梧,至施R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处死刑,至雍正六年其禁稍弛,界外渐有居民。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迁海》p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yùn hǎi1.谓鹏鸟在海上天空中飞行。语本《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王先谦集解:"《玉篇》:'运,行也。'案行于海上,故曰海运,下云水击是也。"郭庆藩集释:"庄子言鹏之运行不息于海,则将徙天池而休息矣。"jìn hǎi靠近陆地的海域:~航行 ㄧ利用~养殖海带。huán/hái hǎi1.寰海;环海。yuǎn/yuàn hǎi1. 离岸很远的海域;海洋的纵深。tōng/tòng hǎi1.与海外交往。
2.与海洋通连。
3.特指清初与据守海上的抗清将领郑成功等往来。zūn hǎi1.沿着海岸。zhuó hǎi1.以蠡酌海。喻见识短浅。jiǔ hǎi1.指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因其盛酒量多,故称"海"。cù hǎi1.比喻妒忌之心极重。lǐ hǎi世界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在欧洲和亚洲交界处。气候炎热,蒸发强烈,湖面逐年下降。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一百三十多条河流注入。盛产多种鱼类。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航运业较发达,有巴库等港口。míng hǎi1.秦始皇曾多次东巡海上o刻石纪功而去。故以"铭海"指记载功德。yín hǎi1.银色的海洋。云p水p冰雪与日p月光华互相辉映产生的景色。
2.古代帝王陵墓中灌注水银制造的人工湖。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s"始皇初即位o穿治郦山乃并天下o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o穿三泉o下铜而致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3.道家p医家称人的眼睛。唐孙思邈撰眼科书《银海精微》二卷。
4.古代一种容量很大的银质饮器。pū/pù hǎi1.铺展的云雾o云海。mǐn hǎi1.指福建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带。bēi hǎi1.泛指江湖河海。lù/liù hǎi1.物产富饶之地。
2.南朝梁锺嵘对晋代文学家陆机有"陆才如海"之赞语。见《诗品》卷上。后因以"陆海"比喻富于文才。
3.借指陆机o以喻称富于文才的人。lǒng hǎi1.指陇海铁路沿线地区。líng hǎi1.山陵和沧海。比喻世事巨变。zhàng hǎi1.阻挡水流入海。比喻人力胜天。
2.佛教语。犹业海o生死海。
3.瘴荒之地。障o通"瘴"。语本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s"知汝远来应有意o好收吾骨瘴江边。"yàn hǎi1.指塞北远方。xuě hǎi1.唐代西北边境地名。故址在前苏联境内o距伊塞克湖不到百里。
2.广阔深厚的积雪。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
4.白色海涛。wù hǎi1.雾的海洋。shuāng hǎi1.白色的云海。qīng hǎi1.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鲜水p西海o又名卑禾羌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2.喻边远荒漠之地。
3.东方之海。也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4.碧绿的海洋。dī hǎi1.匈奴中私渠比L海的省称。在今蒙古境内。汉和帝时窦宪击匈奴,战于稽落山,追临私渠比L海,即此。lǐng hǎi属于沿海国家或岛屿国家行使主权范围内的海域。领海范围还包括海域的上空、海岛、海底的海床及底土。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fēng hǎi1.风和海涛;风向和海潮。
2.指刮着风的大海。piāo hǎi1. 渡海远行,同“漂海”。yǐn/yìn hǎi1.饮马于海。谓军队进攻达到海边。xiāng hǎi1.佛经指须弥山周围的海。
2.借指佛门。
3.指香港。jià hǎi1.航海。
2.支撑水宫。驾,通"架"。
3.鼓浪。suǐ hǎi1.中医学名词。指脑;脑汁。
2.脑海。指思考p记忆等能力。yú hǎi1.湖泽名。又名鱼海子。即古之休屠泽p白亭海。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kūn hǎi1.台湾的别名。jīng hǎi1.大海。tí hǎi1.古称会稽之外海。因其间有东人所建二十馀小国而名。è hǎi1.指有鳄鱼出没的海滨。qiū hǎi1.波涛汹涌的大海。áo hǎi1.大海。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péng hǎi1.南溟;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huáng hǎi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东海为界,西北与渤海间通过渤海海峡相连。介于中国和朝鲜半岛间。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最深达140米。淮河、鸭绿江、汉江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hēi hǎi欧洲东南部和小亚细亚之间的内海。东北通亚速海,西南经黑海海峡通地中海。面积42万平方千米。因海水垂直循环不良,深层水缺氧,硫化氢含量高,故海水颜色深黝而名黑海。海洋生物较少。航运意义重要。
海字详细解释
