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ry无线网卡驱动初始密码 wd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比特币沉浮录
从诞生到大红大紫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比特币就此问世!讨论组的老鸟们曾未听说过他,有关他的信息也寥寥无几,还都隐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网上简介显示他在日本居住,他的电子邮箱地址来自德国的一个免费服务站点,万能的谷歌上也没有他名字的任何相关信息,显然,&中本聪&是个假名。不过即便中本可能已经成为谜团,他的发明让一个困扰密码学十年的难题&灰飞烟灭&。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电子货币因其方便和难以追踪性,并能脱离政府和银行的监管,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密码朋克&的密码破译组织就致力于创建电子货币,但付出的努力没收到任何成效。同样在90年代早期,密码破译者大卫&乔姆创建了一个匿名系统&&&电子现金&,也失败了,部分原因是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各种电子货币尝试者不断涌现&&比特金(bit gold),RPOW,b钱(b-money)&&,但无一例外的失败了。设计电子货币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重复支付问题。倘若电子货币仅仅只是信息,摆脱了纸张和金属有形化的局限之处,那该怎么阻止大家像复制文本一样,轻易地复制粘贴,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呢。传统解决方案是应用中央票据交换所,所有交易汇总成实时总账,这样,如果有人刚用掉一个电子货币,他就不能再重复使用了。实时总账让骗子无机可乘,但它还需要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比特币用公开分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区域链&。用户乐于贡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行一个特殊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形成一个网络共同来维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交易也在这个网络上蔓延,运行这个软件的电脑争相破解不可逆密码难题,这些难题包括好几个交易数据。第一个解决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励,相关交易区域会加入链条。随着&矿工&数量的增加,每个迷题的困难程度也随之提高,这使每个交易区的比特币生产率维持约在10分钟一枚。此外,每达到21万个区域,奖励就减半,从50比特币减到25,再从25到12.5,一直持续下去。这样到2140年,比特币将达到预定的2100万枚上限。中本聪的论文于2008年发表,当时政府和银行管理经济的能力遭到各方质疑,信用降入谷底。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和底特律汽车公司注入大笔资金,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本质上就是大量印美钞刺激经济,金价上涨。比特币不需要政治和金融(就是它们搞垮了经济)保障&&只依据中本聪的巧妙算法。比特币的公开总账看起来不仅使欺诈者无处藏身,还靠业已决定的发行量而使比特币供应处在可控范围内,这保证了像无限印钱的中央银行和魏玛共和国似的通胀悲剧,不会在比特币身上上演。日,中本聪成为挖到比特币的第一人&&他从创世区挖到50枚比特币。约一年左右时间,他的发明只局限在一小撮尝鲜者中。但渐渐地,比特币的名气超越了密码界这座孤岛。它得到了之前研究电子货币&前辈&的赏识。伟戴(Wei Dai)&&b钱发明者,称它&具有划时代意义&;尼克&萨博&&比特金发明者,称赞它&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哈尔&芬尼&&RPOW幕后的杰出密码破译者,认为比特币有&改变世界的潜力&。数字隐私倡导者电子前沿基金会最终开始接受比特币的捐赠形式。初期比特币使用者小团队开源软件工程。新英格兰编码员加文&安德烈森花50美元买入10,000比特币并创建了名为&比特水龙头&的网站,毫无理由地向人们散发比特币,纯粹为了好玩。佛罗里达程序员拉斯勒&豪涅茨,他是第一个在真实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他花10,000比特币在&棒约翰&叫了两块匹萨外卖。(他把比特币发给英格兰的一个志愿者,然后收到一份来自大西洋彼岸的信用卡订单)。马萨诸塞州一位叫大卫福斯特的农民在卖羊驼毛袜时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当他们不忙着挖矿时,比特党就试图揭开中本聪的神秘身份。在一个比特币聊天频道里,有人自负地认为&Satoshi&在日语中是&智慧&的意思,其他人则怀疑这是四家科技公司名字的&拼盘&&&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罗拉(MOTOrola)。甚至连他的国籍也受到质疑,因为他的英语太地道了,简直毫无瑕疵。有人暗示,或许中本聪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一个有着未知目的的神秘组织&&谷歌的一个团队或是国家安全局。豪涅茨说:&我和自称松本智的家伙通过几封电邮&,豪涅茨曾有一段时间是比特币核心开发成员。&我总认为他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我大概每两周收一次回信,就像有人偶尔检查邮箱一样。比特币的设计非常棒,不像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中本聪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他在网上谈论的话题只限于源代码技术讨论。日,在比特币使用者开始要求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赠后,原本言谈简洁只聊业务的中本聪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不,不要这样做。&他在比特币论坛里发帖说,&这个项目需要逐步成长,这样软件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我呼吁维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币,它还是一个萌芽阶段的小型测试社区。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只会毁了比特币。接下来,就像他的神秘出现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中本聪又消失了。格林威治时间12月12日6点22分,就在他发帖争辩给维基解密捐赠比特币7天后,中本聪在论坛发了最后一个帖子,贴中谈到软件最新版本几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他的电邮回复也变得更加不稳定,最后完全终止了。曾是核心开发者的安德烈森是少数几个和中本聪联系的人。4月26号,安德烈森告诉编码员:&今天早上,中本聪建议我们在公开谈论比特币时应淡化&神秘创始人&的话题。&最后,中本聪甚至连安德烈森的邮件也不再回复了。比特党对他的离开感到悲伤和不解。但不管怎样,他的发明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布鲁斯&瓦格纳说:&比特币爱好者就像福音传播者,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的魅力,这是一场巨大的运动,或者称之为一种宗教信仰也不为过。在论坛上,你会看到这种精神,与自我无关,大家都在为改良比特币而努力。&
比特币的忠实信徒瓦格纳7月的一个清晨,50岁的瓦格纳有着与年龄不符的黑发,像个精力旺盛的小伙。他正坐在自己OnlyOneTV公司办公室里,这是一家位于曼哈顿的网络电视公司。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成为比特币主要的布道者。他主持了《比特币秀》这档节目,宣传这个新生货币并采访比特币世界的知名人物。他还负责一个比特币聚会团体,并打算在8月举办第一届比特币&世界大会&。瓦格纳说:&我被它给迷住了,五天五夜不吃不睡,像打了兴奋剂,脑中全是比特币,比特币&&&瓦格纳毫不掩饰他对比特币的痴迷,他认为比特币是既因特网后最激动人心的发明,&eBay是一只巨型吸血公司&,言论自由是&当代神话&。他预测比特币的未来时一脸兴奋:&我知道这不是股票,它不会有跌涨,它会一直涨下去的&。有一段时间,他是对的。年初,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年4月开始交易的头半年,1比特币的价值低于14美分,2010年夏天比特币交易开始进入黄金时期,由于供远小于需,网上交易价值开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币在29美分处沉寂多日后窜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继续升值,和美元的兑换率达到了1:1,此后比特币稳定在87美分上下,也曾涨到过1.06美元。今年春天,比特币价格实现&大爆炸&式增长,《福布斯》报道的《加密货币》是刺激因素之一。4月初到5月末,从86美分升到8.89美元。接着,在6月1号,一周内窜至3倍,达到1比特币兑换27美元。整个比特王国市值约为1.3亿美元。一个自称MB骑士(KnightMB)的田纳西州人,持有371,000个比特币,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是比特王国最富有的人。豪涅茨买匹萨花的10000个比特币,如今价值272,329美元。&我觉得没啥,那些匹萨的确好吃。&,豪涅茨说。比特币获得了通常只有硅谷IPO和苹果新品发布会时才有的关注。在自己的网络脱口秀上,记者兼企业家贾森卡拉坎尼斯称之为&一次根本转变&和&近20年在科技商业史上见到最有趣的事。&知名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森认为互联网下一项大事件是&社会剧变&,他举了四个例子&&维基解密,破解PS,阿拉伯之春和比特币。编码员安德烈森接受CIA的邀请来到弗吉尼亚州兰利总部,介绍比特币相关情况。瑞典海盗湾创始人里克&洛克文奇表示要把全部积蓄换成比特币。比特币的未来看起来充满希望。马克&萨普斯,这位能从ebay购买零件在布鲁克林阁楼组装一台热核反应堆的主儿,在弄到一台旧ATM机后将它改装成用于现金兑换比特币的设备。在秘密互联网上(必须使用Tor匿名软件才能访问),灰色市场&丝绸之路&允许比特币参与交易;在这里,从止痛药到机关枪,都可以买到。一个年轻比特币使用者&&现代柏拉图,用摄影博客的形式记录了自驾车跨国旅行,他在旅途中只用比特币。比特党中的钱币爱好者开始憧憬可回收比特币,想知道罕见的&创世区&比特币到底价值几何。由于价格蹿升,挖矿变得越来越流行,竞争者也随之增多,效益开始减少。电脑配置的&军备竞赛&开始了,矿工纷纷为计算机寻找更先进的显卡。第一批挖矿者使用的是自己现有的电脑,新一波矿工则购买配有高速GPU的廉价电脑,制冷用吵闹的风扇,24小时开机挖矿。这波浪潮掀起了晒装备热潮。就像之前淘金热潮一样,人们争相传颂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阿拉斯加一个名叫达伦(Darrin)的&矿工&称一只熊闯进了他的车库,但谢天谢地没有毁坏他的设备。另一个&矿工&则据说因电费飙升,警察突袭了他的屋子,怀疑他在种大麻。从顶峰走下神坛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中,灾难的种子开始孕育。比特币始于开源P2P软件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公共利益精神,还借鉴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但由于真实货币危在旦夕,比特币价值的戏剧性上升带来了不同的反应,人们视比特币为投机商品。中本聪之前担心媒体的过度关注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今终于逐渐变成现实。美国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毒品管理局和司法部关闭&丝绸之路&,他称其为&我们所见过最明目张胆的网上贩毒行为&,并形容比特币是&一种网上洗钱形式&。与此同时,对中本聪的个人崇拜开始萌芽,一些人开始销售&我是中本聪&的T恤。比特党要求将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命名为&聪&,还推出了中本聪的同人小说和漫画。有人推测他已经死了,一些则认为他的真实身份是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更多的人认定他就是加文&安德烈森。还有一些人认为,他一定是&老一辈&加密货币的倡导者&&芬尼、萨博或是戴中的一个。萨博自己认为中本聪可能是芬尼或戴中的一个。