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一些著名书籍的书籍。却不知有些什么,麻烦有知道的,网站或者软件,可以分享我,谢谢

原标题:三毛丨文学的美终其┅生是我追求的目标!

在一次一次的顿悟里,那沉重的大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和思想,突然发觉书籍已经深深植根在我身体裏,带不带着它们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两年多以前的夏天我回国去看望久别的父母,虽然只在家里居住了短短的两个月可是该見的亲友却也差不多见到了。

在跟随父母拜访长一辈的父执时总有人会忍不住说出这样的话来:“想不到那个当年最不爱念书的问题孩孓,今天也一个人在外安稳下来了怎不令人欣慰呢!”

这种话多听了几遍之后,我方才惊觉过去的我,在亲戚朋友之间竟然留下了那么一个错误的印象,听着听着便不由得在心里独自暗笑起来。

要再离家之前父亲与我挤在闷热的贮藏室里,将一大盒一大箱的书籍翻了出来这都是我初出国时,特意请父亲替我小心保存的旧书这一次选择了一些仍是心爱的,预备寄到遥远的加纳利群岛去

整理了┅下午,父亲累得不堪当时幽默地说:“都说你最不爱读书,却不知烦死父母的就是一天一地的旧书倒不如统统丢掉,应了人家的话財好”

说完父女两人相视而笑,好似在分享一个美好的秘密乐得不堪。

算起我看书的历史来还得回到抗战胜利复员后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全家由重庆搬到南京居住在鼓楼一幢叫“头条巷四号”的大房子里。

我们是浙江人伯父及父亲虽然不替政府机关做事,战后虽嘫回乡去看望过祖父可是,家仍然定居在南京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的堂兄姐念中大有的念金陵中学,连大我三岁的亲姐姐也进叻学校只有我,因为上幼稚园的年纪还不够便跟着一个名叫兰瑛的女工人在家里玩耍。那时候大弟弟还是一个小婴儿,在我的记忆裏他好似到了台湾才存在似的。

带我的兰瑛本是个逃荒来的女人我们家原先并不需要再多的人帮忙,可是因为她跟家里的老仆人管夶门的那位老太太是亲戚,因此收留了她也收留了她的一个小男孩,名叫马蹄子

白天,只要姐姐一上学兰瑛就把我领到后院去,叫馬蹄子跟我玩我本来是个爱玩的孩子,可是对这个一碰就哭的马蹄子实在不投缘他又长了个癞痢头,我的母亲不知用什么白粉给他擦著治看上去更是好讨厌,所以只要兰瑛一不看好我,我就从马蹄子旁边逃开去把什么玩具都让给他,他还哭

在我们那时候的大宅孓里,除了伯父及父亲的书房之外在二楼还有一间被哥哥姐姐称做图书馆的房间,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个大窗,对着窗外的梧桐树房间内,全是书

大人的书,放在上层小孩的书,都在伸手就够得到的地板边上

我因为知道马蹄子从来不爱跟我进这间房间,所以一个人就总往那儿跑我可以静静地躲到兰瑛或妈妈找来骂了去吃饭才出来。

记得我生平第一本看的书是没有字的,可是我知道它叫《三毛流浪记》后来,又多了一本叫《三毛从军记》,作者是张乐平

我非常喜欢这两本书,虽然它的意思可能很深可是我也可鉯从浅的地方去看它,有时笑有时叹息,小小的年纪竟也有那份好奇和关心。

“三毛”看过了其他凡是书里有插图画的儿童书,我吔拿来看看记得当时家里有一套孩子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的编的人,是姐姐的校长鼓楼小学的陈鹤琴先生,后来我进了鼓楼幼稚园也做了他的学生。

我在那样的年纪就“玩”过《木偶奇遇记》《格林兄弟童话》《安徒生童话集》,还有《爱的教育》《苦儿寻母记》《爱丽丝漫游仙境》……许多本童话书这些事,后来长大了都问过父亲向他求证,他不相信这是我的记忆硬说是堂兄们后来在台灣告诉我的,其实我真没有说谎那时候,看了图画、封面和字的形状我就拿了去问哥哥姐姐们,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这小孩为什么画怹哭,书里说些什么事情问来问去,便都记住了

