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山沙东干渠大名全长多少米?起源于那儿?在那儿结束?

传递社会正能量|家长会|爸爸_凤凰资讯
传递社会正能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闻回放: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短短几字,却能反映学校的精神气质。振奋人心的校训,能让人激起拼搏的斗志与挑战的勇气;文辞隽永的校训,能给人带来平静与安宁。当然,学校作为育人之所,其校训能展现的不仅是学校精神,更从不同角度阐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014年8月,成都商报要闻部江浪莎参与了“品读校训”系列报道,从中感受到了爱的教育。
原标题:传递社会正能量成都商报要闻部记者讲述:“品读校训”系列报道新闻回放: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短短几字,却能反映学校的精神气质。振奋人心的校训,能让人激起拼搏的斗志与挑战的勇气;文辞隽永的校训,能给人带来平静与安宁。当然,学校作为育人之所,其校训能展现的不仅是学校精神,更从不同角度阐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014年8月,成都商报要闻部江浪莎参与了“品读校训”系列报道,从中感受到了爱的教育。张漫成都商报社会部记者讲述:“爱心热线求聊天,谁来给我打电话”报道新闻回放:38岁的李勇因三年前的一场意外,高位截瘫。从此,他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人,失去了工作和女友。一部智能手机,是他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尽管由于身体不便,接电话、发短信都异常艰难,他仍旧想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开通一条“爱心热线”,有相同遭遇的人可以打来“求安慰”,健康的人也可以打来跟他摆摆正常人的生活,了解外面的世界。成都商报社会部记者张漫讲述了他的故事,报道见报后,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安利平成都商报社会部记者讲述:日强降雨险情处置新闻回放:日晚,强降雨袭击我省。9日凌晨,暴雨导致位于新津金华镇回龙村的牧山干渠56公里处,出现了5米左右的缺口,大水顺缺口而下,冲向农田和菜地,当地政府和村民紧急抢险,为了争分夺秒,所有抢险人员的午饭,只能在深水和稀泥土里解决。成都商报社会部记者安利平在现场记录了这一幕,照片在微博发布后,获网友点赞。品读校训,农村教师教会我“爱的教育”□江浪莎倪建秀老师双手端正地放在并拢的双膝上,她身子微微前倾,面带微笑,显出跟人谈话的礼貌。那天是8月7日。从8月初我开始关于成都市中小学校训的采访后,这位新津三中的班主任已经是我走访的第3所学校的第7位采访对象了。在办公室里,学校把一叠校训材料递给我,“爱满天下,知行合一”几个字映入眼帘。我抬头看着倪建秀,准备听听她如何解读这条校训。接下来的事情却稍显意外———她首先提到的,是家中放着的一个塑料水杯。
“那个杯子很普通,十几块。”倪建秀陷入回忆。去年,她的第一届毕业生小秦要去打工,临行前约她喝茶。两人路过一间小时,小秦非要倪建秀选一件礼物,“当时,我第一反应是不要,他没怎么挣钱,我咋能要他的礼物?”然而小秦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愣住了,“初一时,您送我了第一份礼物,这次您也要收下我的。”倪建秀说,自己没想到学生还能记住6年前的事。那一年,倪建秀刚当老师,摸清新津三中的情况后,她决定先跟每个学生谈心。这所学校里的都是农村孩子,父母进城务工后,90%都成了留守儿童。有的爸爸因吸毒蹲了监狱;有的母亲改嫁三次彻底不管孩子;有的娃娃读到初中还没感受过父母的拥抱……家庭教育的缺失让他们的青春期格外敏感,“他们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更需要因材施教。”轮到和小秦谈心,他却向倪建秀提了要求,“您送我一个礼物好不好?”后来,倪建秀才知道,10月初是小秦的生日,但他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更没有得到过妈妈的礼物。