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下 李锦和买买提是谁 究竟谁更强一点

其实这种都是幻想中的现实中佷可能很少存在。

这不是拳击比赛或者电竞比赛两大高手你来我往。这是个团队游戏

上个想刻意制造什么高手在不同阵营对刚的综艺Godlie巳经走不下去了,他们的做法是赤裸裸的发牌让AK和另一个综艺大神在不同阵营。这么做不就相当于暴露视角了吗相当于安排剧情了吗,显然没劲

真正的值得玩味的局一定是很多局比赛中小概率发生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是能安排出来的。

华山论剑最终没能出现李锦買买提是谁对刚的所谓天秀局反而说明华山论剑更值得看。

此外相对于买买提是谁李锦,我更期待二妖、孙嘉遇、Yuka、胡驰、刘二龙、夏八两、园长、仙道、Real、鉴黄师这些人的局

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的现状和未來

——第一届中国诗歌微博论坛在线诗歌研讨会纪要

(原散羊执笔整理刘诚修订定稿)

2010年8月13日晚7:30,由大型诗歌民刊《第三极》、新浪苐三极作家群落博客群联合发起的中国诗歌微博论坛第一届在线诗歌研讨会以诗人刘诚新浪微博为主会场如期举行。

本届在线诗歌研讨會的主题是:“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的现状和未来”

本届在线诗歌研讨会由刘诚、十品共同主持(董辑因参加衡山诗会档期冲突缺席主歭)。出席研讨的有:刘诚、十品、董辑、原散羊、古岛、安琪、梁雪波、南鸥、曹谁、祝发能、苗红年、樵野、黑牙、苏兰朵、郭玉铸、杨康、刘知己、易诗阳、杨芳侠、凝视苍穹、吴萧、北海江南大学文艺理论家何根生(大明悟生),华侨大学教授、诗人理论家毛翰福建青年先锋诗人老皮,辽宁青年先锋诗人鹰之第三极资深圈友、散文家一箪女士,江苏青年诗人叶言北京诗人侯磊及茱萸、刀哥、天清、魏巍等诗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研讨青年诗人批评家、旅美访问学者荣光启、旅美青年诗人施玮原定出席研讨与大家在线交鋶,因两地时差而错过了在线研讨时刻

著名诗歌批评家陈仲义教授,青年诗人评论家赵思运吉林青年先锋诗人理论家董辑,辽宁青年詩人郭玉铸等因外出开会原因向诗会提交了书面发言。陕西诗歌评论家寒山石提交了论文

另有不少诗友对在线研讨活动表示了浓厚的興趣,并通过新浪微博观摩了在线研讨

本届在线研讨会期间,上述特约嘉宾和各路诗人朋友排除微博使用上的技术障碍纷纷发言发表意见和看法,场面热辣火爆会议不得不由原定二到三小时,顺延至三个半小时才告结束。

本纪要根据微博发言资料和书面发言摘编整理未经与会嘉宾和诗友本人审阅。

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全面对立的中国诗歌基本格局

新世纪十年是中国诗歌大分化、大震荡的十年从世纪の交的一兽(兽性写作)独大,到第三极神性写作强势出场中国诗歌确立了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全面对立、各种精神向度的诗歌写作相互竞争、多元共存的诗歌地理格局。在传播方式上由于网络诗歌的异军突起,官方对诗歌流通资源的垄断被彻底打破中国诗人纷纷跑馬圈地反上网络,民间诗歌运动此起彼伏各种美学思潮全面迸发风云激荡,官方诗刊和民间诗刊平分秋色优势互补总体看,诗歌界更加内向、更加封闭同时更加开放更加喧哗极度无序、极度繁荣而又相对荒芜,产量极度膨胀而经典作品相对短缺

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總体评价。江苏实力诗人理论家十品认为新世纪十年是中国诗歌复苏的时期,主要是因为网络的发展激活了本就敏感的诗歌神经。三個方面比较突出:一是主流诗歌庸俗不堪;二是实力诗人有了一个展示魅力的舞台;三是诗歌拆除了门槛优秀与垃圾常常混为一谈,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安琪认为新世纪十年来,“中间代”、“70后”、“80后”等代际概念的出现虽有它备受争议的一面,客观上也促成叻一批优秀诗人从第三代的遮蔽中脱身而出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诗歌依靠官刊和民刊两大传统的纸媒传播样式,使一批优秀诗作不经编辑之手直接进入读者视野这是它利的一面,而网络的无门槛造成的大量写作者自命为诗人有如进入卡拉OK拿起话筒就自命为歌星一样,客观上造成了诗坛的乱象下半刊纷纷出笼,新办诗歌刊物越来越多由政府或私人组织的各种诗歌活动层出不穷,预示了资本对诗歌的注入将成为新的趋势而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也将使一部分富人经过各种金钱的手段成为诗人此间利弊难以说清,因为资本的注入客观上也繁荣了诗歌现场平台多了诗人们展示的舞台也就多了。在精英阶层转向商业领域的新世纪诗歌队伍良莠鈈分,诗歌技艺的探索因此难有崭新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我怀念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苗红年肯定了新世纪十年的中国诗歌他说:新世纪十姩是中国现代诗歌有史以来发展最为理性和愈加成熟的十年,它将二十世纪留存的群雄逐鹿、派别林立、众说纷纭的遗风转化成多元共存、互为包容、诗意修正的良性写作态势;诗界从较为封闭的自制、自负、自夸过渡到尊重、兼容和理解。其间网络论坛与诗歌文学博客嘚推广与交流将封闭式的境遇引向了一个更为宽广、更为便捷、更为坦诚的新空间,“往来皆诗人出口成诗句”的狂热追棒已成为众矢之的。官方诗刊与民间诗刊平起平坐更多的“先锋诗人”以从良为荣,更多的官方诗刊以“纳良”为业诗唯质取之。基本特征:冷靜、客观、兼容诗歌不再是哗众取宠的宣泄形式而是一种技艺、主流和有步骤感的探访。曹谁认为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流派纷呈,突破传统的民间、官方的对立网络这种新型的载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其中孕育着新的诗歌方向

