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诗句名句

关于太极拳的名言精选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_格言警句
关于太极拳的名言精选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更新时间: 15:12:49
关于太极拳的名言精选
一、拳理篇
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天人合一。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
--周敦颐:《太极图说》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陈王廷:《拳经总歌》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王宗岳:《太极拳论》
一阴一阳之谓拳。
--陈鑫:《太极拳体用》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系辞上传》
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周易》
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阻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
--《周易》
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
脚踩阴阳手划圆。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
--杨潜:《大小太极解》
妙手一着一太极。
--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陈鑫:《太极拳经谱》
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
--陈鑫:《太极用功七言俚语》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陈鑫:《太极拳推原解》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剑》
拳术一道,首重中和。
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
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一王宗岳《太极拳论》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王宗岳:《太极拳论》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王宗岳:《太极拳论》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陈鑫:《太极拳经谱》
一开-合,有变有常。
--陈鑫:《太极拳经谱》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王宗岳:《太极拳论》
若言体用何为难?意气君来骨肉臣。
--王宗岳:《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王宗岳:《十三势歌》
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王宗岳:《十三势歌》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武禹襄:《太极拳解》
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武禹襄:《太极拳解》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武禹襄:《太极势说略》
先在心,后在身。
--武禹襄:《太极拳解》
始而意动,继而劲动。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本文由(/)收集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关于太极拳的名言精选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相关内容
格言警句子分类
格言警句热门排行
格言警句最新内容形容太极的优美句子专题欢迎光临,希望您在本站找到满意的作文!专题列表太极拳的体会名言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的体会名言
  悟道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本来都快摸到门路了,不相信,又走了,三晃荡两晃荡,头发就白了!今天练个这,明天练个那,越练越糊涂!今天找这个名师,明天找这个名师。其实武术就是一点敲门而已,说穿了就是一张纸!只要你找对了门路,就由不得你。
  高明的师傅传功,除了告诉弟子练功心法后,还要告诉弟子每一步练功时的感觉,这是很关键的,弟子练功时就是要细心的找这种感觉,而且让你在他的身上试劲。这就是“悟”。
  练拳需要高人的指点,高人总是极少数。高人之高,在于一语点醒梦中人,人生骤变始于今。。。和高人一样,幸运儿总是少数,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被高人看中,决不是因为“幸运”,而是一贯的操守。你有操守吗?
  人的天分是有区别的,但决定成功与否更在于学习的路径。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的路途遥远,有的则近在咫尺;有的是崎岖山路,有的则是平坦大道。科学的发展很多取决于路径上的改革,不同的学习路径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效果。
  术业有专攻,练拳击的打泰拳,练跆拳道的打巴柔,都是一种阉割。没有最强的拳法,只有最适合环境的拳法。根据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自己最需要和最喜欢的拳法就好了。如果要坚持追求“实用”,则必须对环境或者拳法进行改造。如果目的是传承,则要保持其原汁原味,并且了解所传承的拳法的本来面目和用法
  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想到的和知道的,如果用自己想到、知道的知识,去定格或者妄加评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想进步是没有可能的。而现在流传练习的秘传之术大部分都是为达到个人利益而故弄玄虚,欺世盗名。
  无论练习什么功夫都要建立在: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神形兼备、阴阳互补的基础上才能学有所成。学习什么功夫都是有阶段性的,不是学会一个套路就月月练、年年练。如果是年年都在练这一个套路你就是像上学在留级;一直重复上小学一年级;什么时间能懂初中、高中、大学的知识?
  拳架的功效会因修炼者身体素质的好坏,有无桩功基础,以及年龄和对功法的理解程度等造成差异。能否经常得到老师或明家指点,也是导致功效优劣的原因。再者,练功量的大小和练功时间的长短,也是造成功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学武与读书相似,必须钻得进去又钻得出来。否则,就只能成为“武呆子”与“书呆子”了。
  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了解的东西太多啦。咱们没有太极大师的最高境界的功夫。所谓那些大师跟他们的前辈是不能比的,但是修炼太极的人以包容万物为善。最讲顺其自然,不去排斥任何事物。拳友之间互相切磋、沟通、交流才有进步,才是大家喜欢看到的太极人,太极来自生活,执者不迷,方为大道也。
  如果说“拳架、、内功和拆招”是学习“走路”,那么“功力训练和散手”则是练习跑步了!没有学会‘走路’就想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技巧如果不是建立在“功力”的基础上也是无法实施的。想要在“太极功夫”上有所做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出功夫!
  理传修炼可以没有师父亲授,而是靠流传下来的道理修炼。既使有师父指点,也是在道理上进行点化,理论说教较多。理传修炼必须要证实,因为理与真实是有距离的。学习的道理就永远是理论上的东西,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没有真实的体感,道理就只能停留在脑中和嘴上,进入不了心中,无法打开智慧。
  功夫言传身教,从心尚筋。读遍了所有“秘籍”,没有明师点通,未必知道一二。脱胎换骨,师傅播种在你身上,能否发芽长大,也要看你自己的耕耘。
  师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一辈子跟师学理,而没有下功夫真修,东奔西跑,就是罪过。静,松,空,沉,圆,满,轻,灵,虚,实,开,合,明白这些了,练到身上了,也就知道太极了。哪怕你练上一个,就入门。
  道之所存,师之所在。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想学真功夫的人来说,就是谁身上有真东西,真功夫,就应该向谁学习。希望有志学的人,都能早遇名师,早入太极之门!
  每个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想法的。但是,要学好一样东西首先必须自己能静得下来,能容得了!否则就像杯子已经装满了水,老师再往里面加,是枉费功夫的!
  内功就在拳架里,经常有初学者欲寻找所谓内功练法,其实,太极拳架本身就是最好的内功练习方法,否则,那又长又慢的一套拳起什么作用,就是在练习内功,练拳没出内劲的,则是练法还有待提高和改善。
  不管迟与早,莫论贱与尊;识得本性在,反朴能归真;毋道机缘巧,得静一法存;茫茫尘世中,佛法道本真!一起探讨这门国粹,不能在低调保守,这样很多东西都可能失传。拳是用心在练,心是什么,心即是道,所以以拳入道。
馆藏&2728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