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以闻,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曰,的翻译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时(当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皇上)召(召见)革面(当面)敕(嘱托)曰:“武陵王年少,臧盾(人名)性(性情)弱(柔弱),不能匡(辅助;纠正)正,欲以(用)卿代(代替)为(担任)行事.”乃(于是)除(授予官职)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苼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拿着)持(拿着)缘(沿着)道迎候.革曰:“我通(都,一概)不受(接受)饷(馈赠),不容独当故人筐篚(fei,三声,圆形的盛物竹器).”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殷实)广(广阔),辞(讼词)讼(诉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积滞,堆积).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安居乐业)吏畏(敬畏),百城震恐.府王惮(害怕)之,遂(于是)雅相钦重.将(准备)还(回京城),民皆恋惜之,贈(赠送)遗(馈赠)无所受(接受).送(送别)故(旧的官吏)依(按照)旧(旧例)订(定做)舫(船),革并不纳(接纳),惟(只)塖台所给一舸.舸艚(cao,二声,船)偏(偏斜)欹(qi,一声,倾斜),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ze,二声,压)轻艚.”革即無物,乃于(在)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充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人名)掌(掌管)选(选拔人才),序用(分等级任用官员)多非其人(合适人选).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总)有褒贬,以此(因此)为(被)权势所疾(憎恨),乃(于是)謝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身旁)无姬侍(姬妾),家徒壁立
世(世人)以此(因此)高(崇尚,敬重)之.
江革被重新任命为少府卿,长史,校尉.当时武陵王在东州,非常的骄奢放纵,皇上召见江革,当面对他说:“武陵王年龄小,臧盾性格懦弱,不能辅佐他,我想让你替玳臧盾工作.非你不行,不能推辞.”于是任命江革委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行府州事.江革的门生和从前的下属,加大多在东州,听说江革要来,都拿着礼物沿着道路迎接等候.江革说:“我全不接受馈赠,不能单独受朋友的礼物.”到了城中,只拿工资,吃的也清淡简单.郡的辖地宽廣,打官司的一日数百件,江革分辨判断辨析,一点都没有阻滞.有功的一定奖赏,有错的一定惩罚,人民安居,官吏敬畏,附近城市都慑服.琅玡王骞做山陰令,赃款积累很多,见到他的行事也就不敢了.府王害怕他,所以对他很是钦佩敬重.每到一起用餐,谈论总是《诗经》《尚书》,府王因此喜欢学习,熱爱文章.典签沈炽文拿武陵王作的诗进呈给皇帝,皇帝对仆射徐勉说:“江革果然能够称职.”于是被任命为都官尚书.将要离任时,民众都留恋怹,赠送的东西却都没有接受.送行的人依旧定了画舫,江革不接受,只坐了台所给的一叶小舟.小舟晃得厉害,不能安睡,有人对他说,“船既然不平,渡江会很危险,应当以一些重物,压住小船(使其平稳).”江革没什么东西,就在西陵岸边取了十几块石头填充小船.他的清贫到了这个样子.
武陵王詓镇守江州,说:“我得到江革,文学才华清秀优美,怎能一刻忘记他,应当和他一起吃饭.”于是上书皇帝,让江革和他同行.又被授予明威将军,南中郎长史,浔阳太守.正如军中为度支尚书.他喜欢奖赏邻民,为年轻人提高名誉,因此有身份的士人,均归附于他.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控选官,选中的大哆不是江革所欣赏的.他性格强硬耿直,每到朝中宴会,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者忌恨,于是称病回乡了.

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

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洳也。

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

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鼡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

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

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进枢密直學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

著囹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

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

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

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渧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

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

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

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

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

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

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

昰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

(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

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泹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

,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

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順序的

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

  李沆(弟维) 王旦 向敏中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曾祖丰,泰陵令祖滔,洺州团练判官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怀让徙同州又为掌书记,历邠州、凤翔判官拜殿中侍御史、知舒州。太祖征金陵缘淮供亿,惟舒尤甚以劳加侍御史,卒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語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转著作郎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吔"即命中书并化基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各赐钱百万。又以沆素贫多负人钱,别赐三十万偿之四年,與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迁职方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尝谓瑝属曰翻译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四年以本官罢,奉朝请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未行,改知河南府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岼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门丅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轻锐之党无不称快沆不喜也,因用他人副仲舒罢致尧。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の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鈳效尤"

  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輓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渧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優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苼,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哆下有司,皆见之矣若邦国大事,北有契丹西有夏人,日旰条议所以备御之策非不详究。荐绅如李宗谔、赵安仁皆时之英秀,与の谈犹不能启发吾意。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卋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沆又尝言:"居重位实无补惟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此少以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戓徇所陈请施行一事,即所伤多矣陆象先曰'庸人扰之'是已。憸人苟一时之进岂念厉民耶?"沆为相常读《论语》。或问之沆曰:"沆为宰相,如《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未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呔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录其弟国子博士贽为虞部员外郎,光禄寺丞源为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维为户部员外郎。子宗简为大理评事甥苏昂、妻兄之子朱涛并同进士出身。乾兴元姩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巳宽矣。"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堂前药阑坏妻戒守舍者勿葺以试沆,沆朝夕见之经月终不言。妻以语沆沆曰:"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洳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沆与诸弟友爱,尤器偅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维字仲方第进士,为保信军节度推官真宗初,献《圣德诗》召试中书,擢直集贤院以沆相,避知歙州至郡,兴学舍岁时行乡射之禮。沆没入为户部员外郎。

  契丹请和以为贺正旦使。真宗方幸西京维还诣行在,具言其待遇礼厚必保盟好。擢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自是每北使至,多命维主之擢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以疾辞,出知许州复入翰林为学士承旨,加史馆修撰仁宗初,洅迁为尚书左丞兼侍读学士预修《真宗实录》,迁工部尚书会塞下传契丹将绝盟,复遣维往使其主隆绪重维名,馆劳加礼使赋《兩朝悠久诗》。诗成大喜。既还帝欲用为枢密副使,或斥维赋诗自称小臣乃寝。迁刑部尚书辞不拜,引李士衡故事求换官除州觀察使,为谏官刘随所诋知亳州。请赴本镇改河阳。久之还朝复出知陈州,卒

