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个月内韧带可以拉长吗拉长5厘米(15岁,没有舞蹈基础哦,现在坐位体前屈能推到12厘米,想再提高5厘米

话题:坐位体前屈总是推到0,练了也没用 怎么办速求推荐回答:每天站着然后手碰地,一点一点缩短距离,有时可借助让人。要坚持几天最少话题:坐位体前屈怎么推到21厘米推荐回答:坐位体前屈是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的四肢的长度是有比例的,立位或坐位体前屈成绩较差,不是腿长胳膊短的原因,主...话题:20岁零基础想学舞蹈,拉筋还能拉开嘛? PS,我属于...问:20岁零基础想学舞蹈,拉筋还能拉开嘛? PS,我属于韧带特别硬的,坐位体...推荐回答:应该是拉不开了,基本上定型了,拉不开的,要是硬性拉的话,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韧带撕裂。话题:再问问您坐位体前屈 现在能18cm 怎样到20cm问: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推荐回答:两厘米的距离,一个月时间,应该可以的。 其实我只要把身体充分的活动开,多压一会儿腿,再忍点疼,就没有问题了。 满意请采纳,谢谢。 话题:怎样的方法拉韧带方便快速只有3天的时间就要测坐位...推荐回答:我是健身教练,你想的太天真了吧!一般人两三个月, 不过这个和 训练时间及刻苦度有关系, 要是年龄小一些的 一个多月的训练就拉开了 ,年龄大一些的 要两个多月,最多的三个月。锻炼效果没有捷径,希望你循序渐进的进行。最后祝你健身愉快,健...话题:坐位体前屈怎样练才能在一个星期内推到15推荐回答:练习方法: 徒手 站位体前屈:两腿并立,以膝伸直,上体前屈,两手掌触地,上体与腿尽量贴近,复原姿势后连续再做(也可两手扶小腿后部来做)。 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 正踢腿:直立,两臂平举,左脚向前迈...话题:怎么练韧带,就是要考坐位体前屈,怎么得高分,还...推荐回答:其实就是天天找人给你往下压!没有速成的办法!我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开始会疼一些!慢慢就会好了!话题:还有半个月就体考了,我韧带很差,坐位体前屈只能...问:还有半个月就体考了,我韧带很差,坐位体前屈只能推到11这样子,现在很...推荐回答:每天压韧带,但是不要过度,当年我的同学就是压太狠了,骨折了。。。话题:还有两天就中考了,坐位体前屈下也下不去碰到脚尖膝...推荐回答:自己去医院看看吧,你还在这问做什么?至于考试自己忍一下,「忍字」头上一把刀,坚持吧朋友话题:怎么使腰能弯下?坐位体前屈的秘诀?问:中考——坐位体前屈,我老是负数啊!着急!!!有什么方法越快越好?推荐回答:慢慢练 要有步骤有计划的练 切不可过度的练 定一个目标来缩短距离 也可以做仰卧起坐 在起坐的时候多向前压一下 有效果的哦 希望采纳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华英汇大夫本人发表
左侧距骨挫伤后的康复训练
状态:就诊前
使用付费咨询服务
患者h***购买了大夫
次咨询服务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现是否做检查?能着地走路?能康复训练?
所就诊医院科室: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人民医院 骨科
检查资料:
可以逐步开始行走,康复训练,目前没有必要做检查
状态:就诊前
谢谢华主任!1
现可以按照您写的巜踝关节扭伤后康复训练指导》里的三大点进行康复训练?2
小孩现上初三了,平时上课及睡觉各在4楼。请问10天后能否双脚着地走楼梯?3
孩子的今年中考成绩包括体育测试(1000米长跑及坐位体前屈测试,今年4月初进行考试)。请问孩子什么时候能练习跑步及坐位体前屈?麻烦您了。
1.可以;2.需要根据恢复情况来定,目前不能确定
状态:就诊前
疾病:左距骨挫伤;左侧距腓前韧带撕裂伤华主任,您好!我儿子去年12月28日扭伤左踝关节,次日行石膏固定四周。拆除石膏后行康复训练36天,行走有30天,伤脚一直无疼痛,左踝关节及周围无肿胀,无压痛。请问(1)孩子的左距骨挫伤一般多久能恢复正常?(2)孩子现可行提踵训练?(3)现能否练习快走?谢谢!
1.一般1-2月,但有人可以持续存在;2.可以;3.可以
状态:就诊前
使用付费咨询服务
患者h***购买了大夫
次咨询服务
状态:就诊前
疾病:左距骨挫伤;左侧距腓前韧带撕裂伤华主任,您好!我儿子去年12月28日扭伤左踝关节,次日行石膏固定四周。拆除石膏后行康复训练41天,行走有35天,快走训练5天,现在走路轻快、稳定,伤脚无疼痛。左踝关节及周围无肿胀,无压痛。请问华主任:1 判断孩子的左距骨挫伤现是否康复要做什么检查?2 现孩子能否慢跑?3 什么时候能正常跑步?谢谢!
1.MRI;2. 3月后开始慢跑;3.不能确定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有高危行为,快一个月了,&&
希望得到的帮助:给点意见。。
病情描述:三周之前,和网上的约的一个女生性捡了,带套了,就是现在去检测艾滋病准确么??
疾病名称:过敏性紫癜&&
希望得到的帮助:为什么单纯性紫癜这么久还不好,能确诊为紫癜吗?用药是不是该改变
病情描述:男,5岁3个月。孩子五周岁差一个月,16年10月底发现身上出现两个红斑,不是小点点,医生误诊为皮炎,没有用药,观察至12月底上身及下肢出现无数红疹,后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服药:复方芦丁,氯雷他...
疾病名称:先天性斜颈&&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两个朋友的宝宝都在你这里手术的,都说你特别好,希望王医生能给我们做手术可以吗
病情描述:女,9个月。宝宝是先天性肌性斜颈,需要手术,希望王医生能安排最近上么写错了,现在20个半月了,我家宝宝一出生一个星期就发现有个包块了,去苏州儿童医院医生说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叫我们回家自己...
疾病名称:活检慢性宫颈炎,phv52阳性&&
希望得到的帮助:汪医生,术后病理,什么时候回去复诊。
病情描述:女,38岁。20号乐仁东生,环切后病理,麻烦你看看。
疾病名称:胎停育?&&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是胎停育的几率很大呢?还有没有继续保胎的意义?继续吃药的话是不是会使药流流不...
病情描述:女,34岁。末次月经1月29日,周期27到29天,2月25日早孕试纸弱阳,怀孕46天做彩超提示孕囊2.4乘2.1乘0.8,未见胎芽胎心,47天测孕酮12.18,HCG21690,51天阴道彩超见卵黄囊,孕酮12.72,HCG22730...