所以说,我是先看书后认字的。

有一日我还在南京家里假山堆上看桑树上的野蚕,父亲回来了突然拿了一大叠叫做金元券的东西给我玩,我当时知道它们是一种可以换马头牌冰棒的东西不禁吓了一跳,一看姐姐掱上也是一大叠,两人高兴得不得了却发现家中老仆人在流泪,说我们要逃难到台湾去了

逃难的记忆,就是母亲在中兴轮上吐得很厉害好似要死了一般地躺着。我心里非常害怕想帮她好起来,可是她无止无境地吐着

在台湾,我虽然年龄也不够大可是母亲还是说動了老师,将我和姐姐送进国民学校去念书那时候,我已经会写很多字了

我没有不识字的记忆,在小学里拼拼注音、念念国语日报,就一下开始看故事书了

当时,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每个月《学友》和《东方少年》这两本杂志出书的时候姐姐也爱看书,我不懂的芓她会教,王尔德的童话就是那时候念来的。

初小的国语课本实在很简单新书一发,我拿回家请母亲包好书皮第一天大声朗读一遍,第二天就不再新鲜了我甚至跑去跟老师说,编书的人怎么不编深一点把我们小孩子当傻瓜,因为这么说还给老师骂了一顿。

《學友》和《东方少年》好似一个月才出一次实在不够看,我开始去翻堂哥们的书籍

在二堂哥的书堆里,我找出一些名字没有听过的作镓:鲁迅、巴金、老舍、周作人、郁达夫、冰心那时候,才几岁嘛听过的作家反而是些外国人,《学友》上介绍来的

记得我当时看叻一篇大概是鲁迅的文章,叫做《风筝》看了很感动,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内容后来又去看《骆驼祥子》,便不大看得懂又看了冰心寫给小读者的东西,总而言之那时候国语日报不够看,一看便看完了所以什么书拿到手来就给吞下去。

有一日大堂哥说:“这些书禁叻不能看了,要烧掉”

什么叫禁了,也不知道去问母亲,她说:“有毒”我吓了一大跳,看见哥哥们蹲在柚子树下烧书我还大夶地吁了口气,这才放下心来

又过了不知多久,我们住的地方叫做朱厝仑的,开始有了公共汽车通车的第一天,全家人还由大伯父領着去坐了一次车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有了公车这条建国北路也慢慢热闹起来了,行行业业都开了市这其中,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商店也挂上了牌子——建国书店

那时候,大伯父及父亲千辛万苦带了一大家人迁来台湾所有的一些金饰都去换了金元券给流掉了,大囚并没有马上开业做律师两房八个孩子都要穿衣、吃饭、念书,有的还要生病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情形一定是相当困难嘚只是我们做孩子的并不知觉而已。

当我发现“建国书店”是一家租书店的时候一向很听话的我,成了个最不讲理的孩子我无止无休地缠住母亲要零钱。她偶尔给我钱我就跑去书店借书。有时候母亲不在房内我便去翻她的针线盒、旧皮包、外套口袋,只要给我翻絀一毛钱来我就往外跑,拿它去换书

“建国书店”实在是个好书店,老板不但不租低级小说他还会介绍我和姐姐在他看来不错的书,当时由赵唐理先生译的,劳拉·英格儿所写的全套美国移民西部生活时的故事书——《森林中的小屋》《梅河岸上》《草原上的屋》《农夫的孩子》《银湖之滨》《黄金时代》这些本无聊的故事简直看疯了我

那时候,我看完了“建国书店”所有的儿童书又开始向其他嘚书籍进攻,先是《红花侠》后是《三剑客》,再来看《基度山恩仇记》又看《唐·吉诃德》。后来看上了《飘》,再来看了《简爱》《琥珀》《傲慢与偏见》《咆哮山庄》《雷绮表姐》……我跌入这一道洪流里去,痴迷忘返

春去秋来,我的日子跟着小说里的人打转終于有一天,我突然惊觉自己已是高小五年级的学生了。

父母亲从来没有阻止过我看书只有父亲,他一再担心我那种看法要看成大菦视眼了。

奇怪的是我是先看外国译本后看中国文学的,我的中文长篇第一本看的是《凤萧萧》,后来得了《红楼梦》已是五年下学期的事情了

我的看书,在当时完全是生吞活剥无论真懂假懂,只要故事在就看得下去,有时看到一段好文章心中也会产生一丝说鈈出的滋味来,可是我不知道那个字原来叫做“感动”

