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范文十篇】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范文一:中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
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
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
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
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
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
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学校广播站时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
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
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七、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
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
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 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 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
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
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二)理论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论文集》。
3.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研报告》及《个案分析》。
4.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想集》及学生《小论文集》。
5.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地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6、学校教师敖三、艾猛撰写的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
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范文二: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等成长的道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会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一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得以成功的基础。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的确是这样,好习惯不仅会使你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更会为你日后在社会上生存奠定基石,因为社会、国家、世界越来越需要人才,而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人则更容易成才。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那么,在中学时代应如何去培养良好的习惯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说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从遵规守纪开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科书,学生的一言一行就是培养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业。因材施教是养成教育的着眼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时,就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按照其年龄特征、性格特点来分类设计方案,分层确立目标。
若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耐心教导他们,如果发现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有不正确的地方,就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训练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严格,在教学中要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的手段,达到爱的目的,真正做到寓爱于严,严爱结合。
范文三: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 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古人云:“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 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中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 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我们的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中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正如初中教育学所说的:
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不忙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就在家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这些家长(这些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却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 树立师表,蜡炬不成灰。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中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 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 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五的班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 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中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
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 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团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争当安全卫士”、“争当校长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现在我校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学生学习、生活井然有序,良好的校风、学风已然形成。以长补短,以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去带动那些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养成教育的成功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中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范文四: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 要】为心理学认为:3周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法国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习惯
行为心理学认为:3周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法国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举一个例子,美国的福特公司。众所周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是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它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占居世界熬头,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但是你能想象出这个奇迹的创造者——福特进入公司的“敲门砖”仅仅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吗?
当时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起应聘的几个人都有比他高的学历,他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对于能应聘上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在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突然发现门口的地上有一张纸,他很自然地捡了起来,又看了看,发现那只是一张废纸,就顺手将它扔进了垃圾桶里。这一切都是在他不经意间做出的,也没有当回事,但他没有想到,这个不经意却正好被董事长看在了眼里。福特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就热烈地向他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福特非常的困惑,他不清楚原因。知道董事长解释后他才明白,这个令人诧异的决定,完全源于他的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大展宏图,一直到后来将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福特并不知道董事长在看他,他只是凭借着自己的良好习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份工作。
由此可见,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往往是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可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再想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那么该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榜样示范
什么是榜样?榜样是指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能使人们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作用。