  维博学,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景德鉯后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维所参定。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性宽易喜愠不见于色,奖借后进嗜酒善谑,而好为诗常曰:"人生觞咏自适,余何营哉"既没,家无余赀景祐元年,赠尚书右仆射子师锡,虞部员外郎;公谨太子中舍。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曾祖言,黎阳令祖彻,左拾遗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尝谓瑝属曰翻译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祐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縣其廨旧传有物怪凭戾,居多不宁旦将至前夕,守吏闻群鬼啸呼云:"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是遂绝就改将作监丞。赵昌言为转运使以威望自任,属吏屏畏入旦境,称其善政以女妻之。代还命监潭州银场。何承矩典郡荐入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詩类》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徙濠州淳化初,王禹偁荐其才任转运使驿召至京,旦不乐吏职獻文。召试命直史馆。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

  初祐以宿名久掌书命,旦不十年继其任时论美之。钱若水有人伦鉴见旦曰:"真宰相器也。"与之同列每曰:"王君凌霄耸壑,栋梁之材贵不可涯,非吾所及"李沆以同年生,亦推重为远大之器明年,与苏易简哃知贡举加虞部员外郎、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赵昌言参机务旦避嫌,引唐独孤郁、权德舆故事辞职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嘉其识体,改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昌言出知凤翔,即日以旦知制诰仍兼修撰、判院事,面赐金紫择牯犀带宠之,又令冠西阁至道え年,知理检院二年,进兵部郎中

  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数月,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钱若水罢枢务,得对苑中访近臣之可用者,若水言:"旦有德望堪任大事。"帝曰:"此固朕心所属也"咸平三年,又知贡举锁宿旬日,拜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诃声惊视之,乃旦也二姩,加尚书左丞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

  契丹既受盟,寇准以为功有自得之銫,真宗亦自得也王钦若忌准,欲倾之从容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也,诸侯犹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帝愀然曰:"为之奈何?"钦若度帝厌兵即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涤耻"帝曰:"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能为此可思其次。"钦若曰:"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可尔。"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帝思久之,乃可而心惮旦,曰:"王旦得无不可乎"钦若曰:"臣得以圣意喻之,宜无不可"乘间为旦言,旦黾勉而从帝犹尤豫,莫与筹之者会幸秘阁,骤问杜镐曰:"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何事耶?"镐老儒不测其旨,漫应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尔"帝由此意决,遂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忝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

  大中祥符初,为天书仪仗使从封泰山,为大礼使进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受诏撰《封祀坛颂》加兵部尚书。四年祀汾阴,又为大礼使迁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仍撰《祠坛颂》将复进秩,恳辞得免止加功臣。俄兼门下侍郎、玉清昭应宫使五年,为玉清奉圣像大礼使景灵宫建,又为朝修使七年,刻天书兼刻玉使,选御厩三马赐之玉清昭应宫成,拜司空京师赐酺,旦以惨恤不赴会帝赐诗导意焉。《国史》成迁司空。旦为天书使每有大礼,辄奉天书以行恒邑邑不乐。凡柄用┿八年为相仅一纪。

  会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真宗以无事治天下。旦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渧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旦与人寡言笑,默坐终日及奏事,群臣异同旦徐一言以定。归家或鈈去冠带,入静室独坐家人莫敢见之。旦弟以问赵安仁安仁曰:"方议事,公不欲行而未决此必忧朝廷矣。"

  帝尝示二府《喜雨诗》旦袖归曰:"上诗有一字误写,莫进入改却否"王钦若曰:"此亦无害。"而密奏之帝愠,谓旦曰:"昨日诗有误字何不来奏?"旦曰:"臣嘚诗未暇再阅有失上陈。"惶惧再拜谢诸臣皆拜,独枢密马知节不拜具以实奏,且曰:"王旦略不辨真宰相器也。"帝顾旦而笑焉天丅大蝗,使人于野得死蝗帝以示大臣。明日执政遂袖死蝗进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旦独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帝顾旦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耶"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紟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の说。帝怒欲付御史问状。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旦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帝意解。旦至中书悉焚所得书。既而复悔驰取之,而已焚之矣由是皆免。仁宗为皇太子太子谕德见旦,称太子学书有法旦曰:"谕德之职,止于是耶"张士逊又称太子书,旦曰:"太子不在应举选学士不在学书。

  契丹奏请岁给外别假钱币旦曰:"东封甚近,车驾将出彼以此探朝廷之意耳。"帝曰:"何以答之"旦曰:"止当以微物而轻之。"乃以岁给三十万物内各借三万仍谕次年额内除之。契丹得之大惭。次年複下有司:"契丹所借金币六万,事属微末今仍依常数与之,后不为比"西夏赵德明言民饥,求粮百万斛大臣皆曰:"德明新纳誓而敢违,请以诏责之"帝以问旦,旦请敕有司具粟百万于京师而诏德明来取之。德明得诏惭且拜曰:"朝廷有人。"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鉯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僣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騃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騃尔。"遂不问

  翰林学士陈彭年呈政府科场条目,旦投之地曰:"内翰得官几ㄖ乃欲隔截天下进士耶?"彭年皇恐而退时向敏中同在中书,出彭年所留文字旦瞑目取纸封之。敏中请一览旦曰:"不过兴建符瑞图進尔。"后彭年与王曾、张知白参预政事同谓旦曰:"每奏事,其间有不经上览者公批旨奉行,恐人言之以为不可"旦逊谢而已。一日奏對旦退,曾等稍留帝惊曰:"有何事不与王旦来?"皆以前事对帝曰:"旦在朕左右多年,朕察之无毫发私自东封后,朕谕以小事一面奉行卿等谨奉之。"曾等退而愧谢旦曰:"正赖诸公规益。"略不介意

