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唱歌通过什么方式比较好,现实请老师大肉一对一现实向教?还是网上。。但是现实比较贵网上便宜通过哪个比较好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www.eorder.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去学唱歌大概要多少钱,一对一教学的那种_百度知道
去学唱歌大概要多少钱,一对一教学的那种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东莞这边一般120元每节课,有的老师300元每节课(比如叶海茵导师),星海艺考听说700元每节课,经济不发达的地方100元或小于100元每节课可能也有
采纳率:59%
建议你去音灿……!!!一节课几十元……
自己去音乐学院学吧,老师也很专业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一对一教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福田学唱歌换气练习发声那些培训机构比较好
发布时间:
福田东风华艺音乐培训机构,专业声乐老师一对一教学,教你学习专业科学的发声方式,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唱歌时候“上气不接下气”的状态,
大家一起学唱歌吧!有图,有证据...
‘菜鸟们’你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
1、唱歌的时候随便换气,想在哪儿换气就在哪儿换。
2、唱快歌唱的上气不接下气,一直换气也不够用。
3、唱快歌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换气,还没有找到可以换气的地方,就没气息可用。
换气的规则
唱歌的时候,不是在任何一个字的地方都可以换气的通常建议在标点处换气
长句子的情况下,可以在词语之间换气,尽量不要因为换气而把一个词语拆开。
当然这一切都基于你的发声方式是否正确,科学对于气息的掌控的熟练程度,
下面教程奉上好好体会,好好练吧。最好,最快的方法自然是找一个专业的老师去学习,指导可以去培训机构寻找
这是唱歌最基础的部份,也是一般人所说的(用丹田唱歌)。
一般人呼吸多用胸腔,呼吸时,会看到胸腔的起伏。如果有机会观察婴儿呼吸的样子,会发现,
婴儿呼吸多是腹部起伏,这就是(腹式呼吸)。婴儿的哭声很宏亮,为何?因为腹式呼吸能将气压的更沉,我们能因此吸到更广的气,身体也有更盈余的空间去发出共鸣。
要练习腹式呼吸很简单,有两个部份:一,是习惯使用腹部来呼吸;二,是练习如何将气留在
身体里面。这样听起来很笼统,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可以依循练习。首先,每次唱歌前,花约3-5分
钟时间做呼吸运动;吸气时,控制让气吸到肚子里,并明显看到肚子起伏的动作。之後,尝试将气吸入腹部,闭住气约十秒,再开始慢慢的吐气,并练习花最久的时间将气吐完。练习这个阶段的时候,也可以在最後气剩下一点的状况下,用力把气一口气吐出去,同时练习两种运气方式。
如此一来,久後唱歌自然习惯运用腹式呼吸,且运气也更稳。在练习时,除了身体一定要放松
外,可以试着一手压住腹部,也确保丹田用力的程度。
运气的技巧其实跟腹式呼吸很有关系,只是帮助我们的身体更灵活运用。
简单的运气技巧练习方式为,用腹式呼吸并将气维持在肚子後,试着以规律并有力的方式,快
速地吐出间断的气。每次吐气,都确保丹田使出力道;这些力道是单独的,而非一股脑儿的从头用
力到尾。可以试着将一手放在肚子上,若方法正确,会感到肚子随着吐气的规律,一起起伏。
腹式呼吸与运气技巧都熟练後,唱歌会相当稳,即使遇到较长的乐句,也能小心的把它唱好。
或者换气时,也能做到完美,所以非常重要。
乐器在乎共鸣,共鸣得好,音色美且声音传得远,人声也不例外。
共鸣需要的是一个空间,而人的身体里面也有许多的(腔位)可以用来共鸣。主要有头腔、鼻
腔,和胸腔(当然还有别的,这几个最常用来唱歌)。每个腔位传达出的音色不一样,适合的音域
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头腔适合高音,胸腔适合低音,以此类推。
共鸣的练习比较抽象,常常要运用(想像)来练习。试着想像声音要从哪理发出来,并配合调
整身体;如果方法正确,手摸腔位的时候,会感到一点的震动力,那就对了。
当然,练习共鸣也是有比较具象的作法。练习头腔共鸣时,可高音发出类似Michel Jackson的(凹呜)音;把音拉长,并搭配(想像),效果很好。而练习鼻腔共鸣时,可闭上嘴巴,用『嗯』音做发声练习。不过要注意,这些不像唱歌的发声,还是要注意到唱歌的各项重点,如腹式呼吸,或嘴形的控制(後面有介绍,特别是口腔空间的维持),才有达到效果。此外,共鸣的练习要做到什麽地步?要做到不管什麽样的音量,声音都可以达到共鸣的状态,
才是一个完整的练习。一般来说比较困难的,是高音可以小声的达到共鸣,而低音可以够大声的共
鸣,所以练习可以朝这两个方向进行。
唱慢歌的换气技巧
慢歌中出现的可以换气的地方,也就是气口,是比较明显的。这里请大家注意,慢歌在演唱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先让气息流动,再发声。这样做,可以让慢歌显得比较有流动性,比较连贯流畅。
唱快歌的换气技巧
唱比较快的歌曲时,不要让气息一下子就用完,而是要比较均匀和节省地去唱歌里的每一个字,让气息具有均衡和持久性。快歌的换气要非常快,建议大家用快速横膈膜带动吸气的方法,甚至有的时候要用“偷气”的方法哦!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教学下再结合平日不断的练习,持之以恒,那么换气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向高手的路上前进吧!!!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本网不对以上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查看: 3012|回复: 15
很困惑,请教各位老师家长,是上雅马哈课程还是一对一
见习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孩子挺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唱歌,但是之前面试过一个视唱练耳,老师说我们吐字不清以后没法走声乐这条路,建议还是学琴,孩子也想学,我就带他去试听了雅马哈的幼儿课程,很喜欢,但是他们这里一个月才学个do,二年毕业才会个吉普赛舞曲,而且用的是双排键,不是钢琴。
做为一个急功近利的家长,这进度有点不能忍,又是10个人的集体课,而且大家都说电子琴不如学钢琴对辨音什么的好。但是他这个课的主张快乐的培养对音乐的喜好,我又觉得很好,爱上音乐是不是比培养个琴匠要重要呢? 我也怕枯燥的一对一弄的每日一练变成每日一哭。
可是基本没有几个家长能坚持学完两年,基本都转去一对一钢琴课了,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学钢琴就得了。 现在可困惑了,到底怎么选呢,生怕我的决定错误耽误了孩子,是不是就没有学的高高兴兴的钢琴课呢?还是光高兴了,就很难讲要进度出成绩?
希望大家能帮忙给指点一下,我已经晕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00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各人看法:
1.幼儿起步不适宜去学双排键,等有了非常熟练的键盘弹奏基础和电子乐器编曲基础再去涉足双排键不迟;
2.孩子喜欢音乐是好事情,可以通过学习键盘乐器开发智力;
3.不一定一开始就学钢琴来起步。键盘乐器(电子琴、电钢琴)都是可以的;
4.以后的发展要根据孩子兴趣的发展,是喜欢演奏钢琴还是喜欢自己编曲制作喜欢的优美伴奏来演奏电子琴(单排键或双排键的电子乐器),顺其自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0:17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本帖最后由 LuXin 于
23:58 编辑
您是一位有头脑的家长。赞!
