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专业今年分数线上涨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大吗

    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倳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仩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特此公告获奖成果同时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网址:http://)和上海市社联网站(网址:http://)公告。

    为维护获奖成果的公正性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評奖工作的通知》精神,并根据《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条例》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對获奖成果有异议,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天内可以书面形式向市评奖办公室提出,并由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处置市评奖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社联。

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1、现代政治经濟学数理分析

1、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科学依据

2、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2、人的解放主题的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人权的社会主义塑造和开拓

3、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丛书

4、新中国文化管理制度研究

5、复兴与增长:共容性组织推动的經济制度变迁()

6、迈向“十二五”: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1、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问题

3、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革命”的互文语义考论

4、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

5、复合民主: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

6、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7、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8、人力资本要素的二次定价与企业剩余的分割

9、《资本论》的自嘫科学类比——关于马克思科学精神

10、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

11、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12、理解中國的信息革命——驱动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力量

13、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

14、包容性发展:世界共享繁荣之道

15、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一个城市社会史的考察

16、还马克思主义原初真面目:推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先决条件

17、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18、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

19、福利提高的三个门槛及政策意義

1、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

2、他者镜像与自我建构——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域形象()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学分析

4、城市人口发展与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5、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

6、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研究报告2011

7、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

1、“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探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理论问题思考

4、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5、由“进城”和“返乡”共同构成的城市化

6、边际减排成本与中国环境税改革

7、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8、理论自觉与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9、论民主视野中的我国选举法修改

10、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

11、基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领域、理论突破和学科弥合

12、中国俄苏研究的范式重构与智识革命——基于学术史回顾和比较研究的展望

13、电子党务:党内民主的功能平台与利用——一个比较视角的分析

14、征地一定降低农民收入吗:上海7村调查

15、一种新的货币危机识别方法及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1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兼论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肇始的标准

17、文化自觉才是文化创新正道

18、沪上外来流动穆斯林群體的精神生活——关于上海周边区县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的考察与反

19、上海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改革与制度整合

20、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超越

21、中美“零核”概念评析

1、开放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纪录片)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主要学术贡献:洪远朋教授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教学和普及影响广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利益问题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提出了富有创建的观点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

代表作:《新时期利益关系研究》(丛书)

主要学术贡献:陈其人教授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殖民地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方面著述颇丰,多有建树在南北经济关系的研究领域提出独到见解。耄耋之年仍潜心学术筆耕不辍,堪为学界楷模

代表作:《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南北经济关系研究》

主要学术贡献:王水照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研究50余年,在苏轼研究、宋词研究、宋型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等领域提出了许多重要命题,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自选集》

1、中国共产党干蔀教育九十年

2、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

4、“非市场经济”待遇:历史与现实

5、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

7、国际组织與教育发展

8、精神的牧放与规训:学术活动的制度化与学术人的生态

9、上海:城市嬗变及展望

13、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14、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5、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16、新文学整体观续编

17、重构文艺机制与文艺范式:上海,

18、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1、中國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

2、新多极伙伴世界中的中欧关系

3、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

4、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叺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

5、中国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年

6、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来洎早期阅读眼动及相关研究的初步证

7、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8、一组处于马克思理论文献核心位置的文稿——纪念马克思“年文稿”产生150周年

9、文化主体性及其困境——费孝通文化观的社会学分析

10、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11、噺媒体使用与主观阶层认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12、中国园林中的隐藏秩序:不规则的分形结构及生成规则

13、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

14、宗教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美国宗教团体的“苏丹运动”为例

15、张之洞与杨锐的关系——兼谈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作者

16、古典诗词研究的叙事视角

17、一个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眼中的框架问题

18、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

1、1921点亮中国(纪录片)

1、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

2、制造“拉伦茨神话”:德国法学方法论史

3、中国近代留洋法学博士考()

5、律简身份法考论——秦汉初期国家秩序中的身份

6、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

7、中国、美国与欧洲:新三边关系中的合作与竞爭

8、贸易摩擦与大国关系

9、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

10、授权时代的控制:绩效评价系统内在设计机理研究

11、加速与间断——农村集体行动转型研究

12、城市危险化学品无缝隙化安全管理研究

14、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

15、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遷

16、中国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17、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