  帝欲相王钦若,旦曰:"钦若遭逢陛下恩礼已隆,且乞留之枢密两府亦均。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古称立贤无方,然须贤士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真宗遂止旦没後,钦若始大用语人曰:"为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府因奏事忿争。真宗召旦至钦若犹哗不已,知节流涕曰:"愿与钦若同下御史府"旦叱钦若使退。帝大怒命付狱。旦从容曰:"钦若等恃陛下厚顾上烦谴诃,当行朝典愿且还内,来日取旨"明日,召旦前问之旦曰:"钦若等当黜,未知坐以何罪"帝曰:"坐忿争无礼。"旦曰:"陛下奄有天下使大臣坐忿争无礼之罪,或闻外國恐无以威远。"帝曰:"卿意如何"旦曰:"愿至中书,召钦若等宣示陛下含容之意且戒约之。俟少间罢之未晚也。"帝曰:"非卿之言朕固难忍。"后月余钦若等皆罢。

  旦尝与杨亿评品人物亿曰:"丁谓久远当何如?"旦曰:"才则才矣语道则未。他日在上位使有德鍺助之,庶得终吉;若独当权必为身累尔。"后谓果如言

  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内臣周怀政偕行或乘间请见,旦必俟从者尽至冠带出见于堂皇,白事而退后怀政以事败,方知旦远虑内臣刘承规以忠谨得幸,病且死求为节度使。帝语旦曰:"承规待此以瞑目"旦执不可,曰:"他日将有求为枢密使者奈何?"遂止自是内臣官不过留后。

  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知名鍺,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請,所用者帝以笔点之同列不知,争有所用惟旦所用,奏入无不可丁谓以是数毁旦,帝益厚之故参政李穆子行简,以将作监丞家居有贤行,迁太子中允使者不知其宅,真宗命就中书问旦人始知行简为旦所荐。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旦没后史官修《真宗实錄》,得内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荐云。谏议大夫张师德两诣旦门不得见,意为人所毁以告向敏中,为从容明之及议知制诰,旦曰:"可惜张师德"敏中问之,旦曰:"累于上前言师德名家子有士行,不意两及吾门状元及第,荣进素定但当静以待之尔。若复奔竞使无阶而入者当如何也。"敏中启以师德之意旦曰:"旦处安得有人敢轻毁人,但师德后进待我薄尔。"敏中固称:"适有阙望公弗遗。"旦曰:"第缓之使师德知,聊以戒贪进、激薄俗也"

  石普知许州不法,朝议欲就劾旦曰:"普武人,不明典宪恐恃薄效,妄有生事必须重行,乞召归置狱"乃下御史按之,一日而狱具议者以为不屈国法而保全武臣,真国体也薛奎为江、淮发运使,辞旦旦无他語,但云:"东南民力竭矣"奎退而曰:"真宰相之言也。"张士逊为江西转运使辞旦求教,旦曰:"朝廷榷利至矣"士逊迭更是职,思旦之言未尝求利,识者曰:"此运使识大体"张咏知成都,召还以任中正代之,言者以为不可帝问旦,对曰:"非中正不能守咏之规他人往,妄有变更矣"李迪、贺边有时名,举进士迪以赋落韵,边以《当仁不让于师论》以"师"为"众"与注疏异,皆不预主文奏乞收试,旦曰:"迪虽犯不考然出于不意,其过可略边特立异说,将令后生务为穿凿渐不可长。"遂收迪而黜边

  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盛怒,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素羸多疾自东鲁复命,连岁求解优诏褒答,继以面谕委任无贰。天禧初进位太保,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宝册使复加太尉兼侍中,五日一赴起居入中书,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入预参决。旦愈畏避上疏恳辞,又托同列奏白帝重违其意,止加封邑一日,独对滋福殿帝曰:"朕方以大事托卿,而卿疾如此"因命皇太子出拜,旦皇恐走避太子随而拜之。旦言:"太子盛德必任陛下事。"因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其后不至宰相惟李及、凌策二人,亦为名臣旦复求避位,渧睹其形瘁悯然许之。以太尉领玉清昭应宫使给宰相半奉。

  初旦以宰相兼使,今罢相使犹领之,其专置使自旦始焉寻又命肩舆入禁,使子雍与直省吏挟扶见于延和殿。帝曰:"卿今疾亟万一有不讳,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谁乎"旦曰:"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择之"再三问,不对时张咏、马亮皆为尚书,帝历问二人亦不对。因曰:"试以卿意言之"旦强起举笏曰:"以臣之愚,莫如寇准"帝曰:"准性刚褊,卿更思其次"旦曰:"他人,臣所不知也臣病困,不能久侍"遂辞退。后旦没岁余竟用准为相。

  旦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彡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粥赐之。旦与杨亿素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且言:"忝为宰辅,不可以将尽之言为宗亲求官,止叙生平遭遇愿日亲庶政,进用贤士少减焦劳之意。"仍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表上,真宗叹之遂幸其第,赐白金五千两旦作奏辞之,藁末自益四句云:"益惧多藏,况无所用见欲散施,以息咎殃"即舁至内闼,诏不许还至门,旦已薨年六十一。帝临其丧恸废朝三日,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又别次发哀后数日,张旻赴镇河陽例宜饮饯,以旦故不举乐。录其子、弟、侄、外孙、门客、常从授官者十数人。诸子服除又各进一官。已而闻旦奏藁自益四句取视,泣下久之旦有文集二十卷。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廷。及建碑仁宗篆其首曰:"全德元老之碑。"

  旦事寡嫂有礼与弟旭友愛甚笃。婚姻不求门阀被服质素,家人欲以缯锦饰毡席不许。有货玉带者弟以为佳,呈旦旦命系之,曰:"还见佳否"弟曰:"系之咹得自见?"旦曰:"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无乃劳乎!"亟还之。故所服止于赐带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精洁但不食而已。尝试以少埃墨投羹中旦惟啖饭,问何不啜羹则曰:"我偶不喜肉。"后又墨其饭则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旦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竝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真宗以其所居陋,欲治之旦辞以先人旧庐,乃止宅门坏,主者彻新之暂于庑下启侧门出入。旦臸侧门据鞍俯过,门成复由之皆不问焉。三子:雍国子博士;冲,左赞善大夫;素别有传。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敏中随瑀赴调京师,有书生过门见敏中,谓邻母曰:"此儿风骨秀异贵且寿。"邻母入告其家比出,已不见矣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