海hǎi【名】(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ocean〗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前途似海。――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半壁见海日。――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海水〖seawater〗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大湖或大池〖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border〗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mare〗较大的器皿〖largevessel〗。如:银海;墨海大口,大嘴巴〖bigmouth〗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清?郭小亭《济公全传》海hǎi【形】很多的〖much〗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大的〖very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海岸hǎi’àn〖seashore〗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海岸炮台海岸线hǎi’ànxiàn〖coastline〗陆地和水域(尤指海或洋)之间形成的界限线指从海岸交界线向陆地和海面延伸一定范围的水面和地面海拔hǎibá〖heightabovesealevel〗∶超出海平面的高度〖altitude〗∶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海报hǎibào〖poster〗张贴起来或用其它办法分发出去的广告海豹hǎibào〖seal〗构成海豹科(Phocidae)与海狮科(Otariidae)的许多种海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任一种,主要生活在凉爽的海滨或浮冰上,上岸交配产仔,以鱼或其它海产动物为食,四肢已变化为有蹼的鳍,基本上适于游泳,人们为了取其皮毛、皮革和油脂曾经大量猎捕海北天南hǎiběi-tiānnán〖faraway,distancefromnorthseatosouthsky〗一个在天南,一个在海北,形容相距极远。也作“天南海北”。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唐?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海滨hǎibīn〖seaside〗∶与海邻接的陆地海滨疗养院〖beach〗∶渐渐斜下的洋岸、海岸,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长草木),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海波hǎibō〖hypo〗硫代硫酸钠,在摄影上作定影剂用海菜hǎicài〖edibleseaweed〗海洋中可作为食用菜的植物海草hǎicǎo〖wrack〗海产植物(如藻类)海汊hǎichà〖sea-lock〗一片伸入邻近大块陆地的窄而长的海湾海产hǎichǎn〖marineproducts〗出自海洋的各种动植物产品海潮hǎicháo〖tide〗海水有规律涨落的自然现象海程hǎichéng〖distancetravelledbysea〗在海上航行所经的路程那个小岛海程较长海带hǎidài〖kelp〗长于海底石头上的一种带状含碘褐藻,有食用、制碘和药用价值。中医称“昆布”海岛hǎidǎo〖island(inthesea)〗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海盗hǎidào〖searover〗出没在公海上的强盗海堤hǎidī〖seawall〗防海水入侵的堤海底hǎidǐ〖seafloor〗∶海洋的底部〖seabed〗∶海床海底捞月hǎidǐ-lāoyuè〖trytofishoutthemoonfrombottomofthesea――strivefortheimpossibleortheillusionary〗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虽然费了许多心机,耍了不少花头,却终是海底捞月。――郭沫若《洪波曲》也说“水中捞月”海地Hǎidì〖Haiti〗西印度群岛岛国。面积27400平方公里,人口586.2万(1990),首都太子港海风hǎifēng〖outwind〗∶从海上吹来的风〖seabreeze(wind)〗∶〖通常于白天〗自海面吹向陆地的凉爽微风海港hǎigǎng〖harbour〗海岸上或〖借连接河道〗可接受远洋航轮、从事船运或其它海上活动的港口、停泊处或市镇海狗hǎigǒu〖ursineseal〗各种生有两层毛的有耳海豹类,下毛柔软致密,是制裘和饰边的贵重皮料,这种动物现除少数受保护的繁殖地点外,已接近灭绝属于南海狗属(Arctocephalus)的海狗〖seal〗∶见“海豹”海关hǎiguān〖customs〗交纳关税和货船报关结关的场所海龟hǎiguī〖sea(green)turtle〗多种具桨状肢体的大型龟类的任一种,包括现代的棱皮龟、玳瑁和绿海龟以及很多已灭绝的种类,广泛分布于温暖的海洋里海涵hǎihán〖bemagnanimousenoughtoforgiveortolerate(sb.'serrorsorshortcomings)〗如海一样的包容。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天覆群生,海涵万族。――苏轼《湖州谢上表》海河HǎiHé〖HaiheRiver〗中国华北地区最大水系,在天津注入渤海。海河干流长73公里,为五大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大运河)汇合而成。