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方法容易吗,蜈蚣养殖方法需要注意什么

掌握生物学特性 养殖蜈蚣很容易
16:53 &&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中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中国乡村之声《农博士在线》专稿:养只金头蜈蚣半年赔了几万块,农民创业致富可能面临哪些技术上的风险?国家有哪些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今天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刘奇志来跟您聊一聊创业那些事。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蜈蚣它可以用做药材,经济价值也是非常高的,虽然说不是昆虫,但是也是属于特种昆虫养殖范围,那这类动物可能和普通的家禽养殖要求不一样,像这样的动物它好不好养。
  养殖蜈蚣要掌握它的生物学特性
  刘奇志:蜈蚣的养殖是会了不难、难了不会,如果你懂,其实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跟昆虫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难点,需要掌握它的生物学特性。
  蜈蚣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几个方面:要掌握它的发生规律,尤其是在它的成虫和卵期是什么时期,要掌握它的繁殖数量和繁殖的密度,决定它的进食量和频率。另外要掌握它的生物学习性,比如说它是喜光的,还是喜阴的,是喜欢干燥环境,还是喜欢潮湿环境,这些掌握好了就很容易来养殖,如果这些掌握不好了,就感觉难度很大。
  还就它的温湿度和光照,温湿度在这里面起到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温湿度影响它的发育速度,也就是说温度太高了不适合它很可能就死掉了,温度低它就不长,温度过低可能就冻死了。
  养殖上有哪些技术难点
  刘奇志:最关键的难点就是掌握它的密度。因为刚刚起步的时候可能利用比较小的空间,比如说家庭利用阳台或者在农村利用房前屋后先起步养起来。
  总之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养得越多越好,因为它的经济价值也是很显而易见的,但是一定要适度避免过度的,过于密度的话,他的温度、湿度都很难控制。另外它容易得一些传染病。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我们从学术上叫它天敌,比如养殖蜈蚣其他的特种昆虫老鼠,有一些其他的小蚂蚁、满虫,另外有一些病菌、病原菌都是它的天敌,会危害它,所以这些对于它的病虫的防治也是一个难点。
  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刘奇志:面临的风险主要掌握两点就好,比如说它的密度,掌握合适的密度,如果要是你搞的非常超前的东西,你就得要试一下,比如说你同时饲养的用一个容器,相同大的容器用不同的数量,里面放不同虫数,你就观察观察看哪个最好,那以后就长期的用这个密度,就比较合适。
  风险除了在技术方面,其实还有一些投资层面的,投资层面具体实施他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从经济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不能盲目投资,我建议拿出10%就是自己的收入的10%左右。
责编:杨滢浦江蜈蚣养殖场场主建议:养蜈蚣致富不能一夜暴富-蜈蚣|养殖|建议-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浦江蜈蚣养殖场场主建议:养蜈蚣致富不能一夜暴富
  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今年以来,关于蜈蚣养殖的广告又开始大量出现,这些广告以投资少、收效快吸引人们的眼球。三年前开始试养,今年开始大批量养殖蜈蚣的浦江蜈蚣养殖场场主傅明年提醒:养蜈蚣不可能像有些广告“吹”得那样快速赚钱。
  引种时雌雄蜈蚣数量如何搭配?
  傅明年说,据他了解,目前每条种蜈蚣售价在18~20元,有些炒种的每条要卖20~35元。如果每条种蜈蚣售价超过20元,那就要特别小心。有些卖蜈蚣种的人在你引种时会说,给两条雌的,一条公的,这是骗外行人的。雌蜈蚣性成熟,和公蜈蚣交配后,就无须再交配每年都会怀孕,而公蜈蚣在交配后就死了。正常情况下,引种时只要引入性成熟的雌蜈蚣(最少8厘米长,一般需要10厘米)就行,最多只需引种5%的公蜈蚣(要区别雌雄蜈蚣比较简单:通常雄蜈蚣比较瘦,头部椭圆形;雌蜈蚣肚子大,两头小,头部呈饼状)。傅明年今年以每条18元的价格,从湖北等地引进了1万多条种蜈蚣,结果带回家放养时发现,有一部分是小蜈蚣,他提醒,引种时要看清蜈蚣的大小。
  傅明年还说,引种蜈蚣最好在5~6月,引入那些已怀孕的蜈蚣,养殖两三个月后就会开始产卵。产完卵后,蜈蚣随即会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40多天后孵出小蜈蚣。产卵或孵化时,不宜引种。因为若受惊扰,蜈蚣就会停止产卵或将正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这是蜈蚣的保护性反应。9~10月也可以引种,但到11月,蜈蚣已开始冬眠,不宜引种。另外,还有很多蜈蚣养殖公司所说的五花八门的专利蜈蚣,实际上基本都是红头蜈蚣。
  蜈蚣常温下一年能产多少卵?
