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有信仰仰吗

锵锵三人行:从陈晓旭去世看人的信仰和命运

《锵锵三人行》邀请嘉宾梁文道,《三联周刊》记者李菁,从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看人的佛教信仰,性格命运。

回想起前段时间陈晓旭出家的报道,李菁猜测,之所以要出家,可能是她在临走之前的最后一个心愿,她的丈夫可能也是为了实现她的一个心愿,跟着她一起去出家,从这一点讲,她比小说当中真正的林黛玉要幸福一些,起码最后还有一个爱人陪着,收获了一份爱情。

李菁认为,从陈晓旭本身的命运性格看,因为很多跟她一起演过电视剧,或者共事过的人,都认为她性格本身很像林黛玉。从当初她毛遂自荐去演林黛玉,说明了她不是林黛玉,但是她是想成为林黛玉,她对林黛玉有投射,并且通过演这个电视剧,林黛玉的一些悲剧性格,又进一步强化在了她的性格里。

谈到对佛门的皈依之心,梁文道称自己也相信有神通能够改变让你生病的条件。并谈到一些高僧在临终入定,禅定状态中去世时,他们很注重最后一刻能达到一个非常专心的境界。但是中国人的宗教态度,通常是进什么庙拜什么神,上什么寺烧什么香,向来对宗教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

幽默的窦文涛更是不无调侃说,信佛可以升入西方极乐世界的事情也可能是真的,反正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是真的没有,平常念念阿弥陀佛也不亏自己什么。  

李菁,2001年5月进入《三联生活周刊》,任社会部记者。此前,1995年7月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编辑,2000年10月,在《中国青年报》报业发展中心任记者、编辑。

生于香港,于台湾成长后返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梁文道少年早慧,兴趣广泛,涉猎各方;1998年起开始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例如实验剧场编、导、演,行为艺术创作和视艺展览策划等等;又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剧评、影评、乐评、艺评、书评、文化和政治评论,期间也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担任董事、主席或顾问之职、大学客席讲师、书院院长及杂志主编等。

凌厉的辩才及训练有素的待人处事手法,让梁文道在主持凤凰卫视节目《锵锵三人行》、《大话世界杯》、《两极之旅》、《走进非洲》和《开卷八分钟》等,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自如。

  【财新网】【财新传媒专栏作家 梁文道】

  用一个当前很流行的造句方式我们来问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谈中国底线问题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我们今天很流行讲中国的底线已经败坏了,今天这个社会太没有底线了,今天的底线已经失守了,我们常常这样讲。但是只要我们退后一步就会发现,假如说我们每一个人天天在网上有这样的抱怨或者是怒吼的时候,说我们的底线已经守不住的话,那就很表示其实我们还是有底线。

  什么是没有底线呢?举一个困惑我很久的例子,我们知道今天的事情发生得太多,过得也很快,但是这个事情尽管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我始终是念念不忘。不一定有回想,但是恐怕在我心里面还是常常被它困扰的。我们这几天都知道海南岛万宁县的那位强奸女学生的校长跟另外他的一个同伙公务员已经被判刑了。大家都在争论是不是判得太低了,判了13年等等。这件事一爆发的时候,大家说中国已经很没有底线了,校长居然带自己的学生去开房,太没有底线了。

  在我看来,真正没底线是这件事要是发生了,而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很正常,没有人谴责,这个就叫做真正的是没有底线了。当然这个世界上恐怕不会有任何一个地方是这种没有底线的,包括很没有底线的中国在内。所以我们还不算太坏,但是不算太坏,不是说我今天要跟大家说其实中国好得很,中国没问题,中国越来越牛了,因为我不会跟大家来说这些话。我仍然觉得中国还是有底线。

  我们说有问题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凭什么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呢?凭的就是这些一件接一件的新闻吗?从小悦悦,从刚才刘擎老师提到的一个人偷了车,车了一个婴儿,很碍事,把他杀了算了,到现在我们不断的听到有很多奸淫幼女的事件。让我们觉得这个社会很没有底线。有时候我们生活当中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事情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社会很崩溃,很糟糕,道德很败坏,很腐朽。那么这样一种感觉,其实很难定义成一个标准,也很难去量化,因此允许我在这里运用一点点写作人的特权去说,去描述。不错,我们今天中国真的很没有底线了,很有道德问题了。

  那么这些问题又是怎么来的?怎么造成的呢?我最近常常想这些问题,所以我在《新世纪》周刊里面也写了一篇文章谈底线。那篇文章里面我基本上也是一个发发牢骚,看一下今天的社会很没有底线。这个牢骚发完之后,我收到了一些朋友的邮件和短信,但是我不太知道怎么去回复,因为我觉得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很沉重的问题是我回答不了的。