疾病名称:6年不孕&&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是先看巧囊,还是做试管,自己自然受孕是不是不可能了,我是先看巧囊,还是做试管,自...
病情描述:女,33岁。李大夫我16年11月份做输卵管检查,是通的,行走略僵硬。也是挂的您的号。,因为6年前得过巧克力囊肿切除了,(囊肿切除,两侧都有)这几年內没避孕,但也没怀孕,有一次生化,现在好像...
疾病名称:宫颈疾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因为从未生育所以很担心,半年后复查,自愈的可能性大吗?激光了以后会不会复发,请医...
病情描述:女,28岁。去年9月查出感染高危Hpv,今年二月阴道镜活检低级病变,从未生育医生,我这个严重吗?建议我怎么治疗呢?好担心
疾病名称:噪音性耳鸣&&
希望得到的帮助:还有合适治疗手段吗。谢谢
病情描述:男,34岁。有二十年爆震性耳鸣史,已经慢慢适应了,一月前参加酒会音响巨响两个多小时第二天耳鸣加剧。看耳鼻喉科也一直吃药输液治疗但是耳鸣有增无减现在放弃治疗了。不知道是耳鸣加上焦虑睡眠更...
疾病名称:痒疹 两个月了反反复复越长越多&&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需要面诊和到院治疗
病情描述:很痒很痒 四肢有蔓延趋势 很影响外貌真的很难过
疾病名称:斜颈&&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还是直接去您的专科门诊检查?您的号什么时候可以排到?
病情描述:男,5个月。月子里小孩睡觉已经发现头歪着,家人认为是睡姿的问题,颈部无包块,以为会抬头后情况会好转,现在会抬头翻身,也能够左右转动,但头会往左压着,而且经常低头。周一经中医院推拿科医...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华英汇大夫的信息
踝、肩、膝关节运动损伤的保守和微创手术治疗
华英汇,男,医学博士,运动医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
华英汇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运动医学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北大医院
运动医学与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运动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
运动医学中心
运动医学科
深圳北大医院
运动医学与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体育基础理论课教案-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
当前位置:
体育基础理论课教案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
第1、2、3、4学期通用
课&程&名&称:&公共必修体育——体育基础理论课
授课专业、班级:公共必修体育课选项班
总学时:&8学时;7学时(2011级开始)
授&课&教&师:&
职&&&&&&&称:&
教师所在系院:体育教学部
&&&&&&&&使&&用&教&材:《大学体育》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
大学体育(体育基础理论课)
通识平台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
共同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
公共必修体育课选项班
《大学体育教育教程》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中国书籍出版社
1、《体育与健康教程》
2、《大学健康体育》
2、《体育保健学》
1、邹继豪等
2、戴云鹏等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1、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3、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6月
教学目的 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体育知识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讲解体育基础理论中,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一些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双边活动。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讲授、讨论和答疑。
教学手段:室外或室内讲授,如果条件允许,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手段辅助教学。
采用开卷理论笔试考核方式。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理论讲授与讨论,结合实践能力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掌握自我医务监督操作方法,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鼓励学生在健身理论指导下,创新自我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健身计划。
理论教学中,以丰富的实际例证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
每学期的第一周(也可以在阴雨天授课)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大学体育(公共必修体育课)基础理论第一讲
第1学期;1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体育定义、基本分类和基本功能;了解高校体育目的和任务;明确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了解我院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体育设施环境与体育教学计划;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方法和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1)体育的功能;(2)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4)我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体育设施环境及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简介。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对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目标的认识和理解。本讲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和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办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提问,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解答。条件允许,可配合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如果条件允许,在固定教室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主要用于展示电子教案内容),采用讲解、提问和答疑相结合教学方法完成本次课教学任务;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室外草地或室内场馆为教学场地,采用讲解、提问和答疑相结合教学方法完成本次课教学任务。
一、教学引导过程
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提出本次理论课教学纪律要求,简要介绍本次课教学内容。
二、内容讲授过程
普通话讲授,语速适中,按如下顺序和时间讲授如下内容:
(一)体育的功能
20分钟,分条目讲授,对每个条目内容精练讲解并举必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提问3~4名同学,提问重点是让学生能自己举例说明体育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以简要的评价。
(二)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10分钟,分条目讲授,对每个条目内容精练讲解并举必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15分钟,分条目讲授,对每个条目内容精练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发表对指导思想和目标的有关见解或看法,教师不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为主。
(四)我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体育设施环境及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简介
20分钟,有条理讲解,每一个内容讲解结束后,允许学生提问,教师给予准确的回答。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办法和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介绍
20分钟,简要介绍性讲解,并要求学生登录体育教学部网站详细查看有关内容。每一个内容讲解结束后,允许学生提问,教师给予简要回答。
(六)本次课回顾性总结
7分钟,针对本次课重点教学内容,以精炼的语言总结本次课讲授的重点教学内容。
(七)布置课后自习内容:3分钟。
教&学&内&容
一、体育的功能
(一)体育的定义
体育,是指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关节为枢纽、骨骼为杠杆、肌肉收缩为动力的健身、娱乐和竞技等实践活动。展开来讲,它具有两层意思:
1.&体育亦称“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指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又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又称“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以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的基本分类
1.&竞技体育
它是指在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展示最佳运动技巧、争取优异运动成绩。
2.&学校体育
它是指在学校领域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
3.&群众体育
它是指在全民群体中,通过健身、健美、娱乐休闲,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交往。
(三)体育的基本功能
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本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也即是精神和物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已渗透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人们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调剂社会生活、促进人际交往和技艺交流、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三大需要。具体地讲,体育的基本功能有以下五点:
1.&健身功能
体育的健身功能包括对人体、身心及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作用。
(1)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水平。
(2)对心理、精神、个性发展的良好影响。
(3)提高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2.&娱乐功能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脑力劳动比例逐渐加大,体力劳动比例随之缩小,单位时间内的工作强度和紧张程度增加,而闲暇时间相应增多,这些都必须加以调剂。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精神焕发、体力充沛,可使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身心疲劳得以消除,体育又可使人得到娱乐和享受。
3.&政治功能
(1)为国争光,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国际体育竞赛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声望和影响,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2)为外交事业服务。体育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中,起着极好的桥梁作用。国家体育代表团被誉为“外交先行官”、“和平的使者”,运动员被誉为“穿着运动服的外交家”。