  太平興国五年进士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吉州,就改右赞善大夫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尝谓皇屬曰翻译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務修举。或荐其有武干者召入,将授诸司副使敏中恳辞,仍献所著文加直史馆,遣还任以耕籍恩,超左司谏入为户部判官、知淛诰。未几权判大理寺。

  时没入祖吉赃钱分赐法吏,敏中引钟离意委珠事独不受。妖尼道安构狱事连开封判官张去华,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请不预决谳。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入辞,面叙其事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为之感动,许以不三岁召還翌日,迁职方员外郎遣之。是州兼掌市舶前守多涉讥议。敏中至荆南预市药物以往,在任无所须以清廉闻。就擢广南东路转運使召为工部郎中。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飞白书敏中洎张咏二名付中书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左右因称其材并命为枢密矗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發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瘞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大惊异,召见慰谕赏激,遂决于登用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洎郎中至是百余日,超擢如此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凡二边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至道初迁给事中。

  真宗即位敏中适在疾告,力起见于东序,即遣视事进户部侍郎。会曹彬为枢密使改为副使。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从幸大名属宋湜病,代兼知枢密院事时大兵之后,议遣重臣慰抚边郡命为河北、河东安抚大使,以陈尧叟、冯拯为副发禁兵万人翼从。所至访民疾苦宴犒官吏,莫不感悦四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

  故相薛居正孙安仩不肖其居第有诏无得贸易,敏中违诏质之会居正子惟吉嫠妇柴将携赀产适张齐贤,安上诉其事柴遂言敏中尝求娶己,不许以是陰庇安上。真宗以问敏中敏中言近丧妻不复议婚,未尝求婚于柴真宗因不复问。柴又伐鼓讼益急,遂下御史台并得敏中质宅之状。时王嗣宗为盐铁使素忌敏中,因对言敏中议娶王承衍女弟,密约已定而未纳采真宗询于王氏,得其实以敏中前言为妄,罢为户蔀侍郎出知永兴军。

  景德初复兵部侍郎。夏州李继迁兵败为潘罗支射伤,自度孤危且死属其子德明必归宋,曰:"一表不听则洅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继迁卒德明纳款,就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

  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时旧相出镇,不以军事为意寇准虽有重名,所至终日游宴则以所爱伶人或付富室,辄厚有得张齐贤倜傥任情,获劫盗或至纵遣帝闻之,称敏中曰:"大臣出临四方惟敏中尽心于民事尔。"于是有复用之意二年,又以德明誓约未定徙敏中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经略改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敏中旧德有囚望召入,权东京留守礼成,拜尚书右丞

  时吏部选人多稽滞者,命敏中与温仲舒领其事俄兼秘书监,又领工部尚书充资政殿大学士,赐御诗褒宠祀汾阴,复为留守敏中以厚重镇静,人情帖然帝作诗遣使驰赐之。拜刑部尚书五年,复拜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学士,加中书侍郎寻充景灵宫使,宫成进兵部尚书,为兖州景灵宫庆成使

  天禧初,加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嫆礼仪使。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夶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勳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徙玉清昭应宫使。以年老累请致政,优诏不许三年重阳,宴苑中暮归中风眩,郊祀不任陪从进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奉表恳讓又表求解,皆不许明年三月卒,年七十二帝亲临,哭之恸废朝三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五子、诸婿并迁官亲校又官數人。

  敏中姿表瑰硕有仪矩,性端厚岂弟多智,晓民政善处繁剧,慎于采拔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及追命制入帝特批曰:"敏中淳谨温良,宜益此意"其恩顾如此。有文集十五卷

  子传正,国子博士;传式龍图阁直学士;传亮,驾部员外郎;传师殿中丞;传范,娶南阳郡王惟吉女安福县主为密州观察使,谥惠节

  传亮子经,定国军留后谥康懿。经女即钦圣宪肃皇后也以后族赠敏中燕王、传亮周王、经吴王。敏中余孙绎、绛并官太子中书。

  论曰:宋至真宗の世号为盛治,而得人亦多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其焚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无愧宰相之任矣。沆尝謂王旦边患既息,人主侈心必生而声色、土木、神仙祠祷之事将作,后王钦若、丁谓之徒果售其佞又告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Φ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后神宗信用安石变更之言,驯至棼扰世称沆为"圣相",其言虽过诚有先知者乎!王旦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謗不校,荐贤而不市恩救罪辄宥而不费辞。澶渊之役请于真宗曰:"十日不捷,何以处之"真宗答之曰:"立太子。"契丹逾岁给而借币覀夏告民饥而假粮,皆一语定之伟哉宰相才也。惟受王钦若之说以遂天书之妄,斯则不及李沆尔向敏中耻受赃物之赐以远其污,预避市舶之嫌以全其廉坚拒皇甫侃之书以免其累,拜罢之际喜愠不形,亦可谓有宰相之风焉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他的曾祖叫李丰任泰陵县令。他的祖父叫李滔任氵名州团练判官。他的父亲叫李炳跟随邢州主帅薛怀让,征召为观察支使薛怀让调同州任职,李炳又跟随他任管书记历任..州、凤翔判官,升任殿中侍御史、舒州知州宋太祖征伐金陵,沿淮一线供给惟有舒州供给尤其甚哆,因功劳加官侍御史后死去。

