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诗经先生的《诗经》翻译得怎么样

许渊冲先生的《诗经》翻译得怎么样?(2)
(接上文)
上文我们分析了“关雎”前两节的译文。现在继续。
第三节,许的译文: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他的渴望变得如此强烈,
寤寐思服。
cannot fall
asleep.&&&&&&&&
他不能入睡。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但是彻夜翻来覆去,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爱得如此深,如此深。)
第一句,求之不得,是“追求她却没有得到”的意思,许译成“他的渴望变得如此强烈”不知从何而来。“寤寐思服”,指的是“不管是醒来还是做梦都在想她”。许译成“彻夜难眠”与原意大相径庭,因为,即使思念也有睡着的时候,只不过在梦中也思念她罢了。这就是“寐”的状态。悠,思虑深长,忧思的样子,表示“悠悠思念情意切”,可是在许译中见不到这一表达,代之以“爱得如此深,如此深”。这种“So
deep in love, so deep”,是不折不扣的中式英语,末尾的 “so deep” 完全是为了凑第二句的
“asleep”的韵. 每当见到这种“凑韵”,便觉得很倒胃口。
Stephen Owen 的译文:
Wanting, sought her, had her
not,& (渴望啊,追求她,没有得到,
waking, sleeping, thought of
醒着,睡着,都想她,
on and on he thought of
her,&&&&&&&
继续不停地想她,
he tossed from one side to
another.&& 他辗转反复不能入睡。)
欧文将“求之不得”的求先用分词,wanting(此词的解释见上文),接着用sought her, had her not,
将状态,过程,结果一起呵成,连续用逗点,运用了一种叫asyndeton的修辞手段,且将这种修辞手段延续到了第三行,形成一种强烈的快速节奏,反映出君子求淑女不得的一种失望、急切的心里状态。与许译相比,得失自明。
第四节,许的译文: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摘吧,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长短不齐的嫩嫩的水芹!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啊,琴啊,奏起轻快的音乐
琴瑟友之。&&& For the
fianc&e so
slender.&&&&&&&&
为这如此苗条的未婚妻。)
如果不是误译,这一节应该是许先生译得最漂亮的了!我给他鼓掌!只是,这第二行的tender和第四行的slender
又是许先生为了凑韵加上去的;况且,原诗中并没有“未婚妻”的意思。这个“窈窕淑女”从头到底都是不改的,此处译成未婚妻不知是怎么考虑的。还有,那句“琴瑟友之”的“友”,是“友好交往,亲近”的意思。还没到fiancee的地步。用“弹琴鼓瑟亲近她”应该比较合适。将琴瑟翻译成lute,也欠考虑:没有反映出“琴瑟”特定的意思。
Stephen Owen的译文:
Watercress grows here and
there,& (水芹到处生长,
right and left we pull
it.&&&&&&&&&&
我们左右摘采。
Gentle maiden, pure and
fair,&&&&&
漂亮纯洁的好姑娘,
with harps we bring her
company.& 弹起竖琴亲近她。)
原文中,“参差荇菜”重复三次,这是诗经中最常用的比兴形式,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是重复不变的,古诗中经常这样,尤其是在早期的诗歌中。这种重复是为了节奏上的和谐和突出主题。欧译每次都用
“Watercress grows her and there”, 杨宪益先生译的是 “Short and long the
floating water plants”,
也是重复三遍。而许先生对这同一句“参差荇菜”,出现了三次不同的译法,而后两次的译法纯粹是为了凑韵。这在下面还要看到。同样的问题还有“窈窕淑女”的翻译。许先生将第一、第二个“窈窕淑女”译成了
“the good maiden fair” (且不说good maiden 合适与否),而在第三次出现时译成了 “the
fianc&e so slender” 这好像有点莫名其妙,而且那个 “slender” 完全是为了凑那个 “tender”
(嫩嫩的水芹) 的韵!在欧译和杨宪益先生的译文中,“窈窕淑女”所重复的四次,欧译一律为 “gentle maiden, pure
and fair”, 杨译一律为 “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
这一诗经中的特点体现在很多诗中,其实也是中国民歌的一种传统 ---
重复同一个句子或短语,加强节奏,加深主题,是不需要在翻译中变化的。许译这一方面不知是如何考虑的。
最后一句,欧译也有不足。原句中的“琴瑟友之”的“琴瑟”欧文译成 harps,
不够妥当。琴瑟是中国古代两种乐器,一起合奏,声音和谐,用来比喻融洽的感情,而 harp
并不能反映这一特点。这是一个比较难译的地方。杨宪益先生用拼音 qin,se
代替,再加一条注释,还是可行的。
第四节,许的译文: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款待左邻右舍
左右芼之。&&&&&&&
On cresses cooked tender!&
&&&&&&用烧得嫩嫩的水芹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啊钟鼓,让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这如此漂亮与苗条的新娘开心!)