(3)促进人际关系、人民团结和国家统一。
4.&教育功能
体育的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教育效能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家所关注,并纳入本国的教育体系之中。马列主义教育观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教授基本生活技能。人的许多基本生活技能,主要是靠后天学习获得的。体育运动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内容和手段。
(2)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亦是一种文化。它的有关运动和健康的知识是人类知识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向人们传播这些知识,是保证科学与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3)培养意志品质、社会规范和道德作风。通过体育的各种实践,可以培养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及服从裁判、遵守规则的良好自律行为,同时还能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人际关的优秀品德。
5.&欣赏功能
现代体育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它所展现的高技艺和高水平可使人心旷神怡,并获得美的享受和兴趣的满足;同时又会给人一种启迪,即生理永远属于艰苦奋斗和力争上游的人们。
二、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一)高校体育的目的
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与德育、智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与保卫者。
(二)高校体育的任务
1.&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保持旺盛的学习和工作精力。
2.&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各项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学会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形成自学、自练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作风,寓教于体。
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力争上游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素养,使之能自觉地把参与体育活动作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4.&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具有良好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运动才能的学生进行培训的基地,能有效造就群众体育的骨干,并向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在《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次明确强调了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健康第一”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
(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中的第三条和第四条中,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四、我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体育设施环境及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简介
(一)组织形式和制度
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医学科兼备的应用型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我校体育基本划分为三大类: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群体活动。
1.&组织管理形式
我校体育的基本组织管理形式是在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校体育工作,设置一个专门性体育管理机构——体育教学部负责组织实施各类学校体育计划,形成了有关行政部门、体育教学部、学生处、校团委和各个院(系)齐抓共管的学校体育工作局面。
2.&组织管理机构
(1)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我校成立了“南阳理工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在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以主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为主任委员,由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宣传部、体育教学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医院、保卫处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个院(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书记)共同组成的旨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常设性工作委员会。
(2)教务处
教务处是学校各学科、各专业课程教学的唯一性校级管理部门,是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
(3)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是学校直属教学单位,是学校体育的唯一专门性管理机构。体育教学部按照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组织和管理各类学校体育活动。
(4)校团委
校团委是学校体育社团的责任管理机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各类活动的管理。
(二)体育场馆环境
我校体育设施环境良好,基本能够满足各类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现有露天标准田径场2个(其中一个为塑胶地面场地、一个为红砖粉混合型场地);标准足球场2个(1个人工草皮场地,1个天然草皮场地)和一个室外五人制塑胶地面场地;沥青地面、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的篮球场18个,沥青地面、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的排球场8个,塑胶网球场地6个,室外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羽毛球场9个,足球和网球练习墙一个;体操馆1个、乒乓球馆1个、瑜伽和体育舞蹈教室一个、武术教室一个。
(三)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简介(2011级开始执行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公共必修体育课程。第一学期课堂教学12周,每周2学时,24学时,1个学分;第二学期课堂教学16周,每周2学时,32学时,1个学分;第三学期16周,每周2学时,32学时,1个学分;第四学期16周,每周2学时,32学时,1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课堂教学以外,要求学生在课外(校外)以有组织的集体,或班组,或个人形式修学大学体育课程(第一学期8学时,无学分;第二学期8学时,无学分;第三学期8学时,无学分)。
公共必修体育课程Ⅰ、公共必修体育课程Ⅱ、公共必修体育课程Ⅲ、公共必修体育课程Ⅳ分别各开设11门选项课子课程:足球选项课(基础班、男生提高班)、篮球选项课(基础班、男生提高班)、排球选项课(基础班、男生提高班)、田径选项课、乒乓球选项课(基础班、提高班)、网球选项课(基础班、提高班)、太极拳选项课、武术选项课、大众艺术体操选项课(女生班)、散打选项课(男生班)、体育保健课。
注:每学期可根据体育场馆设施、教师配备以及学生需求等情况,从上述11门选项课子课程中选择实际开设的选项课子课程(运动项目选项课提高班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开设)。
选项课子课程选课原则:
(1)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自主选课。
(2)在4个学期的大学体育课程选课中,每名学生必须选择2门(含2门)以上的选项课子课程(注:选同一门选项课子课程的基础班和提高班不计为2门选项课子课程,只计为1门选项课子课程)。
(3)原则上,没有参加过某一运动项目选项课基础班学习的学生,不能参加该项目选项课提高班学习,但其该运动项目基本技能水平较高者,也可以直接参加该运动项目选项课提高班学习。
在公共必修体育课程学习阶段,针对身体状况不适宜学习运动项目选项课的学生(保健生)开设体育保健课(如果达不到开课人数条件,按照学生的个人意愿,安排保健生到选项课班学习,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身体实际状况,安排适宜的体育学习内容)。
2、公共选修体育课程
为处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包括研究生)学习阶段全校各专业本、专科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体育课程,每学期每门公共体育选修课程开课12周,每周2学时,24学时;给于相应学分,并计入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需要获得的学分总数。
公共选修体育课程开设10门运动项目选修课程:网球选修课程、羽毛球选修课程、乒乓球选修课程、毽球选修课程、散打选修课程、健美操选修课程、防身自卫术选修课程、瑜伽选修课程、定向运动选修课程、跆拳道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体育课程选课要求:对于同一门公共选修体育课,每名学生只能选课1次,不能重复。
注:每学期可根据体育场馆设施、教师配备以及学生需求等情况,从上述10门运动项目选修课课中选择实际开设的公共选修体育课。
(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办法和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介绍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2.《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务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的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含电子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对达到及格以上成绩的学生颁发证章。《标准》的实施工作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3.&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
4.&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奖学分评选,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5.&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者,奖励5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
6.&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1)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2)&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南阳理工学院
一、组织领导
我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学校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医院和各院(系)共同组织实施《标准》测试工作。
二、《标准》测试及成绩评定工作安排
1.学校领导主要负责筹划必要的场地、器材和经费,把握实施工作方向。
2.《标准》测试及成绩评定由体育教学部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处、校医院和院(系)要积极主动配合。
3.《标准》测试在体育教学部《标准》测试中心进行。