  傅明年告诉记者,如果对蜈蚣养殖知识一点都不了解,那么就会很容易相信一些广告,他建议想养蜈蚣的人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关于产卵。有些广告会“吹”蜈蚣在常温下一年能产卵3~4次,每次产卵80个以上,有的还称每次产卵超过100个,这些都是假的。傅明年说:“实际情况是蜈蚣在恒温22~32℃下,一年才可以产卵两次,每次一般产卵量在20~80个,大多数蜈蚣产卵只有40~50个,个别的20个以下。在我们苏浙一带,整年恒温养殖的成本太高,因此,养殖蜈蚣一般一年也只产一次卵。”
  关于蜈蚣食物。不少广告宣称,蜈蚣养殖饲料十分广泛,一般动物内脏,青菜、瓜果,厨房下脚料均可,成本低廉。傅明年说,蜈蚣是食肉动物,大多数时候只吃肉类,水果像西瓜之类的会吃,但蔬菜是不吃的,说蜈蚣会吃菜场、厨房的下脚料都是骗人的。现在,傅明年为降低蜈蚣的养殖成本,同时又不影响其生长速度,一般选择猪肺之类的动物内脏作为蜈蚣的主食。
  蜈蚣多长时间能长成成虫?
  傅明年认为,如果一次引种1000条蜈蚣,养殖成功的,第二年会有产出,第三年才会有较大收益,根本不是有些广告“吹”得那样投资少、收效快。第一年的五六月份引种,7月份产卵,8月中下旬孵出小蜈蚣,按照一条蜈蚣一年产卵40~50个计算,1000条蜈蚣可以孵出四五万条小蜈蚣。蜈蚣在常温下自然生长,一年四季分明的要两三年才可以长成成虫(蜈蚣成虫的规格一般为12cm左右)。蜈蚣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精心饲养至少也要一年多时间才能有一部分养成成虫,如果粗放饲养则要两三年。这意味着即使你养殖蜈蚣成功,也要第二年才有一部分可出售,大部分要到第三年才可出售。
  傅明年提醒,有些广告宣称的2~4个月或3~5个月可以长成成虫,或者一年可以长成成虫3~4次,这在实际养殖中根本不可能做到。
  因为蜈蚣会相互撕咬以及其他原因,成功的养殖户一般也会有10%的蜈蚣死亡。按现在的市场价每条约两元计算,4.5万条蜈蚣产值在9万元,除去每条五六角的养殖成本,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利润有6.3万元。而养殖1000条种蜈蚣,引种的费用加上养殖场的投资,最起码两万元。当然,到第三年时,养殖场内还有第二年的雌蜈蚣孵出的四五万条小蜈蚣。
  蜈蚣养殖技术已较成熟
  在傅明年看来,蜈蚣还算好养。每天傍晚天黑之前喂一次,1000条蜈蚣一次只要喂100克肉类或鸡蛋之类的食物就行。但给它们吃的一定要新鲜,否则会消化不良导致拉稀,这对蜈蚣来说是致命的。蜈蚣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温度低于15℃就会不吃不运动进入冬眠状态。冬天室内养殖,要给蜈蚣生长的无菌土上加盖稻草或被子之类的保温物。而夏天温度高时要开窗通风,给其降温,并加大湿度,温度在22~32℃时其食量大、生长速度较快。养蜈蚣时除了要注意喂食,还要注意养殖密度。如果养殖密度过大,会造成相互撕咬。另外,还要防止逃逸。
  浙师大生化学院副教授张家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般人工养殖时,喂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肉类和鸡蛋等,其寿命一般只有3~5年。蜈蚣从卵孵化,到幼体发育、生长,直到成虫,均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
  张家勇说,蜈蚣比较好养,目前养殖技术已较成熟,但规模化的养殖要注意做好防疫。他告诉记者,浙江等地野外一条小蜈蚣长到十二三厘米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8个月能长到五六厘米已不错,而冬眠时生长更缓慢。而人工养殖一条小蜈蚣长到十二三厘米一般也至少需要一年左右。而在云南、海南等地,蜈蚣的生长速度因为常年温度较高,生长得要快得多,而且比较大条。
  蜈蚣一般没人会上门收购
  蜈蚣气味辛、性温、有毒,其主要功用是祛风定惊,解毒散结。据市中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介绍,蜈蚣是一味常用药,用量比较大,一般都论条入药。兰溪市(灵华)红头蜈蚣养殖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的蜈蚣主要是出口和泡药酒,现在供不应求。
  记者搜索了一些网站,并没有了解到国内蜈蚣需求量的相关统计数据,而一些广告宣称的目前市场供给只能满足需求的30%也不一定准确。
  据了解,目前蜈蚣一般没人会上门收购,本地的磐安药材市场也没有蜈蚣交易,如果通过药材市场交易一般要去安徽的亳州药材市场。本报提醒想养蜈蚣的读者,养殖前还是要多了解一些情况,以免跟风养殖后出现卖难。
  相关提醒
  养蜈蚣要办理证件
  金华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养殖蜈蚣首先要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如果涉及经营,那还需要经营利用核准证,然后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养殖户和企业到市林业局办理“两证”,其他的养殖户到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办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民生帮帮帮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浏览文章