我们说过,“参差荇菜”三次重复,是不变的。许将第一行译成“款待左邻右舍”,而且用的是“烧得嫩嫩的水芹”,不知此意象从何而来?原文中并没有这个意思,是许先生自己的发挥,不懂汉语的外国读者岂非受骗上当,而懂汉语的中国读者只要拿原文来对照,岂非大谬矣!这种译法既对目的读者是中国的不负责任,也对目的读者是英语国家的不负责任!原文的意思是: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那个“芼”是“拔取”的意思,怎么成了“做熟”(cooked)了呢?再说,也没有到“新娘”的地步啊!我承认,翻译可以改动,可以发挥,但不能无中生有吧?
Stephen Owen 的译文:
Watercress grows here and
there,&& (水芹到处生长,
right and left we pick it
out.&&&&&&&&&
我们左右摘取。
Gentle maiden, pure and
fair,&&&&&&&
纯洁美丽的好姑娘,
with bells and drums do her
delight.&& 钟声鼓声取悦她。)
我参考了一下我国学者翻译的诗经现代汉语,欧译基本内容与我国学者翻译的基本一致。由野莽翻译的现代汉语诗经也与此差不多,读者可以自己去印证。欧译保持了“参差荇芹”前后不变的译法;“窈窕淑女”出现四次,其译法也完全一样。其中一个古字“芼”,译成了
“pick it out”, 基本符合原意(想想许先生的 cooked!)末句的“乐之”,译成 “do her delight”
也无可挑剔。
本来我还想多做些比较,因为结论性的东西不是分析一篇文章就可以做出的。由于某种原因(前几天发现了文章被抄袭)对许先生诗经翻译的评论就到此为止了。
有几点要说明:
感谢所有给我写评论的博友们!他们友好认真、与人为善的讨论让我很是感动!他们严肃认真的学风、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让我十分钦佩!还有他们渊博的知识、严密的论证更是我值得学习的!
感谢黎历、Noah、笨小孩、向诗而生、外显子、自娱自乐,等朋友!
特别要感谢外显子朋友,他不厌其烦地与我探讨问题,心平气和地说出见解。在与他的讨论中我获得了很多知识,也开阔了很多思路。
我对外显子朋友表示特别的感谢!
等这篇文章完了之后,我会把大家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加以总结;会对自己的不当之处做出检讨,以期达到更大的提高!
(如果大家愿意看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我可以贴出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谁是更合格的译者——通过理雅各和许渊冲《诗经》译本的比较--《青春岁月》2013年20期
谁是更合格的译者——通过理雅各和许渊冲《诗经》译本的比较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之一,和荷马史诗差不多产生于相同的时代(公元前8至6世纪)。《诗经》的英译始于18世纪中叶,而后出现了众多《诗经》的全译本和选译本。本文通过对比詹姆士·理雅各(James Legge)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大家的诗经译本,从而探讨谁是读者心中最合格的译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315.9【正文快照】:
钱歌川先生在《翻译的基本知识》中曾经说过:“Poetrysuffers in translation and the reader suffers with it.”(诗太难译,译出来多半不成样子,读它的人,也跟着难受)。由此可见,古诗翻译一直是个让译者头痛的难题。纵观古今中外,仍有为数颇多的译者投身于《诗经》的翻译工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海霞;;[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7期
邱绪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汪榕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玉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卞福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白雪;[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郝芬菊;;[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李小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王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张碧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郑海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刘莉琼;[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来鲁宁,刘晓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王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董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郦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德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李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谢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吴迪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朱健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侯国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郦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赵德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赵艳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许平;[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巧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朱姗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菲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岳婷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宋宛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周思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卢淑玲;[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颜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肖光亮;[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赵秀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玉良;[J];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季羡林;[J];文学评论;1996年06期
王心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汪榕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秀英;[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年04期
金戈;[J];杭州商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郭丹;[J];江淮论坛;1993年03期
许廷桂;[J];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01期