学生虽然在学校的时间很多,但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少。不仅仅是老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家长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为孩子做出榜样。老师在学校可以给学生多讲些英雄事迹,例如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再或者身边的某位同学做了什么好事等等都可以与同学们分
享。而家长也应该在平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以身作则,或者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好的书籍,供他们课外阅读,从而达到一种榜样示范,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制度规范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的学生可以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就需要制度的规范。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的制度,因材施教。
当然,制度的制定也不过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所以,让学生真正做到,落实到实处上才是最重要的。这件事不需要多么重大,日常生活中就随处可见。比如,学生的坐姿不正确,甚至有的同学喜欢趴在书桌上,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就需要多加提醒,提醒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形成正确的坐姿习惯。还有很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两个公司进行合作,一家是制作食品的公司,另一家是投资公司。在进行了种种商谈之后,两家公司都觉得非常满意,就差最后签订合同。投资方提出看看食品加工产的环境,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带领员工将工作环境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投资方很满意,就在这时,食品公司的总经理突然觉得喉咙里痒痒的,他咳了一下,随地吐了一口痰。投资方皱了下眉之后走了,后来被通知合作取消,而原因就在于总经理
的那一口痰。投资方的回答是,生产食品需要严格的卫生措施,如果公司的管理者都有这样不好的卫生习惯,那么整个公司的卫生习惯就可想而知。
所以,要让学生知道,不可以因为只是一件小事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让他们明白“物以善小而,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三、积极表扬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愿意听别人表扬自己,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是对孩子所做事情成果的一种肯定。老师可以分为两种表扬,一种是口头表扬,一种是物质奖励。对于物质奖励,哪怕只是一个本子,一块橡皮,都可以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推动的作用。
例如我班的杨晨,他是属于那种很爱讲话,并且很有幽默感的学生,常常给同学们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但有一点不是很好,就是他忽视纪律问题,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随意讲话,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爱玩爱闹是孩子的本性,我不想扼杀他们的纯真,但也不想课堂秩序从此混乱,毕竟班级不是一个学生的,是好几十人组成的大家庭。最后,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下午1点到2点是一个疲倦的时间段,大多数学生都打不起精神。既然他愿意讲笑话,别的同学也愿意听,我就让他每天下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讲一个笑话,每天的笑话不能重复。这样,他所知道的笑话有限,就不能随意在课堂上和同学讲笑话,而是将那些笑话留到下午。并且每天我都会根据他的笑话的表达对他进行表扬或提出建议,他在不自觉中还可以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解决了他上课扰乱课堂纪律的问题,又让大家愉悦的度过了下午的疲惫。而他也由于上课不多说废话而精神集中,认真听讲,成绩还有所提高。
所以,我认为,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每一次表扬,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一种鼓舞,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
总之,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并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
范文五: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里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抓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和笔者所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进行:
一、从中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
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应高度重视,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周密的计划,是落实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新学期开始后,新生从原来的各个学校(村小)汇聚到了我们学校,而对新的学校,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他们都想重塑自我形象,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在工作中我们抓住这一时机,结合我们学校的有关规定,在开学之初就利用两周时间组织新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五应当、十不许》《龙凤中学住校生管理条例》,ㄍ龙凤中学文明班级评比办法》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在学习的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比较好的我们每个周升旗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跟全校的学生听。并详细阐述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学校的德育宏观蓝图还提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比如这个学月要求学生做什么,下个学月要求学生再做什么等,并说明达到目标的具体条件要求,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这一要求去做,使他们做有标准,学有样子,有章可循,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每一周对班级文明习惯遵守情况进行评比,将一周中无迟到早退现象,遵守纪律好和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的班级评为“行为规范流动红旗班级”,进行表彰并纳入班主任年终工作考核。对规范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事迹突出的提出表扬并且进行奖励,没达到要求的班级和学生指明存在什么问题,并要求改正,在这种监督考核之下,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养成勤学、守纪的好习惯。
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大家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学校大多数班级的《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学生操行评比制度》,就是学生自己制定并遵守的,我们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星期一的周前会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处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如我们学校的卫生行为习惯,一开始同学们没有这个意识,班级中有时桌凳摆放不整齐,教室里有垃圾,废纸。周围环境中有杂物,我们组织教师每天及时检查,发现后责令其打扫干净
并扣除班级文明分,通过这种办法,一个阶段后,同学们养成了一个到校后首先看看桌椅放整齐了没有,地面是否干净,不乱扔杂物,看到杂物,还能主动捡起扔进纸篓,慢慢地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了。同时其它行为习惯也逐渐得到改观。
三、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实现行为矫正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常常会因缺少恒心,而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平时要求他们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进行讨论,指出我们班级同学中哪些行为是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让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进行评述,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进而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改正不足。记得我所教的2005级4班、新生刚进校时,因为大多学生来自农村没有养成在楼上学习生活的习惯,学生乱扔垃圾、玩打,随地吐痰,往楼下扔脏东西等。结果导致班级纪律不好,经常被学校批评,为此我便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是违反学校纪律的,通过自省,同学们自觉地纠正了不良行为,从而形成了好的习惯。
四、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独立、自立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让他们做,子女“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受到限制,到了学校也是不做卫生,对班级事物不闻,桌上乱七八糟,对此,我们采取开家长会,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做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平时只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通过团委组织的一些活动,如各种纪念日,为贫困学生和有疾病的学生献爱心活动等,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符合二十一世纪的“四有”新人。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学校进行“五会三规”养成教育和学生实际,给2012秋汽车运用与维修班进行主题班会。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德育对职校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同学们做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职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职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
