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江宁春牛首首,秋栖霞”这句民谚

查看: 回复:4
“秋栖霞,春牛首”,牛首山一定要推荐给大家
您好,精华帖至少要有15张图片,文字不少200个字!并且是原创内容,布局合理。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作为南京人一定要推荐的好地方。牛首山原本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在南京一直就有“秋栖霞,春牛首”一说。现今,又耗巨资建成了佛顶宮,供奉着释迦摩尼顶骨舍利。建议花20块钱坐景区内的小巴士,因为景区很大,小巴士也不限乘坐次数。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牛首山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春牛首之美誉。古有牛首烟岚、祖堂振锡等金陵美景,还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如岳飞抗金故垒、郑和文化园等。牛首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梁朝天监二年(503年)司空徐度修建的佛窟寺是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庙,南唐后主李煜更名为弘觉寺;唐代宗“曾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故有辟支塔。唐代,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在牛首山创立了牛头禅宗,古称“江表牛头”,牛头禅宗的创立使印度禅真正蜕变为中华禅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真是我在南京玩的最干净的室外景点了。佛教氛围浓郁又不夸张,虽然是新的人造景点,但还没有很浓重的商业气息,很好。值得一去。带老人去也不会不方便。佛顶宫有讲解机租,租金10元,押金200元,讲解机是通过感应器自动播放讲解,每到一个景点通过感应自动播放讲解,若想再听一次,离开后再次回到该景点,讲解机就会再次播放,最好租个讲解机,倾听佛家经典故事,体验佛寺禅境,感应舍利圣光。塔的八层免费撞钟,这是很多寺庙不常见的,再次点赞。&我的RX5也开了有三个月了,首先觉得可以手机远程操控座椅加热很方便,正好提车的时候是冬天,特别冷,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出门开个导航,大屏也非常好用,很智能化,然后2.0T动力也很强,开起来比较顺,加速给力。
申请精华帖
您的申请已经提交,请耐心等待审核
1、审核通常是1-3个工作日
2、审核结果我们会通过系统消息给您答复
申请精华帖
您已经超过申请限制,不可再申请
您的申请连续三次被驳回,已经无法再申请精华帖,谢谢你对我们的支持!如有疑问,可以
申请精华帖
您有发现精华的慧眼,赞一个!
1、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申请精华帖
此贴已经申请精华中,谢谢您的支持!
1、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申请精华帖
您好,该帖子经过审核后,发现内容不符合精华要求,无法申请成为精华,谢谢你的支持!
申请精华帖
抱歉,帖子还没达到精华标准
精华帖至少要有15张图片,文字不少于200个字!您的帖子未达到要求,不能申请精华。
舍利是大德高僧修成圆满的标志,传说是骨化所致,越是透明,越说明生前修为越高。比如释迦摩尼死后的五彩舍利被世界各著名寺庙供奉。生理解剖学目前暂无法解释。&&&&&&&&&&&&&&&&&&&&&&&
风景超级美,可惜不是我的菜,但是也要谢谢你,拍出这么美丽的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南京“春牛首 秋栖霞”的谚语最早诞生于何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到栖霞山,在寺僧卓群的安排下,一行人游玩了栖霞山的万松庵、桃花涧、珍珠泉等众多景点,并借宿般若台。汤贻汾诗兴大发,写下了《摄山》、《夜半偕小狂冶亭卓群从般若台携酒至千佛岭醉月》、《题最高峰即留别诸僧与小狂同作》、《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等诗作。尤其是《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这首诗,为后人考证栖霞山般若台故址,提供了直接证据。
导读:来到栖霞山,在寺僧卓群的安排下,一行人游玩了栖霞山的万松庵、桃花涧、珍珠泉等众多景点,并借宿般若台。汤贻汾诗兴大发,写下了《摄山》、《夜半偕小狂冶亭卓群从般若台携酒至千佛岭醉月》、《题最高峰即留别诸僧与小狂同作》、《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等诗作。尤其是《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这首诗,为后人考证栖霞山般若台故址,提供了直接证据。
民国初年的牛首山。
在南京,有一句民谚,&春牛首,秋栖霞&,可谓家喻户晓,是旧日南京人的旅游习惯,也可称为一种民俗。那么,&春牛首,秋栖霞&最早究竟诞生于何时呢?