张晓光;[J];长白学刊;1996年02期
孙淑霞;[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谢春燕!96(2)班;[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卢静;[J];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02期
陈春保,高金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陆华;[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永林;;[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王建堂;;[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潘啸龙;;[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尹家琦;;[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宋娟;木斋;;[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黄维华;;[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王同勋;;[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任翌;;[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王以宪;;[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黄斐;;[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孺海 特约记者
陈竹;[N];湖北日报;2009年
雷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徐在国 安徽大学中文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李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戴从喜;[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何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胡新生 徐祖明;[N];中国艺术报;2011年
董智永;[N];经济参考报;2004年
杨义;[N];人民日报;2010年
忽忽;[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雪萍;[D];山东大学;2010年
孙秀华;[D];山东大学;2012年
邹晓春;[D];吉林大学;2013年
袁靖;[D];浙江大学;2012年
孙世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孙兴义;[D];云南大学;2011年
李鸿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汪祚民;[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江林;[D];浙江大学;2004年
郭锦玲;[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雪静;[D];河北大学;2003年
彭佳佳;[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谷小溪;[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张苏罗;[D];暨南大学;2010年
徐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杨音;[D];北京大学;2010年
李小军;[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李健;[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江山丽;[D];吉首大学;2010年
蒋胜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它们吃的都是官粮,有的动物伙食标准比我们高得多。
从村民家借来梯子,司机才拿着手机爬了出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朗读者》让许渊冲先生跃入了观众眼帘,他和董卿的一席对谈感动了无数网友,这位96岁的翻译界名宿瞬间上了热搜榜。窃以为,到现在为止三期,上场的非演艺朗诵界大腕里,即使麦家、即使耶鲁村官,都不如这一个老人的形象来得入心和感人肺腑。
  老人家走上舞台,声如洪钟,话语间充满了睿智与豁达。谈起心爱的翻译,他可爱得像个老顽童。他的翻译作品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关键是,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这一本本翻译作品中。3年前,解放日报专副刊部曾采访过许渊冲先生,谈他的翻译追求与人生的境界。此文,小补于节目后,也向许先生致以大大的敬意。
  事情就是这样,你要往深里想,往中华文化里想
  对于这位96岁高龄的老者而言,时间似乎是他最好的朋友,只夺去了他的听力和牙齿,并将这位岁月老去依然精神不老的翻译家,推向学术的丰收。70岁从北大退休至今,许老翻译的书越来越多,已达120本。
  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雄心勃勃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五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 北极光奖颁奖现场
  解放周末:2014,您获得了“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亚洲第一人,这证明了评委会对您翻译的充分肯定。而在您心目中,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翻译作品?
  许渊冲:有的人认为翻译是有标准答案的,而在我看来翻译就是一门艺术。我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孔子的一句话,“从心所欲,不逾矩。”用现在的话来说,“从心所欲”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逾矩”就是不超越客观规律,这个非常重要。朱光潜先生和钱锺书先生都认为这句话也代表了翻译的最高境界。
  不过,西方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翻译是做到一加一等于二,而我们往往追求的是一加一大于二。
  解放周末:按照您的说法,是否中国把翻译当作艺术,而西方则更倾向于把翻译当成科学?
  许渊冲:就是这样。西方的翻译理论就是对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语言大多在同一个语言体系中。英、法、德、俄等语言大部分都可以对等,而中文与英文可以对等的部分连50%还不到。
  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我还在念大学,曾去图书馆借一本中英字典,但管理员拿错了,给了我一本英法字典。我一看,差不多都能懂,因为英语和法语90%是相像的,很容易看懂。
  后来我去法国留学时,不到一年就能懂法语了,就因为我之前学过英语。而我从只会中文到精通英语,花了10年的时间,你想想这差距多大。
  ↑ 中国译协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代表许渊冲先生领奖
  解放周末:翻译者在不同的文化间传达意境,难的也正是在这不对等的部分。
  许渊冲:是的。不能对等的部分怎么办?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翻得比原文好,一个是翻得不如原文。一般说来,都是翻得不如原文。
  对我来说,我的译文所追求的就是想要胜过原文。我总是在想,怎么超过它,怎么赶上它,还总爱问自己:译文中能否看得见无声的画,听得见无声的音乐?你没有这个想法是做不好的,我为什么能做得好,就是别人都在谈对等,我在谈超越。
  解放周末:其实,人人都向往“超越”,但“超越”不易得。
  许渊冲:我给你举个例子,19世纪20年代初,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在写《尤利西斯》时,造了两个字。英语中原本有Yes(是)和No(不是)两个词,他却调头换尾,把Yes的Y摆到No前面,就变成Yo;把No的头N放到Yes前面,就变成Nes,这怎么翻?