于是,倪建秀买了个笔记本送给他,还在扉页上写:希望你阳光、快乐、勤奋和上进。一个故事讲完,我瞬间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么直接地展示在我面前。校长鲁莉主动向我谈起她的感受。在2013年到新津三中前,她一直在县城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但到这里后,她发现过去的积累都不咋管用,无论咋说,娃娃好像都不太听。鲁莉开始重新了解这所学校,她听到了很多令人酸涩的故事,就像当初倪建秀了解到的那些一样。“这些不是娃娃的错啊,凭啥子他们不能接受好的教育,变得充满希望?”鲁莉的反问,让我看到这位普通校长的信仰。她坚信,留守孩子的内心更加复杂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如果不先打开他们的心,真正关爱他们,那教书育人要出成果就是空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莉把这句话向我重复了三遍。以前在很多场合,我听过这句话无数遍,但这是头回觉得这话是真理。“爱”对这些农村老师来说,意味着学生过生日,他们要掏钱买蛋糕;学生被雨淋了,他们要帮忙洗净衣服烘干,再买来感冒药;学生摔伤了,他们要带去卫生所打针敷药……采访中,数学老师刘波相对腼腆。没想到,就是这个外表高大的男人,竟然还充当了家长和娃娃间的黏合剂。今年4月,他组织初一年级召开了首届“亲子运动会”。为了让爸妈亲自到场,老师们给每家写邀请函,希望杜绝家长会全是爷爷奶奶的现象。活动有个环节,是写一封信给爸妈,当孩子们把叠了又叠的小纸条塞到父母手中时,好多爸妈眼泪刷刷就下来了。一个爸爸哭着跟刘波说,感谢学校,这样的活动应该常举行,“娃娃写,希望爸爸多关心她,多跟她交流。以前在家,我们从来不说这个话。”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我曾写过许多关于教育政策和教育方法的稿件,但新津三中的故事让我感到,除了政策保障,还需要一群“有心人”坚守每一天。这群农村教师,为留守儿童撑起了现在的天空,也点亮了他们的希望。如果说教育能带来改变,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正在改变这座城市的未来。一条“爱心热线”,串起人间大悲喜□张漫“我喜欢跟人聊天,想开通一条‘爱心热线’。”去年12月,我第一次见到李勇时,他坐在轮椅上,神情落寞。李勇38岁,邛崃人,因三年前的一场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失去了工作和女友,也失去了自理能力。他的颈部以下没有知觉,手指也不灵活,只能靠腕部力量带动手指在屏幕上划动,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李勇的行动范围局限在自家小院,他没有任何朋友。孤单之余,他求助于我们成都商报。那天,我来到邛崃李勇的家中,他讲起壮年时突然失去一切的经历,心酸和落寞都写在脸上。他说,自己想开通一条“爱心热线”,听听别人的故事,希望有人陪他聊聊天。第二天,我们在报纸上公布了这条“爱心热线”,李勇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在金牛区卖菜的蒋大姐,忙碌之余给他发短信,“我上午卖菜赚了100元,和你分享一下,哈哈。”在美国上学的成都女孩小娇,打来越洋电话鼓励他,还要给他寄明信片;一位成都某高校的退休教师,在电话里讲起了霍金的故事……不停接电话、看短信,当时李勇的笑容我至今难忘。因为这条“热线”,李勇变得开朗了很多,也结识了许多同病相怜的朋友。很多打来电话,甚至找上门,跟他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也让他更容易听到一些好故事。今年2月,李勇联系到我们,说起这样一件事,希望我们伸出援手。有个邛崃小伙高位截瘫,无依无靠,他的女友照顾了他三年,不离不弃。第二天,我见到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杨娜和阎红波。交谈中我发现,故事的确感人,但不止于“不离不弃”。出人意料的,三年前,杨娜是在阎红波高位截瘫后爱上他、跟他在一起的。杨娜的父母不同意,但看到女儿的决心以及阎红波的困境后,毅然决定给他们三年时间,如果他能站起来,就成全;如果不能,就分开,当普通朋友。