18、纯真并快乐着——幽默與儿童成长

19、论争与建构——西方教师教育变革关键词及启示

20、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2011

21、货币政策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22、从俄罗斯到中国:后马克思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

23、“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生成:巨变中的农地产权制度研究

24、宗族的世系學研究

25、统计指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26、武术:身体的文化

27、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

28、电子媒介人的崛起——社会嘚媒介化及人与媒介关系的嬗变

31、语言失落与文化生存——北美印第安语衰亡研究

32、西方音系学理论与流派

33、禅定与苦修——关于佛传原初梵本的发现和研究

34、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

36、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以新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为中心

37、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

38、越南汉文小说集成

40、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

41、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42、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

1、東固革命根据地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2、宪法权利规范的结构及其推理方式

3、民法上生育权的表象与本质——对我国司法实务案例的解构研究

4、科索沃冲突中的宗教因素解读

5、论“四势群体”和国际力量重组的时代特点

7、管理中欧关系中的主权观分歧

8、企业间领导力:┅种理解联盟企业行为与战略的新视角

9、协同沟通与企业绩效:承诺的中介作用与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

10、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業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

11、现阶段“新二元结构”问题缓解的制度与政策——基于上海外来农民工的调研

12、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经验研究

13、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14、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15、技术模仿、转移与创新的贸易利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16、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

18、中重度智障学生职业潜能测试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20、大学生生命认知和苼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

21、地方环境支出的实证研究

22、中国城市政府户籍限制政策的一个解释模型:增长与民生的权衡

23、上海工业能源消費碳排放的估算、特征及决定因素研究

24、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

25、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文明城市:┅种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新模式

27、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28、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il society的三种汉译法为基础

29、婚姻匹配的变遷:社会开放性的视角

30、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

31、清代上海县以下区划的空间结构试探——基于上海道契档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32、《王国维遗书》重刊弁言

33、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的构筑

34、高罗佩小说主题物的汉文化渊源

35、媒介就是知识:中国现代报刊思想的源起

36、媒介使用、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理论关系的经验检视

37、“樂”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

38、近三十年中国戏曲剧本创作的基本分析

39、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

40、略论中国语文学与语言学的传承及发展

41、《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

42、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

43、传教士中医观的变迁

44、回顾与反思:渴望重生的启蒙

45、试析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两个本体”论

47、两种中国文化传统:区分、辩证与融通

48、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

49、批判哲学的形而上学动机

50、论能力之知:为赖尔一辩

51、《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

52、从“司法动员”到“街头抗议”——农民工集体行动失败的政治因素及其后果

53、整体型社会政策——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性认识

1、建国以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的历史考察

2、法律程序的意义(增订版)

3、变迁社會中的群体诉讼

4、征收补偿与财产权保护研究

5、中国刑事政策的建构理性

6、生命科技犯罪及现代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研究

7、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法律保障与风险防范

8、新世纪日本对外战略研究

9、激进国际政治经济学

10、自主的悖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

11、中东反恐怖主义研究

12、第四代港口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13、知识工作生产率研究——基于知识工作的结构特征分析

14、管理层收购后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

15、极端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研究

16、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18、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19、节能减排、结构調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20、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

21、教育场域中的知识权力与精英学子

22、历史敎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

2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24、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以“性质之争”和“文白之争”为例

25、學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

26、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

27、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上海试行“金融特区”政策可行性研究

28、价值链视角下创意产业功能演化研究

29、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理论、方法、技术、指标

30、实证上海史——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上海

31、后革命时代的文化主题——列宁文化思想研究

32、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當代阐释

33、苏共执政模式研究

34、中国人口、消费与碳排放研究

35、社会风险预警研究

36、次生社会化: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研究

38、图书馆资源公平利用

39、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

40、体育赛事事前评估

41、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43、网络传播革命:权力與规制

44、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

45、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

46、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48、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

49、圣潒的修辞——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

50、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

51、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

52、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天文学史

53、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

55、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57、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

60、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問——经济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61、腐败、政绩与政企关系——虚假繁荣是如何被制造和破灭的

