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ERP环境下的erp效益分析审计

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ERP环境下如何开展物资采购审计
发布时间: 13:01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ERP和物资采购审计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ERP环境下开展物资采购审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在ERP系统内部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开展物资采购审计的必要性,探讨在ERP环境下开展物资采购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ERP;AIS;MM模块;物资采购审计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ERP,把ERP作为支持企业谋求新形式下竞争优势的手段,主动开始实施ERP。实施ERP后,企业主营业务的核心流程全部通过集成的信息数据进行贯穿和衔接,有效堵塞了以前“人治为主”所存在的经营管理漏洞,避免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经营管理差错,增强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在ERP信息系统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应如何转变,内部审计如何广泛应用技术和适应审计的发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给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资采购审计作为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出,对企业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在ERP环境下如何开展物资采购审计作为探讨对象。  一、理解ERP和物资采购审计  1、ERP的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是由美国Gartners groupslnc公司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是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   2、物资采购审计的本质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对物资采购审计的定义和内容有明确的表述,物资采购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二、ERP对物资采购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ERP系统中,采购管理实现了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以及供应商的管理,能直接引用采购需求,根据生产、库存控制、零星物资需求产生采购计划,对采购合同、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并进行供应商档案的维护。对供应商可以按照信誉度、产品质量等情况,进行科学地管理。同时,可以建立一套比价、询价、审价和招标工作程序,使得采购过程更加规范、有序,原材料价格更加透明、准确,大大地提高了采购的有效性,降低了采购的盲目性,避免了物资种类繁多所带来的繁杂工作,加强了,解决了原先采购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分散、信息不集成、库存资源不共享、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打破了原来条块分割的职能部门,企业的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使过去跨部门的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和压缩。  三、审计操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开展物资采购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1.可视审计线索分散,审计对象复杂化  在传统的审计活动中,审计线索包括采购申请、计划、订单、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与物资采购相关的文件、记录,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资料相对集中;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检查其物资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但在ERP系统中,物资采购信息量大而散,账、证、表的展示方式与传统的不同,寻找审计线索犹如大海捞针。大量物资采购业务由系统集成处理,系统自动产生的电子凭证数量极其庞大、种类繁多。且账、证、表的展示方式都与传统存在较大差异,审计人员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展示方式,如果不经过ERP的专门培训,将会出现看不懂凭证、打不开账的现象。  2.业务流程的控制风险扩大化,审计重点向风险评估转移  在ERP系统中,由于组织结构的专业化、扁平化和分散化重组,传统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变化,业务信息的内部控制由ERP系统来实现,控制程序自动运行,不需要企业人员的过多干预。在客观上,虽然主管人员可以运用ERP系统本身提供的制约监督来减少控制风险,但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有些下属企业让员工在ERP系统上身兼数职,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潜在风险的扩大。另外,ERP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结构,这种分布式的技术架构使系统很容易暴露在有意、无意的系统攻击的风险中,系统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在ERP系统中,对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重点从手工会计环境下的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评估审计转变,信息系统的运行程序的风险控制成为审计的重点。  3.审计线索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化  ERP系统虽然有一个专门的海量数据库,具备强大的数据记忆、比较功能,业务人员的操作均会在操作日志中留下详尽的审计痕迹,但是数据库毕竟是数据和程序的存储介质,对于各企业ERP支持中心精通数据库的技术管理人员来说却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这就为审计线索的跟踪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4.审计沟通困难化、沟通范围扩大化。  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严格的权限划分,导致实施ERP后各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对ERP系统依赖性较强,和审计人员进行沟通时解释有关系统物资采购数据的能力欠佳。这就必然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和理解ERP系统所包含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更要重视与物资采购ERP关键用户沟通,必要时还需与软件供应开发商沟通,获得丰富的分析性复核材料。  四、在ERP系统内部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开展物资采购审计所带来的好处  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在ERP系统上建立审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IS),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紧密相连,实现“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共享,这样才能开展事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针对物资采购审计应开发相应的审计模块(以下简称MM模块)。  1、降低审计人员在ERP系统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的技术门槛  ERP系统与我们一般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不同,专用术语多而且生涩,系统结构复杂,操作环节多,要全面理解系统概念并掌握各模块的操作难度较大;单独掌握某一个模块不易发现
