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为什么说是战略性co2气体保护焊工艺

当前位置: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C1化学”成为..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 “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NH3)的工艺流程:(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氮气,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3)②处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条件略去)&&&&&&&&&&&&&&&&&。(4)③处一般加入K2CO3溶液以吸收CO2 ,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空气&&(2)除去硫化氢(H2S)&&(3)CH4+2H2O = CO2+4H2(4)K2CO3+CO2+ H2O =2KHCO3&&&&&(5)Fe2O3·H2O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在②处加入了空气,再结合空气的成分分析,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所以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空气;(2)根据图示分析,天然气中含有的H2S气体是有毒的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故通过加入Fe2O3oH2O可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而除去H2S;(3)根据题意②处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和H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 CO2+4H2。(4)根据题意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可知,反应中应该有水的参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 H2O=2KHCO3。(5)根据图示分析,在该流程中加入了Fe2O3oH2O,最后又生成了Fe2O3oH2O,所以,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Fe2O3oH2O。点评: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C1化学”成为..”主要考查你对&&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1.知识要点详解在初中化学中,主要应掌握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可以从制备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即:研究反应原理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气体收集装置:
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2)药品廉价易得; (3)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4)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5)气体尽量纯净;(6)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例如:①实验室制取H2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镁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2,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②制CO2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2CO3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2CO3,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④用KClO3、过氧化氢制O2时,要加少量的MnO2,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1)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检查装置气密;(3)装药品: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4)准备收集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5)制取气体; (6)收集气体并验满;(7)拆洗仪器。 注意: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1)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2)转化法: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Cu+CO2气体的干燥: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1)常见的干燥剂
(2)干燥装置的选择&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 “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 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如N2中混有 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技巧: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图C。&(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D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带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收集氨气可用图E。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图:&探究二氧化碳的三个性质实验:1.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1.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装置:(2)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结论: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1)装置:(2)现象:1和4实验中的白花变红,2和3白花不变色(3)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装置:(2)现象:塑料瓶变瘪(3)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测量数据及有关现象,应及时准确而清楚地记录下来。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切忌夹杂主观因素,决不能随意拼凑或伪造数据。常见的易混易错的数据:1. 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2. 量筒测量溶液的体积,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 温度计测量的温度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4. 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只能精确到整数位。 “家庭小实验”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讨的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常见的家庭小实验:(1)
发现相似题
与“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C1化学”成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013116371719266410332279971171767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3日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并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正确认识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深刻内涵,科学把握我国低碳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三步走”中长期碳排放控制战略目标,对于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增长的国内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更为强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要求我们审时度势及时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之中。从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再到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部署。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在一定时间内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2020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需要付出坚苦卓绝的努力。从发展水平看,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807美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5%;从能源效率看,201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左右;从能源结构看,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30%。显然,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必须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等多种手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争取到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5%以上,显著提高碳资源的产出率,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实实在在贡献。
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也是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破坏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其实质就是要以绿色国土比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碳排放空间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并明确要求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自2005年以来,受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和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到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比2005年增长了58.9%,在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已达到了22.4%左右,短短8年净增13.8亿吨标煤,接近199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尽管同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已经超过28.5%,但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比2005年增长了54%。显然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需要我们在继续控制人口总量,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冶金和建材等行业总量扩张,严格限控投机投资性购房和奢侈性汽车消费的同时,适时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从碳排放强度控制转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的试点,探索并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这既可以充分发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硬约束作用,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也可以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也是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战略性一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低碳的现代化,将低碳化融入到现代化之中,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也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由碳排放总量控制转向碳排放峰值管理,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纳入到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体系,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必然选择。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尽早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这既是对强度目标和总量控制目标的提升和发展,也是维护发展权益、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人口增长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工业化基本完成,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可持续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必须强化国家战略意图,增强危机意识,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管理这种战略性、全球性目标在国家现代化战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在立足国情、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既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划定了一条“生态红线”,也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划定了一条“谈判底线”,确保既对中国人民负责,又对世界人民负责。(徐华清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知识点梳理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知识点的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概言之,就是碳元素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循环.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例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有关式的计算和推断【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主要有4种题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2.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公式:“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来进行计算.3.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公式:“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来进行计算.4.有关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化学式和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按照化合价的原则来推算即可.而有关化学式的推断,主要有3种题型:1.不涉及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根据上面的4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逆向推算出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或个数比;然后再将其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2.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在化学反应前面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推断出其中的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然后再按照化合价的顺序为“左正右负”的原则,将其排列起来,并把原子个数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3.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要先看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查找每一种原子的个数,再按照按照化合价为“左正右负”的顺序(或图示中的顺序),将其元素符号排列起来,并把原子个数(或个数比)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知识点的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1.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在《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方面:在《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还提出,要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3.在新能源开发的方面: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所示:.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相似的试题还有: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耗能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甲烷、甲醇、甲酸等化工原料,这些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电能地热能等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④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A.CO2+H2O=H2CO3&&&&&&B.6CO2+6H2OC6H12O6+6O2C.CO2+C2CO&&&&&&D.CO2+2NaOH=Na2CO3+H2O(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A.CO2+H2O=H2CO3&&&&&&B.6CO2+6H2OC6H12O6+6O2C.CO2+C2CO&&&&&&D.CO2+2NaOH=Na2CO3+H2O(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呼出气体co2浓度pp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