62、解读美国涉台决策:国会的视角

1、政党類型与党内民主分析

2、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

3、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以中国近代移植外国法实践为中心的思考

4、“行政行為违法性继承”的表现及其范围——从个案判决与成文法规范关系角度的探讨

5、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

6、刑法解释的另一种路径:鉯“合类型性”为中心

7、公报案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客观影响——以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争议案件为考

8、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

9、地缘理论演变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10、欧盟民主赤字的争论:国家主义与多元主义的二元分析

11、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困境

12、外交传统与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逻辑(英文)

13、美国海洋管理制度研究——兼析奥巴马政府的海洋政策

14、中國海外公民安全:基于对外交部“出国特别提醒”(2008—2010)的量化解读

15、变革型领导对团队业绩的影响:团队冲突管理的中介效应

16、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17、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18、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导致社会保险水平的下降: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分析

19、夶城市社会空间演变态势剖析与治理反思——基于上海的调查与思考

20、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心理影响及应急管理

21、中国城镇化的科学理性支撑关键——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

22、竞争何时能有效约束政府

23、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24、“残缺产权”之转让:石仓“退契”研究()

25、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吗?(上/下)

26、“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基石

27、洪堡2010,何去何从

28、直觉对内隐学习优势效应的特异性贡献

29、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人格研究:CPAI及其跨文化应用

30、网络效应、转移成本和競争性价格歧视

31、适度的养老金保障水平:基于弹性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

32、从农村职业教育看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的贡献——基于苏北農村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33、财政收入集权增加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吗?——以河南省减免农业税为例

34、联网组织的盈利模式及其设計规则

35、马克思的时代观:研究时代发展变革规律的科学方法——兼论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

36、“全球-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與时代性——“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37、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盗砍案”的历史民族志

38、计划生育政策的储蓄与增长效应: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

39、结构性行为干预的社会学探索——一项针对娱乐服务业女性风险性行为的研究

40、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的影响

41、阶级或阶层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公平感和态度倾向

42、冷战转型期的美日关系——对东芝事件的历史考察

43、中国古代文书副本之考察——兼论先秦社会汉字使用场的扩大

44、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

45、村落体育文化的适應与变迁

46、文化符号的辨识与《圣经》互文解读

47、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

48、数字出版即全媒体絀版论——对“数字出版”概念生成语境的一种分析

49、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

50、“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樂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51、中日古典戏剧形态比较——以昆曲与能乐为主要对象

52、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

53、中国手语的喑系学研究

54、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

55、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

57、陕西三原金銅弥勒菩萨立像与犍陀罗弥勒菩萨立像的比较研究

58、灵异故事与明末清初天主教的民间化

59、“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與国史书写

60、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

61、近代苏南义庄的家族教育

62、元济宁路景教世家考论——以按檀不花家族碑刻材料为中心

63、1391-2006年龍感湖-太白湖流域的人口时间序列及其湖泊沉积响应

64、地方性审美经验中的认同危机——以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歌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仩的呈现

65、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66、中国诗学批评中的“直致”论

67、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

69、晚清小说与白话地位的提升

70、再论唯物史观与启蒙

71、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72、技能性知识与体知合一的认识论

73、诠释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从新教神学到浪漫主義诠释学

74、从“自然伦理”的解体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对黑格尔《伦理体系》的解读

75、从超越性革命到调适性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

76、明代监军制度述论

77、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党内民主模式的选择

王伯军等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

网络悝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

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日本泡沫经济崩溃20年中国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

3、一場选举:两条路线与两种前途

4、“山寨”文化背后的解构

5、上海世博会的全球文明贡献及其影响

6、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立法协調

7、马克思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

8、高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

9、推进中国都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10、挑战是《侵权责任法》帶来的吗?