4.《标准》测试成绩分别由教务处和体育教学部负责保存,与学籍管理相结合,每年测试数据由体育教学部《标准》测试中心在测试当年的12月31日前上报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5.教务处根据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标准》测试成绩,严格按照《南阳理工学院&标准&实施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核定是否准予毕业。
6.学生毕业时,通过教务处审核并由学校盖章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由学生所在院(系)负责装入学生档案。
7.《南阳理工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由南阳理工学院《标准》测试中心负责解释。
三、具体实施办法
大一、大三学生
大二、大四学生
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
坐位体前屈
、全部学生,9初至10月底2育部
四、学生《标准》测试结果的处理&
5.&(见附1)
五、学生《标准》测试成绩等级划分 (见附2),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体育的定义。
2.体育的基本分类。
3.体育的基本功能。
4.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5.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6.体育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
主要参考资料:
1吴强松等主编,《大学体育教育教程》(第1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6月。
2.戴云鹏等主编:《大学健康体育》(第1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年8月。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编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教学后记: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大学体育(公共必修体育课)基础理论第二讲
第2学期;1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一般性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卫生知识。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提问,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解答。条件允许,可配合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如果条件允许,在固定教室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主要用于展示电子教案内容),采用讲解、提问和答疑相结合教学方法完成本次课教学任务;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室外草地或室内场馆为教学场地,采用讲解、提问和答疑相结合教学方法完成本次课教学任务。
一、教学引导过程
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提出本次理论课教学纪律要求,简要介绍本次课教学内容。
二、内容讲授过程
普通话讲授,语速适中,按如下顺序和时间讲授如下内容: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0分钟,分条目讲授,对每个条目内容精练讲解并举必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提问3~4名同学,提问重点是让学生说说自己锻炼时是否遵守了这些基本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以简要的评价。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15分钟,分条目讲授,对每个条目内容精练讲解并举必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条目讲解后,教师主要是例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的一些锻炼的具体手段。
(三)大学生与身心健康
10分钟,重点讲解健康的概念以及身心健康的标志,引导学生做简短的发言。
(四)膳食营养与健康
10分钟,有条理讲解,允许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给予回答。
(五)运动生理卫生知识
20分钟,简要讲解,重点是结合实际例证帮助学生理解,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知识
25分钟,逐条目讲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参与、答疑。
(七)布置课后自习内容
5分钟,布置课后思考题,并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阅读。
教&学&内&容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体育锻炼不同于人们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一般躯体活动,更区别于动物所具有的走、跑、跳、攀登等自然的本能动作。人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识的身体活动过程,因此要发挥自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性是要求锻炼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健身目标,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树立起锻炼有益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得正确理念。把个人的切身需要和身体锻炼的功效与民族体质、人口质量以及国家的兴旺结合起来,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锻炼热情。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认真选择适宜的身体锻炼内容和方法,以及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身体锻炼之后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到乐趣、心情舒畅。人们进行感到有趣味的活动,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身心统一。总之,体育锻炼的效果、信心、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密切结合才能做到积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定期检测锻炼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使自己经常看到锻炼的效果和进步,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有助于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二)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根据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自身的条件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每个参加锻炼者的主客观条件都不相同,如性别、年龄、职业、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生活条件、锻炼目的等,因此在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运动负荷适量。
负荷适量是指体育锻炼时要有恰当的生理负荷。锻炼效果与锻炼时生理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对适宜的负荷产生适应,负荷太小,机体得不到适宜的刺激,身体功能的变化不明显,锻炼效果也就不好。相反,机体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损害健康。
运动负荷大小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所组成。“负荷量”可以通过练习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负荷强度”可以通过练习动作的速度、难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单次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表现出来。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强度越大,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量也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得疲劳为限。
从实际出发,除了因人而异外,还要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因地和因时制宜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场地器材、环境卫生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锻炼内容和方法。
(三)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续地、系统地进行,使之成为作息制度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体质增强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素质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有赖于较长时期经常性地锻炼,这样才能使机体在解剖形态、生理机能、生化过程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机体活动进行反复多次经常的强化来实现的,体育锻炼是对机体给于刺激的过程,每次刺激都产生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性,从而使体质不断增强。锻炼效应具有不稳定性,当锻炼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出现中断或停顿时,已获得的良好锻炼效应就会逐渐消退乃至完全丧失,其结果是体质逐渐下降。贯彻持之以恒的原则,应主意以下两点:
1.&坚持安排合理的锻炼时间
锻炼间隔时间长,锻炼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每次锻炼时间安排间隔要合理。显然,要有长期计划、短期安排,计划的安排要根据身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能力而定。
2.&持久锻炼、日积月累可使健身益心之效显著,兴趣逐渐产生,达到身心愉悦、体魄健康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人体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在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方面逐步提高,使机体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循序渐进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规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质,相反还会引起机体的损伤和运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做到:
1.&选择合理的锻炼内容
在锻炼内容上,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体质不同锻炼的起点也不同。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比较剧烈的运动方式,如各种竞技运动项目;体质较弱的人,开始锻炼时可选择比较缓和的运动,如慢跑、徒手操、武术、乒乓球等。患慢性疾病的人,可选择保健体育的一些内容,如太极拳、散步等。当体质逐渐变好时,锻炼内容也可以逐步由缓和变为较为剧烈的运动。
2.&运动量逐步加大
机体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有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锻炼时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开始锻炼,时间要短,运动量不要过大,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步加大。如果运动量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机体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小。机体机能的提高是按照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规律有节奏地上升,运动量也应随着这种节奏来安排。病后或中断锻炼后再进行锻炼,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意外。