  比如说,有人会谈到一种在我看来是我们今天谈这个底线问题的时候,常常谈到的一种想法,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中国的道德底线会失守呢?那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引入市场经济,每个人都向钱看。今天这个社会除了利益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这是我们很常见的一个讲法。

  但是这样的讲法坦白讲我是非常怀疑的,因为世界上奉行市场经济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太多太多了,几乎每一个地方他们的人都会抱怨一下今天的人都太看重物质利益了,这个是几百年来无数的作家、思想家都不断在抱怨的事情,但是仿佛我们并不觉得那些很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好像是一个道德底线崩溃的社会。为什么中国就是呢?而且中国其实还不算是一个,我愿意推想各位会同意我这个讲法,我们中国不是一个很完整的、很成熟的一个市场经济。

  人人都向钱看,人人驱向利益,这好像是当今世界上,好像从两千多年前孔孟开始看到的东西,到今天都是这样。不见得这个东西会导致一个底线的崩溃,有时候恰恰相反。正是在人人趋利的过程里面,正在大家摸索出一种市场行为跟行为规则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培养出某些德行。

  这是最近10多年来一些做经济史的学者他们特别喜欢谈的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其实是能够滋养出一些德行的,比如说信任,比如说荣誉,当然这个还有待于争论。但是我想说的是,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当我们经济改革开放之后,引入了市场经济,让每一个人都想挣钱,都想发财之后,就必然地会失去这个道德底线,尽管我们有时候表现出来言语上面可能很像是这个样子。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最近看一本杂志。有一个作者的文章说到,他们有一团人去旅行,去安徽很有名的看一些古宅古村落,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线的宏村。宏村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了,一团团的旅行团,有些大巴下来。我看那篇文章的作者就说,他看到有这么一家公司是集体旅行,他们下车之后先在那里拍集体照,为了鼓励大家的情绪跟气氛,他们的导游就跟所有的团员玩一个游戏,是一些问答游戏,但是以口号的方法问答。他说“我们要什么”?他大声的拿着麦克风喊出来,所有的团员都很整齐的喊“钱,钱,钱”,这个背景当然很存在,在宏村那样“卧虎藏龙”的背景底下,一伙人喊“钱,钱,钱”。导游喊“我们要钱干什么”?他们喊是“花,花,花”。导游接着说“花完了怎么办”?大伙就跟着讲“抢,抢,抢”。我们说这个太没底线了。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开玩笑了,不是一个认真的事情。

  给大家看一些我收到的一些信息,尤其是我学佛认识的一些法友,他们跟我听到,我们谈到的问题就是今天的中国人很没有信仰。我自己是学佛的人,我当然了解,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的问题。但是也不见得每个社会都出现所谓的底线崩溃的状况。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具体的一些解释,一些中间层面的解释,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是不是真的因为没有信仰了,所以我们人心败坏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看到小孩倒在路上了,你还把他压过去,见死不救也就算了,还不断的压,真的是因为没有信仰吗?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联合国有一个专门做防治跟调查药物毒品罪案公署,他们每年都会颁布一个全世界谋杀率的统计出来。谋杀率的计算方法是这样,是每十万人有多少人死于谋杀,按这样的一个比例来计算。按照这样计算,有些国家的谋杀率是高到相当吓人的。

  最近不断地在示威的巴西,巴西在最新的一轮调查里面,他每10万人里面大概就有22到23个人是死于谋杀。我们再看一些比较低的国家,比如像英国,其实有很多人觉得英国不算太好,但是我们就拿它来讲。它每10万人,大概有1.1个人死于谋杀。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信仰状况。巴西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巴西是世界上以人口计算最大的天主教国家,它的天主教徒占了整个国家的66%,另外还有20%多是其他的基督信仰宗派的教徒,比如说新教的信徒,整个国家不信教的人只有8%。再回看英国,英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占了77%,比起巴西差很远,因为巴西是92%。

  为什么这么一个有信仰的国家,它的杀人的情况,被杀的情况,还要比一个信仰程度没有它多的国家还要多呢?由此可见,我们今天讲的信仰如果是一种很狭义的宗教信仰的话,恐怕并不能够说明我们对他的道德感败坏的那种感受。

  我们今天常常讲有信仰,这个讲法我觉得讲得太粗糙了,太宽泛了,我们需要更仔细的去谈。我们谈信仰是谈什么呢?是谈宗教的信仰吗?还是说我们光是信教不够,还要非常虔诚的信才叫做有信仰呢?还是说不一定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对于人生跟宇宙的一种解释,而且是一种精神性的解释?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呢?但是无论怎么说也好,我也不认为光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就能够去解释我们今天所感受到的这种所谓底线失守或者底线危机的一个状态。

  (此为 梁文道 于2013年6月22日 在财新思享日上的演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一定要有信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