我给您说说看。
1、您这个题目不对等,山叶课程是一种体系啊,虽说是商业化很强的,但毕竟是个音教体系啊,而一对一,则是一种上课形式啊。和一对一在同一范畴的概念是一对二、一对三四、一对六八、一对十二五、一对二十几,今天我还上了一节课,一对四十二。和山叶在一个范畴的,比如铃木,卡巴列夫斯基,或世界三大音教体系——达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
2、如果喜欢唱歌,那么建议您首先去网上把所有“柯达伊”的东西全都阅读一遍,会有很多启示。一般不专门找视唱练耳的课程来学,而是在唱歌和乐器学习中遇到了不懂的地方,开展的。好比您如果专门学一门“计算”,是没必要的,应当先学数学,学到一定深度,才有专门“计算”的课程。您遇到的视唱练耳老师说得有道理,但是您得到的信息有点泛。这可能跟您和他咨询的时间短,他来不及展开有关。什么叫“走声乐这条路”?这就是一个没有表述清的问题。是说您现在已经想好送到音乐学院学声乐,想成歌唱家,然后被他否了?以现代的家长群体来看,学唱歌,主要是为了自己喜欢,为了唱得好听能被别人喜欢,至少是为了不难听而学。只有说学着学着学好几年之后,才有想法是自己要更深入的学习。我就有个工作单位就差700米的伙伴是录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考级辅导视频的,够牛吧?人家的一大片学生一开始也只是因为喜欢,后来学着学着才有更多的想法。您这个口齿不清,一个是年龄低,另一个是,它即便可能影响美声,影响您上春晚,但不影响您唱准。就春晚最眩小苹果那四位,今年又一次被各路音乐学院的精英们调侃了一下,或者根本不惜得调侃。人家讲话那叫娱乐。所以,看您什么追求,为了选秀,或者音乐学院,那可能不一定合适,我也没听过,也不能说一定不合适,但是合唱团很可能很欢迎您啊,您说是不是?因为口齿和唱准是不冲突的。100人里应当有99个能唱准的。所以为了这个去唱也是值得的啊。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0:17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本帖最后由 LuXin 于
00:28 编辑
3、一个月才学do、两年弹个具体什么曲(还是个非著名作品)这都是浮云。想评论一个地方教的好不好,要看它有没有高端体系的理念做支撑。我用的体系和山叶本是完全没有兼容性可言的,然而很遗憾,我的课也是一个月才接触do,而且都学到十个月了才接触 7,学到十六个月了才接触 4。而且我用的曲子,前十个里头,有七个,是电子琴学会的人都没听说过的。都说学电子琴要学自动伴奏,我从第五年起才教自动伴奏。之前学生根本不知道。您看,这孤立的几个指标,是不能判定出什么的。只有深入了解情况,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山叶主打双排键?因为它的钢琴做不过斯坦威啊,因为它的钢纯古典琴教学做不过欧洲啊。因为双排键是日本人的特长啊——电子科技。所以用双排键做载体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如果面对一个更强大的音乐体系,比如上述三大音教体系,特别是后两个,再特别是柯达伊,那用什么乐器做载体都是无所谓的。钢琴和双排键完全平行。用它们作主要载体都能很好地学音乐,用它们做单一载体也都绝不能培养出大师。
4、没有两年就都跑了,不能具体说是谁不对。这里有一个嫁接的问题。大红上衣好看,大绿长裤也好看,放在一起,就是难看。西红柿好,黄瓜也好,放一起炒,就是会出不良物质。
& & 如果说得尖锐一些,那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没见过很好的教学法。我第一次听说山叶的音教,也觉得很震撼,原来音乐课可以这样讲!但在那之后的八年里,我先后接触了三大,发现人家都是学东西和“兴趣”没有任何冲突。我也去过了很强大的幼儿园看过人家的东西,发现没比山叶差到哪儿,只不过没有专门的那么教琴,但是有一套把音乐课放在艺术课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不是单打独干的琴课,所以综合培养力并不比山叶差——谁知道您的宝贝到了四年级,您是更关心他的音乐呢,还是数学成绩呢,是不是?后来我知道我附近的小学校里的老师讲学校基础音乐课,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都能是山叶的60%以上,而且教材费每节课两毛钱、学费杂费每节课一毛钱以下、边际成本零、家长时间成本零。我就不觉得山叶是个高不可攀的东西了——它还依然优秀,只不过没有在神坛上而已。
& & 这种认知有个过程。当大家慢慢发现了有很多地方的音乐课并不比山叶差得那样悬殊的时候,并且发现弹琴并不只是为了手快的时候,那么人们就会慢慢不再为了猎奇去花高价去挤山叶教室了,也不会好不容易进去了不到两年又不懂得珍惜而跑出来。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0:17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所以,您先需要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您想要什么。什么叫成绩,您是怎么定义成绩的?对着谱子弹练习曲手快,是不是成绩?其它方面什么叫成绩?您周围的山叶中心,也可以去找找两年后在那里学的高端学生,看看人家怎么说的啊,而且,一对一的快乐老师肯定多,只不过没找到罢了。不可能出现一个地区本来是盐碱地,突然冒出来几个特全面的老师。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说明这些老师以前都被家长压抑了,或者这些老师也是赶鸭上架成兴趣培养型的。那您还顾虑什么呢?就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
BTW:有这样一句话值得商榷:
“而且大家都说电子琴不如学钢琴对辨音什么的好。”
我想,第一,应当鉴定这里的“大家”,是什么样的“大家”。布鲁诺烧死在鲜花广场上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第二,应当相信现代科技,电子琴毕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它用于测量音准的材料是石英。第三呢,如果拿各种弦乐器、管乐器,和钢琴比辨音,肯定是钢琴上手快。因为钢琴音有音头,管弦乐起音是软的,有音头的听的清晰,所以被称为“好”。但如果倒过来想呢?如果连没有音头的都训练好了,那么听有音头的,岂不更白玩?如果要是以容易来称为好,那么……电子琴上手比钢琴容易,电子琴是最好的乐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所以,您先需要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您想要什么。什么叫成绩,您是怎么定义成绩的?对着谱子弹练习曲手快,是 ...
卢老师来回复我了,好激动!
其实说为什么让孩子学琴,这个问题我整天都在思考,想了好久了。初衷是因为我4岁开始学电子琴,虽然就像您说的,后来开始更关注的奥数成绩就以没时间为由荒废了,现在连复杂点的五线谱都还给老师了,但是我和我父母都觉得练琴活动双手的同时对头脑开发还是有帮助的,因为十指连心?不一定有科学道理了,不过我爸妈总觉得学习好跟从小练琴有关系。 然后孩子又特别喜欢唱歌,整天看电视都喜欢看唱歌的节目,所以决定去试试。
当然不能否认,我们在北京,周围十个孩子十个都在学乐器,大环境影响,基本我们全公司的下一代除了个别学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的基本都在学钢琴,幼儿园就有奥尔夫课程,所有孩子从早教班开始就接触各种快乐的音乐教育。所以上次去雅马哈中心试听,那种方式我和孩子都挺喜欢,但是作为一个争强好胜急功近利的家长,又总想着人家孩子学了两年都考五级了,我们还每节课啦啦啦的蹦蹦跳跳,既然每个礼拜都要从学数学学英语中挤出时间来学乐器,学都学了,总得学点有用的吧,就说不考级,也没打算长大吃这碗饭,但是学了好几年,至少以后学校单位有个活动,能有个才艺去露露脸,没事在家能自娱自乐一番,顶不行了,还能吸引下女同学。。。。
至于说电子琴不如钢琴,身边学琴的家长每天给我灌输,钢琴是音准最好的乐器,从小打基础一定要学钢琴,有个孩子练小提琴五六年了,她们老师说她进步上不去是因为没学过钢琴,小提琴是自己拉出来的音准,不像钢琴,do就是do,所以她越学越慢。我也不是专业的,不置可否,不知道是不是音乐学院那些搞其他乐器的专家是不是都得先会弹钢琴? 所以才很迷茫,因为周围太多孩子每日一练就是每日一哭,偶尔有一个半个能自己主动的高兴的去练琴,最后搞得母子关系紧张。 既然花时间花钱学就想学最好的,又想让孩子学好,又怕破坏了对音乐最初的喜爱,又想出成绩,又想保护初心,然后就抑郁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00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对钢琴是音准最好的乐器这一说法,是有条件的,这里作一个提醒:要保持钢琴的音准,那就必须隔三差五地对钢琴进行调律,这个“隔三差五”绝不是半年、一年调一次律,而是一个月、半个月调一次律,这不仅取决于钢琴本身的优劣,还与钢琴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要求再高些每周或更短时间(如果每天都在练习弹奏钢琴的话音准偏移更甚)调一次律,否则钢琴因走音轻则单音产生差拍音、重则音律不准,这对初学琴的听音辨别力是非常不利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对钢琴是音准最好的乐器这一说法,是有条件的,这里作一个提醒:要保持钢琴的音准,那就必须隔三差五地对钢 ...