3.&每次锻炼过程也要循序渐进
每次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长跑锻炼前先进行5~10分钟慢跑),使身体各器官机能逐渐进入良好的运动适应状态;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如长跑后不要马上停下来,做一些慢跑、慢走、伸展等一些整理恢复性活动),使身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五)全面锻炼原则
全面锻炼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的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人体是在大脑皮层调节下的有机统一整体,人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能能力,它们是通过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但同时反映着内脏器官的机能、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以及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活动的配合协调情况。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各个运动项目对身体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锻炼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侧重性。锻炼的内容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个作为每天必练的主要项目,同时加强其它项目的锻炼以弥补主项的不足。全面锻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发展,如群体意识、个性的发展等。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在体育锻炼时我们不仅要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还应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一)重复锻炼法
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用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从而不断增加运动负荷的锻炼方法叫重复锻炼法。此方法的关键是一次练习后,间歇时间应当充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锻炼者的无氧、有氧混合代谢能力,提高各种技术应用的熟练性与机体的耐久性。重复次数的多少不同,对身体的作用就不同,重负次数越多,身体承担的运动负荷量就越大。如果重复次数不断持续增加,可能使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极点,破坏身体的正常状态而造成损害。
运用重复锻炼法的关键是掌握好运动负荷的有效价值(最有锻炼价值负荷量下的心率),并据此调节重复的次数。通常认为,普通大学生的负荷心率在130~170次/分的范围内较为适宜。
(二)间歇锻炼法
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对多次锻炼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锻炼的方法叫做间歇锻炼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间歇时间严格控制,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要求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强度适中。此方法可使锻炼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锻炼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增强体质。
同重复锻炼方法一样,间歇的时间也要依据负荷的有效价值去调节。一般说来,当负荷反应(心率)指标地低于有效价值标准时应缩短间歇时间,而高于有效价值标准时可延长间歇时间。实践中,一般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时,就应再次开始锻炼。间歇时不要静止休息,而应边活动边休息,如慢速走步、放松手脚、伸伸腰或做深而慢的呼吸等。
(三)连续锻炼法
在锻炼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的方法叫连续锻炼法。此方法要求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从增强体质出发,需要间歇就停一会儿,需要连续就接二连三地进行下去,所以不能仅讲究间歇,还要讲究连续。连续、间歇、重复都是在整个锻炼过程中实现的。连续、间歇、重复等各因素各有其独特的作用,连续的作用在于持续保持负荷量不下降,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使身体充分地受到运动的作用。
连续锻炼时间的长短,同样要根据负荷价值有效范围而确定,通常认为在140次/分左右的心率下连续锻炼20~30分钟可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长时间地获得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应,因而能有效地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发展耐力素质。
(四)循环锻炼法
循环锻炼法是练习前,设立几个不同的练习点(或称作业站),练习者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点的练习任务。即一个点上的练习一经完成,练习者就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点,下一个练习者依次跟上。练习者完成了各个点上的练习,就算完成了一次循环,这种练习方法就叫循环锻炼法。其结构因素有:每点的练习内容、每点的运动负荷、练习点的安排顺序、练习点之间的间歇、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点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
循环锻炼法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且各项目都采用比较轻度的负荷练习,因此连起来简单有趣,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和水平练习者的运动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锻炼过程的密度;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身体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的产生,交替刺激不同的体位,有利于综合锻炼,从而达到身体全面发展的效果。就大学生而言,锻炼时既要发展四肢,也要发展躯干;既要运动胸背部,又要运动腰腹部;既要追求形态的健美,也需要注意机能、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就必须科学地搭配运动项目。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选择6~12个已为锻炼者掌握的简单易行的项目为宜。
(五)变换锻炼法
通过不断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锻炼者的积极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方法称作变换锻炼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提高兴奋性,强化锻炼意识,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已达到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如刚参加锻炼时,可多做些诱导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应加大练习的难度,如用越野跑代替在田径场的长跑等,由于锻炼条件的变化,可使锻炼者的大脑皮层不断产生新异的刺激,提高兴奋性,激发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提高锻炼效果。另外,不断地对锻炼的内容、时间、动作速率等提出新的要求,可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使机体不断产生适应性变化,达到更好的锻炼身体的目的。
(六)游戏锻炼法
游戏锻炼法是指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兴奋性,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七)竞赛锻炼法
竞赛锻炼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的锻炼方法。
三、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一)大学生与身心健康
1.&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8年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善状态”。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道德健康”也应该包括在健康含义中,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1)身体健康:指躯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3)社会适应良好:指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能以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去适应。
(4)道德健康: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准则和要求来支配行为,能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
2.&健康的内涵
健康的内涵包括:(1)体力;(2)技能;(3)形态;(4)卫生;(5)保健;(6)精神;(7)人格;(8)环境。
3.&健康的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无出血、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行走轻松自如。
4.&心理健康标准
随着世界性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教育和引导公众主动关心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10条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1)有足够的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需要。
现代医学将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把疾病称为第二状态;将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称亚健康。亚健康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医学检查所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医生无法做出明确诊断。其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此外,还可能表现出心血管系统变化,如心悸、心率不齐等。
6、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1)人体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
(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
(5)体育锻炼因素。
(二)营养、卫生与健康
1.&膳食营养与健康
(1)膳食营养的合理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终末期,生长发育尚未停止。青年人代谢旺盛,精力充沛,活动量大,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大。如不及时适当补充,可导致营养缺乏,有害身体健康。因此,通过合理地膳食,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并保持营养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大学生正常的生理需要,保持身体健康。
人体需要的营养因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2)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