高小的课程原先是难不倒我的,可是算术加重了鸡兔同笼也来了,这使得老师┿分紧张一再地要求我们演算再演算,放学的时间自然是晚了回家后的功课却是一日重于一日。

我很不喜欢在课堂上偷看小说可是當我发觉,除了这种方法可以抢时间之外我几乎被课业迫得没有其他的办法看我喜欢的书。

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便是书盖在裙子丅面,老师一写黑板我就掀起裙子来看。

当我初念到宝玉失踪贾政泊舟在客地,当时天下着茫茫的大雪,贾政写家书正想到宝玉,突然见到岸边雪地上一个披猩猩大红氅、光着头、赤着脚的人向他倒身大拜下去贾政连忙站起身来要回礼,再一看那人双手合十,媔上似悲似喜不正是宝玉吗,这时候突然上来了一僧一道挟着宝玉高歌而去——“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峩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当我看完这一段时,我抬起头来愣愣地望着前方同学的背,我呆在那儿忘了身在何处,心里的滋味已不是流泪和感动所能形容,我痴痴地坐着、痴痴地听着好似老师在很远的地方叫着我的名字,可是我竟没有回答她

咾师居然也没有骂我,上来摸摸我的前额问我:“是不是不舒服?”

我默默地摇摇头看着她,恍惚的对她笑了一笑那一刹那间,我頓然领悟什么叫做“境界”,我终于懂了

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了。

《红楼梦》我一生一世都在看下去。

又过了┅年我们学唱《青青校树》,六年的小学教育终成为过去许多同学唱歌痛哭,我却没有我想,这倒也好我终于自由了。

要升学参加联考的同学在当时是集体报名的,老师将志愿单发给我们要我们拿回家去细心地填。

发到我我跟她说:“我不用,因为我决定不洅进中学了”

老师几乎是惊怒起来,她说:“你有希望考上为什么气馁呢?”

我哪里是没有信心我只是不要这一套了。

“叫你妈妈奣天到学校来”她仍然将志愿单留在我桌上,转身走了

我没有请妈妈去学校,当天晚上父亲母亲在灯下细细地读表,由父亲一笔一劃亲手慎重地填下了我的将来

那天老师意外地没有留什么太重的家庭作业,我早早地睡下了仰躺在被里,眼泪流出来塞满了两个耳朵。

做小孩子有时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要怎么过自己的一生大人自然得问都不问你一声。

那一个漫长的暑假里我一点也不去想发榜的事情,为了得着一本厚厚的《大戏考》欣喜若狂那一阵眼睛没有看瞎,也真是奇迹

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凡事不关心,除了这些被人称为“闲书”的东西之外我是一个跟生活脱了节的十一岁的小孩,我甚而没有什么童年的朋友也实在忙得没有时间出去玩。

最最愉快的时光就是搬个小椅子,远远地离开家人在院中墙角的大树下,让书带我去另一个世界

我是考取了省中的,怎么会进去的只囿天晓得。小学六年级那年生活那么紧张,还偷看完了整整一大部《射雕英雄传》

这看完并不算浪费时间,可怕的是这种书看了,囚要发呆个好多天醒不过来

进了中学,看书的嗜好竟然停了下来那时候我初次坐公车进城上学,四周的同学又是完全陌生的脸孔一切都不再像小学一般亲切熟悉。新环境的惊愕使我除了努力做乖孩子,不给旁人比下来之外竟顾不了自己的心怀意念和兴趣。

我其实昰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学校安排的课程听上去是那么有趣,美术、音乐、英文、历史、国文、博物……在这些科目的后面应该蕴藏了哆少美丽的故事。数学也不该是死板的东西,因为它要求一步一步地去推想、去演算这和侦探小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我是这么地渴求新的知识我多么想知道一朵花为什么会开,一个艺术家为什么会为了爱画、爱音乐甘愿终生潦倒,也多么想明白那些横写的英攵字,到底在向我说些什么秘密……

可惜我的老师们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我渴羡的故事。

美术就是拿些蜡做的水果来把它画得一模一样;音乐是单纯的唱歌;地理、历史,应该是最好玩的科目可是我们除了背书之外,连地图都很少画

我最爱的英文老师,在教了我们一學期之后又去了美国。

数学老师与我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她双眼盯住我的凶光,好似武狭小说中射来的飞镖一样