那岂不是家长还得学调琴。。。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00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那岂不是家长还得学调琴。。。
所以,许多家长对于钢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真正玩钢琴确实是非常奢侈的就是要频繁调律!请一个好的钢琴调音师调律,对于一个月没调过律的钢琴和三个月没调过律的钢琴的调音费用是不一样的,曾从网上查得,如前者调一次费用150,后者就要300!我也玩钢琴,为玩钢琴自己学会了调律。我的体会:一次调好律,即使10来天未碰琴,想要弹的时候,一试音还是需要微调(因为经常保持相对音准状态的钢琴,调准音相对方便些)。据了解,一般钢琴手每次舞台演出用的钢琴都会要求是演出前才刚调好律的钢琴。事实上,也就刚调好音的钢琴发出来的声音是最好听的。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0:17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楼上老师正解 事实上弦的乐器都有这问题 提琴 吉他有四六根弦 每次练琴都要调还好 竖琴四十多根 就吃些紧 中国名牌401扬琴有401根弦 所以每回上台都是表演者的梦魇 而钢琴干脆自己用普通工具调不动 得找专人或专工具 钢琴就跟车一样 不是买不起 而是养不起
Powered by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怎样穿最显瘦,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文:佚名&内容来自日本杂志《Steady》,他们请了视错觉心理学家和造型师一起来给大家详细解答如何穿才显瘦。只要看完这篇,你以后就再也不会纠结这个问题。&
越紧身越显胖?
明明铅笔裙非常紧身,而且姑娘也很瘦,但为什么比穿百褶裙看上去更胖呢?&视错觉原理:
A和B的缝隙空间相等,但A比B看起来更宽。原因是A的线条要细很多,于是在对比的作用下,A的两根线条中间的空间,会比B看起来要更宽阔一些。&如果你非常喜欢穿铅笔裙的话,建议选择米兰达可儿这种下摆微微张开的款式。&
&如果是以下这种窄口铅笔裙的话,真的容易显胖。&
上下身同色的衣服更显瘦
&很多姑娘认为衣服色彩只要能配上就好,却从未注意过,同样两种色彩要怎么选择才会变得更瘦。事实上,上下身同色的衣服会显瘦很多,原因是?&
视错觉原理:
每个人看这张图都会注意竖排的排列,这是因为在视觉上没有阻碍。所以在上面上下对比的两张图中,人们更倾向于把上图横着看,而把下图竖着看。自然,就瘦了很多。&在穿膨胀色的白裤子时,如果上半身同样搭配白色比配深色系更好,特别是对矮个子而言。&
大衣扣上就会显胖?
只要把大衣扣子解开,人看上去既变高也变瘦,这是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解释?&
视错觉原理:
A和B两个长方形,哪个更修长?答案是两个的形状一模一样。但人们在面对同等体型的长方形时,会倾向于把A,也就是竖长方形看得更修长。所以在日常穿衣服时,最好强调细长的线条,而不是扁平的线条。&下图这件泳衣就利用了视错觉,把上半身设计成横线条,而下半身肚腩处设计成竖线条,胯骨处依然是横线条。&
&如果是穿皮草材质的容易臃肿的大衣,一定要敞开穿才会让你看上去没那么胖。&
7分袖会显瘦吗?
&Fresh君之前曾介绍过,很多时装周场外的街拍中,编辑们大多会选择把衬衫领口敞开,袖口卷起。为什么右图中露出领口和袖口就会感觉比左图瘦呢?&视错觉原理:&
&B和A其实是一个人。只要把其中一部分地方遮住,只露出剩下的部分,人们就会脑补被遮住的画面。所以,在穿衣服的时候,一定要露出全身最瘦的地方。&遮住腰身,遮住大腿,7分袖设计露出手腕,这就是为什么60年代开始风行的娃娃裙版型会一直畅销至今。&
&而娃娃裙版型的廓形大衣也是微胖界的明星。&
&为什么拉链全部拉上会显得脸胖?&
&经常会有人在大衣里混搭一件卫衣,但如果你是个大脸妹,应该敞开拉链,再叠搭一层深色内衣,是不是感觉脸立刻变小了?&视错觉原理:
&这是有名的莱依尔错视。三根线明明一样长,但在箭头的作用下,B显得最短,C显得最长。这就是V领衫的原理。但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除了V领衫,你还可以利用很多种方法让脸看上去更小。&下图就是非常显脸小的搭配,实际上很多大衣和西装的衣领都是V形设计。&
&以下这种毛毛领大衣很可爱吧,但建议胖脸的姑娘还是放弃为好。&
&矮个姑娘的福音&
&左右哪个会显得更高?答案当然是右,为什么加个帽子效果就大不同呢?视错觉原理:&
&答案就是视线上移的作用,利用显眼的视觉焦点,让它上移,这会让矮个的姑娘看上去更高一些。&所以说,以下这种印花半裙,特别是长长的印花半裙请矮个姑娘谨慎选择。&
&正确的做法是以下这样&
有心事(16):想要学会表达,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题图:Manuel Archain来源:&&你想要恰如其分地去表达自己,可是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在九曲回廊上,你的话语曲曲折折地打转,也还是无法抵达另一人的心里。&&那些最难以表达的语句里,包括了:&&我错了。&&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或许,还有更多。&为什么表达这样难?为什么我们讷讷不知所言?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总感觉自己在与人交谈方面力不从心,平时的交谈方面还好。但是工作方面感觉自己说话不能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别人都理解到了,自己感觉还没说完意思。
平时和人交谈也有这种感觉,就是大家都知道同样一个笑话,但是有的人就能把它惟妙惟肖的表达出来,感染周围的人;自己说出来却如白开水平淡无味。
还有自己的故事表达能力很弱,总是感觉到自己不会讲故事,我想这方面应该和交流能力是想通的,想要改变,却缺乏手段。
谁能给我锻炼这方面的方法?&@
你好,我能感觉到你的心情。
首先,你要了解你自己的气质类型,也就是说你是内向?外向?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与别人交流谈话的需要,只不过,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同样,沟通表达的方法,也不只是言语一种,言语内容只占沟通的7%,语音语调占38%,肢体动作占55%。
从上述结构中,你可以看出来,说话的内容并不重要,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才更有渲染力。
所以,你可以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的表达,先尝试找一篇中国的童话小故事,如小马过河、三个和尚、龟兔赛跑等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一次一次,一遍一遍,不断变化语音语调,不断加大肢体动作,不断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方法告诉你了,就等你去实践了。&@
除了克服心理上的原因,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多次重复的练习上。
你可以准备一个录音机,同时在心里准备某一件可以讲的事情,可以是一个故事、笑话、糗事、或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然后一个人在房间里一边说一边录音,说完了就听听自己的录音,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反复多录几遍。
不要急于马上提高表达能力,它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说话技巧是通过后天联系获得的,当然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记录一些与工作内容有关的段子,在适当时候就会用上。可以听听别人的演讲,看看有演说的电视节目,这些方式都能带动和提高你的说话意识和表达技能。
人际交往中人不善言辞,但朋友间,我什么话都讲,陌生人很难开口和他/她讲话,即使心里已经告诉自己可以这么讲,但是不敢开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克服?主要是怎样开口和陌生人讲话,内心有点不敢,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跟亲朋好友谈天说地,那是因为在你心里面,对他们是放心的,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个人信息透漏给他们;对于陌生人,你想展现自我,但是他们对于你来说,是未知的,不够了解,你有太多的顾忌,初次交谈,比如谈论的主题、内容及表达的方式等总找不到最佳的&而且这些会这些会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你比较在意吧,怕就直接这么上去跟人说些话,是否过于唐突,是否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影响。
什么原因?你不了解他们,怎么会有最好的表达方式。
怎么办?想想你之前交过的那些朋友,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发展的,问问他们当时的感觉;在向别人交谈之前(你已经觉得这个人是交谈的目标),切记:不要想这样说结果会如何,他们会怎么看待我,这样说好吗等等问题,除非你硬是秀智商下限&&
最好的方法:两条腿直接走到那个人的身边,嘴巴自己会张开的(本能的感知此时不说话会比说话更尴尬)&&加油。&@
试试看和镜子里的自己说话,你也可以在没人的时候自己创设一个在众人面前演讲的情景;我认为如果直接逼迫自己大方起来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在很多人面前性格内向的人本身就存在一种不安感,如果强迫自己这种不安感往往容易加强。所以不妨自己先练习,再慢慢的适应交际的情境。&&@
笑吧。笑就好了。放轻松。拿自己的&人&去和别人交流。可以先和对方聊双方喜欢的事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言语底线。
别担心,尽量扩大交际圈,遇到人主动打招呼,要退缩的时候,可以很生气地问自己&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定要主动,战胜自己的紧张情绪笑着说话,可以没事主动和别人寒暄寒暄,理清楚思路,把自己想说的话用准确清楚的语言说出来。没有关系,慢慢加油。&
有心事:我该怎么找暗恋的人聊天呢?我们有扣扣,可是我都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啊。好喜欢他,不想放弃啊。&@
你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让她体会到,你喜欢她,看她的眼神!!做她爱做的的事!或者有兴趣的事情!!跟她找共鸣点,聊她喜欢的兴趣和爱好!你对她最关键的是真诚,这些话题,你自己参考吧!