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范文七: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慢慢培养形成的,而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的。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习惯养成
一、 现代中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家庭已经奔入小康生活,对生活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的淡化,个个吃好、穿好、住好,没有生活之忧。自然在平日生活中就开始有了攀比心理,衣食住行方面的比较就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的一部分,盲目的高消费、高享受。有的学生拉帮结派自成老大,命令其他同学帮自己值日或做作业。穿的要比牌子,吃喝的要比价钱,甚至对着一些家庭经济不好的同学评头论足,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2、一些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很是不注意,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起哄;卫生习惯也比较差,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懂得尊重他人,见到师长也不主动问好;不爱护公用设施,而是有意识的搞破坏;更有甚者,把头发烫染的稀奇古怪,穿红着绿哒拉
一对拖鞋向旁人吹口哨。
3、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个人主义非常强,在家里娇生惯养的,来到学校就适应不了大集体生活,缺乏应有的宽容,对别人的生活习惯很看不顺眼,或是用自己的生活准则来强求别人遵循。有些学生未经允许就乱动用他人物品、看别人信件和日记。缺乏集体荣誉感,责任心不强,因此拈轻怕重、好逸恶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思想也比较单纯,非常天真,看事情不懂区分是非善恶,特别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众心理、模仿心理也比较严重,加上平日里意志不够坚定,自控能力不够强,常常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把家里的爱护和学校的良苦用心看成是一种约束,叛逆心理非常明显。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其他同学休息的时候放生高歌,或是在教室等学习的地方谈天说地,老师上课喜欢顶嘴和老师唱反调,这样在集体生活中就显得格格不入,这就是常人常说的“有个性”。
2、 现在的生活已经是不愁吃穿,追求精神享受了,过去的贫苦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父母非常宠溺自己的孩子,各个娇生惯养,对子女总是有求必应,就算平日里犯错,也不舍得责骂,使得现在的孩子娇气一身,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做事、说话从不顾及他人感受,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除了这样的现象,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子
女甚是苛刻,特别是学习方面过分严厉,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相比,很是关心儿女的心理感受,以致使子女形成了孤僻、冷漠、甚至是自卑等不良性格。而今留守孩子也比较多,大多都是因为缺乏家庭关爱,无人管教,形成各种怪异的性格,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在校的也是整天无所事事,混的是日子,这是众多学校头疼的问题。
3、 当前,外部诱惑实在太多,中学生心灵还是比较幼稚,所以影响是极大的。就比如说,我们现在最流行的互联网,使用正当的那它就能延伸视线,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开发中学生的潜力。但因为很多中学生是不思进取,享受娱乐,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部分学生沉迷游戏、游乐网吧和歌舞厅等,以致荒废学业,相当一部分少年犯就是因此走上不归之路的。很多中学生如今也是相约似的,视自己的利益如命,常会为一己之私不顾后果的去损坏别人的利益,还高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把中华传统美德抛于千里之外,连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忘得一干二净。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等道德品质更是被有些人看成是不值一提的空话,使之在约束人们的行为方面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一些正面的教育,再它们面前往往直不起腰杆子,被忽略掉。
4、当然,现在学校的德育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众多学生,一个班级学生几十余人,教师也不能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的微恙,不能一对一的进行教育,有时总会疏忽一些小细节,这样就尤显针对性不足,内容单一,理论性较强,实践起来就颇为费力,养成教育就变少了,很多工作多是一般化,
一体化就比较难实现,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疲于应付,营造各种的氛围就步履维艰了。
三、我们要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净化社会公德环境
要注重引导,给学生树立榜样,让中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有所感触,并从中得到启发,找到自身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触犯道德底线,把文明、道德、奉献体现在生活当中。通过一些宣传单或电影等媒介多传播各种关于文明和道德行为的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分析是非善恶,一些学校还通过一些类似“感恩教育”的公益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众多家长的肯定,营造讲文明、讲道德、懂感恩、懂奉献的良好积极氛围。
2、优化家庭公德环境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生活中遭到不幸的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家长一起营造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家庭抓好子女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中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活在一个快乐氛围的环境里,这对于他们的养成健康的身心有很大的帮助。
3、健全道德纪律机制
提倡社会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制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公德教育网络,使公德教育一体化,让全社会共同起来实行,落到实处。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使教育的成效得到巩固和发展。
4、深入了解进行针对性教育
关于教育对象,我们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性给予正确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育内容应从中学生自身出发,站在中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了解学生就容易多了,对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了。其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接受教育,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由教育客体转为主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积极吸收教育信息,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这样,公德教育的效果才会日益彰显。
5、强化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强化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那在进行公德教育时,就要改变过去德育只会讲不会做的的作法。只会对学生强制性的教育,逼迫他们接受,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和自主评价的活动实践,使他们自觉、自动地参与,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生命意义予以肯定,并自我内化,从而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
6、德育要着重于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爱祖国、爱父母、爱集体,也就是说要学生懂得如何做人。所以,我们要将传统伦理道德中处事、修身养性之道中的精华摆在中学公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加强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明确这样做的作用和目的,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自己去总结、辨别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规
范,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总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携手合作,共同教育,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工作,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做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确合理要求,明确具体和严格要适度,坚持不懈地贯彻做到耐心,并且认真执行、检查、和督促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苦用心许多学生都能够感受,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增强自信心,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有所提高,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增强学习意识,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王建宏,王俊蓓.八成中学生心理都有问题[n].宁夏日报,(002).