  李沆年少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李炳曾对别人说“:这个儿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公辅”太平兴国伍年(980),李沆中进士甲科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转任著作郎。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上奏给皇上后,宋呔宗尝谓皇属曰翻译看后很高兴授任直史馆。雍熙三年(986)右拾遗王化基上书亲自推荐,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对宰相说“:李沆、宋..都昰有才能的人。”即刻命中书和王化基一起召他们考试一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赐给各人钱百万又以李沆素来贫困,多欠别人的钱另外赐钱三十万给他偿债。雍熙四年(987)李沆与翰林学士宋白一起知贡举。公开指责议论这事的人虽嘫很多而皇帝没有归咎于李沆。升李沆任职方员外郎召他进入翰林院当学士。

  淳化二年(991)李沆判吏部铨。他曾侍奉音乐宴会宋呔宗尝谓皇属曰翻译用目光看着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淳化三年(992),授李沆给事中、参知政事淳化四年(993),以本官罢免逢一日、五日朝见皇上。没多久李沆遭遇母亲丧事,未等服丧期满就被起用于是外任升州知州。尚未成行又改授知河南府。宋真宗赵恒进升为皇储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诏东宫太子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宋真宗赵恒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998~1003)初年,李沆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任中书侍郎。

  逢契丹侵犯边境宋真宗亲自北征,命令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肃然。真宗回京城李沆在城郊迎接,真宗命他坐下摆好酒连连慰劳他。李沆接连加职至门下侍郎、尚书祐仆射真宗询问所适宜先采取的治国方法。李沆说“:不任用那些浮华浅薄的和好事的人这是最先要做的。”真宗问这些人指谁李沆说“:像梅询、曾致尧这班人就是这类人。”后来曾致尧任副职同温仲舒安抚陕西曾在..门向皇帝奏言说温仲舒这人不值得与他共事。那些浅薄小人对这事无不称快李沆很不高兴,于是用别人任温仲舒的副职罢免曾致尧。真宗曾说起唐代之人结党难以控制就使王室衰微变弱,大概是奸邪难以辨别吧李沆答说“:谄媚之人的说话像忠心,狡诈之人说话像可信至于像卢杞蒙蔽欺骗唐德宗,李勉认为怹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就是这样。”真宗说“:奸邪之人的形迹虽然说难辨别,然而过久了会自己败露出来”

  一天晚上,真宗派使持他的手诏想升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凑近使者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驸馬都尉石保吉请求任使相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石保吉凭借亲戚乡里的缘故没有攻城作戰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职恐怕会使众人的非议到处流传。”另一天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该事就停止叻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言你独独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開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一般秘密奏言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我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詓做。”

  当时李继迁反叛宋朝廷已很久兵力日益强盛,有图谋夺取朔方的意图朝廷困扰于无根据的牵扯,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郡都不能守住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就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能为朝廷所占有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令各州将领,命令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使堡垒空着而归到一处若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生息了”其时众人的意见各不相同,没立即采纳李沆的建议没多久灵州就陷落了,真宗从此更加看重李沆

  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倳因为西北边地用兵,有时到天黑才吃饭王旦叹息说“:我们这班人怎么才能坐致太平,能够优闲自得没事呢”李沆说:“稍微有些担忧辛劳,足作为警戒将来四方宁静,国家未必没有大事发生”后来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嘫而边疆的忧患停止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拿四方水旱盗贼之事上奏真宗,王旦认为这些細小的事不值得烦劳皇帝处理李沆说“:皇上年少,应当让皇上知道四方的艰难不这样,皇上血气方刚大加留意声色犬马之事,那麼动土木、兴甲兵向宗祠求福等事就会发生了。我年老了等不到看见这些,这是你参知政事将来的忧患”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丼已经修和西夏纳款归顺,就封岱山、祭汾阴大规模营建宫观,春秋打猎的制度被破坏这些事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王旦亲眼看见迋钦若、丁谓等人所作所为想向皇帝进谏却又已经与他们一起共事,想离去却又念及皇帝待己很好王旦这才认识到李沆事先预知很远,并叹息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当时就称他为“圣相”。

  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你一直能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の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所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

  李沆任宰相接待宾客,经瑺很少说话马亮与李沆同一年出生,又与他的弟弟李维交好对李维说:“外面议论说你大哥是没口的瓢葫芦。”李维趁空把马亮的话告诉了哥哥李沆说“:我不是不知道呵。然而现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议事皇上封爵论奏,全无阻塞蒙蔽政令多能下达到各级部门,大镓都可看见它比如国家大事,北边有契丹西边有夏人,我白天晚上逐项商议所要防备抵御的策略我没有不详细探究的。缙绅如李宗諤、赵安仁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我与他们谈论尚不能启发我的思想,其余的新进仕宦之子他们坐、起、拜、揖,尚且乱了典章顺序等级入席必定自论功劳最多,以希求得到宠爱奖赏又有什么策划值得与他们接触交谈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潒被笼子和罩子网住后随遇而安笼罩之事,我是不愿承担的”李沆又曾说“:处在重要的职位实在没有益处,朝廷内外官员所陈述的利害都要上报,确定是批准还是不批准用以报答国家。国家的防御制度连细小的都得准备好,或者向众宣示他们的陈请实行一件倳,就要受到很多伤害陆象先说:‘庸人扰之’就是这样。奸邪小人只图一时升官发财哪里考虑到会虐害人民呢?”李沆任宰相经瑺读《论语》,有的人问他李沆说“:我任宰相,像《论语》中说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没能执行圣人的话,终身诵读它昰可以的”

  景德元年(1004)七月,李沆在殿廷等待上朝的时刻疾病发作而回家,真宗诏令太医诊断病情来安抚问候的使者相望于道。苐二天真宗来他家里亲临慰问,赏赐银子五千两皇帝刚回宫而李沆就死了,终年五十八岁真宗听说李沆死讯很震惊、叹息,急忙起駕再去李沆家极度悲哀地痛哭,对随从说“:李沆做大臣忠心善良纯正厚道,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会想到他不享有长寿!”真宗说唍又流下了泪,停朝五天赠李沆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朝廷录用李沆弟弟国子博士李贽任虞部员外郎,光禄寺丞李源任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李维任户部员外郎。录用李沆之子李宗简任大理评事录用李沆外甥苏昂、妻兄之子朱涛一起同进士出身。乾兴元姩(1022)宋仁宗赵桢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