审计线索,但是要掌握每个模块的操作对审计人员来说技术门槛太高; ERP系统对终端用户有着极其严格的角色区分和权限控制,内审人员没有钥匙(用户名)就不能进入系统,没有适当的权限就无法查询相关数据,不掌握ERP操作技能,给审计数据的调阅和审计证据的采集增加了难度,就难以完成既定的审计工作。通过对AIS的开发,我们可以开发符合审计需求的《供应商主数据明细表》、《收、发、存表》等,这些报表都可以直接穿透到凭证,方便审计线索的追踪,将ERP中审计所需要用到的查询事务代码全部放在AIS的MM模块中,免去了审计人员在众多事务代码中查找可用事务代码之苦。  2、对物资采购业务进行实时审计成为可能  在ERP系统环境下,审计人员除了利用AIS中的MM模块辨别采购业务的真伪,以及其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点外,在时间上可以使审计从事后审计达到实时审计,并从静态走向动态。可以随时对企业采购、库存动态进行审查,掌握被审计单位物资采购的最新情况,及时发现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或可疑点,降低审计风险。  3、扩大内部审计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在ERP系统环境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AIS中的MM模块,掌握和了解物资采购与会计核算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存在的密切的信息传递关系,从众多的信息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审计信息,理清各种数据的来龙去脉;企业实行ERP后会产生数倍于以前的物资采购数据,审计人员可以使用AIS中的MM模块利用报表分析技术,根据职业判断发现审计重点、疑点、利用抽样审计技术进行科学的样本量审查。  4、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在ERP环境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模块,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专业分析判断,提高了审计效率。  五、利用物资采购审计模块开展审计工作  1、配置审计。为了确保ERP中物资采购配置管理的有效性,应检查或验证企业是否根据实际采购业务需要,定义采购订单类型,通过对系统配置中采购订单类型的查询,可以了解企业使用的采购订单类型清单及相应的项目类别是否一致。配置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⑴功能配置审计,验证配置项的实际功能是否与其软件需求一致;⑵物理配置审计:确定配置项符合预期的物理特性。这里所说的物理特性是指特定的媒体形式。功能审计有许多方法,比如通过测试的方法,能够知道编码是否与需求一致。物理审计,主要是按照流程、规范等来检查配置标识、变更记录、配置状态等的准确性。  2、权限审计(控制风险审计)。审查企业的物资采购业务活动是否均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数据是否存在被恶意篡改,保证数据的准确、安全。MM模块是否有效控制运行主要取决于两种风险,即系统维护风险和系统操作风险。  为了防范这两种风险,一种是对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转的控制。此种控制点是对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包括用户密码尤其是权限人密码的妥善保管、服务器和网络的定期维护、数据的定期存盘及其介质、数据导入操作是否规范、网与MRO模块接口的衔接等等。另一种是对物资采购业务的线上流程控制审计:  ⑴计划环节。需求计划(需求数量和日期)是否经过层层审批,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及时的进入系统。需求计划改变或取消是否有相应的审批管理办法,否则将直接影响采购的形成。  ⑵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环节。采购定单是否按权限在线上进行审批。供应商主数据的维护是否由专门的独立岗位进行,并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分析,增加或删除供应商主数据是否经过适当的审批。  ⑶库存管理环节。物料主数据的维护是否按企业标准进行,并由专门岗位集中维护管理。收货过程中,入库的物资是否将有关资料如数量、价格、型号、保存地点等录入齐全,同时为了保证财务核算的正确,发票是否及时提交校验等。  另外对物资采购业务权限审计的线下检查,检查物资采购人员是否胜任其本职工作,是否取得在ERP环境下工作的上岗证,并是否相关的培训,以保证线上的操作及时和正确。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如主要采购员按料类不交叉的原则设置等。  3、业务审计。利用ERP系统中的审计模块,以企业的规章制度为标准,审查费用的报销、库存管理、产品购销等经常性业务流程的合理、规范性,是否存在不合规或超越权限的操作。如审计人员可以利用ERP系统数据,对物资采购价格、入库、出库进行审查,分析对比采购价格,审查供应商的信用资质,供应商是否选择范围广,是否为最优的三家,是否是产品质量好、价格低、信誉高;对大宗采购的物资,是否采取招标办法;采取跟踪审计的办法,检查物资采购的数量是否与物资采购合同一致,是否存在质次价高或价格虽低,而质量较差的问题;审查物资入库、出库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虚假入库、出库的问题。  利用ERP系统中的审计模块,审查内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即核对各模块之间内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相互匹配、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通过发现的异常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利用ERP系统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预算相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对存在的差异较大,作为审计重点;对物资动态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发现长期无动态及多次采购而不出库的物资,作为审计重点。审计人员通过利用ERP系统,开展抽样审计,根据样本确定审计重点,进行跟踪审计,核实物资采购业务的真实性、效益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马碧春 董云屏 蔡晓冰,2003:企业物资采购审计内容和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08).[2]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审计初探《审计月刊》2007年1月.