斯蒂芬&托马斯(StefanThomas)&&瑞士编码员和社区活跃成员,他研究了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发的500多个帖子,根据发帖时间绘制出一张图表,数据显示,在格林威治时间早上5点至11点之间中本聪很少发帖,周六周日也是如此,由此可以断定中本聪这段时间是在休息,而不是在工作。(5点到11点是东部时间的午夜12点到早晨6点)。其他线索则推出中本聪是英国人:他在创世区编码用的报纸标题来自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他在论坛发的帖子和对编码的评论用的都是&optimize&和&colour&这类的英式拼法。即便是最纯洁的技术也不得不在肮脏的世界生存。比特币的编码和理念可能已经牢不可摧,但比特币本身&&这个由独一无二数字组成的货币单位&&必须储存在某处。默认是把比特币存在用户电脑的&电子钱包&里,当比特币不那么值钱,很容易挖到并仅限于技术人员使用时,这也就足够了。而一旦它们开始变得值钱,一台PC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一些用户通过创建多重备份、加密、U盘、不联网的&安全&电脑,云储存和保险柜等方式来保护他们的比特币。但就算是一些有经验的比特币老鸟也会在保护上遇到麻烦。斯蒂芬&托马斯有三个比特币备份,但不小心删掉了两个,悲催的是他忘掉了第三个备份的密码,这使他损失了7000比特币,当时价值约14万美元。他说:&我花了一周时间试图修复,真是太痛苦了。&大多数人存现金时首选银行,这是一个遭到比特币使用者怀疑的机构。为此,一种针对这种新型货币的原始、无管制金融服务产业开始发展。不可靠的网上&存储服务&承诺保障客户的数字资产,支持把比特币兑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比特币本身已十分分散,但使用者仍盲目的将更多的比特币交给第三方托管,最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宣称这比联邦保险机构更安全。这些第三方机构大多是网络店面,大家互相都不了解。果不其然,随着比特币价值一路攀升,令人不安的事件开始折磨比特币使用者。六月中旬,自称Allinvain的人称自己的2.5万比特币被人从电脑偷走了(时至今日,没人能证实事情是否属实)。大概一周后,一名黑客成功地策划了一起巧妙入侵,对象是位于东京的交易站点Mt. Gox,这个站点掌控着全世界90%的比特币交易。于是Mt. Gox限制用户每天只能提取价值1000美元的比特币(约35比特币)。入侵Mt. Gox&s系统后,黑客进行了大规模抛售,把比特币兑换比率拉低到接近零,使自己有机会大量提取其他用户的比特币。事情发生后,市场力量合力阻止黑客的阴谋。比特币价值暴跌,但大批投机者抓住了这次甩卖机会,他们很快驱动价格回升,让那个比特贼仅拿到2000比特币。Mt.Gox停止交易一周并撤销了不合法交易,但损失已不可避免。比特币的价值再未回到过17美元以上。一个月内,由于智利交易所TradeHill的异军突起,Mt.Gox损失了10%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动摇了比特币社区的信心,并引发了一连串负面报道。在大家眼里,比特币一夜间从未来货币变成了反乌托邦的笑话。电子前沿基金会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币捐赠。两名爱尔兰网络分析专家论证说,比特币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能保证隐私:他们能找出那些向维基解密捐款人的蛛丝马迹(该组织于2011年6月宣布接受比特币捐赠)。新来的技术菜鸟觉得比特币易于上手,但失望地发现在获取、保存和使用比特币时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有一段时间,购买比特币较方便的方法是先用贝宝(Paypal)购入林登币(《第二人生》的虚拟货币),再通过交易林登币进入比特币的虚拟世界。由于媒体报道基调由先前的吹捧转为质疑,人们也由兴奋转为愤恨。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波兰的Bitomat是世界第三大交易所,意外地发现自己竟改写了整个比特币存储记录程序。安全研究人员发现针对比特币用户的病毒正在扩散:有些用来窃取用户现有全部比特币;另一些则抓肉鸡用来免费挖矿。到夏天,老字号比特币存储服务站点MyBitcoin停止回复邮件。这个网站由一个叫汤姆&威廉姆斯的人创建,注册在西印度群岛,汤姆曾未在论坛发过贴,所以网站一直受到质疑。保持了一个月沉默后,纽约的比特币布道家瓦格纳终于承认:运营MyBitcoin的人显然将大家的钱席卷一空后开溜了。瓦格纳本人透露他将全部2.5万比特币存在MyBitcoin上,还动员亲戚朋友使用MyBitcoin,他还帮助指认过几个嫌疑人。MyBitcoin的拥有者却再度现身,声称他的网站遭到黑客入侵。瓦格纳成为反击运动的目标,被起诉抵押诈骗,这让他在社区名誉扫地。比特币核心开发者杰夫加吉克说:&人们有一种错误观念,觉得虚拟货币意味着可以相信网上随机遇到的人。&在比特王国里,没有人比中本聪更值得信赖,但即便他创建的世界处在崩溃边缘,中本聪本人仍保持沉默。一些比特币使用者开始怀疑他可能为中情局或美联储工作。还有人担心比特币是又一个庞氏骗局,中本聪就是麦道夫&&在比特币一文不值时大量囤积,坐等它们升值。只有死忠的比特党还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仅对中本聪,还有对他创建的系统。但毫无疑问的,偏执和明争暗斗背后的事物更加脆弱,几近绝望。比特党们最想问的是:为什么中本聪创建了这个世界却又抛弃了它?即便中本聪已经抛弃了他的拥趸,他们也不打算让他的发明消亡。尽管比特币价值在不断下跌,他们仍在向这个脆弱的经济体注资。瓦格纳鼓动那些占领华尔街的人使用比特币。随着挖矿热潮的结束,一些矿工开始甩卖他们攒的高端设备。&人们厌倦了高电费,高热量和高噪音。Mt.Gox转型为开发POS硬件,其他企业也开始做类似贝宝的线上商家服务。科罗拉多州的两个家伙推出比特币交易服务,提供&超过1百万个项目&。比特币在灰色市场的应用也日渐成熟:&丝绸之路&成为交易集中地,像Black Market Reloaded等交易站点都汇集于此。
伦敦核心开发员埃米尔&塔基说&你可以说比特币遵循加德纳的&光环曲线&&,这是一种技术从采纳到成熟的理论曲线,分为&技术萌芽期&、&膨胀高峰期&、&理想破灭低谷期&、&复苏期&和&生产稳定期&。通过这一理论,比特币正在走出低谷期,因为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可靠代码的价值并放弃了投机心理。但这种对比是不靠谱的。比特币的致命弱点,是它依赖于无监管、集中的交易和网络储存业务。事实上,大部分矿工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矿场里,理论上,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就可以劫持整个比特币网络。除了比特币的死忠,对比特币的质疑日渐增多。诺贝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撰文称比特币的波动趋势是在鼓励囤积。前电子现金系统顾问和数字货币先驱斯蒂芬&布兰斯称比特币&聪明&,不愿对其穷追猛打,但他认为其基础结构就像&金字塔式传销&他说:&我认为最大的难题是信任问题,它没有任何支撑,这不是法定货币,而信任是通过法律机制确立的。&很好奇中本聪会怎么看待比特币的现状,但他再未说过话。他不回电邮,那些被认为是中本聪的人都否认了这一点。安德列斯就断然否定他是中本聪。&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我期待有一天他不再躲在幕后,隐匿姓名,但我估计不会发生的。&萨博和戴也都否认自己是中本聪。而善辩的芬尼,在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后,也通过电邮予以否认:&鉴于我目前的身体状况,面对有限的生命,褪去匿名伪装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但我的确不是中本聪。&《纽约客》和《快速公司》都曾对此展开调查但又都无疾而终。模糊不清的线索指出,中本聪是一个受过老式训练的大学教师。(中本聪的标记风格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很流行,他可能在50岁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10岁)一个数字货币专家说:&很明显他是比特币开发者之一。或许中本聪就是加文,只需看看他的背景资料便可知道。&白帽黑客丹&卡明斯基说:&我怀疑中本聪是一个金融机构小团队,我有这种感觉,他可能和一些朋友一起工作。&但加吉克认为,就连最死忠的比特党也停止了对中本聪的&追逐&,他说:&我们真的不在乎,&写代码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码本身。就算有人窃取、欺骗、放弃了比特币使用者,代码就在那儿,真实地存在着。
数学是发明还是发现的
关键词:&,&,&,&
科学家能够推导出描述亚原子现象的公式,工程师可以计算出航天器的飞行轨迹,皆得益于数学的魅力。伽利略第一个站出来力挺&数学乃科学之语言&这一观点,而我们也接受了他的看法,并期望用数学的语法来解释实验结果,乃至预测新的现象。不管怎么说,数学的神通都令人瞠目。看看苏格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那个著名的方程组吧。麦克斯韦方程组的4个方程,不仅囊括了19世纪60年代时所有已知的电磁学知识,而且还预测了无线电波的存在,此后又过了差不多20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才通过实验探测到电磁波。能够将如此海量的信息以极其简练、精准的方式表述出来的语言,可谓凤毛麟角。无怪乎爱因斯坦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数学本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与实际经验无关,缘何却能与具有物理现实性的种种客体吻合得如此完美,令人叫绝呢?&
尤金&魏格纳(Eugene Wigner)
1960年,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Eugene Wigner)以&有用得说不通&来阐述数学的伟大,而作为一位活跃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我在工作中也感同身受。无论我是想要弄清名为Ia型超新星(Ia supernovae)的恒星爆炸产生自哪种前身天体系统,还是推测当太阳最终变成红巨星时地球的命运,我使用的工具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属于数学范畴。数学对自然界的诠释是如此不可思议,令我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为之神魂颠倒,为此,我从大约10年前起下定决心要更加深入地探究这个问题。
这道难题的核心,在于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及认知科学家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数学究竟是如爱因斯坦所坚信的那样,是人们发明出来的一套工具,还是本来就已经存在于抽象世界中,不过被人发现了而已?爱因斯坦的观点源自于所谓形式主义(Formalism)学派,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包括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格奥尔格&康托尔(Georg Cantor),以及布尔巴基学派的数学家,都与爱因斯坦看法一致。但其他一些杰出精英,如戈弗雷&哈罗德&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以及库尔特&哥德尔(Kurt G&del),则持相反观点,他们信奉柏拉图主义(Platonism)。
这场有关数学本性的辩论如今仍然火爆,似乎难以找到明确的答案。我认为,如果只是单纯地纠结于数学是被发明还是被发现的这个问题,或许会忽视另一个更为纠结复杂的答案:两者都起着关键作用。我推想,将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应该能解释数学的魅力。发明与发现并非势不两立;虽然消除它们之间的对立并不能完全解释数学的神奇效能,但鉴于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深奥,即使仅仅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一小步,也算是有所进展了。
发明与发现并重
数学的&身世&
有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往往蕴含了最深奥的未解之谜。绝大多数人恐怕从未认真想过,为什么科学家要运用数学来描述和解释世界。不过,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数学概念是出于纯粹抽象的理由而创立的,但事实证明它也可以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物理学家尤金&魏格纳曾写道,数学的功效&堪称我们既无法理解亦不配享受的一件神奇礼物&。这个未解之谜包含了一个问题:数学是一项发明(即人的智力所创造的东西)还是发现(即独立于人类之外而存在的东西)?作者认为,它应该是兼具两者的特性。