第一,保持三大营养成分供热的最佳比例。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成分所提供热量的最佳比例为:50%的的热量来自于碳水化合物,20%应来自蛋白质,30%应来自脂肪。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一日三餐的食物分配应与学习、运动和休息相适应,高蛋白食物应在学习、运动和工作前摄取,不应在睡眠前摄取,这是因为蛋白质消化比较慢,会影响睡眠。
早餐:热能摄入占全天的25%~30%,蛋白质、脂肪食物应多一些,以便满足上午学习、工作的需要。
午餐:热能摄入占全天的40%,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供应均应增加。
晚餐:热能摄入占全天的30%~35%,多供给含糖多的食物为宜。晚餐可多吃些谷物类、蔬菜类等易消化的食物。
第三,食物要力求多样化。
第四,节食减肥不可压缩维生素的摄入。
第五,合理安排大运动量后的饮食。参加耐力性运动的人,当运动量较大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食品。一般的健身运动,则只需要补充少量的低糖饮料。
(3)运动前、后的营养
运动前应以高糖类、低脂肪的食物为主,例如,面包、米饭、面条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又能提供糖类,因此常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一般来说,在运动前的90min~120min时间段内进食比较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也可以有效防止由于胃内食物停留较多而造成的身体不适感。
运动后的15min~30min之内应先进食50~100g的含糖类较高的饮料,然后在2小时之内可再进食糖类、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及时补充运动时消耗的肝糖原,加快疲劳的恢复过程,修复由于运动时蛋白质消耗而引起的肌肉损伤。
2.&卫生与健康
运动生理卫生知识:
1)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运动环境是指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空气、水、场地和运动建筑设备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而在人体运动时的影响更大。人体进行运动时,体内物质代谢增强,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普通成年人每分钟吸入空气约9升,而在剧烈运动时,每分钟吸入的空气可达100升,若运动环境的空气中含有有害成分,运动时吸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就比平时多得多,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体育锻炼时应选择空气相对新鲜的地点和时段、选择相对平整和软硬适度的运动场地、选择运动环境较为安全的场所、选择场地和水质清洁的场所,尽量避免不符合运动卫生条件的环境。
2)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缩短运动开始达到各种生理功能发挥最高水平的过渡时间,预先提高身体机能的练习。它是身体锻炼、教学和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有三,首先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整个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调节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缩短人体对运动的适应过程;其次,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使之尽快适应运动的需要;第三,提高体温,减少肌肉和韧带的粘滞性,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幅度,防止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两种。首先,应作一般性准备活动,利用走、跑和徒手操活动身体各个部位,使身体发热。然后做专门性准备活动,即针对所要从事锻炼项目的特点进行一些专门性练习,如短跑前可作小步跑、高抬腿跑和后蹬跑,排球比赛前可作传球和垫球练习等。
3)剧烈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结束后做一些旨在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到安静状态的放松性练习。它也是体育锻炼、教学和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作用有二:首先,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相对安静的状态;其次,便于机体排除代谢产物,消除疲劳,利于机体尽快恢复。锻炼身体时,机体新陈代谢加强,各器官均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体内发生较大的生理变化,而这些生理变化,并不随着运动的停止而消失。由于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比不运动时大很多,氧气往往供不应求,运动时欠下的氧债要在运动结束后偿还。如果不做整理活动而使身体突然静止下来,那么静止的身体姿势就会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氧气的补充。同时,静脉血失去了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影响其回流,从而减少了心输出量,加之重力作用,会造成大脑暂时缺血,导致恶心呕吐、心慌都能不良现象的产生,严重时会出现晕倒症状。因此,在体育锻炼后应进行一些慢跑、走以及一些伸展性练习、深呼吸等,使身体慢慢恢复到静止状态。
4)“极点”及其消除
在剧烈的运动中,人体会出现呼吸紧张、胸部发闷、下肢沉重、肌肉无力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极点”。它多发生在长跑运动中,其原因是,支配运动系统的躯体神经能使运动系统从相对安静状态迅速转入工作状态,而支配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植物性神经惰性较大,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不能同步满足紧张的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暂时缺氧,体内乳酸积累,使血液向酸性方面变化,并刺激神经末梢,其冲动不断传入大脑,结果造成大脑皮层超限抑制使植物性神经和躯体性神经协调性破坏,于是就出现了“极点”。
当“极点”出现后,应放慢跑速和减小运动强度,坚持跑和运动下去,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机能就会随着肌肉的活动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出现呼吸自如、动作轻松的所谓“第二次呼吸”良好状态。克服“极点”的的方法有三:第一,准备活动要充分,使植物性神经提前兴奋;第二,当“极点”出现后要放慢跑速和减小运动强度,并做深呼吸;第三,要注意平时的锻炼,提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5)运动性肌肉酸痛
运动性肌肉酸痛是指在身体做不习惯运动后(大量运动、突然增减强度和动作幅度)一段时间内肌肉产生的酸痛。这种现象多见于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停止锻炼时间较长重新锻炼者。关于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肌肉酸痛的原因是由于运动后肌肉局部痉挛造成缺血、缺氧。局部缺血、缺氧使组织释放一种致疼的P物质,P物质致疼后,通过神经中枢反馈活动,又造成肌肉的进一步的痉挛。预防和处理运动性肌肉酸痛的主要方法有四:第一,可用双手在疼痛处进行自我按摩或热敷;第二,运动后做一些伸展性练习;第三,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逐步提高;第四,坚持经常锻炼。
6)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多发生在长跑运动中。其部位主要在右上腹。其原因是:第一,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胃充盈食物引起牵扯痛和胀痛,或锻炼前大量喝水特别是饮凉水引起胃痉挛;第二,准备活动不充分,血流不能及时回心,造成肝脾淤血肿胀,牵扯其被摸,引起疼痛;第三,呼吸节律受到破坏,造成缺氧,胸内压上升,静脉血回心受阻,血液在肝脾瘀滞,引起右上腹疼痛。运动时发生腹痛,一般要放慢跑速,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疼痛就会减轻以至消失。假如疼痛没有减轻,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上述措施均不见效,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7)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自主地突然性强直收缩,并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现象。痉挛产生的原因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肌肉快速连续性收缩,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交替关系破坏,特别是局部肌肉处于疲劳时,更容易发生肌肉痉挛;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或因情绪过于紧张,也可以引起肌肉痉挛。处理肌肉痉挛的方法是:立即对痉挛部位的肌肉进行牵引,最好有同伴协助,切忌施力过猛。此外,可配合局部按摩、点穴,以加速痉挛的缓解和消失。
8)运动性晕厥
运动中,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氧债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发生暂时性知觉丧失,这一现象称为运动性晕厥。运动性晕厥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导致大量血液积累在下肢,回心血流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状态。跑后如立即停止不动,亦可出现“重力性休克”现象。发生运动性晕厥征象是全身无力、眼前一时发黑、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失去知觉而昏倒。生理检测脉搏慢而弱、呼吸缓慢、血压降低等。预防方法是:第一,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疾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久蹲后也不要突然起立;第三,最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知识:
1)个人卫生
身体健康首先要从个人生活卫生做起,体育锻炼中更应重视个人生活卫生。个人卫生主要包括生活有序、合理饮食、睡眠充足、戒除不良嗜好等。
第一,生活有序。锻炼者应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每天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体育活动的进行。相反,起居无常,劳作无度,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在体育活动中还将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第二,睡眠卫生。睡眠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需要,睡眠能消除疲劳,使人的体力和精力得到休息和恢复。大学生每天一般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室内要保持清洁,卧室要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宜暗淡,被褥要轻柔,经常晒洗;睡前要洗脸、洗脚和刷牙,不要喝浓咖啡、浓茶和吸烟。
第三,衣着卫生
运动时服装大小要适宜,并符合运动要求,衣料透气性好,容易吸汗液;夏季室外锻炼时,应穿着浅色运动服,头戴遮阳帽;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
第四,避免不良嗜好
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更影响锻炼活动的进行,因此应该完全戒除不良嗜好。
2)心理卫生
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反之会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
3)环境卫生
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主要指气侯条件、空气质量、噪音等。
第一,体育锻炼与气候条件。
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的气候条件明显不同,每个季节的不同阶段和每天的不同时段亦不尽相同,锻炼者要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有利于锻炼活动的时段,以提高锻炼健身的效果。一般来说,锻炼者应尽量避免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进行锻炼,例如,不宜在高温、过冷、强风、沙尘暴、雷阵雨、浓雾、强光照射等气候环境下锻炼。