日&老南京&版曾发表过《&秋栖霞&的谚语最早诞生于何时》的文章。文章说:&在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附录卷二&唐明徵君碑&中,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描述:&秋栖霞,为金陵绝胜,寺已燹毁而碑岿存。&这里的&寺&,指的是栖霞寺,&寺已燹毁&,说明栖霞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而&碑&指的是&明徵君碑&,虽经战火,但&明徵君碑&幸存了下来。&秋栖霞,为金陵绝胜&这句话,不仅说明&秋栖霞&为金陵一处胜景,更说明&秋栖霞&的谚语,至少在同治七年(1868)时,就已经产生。&
在这之前,学界普遍认为,清汪锡祺《栖霞山览胜记》写有&春牛首,秋栖霞&的民谚,说明这一民谚产生的时间可以上溯到清末。但随着新史料的发掘,这个记录将再次被打破。那么,&春牛首,秋栖霞&六字谚语,最早是何时产生的呢?
事有凑巧,笔者曾在&老南京&版发表了《藏身山村的清代大画家墓至今未成&文保&》的文章。由于当时对汤贻汾研究得不够充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尚未发现。随着对汤贻汾《琴隐园诗集》 的进一步检阅,一些疑惑也被解开。
汤贻汾(),字若仪,号雨生,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汤贻汾是清道光、咸丰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合称&方、奚、汤、戴&。
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二日,太平军攻进南京,汤贻汾投水自尽。
将牛首山和栖霞山相提并论,并且将&春牛首,秋栖霞&六字谚语写入诗中,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对牛首山和栖霞山十分熟悉,才能入诗,而汤贻汾就是这样的人。
嘉庆四年(1799)七月,汤贻汾相约文人董小狂、欧阳冶亭游栖霞山。
来到栖霞山,在寺僧卓群的安排下,一行人游玩了栖霞山的万松庵、桃花涧、珍珠泉等众多景点,并借宿般若台。汤贻汾诗兴大发,写下了《摄山》、《夜半偕小狂冶亭卓群从般若台携酒至千佛岭醉月》、《题最高峰即留别诸僧与小狂同作》、《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等诗作。尤其是《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这首诗,为后人考证栖霞山般若台故址,提供了直接证据。
嘉庆四年(1799)秋,汤贻汾与董小狂顺道游历了牛首山。汤贻汾吟牛首山的诗作不多,仅有两首。
其一为《暮秋偕小狂游牛首马上作》,一路上笛声缭绕,汤贻汾仰慕牛首之情,溢于言表,抒发了汤贻汾初识牛首山的快意。
其二为《偕小狂游牛首》。汤贻汾诗中所言:&今朝叩天阙,又喜了一愿。&可见,牛首山在汤贻汾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今朝得以游历牛首山,了却他多年的心愿。
汤贻汾在《琴隐园诗集》 卷二《偕小狂游牛首》一诗附注中说:&白下名山,以牛首栖霞为最,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
白下,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汤贻汾这首诗作于已未,即嘉庆四年(1799)。这说明至少在清嘉庆年间,&春牛首,秋栖霞&这一民谚,就已经形成。
汤贻汾的这段记载,比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汪锡祺《栖霞山览胜记》:&俗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早了90年。比莫友芝同治七年(1868年)所记的&秋栖霞&早了69年。可以说,就目前的文献来看,汤贻汾是迄今为止最早、最完整记录&春牛首,秋栖霞&谚语的人。
汤贻汾在南京四年,一一遍访胜迹。南京历史上的别称&金陵&、&白下&、&白门&、&江宁&等,先后出现在其诗作中。这是汤贻汾对南京山山水水的钟爱,这四年,汤贻汾对南京的历史,也做了较深的研究,以至于其罢官后,金陵成为他侨寓的首选之地。