1、你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喜欢这个工作?当中有什么最大挑战?有何最大挫折?对于工作、未来有什么憧憬?)
2、至目前为止,生活中有什么重林成就?(有没有什么重大挫折?)
3、最热爱什么?(为什么有兴趣)
4、去年有什么印象最深的喜事?(或不幸的事呢?)
5、用工作,你会做什么事?
6、你喜欢如何度假?
7、想成名吗?(为什么)
8、如果你有一百万,会怎么用?
9、家庭里,你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情形如何?
10、成长历程里,你有什么个性优点?(有没有害怕的缺点?)
11、你希望发展出什么样的关系?
12、你浪漫吗?(如何浪漫?)
13、你以为男、女有什么不同之处?
14、什么事会让你高兴?
15、什么事让你伤悲?
16、小时候,你希望长大后做什么?
17、你认为,你眼别人有何不同?
18、你相信有神明吗?(对神明有什么看法?)
19、在什么范围里,你认为自己的个人行为对改变社会有所影响?
20、你认为,目前社会有什么重要事件?(可能的话,你会有什么行动?)
上述的话题,有些似乎过度涉及私人问题,特别是对第一次约会的人而言,但是请记往,很少有人不关心自己,只要不是死板板像调查户口一样质问对方,谁都乐于讨论自己的问题。
而且有三个方面的话题任何场合都是可以用的就是:食物、家庭和哲学。
&&有什么感想?写下来吧&&
&上期回顾:&有心事?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喜欢装逼?
原题:装逼那回事
对于各种装逼、显摆、嘚瑟、矫情、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的人,我有一千种办法把他千刀万剐。也有一千万个逻辑戳死他。并爱上了这样一句话:专治各种装逼。并引以为豪。&当我讨厌各种装逼的时候,我发现讨厌的人大有人在。随着讨厌的越来越常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鸣和认同,我却开始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你这么引以为豪的专治各种装逼,不恰恰是在装逼吗?你在制服失败反被制的时候,那种心情还很舒服吗?&按照我们的逻辑,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恰恰是因为你是这样的人。当你沾沾自喜的时候,恰恰自我中心到别人受了伤。&于是后来我不禁好奇:人们为什么爱装逼?当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后,我会怎样看待这个人群?&一种慈悲感从心底升起。&无论讨厌装的人,还是被讨厌的人,其实都是在小心的呵护着自己的价值感,生命已本如此亏虚,何必再苦苦相逼。&人活着,就需要不断通过被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当得不到的时候,或当人们对自己存在着不认可的时候,就会拼命想向外界汲取认可。就像饥饿的婴儿急需要抓住一个乳头吸允一样。作为一个受过道德训练的成年人,你不能说&求求你认可下我吧&、&你给我点赞美吧&,于是就会借助于种种心理游戏各种手段来汲取。通过认同外在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外在认同就是人们把他认为好的、优秀的、值得被肯定的事或物进行认同为自我的一部分,继而提升价值感。也就是这个逻辑:我有了好的东西,说明我是好的。这时候外在的拥有就成了自我的延伸。&那么问题来了:你认同我拥有的这些事、物、成就、经历等外在,就等于认同了我的自我。自我这个东西太虚我无法认可,我就借由你认可外在获得点价值感。&可是,你怎么才能认同我这些外在拥有呢?我不说,你又不知道。即使你知道你不说,我又不知道你知道。于是我只能通过有意无意的在你眼前晃悠下,让你看见,好让你说出来。于是就有了:&某女获得了戒指一枚,群女聚会中太需要被看见和认可,久而不得。于是说出了语惊四座的话:天气太热了,实在没得脱了,我就把戒指脱了吧。&各种显摆由此而来。只有一个急需极匮乏认可的人才需要如此。&印象管理也就如此形成。我们先摆出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一个总爱装逼显摆的人,显然用了一个不太高级的印象管理手法。因为你这个手法太容易被识别,让人不舒服。&当然,让人不舒服的还有别的原因。根据我们的逻辑,只有同样匮乏的人才不愿意给出。于是就有了装逼与专治装逼,显摆与鄙视显摆的动作。在反感的人里是这样的逻辑:我也需要认可,所以我不能给你认可。因为我一旦认可了你,就意味着你比我高级比我厉害了,这也同时意味着我更矬了。更矬了,这是万万不可接受的。于是就成了:你装逼,我用看不惯、讽刺等来打压你,完成&你并不比我好&的心理游戏。&同理,我们之所以不愿意认可别人,说不出赞美的话,总是充满了苛责而难以说出好听的话,这类人也是如此。你会发现对别人比较苛刻、批评多赞美少的人都有这样的特点:从小就较少得到表扬和认可。&从另一个侧面说,这些显摆的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你的这种显摆装逼,无形中打压和否定了别人,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而让别人不舒服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 :装逼需低调。小心别在显摆自己的时候把别人否定了。另外就是:最好在显摆自己的时候,先把别人捧上去。把别人放高,然后再显摆自己。&这时候至少我学会了一个道理。我不愿意再去看不惯和反装逼了。这些显摆的人已经够可怜了,他们可怜的自我价值感,小心的通过一个叫做&显摆&的碗来乞讨。如果我有能量给他们认可,我愿意去给:你真棒,你真厉害,我会毫不犹豫的给32个赞。如果我的能量多余一些,我愿意由衷的去欣赏和赞美他们。有人说我学会了虚伪,实际上我更愿意说我学会了怎样照顾别人的感受。&进一步讲,假如我们拿掉了这部分会怎么样。&一个人有着良好的自我认同,能够积极自我肯定,不依赖至少不过度依赖于外在他人所给予的肯定。那么他会如何做,显然他不会再通过外在认同来扩展自我,更不需要通过他人认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是一个闲云野鹤、能拿能放的人,是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我也想去成为这样一个人。多向内探索,看到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价值,不把自己的价值感物化和外化。即使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东西,我依然引以为豪,因为我就是我,我的存在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然后我还想做的更多。这就是智者所言的&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把自己放到低的位置,给那些想把自己放得很高的人价值感,衬托出他们。虽然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上,但是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己是低的,因为智者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他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不影响自己的价值感。外在的位置,他并不从中认同。&当然分享喜悦和成功也是一种本能,这是一种爱的流动。不同的是,当你在显摆,你是极度需要别人承认你的拥有的,你心里有了这很牛逼的姿态。而分享则是一种尊重和平等,我和你分享我的成就,并不因此而觉得我高你低或者需要你来给我赞美,我只是想把我的快乐传递给你,想让你跟我一起快乐。同样的显摆,当你的出发点不一样的时候,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也想比格越来越高,但姿态可以越来越低。人说成熟的谷子是低着头的,我想就是这样吧。成熟,就是剥离开来,看到那些外在拥有都不是自我,无需通过认同来扩展那微弱的自我。&
曾经没有人给过你的认同,今天,你可以自己给自己。曾经匮乏过的表扬和认可,今天,可以通过自我认可来获得。你才是自己世界的决定者,你才是自己好坏的决定者。
最后我想说,对于那些各种喜欢显摆、嘚瑟、装逼的人,原谅他们吧,他们只是太缺,才不辞手段的问你要。人们已如此贫穷,不必再苦苦剥削。&也可以慈悲。透过你的得意,我看到了你的脆弱,我愿意去呵护它,即使一下。&本文由& & 授权壹心理发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商业转载请联系& 。
安静,内向者所拥有的力量