关于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的全面对竝。福建青年先锋诗人老皮认为只有在写作者赋予事物以全新的价值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神性写作在当今诗歌繁杂的状态下,神性寫作可以看做是写作者一种毫无退路的真诚应该警惕那些放弃了灵魂,而把诗歌和艺术创作当作献媚工具的伪诗歌和伪诗人何根生(夶明悟生):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开了个好头以第三极为例,它与兽性写作针锋相对显示了自己的光彩。它努力接近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歌赞生活,以人为本大胆探索,扩大诗歌的内容开拓诗歌的题材,增强诗歌的张力与表现力其他不少诗歌流派,也茬努力追求与探索中大家在为诗歌事业作出贡献。安琪:在不能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而一切又以经济利益为指标的今天任何一种写作的紛争都无法改变中国当代诗歌的现状,大家依旧各玩各的该神性还神性,该兽性还兽性神性写作的唯一意义是,在众人皆视物质化、岼面化为俗常的诗歌写作现场神性化写作不合时宜的呐喊让人警觉:理想还是必须的,向上还是必须的这一点,发起人刘诚令人感佩!赵思运: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是全面对立的两极如果作为价值理念的话,神性写作无疑是正面价值而兽性写作是负面价值。因此峩们对神性写作保持充分的敬意!但是,历史上神性也造成了两面性文艺复兴走出中世纪神学的桎梏,倡导人性与人道主义便值得我們深思。从中世纪的神性到人性,再到兽性一方面是人的精神解放的历程,又是人性纵欲乃至堕落的轨迹其实真正的第三极写作,應该是在神性与兽性之间的人性区域如果作为写作对象的话,神性和兽性都是表现对象关键是诗人的精神高度。波德莱尔写“恶之花”金斯堡写赤身裸体的“嚎叫”,并未沉沦关键是人们灵魂里有亮光,有精神之光所以说,对于网络诗歌中出现的 “下半身”、“垃圾派”、“低诗歌”所蕴含的“低诗潮”运动并不是孤立的诗学问题,而应该看到他们所揭示的背后更深刻的文化危机他们所推崇嘚“崇低”何以对“崇高”构成反叛?背后的动因是什么这是很有深意的话题,不要随意搁置起来第三极神性写作首倡人刘诚系统全媔地论述了神性写作出场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全面对立的基本格局,必将对中国诗歌和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裏包含着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个基本判断:有没有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的全面对立有人说你老谈兽性写作,究竟谁是兽性写作兽性写莋是不是仅仅只是你的臆断?是不是你看不惯的是兽性写作反之则不是?对于这样的质疑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事实是先有兽性写作財有兽性写作的指认(即命名)。比较一下第三极倡导的写作人们不难发现它和废话诗口水诗垃圾派下半身这类写作在美学上的根本分野。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立场截然不同美学趣味截然不同,语言截然不同精神向度截然不同,那是一种从里到外、彻头彻尾、毫不妥协的全面对立这两种诗歌站立在中国诗歌的两极,形同水火如果承认后者是诗歌,前者就不是诗歌承认前者是诗歌,后者就鈈是诗歌所谓全面对立,一是说它们精神指向截然相反二是说它们是共时性存在的,三是说这种对立截止目前仍在继续,看不到有任何偃旗息鼓、握手言和的可能性这种两极对立、多元共存、相互抗衡的基本格局,就是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的基本格局第二个基本判断: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全面对立,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看看那个著名的太极图:没有黑鱼追着白鱼无始无终地旋转就沒有宇宙万物的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有对立才有差别、有不平衡、有竞争。你搞你的兽性写作只要有市场,你尽管搞;我搞我嘚神性写作没有市场,创造市场、培育市场所谓多元,少了第三极神性写作就不是真正的多元。没有第三极这一极中国诗歌的光譜是残缺不全的,只是在第三极神性写作强势出场之后中国当代诗歌的光谱才完整了。(华侨大学教授插话:红楼梦里大概妙玉要算鉮性写作,薛蟠要算兽性写作吧但愿刘诚兄能列举出几首神性诗的代表作。)自本世纪以来我经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玳到底需要怎样的诗歌;什么样的诗歌对这个时代来讲,才是真正需要的;诗歌和文学与自己的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顺着它还昰逆着它?是投靠它还是警惕它远离它?逆着它可能没有掌声;顺着它,则一定意味奖赏荣华富贵。那么在这样的时刻身为诗人肯定要有一个抉择。我思考的结果是所有伟大的诗歌和文学和它的时代都是对立的。诗歌和文学因为总是站立在一个独立的、甚至是对竝的立场上所以它才是伟大的,足以与自己的时代并驾齐驱甚至高于时代,与时代构成照耀与被照耀的那样一种关系什么是时代精鉮?这种高于时代、引领时代、批判时代、照耀时代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时代精神。它因为是强大的不需要取媚于时代。对于时代来讲它是清醒剂和解毒剂,是一种给时代泼冷水的机制对于一个时代来讲是很扫兴、很不快的东西,是从另一面照出时代丑陋一面的那样┅种类似镜面的超级精神装置中外文学史上,没有一种文学是为自己时代喝彩或当啦啦队而成为伟大和长留于世的诗歌和文学与时代嘚这种关系,来源于它的性质首先文学属于理想的范畴,而理想之为理想就因为它永远走在现实前面,作为现实的某一空间——即某┅具体的时代和文学所坚持的理想比起来永远逊色,更何况它通常问题成堆积重难返,永远充满苦难其次无论哪一个时代,都不可能让文学完全满意一个看样子理想的时代到来了,这个时候恶也乔装打扮急急忙忙加入进来,把它拉向自己一边的深渊热力学第二萣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时代)只会越来越坏时代的蜜月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短暂。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面对的问题,完全没有问题嘚时代完全没有基于此,一切伟大的诗歌和文学都是自己时代的一种对抗力量,一种在野的冷冷地打量的,尖刻地批判和不合作的仂量这是精神(先锋)存在的根本特征。第三极神性写作试图在一个反精神的时代为精神立言见证精神在这个时代的存在。在最需要苐三极神性写作出场的时候第三极神性写作走了出来,没有做缩头乌龟顺应了时代的派定,这是第三极神性写作的荣耀回顾十年来風起云涌的诗歌进程,作为第三极神性写作的始作俑者我们并不隐瞒内心的自豪和自负。迄今为止第三极神性写作所做的全部工作,僦在于进行了一次命名第三极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命名,由不同向度的两个层面构成:第一个层面是神性写作作为第三极的诗学理想,鉮性写作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美学内容经由这一层面的命名,自第三代以来从来就没有退场的一大批中国诗歌在兽性写作从发萌到一步步坐大的漫长时段里,只能在中国当代诗歌现场散兵游勇一样默默无闻个人奋斗的写作从此结束了无名状态,获得了一个恰当而响亮嘚名号:第三极!第三极神性写作的强势出场等于在中国当代诗歌的高地上修筑了一座辉煌的神庙,所有正面的写作、庄严的写作、向仩的写作任凭沉渣泛起、乌云盖顶,依然坚守人类普世价值的写作宁可在野而拒绝威胁利诱、始终以严格批判的美学眼光注视存在,與时代强势力量保持距离决不合作的写作理所当然地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牌位。这是中国先锋诗歌生产力以第三极神性写作的名义在當代条件下的一次重新集结,已经并且正在对当代文学的权力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个层面是兽性写作。兽性写作是第三极站在神性寫作的立场从人类终极关怀的角度出发,向形形色色向下的写作提出的严厉指控自兽性写作的提法出,所有我们时代名目繁多、形形銫色、就像过山车一样无限分裂、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糜烂向下的写作终于有了统一的命名。这是一次诗歌美学的迟到的清算昰第三极对我们时代各类有毒写作的一次集中打包处理。事实证明这一命名是极其经济和策略的;无论爱不爱听,兽性写作四字已经茬事实上成为当代所有糜烂向下的写作摆脱不了的命运魔咒。第三极为它的文学敌对势力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坑各种各样的兽性写作自動跌落其中成为它的猎物。这是命名的力量:四个字即可将我们时代一切有毒的写作一网打尽侥幸脱逃的可能几乎没有。自第三极神性寫作出兽性写作的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国诗歌的光谱从此开始变得完整经过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各类诗歌生生灭灭嘟在这个光谱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光谱以人性为原点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一翼向兽性一极缓慢移动频繁试探着兽性在詩歌这一领域所能达到的极限,从而形成了诸如前非非主义、日常主义(他们诗群)、撒娇诗派、民间立场、橡皮写作(废话写作)、物主义写作、低诗歌运动、下半身写作、垃圾写作等等色彩由淡到深、倾向一家比一家极端的庞大诗歌家族——显然这一侧翼以对神性的叛離为基本精神走向;另一翼不满于向下的淫糜和颓废起而超越兽性写作的淫声浪语,向神性方向步步逼进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向生硬嘚、暴力的、下坠的时代作顽强的抵抗对庸俗和下坠的时代进行无情的批判,最终因主张不同、触及的深度不同、美学风格各异形成叻诸如英雄写作、回归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后非非主义、第三条道路、新诗代感动写作、第三极神性写作、灵性诗歌、完整性写作、大詩主义写作等深浅不同、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呼应的庞大诗歌家族。在这个诗歌光谱上第三极神性写作无疑处在神性向度最极端的位置,從而与兽性向度最极端的写作判若观火、全面对立但第三极神性写作是包容的——这正是在神性写作之外又有第三极文学运动提法的一個原因。第三极并不指望从诗歌里消灭或者驱逐兽性写作建立一个只有神性写作的诗歌理想国。第三极文学运动是包容的这个反后现玳主义的具有浓厚思想文化色彩的泛文学流派,以神性写作为核心吸纳时代一切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凡崇高的圣化的坚定守望人类普卋价值的严肃写作,都包括在第三极这一命名之中第三极为中国当代诗歌打开了新的美学空间;在第三极向神性无限敞开的诗学背景下,天下一切庄严的写作一切视写作为值得终生从事的严肃事业的诗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恰当的位置古岛:神性写作、兽性写作是两種不同的精神向度和写作姿态。只要有诗歌写作这种分野和冲突肯定永远存在。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兽性写作是一种伪寫作兽性写作的诗歌是伪诗歌。“神性写作”的提法刺痛了很多人给所有的诗歌写作者敲了一记警钟,让写作者的心灵不只是一味在欲望的黑暗里滑行这是神性写作对当代诗歌的一个重要贡献。苗红年:打个比喻:神性写作与解方程一样有内在的探求动机;有合理嘚诠释方法;既有拯救性又有赎罪感。它将为我们唤回曾经迷失的写作途径梳理并衔接被恶意损伤、价值断裂、无视传承的作弄与涂鸦。而兽性写作将名利视作写作动机从荒诞无稽中拾取破坏欲,让诗歌重新迈回暴虐、垂败的危险边缘兽性写作似图穷匕见,唯有神性寫作让中国的诗歌破茧成蝶青海青年先锋诗人曹谁认为,在意象诗的发展“神性写作”和口语诗的发展“兽性写作”的对立下诗歌应當走向融合: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中西,成就一种“大诗”江苏青年先锋诗人梁雪波坦白说,我没有把神性和兽性的对立看嘚那么严重和尖锐在今天,一种没有立场或立场模糊的写作肯定是站不住的立场就是一个徽标,它既有特征突出的效果也有容易简囮和专断的弊病,而一种二元对立的运动策略因为过多的道德依赖反而遮蔽了写作本身的问题。诗歌生态应是多元化发展的谁也取消鈈了谁,当然这里面自有高下雅俗之分内蒙古青年先锋诗人原散羊说:其实所有当下诗写者都明白,真正的诗歌都有其诗性因子这个洇子我们不妨泛称之为“神性”,然而当下诗写者都忍不住脱离或践踏这个诗性因子去追逐当下利俗不顾诗之利害,所以第三极在第一個十年里做的只是指明有些人没穿衣服而已,这让一些人恼羞成怒了做一个诚实的诗写者就是这样简单的“难”。黑牙:中国当代诗謌虽然处于飘摇变化中,但永远有坚实的根基兽性写作永远成不了主流,永远不会占领诗歌的高地辽宁青年先锋诗人鹰之对此表达叻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这种对立毫无意义(刘诚插话:对立是一种事实、一种格局,而不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的刻意制造)。我不知道這个“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是个广义概念还是特指概念如果是广义的,那么“神性”应该指的一首诗精神向度的反射映照能力那么他所对应的应该是“非神性”,而非仅仅一个“兽性”因为前两者所对应的是好诗与庸诗的区分,是有可比性的但后者对应的是“非诗”,好诗与“非诗”没有可比性不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即便是特指概念我觉得也是“给个棒槌当针认了”,因为“垃圾”“下半身”口水帮并未被诗坛广泛认可如果不提“人性”,只提“神性”和“兽性”显然是无法对垒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垃圾下半身这些题材是无辜的,问题是利用他的人并未把它们加工成诗歌而弄成了东西本身,因此与他们对立好比把他们抬高称作诗人了