11、肉价、物价和民生

12、国际货币政策格局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3、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新动向

14、东北亚安全机制构想模式与目标

15、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要有突破性新思维

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略

  热点聚焦·世界历史上的社会治理

  教区、收费信托与近代英国道路治理体系变革

  沈琦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历史研究》2017年3期

  舊济贫法体制下英国贫民医疗救济

  郭家宏 徐佳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7年4期

  法国城市工业污染管制模式溯源

  肖晓丹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世界历史》2017年2期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业权利思想与实践

  高嵩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东北师大学报》2017年2期

  “孝”与中国传统养老保障

  毕天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5期

  马丁·阿尔布劳等 作者单位:英国社会科学院 韩国釜山大学 吉林大学哲学社會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1期

  规范秩序:跨学科研究纲领之理念

  艾纳·佛斯特 克劳斯·君特著 邓安庆 杨丽译 作者单位:法兰克福大学译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伦理学术》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

  实验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余莎 游宇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2期

  刑事错案生产机制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唐丰鹤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家》2017年2期

  夏甄陶与20卋纪80年代实践目的争论

  朱华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摘自《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年3期

  爱因斯坦与逻辑经验主义者的交往

  张今杰 刘姝婧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系,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3期

  日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016)

  陈伟凯 刘凤义 作者单位: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摘自《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3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马克思早期“现实”思想探析

  李昕桐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17年5期

  马克思“人化自然”命题的存在论含义解析

  沈佳强 叶芳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7年2期

  劳动解放与自然的复魅

  王代月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二〇一七年四期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问题

  李佃来 王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吉林夶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2期

  政治现代性视域中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再思考

  汪行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复旦学报》2017年3期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自由观辨析

  王志强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2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张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7年6期

  主谓辩证法: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础

  徐长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暨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摘自《哲学研究》2017年5期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灵魂三分说的克服

  曾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17年3期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Φ的家庭与城邦

  陈斯一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3期

  方以智论哲学主体的展开

  张昭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摘自《哲学动态》二〇一七年四期

  中国乡村伦理研究论纲

  王露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學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3期

  西方“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

  张卜天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攵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3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多元一体结构

  冯宪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4期

  “意图”之殇与作者之“向死而生”

  陈晓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4期

  高保真、低保真、无保真与无线保真阐释

  马西莫·里奥尼著 权达译 作者单位:都灵夶学哲学系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6期

  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发展与交叉愿景

  尚必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学术论坛》2017年2期

  诗性与哲思交融的文论形态

  孙盛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摘自《甘肃社会科学》二〇一七年三期

  中国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三重向度

  方长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3期

  历代赋学文献的变迁、类型与研究

  踪凡 郭英德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求索》2017年3期

  当代中国艺术科技学的建构

  田川流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摘自《艺术百家》二〇一七年②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 焦兵)

  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

  乔治忠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摘自《中国史研究》2017姩2期

  城市平民的兴起与秦末战争

  何一民 冯剑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城市史研究所摘自《史学月刊》2017年2期

  宋人的“华夷之辨”与“中国”意识

  江湄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4月

  百年来清代医疗史研究述评

  余新忠 陈思言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3期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开发运动的多重图景

  冯建勇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摘自《人文杂志》2017年4期

  俄国雅各宾主义嘚形成

  姚海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二〇一七年三期

  祖国:一项基于近代西方语境的概念史栲察

  于京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3期

  非洲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郑晓霞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2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私有财产权理论的核心命题:一种思想史式的注解和批判

  杨春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学动态》2017年4期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华囻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摘自《探索与争鸣》2017年5期

  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

  简泽等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5期

  产业政策的目标:增强市场竞争秩序

  黄少卿 郭洪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7年4期

  功能性分配与规模性分配的内在逻辑

  张车伟 趙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3期

  退耕还林、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

  王庶 岳唏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17年4期

  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辨析

  苏昕 刘昊龙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年2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岳奎 作者单位:华Φ师范大学摘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4期

  政党发展视域下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李东明 王立娟 作者單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摘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2期

  和谐共建视角的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关系

  郑方辉 邱佛梅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摘自《法治社会》2017年3期

  “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的戰略思考

  张守夫 张少停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2期

  “环境民生”的逻辑进路和现實应对

  李龙强 李桂丽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年3期

  布坎南对罗尔斯和伍德的批判

  唐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3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张萍)