文/&&本文是笔者读完《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写的一篇读后感,尽管笔者认为本文对全书的结构重新梳理并整理成文,但是笔者还是推荐大家看原著,原著的内容更加丰满,案例也十分的丰富。&由于没有事先控制字数,以至于洋洋洒洒写完发现全文竟达6000字,看起来肯定会有点长,如果大家希望从本文中获得一些收获的话,那么笔者的意见跟苏珊一样:&如果读者一定要从书中得到一点启示的话,那我希望是拥有一点做自己的权利&。&在美国有1/2~1/3的人性格是内向的(中国的比例会更高),这意味着你很可能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人,或者有一个内向的朋友,或者伴侣,而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下内向的人的特征,那么这本书可以拿来读一读。当然往下看之前也许你会想要测试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内向的人,下面的问卷填写的是越多,则越倾向于内向:&
&我们经常会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但是这样划分的时候,让笔者强调几个事实:&1、我们把性格划分为内向和外向并非就表示世界上的性格只有这两种,实际上还有很多人的性格既不属于外向也不属于内向;&2、世界上并无一人的性格是完全内向或者完全外向的,实际上只是在这两个维度有所偏颇而已;&3、即使你发现一个人的性格是内向或者外向的,并不代表你就已经认识ta了,内向和外向只是一个很粗浅的分类,就像我们把人类分为男人和女人一样,内向并不是一个对内向群体清晰的描述,如果你想要认识ta,不应该只根据内向这个标签,尽管它可以给你一些指导,而还是应该进入到ta的生活中,去感受那个独一无二的个体;&4、同样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你是内向的&,你可以这样回应ta,&你说的没错,但是我想你并没有真的认识我&。&5、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应对外界的一种方式,并无高低等级之分,就像人人平等一样,性格也是平等的;&跟笔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一样,让笔者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全文:&
一、苏珊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a、好奇:为什么一个人身上会同时背负&沉默&和&坚定&,&刚毅&和&谦逊&,换而言之是这个问题促使作者去探究为什么这种看似矛盾的事情确实会发生;&b、寻找自己性格的力量:苏珊自己也是一个内向的人,在一个与自己性格不合的社会中,她不知道要怎么办,所以她想要去研究这个问题;&c、助人:很多像苏珊一样内向的人经常写信给她求助,让她产生了非常想要帮助别人的愿望;&让笔者再把这三个理由串联在一起:好奇不一定会让苏珊写书,寻找自己性格的力量也不一定让苏珊写这本书,而最终决定苏珊写书的理由是:她想要帮助别人,而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帮助别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写作,而她所以能写作是因为她此前因为好奇深入研究过内向这种性格,并且对这种性格的行为方式十分了解;&笔者敢打赌苏珊绝对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三个理由可以像这样串联在一起,而随着她所做事情的增多,让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连接到了一起。当你做了足够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你所做的所有被一条看不见的线其妙的联系到了一起。&
二、作为一本指导性的书籍,它的结论是否可信?
尽管苏珊自己也表示书中没有给书中的结论做注释或者给出参考文献,但是书中的核心理论笔者都能够在文献中找到,而且看本书前就已经知道了;&另一方面是苏珊写作比较谨慎,并没有对一些理论做出夸张的推导,而且会辅以非常多的真实案例说明,故而我们可以认为书中的结论是可信的。&实际上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十分的重要,第一个问题考虑的是作者的动机。如果作者的工作是招揽内向客户的话(利益相关),那我们可能就会要问:作者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就好像笔者是做互联网教育,如果他所写的文章全部是赞扬互联网教育的好处,并批驳传统教育,那么我们也许会想要怀疑一下他的动机是否是利益相关,提供的信息是否偏颇。&第二个问题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当我们想要按照书中的指导来做的话,那么书中的观点来源一定要十分可靠,比如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或者调查分析,或者真实的案例,而最好不要只是一些无法考证的思维辨析。&
三、内向性格是什么?
内向性格是一种平和的应对外界的方式。也许这个定义会让很多人失望,但是笔者特别喜欢。其一是因为相对于外向而言,内向者确实平和一些;其二是因为内向像许多其他性格一样都是一种应对外界的方式,他们没有高低或者好坏之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发现了,我们如今的社会仿佛更偏爱外向一些,比如父母更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的不满是我总是待在楼上不出门),比如老师更喜欢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笔者读书的时候就经常被老师说,这孩子成绩是好,就是不喜欢举手发言,比较害羞),比如老板更喜欢会社交,会表现自己个性的员工(笔者就经常被领导批评你做了这么多事要跟大伙说出来)。不管怎么说,内向者仿佛就是一种不太受欢迎的性格,曾经还有家长因为孩子内向而求助于心理医生,请医生把孩子训练成外向型的人,当然最后没有成功。&
四、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更偏爱外向者?
我们把一个偏爱外向者的社会成为外向理想型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社会认为理想的性格是外向。但是社会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就像我们社会以前从来没有喜欢过瘦,但是现在瘦却成了美的标准一样。&让我们把时间轴往前拉几百年,那时候美国还是一个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未被开发的大陆。那时候还没有城市,只有乡村,互相之间都很熟稔,就像我们大多数农村一样。那时候我们社会并不偏爱外向,而是偏爱像责任,荣誉,名声,道德和礼数这样的特征,而不太偏爱张扬个性,这是因为在一个小范围而又稳定的社会中,像责任,道德,名声这样的特征是十分稳定的,即使是现在这些品质仍旧被看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的人口剧增,一阵阵飓风将美国大部分小乡村吹成了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是邻居,而是变成了同事,大部分陌生的人开始需要投身到工作中,当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表现自己的责任,荣誉,道德的时候,而只有10min的面试时间的时候,能够快速被对方认识,并表现自己的能力就开始慢慢变得重要起来。我们开始关注怎么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我们不需要太长的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要想留下好印象,就应该open一点,跟对方握手,大声的寒暄。&
&以至于当时的广告业不再只关注商品本身,而是商品对个性的作用,比如洗发水的广告不再是让你的头发感觉舒服,而是让你更加自信,并赢得异性的青睐或者领导的好感;心理学也开始致力于研究怎么让人变得更加积极,自信,更有活力;而学校和家长都在将孩子往外向方面培养&&让孩子变得更加合群,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而不是一个人偷偷的去看书;学校录取更不再单独看成绩或者品质,而是衡量一个人的外向程度,与市场的招聘法则完整对接;&真是这样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外向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内向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被改造的性格。&
五、我们可以变得外向吗?