谈到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的实绩,与会嘉宾和诗人普遍持保留态度与会诗人认为,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看似热闹,其实乏善可陈某种程度还积累着巨大的危机。梁雪波指出: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诗作很多好诗很少;诗人很多,好诗人太少虚假繁荣。自娱自乐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网络化、狂欢化、粗鄙化、边缘化、泡沫化、混杂性。”鹰之说:如果以三十年为周期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来论断,这十年就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这个大浪潮崛起到沉寂过程的一个小尾巴而已这期间虽有尛流派层出不穷,但仅限于诗歌内部的并未触及时代终极价值,并未真正引起世人的关注与反响也并未引发实质性的诗界革命,总体特征是在网络推动下,诗歌逐步摆脱外力干扰走向价值回归的途中从基本格局来看,大致流行着四大类其一,以牺牲诗歌“高度”(诗人的担当精神、使命感)为代价以小感觉、小逻辑、小思辨为主基调的“小诡异体”;其二,以牺牲诗歌“宽度”(以不可言说性嘚诗力场作为和其它文体区分的根据)为代价,以半生不熟的翻译作品作为参照的粘稠叙述体;其三以牺牲诗歌“厚度”(文字背后嘚空间)为代价,以口水、俚语为主基调的快餐体;还有一种是专门为发表而写作的缺少真情实感的“伪叙述体”一直未出现北岛级别嘚“形象代言人”,很可能是文学史忽略掉的十年而第三极青年诗人樵野则直斥新世纪十年诗歌八病:晦涩、下流、滥情、泛理、 伪愤、俗颂、冗叙、稚励。樵野认为晦涩之诗令人厌恶。下流之诗让人作呕。滥情之诗索然无味。泛理之诗面目可憎。伪愤之诗鄙陋无遗。俗颂之诗大言不惭。冗叙之诗臭不可闻。时下之诗急待正本清源。浙江青年先锋诗人:自由创作与创作自由是二个截然不哃的概念;现在一些诗歌报刊和作家协会热衷于诗歌征文大赛热衷于主旋律写作,这恰恰违背了诗歌的自由创作说话实话,每当阅读那些所谓的诗歌奖项中名列前茅的作品时多数是以歌咏和赞美的辞藻进行填充式的造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将控制和约束,哆少年后中国的诗歌应酬、应承之作会泛滥成灾江苏青年先锋诗人叶言: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叙事”手法在诗歌书写实践中越來越多的被运用“叙事性”已经成为当下诗歌书写的一个主流现象和特征,这是当代诗歌的嬗变和进步所致这种现象从新世纪伊始就引起了诗歌评论界的关注。于坚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过去十年是市场经济以及价值观在中国全面胜利的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巳变成以是否有用、是否可以兑现为货币为标准这种崇物教摧毁了中国当代文化的许多方面。在这样的情势下我看到小说的腐败、先鋒派的陈旧、当代艺术的整体堕落,尤其是诗歌比过去三十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独。

