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预留电话泄露qq视频会不会泄露引起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黑客窃取?如何保证你的银行账户安全?(揭晓答案)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电信诈骗?黑客窃取?如何保证你的银行账户安全?(揭晓答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假网站、黑客窃取、密码泄露、电信诈骗等可能出现的网上交易风险,渤海银行网上银行先后推出了银行预留信息、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登录设备绑定、安全保护问题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和身份认证方式
  《投资者报》记者 张海云
 &#x &#x-2  投资者报
  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牵头,百家银行共同参与的“第十二届电子银行年会”于2016年12月举行,渤海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以多年来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金融服务优势,经过层层筛选,在与众多银行的评比中荣获“2016年最佳网上银行安全奖”,显示了业内对渤海银行网上银行安全性的高度认可。  据记者了解,渤海银行网上银行自推出后就非常注重网银交易的安全性,并根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网银客户规模的增长,先后推出了银行预留信息、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登录设备绑定、安全保护问题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和身份认证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防范假网站、黑客窃取、密码泄露、电信诈骗等可能出现的网上交易风险。渤海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向《投资者报》记者具体解释了网银的安全措施,并提示广大用户正确使用这些功能,通过多种组合措施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保障账户资金安全。  银行预留信息能预防登录假网站
  什么是“银行预留信息”?为什么要设置预留信息?渤海银行解释道:银行预留信息是银行帮客户有效识别假网站而设置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客户首次成功登录个人网银,可以自行通过客户服务功能完成银行预留信息设置,预留信息可以是文字、字母或数字组合的一段字符串。当客户再次登录时,如登录页面不能正确显示客户在网银中设置的预留信息,则说明客户很有可能登录了假网站或钓鱼网站,客户需立即停止登录,避免造成信息泄露或经济损失。也就是说,通过设置银行预留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客户识别自身登录的网站是否为正确的交易渠道。
  动态口令和数字证书能够阻挡冒名登录
  什么是动态口令和数字证书?它们有什么作用?渤海银行解释道:动态口令是以手机短信方式实时向客户指定手机发送的一次性数字密码。这里的“客户指定手机” ,是网点注册客户登录或办理高风险业务时,由客户指定的、用来认证客户身份的预留手机号。而数字证书则是由银行向证书申请人发放的含有申请人特征信息、公钥及私钥等有关要素,能够确认申请人唯一身份的电子信息。动态口令和数字证书是渤海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两种电子渠道客户身份认证方式。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银行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作为自己登录相关电子渠道进行身份验证的信息凭证。客户开通、变更身份认证方式均需持本人有效证件和银行卡至银行网点办理,经柜面核实本人信息后才能办理成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不法分子的冒名登录。  渤海银行个人网银在客户登录环节采用了“用户名+静态密码+动态口令或液晶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模式,通过“客户知晓的”和“客户持有的”双重要素来确认客户身份,严控风险;特别是在交易环节,当发生账务性交易或其他关键性交易时,系统会根据交易发生额等要素自动判断客户需使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或由客户自行选择身份认证方式,系统验证客户身份通过后,方可完成资金交易操作。
  设备绑定等多次加强认证身份
  为什么要进行“设备绑定”和“安全保护问题”验证?渤海银行解释道:“设备绑定”是将客户信息与登录电子渠道的设备(手机、电脑MAC地址)进行绑定,是验证客户身份的辅助手段之一。“安全保护问题”是一种加强认证方式,即如果客户使用非绑定设备登录,那么在客户通过基础认证(包括用户名、密码、动态口令、数字证书)后,系统会根据客户交易行为的风险程度,针对高风险特征交易,进行安全保护问题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允许或拒绝用户继续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电子渠道安全性,降低客户更换设备使用电子渠道的风险,渤海银行个人网银对客户常用的登录设备(电脑MAC地址)进行了绑定,如果客户使用非绑定设备登录,则需要在登录时通过安全保护问题验证客户信息。目前安全保护问题验证已应用于可获知客户登录设备的各电子渠道,主要包括专业版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  渤海银行相关人员表示,未来,渤海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仍将在安全性、功能性和客户体验方面不断完善进取,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网上金融服务,成为值得客户信赖和依靠的终身选择。■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当前位置 & &
& 女学生被电信诈骗害死:隐私竟这样泄露!
女学生被电信诈骗害死:隐私竟这样泄露!
16:21:01&&作者: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9-09][09-07][09-07][09-07][09-06][09-05][09-05][09-02][09-02][09-02]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常见电信诈骗手法及防范建议
  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挹江门派出所欢迎您!