初一那年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中等不留级。

暑假又来了我丢下书包,迫不及待地往租书店跑那时候,我们已搬到长春路底去居住那儿也有租书店,只是那家店就不及“建国书店”高贵,它是好书坏书夹杂着

也是在那个夏天,父亲晒大樟木箱在一大堆旧衣服的下面,被我发覺了封尘多少年的宝藏父母自己都早已忘了的书籍。

那是一套又一套的中国通俗小说

泛黄的、优美细腻的薄竹纸,用白棉线装订着烸本书前几页有毛笔画出的书中人物,封面正左方窄窄长长的一条白纸红框写着这样端正秀美的毛笔字——“水浒传”“儒林外史”“紟古奇观”……

我第一次觉着了一本书外在形式的美。它们真是一件件艺术品

发觉了父亲箱底那一大堆旧小说之后,我内心挣扎得很厉害当时为了怕书店里的旧俄作家的小说被别人借走,我在暑假开始时便倾尽了我的零用钱,将它们大部分租了下来那时手边有《复活》《罪与罚》《死灵魂》《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还有《狂人日记》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些都是限时要归还的。

現在我同时又有了中国小说一个十二岁的中国人,竟然还没有看过《水浒传》使我羞愧交加,更是着急地想去念它

父亲一再地申诫峩:“再看下去要成瞎子了,书拿得远一点不要把头埋进去呀!”

我那一个夏天,是做了一只将头埋在书里的驼鸟如果问我当时快不赽乐,我也说不出来我根本已失去了自己,与书本溶成一体了哪里还知道个人的冷暖。

初二那年连上学放学时挤在公共汽车上,我嘟抱住了司机先生身后那根杠子看我那被国文老师骂为“闲书”的东西。

那时候我在大伯父的书架上找到了《孽海花》《六祖坛经》《閱微草堂笔记》还有《人间词话》,也看租来的芥川龙之介的短篇总而言之,有书便是好看生吞活剥,杂得一塌糊涂

第一次月考丅来,我四门不及格

父母严重地警告我,再不收收心要留级了。又说看闲书不能当饭吃,将来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也该立下志向,這样下去做父母的怎么不担心呢。

我哪里有什么立志的胸怀我只知看书是世界上最最好玩的事,至于将来如何谋生还远得很哪。

虽嘫这么说我还是有羞耻心,有罪恶感觉得成绩不好,是对不住父母的行为

我勉强自己收了心,跟每一位老师合作凡书都背,凡课嘟听连数学习题,我都一道一道死背下来

三次数学小考,我得满分

数学老师当然不相信我会突然不再是白痴了,她认为我是个笨孩孓便该一直笨下去。

所以她开始怀疑我考试作弊。当她拿着我一百分的考卷逼问我时我对她说:“作弊,在我的品格上来说是不鈳能,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她气得很不堪冷笑了一下,下堂课她叫全班同学做习题,单独发给我一张考卷给了我幾个听也没有听过的方程式。

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得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在地下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

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們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现在,转过去给全班同学看看”她仍是笑吟吟地说。

全班突然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哄笑只有一个同学没有笑,低下头好似要流泪一般

我弄错了一点,就算这个数学老师不配做老师在她的名分保护之下,她仍然可以侮辱我为所欲为。

画完了大花脸老师意犹未尽,她叫我去大楼的走廊上走一圈我僵尸般地走了出去,廊上的同学先是惊叫而后指著我大笑特笑,我在一刹那间,成了名人

我回到教室,一位好心的同学拖了我去洗脸我冲脸时一句话都没有说,一滴泪都没有掉

囿好一阵,我一直想杀这个老师

我照常上了几天课,照常坐着公共汽车晃去学校

有一天,我站在总统府广场的对面望着学校米黄色嘚平顶,我一再地想一再地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我在这儿到底是在忍耐什么这么想着想着,人已走到校门口我看一下校门,心里叹着:“这个地方不是我的,走吧!”

我背着书包一坐车,去了六张犁公墓

在六張犁那一大堆土馒头里,我也埋下了我不愉快的学校生涯

那时候,我认识的墓地有北投陈济棠先生的墓园有阳明山公墓,有六张犁公墓在现在市立殡仪馆一带也有一片没有名字的坟场。这些地方我是常客。世上再没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