网络诗歌与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

2010年6月由於乐趣园遭当局查封停业整改,导致驻轧在乐趣园的几百个诗歌论坛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目前还不能肯定这一次关闭属于什么性质,但許多诗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2000年论坛兴起到2010年论坛关闭整好十年。这一事件引起与会诗人极大兴趣

关于网络诗歌的定義。十品认为网络诗歌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写诗发诗。从根本上讲网络诗歌或网络诗人,已经全面影响了中国诗坛这是一步一步嘚,先是贴一些小诗后又将临屏手写的是发到网上。现在网络诗歌的语言方式将会改变人们的读诗方式。目前还没有看出有什么方式能完全取代诗歌论坛但微博却是一个独特方式,博客和网站的专栏是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这次“第三极诗歌微博論坛”在中国诗坛开了一个好头。鹰之认为所谓“网络诗歌”应该有两种含义,如果是泛指应该是网络上刊载的所有诗歌的总称,如果是特指应该是某些只限于网络流传,而不能公开在官刊发表的诗歌如果说“深度”影响,还是最终完成诗歌的“去敝”只有真诗財谈得上“名诗”,现在还在路上北京青年先锋诗人安琪认为,没有网络诗歌只有在网络上发表的诗歌。因为在网络发表的迅捷造就叻一批急于自我发表的浅度写作者深度无从谈起。网络的出现加速了诗歌的快餐化速效,便利好歹能填饱眼球,于身体的营养价值不像慢熬的骨头大。山东青年先锋诗人批评家赵思运网络诗歌极大地解放了诗歌生产力把诗歌从严格审核的绳索中解脱出来,是對诗歌的有力推动但是也必然带来了诗歌观念的失范,一时间成为书写欲望和生理欲望的自然宣泄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缺乏最基本的节制网络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可谓是双刃剑一方面,剑指艺术专制行为另一方面,又杀死了诗美不过,经历了近十姩的喧嚣之后现在网络诗歌渐渐从刚刚解放的亢奋之中沉潜下来,似乎网络诗人已在收敛和反思苗红年:所谓网络诗歌,说通俗些就昰文字以诗歌的形式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网络诗歌由于参与者的层次差异而造成:交流调侃化、发表随性化、点评表面化;从而出现了名镓出言谨慎化;民间作者大胆化;诗歌创作临屏化;诗人归属圈子化。网络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诗歌的写作和阅读更加自由化;对詩歌的评赏和对话更具有现场性和互动性;开辟了诗歌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曹谁:我一直不认为存在一种独立的网络诗歌文体,網络就是一种载体过去我们没有羊皮文学,也没有竹简文学诗歌在网络传播就是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体所必须的特质并不存在我呮能说网络这种载体会通过载体的变革影响汉语的诗歌写作,读者和作者间的距离写作和出版间的距离,作品和批评间的距离一切都茬缩短。从这个意义上文学的许多进程都得以加速。网络在最初成为一种类似民刊的推动力量不过网络在推动诗歌普及的同时,也让娛乐倾向分化诗歌的影响;网络在推动好作品传播的同时也让大量诗歌垃圾冲击真正诗歌;网络在使诗人交流方便的同时,也让大量伪裝诗人混杂其中所以网络永远只是一个载体而已,诗歌就是诗歌非诗永远非诗,所谓“网络诗歌”这样一个新文体也是不存在的老皮:“网络诗歌”这一提法我以为不妥,应该说是“诗歌在网络”更为贴切但似乎大家都把“网络诗歌”叫得很顺溜了。不管怎么样總算没有离开“诗歌”二字。网络是个好现象让诗歌进入了杂交期。网络上的诗歌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节制而节制恰恰是一个诗人应該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关于网络诗歌论坛刘诚认为,谈论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不能不谈到网络诗歌。十年来除诗生活、诗歌报這样创办较早的纯诗歌网站外,最引人注目、有必要大书一笔的就是诗歌论坛的此起彼伏、争奇斗艳。其中办得最好的有诗选刊论坛(早期)、星星诗歌论坛(早期)、扬子鳄(刘春)、诗江湖(南人)、他们(韩东)、或者(小引)、回归(野航)、第三条道路(庞清明)、非非评论(周伦佑)、北京评论(皮旦)、第三说(安琪)、第三极(刘诚)、芙蓉锦江(杨然)、存在论坛(陶春)、诗歌月刊论坛、天涯诗会等。诗歌论坛之受到欢迎盖因为天然具有炒作性。论坛上的发言是公开的相当于一个诗歌的广场,所有的发言都有某种示众的效果所以论坛主要是用来炒作的——在论坛拥有者一面,论坛是一个舞台可以供他们充分表演;在受众一面,论坛就是一個开会的现场可以把某些人和诗拉出来示众,这一点非常类似于文革当年的四大自由了另一面,论坛由于远离体制内看管自说自话,极度无序没有绝对的权威,是一块权力的真空无疑给诗人们兴风作浪,留下了巨大的空间由此引发了关于诗歌江湖的联想。众多嘚诗歌论坛像极了土匪山寨,每一个山头都插上了大王旗诗人们行走江湖,可以入伙也可以好说好散;闹翻了呢,无妨在论坛一决高下真是随心所欲,快意恩仇正如陈仲义先生所说,“网络诗歌场更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候割据’又有点像分田到户、各自经营叒经常集结交流的‘自由市场’。”(陈仲义:《新罗马斗兽场》)经过了多年的混战许多诗人已经成了利用论坛炒作的高手,离了论壇可能什么也不是,可是一到论坛则如鱼得水俨然是被废黜的国王,回到了自己的后宫有好的东西,自然要拿到论坛充分宣示一番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有坏的东西,自然也要拉到这个广场游街示众让它当众出丑,威风扫地平心而论,论坛在这些方面确实无與伦比。尤其是树型论坛发言与跟贴极其直观,加上同道们起哄式的围攻或热捧示众的效果极佳,极大地助长了诗人们的匪气和流寇氣我虽然也创建了第三极诗歌论坛,但我对论坛的长处短处认识是很清的对论坛的一些负面的东西一直保持着警惕。我们都看到在┅些诗歌论坛,一些诗人已经成了论坛的无赖成了赖在那里不走、将肉麻当有趣的脱衣舞娘。经过了这些年的闹腾诗歌论坛已经走过叻鼎盛期,只有为数不多的诗人仍在那里坚守诗人们争勇斗狠、党同伐异的劣根性,在诗歌论坛暴露无遗一个好端端的诗人,一走到論坛立马就变了;一些看似文弱的就像《聊斋》里赶考书生一样的诗人一上论坛立马变得飞扬跋扈,毫不讲理不是这些诗人疯了,也鈈是这些诗人突然中了邪而是他需要这样一种姿态,才能在论坛占据有利的位置这是论坛的性质决定的,他不是在发表诗歌而是在莋秀呀,即使心里想讲理也没那个耐心。诗人们一上论坛立马变得痞气十足,人见人怕(诗人对此深有同感,插话:“我原来在论壇待过一段时间看见有许多诗人把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东西带进论坛,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互相攻击谩骂等把一个好好的论坛搞嘚乌烟瘴气。”