第二,体育锻炼与空气质量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气体交换充分,需要摄取更多的氧气,锻炼者应选择空气新鲜的环境进行锻炼。如果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进行锻炼,会导致一些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污染性空气在体内的累积,长期在这种环境锻炼会损害身体健康。一般来说,锻炼者应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点和时段进行锻炼。例如,早晨锻炼时选择在空气新鲜的河边、开阔的空地锻炼,上午、下午选择在空气新鲜的林地、公园、草地进行锻炼。
第三,体育锻炼与噪音
音响也是一种环境因素。在无规律、大分贝的噪杂噪音环境下锻炼会使人心烦意乱,强烈持久的噪音会引起神经衰弱,甚至高血压、心脏病的复发。
4)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安全卫生
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安全卫生直接关系到锻炼者的安全与锻炼效果。锻炼者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室外运动场地、器材要安全卫生
室外运动场地环境要好,空气无粉尘、烟雾污染,环境优美;场地平整、软硬适度;器材安全、清洁。
第二,室内场地、设备的安全卫生
室内运动场地应有完整的通风和照明设备,并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卫生;设备安装要牢固、美观合理,场地无障碍物。
第三,游泳场馆的安全卫生
游泳池水质是游泳卫生的最重要环节,游泳池的水要清洁、透明,按时换水和消毒;游泳池应明确标示浅水和深水区域,配备合格的救生员。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3.亚健康的概念和生理、心理表象特征。
4.运动前、后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作用。
5.运动性肌肉酸疼、运动性腹痛和运动性晕厥发生的一般性原因。
6.谈谈自己在锻炼时应在哪些方面注意安全和卫生。
主要参考资料:
1吴强松等主编,《大学体育教育教程》(第1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6月。
2.戴云鹏等主编,《大学健康体育》(第1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邹继豪、孙麒麟主编:《体育与健康教程》(第1版),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第1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教学后记: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大学体育(公共必修体育课)基础理论第三讲
第3学期;1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了解体育锻炼医务监督的一般性内容。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实际运用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性讲解和实践操作性演示相结合教学方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辅助以教学片放映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本讲主要采用理论性讲解和实践操作性演示相结合教学方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辅助以教学片放映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一、教学引导过程
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提出本次理论课教学纪律要求,简要介绍本次课教学内容。
二、内容讲授过程
普通话讲授,语速适中,按如下顺序和时间讲授如下内容:
(一)运动损伤预防基本知识
30分钟,分条目讲授,分别讲解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发生的基本原因和运动损伤预防的原则,讲解过程中,举必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50分钟。首先讲解每一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措施,然后模仿急性损伤期实际的处理方法进行实践性演示,要求同学也要参与,在演示中提问和答疑。最后,教师对每一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做以作简要小结。
(三)开放式讨论和布置课后作业
15分钟。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性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运动中容易发生哪些运动损伤,然后教师简要地讲解这类损伤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布置课后作业,主要是推荐学生看有关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教材。
教&学&内&容
一、运动损伤预防基本知识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然而,事务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其两面性,在体育锻炼中也常有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出现。运动损伤是日常生活和锻炼中常遇到的,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损伤出现后应及时处理和施治,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终身不愈。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为了分析研究运动损伤,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必要对运动损伤进行分类。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在此仅介绍以下几种。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
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与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
2.&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
(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和开放性骨折等。
(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和粘膜仍保持完整,伤处无裂口和外界相通。如挫伤、关节扭伤和闭合性骨折等。
3.&按伤情轻重分
(1)按工作能力丧失情况分:不丧失工作能力的轻伤;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中等伤;需要住院治疗的重伤。
(2)按运动能力丧失的情况分:受伤后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的轻伤;受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需要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中等伤;完全不能训练的重伤。
4.&按损伤病程分
(1)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
(2)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陈旧性损伤。前者由于训练安排不合理使局部过劳,或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后者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二)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1.&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多数普通锻炼者缺乏预防运动损的基本知识,即便懂得一些,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也认识不足。这种情况会大大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1)相当一部分普通锻炼者在正式开始锻炼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前者导致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的温度没有提高,力量、弹性和伸展性不够;后者导致在进行正式锻炼时,准备活动的作用已基本消失,等于缺乏贮备活动,就容易引起损伤。还有一部分普通锻炼者的准备活动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的基本内容结合不好,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门性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机能没有改善,容易使特定部位受伤。
(3)准备活动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机能不是处于良好状态,而是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容易引起损伤。
(4)开始作准备活动时,由于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容易发生损伤。
3.&选择的运动内容和自身实际不相适应
锻炼者的身体素质、运动基本技术和技能差别很大,选择和自身能力不相适应的难度较大的运动内容,容易产生损伤。
4.&运动量(特别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运动量过大会导致人体产生过度疲劳或局部产生过度疲劳,前者一是会导致人体运动技术走形,运动能力急剧下降,二是会导致精力不集中,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运动损伤的发生;后者会使局部超过其能承受的能力而引起微细损伤,反复积累则成劳损。
5.&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以及疲劳时,身体机能都相对下降,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发生也有密切关系,运动时思想不集中和心慌意乱、兴奋性过高和心血来潮、争强好胜和忘乎所以,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6.&在身体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中,动作粗野或违犯规则都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7.&场地、设备、服装上的缺点
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过硬、过滑,器械安装不劳或安放不当,缺乏必要的护具,运动服装不适合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等,都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8.&气象条件不良
高温潮湿容易产生疲劳、中暑、水盐代谢障碍引起的抽筋或虚脱;低温潮湿,容易引起冻伤,也可因肌肉和韧带僵硬,弹性降低,动作协调性差,而发生肌肉韧带损伤。此外,黄昏或黎明(尤其是大雾天)时,光线不足,能见度小,影响视力,神经反应迟钝,兴奋性低,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了解和学习一些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基本预防知识,强化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普通锻炼者尽可能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咨询专家的途径,了解一些基本的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基本预防知识,使自己尽量避免由于“无知”而导致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树立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主观上积极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一点极为重要,锻炼者不能忽视。
2.&合理选择锻炼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锻炼者要根据自身周边的客观锻炼环境和身体运动能力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内容,并根据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