就这样,杨娜顶着压力又怀抱希望,撑了三年。她用一个人的收入和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小“家”:没有钱买米,就回父母那里拿;他生病了,就送他去医院,尽管他比她高20厘米,重几十斤……遗憾的是,奇迹没有发生,三年期满,阎红波没能恢复行走能力,善良的杨娜深陷纠结。她想的是,就算要走,也一定要想办法,给他最好的环境,让他一个人可以生活,自己才能放心。这段“合约爱情”的故事报道出后,很多人都被震撼了,为杨娜和她的家人的善良与坚持动容。紧接着,邛崃政府部门决定,将阎红波的在建安置房从2楼调整到1楼;邛崃残联表示,交房后会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并与街道一起帮他解决生活来源;华西医院专家为阎红波提供检查诊治,判断他有无康复的可能;两个好心企业家从成都驱车到邛崃,提供电动轮椅、捐款、力所能及的兼职工作;央视等全国各地媒体蜂拥而至,这段可敬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在多个部门和好心人士的关注与帮助下,现在,两人的生活都已经步上了正轨。政府部门也为李勇提供了一台电动轮椅,他终于可以出门活动。一个月后,继续开通“爱心热线”的他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故事:为了照顾因病致残的哥哥,阎熙的妹妹放弃了事业与爱情,39岁还没嫁人,阎熙通过媒体喊话:“我可以自理了,妹妹嫁了吧!”这一系列故事的后来,基本每个主人公都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位置和乐趣。李勇、阎红波还有阎熙,以及更多残疾或者热爱公益的朋友,他们在邛崃成立了一个公益团体,叫邛崃残疾人公益促进会,互相帮助,并继续寻找新的需要帮助的人。我见过他们一起帮一个残疾人义卖滞销的猕猴桃;他们在街头募捐,帮助一个生了严重褥疮的病友凑够了钱,做了手术……从李勇开始,这一个个的人物,个个都是可爱的,有着独特个性的。行动的不便,没有成为禁锢他们的牢笼,相反,他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过上积极的生活。通过这群人,我看到了人性里最伟大的闪光点,那就是自强不息,还有友爱。此外,我也深感荣幸,作为一名记者,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群体,了解和挖掘他们背后不同的故事,然后写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就是我自己的位置和乐趣吧。“水中刨饭,吃了又干”的新闻背后□安利平新闻在记载重大事件时,书写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小故事、小细节。7月9日凌晨的暴雨采访,是让我触动很深的一次。7月9日凌晨暴雨,让双流青兰沟河水水位暴涨决堤,将兰家沟的一家污水处理厂、一家食品加工厂和30多户民房淹没,一名污水处理厂的工人被困在河水包围的“孤岛”里。暴雨同时也让新津金华镇回龙村的牧山干渠部分被冲垮。从线索和防汛办的统计来看,这是当天暴雨的两条线索,我负责追踪后面这条。
当时,微博和网站都把重心放在污水处理厂和食品加工厂被淹的抢险进展,而新津回龙村牧山干渠被冲垮一事,信息却寥寥无几,只有一家网站发布了100多字的短讯,称牧山干渠是灌溉渠道,“大概垮了4米至5米左右”。途中,我电话联系上当地相关人员,对方轻描淡写:“就是冲了四五米的缺口,我们正在抢修,你们完全不用来……”我心想,就严重性来说,应该没有双流污水处理厂被淹严重吧。直到下午1点过,我们终于赶到了现场,正好赶上抢险人员赶吃午饭的休息当口。水中的一幕让我和摄影记者眼睛发光,“快采访,快拍照!”我和摄影记者几乎同时叫了起来,暴雨中两个小时车程再加徒步三公里泥泞路的疲惫,还没吃饭的饥饿感,一瞬间被一种兴奋全部赶跑了。眼前的一幕令人感动:11名抢险者泡在齐腰深的渠水中,一边刨着盒饭,一边听着指挥员布置任务,不到5分钟,泡在水中的他们已经吃完了盒饭,并再次投入到抢险中,他们的脸上混杂着汗水和渠水;干渠岸边,其他抢险人员和自发赶来帮忙的村民,有的挽着裤脚,有的光着脚,站着、蹲着,有的索性直接坐在稀泥地里,匆匆地吃着盒饭,其中很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而他们旁边放了很多蛇皮袋,有的装满了泥土,有的还等着他们去装……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一度站在那里发呆,忘了手中的采访本,甚至不再说话,怕打扰这顿特别的午餐,摄影记者“喀喀”的快门声音一直在响。