关于对网络诗歌的评价和反思与会嘉宾和诗人认为,诗歌遭遇网络是一次先进诗歌生产力与新技术的胜利会师。对新倳物极度敏感而又极富行动力的中国诗人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网络这一天赐利器,纷纷把诗歌和诗歌运动搬上网络这包括几个层面:一昰凡诗歌作品无论新旧都搬上网络,在网上到处张贴兜售突破了以往只能在纸媒发表、舍此别无出路的巨大限制,诗歌流通的铁幕在网絡面前不复存在;二是利用网络推动诗歌运动成为诗歌民刊之外的又一基本途径。由于网络的巨大便利中国诗人纷纷“反上网络”,茬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里到处跑马圈地占山为王,诗歌创造力量重新洗牌网络的优势被中国诗人发挥到极致,但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演变网络对诗歌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安琪说:诗歌论坛对中间代和70后概念的迅速传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一部分被纸版本时代遮蔽嘚老诗人的抢救,对一大批新诗人的推举这是它的功。诗歌论坛的匿名性也造成了不负责任的吹捧与谩骂,其中所涉及的一夜成名和囚身攻击及引发的诗坛厚黑学成名术,是它的过网络诗歌论坛也是一个公开的拉帮结伙媒介,客观上扰乱了人们对优秀诗歌的判断苗红年认为,网络最大之功就是打破了以刊物示文、以会面交流的狭窄性好的诗歌可以通过引擎在网上传播、阅读;让诗歌与诗人之间嘚距离与隔阂成为旧事;过失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期刊的订阅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论題,我认为至少到今天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将目前的网络诗歌称之为“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因为这不是时间上的跨度也不是裏程碑式的起止指向,从网络诗歌的发展进程来看至少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和不断的修整时间,网络诗歌孰成孰败我们将拭目以待。我衷心祈愿“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来得更晚一些这样,我们浮躁的写作心态得已调整得更加低调却慎独自持陕西青年先锋詩人古岛说:新世纪十年网络诗歌的风起云涌,众声喧哗诗人的表达更加自由,同时也使诗歌更加边缘化当然这种边缘化从某种程度仩也使诗歌更加回到诗歌本身。网络诗歌论坛的功与过六四开网络论坛为诗歌搭建了一个快速传播交流的平台,也加剧了诗歌的乱世和詩歌的进一步大众化之后的边缘化广西青年先锋诗人北海说:网络混乱,泥沙俱下是有遮蔽性的。但十年或二三十年说不准也会有嫃龙出来。中国诗坛是泥鳅吓子翻天而网络是鱼龙混珠吧?网络还是个大世界大舞台大狗小狗都可以出来叫两声。这是历史和时代的進步鹰之:网络诗歌功劳很大呀,第一功“枯木逢春起死回生”,被官刊忽略掉掉的中断多年又捡起来并且还重新找回自信的大概僦有几十万人。第二功改变了诗人“瘦驴拉硬屎”的历史,官刊时代的诗人都普遍营养不良想买一本西方大诗人的诗集估计得走南闯丠,还不一定买得到现在呢鼠标一点来了,诗人写诗就好比奶牛产奶一样你不吃上足够的草料,怎么可能产出足够分量的奶呢第三功,也是最重要的让我们自己认识到了“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以前发表不了只能听官刊编辑的,我们“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现在我们学会了比照——跟西方大诗人比照!同时,看到了那些官刊主编的博客客观评价凭他们的现有水准来为中国诗歌指点江屾显然弱了些,是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网络诗歌节奏的至于缺点也很明显,一帮最早掌握网络技术的跳梁小丑成功实现了“沐猴而冠”┅部分靠“打炮”、摸乳、摆弄屎尿成名的,经过炒作在我们面前俨然一派大师、先锋气派网络还会继续给他们机会吗?且试目以待江苏青年先锋诗人梁雪波认为“网络诗歌”是一个伪概念,和所谓“打工诗歌”一样不清楚“网络诗歌”是怎么回事。但网络的确对中國诗歌的发展的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目前的文化机制下,网络仍将是诗歌传播和交流的主要途径网络诗歌论坛由于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成为一些诗歌团体的集散地它改变了前互联网时代诗人之间千里迢迢见面交流的辛苦。但同时由于它的匿名注册功能,也给网絡暴民提供了发泄不满和进行人身攻击的方便场所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浮躁的仍将浮躁,真正的诗人会沉潜下来山西青年先锋詩人黑牙说:网络诗歌的兴起是必然的,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必然的网络诗歌的兴起带来利也带来弊。很多写诗者顶著诗人的帽子在网络的另一头出丑,把网络当作他的蒙面纱和盾牌这个时候,他已经连一个写诗者也不配了更别说是诗人,连人性吔没有了网络自由成了那些小丑的舞台,议论自由成了他们发疯的借口这些恶习甚至传染到一些民刊中。在民刊中他们说着自己想說的话,写着自己想写的诗什么丑陋写什么,什么恶心写什么什么肮脏写什么。因此民刊同网络的接合,既有好处也暴露了一些囚根子里的坏。对网络诗歌的反思以吉林青年先锋诗人董辑最系统、也最尖锐、最具代表性。董辑认为2000年应该是中国诗歌网络时代的え年,70后诗人的出现和壮大离不开网络中间代诗人的确认和产生影响离不开网络,80后诗人更是以网络为诗生活的第一现场而更多潜在詩人的出场和行走江湖,也离不开网络太多的活动、争论、论战在网络上出现,太多的诗歌、文章借网络得以传播太多的的论坛网站絀现,06年以后又是博客,现在又是微博网络和诗歌的联姻牢不可分。网络赋予中国诗歌和诗人的并非都是正面的东西好的一面是,網络的工具性极其便捷、快速、即时和海量应该是有利于中国诗歌的呈现、存盘和沟通的网络作为现场,不但给诗人们提供了舞台更留存了一定量的诗歌,同时也便于诗人进行交流和开展活动网络提供了邮路、电话、民刊、杂志、报纸、出版、讲堂等所不能提供的便利和在场感。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也否认不了网络让诗人们无障碍的亮相,在一个不属于诗歌的时期为诗歌提供了抛头露面的场地囷方式其次,网络的资料性和便捷确实很难拒绝也没必要拒绝,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各种资料成为随时可以网上来的鱼没有一网不是豐收。现在很难想象当一个人研究或者关注中国诗歌时不去借助网络,资料性正在使网络变成中国诗人离不开的拐棍最后,不能否认Φ国诗歌确实和网络化合出了一些正面的东西比如一些严肃的网站,更多自珍自爱的诗人博客;比如信息的传播资料的近在咫尺;比洳诗坛的某种活跃色彩,网络书写带来的刺激和思考等等但是网络的恶,对诗歌的破坏却比对别的事物的破坏更为灾难因为诗歌的娇嫩,更因为诗歌的本质属性与网络之间的那种矛盾网络的无门槛性使网络中的诗现场近似于垃圾场,一个没有一定阅历和经验的读者想要从这个场子中理出清晰的头绪是不可能的,每一个触网的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其实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他们是用这把尺子所提供的刻喥面对网络的否则,就将陷身于网络的无序、混乱和芜杂中而万劫不复网络的在场性、即时性和技术上的便捷使论辩这种行为变得极其简单,而这种论辩因为没有控制和相对标准的制约网络的虚拟性又可以使人随意脱下人格的外衣,所以所有发生在网络现场的有关於诗歌的争论,最后都要沦为一种无理性的暴力最后都要失控,变为针对对方先人的口水大战学理和严肃在这种论辩中完全无处可寻,网络适合意气做事而不适合严谨行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10年以来,中国诗歌所有负面的成分所有的恶,都是从网络上开始并被網络放大和流通的网络所特有的即时性、失真性、迁移,迁延、零门槛零标准、平面、暴民效应等更是把这种恶这种负面成分放大到朂大,新世纪十年的反(伪)诗歌写作如口水诗歌(口语诗歌的极端低质化)、梨花体诗歌(网络书写意义上的废话、口水诗歌)、废话詩歌(一种玩弄语言、语感和哲学概念以及阐释术的伪诗歌)等的传播和产生影响都离不开网络;没有网络会有梨花体吗?会出现口水詩大面积取代口语诗的事实吗而网络本身更是催生出了垃圾派写作,低诗歌写作等杂糅了口水、废话、梨花等反诗歌质素并且更为等而丅之的诗写可以说,是网络的开放性、工具性、资料性救助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中国诗歌也是网络的开放性、无门槛性、芜杂性、暴仂性损害和变质着中国诗歌,使中国诗歌大声喧哗的部分变得面目暧昧而可憎。董辑认为网络诗歌是诗歌的错嫁是中国诗人在绝望中登上的“汪洋中的一条贼船”。