检阅汤贻汾《琴隐园诗集》,还有其他的发现。其诗集卷二十一有&又题《松楸丙舍图》&诗一首,诗题附注:&君尊人葑亭参议墓在牛首,姚姬传刑部志墓,梁山舟学士书丹。&
&又题《松楸丙舍图》&是汤贻汾为王竹屿所题,王的尊人(即父亲)葑亭即王友亮。王友亮曾著《金陵杂咏》、《越中从政考》、《浙中水利备考》等。从附注中可知,王友亮的墓在江宁牛首山,大学者姚鼐撰墓志,大书法家梁山舟书写。这无疑对挖掘牛首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如果此墓此碑仍在,堪称重要文物。
《琴隐园诗集》卷二十四有《寄禄儿历下》诗一首,其附注为&时修石头城&。这首诗写于道光己亥,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表明在清道光十九年时,曾维修过石头城一段城墙。这段记载,可补《南京城墙志》之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9a68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春牛首,秋栖霞” 是他最早记载下来的
“死生轻一瞬,节义重千秋。骨肉非甘弃,儿孙好自谋。故乡魂可到,绝笔泪难收,蒿葬毋予恸,平生积罪尤。”这是清代诗人汤贻汾的一首绝命诗。
如今了解汤贻汾的人不是很多。他生于1778年,字若仪,号雨生,又自号错道人,晚号粥翁,是清道光、咸丰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
汤贻汾本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出生在忠孝世家。祖父汤大奎在担任台湾凤山知县时,因林爽文起义殉难。其父汤荀业也同时遇难,年仅33岁。那时汤贻汾仅8岁,由母亲抚养成人。18岁时他以“难荫”(清制,因先代殉职而录用其子孙)袭祖、父世职,偕母亲与弟妹到浙江上任途中第一次来到江宁(今南京)。嘉庆四年(1799)秋,汤贻汾因查勘江宁西南三十四汛的机会,又一次来到江宁,这一次他一呆就是4年。可以说这4年,汤贻汾对南京的历史做了较深的研究,以至于道光十二年(1832)秋罢官后,这六朝古都成为他侨寓的首选之地。
在南京期间,汤贻汾少不了把南京胜迹游历了个遍。吟牛首山的诗作有两首,其中《偕小狂游牛首》称,“四年客白门,游胜亦几遍。今朝叩天阙,又喜了一愿。下马境即奇,仙梯落当面。梯足犹尘中,梯颠不可见。缘梯一身云,清磬下天半。到门不见人,古树守秋院。拨云得一僧,循崖悟千变。塔影潜阴房,鼓声殷幽涧。山花不知名,莫致盆盎玩。山鸟不避人,念无矰缴患。顾兹心旷遐,自觉身化幻。兹山方春喧,游屐千万乱。我游当暮秋,风景静益善。况偕素心侣,觞咏两相劝。行役虽未央,雅游宁得倦。”“今朝叩天阙,又喜了一愿。”可见,牛首山在汤贻汾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汤贻汾《琴隐园诗集》卷二中对《偕小狂游牛首》一诗有这样一句附注:“白下名山,以牛首栖霞为最,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这首诗作于嘉庆四年(1799),比清光绪十五年(1889)清人汪锡祺《栖霞山揽胜记》中“俗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的记载早了90年,比莫友芝于同治七年(1868)所记的“秋栖霞”则早了67年。可以说,就目前的文献来看,汤贻汾是迄今为止最早、最完整提出“春牛首,秋栖霞”谚语的人。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破城后,汤贻汾为了表示对清廷的忠诚,投水自尽。此后,他的诗文书画多有散佚,诗版也被毁。后人感叹汤贻汾忠节,多方搜集,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重刊了他的《琴隐园诗集》36卷。除此之外,汤贻汾还著有《画卷析览》10卷、《琴隐园词集》4卷和《逍遥巾》存世等,堪称诗书画三绝。
《琴隐园诗集》为编年诗。汤贻汾写诗时喜欢附注,这些诗注,多者不过一二百字,少则三四字。看似平常的诗注,却为后人解开了不少历史谜团。比如《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这首诗就为后人考证栖霞山般若台故址提供了直接证据。写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寄禄儿历下》附注有“时修石头城”,这段记载可补《南京城墙志》之缺。