南京市网上公安局
 挹江门派出所
地址:龙池庵4号
电话:025-
当前位置:首页 && 防范指南
字号:、 、
常见电信诈骗手法及防范建议
[发布日期:]  本文已被浏览过 3653 次
在当今的讯息时代,电信技术为群众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所利用。综合近年来我县诈骗案件的发案走势,可以明显看到诈骗案件的发案趋势由传统的接触式诈骗转为更为隐蔽的遥控式电信诈骗,又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物、经济生活的认识不齐,令犯罪分子五花八门的诈骗伎俩有所依托,最终导致人民群众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防患胜于救灾&,在此搜集并整理了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提升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防范意识,并积极向亲朋好友介绍推广,最终达到全民防范、犯罪分子碰壁的目的。&一、冒充公检法司法机关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银行卡欠费、涉嫌毒品犯罪、洗黑钱或者账号被犯罪团伙利用为名,打电话或发短信诱骗、恐吓当事人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再通过网上银行将资金迅速转移,从而诈骗群众钱财。由于犯罪大多使用网络虚拟电话,其显示的来电号码往往通过网络任意显号技术变为某地公、检、法机关的号码,因此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防范建议: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二、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随机发送以&办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等内容的手机短信。事主一旦轻信并与其联系,便会被以各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帐户。&防范建议: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三、盗取QQ方式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通讯&QQ&等即时文字、视频聊天工具,通过植入木马或者病毒事先盗取事主个人信息和视频片段,然后冒充事主本人向网络好友借钱的手段诈骗。&防范建议:及时安装、升级防、杀毒软件,遇上述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等其它通讯联络方式与好友直接核实,而不应轻信网络即时视频。&四、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一般采取&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朋友与事主取得联系,后又以出车祸、嫖娼被抓、手机需要充值等理由要求事主汇钱或充值手机话费,直至事主联系到朋友本人,方觉被骗。&防范建议: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的人说&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五、冒充上级领导诈骗&该种诈骗方式专门针对党政、企事业机关的基层领导干部,犯罪分子冒充上级领导干部,利用受害人&官大一级压死人&、事后失面子的矛盾思想,要求受害人&打点&(汇款)。&防范建议:首先树立正确的职场、官场观,其次当接到自称上级领导的陌生电话主动打来,可以尝试拓展交谈一些当地的人事现状,这种做法可以第一时间在交谈中甄别真伪。再次,在汇款之前,可以发动自己可靠的&官系网&,进行甄别,识破骗术。&六、银行卡刷卡消费诈骗&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和银行客服短信提醒,以&事主银行卡扣除年费或在外地巨额消费、透支&等为由诱骗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银行卡信息泄露需要开设安全账户服务实施诈骗。&防范建议: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与税务机关联网接受退税&、&收退税款&、&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七、&贷款&诈骗&犯罪分子以短信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低息免担保贷款信息,然后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进行诈骗。&防范建议:手续齐全责任清,切莫轻信免担保。贷款应到银行信贷等金融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先审查对方资质。&八、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票务等网页,以低价引诱事主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事主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防范建议:网上购物风险大,保障措施不可少。正规的购物网站会通过诸如&支付宝&、&财付通&、&安付通&、&快钱&等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来交付款项,付款有保障。一般情况,若对方避开网上支付平台,诱使购物者直接通过银行转帐或到银行直接打款到其提供的银行帐号,一般为诈骗。&九、虚构绑架事实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虚构绑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恶人员敲诈的诈骗。&防范建议: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采取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的方法进行核实,不要贸然向对方汇款,防止上当受骗。&十、网络、短信提示中奖,邮寄刮奖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虚假中奖信息,利用受害人贪图利益、不告他人的心理,&限时领取&让受害人无暇甄别,以支付兑奖的手续费、交易费、税金等名目,对受害人进行层层剥削。&防范建议:受害人往往都是沉浸在中奖的喜悦当中,对事件缺乏足够冷静的思考,最终受骗。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要相信和迷信&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事情,从思想上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目前各大网站、电信营运商基本都有短信诈骗提醒,多数银行柜台办事人员对在柜台办理的大额现金的支取和转账都有人为提醒。&十一、&招工&诈骗&犯罪分子发送短信或张贴告示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为幌子,然后要求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培训、服装等费用进行诈骗。&防范建议:贪利心理不可有,免费午餐不可信,招聘应到正规劳务中介市场,此类短信均为诈骗短信。&总之不明来电在电话中提供转接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等部门的电话,极可能是假冒的诈骗电话,千万不要相信。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在电话或网上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码、信用卡验证码、密码、网上银行密码等重要信息。骗子为使其诈骗目的得逞,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保密,并诡称案件涉及机密,要绝对保密,包括对家人都不能讲,甚至以还要追究其家人的连带责任来恐吓。&所以当你遇到上述各类情况时,应做到&跳出惯性思维,保持冷静,三问、三思而后行&:凡涉及到向外汇款、转账,一定要与朋友、家人商量,并及时通过银行网点或者银行客服咨询电话及公安机关&110&进行咨询,切不可盲目擅自作主,以至被骗财产,酿成家庭风波,追悔莫及。&
版权所有:南京市公安局 && 技术支持:中国南京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贴会不会泄露信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