数学&不合理&的神奇功效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依我看其中一种可称为主动方式,另一种可称为被动方式。有时,科学家会针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专门打造一些方法来进行定量研究。例如,牛顿创立微积分学,就是为了了解运动与变化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逐帧演化的无穷小片断。这类主动的发明,自然非常有效率,因为它们都是针对需要定向打造的。不过,它们在某些情况下所达到的精度更让人啧啧称奇。以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这个专门为描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数学理论为例。当科学家运用此理论来计算电子的磁矩时,理论值与最新的实验结果(1.73,2008年实测值)几乎完全吻合,误差仅有十亿分之几。
伽罗华(&Evariste Galois)
还有更令人惊讶的事实。有时,数学家在开创一个个完整的研究领域时,根本没想过它们会起的作用。然而过了几十年,甚至若干世纪后,物理学家才发现,正是这些数学分支能够圆满诠释他们的观测结果。这类能体现数学&被动效力&的实例不可胜数。比如,法国数学家(&Evariste Galois)在19世纪初期建立群论时,只是想要弄清高次代数方程可否用根式求解。广义地说,群是一类由特定范围的若干元素(例如整数)组成的代数结构,它们能够进行特定的代数运算(例如加法),并满足若干具体的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存在单位元,拿整数加群来说,单位元就是0,它与任何整数相加,仍然得到这个整数本身)。在20世纪的物理学中,这个相当抽象的理论竟然衍生出了最有成效的基本粒子分类方法(基本粒子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和尤瓦尔&尼曼(Yuval Ne'eman)各自证明,一个名为SU(3)的特殊的群反映了所谓强子这类亚原子粒子的某项特性,而正是群与基本粒子之间的这一联系,最终为描述原子核是如何结合的现代理论奠定了基础。
对结的研究,是数学显示被动效力的又一个精彩实例。数学上的结与日常生活中的结颇为相似,只是没有松开的端头。19世纪60年代,开尔文爵士希望用有结的以太管来描述原子。他的模型搞错了方向,跟实际情况基本挂不上钩,但数学家们仍孜孜不倦地对结继续进行了数十年的分析,只不过是把它当作一个非常深奥的纯数学问题来研究。令人惊讶的是,后来结理论竟然为我们提供了对弦论(string theory)和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的若干重要见解,它们正是我们眼下为构建一个能够使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和谐统一的时空理论的最好尝试。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在数论领域的发现与此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哈代为推动密码学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他本人先前曾断言,&任何人都还没有发现数论可以为打仗这回事派上什么用场&。此外,1854年,黎曼(Bernhard Riemann)率先描述了非欧几何&&这种几何具有某些奇妙特性,例如平行线可能相交。半个多世纪后,爱因斯坦正是借助于非欧几何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一种模式浮现出来: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各种元素&&包括图形、线条、集合、群组等&&进行抽象概括后,发明出各种数学概念,有时出于某种具体目的,有时则纯粹为了好玩。他们接下来会努力寻找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一发明与发现的过程是人为的,与柏拉图主义标榜的那种发现不同,因此,我们创立的数学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的知觉过程以及我们能构想出的心理场景。例如,我们人类具有所谓&感数&(subitizing)的天赋,可以一眼识别出数量,毫无疑问,这种本能催生了数字的概念。我们非常擅长于感知各个物体的边缘,并且善于区分直线与曲线,以及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和椭圆等。或许,正是这些本能促进了算术与几何学的兴起和发展。同理,人类无数次反复经历的各种因果关系,对于逻辑的创立至少也起了部分作用,并产生以下认识:根据某些陈述,我们可以推断出其他一些陈述的正确性。
选择与进化
迈克尔&阿提亚(Michael Atiyah)
(Michael Atiyah)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曾通过一项非常巧妙的假想实验来揭示我们掌握的数学概念是如何受知觉影响的&&甚至连数字这类最基本的概念也不例外。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整数,其余都是人做的工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世界上有智力的不是人类,而是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底与世隔绝的奇异水母,在它们周围,从海水的流动到海水温度与压力,都是连绵不断的。在这样一个找不到什么独特个体,也就是不存在任何离散性元素的环境里,数字的概念有机会破茧而出吗?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去数,那还会有数字存在吗?
同水母一样,我们也要采用能够适合于自己所在环境的数学工具&&毫无疑问,数学正是因此而显得神通广大。科学家并非随心所欲地选择分析工具,而是根据它们是否能准确预测实验结果来作出选择的。当网球发球机吐球时,你可以用自然数1、2、3依次标示向外蹦出的球。不过,消防员喷水救火时,要想对水流作出有意义的描述,就得用体积或重量之类的概念了。同样道理,各种亚原子粒子在粒子加速器中碰撞时,物理学家也是用能量及动量之类的指标,而不是用最终到底有多少粒子来评估碰撞。最终粒子数只能给出有关原始粒子碰撞过程的部分信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还有其他粒子产生。只有最出色的模型才能历经时间的考验。而那些失意的模型,比如笛卡尔用宇宙物质旋涡来描述行星运动的尝试,就夭折了。反观成功的模型,则会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而逐步改进。
宇宙具有一种名为&对称&的特性,使得物理学家可以用数学工具来描述它。原因何在,无人知晓。
例如,当人们对水星这颗行星的进动获得了极其精确的测量结果后,就必须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彻底改造牛顿的引力理论,才能对最新测量结果作出圆满解释。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概念,寿命都是很长的。比如,早在公元前250年左右,阿基米德就已经证明了球体表面积的公式,而直到今天,这个公式也跟当年一样站得住脚。因此,任何时代的科学家都有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学公式宝库供其搜索,从中找出最适合的方法来使用。
科学家不仅在寻求答案,他们常常也挑选适合于用数学处理的问题。然而,有一大批现象不可能作出精确的数学预测,有时甚至原则上就是不可预测的。例如,在经济学中,许多变量&&比方说民众心理素质的详细情况&&不适宜作定量分析。任何理论的预测价值,均取决于各变量之间基础关系是否恒定。我们的分析也无法彻底解读会产生混沌的系统(在这类系统中,只要初始条件有极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完全不同,因而无法进行长期预测)。数学家们创立了统计学和概率论来弥补上述缺陷,但众所周知,奥地利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早已证明,数学本身是存在着固有局限性的。
自然界的对称性
数学能如此成功地诠释自然法则,精心挑选问题与答案仅是原因之一。这样的法则首先必须存在,数学才有用武之地。对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来说,幸运的是我们这个宇宙看起来是被一些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所支配的。决定宇宙最初结构的引力,同样也左右着今天的星系。为了解释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现象,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发明了对称性的概念。
物理学定律似乎都蕴含着相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对称性。无论在何时何地,从什么角度来查看这些定律,它们都是不变的。此外,物理学定律对于所有观察者都是一视同仁的,无论这些观察者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在做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因此,无论我们在哪里做实验,中国也好,美国也好,乃至在仙女座大星云也好,也无论我们是今天做这个实验,还是10亿年后由另外某个人来做实验,都可以用同样的物理学定律来解释实验结果。如果宇宙不具有这种对称性,那我们想要破解大自然宏伟设计的努力&&也就是根据我们的观测结果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就要无功而返了,因为那样我们就得针对时空中的每个点,不断反复实验。
而在描述亚原子粒子的物理学定律中,则是另一类更复杂的对称性,即规范对称性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量子世界的模糊性,某一给定粒子既可以是带负电的电子,也可以是不带电的中微子,还可以是二者的叠加态,除非我们测量了电荷,明确区分出它到底是电子还是中微子。其实,如果我们把电子换成中微子,或者换成两者的任何一个叠加态,自然界的法则依旧保持同一形式。换成其他基本粒子,情况也仍然如此。没有这种规范对称性,我们要建立一个有关宇宙基本运作原理的理论是极其困难的。同样,没有局域性,情况也会非常棘手(所谓局域性,是指我们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仅受其近邻环境的直接影响,而不受远处发生的事件的影响)。有了局域性,我们就可以首先设法解读基本粒子之间最基础的力,然后利用其他各种知识元素,像拼七巧板一样尝试拼出宇宙的数学模型来。
现今在为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尝试中,最有希望成功的一种数学理论,需要依靠另一种对称&&超对称性(supersymmetry)。在由超对称性主导的宇宙里,每种已知粒子都有一个尚待发现的伙伴粒子。如果这些伙伴粒子最终被发现[当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投入全能量运行时,它们可能会被发现],那么这将是具有神奇效力的数学的又一项胜利。
在本文开头,我提出了两个互相关联的基本问题:数学是人们发明的还是发现的?是什么因素赋予了数学如此强大的解释能力与预测本领?我相信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数学是发明与发现的精妙融合。一般说来概念是发明的产物,而即便概念之间所有正确的关系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人们依然需要对研究哪些关系进行选择。现在看来第二个问题似乎更为复杂。毫无疑问,正因我们在使用数学方法时对题材进行了精心挑选,于是数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有效这种印象。但如果本来就没有什么普遍存在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那数学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了。现在你可以这样问:为何会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法则?或者说,为何我们的宇宙被某些对称性以及局域性所支配?说实在的,我不知道答案,我只能说,在一个不存在上述特性的宇宙中,复杂性和生命或许永远也不会出现,我们当然也就没有机会提出这些问题了。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Eugene Wigner in Communications i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Vol. 13, No. 1, pages 1&14; February 1960.
