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什么生四个成语大全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1. 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

面目一新 一元复始 焕然一新 百废俱兴 耳目一新

幸运地拿到了首映的入场券。但那一刻,我还不知道真正的幸运藏在影片的岁月流转中。哦,不,更幸运的事,是在影片结束之后,灯光倏然亮起,影片的主角——最最美好的爸爸妈妈,原来就坐在我们中间。

(饭叔抱歉,我抓拍得好差,然而这真是一个惊喜、感动的瞬间,太爱他们了)

《四个春天》的自我定位是“纪录片”,熟悉纪录片式旁白的我,在影片开始放映的五分钟内,一直在等待旁白的出现。忽然,我意识到,它不是常见的那种“纪录片”,而是一个家庭的“纪录片”,是私人的记忆与体验。

陆家是一个传统古典的家庭。爸爸拉胡琴,吹洞箫,写大字,养金鱼,在天台上细心爱护着邻人赠送的蜡梅;妈妈绣花样,做鞋仔,在停水的日子去邻近的溪畔洗衣服。爸爸妈妈一起做最最传统地道的烟熏腊肠腊肉,一起出门采草药打蕨菜,一起在劳作的间隙快乐地唱起独山花灯戏。这家的成员也是古典的,两儿一女,遵照着族谱排行命名——“庆伟、庆松、庆屹”。

陆家又是一个现代的家庭。爸爸不单会胡琴洞箫,还会拉小提琴和手风琴,甚至还有一把自制的锯琴,吱吱呀呀,甫一出场,便震惊了观众的眼睛和耳膜。90年代,在那个小小的镇子里,爸爸就已经在用DV记录家庭生活了:去郊野远足;去给亲戚帮忙收苞米;去山上砍柴……种种“不值一提”的生活琐事,都被他记录了下来。(他甚至还会剪辑、分析音轨与配乐,每一个短片都经过了精心制作。)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不仅熟练使用着微信,还轻车熟路地逛淘宝买买买,可以说非常摩登了。有这样一位摩登的爸爸,当然还会有一位摩登的妈妈。当她站在田垄上,配合着自己的歌声跳起三步舞的时候,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现代性的最佳媒介也许不是城市生活,而是一颗拥抱变化、热爱生活的心。有这样一颗心的妈妈,从未老去,依旧是当年随口笑唱明媚山歌的美丽姑娘。

从整个家庭的角度来看,陆家也是非常现代的。与无数个家庭一样,它也经历着城镇化对传统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冲刷洗礼。儿女们长大,考上远方的大学,在当地定居,从此成为一年一度一归家的成年候鸟。时代的孤独阴影也影翳了他们。妈妈想催婚,也只能在送别儿子回城的那一刻喃喃:“要赶快给妈妈带来福音。”关切,倾诉,交流,都凝缩成了一串缱绻的电话线。

突然有些悲伤了,是吗。

幸好,他们的生活里有山歌,还有草木,还有清泉,还有白云。襟怀畅开,万物萦绕,填补了一点亲人远游的空白。

陆家去医院看生病的二伯父,老人一见到他们,激动极了,一定要唱歌——虽然代价是血压从50飚到了100,真是爱音乐爱到骨子里的一家人。

爸爸吃酒,妈妈调皮,一定要起身唱起活泼泼的劝酒歌,音色明亮,让不会喝酒的我,都想冲进屏幕里抢过一杯。

午后无事,两人在院中的水池边,共看乐谱,一句接一句,这才是真·鸾凤和鸣。

陆家的小院里养了花椒树、沿阶草、迎春花、结香、蔷薇……当然还有好吃的各色蔬菜。而为檐上瀑布般欢快涌出的蔓长春花浇水,是爸爸妈妈的日课。被如此呵护着的,不仅是植物,还有小动物,爸爸在春天欣喜地分享着“小燕子又来了”的好消息,妈妈在一旁又高兴又心疼:“到时候全飞走,你还不是要灰心好几天!”爸爸养蜂,白天黑夜时时牵挂,“我要去看看蜜蜂”,“可怜的蜜蜂呦,夜里冷啊。” 妈妈假装嫉妒,笑着嗔怪——“又去看他的初恋情人了。”

妈妈得了一捧金银花,插进玻璃瓶,爱不释手,低头嗅了一下又一下,连连感叹,“真香呦,哉耶,好安逸啊”,眼睛里盈满笑意。

“哉耶”、“太安逸了”、“真安逸啊”,并非妈妈的专利,也是爸爸的口头禅。他们在遥远的贵州小镇,过着最质朴无华的生活,却满足得不得了。生活当真一帆风顺事事遂意吗?并不是这样的。聪慧美丽的大姐,在一个秋季离开了爱她的家人,去往另一个世界。白发人送黑发人,妈妈一遍遍抄写的佛经,一遍遍摩挲的念珠,都落地成空。悲哀,是天神赠送给人类的项链中,最后一颗珠子,是个体命运无法摆脱的一道黯淡底色。结起悲哀之珠,在黯淡底色上继续描绘着明日的亮色,才是陆家父母“哉耶”哲学最好的阐释吧。

就像影片末尾叙述的那样,妈妈在姐姐坟前,絮絮家常如旧:“前一阵开的花真漂亮啊,七八朵七八朵一枝,可惜姐看不到,你最爱花。”坟头终于长满萋萋绿草,爸爸妈妈背对着女儿的墓碑,齐齐看向远山。一行人再次走在路上,起雾了,渐渐没过山尖,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世界归于纯然的白色。

妈妈的山歌还在我耳边回响:“三月桃花满树鲜……你我同游西湖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