  这是他自己造的字,大家就觉得为难了。问到萧乾,萧乾也犯了愁; 问钱锺书,钱锺书就把Nes翻译成“唯唯诺诺”,有点勉强是的意思。我觉得还不够,我怎么翻呢?Yes 和No就是是和非,也可以说有和无。那么,Yo就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Nes就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事情就是这样,你要往深里想,往中华文化里想。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灵魂体现出来啊。
  我把《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变为《红与黑》里的,让更多人感受这句话的美,有什么不好
  说到翻译,许老的快活劲儿立马从眼神里奔出来,溢满整个脸庞。脸颊红扑扑的,看不到老年人常有的老年斑;白眉毛自在招展着,茂盛程度甚于稀疏的白发。
  旁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活得透明、过得畅快的人。用他老伴的话说,“我们的房子不大,吃得也很简单,但只要能翻译,他就如鱼得水,美得不得了。”
  采访过程中,许老也闲不住,一会儿整理照片,一会儿拿手稿给记者看。指着那一句句的译文,他连连追问:“这美不美?翻得美不美?”
  可以回答他追问的是,许多关于他翻译作品的评价。比如,中译英的《西厢记》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他翻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
  ↑ 许译《西厢记》
  解放周末:您爱美,美从何处寻?
  许渊冲:我最爱的是中文的美。一百年前,罗素就曾讲过,中国的文字胜过西方,因为西方文字只有二美,意美,音美;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杜甫《登高》里有这样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木”后是“萧萧”,是草字头,草也算木;不尽长江,“江”后是“滚滚”,也是三点水。这种字形,视觉上的冲击,外国人怎么感受得到,这就是我们的形美。但是这也给翻译制造了难题,对此很多翻译高手束手无策,连余光中都说这诗没法翻。
  解放周末:不仅中文的形美难翻,诗人的情怀更难以诠释。
  许渊冲:毛泽东有一首词《念奴娇&昆仑》,“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他把昆仑山分为了三截,一截给欧洲,一截给美洲,一截给中国,这种情怀哪里有?这种情怀怎么翻?当时,找了英国人来翻,就把这三个“一截”,直接翻成了“three parts(三个部分)”,这哪里美嘛!
  知道我是怎么翻的吗?我把第一截翻成“山顶”,第二截翻成“山腰”,第三截翻成“山脚”,这在中文中没啥稀奇的,但用英文表达就有了一层美感。英文版里,山顶我翻译成“crest”,山腰我翻译成“breast”,山脚我翻译成“rest”,就是顶部、腰部和底部,还对仗,美不美?
  但在当时,因为翻译这些,我还被批斗过。我不在乎!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英文版《毛泽东诗词选》还是采用了我的译法。
  解放周末:真与美,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对您来说,真是低标准,美才是高标准。
  许渊冲:《红与黑》里有这么句话,直译过来就是“市长夫人去世了”。但看全文就知道,她是抱憾而终,含恨而死。仅仅直译为“去世了”,包含不了含恨而死的意思,所以我翻成“市长夫人,魂归离恨天”。
  这就有人说我不对了。因为《红楼梦》里面有“林黛玉魂归离恨天”,有人指出我是偷了《红楼梦》的。我就说,“魂归离恨天”其实《西厢记》里就有了,曹雪芹可能看了《西厢记》写的这句话,那这是《红楼梦》抄《西厢记》吗?《红楼梦》可以用《西厢记》里的,为什么我不能用《红楼梦》里的?这太奇怪了。我把《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变为《红与黑》里的,让更多人感受这句话的美,有什么不好?
  解放周末:高尔基曾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而您,正是这样的人。
  许渊冲:我就是在不断地创造美,别人美的地方我也学习。翻译就是应该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创造美是人类最高的幸福,这也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钱锺书先生曾评价说,“许渊冲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这是多高的评价啊
  许渊冲的生活中,从来不缺少争议。
  “有争论才有进步”,他不生气,只是遗憾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了解。
  翻译家赵瑞蕻批评说,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加了许多不该加进去的东西; 翻译家王佐良则认为他的有些译法类似鸳鸯蝴蝶派,是应该特别避免的。许老反驳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的是文学翻译,不是文字翻译。
  还有一种非议针对他的性格。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我是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完全不按中国式含蓄的套路出牌,“自大”之评,难免接踵而至。
  谈及此,他双手一摊,“你自己都不信自己怎么行,人就是要有点狂的精神。”
  解放周末:面对争议,您从没打过退堂鼓,也从没质疑过自己的翻译理念?
  许渊冲:没有。我最自信了。批我的人有那么多,说我自负,我说我不是自负,我是自信。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很信奉这句话。
  钱锺书先生曾评价说,“许渊冲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这是多高的评价啊。现在,我觉得我是“翻身”了,能够畅快地做翻译了。我始终认为翻译要双向,不能只是单向。你既能中译英,又能英译中,既能中译法,又能法译中,这才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双方的文化都搞清楚,才能真正翻译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味道的作品。
  解放周末:您确实很自信,这自信从何而来?