Pi in the Sky: Counting, Thinking, and Being. John D. Barrow. Back Bay Books, 1992.
Creation v. Discovery. Michael Atiyah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 September 29, 1995.
Is God a Mathematician? Mario Livio. Simon & Schuster, 2010.
为什么《拳皇97》比其他版本更受欢迎
2000年后格斗游戏没落,数数前面几代就好了。KOF 94 操作极其生硬,相比后面各代来说,可玩性不高。但在当时,首次采用3v3队伍制、蓄力系统、侧身闪避、连续攻击下的防御击破还是颇有亮点的,不过和后作KOF 95一样,都没能真正的超越同期更强的街霸。KOF 95 虽然动作依然生硬,但设计上很取巧的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 闪身的设计让可玩性大大加强,连招等也有很大的改进,新加入的组队编辑系统也可以让玩家自行选择自己喜好的组队方式而不再是系统队伍。 但平衡性就很悲催了,双主角最强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对战模式上,街霸的气功+升技依然是主流战法之一。KOF 96 在操作流畅下了很大的功夫,平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画风细腻就更讨喜了,放必杀时闪光在当时是很吸引眼球的事情。小跳和中跳的加入让KOF基本上彻底摆脱了气功+升技的无聊打法,更重要的加入了受身系统,战斗的激烈程度和节奏都进一步加快。投技(指令投系列)被大幅加强,但有点欠平衡,Clark和Ralf都很强,Daimon就悲催了些。总的来说,比KOF 95可玩性有很大提升。 但96开始的躲闪系统从侧身回避改紧急回避以及能量系统从ABC聚气改为攻防行为聚气阻止了很多KOF 95玩家的迁移,尽管这两个改变后来被证明极其合理。另外,主角被过分削弱也是一个感情上的小恶心。此外,KOF 96的一大败笔是必杀技被严重削弱:八神必杀随便就被人踢飞;草薙京七十五式改削弱后的必杀只能用来摆Pose;红丸最惨,除非雷电小中心区击中,否则对手会被电飞并获得反击机会,而进入中心区的对手通常可以轻易赢得判定。总的来说,KOF 96在可玩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很不少问题。KOF 97除了延续KOF 96的改变外,也增加了KOF 95兼容模式,让KOF 95死忠玩家顺利迁移。得益于简化指令的设计,连招流畅度进一步提升,让操纵更加的随心所欲。而在吸引眼球这点上,必杀出招瞬间的世界静止将博眼球这事发挥到了全新的高度。角色增加、必杀技增加也让游戏更加的吸引人。这一作中,所有的角色都增至两种必杀,选择多了,适用性也强了,要知道以前很多角色的必杀都很废的,这一改变使KOF 97里大部分角色都不乏对战出镜机会。
最重要的是玩法也更加的多变,包括但不限于:1.大量角色不同的必杀技出招瞬间的特殊无敌状态或判定范围缩减,很好的加强了对抗性。2.特殊技尤其是包括分段防御的破防性质的特殊技也大量增加。3.挡身技加强,而且还能够通过Cancel发动来应对吹飞。4.通常技加强使得Ralf、Daimon、Terry等二线尴尬角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通常技战法进入主流战法之列。5.能量系统从条状变成可累积至最多三颗等带来的就更多了:必杀技发动时机更可控,吹飞加强对抗,爆气闪避更可以防守反击。吹飞和爆气闪避的出现,使得硬直状态不再制约玩家,以往格斗游戏里的压制局面在KOF 97里除非是水平差距太大,否则极难重现。可以说,这是KOF 97最重要的改动之一。6.Cancel系统使得连招变化更加多端,也出现了挡身诈骗、通常技+格挡技反吹飞等战术。当然,Cancel系统最神奇的变化是Daimon的投山拂+超受身+地雷震。7.指令简化系统使出招、应对更快,尽管副作用是容易出错。KOF 97争议最大,简直毁誉参半的是指令简化系统,还有一些败笔是如鬼步等无限连之类的Bug。另外,我能说藤堂香橙妹子没了我很忧伤么?平心而论,KOF 98应该比KOF 97更好玩,更加的追求畅快淋漓且公平的对战体验。优点基本都被继承,平衡性和流畅度上都有一些提升,Bug和无限连几乎没了。少量增加了一些角色后SNK各作人气角色基本齐聚。特殊技和Cancel也应用得更广泛了。能量系统根据出场次序给予三到五颗泡的改进,以及心情系统并没有给战斗带来多大的变化。倒是连招更流畅的背后是战斗节奏的变慢降低了连招门槛,KOF 97里很多特殊技想要跟连招搭配起来都挺费力的,在KOF 98大部分都可以轻易使出来了。KOF 98可以视为整个拳皇系列的巅峰之作,SNK的集大成者。 如果这作的发布时间是在99年,也许不会是97流行10余年的局面了。如果KOF 98没有取消简化指令的支持,也许也会更顺利的完成过渡。由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改动,当时许多KOF 97高手在上手KOF 98后,都有一种战斗酣烈时发现裤链没拉的挫败感,想象下:战况激烈,发现破绽,瞬间出招&&然后由于简化指令不被支持,没能出招被人虐死。 囧囧囧啊啊啊!!以我的切身感受来看,基本到99年左右,大家对KOF 97打法的探索才基本定型,对抗也趋于全面。很多缺陷甚至被fans们视为完美的表现。 我比较认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KOF 97的风格更粗旷些,战斗更为暴烈,节奏更紧凑,契合战斗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至今为止我去过的游戏厅,KOF 98都是除了KOF 97外最多见的拳皇机型。做为整体平衡,设计严谨的一代,也是职业竞技赛的优先选择,网上职业比赛视频基本以KOF 98为主。KOF 99加入了援助系统,后紧急回避也变成了先退后进的闪避移动形式,而主角也换成了K。 这一作被骂得很严重,在老玩家看来,打得好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技术好,而是更快的适应了新的作战方式,而这些作战方式使得战斗方式更复杂,对原本的流畅战斗体验是个妨碍。KOF 2000其实和KOF 97对KOF 96的改进一样,大幅改善了KOF 99的体验,包括重新将大家都无法适应的闪避移动改回了紧急回避。 每个角色的援助至少有两种,且随时可以呼出。 在这一代上,SNK可以说是正确的往错误的路线上走得更远了: 不重视角色本身的战斗,加强辅助玩法的比重。 给玩家的感觉是堂而皇之的正面对抗,变成了综合对抗。至于KOF 2001和KOF 2002等Playmore出品,非SNK制作的,连画风看起来都是两个世界的,我就不评论了。===插播下,下班吃个饭回家后发现被@顾扯淡 转发后狂被人AT,看完以后有些内容稍微补充一下:开篇说2000以后格斗游戏没落是因为游戏厅里格斗的人少了,并不是格斗游戏没有佳作上市。陪妹子转战跳舞机、Rock Fever、赛车、找茬或者干脆去网吧,干啥都比玩妹子看不懂只能鼓掌的格斗游戏强,2000以前是选择不多外加没几个妹子去游戏厅。所以,活该拳皇、街霸、铁拳通通淡出,只剩好机友。KOF 97由于盗版基板流行而胜过KOF 98我倒不太同意,我恰好有朋友做这个,至少在99年底我们那KOF 98的板子是比KOF 97便宜的。此外,长期混迹的厅子水准绝对全市一线,看到的永远是KOF 97区排队找虐,KOF 98排队情况虽然多但都集中在晚高峰。@PT-悟空少年时提到,比赛项目是KOF 98和KOF 2002为主。我没有比赛经验,不过对此倒是很能理解。这两代都是平衡少Bug的。另@牙医Rex,我也很喜欢月华2,包括画风、连招和格挡,虽然水平一般般。高手对战时KOF 96后的各代战斗节奏都很紧凑,主要得益于96引入的小跳和中跳以及紧急回避,其次是97引入的吹飞和爆气闪避。前面的相对比较主要针对普通玩家而言,98虽然特殊技好连但实际上还是可以快速完成的。 比如KOF 98在60秒内结束战斗的比例明显不如KOF 97高,但到比赛时几乎没有超时情况。@肉肉熊BB 指出96的集气模式依然是ABC,直到97才改掉。 回想了一下确实是我记错了,Google也确认过了。 这里修正一下,顺便说说,这个修改也是战斗步伐紧凑起来的重要改变之一。放倒对手以后不是继续压制,而是向后小跳集气这种事放对战里确实是挺傻的。很多同学提到了KOF 98里指令投的削弱。 表面上KOF 98里指令投伤血更重了,实际上由于不满足指令投判定依然能使出指令投技,使得投技的地位确实略有降低,对水平不高的玩家而言打击是挺沉重的。 但实际上这个修改同样是KOF 98严谨和平衡的一个体现。最后总结一下,KOF 97沉淀的玩家多,缺陷虽然有但不多,而且实际上很多在后来也被挖掘出适用场景。而且KOF 97对前作的加强是空前的,整个格斗对战体验流畅、节奏紧凑,当然必须是热血少年不得不玩的作品。 虽然有些BUG有些过分,但并不影响其流行&&游戏厅里有时很简单,你敢用我就敢揍你。
东京大学 情报理工学院 招生海报 60L高能,密文已破解
作为校友,请允许我使用熟谙且常用的傲娇文风(读者可按照《龙樱》中的形象自动补脑),为母校写篇招生软文,弊校校训:&以质取胜,以质取量,培养国家领导人和各阶层中坚力量&。所以永不扩招,名额有限,速度申请啊亲。
这个是去年东京大学情報理工学系研究科的招生海报,我看到人人网和微博都疯狂转载。情报还理工!就要求你有超凡的情报分析能力和工科背景。就比如楼主其实叫余则润成,美国威廉姆斯中专毕业之后来到日本读博士,专业Mechanic机械师,拿着中日双份工资,碟中谍5。9月10日我第一个任务做掉出钱购岛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曾在金三角完美训练,做的很干净,像自杀。9月13日第二个任务将新上任的大使西宫伸一。我会继续当普通学生在这里好好学情报,请忘掉我的名字,如果非要记得我,请叫我城市猎人。此图一出,宾大和CMU都难与之争锋。高校IT男屌纷纷跪舔,各种遐想和意淫,我们东大的软妹子一副古色古香的打扮,娴静而端庄,这样的的学妹,你有吗?当大家对着可爱的妹子胡思乱想时,不知你是否想过,前面的那一串二进制01串并非是用脸滚键盘出来的装饰品,而是别有深意呢?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我们只写给懂的人看。正如本太君常年写的日志,可以读成单纯的温情小故事,也可以读出高端黑,全看读者姿势水平。实际上,这此图精髓之处并非作为背景的妹子,而恰恰是前面的这个0101一大串二进制数字,看到棒棒和洞洞你激动了吗?我想很多青年早已猜到里面含有信息&&搞计算机的没妹子,而且不是1就是0。啊哈,玩笑过后我们就来看看这个0101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用ocr软件将图片上的数字转化为文本,数字串总共26行,除最后一行98个数字外其它每行110个数字,共计2848个数字。神马?你说你是人工抄写的?卧槽,连光学字符识别都不会用,您还是留在清华保研吧。
首先第一个想法肯定是ASCII编码,由于不知道是big-endian还是little-endian就两个都试一次,结果看不出来是什么有意义的字符串。考虑到可能用凯撒密码加密过,去掉非拉丁字母后反解出26个可能的文本,也都没有什么意义。看来不是ASCII编码。考虑到2848长度是8的倍数,也可能是二进制文件,所以也big-endian和little-endian地读出来并写成二进制文件。而big-endian的那个输出是一个gz压缩包。实际上,看不出来的话,也可以把文件头的3个字节丢google。如果你直接用Linux中的file命令看岂不是显得咱技术含量太低太傻瓜化?