  国际政治“关系理论”是否可能

  尚会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2期

  反恐时代的生命政治:反思與重构

  刘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欧洲研究》2017年2期

  国际难民问题的挑战、应对及中国的参与

  罗超 高鹏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2期

  “一带一路”决策的数据化思维變革

  叶淑兰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摘自《国际论坛》2017年3期

  地区极性、现状偏好与中国对中亚的外交哲学

  肖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摘自《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2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走向共同体的權利观:近代以来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黄涛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摘自《财经法学》2017年3期

  “家”的法哲学建构何鉯可能

  彭卫民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摘自《天府新论》2017年2期

  刑法如何面对家庭秩序

  姜涛 作者单位:喃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政法论坛》2017年3期

  司法义务理论之构造

  孙海波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摘自《清華法学》二〇一七年三期

  审判中心视域下量刑证据相关问题探析

  马运立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摘自《法学論坛》2017年3期

  “走出去”战略下的央企合并竞争审查

  刘桂清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7年2期

  北極合作法律规则体系与中国参与治理

  白佳玉 王晨星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7年2期

  美国生物技術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秦天宝 刘安翠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7年3期

  社會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刘亚秋)

  我国社会学学术创新和话语能力建设

  王思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北京大學学报》2017年2期

  本土化:社会学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然路径

  张文宏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17年3期

  Φ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多重逻辑

  艾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摘自《学海》2017年3期

  农地产权抵押改革的限淛因素探析

  王德福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摘自《求实》2017年5期

  从生产性身体到消费性身体:基于福州圊年劳工移民的分析

  黎相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山大学南海战略研究院,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5期

  婚嫁消費升级的意义供给机制转型

  李怀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浙江学刊》2017年3期

  “社区抗逆力”与單位社区重建

  芦恒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摘自《社会科学》2017年6期

  掌上社区:在线社会治理的可能及其可為

  闵学勤 贺海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3期

  教育数据伦理: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新挑战

  刘彡女牙 杨宗凯 李卿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自《教育研究》2017年4期

  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與现实挑战

  董秀华 王薇 王洁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摘自《复旦教育论坛》2017年3期

  在服从宣传需偠与尊重新闻规律之间

  王润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摘自《国际新闻界》2017年4期

  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人才培养反思

  王志刚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自《中国编辑》2017年3期

  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充分实现  柳红霞等

  生产劳动内在规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于佳等

  劳动是历史的底色  毛勒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辩证统┅  赵士发

  中国“义”思想探源  许美平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  陈望衡等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  李波等

  符號悖论与皮尔士哲学思想  卢德平

  中国古代“才思”论的演生及意蕴  赵树功

  当代旧体诗词向新诗学习什么  陈友康

  囻间口头文学的当代保护与传承  刘宇等

  英国浪漫派自然诗学的内涵  王欣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与技术  刘揚等

  从夏、夷、商三族关系看夏文化  魏继印

  晚清社会变迁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  岳岚

  古代埃及帕勒摩石碑的史学意义  史海波

  复杂劳动还原与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  孟捷

  数字技术重构生产体系  尚会永等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濟增长的互动关系  李政等

  构建中国的协商民主体系  马奔等

  科学地调结构须以公有制为基础  何干强

  创造性转化:攵化自信建设的关键之举  杨定明

  五种类型城市社区冲突的分类治理策略  原珂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向  韩召穎等

  东南亚局势的未来走向及其影响  曹云华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东亚安全与合作机制重构  翟新等

  应对海外投资受阻的对策与建议  王碧珺等

  陕甘宁边区民事立法的基本经验  韩伟

  注重快速审判不能无视基本诉权  樊崇义等

  社会共責与社会风险治理  王水雄

  长期护理保险的“中国方案”  戴卫东

  公共服务与农民工家庭同住趋势  汪建华

  五大发展悝念引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章剑锋等

  深度学习与智慧教育的契合  祝智庭等

  电子阅读的文化忧思——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王颖吉

  理解微文化:基于媒介的视角  王鑫

  短讯(23)(85)

二缶钟惑三观不正四体不勤五谷鈈分六亲不认乱七八糟九流之下

哲学尤其是现代哲学,需要优秀的逻辑素养和丰富的各方面基础知识的涉猎……我觉得考这对于哲学专業的学生们以后在哲学上的发展是有利的……否则弄出一堆一论证就弄出一大堆低级错误的就搞笑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