3.&做好准备活动。在运动损伤发生地原因中,我们已经讲过,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都会使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锻炼者应该重视准备活动,尽可能根据选择的锻炼内容做好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坚持对容易受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锻炼,提高它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背肌和腹肌的锻炼;为预防关节扭伤,应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为预防肌肉拉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肌肉的伸展性。
5.&避免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发生微细损伤积累导致的慢性劳损。体育锻炼时,身体的不同部位承担的负担不同,局部负担过重,可能会导致微细性损伤,这种微细损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就会发生慢性劳损。例如,网球运动中比较典型的“网球肘”损伤,就是由于多次肘部微细损伤的累积而发生的。
6.&选择安全卫生的运动环境。锻炼者尽量不要在不安全卫生的运动环境中进行锻炼,避免由于锻炼环境安全性差而导致的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
7.&加强自我医务监督。锻炼者要掌握必要的自我医务监督知识和方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一)擦伤
擦伤属于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皮肤被粗糙物摩擦引起的皮肤表面损伤。运动中摔倒时容易引起皮肤擦伤,伤处皮肤被擦破或剥脱,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
处理方法:小面积皮肤擦伤,污染不重者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抹即可,勿需包扎。关节部位擦伤一般不能裸露治疗,否则容易干裂而影响正常活动,一旦感染,容易波及关节,处理时可在创面上涂抹消炎软膏后包扎。大面积擦伤,污染较重者要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将污物洗净,再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伤口,并以绷带加压包扎。
(二)挫伤
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引起的闭合性损伤。
1.&易损伤部位及一般征象
挫伤多发生在头部、胸部和四肢。单纯性挫伤(即无合并症)仅在伤部有疼痛、肿胀、局部皮肤青紫,有明显压痛,功能障碍等。如系严重挫伤且有合并症时,还可出现全身症状或某些特殊体征。头部挫伤合并脑震荡时或胸腹部挫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可有休克症状。大腿前部严重挫伤时,可引起股四头肌断裂,断裂处有凹陷,断裂肌肉近端显示隆起。
2.&发生挫伤的原因
一是,运动前准备活动做得不够,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肌肉和关节没有得到充分活动,身体协调性较低。二是,参加的运动项目身体对抗性强,或技术动作不正确,或遭受严重违反规则的暴力性动作。三是,场地不平整、过于光滑或器械设备不安全以及没有做好保护工作。
3.&处理方法
对于单纯性挫伤,应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方法处理,如果怀疑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并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急救。肌肉断裂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单纯性挫伤应按其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处理。根据挫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挫伤的处理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处理:指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
处理方法和步骤:
第一,冷敷。用冰袋、冰棒或冷水浸湿的毛巾冷敷受伤部位。此外,外敷新伤药可收到迅速止痛、减轻急性炎症的效果。
第二,加压包扎。冷敷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或布条稍加压力进行包扎,包扎的松紧要适度,每8小时应该松开绷带几分钟,再进行包扎。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
第三,抬高伤肢。经冷敷和加压包扎后的伤肢,可在伤肢的下面垫上物件,抬高受伤的肢体。此外,疼痛较重者和淤血较重者可遵医嘱服药。
注意,这一时期,伤部不宜做按摩,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液的渗出,使肿胀加重。
(2)中期处理: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这时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伤部仍有淤血和肿胀。
处理方法和步骤:
第一,热疗和按摩。用热水袋或浸湿热水的毛巾(注意避免烫伤),对受伤的部位进行热敷,然后按摩受伤部位(按摩用力应从轻到重,用力方向应指向血液回心方向)。
第二,请医生做进一步的理疗和药物性治疗。
(3)后期处理: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
处理方法: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疗法。
4.&预防措施
第一,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使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动员起来,肌肉温度升高,关节得到充分活动,提高运动时的身体协调性,可减少运动时发生挫伤的机率。
第二,循序渐进锻炼,不断提高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使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运用技术动作合理,也可以有效减少发生挫伤的机率。
第三,尽量避免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身体对抗项目训练,因为身体疲劳时,注意力下降,身体协调性较差,肌肉力量也同时下降,因而容易导致挫伤的发生。】
第四,选择地面较平整、软硬适度、摩擦系数适中的场地进行锻炼,避免由于场地原因而导致的挫伤发生。
第五,可根据运动项目和自身条件穿戴保护装置,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运动项目比赛中,对抗的双方要遵守规则,禁止粗暴动作。
(三)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各种损伤的25%。
1.&易受损伤部位和损伤征象
肌肉拉伤好发于大腿前群肌肉、后群肌肉、股内侧内收肌群以及腰背肌、腹直肌、肩背肌群等。一般损伤征象是伤部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功能障碍。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严重的肌肉拉伤可伴有肌肉断裂,如系肌肉断裂,受伤时可感到或听到断裂声,肿胀明显,皮下淤血严重,局部还可触到凹陷或一段异常膨大。
2.&发生肌肉拉伤的原因和原理
(1)原因: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活动所需要的状态;身体素质较差,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和力量性较差;疲劳或负荷过度,使肌肉机能降低,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技术动作不正确,动作过猛或粗暴;气温过低、湿度太大,场地不良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拉伤。
(2)原理:肌肉拉伤分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两种损伤。主动收缩性损伤是由于肌肉猛烈地收缩,超过了肌肉的负担能力,而造成损伤;被动拉长损伤时由于超过了肌肉伸展的最大限度,而造成损伤。
3.&处理方法
对于一般性肌肉拉伤,早期(受伤后24小时以内)除按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方法(与挫伤的早期处理方法基本相同)处理外,应将受伤肌肉置于放松位置。24小时后在伤部做轻推摩,在伤部周围运用揉、揉捏、搓等手法进行按摩。怀疑肌肉、肌腱产生断裂性损伤,可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严重者需要手术缝合。
4.&预防措施
第一,做好准备活动,在平时的锻炼中,应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第二,合理安排运动量,量力而行,避免在身体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运动负荷,也要避免在身体过度疲劳状态下进行运动。
第三,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改进动作和技术上的缺点。
(四)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非常多见,占关节韧带损伤的首位。
1.&损伤征象
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行走困难。重者足有内翻或外翻畸形,足背与踝部有皮下瘀斑,且局部压痛明显。踝关节被动内、外翻疼痛加重。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则踝关节稳定性差或异常活动。如合并骨折者,可用X线摄片加以确诊。
2.&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和原理
根据解剖特点,足的屈肌力量比伸肌力量大,内翻肌力量比外翻肌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强,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度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趾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在做跑跳运动时,锻炼者离开地面的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就会使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
如果落地姿势不正确,身体重心向内侧偏移,使踝关节突然外翻,就会导致内踝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严重者还可发生韧带断裂,甚至伴有撕脱性骨折。
3.&处理方法
轻度踝关节扭伤者,伤后立即给予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伤药。伤后两天,可在踝关节周围用轻的推磨、揉、揉捏、理筋等手法后,再用一手的拇、食两指分别夹持内、外踝间隙,另一手握住足的前部做牵引,并在牵引下是足左右轻轻摇摆和内外翻数次。
对怀疑伴有韧带断裂损伤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4.&预防措施
第一,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第二,避免在不平整的场地进行跑跳等运动。
第三,加强足踝部肌肉和韧带力量锻炼,提高踝关节的的稳定性。
第四,对于易伤者,锻炼时应戴保护支持带。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运动损伤的分类。
2.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3.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4.挫伤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处理方法。
5.肌肉拉伤发生的原理和原因。
主要参考资料:
1吴强松等主编,《大学体育教育教程》(第1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6月。
2.戴云鹏等主编,《大学健康体育》(第1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邹继豪、孙麒麟主编,《体育与健康教程》(第1版),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第1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教学后记:
附件【】已下载次
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地址:南阳市长江路8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韧带能拉长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