改名为bin.gz,解压得到一个叫做bin的文件。内容:
\CA\FE\BA\BE\00\00\002\00!
\00\00 \00\00\00
\00\00\00\00\00&init&\00()V\00Code\00main\00([Ljava/lang/S)V\00 StackMapTable \00\00 \00 \00\00\00)w-aurlwtcniewo./-t.kjhltiypioe.o/kvru.fae\00 \00\00\00 \00\00 \00i\00java/lang/Object\00java/lang/System\00out\00Ljava/io/PrintS\00java/lang/String\00charAt\00(I)C\00java/io/PrintStream\00print\00(C)V\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
\00\00\00\00\00\00\00\00*\B7\00\B1\00\00\00\00\00 \00 \00 \00\00
\00\00\00=\00\00\00\00\00!=)\A2\00\B2\00h)p\B6\00\B6\00\84\A7\FF\E5\B1\00\00\00\00 \00\00\00
\00\FD\00\00\F9\00\00\00\00熟悉java的同学应该一眼就能看出(额也许熟悉java的也不一定能)这是个编译过的class文件(看不懂的也可以用jd-gui反编译),改名为bin.class,运行提示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 bin (wrong name: i)再改名为i.class,运行得到& 点开能在此帝国大学的官方网站里找到妹子写真哦~另外还有版权信息的文本解密:&0x11c开始,sjis编码&恭喜!能看到这一步,你已经有不提交任何材料直接给面试的资格了,但是离最终录取还有下面一段路程。
information is conceived in letters and sounds,
and wherever sentiment and intention are found&information is conceived in letters and sounds,
and wherever sentiment and intention are found
poetry is formed when feelings rest within consonants and vowels,
melody is born when emotion in harmony with each soul resounds.
our desire to communicate is found at the core of the information we impart,
likes or dislikes, black or white, 0 or 1, science or art
from our eyes and our ears - our whole bodies - each part,
and, most assuredly, from each one of our hearts.我给你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翻译翻译,什么叫TMD惊喜!这TM才叫惊喜!才叫文艺小清新,把豆瓣爆出翔不知几条街。说时迟那时快二话不说,点next进去,有一首歌&ヒカリラブレター,就是海报上那个我的学妹唱的,她叫六角ゆめ,顺便帮她宣传一下她的专辑,所有作曲编曲制作演唱发行,都是我东大生弄的,这就是帝国大学高帅富们和一般码农的区别,技术宅也可以这么专注,浪漫,性感。而这里的白富美,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随便去六本木大厦实习google,鄙视着50层楼上的高盛IT back office,兼职模特可能是IT大神。
在2:58 - 3:01那一段,明显不是日语,而且感觉是机器合成的一样,一定是我们打开的方式不对,我们可以用audacity把这段剪出来分析一下。精髓中的精髓出现了!倒放录音(你听到违和的机器声音会想到反过来听吗)可以听到&聞い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 (谢谢您的倾听)技术宅哥哥感动吗,心被融化了吧,哭出来了吗,而且跟结尾的"届くといいな"前后呼应。能做到这一步的,恭喜,免试录取了!!我劝三本狗还是直接给东大的技术含量和文艺小清新程度跪下吧。&&&&&&&&&&&&&&&&&&&&&&&&&&&&&&&&&&&&&&&&&&&&&&&&&&那么接下来来看看前年的招生海报吧。妹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爱。
共27行,除最后一行116个数字外每行111个数字,共计3002个数字。尝试掐掉末尾转成ASCII码和二进制文件都失败了。试着转化为图像,大致如图。你看了可别以为拿微信一扫加了东大好友就能拿offer。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似乎什么东西重复了4遍,于是用kmp(蛋疼吧)作check,发现第1-第623个字符重复了3次,而第四次的后面似乎有些噪声。不管它,先把1-623扣出来。
623不是8的倍数,但623=7*89,考虑到ASCII码第一位一定是0,所以每7位组成一个字符,尝试打出来。毫无结果&&等等,第一位一定是0的话,似乎这串里8的倍数的位置都是0,这样的话&&莫非是最后补上一个0,然后这回是看作little-endian?尝试后依旧无果&&再等等,8的倍数的位置都是0的话,也有可能是在第一位补0,然后看作big-endian。这回结果出来了
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哈哈,可惜不是妹子的联系方式。这个妹子的衣服叫做&十二单&,是一种极其考究的古服,且不说价格足以让你们这些码农卖肾,想解开这个妹子的十二单吗,你得把情报解密到这个程度妹子才能看上你。详细考究点这,听本帅给你娓娓道来。&&&&&&&&&&&&&&&&&&&&&&&&&&&&&&&&&&&&&&&&&&&&&&&&&&今年的招生海报,万年不变的美人计,和风萌妹子+geek解密,精确营销专业捕获nerd,我觉得这个marketing能斩获戛纳广告节大奖了有木有?俺们就是这样去北大清华骗工科男屌过来干活的,今年加了个上海交大,这才是真正前三的中国大学。咱知道你最想要什么,来我们学校吧么么哒,这TM才叫励志广告。据说破译今年密码的青年,可以直接双倍全奖+一封院士级别推荐信,将来圈内国内外任何大学任何教职随你挑,回国也有小千人计划等你。干吧咧!!!清晰海报地址
当然大部分人第一关就过不了比如不懂shtml无法将原图片另存为,然后只能截屏。如果够技术宅,算到最后会得到一串密码,录取地址
A/B测试终极指南
A / B测试不是一个时髦名词。现在很多有经验的营销和设计工作者用它来获得访客行为信息,来提高转换率。然而, A / B测试与SEO不同的是,人们都不太知道如何进行网站分析和可用性分析。他们并不完全明白它是什么或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它。本文将为你提供有史以来最好的A / B测试教程。
什么是A/B测试?A / B测试的核心就是:确定两个元素或版本(A和B)哪个版本更好,你需要同时实验两个版本。最后,选择最好的版本使用。
网络上的A / B测试,即你设计的页面有两个版本(A和B),A为现行的设计(称为控制) , B是新的设计。比较这两个版本之间你所关心的数据(转化率,业绩,跳出率等) 。最后,您选择效果最好的版本。
测试哪些东西?你要选择什么去测试取决于你的目标。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加顾客数量,那么您可能测试下列内容:注册表单数量,字段类型要求,隐私政策等。在这种情况下A / B测试的目标是要弄清楚什么阻止了游客注册。需要填写的表单的数量?用户的隐私?还是该网站做了让游客不信任的事情?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个A/B测试获得答案。每一个A / B测试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单通常测试一下这些内容:行动按钮的措辞,大小,颜色和位置,标题或产品说明,表单的数量和字段类型,网站的布局和风格,产品定价和促销活动,着陆和产品页面上的图片,页面上文字的长度(少Vs多)。一旦你决定要测试什么,下一步当然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测试工具。如果你想要一个基础的免费工具,可以使用Google Website Optimizer。如果你想要功能更加强大的工具,可以使用Visual Website Optimizer 。其他的一些选择都是可以的,建立试验在所有工具中都很相似,所以我们只需讨论一种即可。你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建立A / B测试:
在页面测试加载前替换元素如果你测试的是页面上的单个元素,如注册按钮,然后需要在测试工具中设置按钮。当测试时,在A / B工具将在页面给用户前随机替换按钮。
重定向到另一页面如果你想通过A / B测试整个页面,比如说,一个绿色的主题和一个红色主题,那么你就需要创建和上传新的页面。例如,如果您的主页是 /index.html,那么你需要创建另外一个页面 /index1.html。当测试运行时,您的测试工具将一部分访问者重定向到第二个网址。一旦您使用了上面的两种变换方法,下一步是建立您的转换目标。通常,你会得到一个JavaScript代码,您可以复制并粘贴到一个需要游客到达的目标网页。例如,如果您有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你正在测试的&立即购买&按钮的颜色,然后您的转换目标将是购买成功后的&谢谢您&页面。在转换事件发生的同时,在A / B测试工具,记录了哪种页面显示给了访问者。经过足够数量的游客,您可以确定哪个页面带来了最多的转化!建立和运行的A / B测试,其实很简单。
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虽然A / B测试是超级简单的概念,但是请记住,以下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的经验。
注意事项不要分开你的测试情况。始终两个版本同时进行测试。如果您第一星期测试第一版本,第二星期测试第二个版本,你就错了。有可能B版本带来的流量更糟糕,但是带来了更好的业绩,因为两个版本之间的流量始终存在不一样。不要结束得太早。有一个概念叫做&统计信心& ,无论你的测试结果明显的。如果你只有少数转换或游客,它都无法确定最终的结果。大多数A / B测试工具都有报告统计,但如果你是手动测试,你可以使用 在线计算器。不要让常客惊讶。如果你正在测试网站的一部分。包括新访客和常客,不要使他们觉得震惊。尤其不要因为哪些可能不会最终实施变化。不要让你的直觉推翻了测试结果。在A / B测试的结果往往是令人惊讶的或直观的。在一个绿色为主题的网站,一个明显的红色按钮有可能成为赢家。即使红色按钮不容易吸引注意。您要测试的目标是一个更好的转换率,而不是美学,所以在得到测试借过钱不要拒绝任何尝试。