怎么建蜈蚣养殖场的建设方法
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内容摘要:室外饲养蜈蚣,建蜈蚣养殖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蜈蚣饲养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室外饲养或采取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可以根据自己的房屋情况,采取缸养、箱养或池养等方法,这里首先介绍室外规模饲养的场地建设。
1.室外饲养场的建设
蜈蚣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38℃,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快。在中原大部分地区,4~10月地表温度均能达到这一温度范围。室外饲养正规的方法是分群隔离饲养。即将蜈蚣按一定用途、一定大小分群隔离饲养,同一规格的蜈蚣群便于投食、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
(1)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与规划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其次,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饲养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荫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造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的工厂。
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pH值以微酸性至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排水性能良好,场地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到_定限制;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场址选择好以后,要进行场地的平整与划区布置,使其能达到建场标准。//农村致富经网 //
平原地区建场时,只要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和杂草,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是把场地精耕细作。即将山地翻耕30厘米左右,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头拣出,并将土层整细,将杂草及树根清理干净,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或者来年杂草、树根复发,影响地表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影响地表的温度。
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利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的修建饲养池。
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定,尽量布置得对称、形状规范。小区划分大的场地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则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再划分成特别小区,以节约用地,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规模饲养。
对方形的场地,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可以规划出矩形小区依次排列;场地面积大,可以分几排排列,排与排之间留有道路,路旁都要安排排水沟,道路宽度1米左右。而排内小区可以直接相连。
场地若为三角形或是梯形,则设计相对复杂,可采用&品&字形方式设计小区,即每排小区各占一角,呈现对称鼎立之式。这种规划形式,便于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利饲养管理。场地若为不规则形状,小区规划就显得更复杂,更难于规范化,很可能给道路修建、排水渠道的开挖等带来混乱,也可能给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不便。遇到这样的场地。如果以地形而设计小区,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2)小区内部设计与建造