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考虑性格是由基因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如果性格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我们很可能对性格的改变无能为力,而如果性格是由环境决定的,那意味着我们也许可以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调整。&当笔者跟大家说,笔者是个内向的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而实际上笔者是个内向的人。这其实是说:我们拥有可以对自己性格暂时调整的能力,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性格的本质。换而言之,我们需要在某些时候对自己的性格调整一下,让自己看上去活泼一点,热情一点,这并不是对内向性格的否定。笔者再强调一遍:这不是对内向性格的否定,任何否定自己的人,他也许可以获得成功,但是他一定无法获得快乐。&事实上,我们,作为内向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否定自己,因为你否定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否定下面的人:牛顿,爱因斯坦,肖邦(伟大的音乐家),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沃兹尼亚克(与乔布斯共同创建了苹果,并独立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宇宙飞船将无法升空;就不会有相对论,我们就无法看到宇宙令人震撼的美景;当你失落的时候,就听不到《夜曲》,也没有现在的美国,笔者更加不能坐在电脑面前告诉你:内向者自有她自己的独特力量,而完全不必否定你自己。&
六、内向者的力量是什么?
其实我们看书名就可以知道:内向性格的力量是安静。本书的英文名是Quiet-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stop talking,把本书翻译成《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译者很显然没有仔细研读本书,书中有一段话:内向者喜欢在温和的环境中培养关系,而外向者喜欢在竞争的环境中培养关系。换而言之,内向者实际上是不喜欢竞争的,书名却使用&竞争力&这个词实在不禁让人怀疑译者的水准。笔者乐于将本书理解为:安静,内向性格的力量。&在进一步解释安静的力量的时候,让笔者先跟大家介绍几个实验:&a、 让带着鬼面具的成人出现在两岁的婴儿面前,一部分婴儿不以为意, 另一部分婴儿则大喊大叫。跟踪研究发现,那些大喊大叫的更可能偏内向一点,而那些不以为意的婴儿则更外向一些;&b、给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舌头滴加柠檬汁,内向者比外向者分泌更多的唾液;&c、让内向者和外向者分别在音乐中完成一项任务,内向者表现最好的音量是55分贝,而外向者是72分贝;如果让内向者在72分贝下完成任务,或者外向者在55分贝下完成任务,二者的正确率都会降低;&心理学里有一个唤醒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它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当刺激达到某一点时(苏珊称之为甜蜜点),一个人的状态将会达到最佳,而低于(更容易疲倦,打哈欠)或者高于(更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所适从)甜蜜点,一个人的状态都不会是最好(学习压力其实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根据实验abc,得出结论:相同的刺激,内向者会比外向者更加敏感,因此内向者的甜蜜点会比外向者的甜蜜点低。&所以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交环境中,外向者会觉得很开心,但是内向者可能会觉得刺激太多,而产生焦虑或者恐慌的情感,以至于想要逃离。但是熟悉的环境中,或者只是2-3人的小型社交环境,那么内向者则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外向者喜欢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工作,或者学习,而内向者更喜欢偏坐一隅,或者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楼上。笔者也终于知道大学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喜欢做最后一排,因为没有人看着你,很安全。&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也许现在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社交,工作或者学习环境;&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个内向者大概不会喜欢从事主持人的工作,因为一大堆人看着你可能让你感受到的刺激远超过&甜蜜点&,而之所以会有内向者从事网络主持的工作,是因为他看不见&台下&的观众。&内向者偏爱的工作可能是作家,就像本文的作者一样,可能是记者(一对一的采访不会信息过载),可能是程序员,技术师(与电脑或者机器打交道也不会信息过载),或者数据分析师等等。&同样内向者也不喜欢冲突(一种强大的心理刺激),当面对冲突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沉默,或者消极逃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就在他们身上,这只是一种身体的反应模式而已,相应的,如果你是内向的,你可能需要学会冷静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样基于敏感的性格特征,内向者不太善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害怕犯错,他们同样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组织自己的语言,或者其他类型的节目。如果你是内向者,那么在那些需要即时发言的场所,告诉你的同伴:我不擅长这种即时的表现形式,但是如果给我更多的时间,我可以做的很好。所以当笔者的的同伴对笔者说半小时后我们要一起讨论某某文案的时候,笔者会呆坐在那里不发一言,因为半小时对于一个内向的人而言实在是太短了。&另一方便,内向者敏感的性格特征,可以让他们对威胁或者危险的信号更加敏感,能够更容易的发现问题,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试想一群在吃草的羚羊中,总会有那么几只时不时的停下来,用他们敏锐的目光去观察有没有捕食者出现。有这类敏感而警觉的成员存在的群体会生存的更好,从而继续繁衍下去,于是在群体中又会有新的敏感个体的出现。&&
七、内向者有没有可能从事那些看似需要外向才能做的活动,比如演讲,比如领导?
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自由特质理论,它认为:我们的基因和环境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这些个人核心项目是指:我们认为有意义的、可以进行管理、没有太大压力还会得到他人支撑的事;比如做演讲,参加好朋友的婚礼等,这些项目是值得我们对自己的性格做出某些超越。而这种超越自己性格特制的能力,我们称之为自我监控。&自我监控能力强的人,不仅能够在社交或者其他情境中达到自己预期的理想和目标,同样还会大大降低处于这种情境中的压力或者焦虑。试想一下,当我们做演讲的时候,一个爽朗的笑声,一句亲切的问候,是不是会大大提高听众对自己的好感,并让演讲顺利进行下去?还记得笔者昨天发布会的开场白吗?&笔者的声音好听吗?听起来热情吗,有活力吗?&这种开场白传递的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十分具有感染力。&书中对自我监控能力还有一个十分精妙的描述:它是一种让自我去迁就情境的行为,而不是&让一切服务于个人需求和所关注的事物的行为&,他是一种站在他人立场上的谦逊的行为&,自我监控意味着对环境做出让步,而不再只关注自己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是说自我监控就是好的,我们时刻要注意,自我监控表现的不是一个真实的自己,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十分耗费精力,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可能要经常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摘下自己的面具,并好好休息一下。所以笔者每天至少有2次,每次15min蹲在卫生间(内向者对卫生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做冥想。&我们必须时刻要注意,我们需要在某些情境下表现的外向一点只是对环境做出的谦逊的让步,绝不是否定自己的内向,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必须摘下这些面具重新变成我们自己。&如果你想要测试一下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可以做一下下面的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越多,说明你的监控能力越强,后半部分是越多,则监控能力越弱。&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比较容易得出内向者其实也是可以做演讲的。事实上,苏珊就经常到各种地方演讲,而大家比较熟知的《我有一个梦想》也是作为内向者的马丁路德金做出的,相同的人还有甘地,林肯,他们都是内向的人,但是他们都能做很好的演讲;&内向者当然也可以做好领导,林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有一个研究显示当员工处于一个消极的状态是,外向的领导做出的业绩会比内向者更好;而对于那些积极的员工而言,内向的领导带领团队做出的业绩会比外向者更好;这很容易理解,外向的领导者比较容易激发员工的活力,但是内向的领导更能倾听下属的意见,激发他们的潜力;&
八、如果我有一个内向的孩子,我会怎么培养ta?