需要做的知道运行测试多久。结束太早,可能会使你花了时间但是没有得到有意义的结果。结束太晚也不好,因为效果不佳的页面可能影响你的转化和业绩。使用一个计算器,来确定测试多久以后来结束它。将相同的页面呈献给同一个访客。您的工具应该有一个记忆访问者已经看到的页面的功能。这样可以防止向同一用户显示一不同的价格或不同的促销优惠。让您的A / B测试在整个网站保持一致。如果你正在测试的登录按钮在多个地点出现,然后一个访问者应在所有的地方看到同样的变化。在页面1显示一个样子,在页面2显示两外一个样子,会使试验结果被干扰。做很多的A / B测试。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你的第一个A / B测试可能会无效。但是不要绝望。一个A / B测试只能有三个结果:没有结果,不好的结果和好的结果。优化转换率的关键是要做大量的A / B测试,把所有的好的结果拼接起来,最终推动业绩。
经典A/B测试案例研究这里有一些如何进行A/B测试的案例研究。
&37Signals测试他 们的价格页面的标题。最终发现, &30-Day Free Trial on All Accounts &比原来的&Start a Highrise Account. &多产生30 %以上的订单。
&(Dustin Curtis) 这是一个用来测试召唤用户在Twitter上关注自己的试验。. Dustin 发现提示文字是&You should follow me on Twitter here& 的效果是&I&m on Twitter.& 173%
&从两个不同的A / B测试将在网站上增加转换率的人的照片:一个令人令人惊讶的结论,A/B测试两张图片,将真人照片放在网站上会获得一倍的转化。研究说明,我们潜意识被照 片吸引了。
&(Tim Ferriss) 一个将用户选择减少的变化使转化提高了20%,最终的版本在细节和文字上更易吸引目光。
&&It&s free& 这个单词增加了注册按钮点击次数的28%, 测试结果表明,在行动召唤上一些很小的变化会带来令人惊讶的结果。
&依靠A / B测试, CareLogger把注册按钮从绿色修改为红色增加了34%转换率!
&如果你有一个在线商店,很常见的就是支付流程。这个A / B测试发现,多个支付流程比单个支付流程完成的销售更好。
&打败传统的智慧,此A / B测试发现一段风格形式输入 字段比传统形式的布局更好。
&一个软件产品的公司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页 给它一个现代的外观和增加信任模块。最终结果:他们成功地增加20 %的总销售额。本案例研究证明了设计对销售的影响。
&通过优化邮件地址获取提高了258 %。重点是消除所有的干扰,并要求游客只需提供电子邮件地址。使用亚马逊礼品卡让他/她的完成个人资料。
A/B测试工具有许多侧重点,价位和功能不同的A / B测试工具,这里是一些:
搜索巨头提供的免费A/B测试工具。一个很好的入门级工具,但是没有一些先进的功能。
&and&基于Ruby on Rails开发的服务器组件。需要编程和代码集成。
一个易于使用的A / B测试工具,包含一些先进的功能,如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单击地图,访问者分割和标签等。
&and&集成着陆页设计的A / B测试工具。
,&,&&and&企业级测试工具。
一些深入研究的A/B测试资料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那么A / B测试大概已经激起你的兴趣。在这里,有一些非常好的A/B测试资源。
寻找你下一个A/B测试的灵感
一个猜测那种情况会最终胜利的游戏。
大量的A/B测试技巧和方法。
一个可以分享和阅读A/B测试结果的地方。
搜索引擎的A / B和多变量的案例研究。
来硅谷工作
作者:杨杰 硅谷硅谷可能是我们每一个CS学生和IT从业者心目中的圣地。我曾以为那是一个遥远的目标,通常需要经历考Toefl GRE、申请美国研究生、读完硕士或博士,最后才有希望找到那里的工作。事实上,这的确是一条经典途径,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是通过这样方法进入硅谷的。还有一部分是先在国内进入跨国公司,比如Google,几年之后攒够经验和人脉,再调到美国总部。我有几个朋友就是这样来的。但我走的却是另外一条途径,直接申请到美国硅谷的工作。我硕士毕业之后参加了一个P2P的项目,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推荐系统。大概08年春节期间,就在我开始考虑是续工作合同还是读博的时候,一个硅谷的猎头给我发了封email,说BitTorrent公司在招人,问我有没有兴趣申请。我当时很意外,因为我并没在任何网站求职,在硅谷那边也不认识任何朋友,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从我们学校的项目主页上找到了我,因为我们做的项目跟BT很相关,我的背景很符合他们的需求。既然机会敲门了,那就试试吧,因为我一直也有去美国的想法。于是接下来经历了几轮电话面试,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工作,回答了一些技术问题,写了几个小程序,然后3月底就顺利拿到offer了。可能小公司的面试相对而言要简单一点吧,另外也许有学术背景对工业界比较有吸引力,但最关键的是,你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人。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申请H1B工作签证的过程。来美国工作最常见的签证类型是L1和H1B。L1只能是跨国公司内部调动才能申请,一次给5年,不能换工作。H1B是可以换工作的,一次给3年,可以续一次,总共6年。如果你打算长住这,那么可以在这几年期间申请绿卡,在绿卡申请期间是可以合法待在美国的。H1B签证一般由公司出钱委托律师帮你申请,申请者至少要求本科学位,只能从每年4月1日开始申请,大概一到三个月之内出结果(加急的话可以在一两周内出结果,要多交1000美元),申请成功了的话,最早当年10月1日开始上班。一次 H1B签证的费用大概是5000美元,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愿意花这个钱。但是,外国员工,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员工,通常更勤奋也更忠诚,所以几乎每个公司都少不了中国人和印度人。如果H1B持有者丢掉了工作,他必须在几个月内找到工作,否则就得离境。此外,如果绿卡申请批复下来(通常要几年时间)之前换了工作的话,前面的申请就作废了。这种压力逼得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而且不会轻易跳槽,这可能也是许多公司愿意招外国员工的原因之一。另外,H1B持有者的工资待遇法律上规定是不得低于地区同等水平的,因为政府要保护当地人的就业市场,同时也避免外国员工沦为廉价劳动力。如果公司给你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标准,可能就无法成功申请H1B签证。比如有几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在硅谷地区大概是年薪10万美元左右,当然实际数字应人而异,差别可能很大。这些信息是公开的,可以在后面给的链接里查到。H1B签证关键一点是,每年都有名额限制,最近这些年都是65000个普通名额,另外还有20000个优先名额,是留给美国本土硕士或以上学位毕业的外国人。非赢利机构(如大学)不受这个限制。如果这个名额在你开始申请之前用完了,即使拿到offer了,你这一年也来不了美国。运气好的话也许公司愿意为你保留这个offer,等到明年再申请一次。如果美国政府在4月第一周收到的H1B申请超过名额限制,就要进行抽签,从中选出名额数量个申请材料,进入下一步程序。比如我是08年申请的,那时金融危机还没有全面爆发,结果当年第一周就有高达20万人申请(当然其中大部分是印度人),所以不得不通过抽签来决定命运,很幸运我被抽中了。而09年的工作机会大幅减少,据说名额到12 月才用完,也就不用抽签了。2010年似乎情况还没有明显改变,H1B名额可能也会用到下半年。不管怎样,越早拿到工作offer,对后面申请签证就更有利。不过,就在我马上要去拿签证的时候,金融风暴爆发了,大量公司疯狂裁员,也包括我的offer,不幸被取消掉了,所以我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份另外工作,才不至于浪费掉这个来之不易的签证。我那几年主要做的是基于P2P的推荐系统,所以有这两方面的背景,而这时有一家专做推荐的公司正在招人,于是我开始申请这家公司。仍然都是电话面试,一切都很顺利,很快又拿到offer,终于在9月底来到了硅谷。传统意义上的硅谷,是指旧金山以南到圣何塞以北的这一块狭长的湾区地带,但现在这个范围已经扩展到周围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这里气候温和,阳光普照,风景优美;这里毗邻顶级大学,文化交流频繁,社会自由包容;这里科技公司林立,资金和人才涌动,冒险精神和务实态度并存。从旧金山一路往南,抬头低眼,到处都是声名远扬的公司。一栋栋气派的楼宇,安然笑纳各方敬仰的眼神;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流传在每个怀有梦想的人之间。这里就是硅谷,IT科技和工业的心脏。我似乎以一种朝圣者的心态来到这里,开始人生新的篇章。硅谷虽然有很多名头响亮的大公司,但更多的还是锐意进取的小公司,并且每天都在诞生新的idea,新的小公司。当技术、理念和创新有大量机会摩擦碰撞,当有这么一种机制帮助你不断实践你的梦想而不必承担失败的后果,当大量人才聚集在一个地区,创业就变的自然而然。在创业公司(startup)工作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全面的接触系统各个方面的技术,更直接的观察公司的运作,与同事的关系也简单融洽。小公司更缺人才,他们会更不惜代价引进一个人。另外,小公司的面试难度相对较小,毕竟申请的人也较少。最后,如果小公司成功被收购甚至上市,那你通过股票的收入很可能会远大于工资所得,而且你更容易进入公司高层。所以,如果你考虑直接找美国工作,不妨也试试小公司,至少可以作为一个跳板。一旦你进入了这个圈子,工作机会也就慢慢铺开了,用不了多久猎头们就会盯上你,成天鼓动你跳槽。大家都知道,通过网络申请工作是很便捷的方式。对于大公司,你的简历通常是储存在数据库里,他们需要招人的时候就从数据库里搜索关键字,比如 Python,recommendation systems,只有当你的简历里包含了关键字,才会被调出来仔细看。从这个角度来说,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是很有帮助的。