逃学去坟场其实很不好玩下起雨来更是苦,可是那儿安静可以用心看书。

母亲不知我已经不上学了每天一样给我饭钱,我不吃饭存了三五元,去牯岭街当时的旧书店(当时不放地摊的)买下了生平第一本自己出钱买下的书,上下两册叫做《人间的条件》。

我昰不太笨的旷课两三天,便去学校坐一天老师看见我了,我再失踪三五天

那时家中还没有装电话,校方跟家长联络起来并不很方便

我看书的速度很快,领悟力也慢慢地强了兴趣也更广泛些了,我买的第二本书也是旧的,是一本《九国革命史》后来,我又买进叻国语日报出的一本好书叫做《一千零一个为什么》,这本书里它给小孩子讲解自然科学上的常识,浅浅的解释一目了然,再不久我又买下了《伊凡·傅罗姆》这本太感人的旧书,后来差不多从不吃饭,饭钱都换了书。在逃学完完全全释放的时光里,念我真正爱念的东西,那真是生命最大的享受。

逃课的事因为学校寄了信给家里,终于到了下幕的时候

当时,我曾经想这事虽然是我的错,可是它囿前因有后果,如果连父母都不了解我如果父亲也要动手打我,那么我不如不要活了

我休学了一年,没有人说过一句责备我的话父亲看了我便叹气,他不跟我多说话

第二年开学了,父母鼓励我再穿上那件制服勉强我做一个面对现实的人。而我的解释跟他们刚恏不太一样,面对自己内心不喜欢的事应该叫不现实才对。

母亲很可怜她每天送我到学校,看我走进教室眼巴巴地默默地哀求着我,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我低头坐在一大群陌生的同学里,心里在狂喊:“母亲你再用爱来逼我,我要疯了!”

我坐一节课再拿起书包逃出校去,那时候我胆子大了不再上坟墓,我根本跑到省立图书馆去在那里,一天啃一本好书看得常常放学时间已过,都忘了回镓

在我初二下那年,父母终于不再心存幻想将这个不成器的孩子收留在家,自己教育起来

我的逃学读书记也告一段落了。

休学在家并不表示受教育的终止。

当时姐姐高中联考上榜了二女中可是她实在受不了数学的苦难,又生性喜欢音乐在经过与父母的恳谈和了解之下,她放弃了进入省中的荣誉改念台北师范学校音乐科,主修钢琴副修小提琴。也因为这一个选择姐姐离家住校,虽然同在台丠市里住着我却失去了一个念闲书的好伴侣。

姐姐住校去了我独占了一间卧室,那时我已办妥休学手续知道不会再有被迫进教室的壓力,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那一年的压岁钱我去买了一个竹做的美丽书架,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架上零零落落的几十本书,夶半是父亲买回来叫我念的

每天黄昏,父亲与我坐在藤椅上面前摊着《古文观止》,他先给我讲解再命我背诵,奇怪的是没有同學竞争的压力,我也领悟得快得多父亲只管教古文,小说随我自己看

英文方面,我记得父亲给我念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奥·亨利写的《浮华世界》,后来又给我买了《小妇人》《小男儿》这些故事书,后来不知为了什么母亲每一次上街,都会带英文的漫画故事给我看有对话、有图片,非常有趣而浅近如《李伯大梦》《渴睡乡的故事》(中文叫《无头骑士》吗?)《爱丽丝漫游仙境》《灰姑娘》这些在中文早已看过的书又同英文一面学一面看,英文就慢慢地会了

真的休学在家,我出门去的兴趣也减少了那时很多同年龄的孩子們不上学,去混太保太妹我却是不混的,一直到今天我仍是个内心深爱孤静而不太合群的人。

每一次上街只要母亲同意,我总是拿叻钱去买书因为向书店借书这件事情,已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一本好书,以前是当故事看后来觉着不对,因为年龄不同了同样┅本书每再看看,领悟的又是一番境界所以买书回来放在架上,想起来时再反复地去回看它们竟成了我少年时代大半消磨时间的方法。

因为天天跟书接近它们不但在内容方面教育我,在外型方面也吸引了我,一个房间书多了就会好看起来,这是很主观的看法我認定书是非常优雅美丽的东西,用它来装饰房间再合适不过。

竹书架在一年后早已满了父亲不声不响又替我去当时的长沙街做了一个書橱,它真是非常的美丽狭长轻巧,不占地方共有五层,上下两个玻璃门可以关上

这一个书架,至今在我父母的家里放着也算是峩的一件纪念品吧!

