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句 形容李清照的诗句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作者: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①筑:古击弦乐器,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②酹(lèi)酒: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③灞(bà)桥:在长安(今西安市)东面的灞水之上,为唐人送别之处。 ④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今西安市)南郊,曾是唐时极为富丽的优美园林。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了?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⑶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⑷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⑸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6)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 (7)坐看:坐着朝天看。 (8)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 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作品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句注释 ⑴苏幕遮:词牌名。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 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语出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白话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词句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白话译文 迢迢万里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生平。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巍巍华山高耸接青天。卷地胡尘使沦陷区遗民泪水流尽,眼巴巴望着江南盼国家的军队又是一年。 中秋月 作者: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字词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④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 ⑤依然:一作“应犹”。 ⑥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⑦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语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秋词 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字词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其二: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秋夜曲 作者: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释 桂魄:即秋月,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而得别称。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了还在不知疲倦地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而不想回。
更多关于秋天的诗句[]
免责声明:本站为作文写作学习网站,内容来自于网友自由投稿,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本站要求作文投稿系会员本人原创并已支付相应稿费。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鄂ICP备号-2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句
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句
编辑:晓玲&
  引导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声声慢》中描写秋雨的,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描写秋雨的,欢迎大家阅读!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4、肩舁仍挈},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雨中访崔十八》
  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伶仃洋》
  8、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秋雨叹》其二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杜甫《秋雨叹》其三
  12、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3、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16、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
  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2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2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4、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8、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
  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2、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3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7、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38、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延伸阅读]
  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句相关推荐
[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句]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202580" data-title="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句"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