但更多时候,深度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这里通常不缺泛泛的程序员,缺的是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人才,比如搜索、推荐、机器学习、网络安全等等,这个时候你的竞争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里牵涉到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是走全面路线还是走专业路线。前者的目标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构架师,可以胜任任何编程工作,可以构建任何系统。这种人的就业面宽广,但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多。后者是一个专业型或研究型人才,可以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编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比如知道怎样优化搜索效果,理解personalization的一些关键技术,懂得如何分析数据和各种model,了解常见的攻击方法和安全协议,等等。这种人才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但竞争也较少,而且位置可能更重要。无论选择哪一条路线,你都应该清楚你的职业规划,平时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换工作时力图延续你的发展路线,而不是盲目的到处撒网,或仅为薪酬而跳槽。选择了工作方向,下一步就是投简历。单纯只投简历,有时效果不好,容易石沉大海。其实在硅谷有很多猎头和HR,他们在不停的寻找人才,再输送到各个公司。如果他们能对你有兴趣,那机会就大多了。而你要迈出的第一步是让猎头或招聘主管能找到你。最简单的办法是在linkedin和几个知名求职网站上发布你的英文简历,当然你也可以主动联系猎头。我经常收到一些猎头的email,大部分都是通过linkedin上找到我的,少数通过facebook或其他途径,但几乎都是通过Internet找到我的。另一个通往面试的捷径是通过内部推荐。在美国找工作非常看重推荐的。通常如果你为公司推荐了一个人并被录用了,你也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比如几千美金。而且公司内部的人说话比猎头更有份量,所以如果你认识一些朋友在国外公司或跨国公司,不妨请他们帮你推荐一下,你的简历被看中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还有一个被人找到办法是参加开源的项目,多写技术博客,参加一些专业竞赛,比如编程竞赛、某些学术会议的竞赛,一些公司组织的竞赛等等。这些不仅是对你能力的锻炼,也能提高你的知名度,写在简历里也很光彩,是让别人找到你和了解你的最佳途径。至于硅谷公司的面试,也并非高不可攀,绝大部分还是考那些基本功,比如数据结构和算法,对面向对象编程的理解,某些语言的特性,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等等,跟国内的面试差不太多。偶尔可能需要一点小聪明,但传说中的&下水道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面试题,也不过是传说而已。面试的资料很容易找到,下面也给了链接,充分准备就好了。不管面试有多难,其实都是可以准备的,就看你功夫下够了没。要在美国工作,当然英语听说读写也要足够顺畅流利,但并非要很好才行。一般对于技术人员的语言要求不算太高,但如果你的英语还有障碍,那最好还是要努力提高,否则你的职业发展会出现瓶颈,因为没人愿意跟交流困难的人共事。顺便说说欧洲的工作。欧洲(还有加拿大)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于,那边一般是福利社会,工作压力通常没有美国这边大,社会福利要比美国好,治安更稳定,但平均而言工作机会没美国多,收入要低于美国,物质上也没有美国便宜丰富。总的来说,欧洲是一个更适合安居的地方,而美国则是一个更适合乐业的地方,当然具体而言也是应人而异,并不绝对。欧洲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欧和北欧,英语非常普遍,很多技术工作只要求英语,很多当地留学生也是只会英语。所以你也可以考虑欧洲的工作,而那边的签证相对美国而言也要容易许多。最后,希望有志于出国工作的同学朋友,多一份勇气,多一点自信,多一分准备。人有点梦想总是好事。H1B Vis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1B_visaLinkedin: San Francisco Bay Area IT jobs (mostly small companies): http://sfbay.craigslist.org/sof/Top Job websites: hotjobs, monster, careerbuilder, indeed, dice, etc.IT Interview puzzles: Job Wages: , , 固定链接: /2010/10/work-in-silicon-valley.html | Resys China
作者:&jacksheep&
最常见的电话号码
网上有许多电话号码,你知道最常见的是哪个?有个找到了答案,这个号码就是。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在计算机中,整数往往用4个字节保存。4个字节就是32位,由于最高位是,那么只剩下31位,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所能保存的最大整数是2的31次方-1(因为要去掉零),即。
这个老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10位数,与美国电话号码的位数相同。于是,他就很好奇,214-748-3647会是谁的号码呢?214是美国达拉斯市的区号,但是后发现,超过1500个网站上有这个号码,遍布全美各地。
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大量程序员考虑不周,使用4个字节的整数保存电话号码。当用户输入的号码大于时,就会自动转成这个数字。因此,它就成了网上最常见的电话号码。===================================我一时兴起,想看看国内有没有人犯这个错误。事实证明,真的是有。
因为我国的长途区号没有0214,所以这个号码只能是在上海(区号021)。一想到他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来电,要求提供租车服务、租房服务、美容服务、餐饮服务、耐磨材料等等,我就对021-的主人充满同情。(完)
数学常数e的含义
数学常数e的含义&
e是一个重要的常数,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它不像π。大家都知道,π代表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3.14159,可是如果我问你,e代表了什么。你能回答吗?
维基百科说:
"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但是,你去看,得到的解释却是:
"自然对数是以e为底的对数函数,e是一个无理数,约等于2.。"
这就构成了循环定义,完全没有说e是什么。数学家选择这样一个无理数作为底数,还号称这种对数很"自然",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昨天我读到一篇,它把这个问题解释得非常清楚,而且一看就懂。
它说,什么是e?简单说,e就是增长的极限。
下面就是它的解释。
假定有一种单细胞生物,它每过24小时分裂一次。
那么很显然,这种生物的数量,每天都会翻一倍。今天是1个,明天就是2个,后天就是4个。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增长数量的公式:
上式中的x就表示天数。这种生物在x天的总数,就是2的x次方。这个式子可以被改成下面这样:
其中,1表示原有数量,100%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增长率。
我们继续假定:每过12个小时,也就是分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新产生的那半个细胞已经可以再次分裂了。
因此,一天24个小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增长50%。
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共得到了2.25个细胞。其中,1个是原有的,1个是新生的,另外的0.25个是新生细胞分裂到一半的。
如果我们继续修改假设,这种细胞每过8小时就具备独立分裂的能力,也就是将1天分成3个阶段。
那么,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大约2.37个细胞。
很自然地,如果我们进一步设想,这种分裂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新生细胞每分每秒都具备继续分裂的能力,那么一天最多可以得到多少个细胞呢?
当n趋向无限时,这个式子的极值等于2....。
因此,当增长率为100%保持不变时,我们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只能得到2.71828个细胞。数学家把这个数就称为e,它的含义是单位时间内,持续的翻倍增长所能达到的极限值。
这个值是自然增长的极限,因此以e为底的对数,就叫做自然对数。
有了这个值以后,计算银行的复利就非常容易。
假定有一家银行,每年的复利是100%,请问存入100元,一年后可以拿多少钱?
回答就是271.828元,等于100个e。
但是,实际生活中,银行的利息没有这么高,如果利息率只有5%,那么100元存一年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为了便于思考,我们取n等于50:
我们知道,在100%利息率的情况下,n=1000所得到的值非常接近e:
因此,5%利息率就相当于e的20分之一次方:
20分之一正好等于5%的利率率,所以我们可以把公式改写成:
上式的rate就代表增长率。这说明e可以用于任何增长率的计算,前提是它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复合式增长。
再考虑时间因素,如果把钱在银行里存2年,可以得到多少钱?
在时间t的情况下,通用公式就是:
上式就是计算增长量的万能公式,可以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增长率。
回到上面的例子,如果银行的利息率是5%的复利,请问100元存款翻倍需要多少时间?
计算结果是13.86年:
上式最后一个等号,表明用72除以增长率,可以得到翻倍的大致时间,这就是的来源。
虚数的意义
有人在问了一个问题:
  "我一直觉得虚数(imaginary number)很难懂。
  中学老师说,虚数就是-1的平方根。
  可是,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呢?计算器直接显示出错!