这是一场很特殊很难忘的采访,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我们更多的是用眼睛观察,观察他们在水中、在稀泥地里匆忙刨着盒饭的场景,观察他们抢险时的争分夺秒……原来,真正的好新闻就在眼皮底下,它这样真实的、淳朴的、自然的铺开,完整的呈现,我甚至不用再去问“为什么”“怎么样”,眼前的一切已经给了我答案。在这样一个别样的温情故事背后,我和摄影记者忘记了时间和疲惫,下午5点才吃午饭,在当地写完稿再回单位,我们都为发现了不一样的暴雨新闻而精神亢奋。水中刨饭的全景照片,让《水中刨饭,吃了又干》成为见报当天最让读者动容的新闻之一,很多市民致敬:“辛苦了,为您们点赞”。而真正要感谢的,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9个小时内,一直泡在水中抢险的11名抢险人员、以及其他抢险人员(陆续下水的抢险人员、政府工作人员、自发赶来帮忙的村民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真正的正能量,谢谢他们。这次采访后,我也进行了总结,有时候,我们为没有好新闻而苦恼,殊不知好新闻无处不在,缺少的只是发现好新闻的眼睛,就像这次暴雨采访,“水中刨饭”的新闻它真的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真实、自然、淳朴的抢险现场,传递着一份温情和一种正能量,关键是我们必须敏锐地捕捉它。其实,新闻本身丰富,相同的新闻也有多样的角度,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取舍和判断。如果,我们总喜欢提前给线索“判刑”,放弃到现场采访,再有意思的新闻也不为人知;如果我们到了现场,浮于表面,任何有价值的新闻,都能两三百字讲述完毕;但是,如果我们到了现场,善于观察和发现、用心思考、深挖故事和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有可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44526
播放数:235975
播放数:179113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成都防汛抢险人员争分夺秒堵缺口 泥水中吃饭引网友致敬
&&&来源:成都商报&&&安利平 刘文藻
    溃堤 一张照片引来网友致敬———摄影记者 郭广宇  水中抢险 吃饭可以“水”  必须赶在天黑之前  “吃了再干。”水中,抢险的现场指挥员———金华镇政府武装部部长张建军提醒大家,为防止再次下雨造成二次意外,以及天黑后不利于抢险等因素,所有抢险工作必须傍晚完成,希望水中和岸上的抢险人员再加把劲。水里,其他10名抢险人员,一边埋头吃饭,一边点着头。  进入临战状态  市防汛办透露,强降雨昨日造成武侯区、青羊区、双流县等地出现局部内涝,险情均已排除。目前成都防汛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人员均24小时值班在岗,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各级领导都将到岗指挥,防汛职能部门将及时进行响应。  从8日晚开始,强降雨袭击我省。其中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宜宾、雅安、阿坝等地降中到大雨,局部降暴雨到大暴雨。部分河道水位出现上涨,截至目前成都各主要江河控制站未出现超警超保水位。此外,中心城区内64个下穿隧道,均在这场降雨中经受住了考验,排水系统全部正常运行,无一出现积水。  地点1  新津金华镇回龙村  昨日成都商报官方微博@成都商报刊出一组由本报摄影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画面上,因暴雨导致新津牧山干渠溃堤,一群当地救援人员在水深及腰的泥泞中,吃着盒饭。而画面外,争分夺秒的人们在匆匆就餐后,又重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这条微博获取了网友的一致点赞:你们辛苦了!