饲养场规划完毕以后,即着手修建饲养池,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每个小区自成一体。下面向读者介绍饲养池的修建规格要求。
每个饲养小区可分为两部分,即由饲养池和遮荫栅组成。
饲养池的规格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构造基本一样(图一5)。建池的面积可根据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而定。建池的长度可根据小区长度设定,宽度要以方便操作为原则。例如6米&5米的小区,饲养池长可设定6米,宽度可设定1.8米,两个池并排修建,中间共用一道隔壁,两个池子周围留出走道和排水沟的位置,便于管理和排水。
池子的总深度l米左右,地上部分0.4米,地下部分0.6米。池子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如在室内修建也可以是正方形。池子底铲平拍实,用砖铺平,砖缝用水泥沙浆勾严,防止蜈蚣钻人缝中。池壁的地下部分厚度24厘米,地上部分厚度6厘米,地上部分池壁的下部内面镶20厘米宽的一层环池壁的玻璃,防止蜈蚣逃跑。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部的池壁内面,环绕池壁修两道槽,第一道槽为食槽,第二道槽为水槽,食槽宽度7~8厘米,水槽宽度10厘米,深度6~7厘米。水槽通向槽外留有排水孔,换水时可把排水孔打开,让水排出再换新水。水池内要经常注满清洁的水,一方面供蜈蚣饮用,另一方面是防逃的第一道防线。
池子修好后,池面上还要准备好铁纱网或窗纱准备做盖,在开始饲养后要在池子上面加盖,以免老鼠侵害。池内加饲养土和瓦片。
饲养土:用70%的细土、20%的细沙、10%的锯末混合而成,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节。夏季,蜈蚣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饲养土既要做到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要保持一定的通气性,所以锯末要相应多一些;秋季、冬季和春季蜈蚣的活动量比夏季相对减少,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蜈蚣没有活动,饲养土中锯末的比例应保持在10%左右。冬季蜈蚣处于冬眠状态,饲养土的细度要好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饲养土配好以后,喷洒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时成团,松手时能散开的程度、有潮湿感。然后平铺在饲养池的底面,厚度10~20厘米。
饲养瓦:饲养蜈蚣离不开瓦,因蜈蚣独居性较强(也能几条十几条生活在一起),把小瓦片重叠铺垫起来,空隙多、空隙大、吸水性好。这样就给蜈蚣栖息、交配、产卵、抱卵孵化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注意不要用下房瓦或长期露天堆放的瓦,这些陈旧的瓦里,可能有一些病原体,容易使蜈蚣感染疾病。
饲养砖:有的用砖垛代替饲养瓦。即把砖码成垛,砖与砖之间、上下砖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砖垛从池底垒至与池壁的水槽与食槽平,这样饲养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的面积。
小区要留排水孔,排水孔与周围的排水沟相通,排水沟与外界水渠相通,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在小区上可以盖遮荫棚,遮荫棚可以因陋就简,盖成半坡形的(图6)。一般遮荫棚后坡向北,高1.5米,前坡向南,高2.5米,1.5米以下用砖砌成实墙,上面的1米做成统窗。窗框冬季上好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太阳斜射的情况下可以射进大量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遮荫棚内温度不能低予0℃。夏季太阳直射,遮荫棚内也进不了阳光,把玻璃或塑料薄膜拆去,可以通风。
遮荫棚的顶可以在里条上铺上帘子,帘子上铺上麦秸,厚度10~15厘米,麦秸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抹一层混有短麦草的泥。这样既能防止麦秸被风刮走,又能防雨,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还低,可以节省投资。
原文: > :怎么建蜈蚣养殖场的建设方法
网址:/wugong/.html
扩展阅读:
(栏目:)  马氏蜈蚣体长可达90mm。幼体蓝绿色,仅头的前半部呈红褐色。成体的头板和第1步足体节的背板呈棕红色,第2步足体节的背板呈深绿色,而其他背板呈灰褐色,背板的后缘有一绿色条纹。步足为黄褐色。...
(栏目:)  人工养殖蜈蚣,可根据蜈蚣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场所和确定养殖方法,如野地养殖、环水式养殖,薄膜围壁式养殖、砖池养殖、地下池养殖等多种。不论采用何种养殖方式,都必须创造蜈蚣栖息、隐身的缝隙和洞穴,尽可能保持野生生态状态的环境。下面介绍十种常见的蜈蚣养殖方法。...