  许渊冲:我大四的时候,美国空军来中国,支援我们抗击日寇。在欢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招待会上,有人提到了“三民主义”。当时没人会翻,有人试着按对等的方法翻出来,大家也看不懂。我就举手,说应该这样翻――Of the people(民生)、By the people(民权)、For the people(民主),一下子就说明白了。
  当时,我突然发现,中西方文化一定有些东西是能沟通的,而我可以努力做得到。此后,我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沟通,而且是用最好的方式沟通。我觉得我得奖的原因就是这点,我胜过其他人,不但胜过中国的翻译者,还胜过欧美的翻译者。
  解放周末:沟通,是双向的。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很多中国人热衷于了解外国的文化,却对自己所在的中华文化有所忽视、缺乏自信。
  许渊冲:不自信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也有很多不了解的。但我懂得一点,中华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不能妄自菲薄。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杨振宁先生曾说,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文化交流目的是互相提高,中文跟英文怎么互相提高?中文好的地方用中文,英文好的地方用英文,这才叫统一,这才叫提高,并不是他有什么你就有什么,就叫统一了。我的这些翻译理念,就来自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
  我送杨振宁一首诗,叫做《振宁不老松》。对他适合,对我也适合,我们都是没有年龄的人
  许老的性格也开朗。他是老友中的“活跃分子”。他的随笔《追忆逝水年华》出版后,他马上给健在的师友和故去师友的子女们每人寄去一本,不同的人还要题上不同的词。
  人们都说翻译家是孤独的,他这样的性格适合做翻译吗?对此许老自有论断,“你不跟人交流,你怎么翻译得出来?我的翻译都是跟别人打交道打出来的,你要看别人怎么翻,找到和别人的不同,才知道我应该怎么做。”
  解放周末: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
  许渊冲:就是琢磨。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琢磨,就连睡觉做梦有时都在琢磨。我觉得这能解决一些文化问题,是个乐趣。
  当然,还要奋笔疾书做翻译的事。为什么我每天都晚上翻译?因为晚上没人打扰我,白天有人找我,我的思路就被打乱了。晚上我就专心致志地、静心地翻译,我自己爱怎么想怎么想,把过去的经历和现在联系起来,我可以回忆好多事情。
  解放周末:如切如磋、精雕细琢本是件“苦”差事,对您来说,却是无法替代的乐事一桩。
  许渊冲:不苦,我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水平不够,可能才觉得苦。翻译的时候我很愉快,如果不愉快我翻译它干嘛?我就是愉快的。
  你不觉得琢磨这些东西很有意思吗?我给你举个例子。1998年5月,德国交响乐团在北京演奏了马勒的名作《大地之歌》,其中第二乐章《寒秋孤影》和第三乐章《青春》,说是“根据中国唐诗创作的”,但谁也弄不清是哪两首唐诗。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听了演奏,说一定要尽快把这两首唐诗弄清楚。找了多人,都弄不明白。因为这里面的唐诗,先是被译成法语,再转译成德语,如今又译回中文,文字全变了。我一点点地往前推,最后找到了法语的译本,才终于对上了原型。一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一首是李白的《客中行》。你看,这多有意思啊!
  解放周末:原来,您一直退而不休,一直学习不辍,为的是这许多的“意思”。
  许渊冲:是的。和翻译一样,学习是让我快乐的,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幸福,“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就是我人生的一大乐事。要快乐,自觉地快乐,还要能使别人快乐,我尽量追求让自己葆有这种快乐。有了这种快乐,就忘记什么老不老的了。
  解放周末:这就是为什么您说,您和杨振宁先生都是没有年龄的人?
  许渊冲:我一直是这样,我不老的。我送杨振宁一首诗,叫做《振宁不老松》。对他适合,对我也适合,我们都是没有年龄的人。我一天到晚就这样子,做着我喜欢的事儿,所以不老。
  ↑ 许渊冲(左二)与杨振宁(左三)是西南联大的同学
  其实,我从未想到我能活这么大岁数,七年前,我做过直肠癌手术,医生说我最多活七年。那么,到今年,我该走了。但是,我现在什么感觉也没有,所以我也不信。要走就走,不走更好,得了这个大奖,中国文化得到了认可,我要走也没什么遗憾了。
  我正在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目前只出了四本,还有三十本没完成呢。但问题也不大,因为已经有四本了,剩下的大家可以一起做嘛,将来肯定有后人超过我,他们可以接着翻译。
  (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解放周末”)
  这是“朝花时文”第1132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渊冲翻译的诗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