千里马论文网:/jj/kj/155755.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关于ERP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pdf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石油、天然气工业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江 汉 石 油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2008年 09月 JournalofJianghanPetroleumUniversityofStaffandWorkers 第 21卷 第 5期 关于 ERP环境下企业 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刘刘文叉汉汉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ERP 的环境下工作,可以使审计 目标的层次提高,便于实现物资采购的规
模效益和财务管理的动态分析,为审计工作的科学、准确提供了方便和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此,作为审计人员,
在掌握ERP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还需在运行操作中不断地结合工作实际,使其逐步达到更加完善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X 42--04 Ⅱ 的运用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从全局 多数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后,企业总部的集权会
的经营理念、原则
政策 、准则 制度 ,到阶段性的经营 加强。集权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而缺点是缺乏灵活性;
战略决策、项 目选择,直至具体的计划、组织、执行、沟通、
分权将人、设备、资金等资源分散开来,能够满足更大范
监督、评价等经营管理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企业文化、经 围的服务,但随之带来冗员、官僚主义和丧失规模效益等
营理念会向最先进的方向发展,决策系统会参考ERP提 后果。在没有 ERP的情况下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是长期
供的信息,业务流程会受到ERP的控制等。这些变化使 困扰企业的问题。有了ERP的先进管理理念、强大的数
企业面临一个全新的业务操作环境,内部审计也不例外。 据库、远程通信网络以及标准处理系统,企业完全可以将 一 、 Ⅱ 给企业及其内部审计环境带来的影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发表期刊
职称论文范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dolunwen
财务会计论文相关文章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财务会计论文热门文章
步步高论文发表网,10年专业级职称论文发表机构,最受欢迎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169;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号-1.
【合作】站长QQ:145177对ERP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对ERP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步实现规模扩大化、经营复杂化,由此而导致内部管理成本和风险呈上升趋势,增强了经营管理工作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依赖性。信息技术的兴起和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使得国内企业争先恐后地实施ERP系统,将自己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电子化,ERP是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的英文简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它们的内部控制交由ERP系统来管理。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信息技术和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ERP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企业日常所有的业务数据、会计信息数据都被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ERP所记录,进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监督与控制。岗位职责、权限分配、内部控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分辨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变得愈加的困难。这些新的变化加大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和难度,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代价对审计线索进行挖掘,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首先研究ERP给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带来的影响,将实施信息系统前后企业的内控审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在ERP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接着结合某企业在ERP环境下的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内控审计的具体案例,一步一步得出其审计的内容和审计的对策,最终总结出了在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采取的对策及相关建议。希望本文能给广大审计人员在当前新的信息技术坏境下,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275;F239.4【目录】:
摘要4-71 引言7-10 1.1 研究背景7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7-8 1.3 研究方法8 1.4 研究意义8-102 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10-14 2.1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10-11
2.1.1 文献综述10-11
2.1.2 相关概念11 2.2 国内外ERP环境下内控审计发展的与现状11-14
2.2.1 ERP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与现状11-13
2.2.2 国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对我们的启示13-143 对ERP给企业内控审计模式带来影响的研究14-27 3.1 ERP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14-20
3.1.1 企业内部控制与ERP的联系14-15
3.1.2 实施ERP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5-16
3.1.3 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分析16-18
3.1.4 实施ERP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分析18-20 3.2 ERP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机遇20-22
3.2.1 对内部控制审计标准的影响20
3.2.2 对内部控制审计线索的影响20
3.2.3 对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和对象的影响20
3.2.4 对内部控制审计方式方法的影响20-21
3.2.5 对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影响21
3.2.6 ERP系统应用给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21-22 3.3 实施ERP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的挑战22-27
3.3.1 ERP系统本身的不完美所造成的困难22-23
3.3.2 尚有认识上的一些错误23-24
3.3.3 缺乏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24
3.3.4 审计风险和难度的增加24-25
3.3.5 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能力不足25-274 ERP环境下某企业销售与收款内控审计27-36 4.1 某公司ERP项目背景27 4.2 某公司ERP环境下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27-30 4.3 某公司实施ERP后对其销售收款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影响30-31 4.4 某公司ERP环境下销售收款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及对策31-36
4.4.1 审计的内容31-33
4.4.2 审计的对策33-365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策及建议36-45 5.1 转变审计观念,确定审计工作的新思路36-37 5.2 强化风险管理基础工作37 5.3 充分利用系统的强大数据分析工具37-38 5.4 加强审计软件的开发,为审计信息化提供平台38-39 5.5 采用新的审计方式39-42
5.5.1 对系统业务流程的审计39-40
5.5.2 对系统关键控制点的审计40
5.5.3 对系统的实时监控进行审计40-41
5.5.4 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41-42 5.6 建立审计队伍新模式42-45