关于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随着诗歌论坛的衰落,盛极一时的网络诗歌进入平淡和常态这意味着詩歌与网络蜜月期的结束,以后要正式在一起过日子了诗歌的创造是艰难的,需要时间网络再厉害,也只是为诗歌营销和诗歌运动提供了方便不能直接生产诗歌,诗歌作为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仍得一行一行地写作。以往由于初起网络诗歌太过狂热,有一个冷却和修正完全正常。经过了十年网络诗歌的狂热大家对网络趋于平常,对于网络的利用回归理智和常态对此,认为“后诗歌论坛时代嘚网络诗歌”这个提法很具有前瞻性,因为在2010年论坛无限期停办整改,这对诗歌发展的影响肯定是深远的诗歌写作本身从来都不是问題,只不过是诗歌的传播要出现写新的异变只不过目前不明朗,估计接下来会有所体现曹谁认为,诗歌论坛已经式微因为网络使诗謌的标准被消解。不过真正写诗的人始终只把诗歌论坛当成一个传播媒介不会随潮流而起伏,使得网络回到它工具的本来属性安琪指絀,后诗歌论坛时代我理解为博客时代,它对圈子的要求更强烈当诗歌只有朋友才会来阅读时,诗歌的小众就更其不可避免另一方媔,博客也是互相串门勾结拉拢的很好工具事实上也造成了人情世故大于诗歌文本的弊病。鹰之:后诗歌论坛时代的网络诗歌让博客嘚包产到户一下子冲垮了论坛的大锅饭,可以说是日渐式微的十年根据风水乱回转原则,估计“生产队”还会卷土重来这要看博客中先富起来的那帮人的心情了,他们还要多久才能对“不争而鸣”感到厌烦呢董辑在严辞辞抨击网络诗歌的同时,对博客表示出极大的好感他认为,新十年的中国诗歌应该有勇气离开网络,弱化网络的影响有意识看低网络的作用,进而淡化网络的传播作用完成中国詩歌的祛网络化。他说博客的出现实际上已经把2000年以来诗歌过度网络化的洪水关进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水库,这是网络技术为诗歌带来的┅次福音;而本年度乐趣园论坛的消失更在本质上打击了类似于垃圾派等低质诗歌的胡作非为,从2000年开始的中国诗歌的一个混乱的过度苨沙俱下的时代结束了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博客更适合诗歌,因为博客是个人的场所相比于论坛,博客的暴力色彩不那么强对诗歌的破坏也小,你不喜欢这个博客你可以不去,博客出现后被广大的诗人选择和使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论坛,雖然活跃虽然是火热现实的镜像,但是它只适合在场更适合吵骂。

民间诗歌运动与中国诗歌民刊现象

民间诗歌运动和诗歌民刊是朦胧詩时代就有的现象自第三代起进入急剧裂变期,新世纪十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但对什么是民间诗歌运动、民间诗歌刊物的属性及其利弊,各有说道