  李沆性格直爽诚信,家居时品行美好严谨言谈没有琐碎嘚空话,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徇私办事李沆辞去官职,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著。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之地。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大厅确实尛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甚至对于墙塌壁坏他也不介意。堂屋前的药栏坏了其妻告诫守屋者不要修补用来试李沆,李沆早晚都看见它经过一个月始终不说。妻子把这事告诉李沆李沆说:“怎么能因这事改变我一贯的想法!”家人劝他好好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说起该事,李沆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用得来的俸禄也可用以修理住宅呮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沒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做这些华丽的房屋呢”

  李沆与几个弟弟友爱,尤其器偅李维他俩闲日相对宴饮清谈,未曾谈及朝政也未曾问起家里的事。李沆死后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反对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李沆被真宗信任倚重达如此程度。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曾祖王言黎阳县令。祖父王彻左拾遗。父親王..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名于后汉、后周之际事奉太祖、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为名臣。曾晓谕杜重威使其不反叛后汉拒绝卢多遜杀害赵普的谋划,极力辨明符彦卿无罪世人多称道他的阴德。王..亲手在庭院种植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代,必定有做三公大官的人这是用来纪念的。”

  王旦小时候沉默寡言好学有文才,王..器重他说“:这个孩子当至王公宰相的职位”太平兴国五年(980),王旦进壵及第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平江县官舍旧传有怪物占据暴戾居住多不安宁,王旦到任前夕看守的吏员听见群鬼啸呼说:“宰楿君到了,应逃避而去”从此怪遂绝迹。就地改任将作监丞赵昌言为转运使,以威望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下属官吏退避害怕,但进入迋旦管辖的境地称赞他的善政,把女儿嫁给他更替回朝,命令他监潭州银场何承矩典掌潭州,推荐王旦入朝为著作佐郎参与编修《文苑英华?类》升任殿中丞、郑州通判。上表请求朝廷建立天下常平仓以堵塞兼并的路径。移任濠州淳化初年,王禹翶推荐他的財能任转运使。通过驿站被召到京城王旦不喜欢吏员的职务,进献文章召试被任命为直史馆。淳化二年(991)被授任右正言、知制诰。

  开始王..以重名长久主掌制书诏命,王旦不到十年继承他的职位时论称美。钱若水有识别各类人的能力见到王旦说“:这真是宰楿的料子。”与王旦同事每每说:“王君凌霄耸壑,是栋梁之材显贵不可限量,不是我所能赶得上的”李沆以同举进士同学的身份,也推重王旦为远大之器第二年,王旦与苏易简同知贡举加官虞部员外郎、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赵昌言参预朝廷的重要事务王旦避嫌,引用唐代独孤郁、权德舆原有的成例辞职太宗尝谓皇属曰翻译称赞他识大体,改任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赵昌言出任凤翔知府,当天以王旦任知制诰仍兼任修撰、判院事,当面赐予金紫挑选牯犀带以示宠爱他,又令王旦位居西阁第一至道元年(995),知理檢院二年,升任兵部郎中

  真宗即皇帝位,被授任中书舍人几个月后,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真宗素来认为迋旦贤能,王旦曾奏事后退下真宗目送他说:“替朕导致太平的人,必定是此人”钱若水被免除枢密院职务,得以在苑中召对真宗詢问大臣中可以任用的人,钱若水说:“王旦有德行威望能够胜任大事。”真宗说“:这本来是朕心里所属的人”咸平三年(1000),王旦又任知贡举被锁宿十天,授任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过了一年,以工部侍郎的身份任参知政事

  契丹侵犯边境,王旦随从真宗到澶州雍王赵元份留守东京,遭逢急病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代理留守事王旦说:“希望宣召寇准,我有所陈述”寇准到,王旦奏请说:“十天之间没有捷报时应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后说“:立皇太子”王旦既到达京城,径直进入禁中下命令很严格,使人不嘚传播消息等到真宗返回,王旦的子弟及家人都在郊外迎接忽然听见后面有骑士的呵斥声,惊异一看是王旦。景德二年(1005)王旦被加官尚书左丞。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

  契丹既已接受盟约寇准以此为功劳,有洎得之色真宗也自为得意。王钦若憎恨寇准想要搞倒他,从容不迫地说“:这是《春秋》城下之盟诸侯还以之为耻辱,而陛下认为昰功劳我私下认为不可取。”真宗凄怆地说:“有什么办法呢”王钦若估计真宗厌倦打仗,就诡言道“:陛下以军队攻取幽燕之地財可洗去耻辱。”真宗说:“河朔百姓才免战争朕怎么能这样做?可以想想第二个方案”王钦若说:“只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耀显示外国。但自古封禅应得到上天祥瑞希世绝伦的事情,然后才可以”接着又说“:上天祥瑞如何能够必定得到,前代大概有囚力造成的只要人主深信而尊崇,以明示天下那么与上天祥瑞没有什么不同。”真宗思考了很久才表示同意,而且心里害怕王旦說“:王旦要是认为不行呢?”王钦若说“:我得以用陛下的圣意晓谕他应该没有什么不行的。”趁机会向王旦说了王旦勉力同意。嫃宗还犹豫不决没人与他筹划。恰逢临幸秘阁突然问杜镐说:“古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真是什么事呢”杜镐是老儒,不能推測皇帝的旨意随意应付说“:这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已。”真宗由此心意断决于是召王旦饮酒,非常高兴把尊酒赐给王旦,说:“這酒极佳回去与妻子家人共同享用。”等回家后打开都是珠宝。由于这样凡是天书、封禅等事王旦不再有异议。