  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搞懂。谁能解释,虚数到底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帖子的下面,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还推荐了一篇非常棒的文章。我读后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原来虚数这么简单,一点也不奇怪和难懂!下面,我就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我所理解的虚数。
一、什么是虚数?首先,假设有一根数轴,上面有两个反向的点:+1和-1。
这根数轴的正向部分,可以绕原点旋转。显然,逆时针旋转180度,+1就会变成-1。
这相当于两次逆时针旋转90度。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1) * (逆时针旋转90度) * (逆时针旋转90度) = (-1)如果把+1消去,这个式子就变为:
  (逆时针旋转90度)^2 = (-1)将"逆时针旋转90度"记为 i :
  i^2 = (-1)这个式子很眼熟,它就是虚数的定义公式。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虚数 i 就是逆时针旋转90度,i 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旋转量。
二、复数的定义既然 i 表示旋转量,我们就可以用 i ,表示任何实数的旋转状态。
将实数轴看作横轴,虚数轴看作纵轴,就构成了一个二维平面。旋转到某一个角度的任何正实数,必然唯一对应这个平面中的某个点。只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比如( 1 , i ),就可以确定某个实数的旋转量(45度)。数学家用一种特殊的表示方法,表示这个二维坐标:用 + 号把横坐标和纵坐标连接起来。比如,把 ( 1 , i ) 表示成 1 + i 。这种表示方法就叫做复数(complex number),其中 1 称为实数部,i 称为虚数部。为什么要把二维坐标表示成这样呢,下一节告诉你原因。
三、虚数的作用:加法虚数的引入,大大方便了涉及到旋转的计算。
比如,物理学需要计算"力的合成"。假定一个力是 3 + i ,另一个力是 1 + 3i ,请问它们的合成力是多少?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你马上得到,合成力就是 ( 3 + i ) + ( 1 + 3i ) = ( 4 + 4i )。这就是虚数加法的物理意义。
四、虚数的作用:乘法如果涉及到旋转角度的改变,处理起来更方便。
比如,一条船的航向是 3 + 4i 。如果该船的航向,逆时针增加45度,请问新航向是多少?
45度的航向就是 1 + i 。计算新航向,只要把这两个航向 3 + 4i 与 1 + i 相乘就可以了(原因在下一节解释):
  ( 3 + 4i ) * ( 1 + i ) = ( -1 + 7i )所以,该船的新航向是 -1 + 7i 。如果航向逆时针增加90度,就更简单了。因为90度的航向就是 i ,所以新航向等于:
  ( 3 + 4i ) * i = ( -4 + 3i )这就是虚数乘法的物理意义:改变旋转角度。
五、虚数乘法的数学证明为什么一个复数改变旋转角度,只要做乘法就可以了?下面就是它的数学证明,实际上很简单。
任何复数 a + bi,都可以改写成旋转半径 r 与横轴夹角 θ 的形式。假定现有两个复数 a + bi 和 c + di,可以将它们改写如下:
  a + bi = r1 * ( cosα + isinα )
  c + di = r2 * ( cosβ + isinβ )&这两个复数相乘,( a + bi )( c + di ) 就相当于
  r1 * r2 * ( cosα + isinα ) * ( cosβ + isinβ )&展开后面的乘式,得到
  cosα * cosβ - sinα * sinβ + i( cosα * sinβ + sinα * cosβ )&根据三角函数公式,上面的式子就等于
  cos(α+β) + isin(α+β)&所以,
  ( a + bi )( c + di ) = r1 * r2 * ( cos(α+β) + isin(α+β) )&这就证明了,两个复数相乘,就等于旋转半径相乘、旋转角度相加。(完)
揭秘谷歌涂鸦团队:作品最长耗时数月之久
谷歌涂鸦已成为谷歌展示创意和文化的小窗口
导语:英国广播公司(BBC)今日撰文揭开了谷歌涂鸦团队的神秘面纱。文章指出,谷歌涂鸦的创作有时会耗时数月之久,但付出即有回报,它们帮助提升了谷歌的公司形象,将谷歌作为一种文化去传播。
  以下为文章全文:
  纪念重大事件  从可直接弹奏的莱斯&保罗吉他、吃豆人游戏,到为纪念&电子合成器之父&罗伯特&穆格(Robert Moog)而特意推出的音乐合成器键盘,在谷歌首页出现过的众多涂鸦中,这些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谷歌涂鸦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那一年在谷歌首页上出现了一个火柴人的图案,这个图案的前面是字母&O&,暗指谷歌团队已经离开办公室。经过十多年的演变,谷歌涂鸦已经变成了精美的设计与复杂的游戏,以及著名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呈现。  谷歌迄今已推出了超过1000个涂鸦,它们既用于纪念著名或者不太著名的人物或事件,也用于描述这些人物或事件的周年纪念日,且日益呈现出互动性和分享性的特征。  除了涂鸦,还能有什么形式能让数亿人记起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传奇女飞行员)诞辰115周年,或者德昂&逊德巴克(Gideon Sundback)是拉链的发明人?为纪念逊德巴克诞辰132周年,谷歌在主页上放了一个大大的拉链。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谷歌每天都会在首页推出一个以体育为主题的新涂鸦,今天是花样游泳,而明天就是打板投篮的篮球动作。谷歌对涂鸦的选择始终是一个重要事件,至少在那些无聊的企业白领看来是如此。无论一个人将这些涂鸦当作艺术还是设计,它们肯定是全球观看次数最多的图像例证之一。
  揭开神秘面纱  尽管谷歌涂鸦备受关注,但这些涂鸦的创作者却鲜为人知。看一看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涂鸦,你会对谷歌涂鸦团队有所了解。全世界数亿人会看到这些涂鸦,但有些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也有一些则需要谷歌创作团队耗费几个月的心血,如纪念英国摇滚巨星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涂鸦。  所有这些涂鸦都是少数几个&涂鸦艺术家&的杰作,他们挤在加州的一间小办公室进行创作。谷歌涂鸦团队创意总监赖安&杰米克(Ryan Germick)表示,他从来不会为了取悦观众而去创作自己的涂鸦作品。  杰米克说:&人脑的进化不是用来理解数亿人是如何解读某样东西的。对于我来说,如果我能让同事们开心,或者学到了一门新技术,那我才会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就是我的工作动力。我们要保证能以最佳形式诠释艺术和技术。&  据杰米克介绍,谷歌涂鸦团队并不将自己看作是艺术家或设计师:&我们处于娱乐、艺术、技术和平面设计的交叉处。它们的界限很模糊。&  杰米克说,谷歌涂鸦团队的一个目标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曾在谷歌涂鸦团队担任设计师的黄正穆(Dennis Hwang)创作了大量涂鸦作品,但他后来调到了谷歌其他业务部门。在谷歌涂鸦团队,个人通常不会因他们的工作而得到好评,涂鸦往往会被看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页变得人性化  杰米克说:&谷歌涂鸦不是在突出我们个人的重要性,而是将谷歌作为一种文化去发扬光大。&谷歌涂鸦在技术层面的工作大部分是由谷歌员工利用&20%创新时间&所完成的。根据谷歌内部规定,员工可以将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  克里斯&霍姆(Kris Hom)便是一位利用&20%创新时间&帮助涂鸦团队的谷歌工程师,他最近才成为涂鸦团队的全职员工。霍姆说,有一次,母亲向他炫耀自己在奥运会涂鸦游戏中的表现,那一刻他高兴极了。霍姆认为,这些涂鸦可以&使谷歌主页变得人性化&。  据杰米克介绍,涂鸦主题的筛选是一个&相当民主的过程&,整个团队更看重的是给人眼前一亮的元素,或者是寻找值得纪念的事件或人物,而不是简单地庆祝普通的节日。例如,为了纪念埃尔哈特150周年诞辰,他们要等待很长时间。  公众建议和谷歌在其他国家员工的创意,在谷歌涂鸦的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涂鸦作品是借助数字绘画工具完成的,但有时一款涂鸦作品最初只是实体绘画。例如,谷歌涂鸦设计师詹妮弗&霍姆(Jennifer Hom)在一块帆布上使用仿金箔和油漆,手绘了纪念古斯塔夫&克利姆特(Gustav Klimt,奥地利著名印象主义画家)的涂鸦。霍姆写道:&我希望通过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吻》向他致敬。我希望我们的涂鸦作品能够让他的重要遗产得到认可。&
  非纯粹的创意作品  涂鸦是艺术吗?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迪亚恩&萨迪奇(Deyan Sudjic)说:&艺术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与功能无关。设计过去曾被称为商业艺术,它被自己所承担的功能义务所束缚。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职业生涯始于插图绘画,但这种艺术形式使得他最终成为艺术家。作为插图画家,沃霍尔的作品销量很大,但与他的艺术成就相比却微不足道。&  但是平面设计师希&斯科特(Si Scott)认为,包括涂鸦在内的设计现如今都是新的现代艺术形式。市场营销公司Seven Brands CEO杰斯米妮&蒙哥马利(Jasmine Montgomery)对此持不同的观点:&如果有人花钱雇你从事创意活动,进行品牌宣传或广告,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就不算是艺术作品,因为它是服务于商业客户,而非纯粹的创意作品。&  杰斯米妮还认为,&涂鸦只是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与装潢豪华的宾馆大堂或包装精美的产品是一样的。&谷歌涂鸦很难摆脱其背后的商业用途。它们帮助谷歌树立了更好的形象&&虽然这种形象有时会因为侵犯用户隐私或避税而遭受抨击。  美国咨询公司Merriam Associates品牌顾问莉莎&唐尼&梅里厄姆(Lisa Downey Merriam)指出,由于谷歌涂鸦背后不同寻常的故事,引发了用户的激烈讨论:&这些涂鸦很有趣且颇具互动性,大多数都与主题密切相关,有时还能制造惊喜&&所有这些都传递了谷歌的个性化色彩。&  只要谷歌继续稳坐搜索市场的霸主宝座,这些涂鸦&&无论你是将它们看做是艺术、设计、娱乐,还是精明的品牌宣传&&都会成为我们日常网络生活中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艾伦-图灵诞辰一百周年
Charles Addams
联想发布可Windows/Android双启动的ThinkPad X1 Hybrid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小站!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ercurydu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