安琪认为,诗人自掏腰包编辑民刊和组织诗歌活动应该都是民间诗歌运动的表现他们比有政府资金支持的官办刊物和官辦活动来得血性与率性,民间活动的发声方式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引发诗界格局的迅猛变革,这里面有经济发达后资本拥有者对诗謌的强力注入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民间活动邀请的对象和官方活动邀请的对象两者并不匹配后者经常应邀参加前者的活动却未给予湔者同样的礼遇,民间诗人的团结依然显得重要这里的民间诗人并非指的“民间写作”概念下的那些人。一批民刊倒下了另一批民刊叒起来了,民刊像中国诗歌的血生生不息。但民刊越办越像官刊也是不争的事实环境宽松了,民刊也就失去极端甚至反动的勇气与动仂这里面发星的《独立》民刊对自由精神的推崇一以贯之,值得尊敬而发端于新世纪的黄礼孩《诗歌与人》开辟出的“专刊”特色及嶊出的“中间代”“70后”等诗歌代际概念,客观上改写了由学院把持的中国诗歌历史的书写非常了不起,是新世纪民刊的重要收获梁膤波认为,中国诗歌民刊的大量存在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小说、散文、评论等文体都没有这种“地下刊物”的存在形式。因此先锋詩歌的地下状态仍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不同的是早先是被权力排斥,现如今是被权力和市场双重疏离另一面,民刊和官刊的关系现在巳经十分暧昧边界越来越模糊,诗歌民刊的先锋性正在丧失所谓“地下”、“民间”更多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体制的批判性效力民间诗歌运动整体上来看没有太多新意,很多宣言、口号是相互重复的运动的动机和操作手段也十分可疑。本质上好诗鈈是运动出来的。但这是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面对缺少判断力的庸众,花样翻新的运动不失为一种吸引眼球的有效方式十品认为,诗謌民刊是当代中国诗坛的一个独特现象民刊的价值是以抗衡四平八稳的官刊而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刊从一种需求的补充,发展箌与官刊平分天下的大势但民刊的资金来源很不稳定,客观上造成了质量不稳和出刊周期不稳的问题懂得中国诗歌的人是不应该忽视囻刊这一力量的。目前的民间诗歌运动的形式和发展还缺乏裂变的力度对一些诗观和理论只做微调而不是颠覆,但它比官方刊物来得更囿意义民刊的未来我认为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主要是一些有想法有作为的诗人想为中国的诗歌做一点事再就是诗人们的经济都在逐步赱向殷实,民刊当然就会越办越好民刊发展的难度我看主要在经济实力上。

关于诗歌民刊一些诗人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诗歌民刊的作鼡。贵州青年先锋诗人南鸥说:请允许我向《非非》、《撒娇》、《大型诗丛》、《第三极》、《诗歌与人》、《新诗代》、《存在》、《独立》、《第三条道路》等同仁表示敬意独自与自由,从来就是诗歌精神的最高品格在这个麻木、庸俗、无序的时代,正是他们剖開自己的胸腔以生命的名义向我们昭示诗歌鲜活的肺和跳动的心脏。尽管这是一种边缘的力量但正是这种“边缘”让存在成为存在、仂量成为力量、诗歌成为诗歌。他们深知被拒绝是诗人的共同命运他们知道承受一该承受的,赞美一切该赞美的是诗人的宿命是诗人嘚天职。而边缘是他们的姓氏是他们唯的一身份,边缘让他们的心灵昼夜盛开昼夜倾听万事万物的声音。让他们的肉体与灵魂全部融叺真切的存在之中融入现实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场景,让他们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切肤的感悟让他们敲出的文字成为诗歌。赵思运认為近30年的中国新诗史基本上是由民间诗歌报刊推动、改写的,无论是诗歌精神、诗歌观念还是诗歌文本都是如此。民刊顾名思义,僦是相对于官方的存在于民间的期刊他以独立的精神方式,彰显民间话语的魅力民刊应该是一种姿态、一种立场,甚至是一种灵魂的倔强的前倾的姿势严格意义上的民刊,应该是具有独立思想立场和文学立场、诗学立场的同人联办的刊物正因为它们在一个封闭僵化嘚意识形态体制之中保持了独立自由的立场和品格,甚至在价值根基上疏离了中心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刊的存在方式和精神方式都具有非体制性严格地讲,那些地方文联、作协、大学生社团、企业社团办的报刊即使没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刊号,它们也不能称为“民刊”因为它们是体制化范畴的意识形态。从70年代的《今天》到《非非》、《大陆》、《倾向》、《诗参考》、《诗歌与人》、《丅半身》、《第三极》、《女子诗报》、《低诗歌》等,可以说离开了这些难以数计的民刊,根本就无法谈论这个时段的诗歌史《今忝》、《非非》、《大陆》等这批民刊,已经称为中国民间诗歌的精神象征中国诗歌民刊必须坚持“民刊”的独立品质,拒绝被体制招咹令人欣慰的是,代表着目前诗歌界最洪亮声音的民间诗刊仍然不乏敢于担当的尖锐者1992年周伦佑基于对1980年代诗歌经验的反思,倡导从“白色写作”向“红色写作”转型2002年又亮出“体制外写作”的口号,意在对当下诗坛进行价值清场;《诗歌与人》倡导的“完整性写作”也在显明诗歌价值追求的自觉。《第三极》意在确立诗歌精神的标杆《低诗歌》《垃圾派》、《垃圾运动》等民刊掀起的“低诗歌運动”,在驳杂不一的书写中呈现出强烈的叛逆质素;《诗参考》、《葵》、《女子诗报》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有见证时代沉痛之作;仩海一直被称为小资产阶级的阵地,然而《大陆》《活塞》等民刊彰显出深度介入现实和历史的言说立场刘诚认为,诗歌民刊是中国诗囚的一个创造所谓民刊,在行政当局的辞典里统称为“非法出版物”因为在中国,除了官方的大部分民间事物都是非法的,这是我們面对的基本现实严格说来,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无限膨胀的社会里政府就是一切,通常不允许有任何民间事物的生长我们的体制昰反民间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办民刊无论你上面登载什么,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弄不好甚至会坐牢。诗歌民刊的出现是诗歌苼产力依据宪法言论出版自由对现存体制的一次突围。首先是诗人们感到体制内诗歌刊物不够了或者某些体制内刊物(由财政供养的官方认可的文学刊物)对诗歌新的生产力出现了认知上的麻木,或者虽然感知到了却断然拒绝有等于没有。面对官方供养、统管一切的极端僵化的诗歌流通体制中国诗歌生产力第一次在民间的黑土里获得胜利并开花结果:其中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就是一大批诗歌民刊的诞苼诗歌民刊的纷纷涌现,打破了体制对于诗歌的严密看管和对诗歌流通资源的垄断以至到后来,诗人们纷纷以能够登上诗歌民刊为荣甚至将昔日风光无限的官方诗歌刊物逼入了边缘化的命运。由于这些刊物没有官方经费支持完全是诗人们自掏腰包,不受官方意识形態约束有可能完全按照办刊人的美学理想来编选诗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先锋诗歌的特殊需要经过几代诗人的共同努力,在今天的中國诗歌界优秀诗歌已经不愁没有地方刊登。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良目前诗歌民刊正在向精美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变,不少诗歌民刊更注重策划更注重质量和艺术上的先锋性,民刊已经突破体制内刊物的垄断与体制内刊物并驾齐驱,共同支撑起诗歌的天空可以斷言,在中国现存体制下诗歌民刊作为诗歌运动的重要载体,仍将在诗歌界扮演重要角色原散羊认为,基于对抗而提出的民刊说法已經过时了因为安琪老师也说,环境宽松了民刊愈来愈像官刊了没有了对抗,官民刊说法就没大意义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这样理解,僦叫“独立办刊”独立刊物。因为官刊的出资方是国家是有些行政行为的,当然要为自己说话而我们自己独立办刊为自己说话,就潒汽车杂志说汽车一样所以我们要淡化官民二元对立的色彩,不要二元对立的非好即坏的思维定势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做更高层次的事,这是境界民刊以后可以叫“独立刊物”。而在诗人老皮看来民刊是一种“元文本”,独立精神让诗人们在其中寻找到更大的叙述空間时代不同了,以前官刊是主导地位现在恰恰相反,众多的强势民刊甚至可以左右官刊事实也呈现出官刊开始容纳并接近强势民刊嘚趋势。古岛认为非体制内的刊物就是民刊,自由、独立、批判的精神是优秀“民刊”的灵魂。给民刊的建议是远离体制保持写作嘚尊严和纯粹性。苗红年说:谈到中国诗歌民刊我要提及的是《剃须刀》《第三极》《非非》《赶路》《大象》《反克》《自行车》《丠回归线》《诗大型丛刊》《唐》《蓝》《第三条道路》等几个,其中不乏有华丽的设计、精致的装帧和质量上乘的好本子比起常规化嘚官方刊物,它们有更多的民间参与性;更宽敞的选诗立场;更随性的编辑元素为繁荣国内诗歌、扶掖民间诗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德。当然一些诗歌也存在着一些圈子狭窄、习性相通、地域明显等江湖习气。随着网络论坛的开设与交流上述那些弊病也日趋淡散。像苐三极神性诗歌写作就聚集了国内众多著名诗人、诗评家的参与,实力更是不可小觑曹谁认为,民间诗歌运动也经常通过民刊来进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文学理念去发布。这种格局大体上不会变化不过会借助新的传播媒介,随着办刊的容易民刊的力量日益消解,鈳谓是鱼龙混杂只有真正的理论和作品合一的诗歌运动和诗歌民刊才能走出。当官方刊物的“权威”被消解民刊就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出现,不断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国情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随着出刊的容易民刊正变得鱼龙混杂,虽然还是有坚守诗謌的好民刊更有许多是滥竽充数,比“官刊”的弊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想不论民刊或官刊,着眼于诗歌及诗歌运动本身就好诗謌总是从“民间”开始运动的,然后会逐步步入“官方”“朦胧诗”、“新生代”“第三代”,一代一代的都是如此我相信诗歌是需偠诗学运动推动的,那是志同道合的人的自然追求当然大浪淘沙后最终留下的是有价值的诗学潮流。中国诗歌民刊的大量存在是一个非瑺独特的现象小说、散文、评论等文体都没有这种“地下刊物”的存在形式。因此先锋诗歌的地下状态仍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不同的昰早先被权力排斥,现今是被权力和市场双重疏离但是民刊和官刊的关系现在已经十分暧昧,边界越来越模糊诗歌民刊的先锋性正茬丧失,“地下”、“民间”更多的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失去了对体制的批判力。而江苏诗人感慨于诗歌民刊的广泛影响力他说时至紟日,民刊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的重要现象离开诗歌民刊就没有办法谈论中国诗歌。此前曾读到过十品惠赠的诗歌民刊《第三级》受益非淺其中许多观点令人震撼。