5.6.1 把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为当前迫切的任务43-44
5.6.2 加强学习和培训44-456 结论与展望45-46致谢46-47参考文献47-49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光国;[J];财会通讯;2001年01期
张秀娟;徐晶;;[J];财会通讯;2009年16期
谢晓燕;程富;;[J];财会月刊;2009年27期
金治中;;[J];财会月刊;2012年06期
杨芳;;[J];财会月刊;2012年10期
魏森淼;庄明来;;[J];财会通讯;2012年19期
艾文国;朱志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王海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4期
胡晓明;;[J];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赵红英;;[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博;;[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张焕敬;;[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杜海霞;;[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李小青;;[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杨瑞平;;[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李昌容;[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赵绍光,李海;[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郑春荣;;[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黎冰;;[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5期
刘国贤;;[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晓璟;;[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邵来吉;廖先平;王青松;李萍;;[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李菊君;;[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钱华;;[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李力;;[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杨光;林云忠;;[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0)[C];2011年
崔维;;[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张晓杰;;[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国清;;[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薛清艳;;[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胜宝;[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进朝;[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宋仕杰;[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夏云峰;[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何凤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童丽丽;[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李瑛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谢晓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吴益兵;[D];复旦大学;2010年
张黎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梅;[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李森林;[D];湘潭大学;2010年
应冬云;[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殷子涵;[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吴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宋建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乔跃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李锦;[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张海燕;[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毅;[J];财经研究;1989年05期
臧勇;周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4期
肖伟;;[J];武汉财会;1989年08期
杨光;;[J];财会月刊;2008年09期
王军只;;[J];财会月刊;2008年35期
刘威,强清;[J];财贸研究;2003年01期
姜国华;徐信忠;赵龙凯;;[J];管理世界;2006年06期
艾文国;朱志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胡晓明;;[J];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李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全宏梅;[D];暨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昱杉;;[J];新疆农垦经济;2009年06期
张学军;王志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3期
江发林;;[J];中国工会财会;2007年05期
孙军;赵扬;;[J];消费导刊;2007年14期
张影;;[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11期
邱高松;;[J];财会通讯;2010年10期
夏清;;[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邱高松;;[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年06期
罗永平,王玉琦,叶静,王立新;[J];教育财会研究;2000年06期
何畏;[J];冶金财会;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姗姗;;[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翠琳;苏健;;[A];“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 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国清;;[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薛清艳;;[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建设银行西安审计分部课题组;;[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徐阳;;[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刘扬;王爱华;;[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晓嫱;袁秋云;;[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欣健;;[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内审处课题组;蒋耀初;;[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玉梅;[N];金融时报;2010年
何雪锋 韩双江 温敏;[N];财会信报;2011年
;[N];中国会计报;2010年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N];证券时报;2011年
陈珍妮;[N];国家电网报;2009年
曾建英;[N];中国审计报;2006年
;[N];中国会计报;2011年
;[N];中国会计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宫莹;[N];中国会计报;2011年
吕洪霞 天津市口腔医院;[N];中国审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晓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吴寿元;[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许新霞;[D];武汉大学;2007年
黄翠竹;[D];辽宁大学;2010年
袁凤林;[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涛;[D];兰州大学;2012年
普秀玲;[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朱聪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苏健;[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吴葳;[D];南京大学;2011年
金灵;[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邓美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杨婉斯;[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李欣;[D];长江大学;2012年
徐泽;[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rp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