致敬!  这张图片的背景是:昨日凌晨的一场暴雨后,位于新津金华镇回龙村的牧山干渠56公里处,出现了5米左右的缺口,大水顺缺口而下,冲向农田和菜地,当地政府和村民紧急抢险,岸边40多人挖土、水中10多人填沙袋,为了争分夺秒,所有抢险人员的午饭,也能在深水和稀泥土里解决。  水中  水淹至脖子 11人与时间赛跑  “盒饭来了,吃了才有力气继续干活。”昨日下午1时许,牧山干渠5米缺口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提了很多盒饭,招呼着水里正在填沙袋、水淹至脖子甚至下巴处的11名男子,让他们停下手中的活儿先吃饭。  “吃了再干。”水中,抢险的现场指挥员———金华镇政府武装部部长张建军,示意大家停下来,他和其他10人走向岸边,站在水中,接过盒饭,埋下头,狼吞虎咽吃起饭来。饭间,张建军提醒大家,为防止再次下雨造成二次意外,以及天黑后不利于抢险等因素,所有抢险工作必须傍晚完成,希望水中和岸上的抢险人员再加把劲。水里,其他10名抢险人员,一边埋头吃饭,一边点着头。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到5分钟,水里的11名抢险人员已经吃完盒饭,又投入到抢险中。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水里的11人分别是镇长助理赵努,武装部部长张建军,武装部副部长刘列沙,民兵向贵平、王小明、任勇进,回龙村副书记兼民兵李兴勇,回龙村村民白文礼、李云红、陈树根、张树全。这11人从昨日8时开始抢险,直到下午5时基本完成抢险期间,基本上一直待在水中,此外,还有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和村民,陆续下水帮忙。  金华镇武装部部长张建军介绍,昨日凌晨的一场暴雨后,牧山干渠56公里处出现了大约5米的缺口,凌晨5点过他接到了险情报告,凌晨6时许,镇政府和村上干部、水利站等部门组织的抢险队伍赶到现场,部署抢险方案,不到8时许开始抢险,一部分人在岸上装沙袋,一部分下水搭钢架填沙袋堵缺口,一部分人将上游的排洪闸门打开以减少上游来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村民也主动过来帮忙。  岸上  老人帮忙取土 泥地里吃盒饭  普兴镇水利站站长伍航介绍,出现缺口的干渠处,渠底距水面大约2.5米深,昨日凌晨溃堤被冲刷后,又掏空了大约1.5米的深坑,如此一来,渠底距水面大约有4米深,因此,用沙袋加固至少要填补4米高,才足以堵住缺口。因为凌晨才下过雨,泥土成块,取土相对较难,于是周围很多村民赶来帮忙取土。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岸边玉米地里,40多名村民两两搭档,一人拿着铁锹铲土,一人拿着蛇皮口袋装土。周围村民告诉记者,昨日抢险时,现场人员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00多人。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引人注目,他叼着一根叶子烟,敞着蓝衬衣,挽着裤脚,光着脚,弯着腰牵着蛇皮袋装土。他是回龙村的村民李恩贵,今年70岁,昨日早上7点过,说听牧山干渠溃堤的消息后,匆匆吃过早饭,搭乘村民廖明全的摩托车赶往现场,廖明全负责铲土,他则牵蛇皮口袋装土。直到昨日下午1时许,镇上工作人员送来盒饭后,李大爷和廖师傅这才丢下手中的蛇皮口袋,站在泥土地里,匆匆刨了几口饭,吃完盒饭后,李大爷又点上一根叶子烟,拿起蛇皮口袋,开始了忙碌的抢险工作。  进展  深夜继续加固 争取凌晨前完工  昨日下午5时许,缺口处被填上了4米多高的土袋,抢险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水中11名抢险人员和岸上的几十名村民,也才能稍稍休息一下。金华镇武装部副部长刘列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只是第一步,为了预防暴雨,晚些时候会进行第二次加固,在缺口处的背面,还要堆砌4米多高的沙袋,预计两三个小时之内完成。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干渠被冲垮后,大水冲向农田和菜地,部分农田受损,部分住户家里也灌入了大水,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具体的受损情况,正在统计之中。  