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学习时间分配期间是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得学习、?

其实与其这样痛苦忍耐,不如换种方式,可以花比较多的时间备战考研,但当你觉得没有心情再做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走,或者学习二外等。很多人都认为学习二外是自己的任务、作业,把学习二外当作自己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用这么想,可以把学习二外当作一种放松自己愉悦自己的手段,就像自己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一样。首先就不要在心理上就给自己负担,我今天要学习多少才行,量不在多,在于精,在于积累,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都复习一点点,可以利用各种软件、音乐或者电影的方式来学习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会轻松一些,学习二外在给自己多一个未来工作选择机会的同时还舒缓了疲劳、减轻压力,总比自己呆在寝室打一整天的王者荣耀、吃鸡等要好得多吧。我本人是不玩游戏的,也不懂游戏,但是有身边的人天天玩游戏,上课玩、走路也玩、吃饭玩、去卫生间也玩,考试前一天都还要玩的,不玩游戏的我是无法理解的,可是知道他们考试时又很担心,因为随时面临着挂科的风险。

吓死宝宝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有个学姐跟我联系,她已经毕业了,并且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她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她去了一家外企,她比较热情跟我分享了她面试的经历,她的这个经历彻底警醒了我,更让我坚定了学习二外的决心。因为我起初学习二外纯粹因为兴趣,总之不是为了工作,不过现在变了。是这么个情况,当时那个公司只需要录取一个人,经过了第一轮面试后她幸运地留存下来,第二轮面试她需要与另外二个人竞争,其实三个人都很优秀,她说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一个,感觉别人比她好得多,而且还是好的一本大学的学生,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她当时就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一脸沮丧。可是后来她收到通知面试通过可以准备上班了,她当时惊讶得不得了,面试官告诉她,她的能力确实比另外两个差一点,但是因为她会几门语言,她不仅会英语还精通法语、日语,而另外两个只会英语,所以录用了她,她当时就庆幸自己在大学里多学了几门语言,要不然哪有她的份。所以她就劝我珍惜在大学里的日子,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很多小伙伴搞不清自己要考哪一年的研究生,湿兄先统一介绍下:

按照国家规定,考研的学生分为两类,应届生和往届生。

应届生:本科大四(某些五年制的要大五),也就是毕业的那一年考研,才算应届生,因为等你来年毕业的时候,如果考上,刚好九月份可以入读研究生。举个例子:今年(2017年)12月即将考研的学生,本科大四或大五,就属于应届生,若考上,明年(2018)年九月入读研究生。

往届生:也就是大学已经毕业,专科毕业两年(从专科毕业到入读研究生的那一年)的学生。不管你工作几年了,只要毕业,都算往届生。举个例子:今年(2017年)12月即将考研的学生,大学已经毕业,专科毕业两年(从专科毕业到入读研究生的那一年),就属于往届生,若考上,也是明年(2018)年九月入读研究生。

根据这个情况,现在开始准备明年考研的小伙伴,是要在2019年才能入读研究生,明年各大院校的招生简章出来,也会以2019作为名头。所以湿兄这篇文章署名为《2019年考研学习时间规划》,不要弄混。

按照湿兄这几年来的经验总结,2019年考研比较合理的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导学阶段:2018年1月至3月

之前湿兄就强调过很多次,考研并不是准备得越早就一定越好,太早有时候反而把战线拉得太长,容易提前透支自己的学习热情,到最后难以有爆发性的提高,反而可能因为复习枯燥无聊而中途放弃。

对于应届生而言,1月份开始正好,因为刚好寒假假期来临,有一段时间可以集中学习。利用寒假下定考研的决心,明确考研的学校和专业,并对考试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专业考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报班学习,经过老师的引导,能够提早进入状态,少走弯路;也可以认识一些研友,相互鼓励督促学习,比自己一个人复习,要更有氛围。

这个阶段切忌说自己回家也能复习好,我没见过几个人在家里能学习好的,不被老妈成天唠叨才怪。

谈恋爱的小伙伴也要相互督促,不要成天腻个没完,既然要考研,就定下心来,爱是要相互成全,而不是相互拖累。

也不要想着回家过个好年再说,一回家就个把月,闲得实在无聊了再跑到学校说准备考研,从今年起,到明年考试结束,如果你真的想考上,这段时间都没有太多娱乐消遣的时间了。

二、基础复习阶段:2018年3月至7月

3月到7月,对于应届生来说学校还有课程,没法全心投入到考研复习,这个阶段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学习,还要兼顾考研复习,需要有更明确的计划,不要让两方面过多互相影响,两方面都没有影响。

但不要觉得这个阶段据考研的时间还长,就放松,千万要沉下心来好好打基础,英语和专业,一个不能落下,因为这个阶段如果基础打牢固了,下半年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冲刺阶段也能获得高速突破。

相反,基础没有打扎实,后面年末又临近期末,事情更多,压力更大,只会让你更加手忙脚乱。

三、暑期强化阶段:2018年7月至9月

对于应届生而言,除了寒假,暑假是最最关键的阶段,一方面暑假时间也相对较长,适于集中突破,一方面也是基础巩固的最后阶段,到了9月份,要是基础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各科复习的平衡就会相对吃力。

每年到这个阶段很多小伙伴才准备考研,说实话时间已经有点仓促。当然也没有绝对的事情,有时候,有些人越是有急迫感才越能激发他的潜能,这个因人而异。只是对于大多数像湿兄这样资质平平的人而言,确实已经有点晚了。湿兄考了两年,第一年就是这个阶段才开始准备。由于英语底子差,虽说也努力了,但后面还是有点吃力。

四、秋季强化阶段:2018年9月至11月

到了这个阶段,选校、选专业以及基础复习的一些问题应该都要解决的差不多了,只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巩固。

对于应届生而言,因为临近期末,也是一年最忙的时间,学校有考试,要提交作业,考研也迫在眉睫,所以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你再去解决基础的问题。

五、冲刺阶段: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

考前一两个月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除了复习的状态调整,更重要的是做好考前的准备,包括住宿、工具、以及身体状况等,不要过于疲倦,越到后面越要注意劳逸结合,要考前生个病什么的,那就太划不来了。

到了这个阶段,各科的复习情况基本已经定型,难再有跳跃性的提升,最主要的是查漏补缺,把一些简单的得分点做到不丢分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

六、复试调剂阶段:2019年1月至5月

这个阶段不要等到初试成绩出来再准备,该找导师的找导师,该了解调剂信息的了解调剂信息,该准备复试的准备复试,有些学校成绩出来慢,等到出来,准备的时间就不多了。

因为初试成绩一般年后才出来,这个年相信对于考研的小伙伴也不好过。但没关系,只要自己真的努力、付出了,相信你都会有收获。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它会让你知道自己不足。

当然,能考上最好,祝大家新年大吉吧!

PS:今年很多小伙伴越是临近考试越是紧张不知所措,过来问湿兄怎么办,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复习计划,准备不充分。对此,希望考2019年研究生的小伙伴引起注意,不要到最后才发现这里没背完,那里没记好,专业也没准备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学习时间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