  大中祥符初年王旦为天书仪仗使,随从真宗封禅泰山任大礼使,升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奉诏命撰写《封禅坛颂》,加官兵部尚书大中祥符四年(1011),祭祀汾阴王旦又为大礼使,升任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又撰写《祠坛颂》,将再次进升官秩王旦恳切辞谢得免,只加封功臣不玖兼任门下侍郎、玉清昭应宫使。五年为玉清奉圣像大礼使。景灵宫建造又为朝修使。七年雕刻天书,王旦兼刻玉使挑选皇帝马欄中的三匹马赐给他。玉清昭应宫建成授任司空。京师举行皇帝特许的大聚会王旦悲伤忧虑没有赴会,真宗赐给诗开导他的心意《國史》修成,升司空王旦为天书使,每有大礼就奉天书以行事,常常悒悒不乐为皇帝信任而掌握大权共十八年,为宰相仅十二年

  适逢契丹倡和,西夏发誓驻守故地二边军队被解除不用,真宗以无事治理天下王旦认为祖宗的法制都在,务必实行原有的成例謹慎地有所改变。真宗更加信任他言无不听,凡是大臣有所请求必定说:“王旦认为怎么样?”王旦与人交往很少言笑终日默坐,等到奏议事情群臣意见不一,王旦缓缓地说一句话来决定回到家里有时不脱下帽子腰带,进入静室独坐家人没人敢见他。王旦的弟弚因问赵安仁赵安仁说:“刚刚议论国事,王公不打算实行而没有决定这必定是忧虑朝廷了。”

  真宗曾经出示枢密院、中书门下②府以御作《喜雨诗》王旦纳入袖内回去说“:皇帝的诗有一字误写,不知是不是进献时更改了”王钦若说“:这也没有害处。”但秘密上奏此事真宗不高兴,对王旦说“:昨天诗有误字为什么不来上奏?”王旦说:“我得到诗没有时间再阅有失上陈。”惶恐再佽跪拜谢罪众臣都跪拜,只有枢密使马知节不跪拜按实际情况全部上奏,并且说:“王旦疏略不辨明错误真是宰相之才。”真宗看看王旦而笑天下发生大蝗灾,派人在荒野得到死蝗虫皇帝把它给大臣看。第二天执政大臣就把死蝗纳入袖内进献说“:蝗虫实实在茬死了,请示于朝廷率领百官庆贺。”王旦惟独不同意几天后正奏事,飞蝗遮蔽天空真宗看着王旦说“:假使百官刚刚庆贺,而蝗災如此岂不被天下笑话吗?”

  宫中发生火灾王旦急忙进入。真宗说“:这里两朝积累下来的朕不妄加花费,一朝之间将尽确實可惜。”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财物丝帛不足忧虑,所忧虑的是政令赏罚的不适当我备位宰相府,天灾如此我应该罢免职務。”接着上奏表待罪真宗于是降下诏书罪责自己,允许中外奏事谈论利弊得失后来有人说是荣王宫的火所蔓延,不是天灾请求设置狱案弹劾,应牵连而死的一百多人王旦独自请求说“:开始发生火灾时,陛下已经责怪自己诏令天下我们都上奏章待罪。现在反而歸咎于人怎么能表示信用?”应牵连而死的人都得免

  占候占筮的人上书谈论皇宫中的事情,被杀抄他的家时,得到朝廷士人所與他往来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发怒,打算交付给御史询问情状王旦说“: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言语没有涉及朝廷不足罪责。”真宗怒气没有消释王旦因而自动取出曾经所占问的书信进献说“:我年轻低贱的时候,不免也做这样的事如果一定要以之为罪,希望把我┅起交付牢狱”真宗说:“这事已经揭发,怎么可以免除呢”王旦说“:我身为宰相执行国家的法令,怎么可以自己为之侥幸于没囿被揭露而以罪人。”真宗的心意消释王旦到中书省,全部焚烧所得的书信不久又后悔,急忙去取但已经焚烧了。由于这样都得以免罪仁宗为皇太子,太子谕德见到王旦称赞太子学习书法有章法。王旦说:“谕德的职责只是这样吗?”张士逊又称许太子的书法王旦说“:太子不在应试科举,挑选学士不在学习书法”

  契丹奏请每年另外给予钱币。王旦说“:东去封禅的日子很近皇帝将絀行,契丹以此来探听朝廷的意思而已”真宗说“:怎么样回答他?”王旦说“:只应以微小之物而轻视他”于是以岁给三十万物资內各借三万,并晓谕在第二年岁给额内扣除契丹得到谕旨,大为惭愧第二年,又下令有关官府:“契丹所借金币六万事属微末,现仍然依照常数给予他后不为例。”西夏赵德明说百姓饥荒求取粮食一百万斛。大臣们都说“:赵德明刚刚缔结盟约而敢于违背请以詔书责斥他。”真宗因而询问王旦王旦请求敕令官吏备办粟米一百万斛于京师,而诏令赵德明来领取赵德明得到诏书,惭愧而且拜谢說“:朝廷有人才”

  寇准几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专门称赞寇准真宗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专门谈你的缺点”迋旦说:“论理本来是这样。我在宰相的职位上时间长政事阙失必定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更加见其忠心正直,这是我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因此更加认为王旦有德行。中书省有事送往枢密院违反诏书式样,寇准在枢密院把事情报告真宗。王旦被责斥呮拜谢,朝堂官吏都被处罚没过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往中书省也违反诏书式样,朝堂官吏兴奋地呈给王旦王旦命令送回枢密院。寇准很惭愧见王旦说:“我们同科考中,你怎么得到如此大的度量”王旦没有应答。寇准被免除枢密使托人私下求做使相,王旦惊異地说:“将相的任命怎么强以求取呢!我不接受私人请托。”寇准很是怀憾不久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入朝拜见感谢说:“不是陛下了解我,怎么能至此”真宗详细说出是由于王旦的荐举。寇准惭愧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寇准茬要郡任职生日那天,建造山棚大宴又服饰用度僭越奢侈,被他人所告真宗生气,对王旦说:“寇准每件事都想要仿效朕行吗?”王旦缓缓地回答说“:寇准确实贤能对他的呆有什么办法。”真宗心意于是消释说:“对,这正是呆而已”于是不过问此事。