汤贻汾死后,谥“贞愍”。同治四年(1865),即太平天国覆亡后的第二年,其子汤禄名将其墓由童家山净界寺前的竹园迁葬至江宁县淳化镇丁家山。汤贻汾家族墓地现存。日前笔者考察时发现,墓园刚刚进行过修整,整洁简朴,庄严肃穆。
“春牛首,秋栖霞” 是他最早记载下来的
可以说,就目前的文献来看,汤贻汾是迄今为止最早、最完整提出“春牛首,秋栖霞”谚语的人。除此之外,汤贻汾还著有《画卷析览》10卷、《琴隐园词集》4卷和《逍遥巾》存世等,堪称诗书画三绝。
“死生轻一瞬,节义重千秋。骨肉非甘弃,儿孙好自谋。故乡魂可到,绝笔泪难收,蒿葬毋予恸,平生积罪尤。”这是清代诗人汤贻汾的一首绝命诗。
如今了解汤贻汾的人不是很多。他生于1778年,字若仪,号雨生,又自号错道人,晚号粥翁,是清道光、咸丰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
汤贻汾本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出生在忠孝世家。祖父汤大奎在担任台湾凤山知县时,因林爽文起义殉难。其父汤荀业也同时遇难,年仅33岁。那时汤贻汾仅8岁,由母亲抚养成人。18岁时他以“难荫”(清制,因先代殉职而录用其子孙)袭祖、父世职,偕母亲与弟妹到浙江上任途中第一次来到江宁(今南京)。嘉庆四年(1799)秋,汤贻汾因查勘江宁西南三十四汛的机会,又一次来到江宁,这一次他一呆就是4年。可以说这4年,汤贻汾对南京的历史做了较深的研究,以至于道光十二年(1832)秋罢官后,这六朝古都成为他侨寓的首选之地。
在南京期间,汤贻汾少不了把南京胜迹游历了个遍。吟牛首山的诗作有两首,其中《偕小狂游牛首》称,“四年客白门,游胜亦几遍。今朝叩天阙,又喜了一愿。下马境即奇,仙梯落当面。梯足犹尘中,梯颠不可见。缘梯一身云,清磬下天半。到门不见人,古树守秋院。拨云得一僧,循崖悟千变。塔影潜阴房,鼓声殷幽涧。山花不知名,莫致盆盎玩。山鸟不避人,念无矰缴患。顾兹心旷遐,自觉身化幻。兹山方春喧,游屐千万乱。我游当暮秋,风景静益善。况偕素心侣,觞咏两相劝。行役虽未央,雅游宁得倦。”“今朝叩天阙,又喜了一愿。”可见,牛首山在汤贻汾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汤贻汾《琴隐园诗集》卷二中对《偕小狂游牛首》一诗有这样一句附注:“白下名山,以牛首栖霞为最,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这首诗作于嘉庆四年(1799),比清光绪十五年(1889)清人汪锡祺《栖霞山揽胜记》中“俗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的记载早了90年,比莫友芝于同治七年(1868)所记的“秋栖霞”则早了67年。可以说,就目前的文献来看,汤贻汾是迄今为止最早、最完整提出“春牛首,秋栖霞”谚语的人。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破城后,汤贻汾为了表示对清廷的忠诚,投水自尽。此后,他的诗文书画多有散佚,诗版也被毁。后人感叹汤贻汾忠节,多方搜集,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重刊了他的《琴隐园诗集》36卷。除此之外,汤贻汾还著有《画卷析览》10卷、《琴隐园词集》4卷和《逍遥巾》存世等,堪称诗书画三绝。
《琴隐园诗集》为编年诗。汤贻汾写诗时喜欢附注,这些诗注,多者不过一二百字,少则三四字。看似平常的诗注,却为后人解开了不少历史谜团。比如《偕小狂冶亭宿栖霞般若台赠卓群上人》这首诗就为后人考证栖霞山般若台故址提供了直接证据。写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寄禄儿历下》附注有“时修石头城”,这段记载可补《南京城墙志》之缺。
汤贻汾死后,谥“贞愍”。同治四年(1865),即太平天国覆亡后的第二年,其子汤禄名将其墓由童家山净界寺前的竹园迁葬至江宁县淳化镇丁家山。汤贻汾家族墓地现存。日前笔者考察时发现,墓园刚刚进行过修整,整洁简朴,庄严肃穆。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宁春牛首马拉松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