我会让ta感受到,不管ta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我和ta的母亲都会无条件的爱ta;&我知道ta天性比较敏感,所以会多给ta一些独处的时间,不强制ta参加任何的聚会活动;&我会帮助ta认识到ta的性格是内向的,内向也跟外向一样,是一种应对外界的方式;&ta可能会不喜欢上学,我会理解ta,因为学校这么大对于内向的ta而言肯定是难以忍受的,我会事先带ta熟悉环境,教室的布局,卫生间在哪里,回家的路线,然后我会鼓励ta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学校里面可能会有一群大胆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吓到ta,我会告诉ta,你可能不太喜欢这样的朋友,但是你肯定能够找到自己的朋友,我会鼓励ta跟班上的同学说话;&ta可能在上课的时候不敢举手发言,我会跟ta说,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很重要,但是也许我们可以慢慢克服不敢发言的困境,也许我会让他先把答案写在纸上,也许我会在家里跟ta模仿上课的场景,练习举手,我也会用相同的方式练习ta的演讲,如果ta觉得有需要的话。当然如果ta不想,我绝不会逼ta这样做;&跟其他人不一样,ta可能会更早的发现自己的兴趣,可能是钢琴,或者小提琴,或者围棋,或者制作生物标本,或者飞机模型,或者其他更奇特的爱好,我会给ta支持,跟ta一起保护ta的爱好;&ta也许过不久就把当时狂热追求的东西完全放弃了,我也不会生气,我会陪着ta继续找到新的兴趣点;&当ta终于决定要参加某个聚会,但是又很害怕的时候,我会告诉ta,你不用坐在大桌子上,也许你可以跟你的几个好朋友围成一个小圈,当然最好你可以先准备好几件有趣的事情,写在你的笔记本上,以便闲聊的时候可以用上;&我可能还会对ta说,有时候在某些情境中调整一下性格是有必要的,这是对朋友的尊重和谦逊,当然你也许会需要每隔2h去一趟卫生间静一静;&我可能还会告诉ta,犯错对ta而言很可能是一件羞愧的事情,但是我和ta母亲,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样,都会犯错,我会同ta一起克服那些羞愧,并且也对自己宽容一些;&ta肯定会交到朋友,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同样ta更可能也会跟朋友产生冲突,并且很不喜欢冲突的感觉,我会告诉ta,即使是我跟ta母亲也会有冲突的时候,但是我们可以直接面对,沉默是一种方式,但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对方一起好好交流来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也许会更好。如果错的一方是ta,我会鼓励ta承认错误,当然如果ta坚决不承认错误,我也会尊重ta的选择,并且告诉ta,我爱ta。&ta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是我会和ta母亲永远跟ta站在一起。&本文由& & 授权壹心理发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商业转载请联系& 。
心理创伤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文/丨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你是否经常偏头痛(特别是遇到事情时),而且不管怎样检查、治疗都几乎不起作用?你是否会在睡觉或躺着时有一种后背特别紧或者疼的感觉?你是否会在一些特定的事件(比如同事之间小小的冲突)发生时,很生气、很生气?开车(或乘车)时里发生塞车或忽然有车插到前面的状况,你是否会特别愤怒?在亲密关系中间,当你们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特别想分手?&&&这些都可能是创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只是我们未发觉。我们可能只知以上这些表现是因着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而纷繁复杂,却很少可能也无从去思索它们的冰山之下是如何活动的,与创伤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创伤,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
首先,创伤会打破我们掌控的感觉。
我们喜欢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掌控,这让我们觉得安全。而若我们掌控的感觉被打破,就会非常焦虑。比如生活中遇到事情之时,很多人不知道该不该去做、做了以后其结果是什么,这就让我们如坐针毡,非常煎熬。&
其次,创伤会影响我们躯体的感受。
我们所说的躯体感受是什么?举个例子:有个个案,他只要遇到难题就会莫名其妙地头疼,而且集中在某个部位。我让他做一些自由联想,他回忆起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对他的方式是,只要做不出题妈妈就在后脑勺&啪&地打他一下,然后这记忆一直封存在那里。从此,只要他碰到难题或其它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抑或他没有自信时,相同部位就会出现疼痛的感觉。在那一刻,他幼时被惩罚的感受重现了,变成了一种躯体的记忆。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躯体记忆,它不被意识到;他去做身体检查没有任何阳性发现,而且平时也并未有这种疼痛。这就是创伤会影响我们躯体的感受。&
第三,创伤会直接打破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跟别人交往时也低人一等。甚至当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第一反应就是TA可能不会喜欢我,或者觉得他根本就不会关注到我。这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我们的这些感觉,或说我们的认知,跟我们的创伤是有关系的,因为创伤会直接打破我们的自我价值和自尊。比如有很多做姐姐的女性,她们从小到大都在扮演一个照顾别人的角色,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突出(中国的文化里面重男轻女)。她们中间很多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只能扮演一个拼命照顾别人的角色。而她们自己,通常在想要别人照顾的时候她不敢说,一旦到她出口之际,基本就已是忍无可忍了,她会很愤怒:&为什么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就不能为我做一点点呢?&她没有办法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创伤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存在了。具体来说,就是她的价值出生时就已被剥夺:她不是一个男孩。她的性别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父母自然不会郑重待她,这会让她产生低价值感。对于她们来说,不管角色是拯救者也好,完全的付出者也好,她们始终感觉自己内心的核心价值很低,甚至到了说&我为什么是你家的一个保姆呢?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人呢?&这样话的程度。这就是创伤影响到了我们的自尊和价值。&
此外,创伤会打破我们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两个人一吵架,其中一方就会说&我要跟你分开,我不要跟你过了,实在没有办法跟你过了&这样决绝的话?什么样的创伤类型会引发这样的情形呢?先来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在马路上遇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躺在地上耍泼,他妈妈在旁边非常淡定,冷冷地对孩子说:&你起不起来?你不起来我就走了。&这样&风景&很多见吧?其实那个妈妈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就范。但是她不知道,她这话给孩子带来多么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个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也许真的认为妈妈会离开他(他很小,只有两岁多)。如果这个孩子长期在这种&自己犯错-他人忽略自己&的模式强化下成长,日后若跟人建立起了亲密关系,会有诸多折磨与痛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他心里知道自己犯了一点点错误,他会觉得对方会怎样对待他?他会认为自己与自己的感受都不重要,对方会把自己完全忽视,只丢下一句话:我不要你了。而应对这种&我不要你&的感觉是很痛苦的。作为一个孩子,如果妈妈不要他的话,他是会死掉的,那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而我们作为成年人则不会如此,地球离了谁都照转,我也不可能因为谁不要我了就死掉。但现实中很多成人的感受并非如此,他们认为:你若离开,我无法存活。这就是幼年时期的感受直接复制到了我们的成年生活。那既然这样你离开我我不能活,我该怎么应对呢?我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活下来呢?既然你离开我我不能活,那好啊,我先离开你。被离开的那个感觉是很痛苦的,那我主动离开总好了吧,最起码那个耍赖时妈妈要离开的孩子的感受,我就不用再体验了。所以很多的亲密关系中间就出现了每逢矛盾冲突就有一方先行主动离开(或只是扬言要离开)的情形,也回答了本段开篇的问题。这就是创伤打破了我们的亲密关系。&
最后,创伤会打破我们的信任感。
有些人他一直不会去信任,对什么事情都怀疑。比如我,我之前对很多东西都不信任,特别不信任亲密关系。为什么不信任?很简单,因为我有创伤经历,我小时候妈妈老骗我:在我两三岁时,我妈带我去外婆家睡午觉,说睡醒有西瓜吃。我就乖乖睡觉,醒来发现我妈不见了,西瓜就更加没有了。试想一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外婆家的次数很少,那里对我来说很陌生),没有我熟悉的人,我是多么害怕。我的恐惧有二:第一,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她只要弟弟不要我了,她肯定是把我扔下不要我了;第二,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如何生存下来?我根本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这种情形下我对妈妈的感觉很复杂,我就穿着她穿过的一双鞋,坐在大门那,整整哭了两天。两天以后,外婆实在受不了我了,她觉得这个孩子真不听话。刚开始她还哄我,但她哄我也不听啊,因为那时我太恐惧,所有的声音都被关闭了,我只想到我妈。而我外婆她的孙子、外孙又很多,她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哄我呢,所以到后来她终于不耐烦了:&你这个孩子怎么是这个样子的!你一点都不听话,你太糟糕了!&这样一来,我的自尊感又被打破了。就这样,在我被妈妈&抛弃&之时,外婆又以那么恶劣的态度对待我,我遭受了双重创伤。从此以后,我就对亲密关系不信任,我的低自尊就开始产生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创伤,会有共同的感受:连妈妈都不值得你信任了,我还能信任谁呢? 这种创伤的感觉,如果没有经过修复的话,是一定会影响我们去建立亲密关系以及所建立的亲密关系的质量的,因不信任,则带来太多的折磨与苦痛,包括对对方的折磨与对自己的折磨。&创伤大概通过以上几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点点滴滴,幽深微妙,并难以察觉。如何学会自我觉察这些创伤的存在,并不是为我们自己的情绪或者行为推脱,而更是完成了解自己。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摔倒负责,但我们总要学会为自己如何站起来负责。承认TA存在,接受过去,当我们知道黑洞客观存在且跨不过去,那就尽量绕过去吧。&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或者寻找合适的心理治疗,在创伤修复后,可以更自由自在地生活。&
:愿做清晨第一缕阳光,与您同行在生命的爱之路上。 我们提供最专业的心理咨询,让您的生活充满阳光。
付出感,是婚姻关系的杀手
文/,原文刊于《家庭》杂志&&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剧情:&我为这个家庭付出那么多,他/她却背叛了我&。几乎每年都会有类似当代陈世美的新闻出现:&妻子辛苦赚钱养家一心供丈夫在外读书,熬到丈夫毕业,丈夫却出轨,甚至要求离婚。&对此现象,大众和媒体一致的声音是谴责:&这种男人忘恩负义,无耻之徒。&做道德评判总是最容易的,可是道德评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道德评判永远无法挽救一段关系。&
1,我们真正可以去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在维系两性关系?