流域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海疆hǎijiāng〖coastalareasandterritorialseas〗临海的疆界;海岸线与领土的统称万里海疆海角天涯hǎijiǎo-tiānyá〖theremotestcornersoftheearth〗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海军hǎijūn〖navy〗一个国家海上作战的全部军事组织,包括造船厂、修船厂、基地、人员、船只、办公机构及军官海客hǎikè〖voyager〗∶经常出海航行之人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tramp〗∶居无定所的江湖人海口hǎikǒu〖seaport〗∶海湾内的港口〖talkbig〗∶多用于“夸海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Haikoucity〗∶海南省省会海枯石烂hǎikū-shílàn〖(evenif)theseasrundryandtherockscrumble〗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也指永久不变,多用作誓词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金?元好问《西楼曲》海况hǎikuàng〖stateofthesea〗有关海表面风浪特性的描述海阔天空hǎikuò-tiānkōng〖asbouunrestrainedardfar-ranging〗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天下那里有但辨方向,不论远近,向海阔天空的地方,乱开炮的道理?――《官场现形记》亦比喻言淡漫无边际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文明小史》海蓝色hǎilánsè〖seablue〗∶中度的蓝绿色,比釉绿蓝些深些,比不来梅蓝又双绿些深些〖marineblue〗∶一种比一般玉米花色或龙胆蓝色蓝而且暗,比美国国旗蓝色蓝而且带点淡紫的红蓝色〖aquamarine〗∶淡蓝到淡绿蓝色海里hǎilǐ〖nautical(sea)mile〗在航海上应用的一种距离的单位,按地球大圆一分的弧长计,此长度由于地球并非正圆体而有所差异英制单位等于1853.2米国际单位等于1852米海量hǎiliàng〖magnanimity〗∶宽宏大量不敬之处,还望海量〖greatcapacityforliquor〗∶形容酒量大您是海量,再来一杯海陵Hǎilíng〖TaiPrefectureinJiangsuProvince〗现在江苏省泰州市海流hǎiliú〖current〗湖水或海水中常常发生的潮汐或非潮汐的水平运动大西洋的拉布拉多海流海流图hǎiliútú〖currentchart〗用流玫瑰、流矢量或其他方法描述水流速度和方向的水域图海轮hǎilún〖seagoingvessel〗可航行于海上的轮船海螺hǎiluó〖seasnail〗∶有螺旋壳的、匍匐性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如峨螺,梭尾螺或月壳螺)〖conch〗∶各种不同的大的螺旋贝壳的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的任何一种;尤指北美及西印度沿南大西洋的风螺属和冠螺属的任何成员海洛因hǎiluòyīn〖heroin〗一种味苦有毒的白色结晶有机化合物,即作为毒品吸食的“白面儿”,主要成分是吗啡。医疗上用作麻醉、镇静药,久之易成瘾海米hǎimǐ〖driedshrimps〗晒干的海产小虾仁,多作调味配料海绵hǎimián〖sponge〗∶组成海绵多孔动物门的低级有机海生动物(如马海绵属和海绵属的成员)〖foamrubberorplastic〗∶一种多孔弹性材料,多由橡胶或塑料制成海绵善吸水海面hǎimiàn〖seasurface〗海水的表面海上的动态向南流的海面海南Hǎinán〖Hainan〗∶中国最南部的省,由海南岛和附近的小岛及广阔的海域组成〖Kainan〗∶日本本州和歌山县的城市,濒和歌湾海南岛HǎinánDǎo〖HainanIsland〗中国第二大岛,中国最南的省的主体。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面积近34000平方公里,东部及四周为平原,中部、中西部为五指山山地,热带气候。海南经济发展迅速。海南铁矿为著名优质铁矿。椰树、橡胶是主要经济林海难hǎinàn〖marineperils〗∶航海时发生的各种灾难。如:船搁浅、碰撞、沉没等事故〖perilsofthesea〗∶海损,货物在海运中受到的损失海内hǎinèi〖throughoutthecountry〗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大乱。――《资治通鉴》海涅Hǎiniè〖Heine,Heinrich〗()德国杰出诗人和民主志士。创作大量革命抒情诗与爱情诗,充满浪漫主义的狂热激情,富于感召力海鸥hǎi’ōu〖seagull〗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海瑞HǎiRuì〖HaiRui〗()明代广东琼山人,回族,小官僚出身。嘉靖年间举人,家境贫寒,初任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知县。1566年升任户部主事,他因为上书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被下狱。世宗死后获释,1569年任应天巡抚,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后张居正等下台被革职。1585年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次郎、南京右佥都御史。他为宦清廉,严惩贪污,平反冤狱,深得人心。著有《备忘集》、《元v党人碑考》海参hǎishēn〖trepang〗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无脊椎动物海参崴Hǎishēnwēi〖HaiSinwei〗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的率宾府地,元称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协领管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被俄国割占,1862年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意为控制东方海狮hǎishī〖sealion〗几种产于太平洋地区的有耳壳大型海兽,与海狗有亲缘关系,身体黄褐色,面部略像狮子,四肢呈鳍状,尾部扁平如鱼尾,产于北美、南美和日本北部等地的近海海蚀hǎishí〖marineabrasion〗波浪使沉积物移动,因而引起海底发生的侵蚀海誓山盟hǎishì-shānméng〖asolemnpledgeoflove〗男女之间发誓永远相爱的话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宋?