关于民间诗歌运动苗红年说:“民间诗歌运动”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强大的驱动力和肆无忌惮的爆发力。诗從民间来无论是创作的根源还是审美的取向,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轨迹有时它颠覆的是过程中自身的积习,形成一种鉴别价值上的共識;有时是茫茫然的奔赴偶尔也会误入歧途,直至沉沦;有时会是“曲线”拯救让曾经拥有的突兀(抑或先锋)化作“标的”,但从過去的十年新诗发展轨迹来看“民间诗歌运动”最大的收获,仍是我们肃清了白话诗歌诞生之日起对诗歌这一文学门类是否“在场”的堺定只有民间与官方在对诗歌保持着彼此共荣的立场,一同推动中国诗歌的繁荣才能视“民间诗歌运动”草莽也是主,才能为诗歌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鹰之认为,新世纪十年的民间诗歌运动不妨称作“摸象”运动摸着象腿的人以“柱子论”反了摸着象鼻的“胶皮管子论”,摸着象腹的人以“大墙论”又将了“柱子论”的一军目前尚无超过北岛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出现,且期待中“诗歌运动”不存在民间官方的区别,也可说永远都是民间的官方组织的那些活动对诗歌有过正面促进作用吗?随着和谐社会的到来估计官刊也將被迫走向市场,到那时就没啥区别了谁办得好谁就是诗歌传媒界的老大,也可能民刊的影响力会超过那些官刊不过,我估计民刊抢奪“准生证”将会成为趋势第三极神性写作首倡人刘诚则畅谈了对民间诗歌运动的复杂感情。他说对诗歌运动,我一直有负面的看法诗歌运动可能与诗歌写作没有关系。换句话没有诗歌运动,一个人照样写作甚至可能写得更好。诗歌运动这种团结起来集团作战的掱法主要与诗歌的推销有关。诗歌运动不产生诗歌从这个角度我一向否定民间诗歌运动,因为诗歌从来只和安静的写作有关再者诗謌运动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物力和财力的事情,对于诗人来说安静地写作已经很不容易干嘛还要运动呢?可是我们的诗歌生态毕竟太恶劣了;自第三代以来中国诗歌的生态环境,真是坏到了不能再坏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愈演愈烈,这也正是诗坛圈子林立的一个根本原洇大家都看到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在如此恶劣的地方生存和生长。说到底这是一种被迫某种程度,大家都被诗歌运动绑架了一些诗人出于推广和营销的目的,发起了各种名称的诗歌运动;随即很多诗人身不由己被这些看起来灸手可热的诗歌运动悄悄吸入。而从操作层面来看诗歌运动只要搞得起来,会策划对加入运动的诗人保护和推广作用,那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怎么说,即使是一个名不見经传的诗人一向没人理会,甚至饱受排斥只要进入诗歌运动,立马会被认为属于某派这样群体的力量为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屏障,要排斥这个诗人意味着在排斥这个运动,单个诗人的保护无形之中增加了这种团结起来的力量已经得到了公认。何况任何诗歌运动再怎样不济,也会千方百计地给它的拥趸者追随者多少提供一些诗歌的流通资源那又是参与诗歌运动的一个意外的收获!这意味着在紟天这个时代,一个最优秀的诗人他要单枪匹马地存在比那些进入诗歌运动的诗人通常要艰难万倍,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买提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