(栏目:)  夏季温度较高,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一定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蜈蚣喜湿,如少棘蜈蚣所需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一20%。...
图片文章:蜈蚣饲养及管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蜈蚣的生活特性&&& 1、栖息环境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方要生活在多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虽然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2、活动与食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已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蜈蚣所食的昆虫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蚱蜢以及各种蝇类、蜂类,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比其身体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类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人工饲养时,有的喂给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要求食物新鲜,稍有腐败即不进食。蜈蚣的产卵与孵化技术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末夏初,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个别的10粒以下。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立秋期间,而以7月上旬、中旬为产卵旺期。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巾地面, 自行挖好浅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产完卵后,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产卵时,若受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正在孵化的卵粒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嗡孵化时间长达43~50天。这期间,母蜈蚣一直不离卵或幼体,精心守护着,有时下半身及触角不时地左右摆动和扫动,驱赶近身的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吮添着卵团和幼体,据推测,蜈嗡可能是在分泌某种口腺和基节腺的分泌物,防止卵团遭受细菌侵害或其他污物沾染。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卵的地径约3~3.5米,米黄色,半透明状。卵膜富有弹性,卵团孵化较慢,头5天内无显著变化,只是由米黄色逐步转白; 半月后卵粒增长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卵粒长至5毫米;20天后,成月牙状, 隐约可见细小脚爪,卵粒约7毫米;1个月后,初具幼后形态,体长约1.2厘米, 并能在母蜈蚣怀抱内时蠕动;35~40天后,幼体蜈蚣长到1.5厘米,已能上下爬动, 但尚不离母体.43~45天后,长到2~2.5厘米,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延寿觅食。孵化期内,母体已充分积聚养料,所以不必给食,否则反而造成卵因被食物污染而自食。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生长,直到成体,均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1 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这些都是我们养殖蜈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成体蜈蚣一般一年蜕1次皮,个别的两次。成体蜈蚣蜕皮前, 背板翅起而无光泽,体色由黑绿转变为淡绿略带焦黄色,步足由红变黄,全身浑粗,行动迟缓,不进食物,视力及触觉能力减退,经拨动不能迅速逃避。蜕皮时,蜈蚣用头部前端顶着石壁或泥壁,选顶开头板,然后依靠自身的伸缩运动逐节剥蜕,使躯体连同步足由前向后依次进行。蜕到躯体第7-8节时, 蜕出触角。最后才蜕离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外壳。成体蜈蚣一般每4-6分钟蜕出一节,全部蜕出约需2小时。蜕皮时也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饲养的蜈蚣在蜕皮时,更要防止成群的蚂蚁对它趁机攻击,因蜕皮时蜈蚣无反抗能力,新皮鲜嫩,易受蚂蚁叮咬。蜈蚣生长速度不快,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之前才长至3-4厘米,第二年出蛰之前,食物充盛,但也不过长到3.5-6厘米左右,第三年才长到10 厘米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到它发育长大为成虫再产卵,需足足3-4年时间。 同年生下的蜈蚣,早期产卵与晚期产卵的幼体大小有很大差别。当年生长快慢与食物是否充足、进食时期长短有很大的关系。
相关阅读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现在有不少人选择养殖项目的时候会选择养殖蜈蚣,其实蜈
想要通过养殖蜈蚣赚钱,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蜈蚣种苗。目前
在我们养殖蜈蚣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怎样防止蜈蚣天敌
如果我们想要通过养殖蜈蚣赚钱,怎样辨别雌雄蜈蚣就是
上一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蜈蚣,本文为大家介绍蜈蚣
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等,常见的蜈蚣有红
黄粉虫养殖
<a class="prev" href="/e/public/GotoNext?classid=162&id=25112&enews=pre"
<a class="next" href="/e/public/GotoNext?classid=162&id=25112&enews=nex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蜈蚣养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