辛弃疾《稼轩词?赠妓》又说“山盟海誓”海市蜃楼hǎishì-shènlóu〖〖mirage〗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隋唐遗事》海水hǎishuǐ〖seawater〗∶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海水浴〖brine〗∶海洋中的水〖thesea〗∶海海水不可斗量海说神聊hǎishuō-shénliáo〖talkatrandom〗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王蒙《友人和烟》海滩hǎitān〖seabeach〗指位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的潮间带海棠hǎitáng〖Chinesefloweringcrabapple〗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该植物所结果实海塘hǎitáng〖seaenbankment〗沿海而筑的防潮堤坝海图hǎitú〖nauticalchart〗∶绘有部分地球海面的平面地图,图上表明有已知的危险和导航辅助设备〖marinechart〗∶其上标有水域部分及毗连的陆地,专为领航员用的地图海图室海豚hǎitún〖dolphin〗海豚科(Delphinidae)的某些小齿鲸类,其鼻吻多少延长成为喙形,颈椎部分地融合海外hǎiwài〖overseas〗超出国界,即国外海外同胞海外关系hǎiwàiguānxi〖overseasrelation〗指居住在大陆的公民与大陆以外的人的亲戚、朋友关系海湾hǎiwān〖bay〗海岸线的凹进部分或海洋的突出部分海碗hǎiwǎn〖largebowl〗巨碗;大碗海王星Hǎiwángxīng〖Neptune〗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颗,发现较晚,公转周期为1648年,肉眼看不见,表面温度近-200°C,其大气主要由氢、甲烷组成,有两颗卫星海味hǎiwèi〖seafood〗∶用作食品的或属于适合作为食品的种类的海鱼和海生贝壳动物〖choiceseafood〗∶海洋里出产的食品(多指珍贵的)山珍海味海峡hǎixiá〖strait〗∶连接两大片水的比较狭窄的通道台湾海峡〖channel〗∶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英吉利海峡海鲜hǎixiān〖seafood〗供食用的新鲜的海生动物海啸hǎixiào〖seismicseawave〗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山呼海啸海蟹hǎixiè〖seacrab〗海产螃蟹,较河蟹大海熊hǎixióng〖furseal〗见“海狗”海盐hǎiyán〖seasalt〗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海蜒hǎiyán〖driedyounganchovyasfood〗幼加工制成的鱼干海燕hǎiyàn〖(storm)petrel〗构成鹱科(Procellariidae)和海燕科(Hydrobatidae)的许多海鸟之一;尤指各种小的到中等大小长翅鸟之一,它远飞离陆地,觅食于海面游泳的动物和船弃之垃圾,繁殖于洞穴内或通常在岛上的岩石和峭壁裂缝中,羽毛主要为暗色,但有时近腰处有白色海宴河清hǎiyànhéqīng〖omenofpeaceinthecountrywithriverclearandseacalm〗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旋闻海宴河清,远播民舒物泰。――五代?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亦作“河清海宴”。海洋hǎiyáng〖ocean〗∶几乎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整个咸水体〖seasandoceans〗∶海和洋的统称海洋性气候hǎiyángxìngqìhòu〖(maritime)marineclimate〗全年和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较小、空气湿润、雨量较多也较均匀的气候海隅hǎiyú〖coastalareas〗临海的一定区域海域hǎiyù〖maritimespace〗包括水上、水下在内的一定海洋区域海员hǎiyuán〖mariner〗∶其职业与海船的驾驶、管理或航行有关的人;当水手的人〖sailor〗∶船上除高级船员以外的船员海运hǎiyùn〖oceanshipping〗通过海路运输海葬hǎizàng〖sea-burial〗将尸体抛入大海的或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丧葬法海藻hǎizǎo〖marinealga〗海产藻类(如海带、马尾藻、岩藻、石莼、掌状红皮藻等)的总称海战hǎizhàn〖seawarfare〗∶在海上的交战〖seafight〗∶海上舰船之间的战斗海蜇hǎizhé〖jellyfish〗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半球状,可作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灰红色,叫海蜇头海震hǎizhèn〖seaquake〗海区及其附近地震所致的短时海水震动海中捞月hǎizhōng-lāoyuè〖fishingforthemooninthesea――strivefortheimpossible〗比喻白费力气,做根本办不到的事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初刻拍案惊奇》亦作“海底捞月”海猪hǎizhū〖dolphin〗海豚的通称海子hǎizi〖lake〗[方言]∶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地字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