在我十五六岁时,我成了十足的书奴我的房间,别人踏不进脚因为里面不但堆满了我用来装饰房间的破铜烂铁,其他有很多的空间无论是桌上、桌下、床边、地板上、衣橱里,全都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书籍在性质上,它们也很杂分不出一个类别來,总是文学的偏多了些

台湾的书买得不够,又去香港方面买香港买不满足,又去日本方面买从日本那边买的大半是美术方面的画冊。

现在回想起来我每年一度的压岁钱和每周的零用,都是这么送给了书店

我的藏书,慢慢地在亲戚朋友间有了名声差不多年龄的囚,开始跑来向我借

爱书的人,跟守财奴是一色一样的别人开口向我借书,我便心痛欲死千叮万咛,请人早早归还可惜借书不还嘚人是太多了。

有一次堂哥的学音乐的同学,叫做王国梁的也跑来向我借书,我因跟二堂哥懋良感情至深所以对他的同学也很大方,居然自己动手选了一大堆最爱的书给国梁记得拿了那么多书,我们还用麻绳扎了起来有到腰那么高一小堆。

“国梁看完可得快快還我哦!”我看他拎着我的几十本书,又不放心地追了出去

国梁是很好的朋友,也是守信用的人当时他的家在板桥,书当然也放在板橋就有那么不巧,书借了他板桥淹了一次大水,我的书没有救出来。国梁羞得不敢来见我叫别人来道歉,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心痛得哭了起来,恨了他一场一直到他去了法国,都没有理他而今想不到因为那一批书债,半生都过去了国梁这个名字却没有淡忘,聽说前年国梁带了法国太太回台不知还记不记得这一段往事。我倒是很想念他呢

其实水淹了我的几十本书,倒给我做了一个狠心的了斷以后谁来借书都不肯了,再也不肯

在这些借书人里,也有例外的时候我的朋友王恒,不但有借必还他还会多还我一两本他看过嘚好书。王恒也是学音乐的因为当年借书,我跟他结成挚友一直到现在。

那时候国内出版界并不如现在的风气兴旺,得一套好书并鈈很容易直到“文星”出了小本丛书,所谓国内青年作家的东西才被比较有系统的做了介绍我当时是一口气全买。那时梁实秋先生译嘚《莎士比亚全集》也出了在这之前,虽然我已有了“世界”出版的朱生豪先生译的那一套也有英文原文的,可是爱书成奴三套比較着,亦是怡然

又过了不久,台湾英文翻版书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这件事情在国际间虽然将台湾的名声弄得很坏,可是当时我的确是受益很多的一些英文哲学书籍,过去很贵的不可能大量地买,因为有了不道德的翻版我才用很少量的金钱买下了它们。

爱书成痴並不是好事,做一个书呆子对自己也许没有坏处,可是这毕竟只是个人的欣赏和爱好对社会对家庭,都不可能有什么帮助从另一方媔来说,学不能致用亦是一种浪费,很可惜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父亲常常问我:“你这么啃书啃书将来到底要做什么?不如去学一技之长的好”

我没有一技之长,很惭愧的至今没有。

离家之后我突然成了一个没有书籍的人,在国外我有的不过是一个小房间,幾本教科书架上零零落落。

我离开了书籍进入了真真实实的生活。

在一次一次的顿悟里那沉重的大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囷思想突然发觉,书籍已经深深植根在我身体里带不带着它们,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在象牙塔里看书,实是急不得的一旦机缘囷功力到了某个程度,这座围住人的塔自然而然地会消失的,而“真理”就那么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向人显现了

我从来没有妄想茬书本里求功名,以致于看起书来更是如鱼得水,“游于艺”是最高的境界在那儿,我的确得到了想象不出的愉快时光至于顿悟和啟示,那都是混在念书的欢乐里一起来的没有丝毫强求。

而今在荷西与我的家里两人加起来不过一千六百多本书,比起在父母家的盛況现在的情形是萧条多了。

望着架上又在逐渐加多的书籍一丝甜蜜和些微的怅然交错地流过我的全身,而今我仍是爱书可是也懂得愛我平凡的生活,是多少年的书本才化为今日这份顿悟和宁静。我的心里悄悄地有声音在对我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一切了。”

本攵为《雨季不再来》中《逃学为读书》一文三毛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楼主直接到百度搜索就可以了,但炒股书籍也许能给你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只看书籍炒股还是比较欠缺的,本人入市以来一直使用智能股票预警系统,能推荐强势股票

操作简单,只要根据专家提示买进卖出就可鉯了有兴趣的话,楼主可以网上咨询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2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