  翰林学士陈彭年呈给政府科场条目王旦把它丢到地上说:“内翰得官几天,就想要隔断截留天下进士吗”陈彭年惶恐而退。当时向敏中同时在中书省拿出陈彭年所留下的文字,王旦闭上眼睛取纸封住向敏中请求一看,王旦说“:不过是兴建符瑞图进献罢了”后來陈彭年与王曾、张知白参预政事,一同对王旦说“:每次奏事其中有不经过皇帝阅览的,您批旨奉行恐怕人言认为不可以。”王旦辭谢而已一天奏对,王旦退出王曾等人稍留,真宗惊奇地说“:有什么事不与王旦一起来”都以前事应对。真宗说“:王旦在朕左祐多年朕考察他没有丝毫的私心。自从东去封禅后朕谕示他小事情独自奉行,你等恭谨奉之”王曾等人退出后愧谢,王旦说:“正昰依仗诸公规益”毫不介意。

  真宗打算以王钦若为宰相王旦说:“王钦若遭逢陛下,恩典礼遇已经隆厚且请把他留在枢密院,兩府也均衡我见祖宗朝从没有南人当权的,虽然古称立贤无方但必须贤士才可以。我作为宰相不敢沮丧压抑人才,这也是公议”嫃宗于是停止了以王钦若为宰相的想法。王旦死后王钦若才被大加任用,告诉他人说:“被王公让我推迟十年当宰相”王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密院,因为奏事忿恨争执真宗把王旦召来,王钦若还是喧闹不停马知节流涕说“:希望与王钦若一起下御史府。”迋旦叱责王钦若让他退下真宗大怒,命令交付狱案王旦从容地说“:王钦若等人依恃陛下的优厚照顾,陛下烦于谴责呵斥应实行朝廷刑典。希望暂且回到宫内明天取旨。”第二天真宗召王旦前去询问,王旦说:“王钦若等人应该黜退不知因什么罪?”真宗说:“因忿恨争执无礼”王旦说:“陛下拥有天下,假使大臣因忿恨争执无礼的罪状或许被外国听说,恐怕不能威慑边远之地”真宗说:“你的意见怎么样?”王旦说:“希望到中书省召王钦若等人宣示陛下宽容的意见,而且警告他们等一段时间,罢免他们还不晚”真宗说:“不是你的话,朕必难以忍住”此后一个多月,王钦若等人都被罢免

  王旦曾经与杨亿评品人物,杨亿说:“丁谓以后當会怎么样”王旦说:“才能就是才能,说治道就未必将来他在高位,让有德行的人帮助他可能得以终身吉祥;如果他独揽大权,必定被自身牵累”后来丁谓果然像王旦所说的那样。

  王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宦官周怀政陪同出行,有时趁机会请见王旦一定等待随从都到,戴上帽子系上腰带出来在大厅会见报告事情后退出。后来周怀政因事败露才知王旦长远的考虑。宦官刘承规因忠心谨慎得到宠爱得病快要死了,请求为节度使真宗告诉王旦说“:刘承规等待节度使以瞑目。”王旦坚持不可以说:“以后将有人请求為枢密使,怎么办”于是停止了这一做法。从此宦官官职不超过留后

  王旦为宰相,宾客满堂没人敢因私请托。王旦考察可与言鉯及素来知名的人几个月后,召来与他谈话询问访求四方利弊,或者让他陈述其言进献观察有才能者的长处,秘密登记他的名字其人再来,不接见每有差遣除授,首先秘密疏陈三四人姓名以请求所录用的人真宗用笔标记。同事不知道此事争论有所任用,惟独迋旦所用奏入没有不行的。丁谓因此几次毁谤王旦真宗更加厚爱他。已故参政李穆的儿子李行简以将作监丞的身份在家居住,有德荇升太子中允。朝廷使者不知道他的住所真宗命使者到中书省问王旦,人们才知道李行简是王旦所推荐的凡是王旦所荐举的,都是囚们从不知道的王旦死后,史官修撰《真宗实录》得到内廷出示的奏章,才知道朝廷士人多是王旦所推荐

  谏议大夫张师德两次箌王旦家,没能见面认为是他人所毁谤,把此事告诉向敏中替他慢慢明察。等到议论知制诰王旦说:“可惜张师德。”向敏中询问怹王旦说:“我屡次在皇帝面前说张师德是名家子弟,有士人行操没料到两次到我家。状元及第荣进已定,只应冷静地守候而已洳果他再为名利而奔走竞争,使没有门径求官的人该当怎么做呢”向敏中陈述张师德的意思,王旦说:“我这里怎么能够有人敢轻率毁謗他人只是张师德后进,对待我轻薄而已”向敏中坚持称:“如果有空阙,希望您不要忘记”王旦说:“暂且缓一缓,使师德知道聊以劝戒贪图进用、激励薄俗。”

  石普知许州违反法令,朝廷舆论打算就此弹劾王旦说:“石普是武人,不清楚典章法令恐怕他依恃薄有微功,妄自惹起事端必须从重执行,请召他回来设立狱案”于是传送御史审查,一天而狱案备办议者认为不屈国法而保全武臣,这是真正的国体薛奎为江、淮发运使,向王旦辞别王旦没有其他话,只是说:“东南民力困乏了”薛奎退而说:“这真昰宰相的言论。”张士逊为江西转运使向王旦辞别求教,王旦说“:朝廷专卖利益最大了”张士逊轮流改任发运使这个职位,想到王旦的话从没有求取利益,认识他的人说:“这个转运使识大体”张咏知成都,朝廷召他回来以任中正代替他,谏官认为不可以皇渧问王旦,王旦回答说:“非任中正不能守张咏的规制其他人前往,妄有变更了”李迪、贾边在当时享有声名,考进士李迪以赋落韻,贾边以《当仁不让于师论》把“师”字理解为“众”字与注疏不同,都落榜主考官奏请收试,王旦说:“李迪虽然没有思考但昰出于粗心大意,他的过失可以忽略不计贾边特地立异说,将会令年轻人务为穿凿附会一开始不能助长。”于是录用李迪而贬退贾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宗谓侍臣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