[2] 俊山.现实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素质及矫正方法.清河县教育网.
[3] 张艳平.如何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db/ol]. http://.cn. html.
范文八:中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包括: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为人处事习惯等等。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一个人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但习惯是从播种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恶习的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
一、养成良习,从遵规守纪开始良好的习惯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逐渐养成的,恶习沾染也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的同学虽然年龄不大,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良好的习惯,深受老师的喜爱与同学们的爱戴,但也有些同学同样年龄不大,却沾染了许多世俗或成人化的恶习,抽烟、喝酒,学习不踏实,做事马虎,说话撒谎,不讲卫生,甚至满口脏话等。良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一步一步养成的,拥有良好习惯的人,近一点讲,显得有教养,远一点讲,会造就好的性格。中学时代,同学们处于许多习惯的养成阶段,是培养良习,还是形成恶习,我们的行为非常关键。良习的培养,需要从遵规守纪开始。
二、战胜自我,不断改恶除弊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虽然不良习惯不都等于恶习,但不良习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有一定危害性的,有时是精神上的,有是社会上的。就像形成良习非常不容易一样,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改掉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恶习难改”,但并不是说“恶习不能改”,当然要改掉不良习惯,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非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来支撑不可。比如,有的同学养成了抽烟的不良习惯,一旦成瘾,可以说完全戒掉是很困难的,但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戒烟成功的先例。我们中学生形成了一点不良习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良习惯变成了恶习,可怕的旧的恶习未改,新的不良习惯又形成。因此,作为合格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习惯,还要不断战胜自我,努力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三、树立志向,收获命运和成就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身,不仅能造就良好的性格,还能为我们成就大事,担当大任打下铺垫。中学生要时刻明确主宰命运的是我们自己,在中学学习阶段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远大的理想,为将来的人生蓝图进行规划设计,围绕着目标及理想,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断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习惯。
范文九: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和变化的重要时期,又是增长知识、接受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另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因此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一些途径谈一谈个人的肤浅观点。   一、用制度约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炼,自我约束,加强个人修养而形成的,这要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大家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就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实现行为矫正   对于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常常会因缺少恒心,而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平时要求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进行讨论,指出我们班级同学中哪些行为是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独立自立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让他们做,子女“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受到限制。到了学校也是不愿劳动,对班上的事情不闻不问,桌上乱七八糟,对此,我们可通过开家长会时,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家长转变观念,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做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   学校德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追溯其根源,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师自己不能够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不到。在学生的教育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以身作则和行为示范作用是处于第一位的。   总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平时只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系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
范文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文化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第四周班会课材料)
养成教育 ①“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③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④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 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具体一些做法是——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
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
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中学生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2、观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3、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等手段对家长要挟,而家长对此不加批评教育,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也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殊不知这种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变得野蛮。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很难接受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加上对群体生活的规矩理解不够,以为跟家里一样,遇事有父母撑腰,所以就敢于大胆违反纪律。相反,在家经常受父母批评和打骂的学生得不到关爱,就会灰心失望,自暴自弃,这就更容易形成执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较为少见,而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痴,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大错虽然不犯,小错却接连不断。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校内骑车等。
5、品质不良。少数高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黑白颠倒,感情冷漠,经不起利诱而发生盗窃、敲诈、勒索、打架斗欧、吸烟、喝酒等行为,这已不是一般学生违纪的问题,而是临近刑事犯罪的边缘,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激情明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其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每年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等。举办活动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本学期,政教处协同团委准备举办“雷锋在我心中”征文、“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我为萌中添光彩”、植树护绿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同学对母校的热爱之情,让同学们感到萌中的今天来之不易,是广大师生奋斗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全体师生的血汗,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当然要珍惜、爱护,那随意毁坏公物、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是否还应继续?
2、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关心、互相爱护、自我教育、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基础文明、道德、纪律等问题的监督与管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杜绝一些不道德行为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1.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2. 现代教育专家说养成教育
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说,“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