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的人不能高血压要一直吃药吗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血压高但无症状可以不吃药?医生:这是误区!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健康栏目
  昨天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晓你的血压&。记者日前采访嘉兴市第二医院有关专家时了解到,虽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但不少人对高血压病仍一知半解,众多市民长期缺乏血压监测,部分患者因认识上存在误区,也未能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可能使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高血压成为公众健康头号敌人
  嘉兴市第二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江力勤教授说,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冲击血管壁所引起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射出的血液对大动脉壁撞击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当心脏舒张时,大动脉回缩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俗称&低压&。正常情况下,人的收缩压维持在100毫米汞柱至14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维持在60毫米汞柱至90毫米汞柱之间,当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都属于&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血压与续发性高血压。续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较少,人们通常讲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虽然找不到特定原因,但仍有许多因素可能与其有关,例如遗传、体重过重、高脂血症、长期摄盐过多、饮酒过度、抽烟、精神压力过高、缺乏运动等。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长期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症状,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患者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神志不清、抽搐。严重的高血压会在短期内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或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没有一致的关系。同时,对于一般人而言,清晨和午后是血压较高的时段,因此,高血压患者最易在这两个时段感到身体异常。此外,相比于夏季,一般的人在冬季血压相对较高一些。
  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且是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疾病,目前,仅在我国,便有2.7亿高血压患者,嘉兴市高血压患者则超过成人人群的20%。
  患者谨防陷入两种误区
  &关于高血压,一些患者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自我感觉还不错,即使病情到了需要用药的程度,也一直不愿用药;有些患者则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血压恢复到了正常范围,便认为无需继续用药,自行停药。这两种观点都是需要纠正的。&江力勤教授说。
  高血压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就应该用药?江力勤教授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收缩压超过15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需要服用降压药;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也需要及早服用降压药。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该控制在13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以下,超过这一标准,则需用药。
  &有一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保证正常的生活作息、加强运动,血压会逐渐趋于平稳,不需要依靠药物来降压。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江力勤教授说,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开始用药后需要终身服药,所以,一些患者出于对药物依赖性等原因的考虑,不肯吃药治疗。事实上,高血压治疗不单纯是为了降血压,而是为了预防高血压导致的诸如对心脏、脑、肾以及眼睛的损害。&降压只是表面现象,本质是为抑制其他疾病的发生。很多患者存在对高血压治疗的误区,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江力勤教授指出,拒绝药物或停药,容易导致患者血压波动,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更大,也极易导致脑溢血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一般建议用药后终身服药。如果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了,则可以减量。如果患者是年轻人,在天气炎热季节,也可减量或暂停用药。不过,这些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当在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后进行科学治疗,不应自行做出坚持不服药或停药的决定。另外,在药物选择上,建议患者尽量选用长效片剂。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片普通片因为药效时间短,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导致不良的后果,建议患者不要长期选用。&
  谈及预防高血压话题时,江力勤教授说,成年人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血压,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测量。日常饮食中,应尽量做到少油、少盐、少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应适量运动,加强锻炼。
记者 刘艳阳 通讯员 高硕F 指导专家 嘉兴市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市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江力勤教授
&&相关文章
本频道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如果必要,请与医生联系,本网可提供进一步帮助。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不吃药可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