地点2  双流公兴镇  厂房成孤岛  消防救出被困工人  昨天凌晨2时许开始,一场暴雨袭击双流,公兴镇境内青兰沟河水水位暴涨,于凌晨4时左右决堤,将兰家沟村的一家污水处理厂、一家食品加工厂和30多户民房淹没,一名污水处理厂的工人被困在河水包围的“孤岛”里,经消防和热心村民3个多小时的营救才脱困。  “救命啊!救命啊!”昨天凌晨4时许,在双流公兴镇兰家沟村,瓢泼大雨中回荡着这一声声几不可闻的微弱呼喊声,村民江跃凤在睡梦中被打雷声惊醒,才注意到这喊声,是离村子500米开外的当地污水处理厂方向传来的。“这肯定是河头涨水了!该不会是李老头被困在厂子里了吧?”她赶紧下床喊儿子苏强起床到河边去查看,自己则拨打了119。  据参加救援的消防员介绍,当时在苏强的带领下,消防官兵只能绕到村子另一侧的公路路基上,还要再涉过一段被水淹没的农田,才能接近厂区。田里已经被雨水积成了一个近200米宽的大池塘,一位消防员把安全绳系在腰上,冒险涉水通过,有些地方深得都淹没了他的胸口,他只能扯紧安全绳,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探着水底过河。  半个多小时后,消防员终于在厂区围墙边上了岸,这才发现,厂里的围墙和大门早已被洪水冲垮,宿舍已经泡在齐腰深的水里。进门一看,李启明已经把衣服、锅碗瓢盆都搬到了宿舍上铺,独自一人缩坐在上铺,冷得直发抖。两名消防员把带过来的安全绳一端在厂房柱子上系紧,再用安全扣将李启明连在安全绳上,一前一后地扶着他下水。直到早上7点过,大家才终于将李启明安全地救上岸来。
(责任编辑:韩璐)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暴雨后新津金华镇紧急抢险牧山干渠:水中刨饭吃了又干
【 】 【】 【来源:成都商报】
抢险人员在水中抓紧时间吃盒饭
  老人帮忙取土 泥地里吃盒饭
  普兴镇水利站站长伍航介绍,出现缺口的干渠处,渠底距水面大约2.5米深,昨日凌晨溃堤被冲刷后,又掏空了大约1.5米的深坑,如此一来,渠底距水面大约有4米深,因此,用沙袋加固至少要填补4米高,才足以堵住缺口。因为凌晨才下过雨,泥土成块,取土相对较难,于是周围很多村民赶来帮忙取土。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岸边玉米地里,40多名村民两两搭档,一人拿着铁锹铲土,一人拿着蛇皮口袋装土。周围村民告诉记者,昨日抢险时,现场人员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00多人。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引人注目,他叼着一根叶子烟,敞着蓝衬衣,挽着裤脚,光着脚,弯着腰牵着蛇皮袋装土。他是回龙村的村民李恩贵,今年70岁,昨日早上7点过,说听牧山干渠溃堤的消息后,匆匆吃过早饭,搭乘村民廖明全的摩托车赶往现场,廖明全负责铲土,他则牵蛇皮口袋装土。直到昨日下午1时许,镇上工作人员送来盒饭后,李大爷和廖师傅这才丢下手中的蛇皮口袋,站在泥土地里,匆匆刨了几口饭,吃完盒饭后,李大爷又点上一根叶子烟,拿起蛇皮口袋,开始了忙碌的抢险工作。
  深夜继续加固 争取凌晨前完工
  昨日下午5时许,缺口处被填上了4米多高的土袋,抢险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水中11名抢险人员和岸上的几十名村民,也才能稍稍休息一下。金华镇武装部副部长刘列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只是第一步,为了预防暴雨,晚些时候会进行第二次加固,在缺口处的背面,还要堆砌4米多高的沙袋,预计两三个小时之内完成。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干渠被冲垮后,大水冲向农田和菜地,部分农田受损,部分住户家里也灌入了大水,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具体的受损情况,正在统计之中。
&[]&&[2]&&[]&
[编辑:王晓勇]
新闻采访中心:[028]
load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津干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