两性关系,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亲密关系。为什么叫亲密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义务关系?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亲密感。有亲密感,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只有两种结果,离婚和出轨。
作为心理导师,我接触了大量婚姻关系案例。悲剧的现实是,很多中国婚姻,都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只是责任关系,义务关系,亲情关系。这样的关系中,只要稍有资源,不再为物质生活发愁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出轨,少部分正筹划着离婚。&
什么叫亲密?亲密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
举个细节,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的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并劝说老公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这样的过程中,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当我们能够在家庭中创造幸福快乐的体验,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快乐的人自然会感恩每个亲人朋友,甚至感恩整个宇宙。如果没有快乐,感恩教育会变成沉重的道德枷锁,把每个人锁在彼此牺牲,彼此消耗的关系中。&
2,是什么阻碍了亲密,让中国大部分婚姻都变成&非亲密关系&?
亲密的能力,天然的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当婴儿向母亲发出微笑,母亲也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这种情感能量的呼应,就是亲密;当婴儿哭泣,母亲第一时间冲过去回应,安抚陪伴哭泣的婴儿,这就是亲密;当婴儿吸吮着乳汁,甜甜的在母亲怀里入睡,这就是亲密。&悲剧的是,中国一代又一代,都在制造孤独婴儿。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原因:过短的产假,不断被家人催促断奶,甚至隔代抚养。现代&科学主义&制造的无谓自坑:科学定点哺乳定点入睡,睡眠训练训练婴儿独立自主入睡。当母亲背离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喂养,不能及时呼应婴儿,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所谓的宅,就是这么产生的。&失联的孤岛,因为过早的失去了亲密依恋体验,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发展出各种策略,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机制&,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这些策略,并不一定被清晰的意识化,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若高学识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这些策略,都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作为女儿尤其是中间的女儿,是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最无足轻重,甚至被父母厌恶的人。若想生存下来,通常她要勤俭节约,辛苦干活,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才能得到一点立足之地。童年的生存策略,烙印在潜意识里,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要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关系。&
3,带着童年的烙印走进关系,女人越感觉到婚姻中的危机,就会越付出,然而越付出,婚姻危机越大。
比如辛苦助丈夫读博,最后却被丈夫背叛,并起诉离婚的温州林女士,法庭上丈夫哭诉了很多婚姻当中的痛苦感受,比如在生活细节上感觉被妻子全家瞧不起,这些痛苦感受都被写进信里,林女士却看了跟没看过一样,为什么呢?林女士的回答是:&我平时忙着照顾家庭,没更多精力,看了也就忘记了。& 林女士的潜意识信念是:我只要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我就能维持这个婚姻。这个信念像魔咒一样控制了林女士的生命,让她看不见真实的婚姻关系,看不见真实的老公。真实的老公从未嫌弃林女士付出还不够多,真实的老公急需情感交流,急需沟通婚姻中的感受。然而被潜意识魔咒控制的人,听不见也看不见对方的真实需要。&真实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见,无法流动,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者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就像鱼儿渴望水一样,在婚姻中总是得不到,最终只能外求。&
4,付出感给对方带来的内疚,是亲密关系的杀手
不幸童年造就的潜意识魔咒,让很多女人相信,我付出越多,如果对方想离开我,他就会很内疚,于是不会离开我。而事实是,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所以古有剔骨还肉一说,现有很多男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开这个婚姻。&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这个关系越趋近死亡。若一个人自我牺牲,累积道德资本到达&道德圣人&的极端程度,通常肢体和面部表情僵硬,怨气冲天。付出感必然伴随着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可以想像,这样的道德圣人,必然最终成为孤家寡人,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近怨气重的人。若一个家族由&道德圣人&掌权,通常这个家族中,精神力量最弱的孩子会成为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因为他背负了整个家族的扭曲怨气。&
5,如果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是我不爱这个关系。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翻译过来就是我一辈子都没能爱过你。
想像一下,女人遇见商场打折,血拼一天,下来腰酸腿痛,哪怕大多是买给家人的东西,这个女人会不会抱怨说:&我今天为了这个家付出,非常辛苦。&大家都知道不会的,女人爱逛街,再辛苦精神上也愉悦。在我们喜爱做的事情上,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都是快乐。同样,当我真心爱对方时,花三个小时为对方准备晚餐,心里甜蜜蜜;当我真心爱对方时,熨烫他的衣服,也是一种享受。当然,每时每刻享受当下,这个不可能,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也在所难免。但整体上,当我心中有爱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牺牲和付出,因为这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生命体验。&如果我体验不到爱的流动,为这个关系做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不要离开我,因为我已经为了你,损耗自己很多了。&如果你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那么仔细的觉察一下,我的潜意识被什么样的魔咒控制着?不幸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这需要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觉知。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回到内心问自己:我真正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可以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是潜意识魔咒里那个随时恐惧被抛弃的孩子。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当我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没有人可以抛弃我,我无需再去讨好对方,只是尽情为自己去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作者:李雪,心理学导师,培训师。微博:@李雪爱与自由。微信:lixuexinlixue
心理学专业毕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
学了心理学后可以做什么,许多即将、正在、已经学过心理学的朋友都有同样的疑问。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问,似乎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都用得上,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没错,想从事市场调研,但你比得过市场营销专业的吗?想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但你比得过人力资源专业的吗?想从事咨询工作,但人家看你长得太年轻觉得你不靠谱,说出来都是泪啊!心理学人该何去何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接下来想跟小伙伴们分析分析,涨涨心理学人的自信。
方向一:成为心理科研工作者
如果你是学霸,喜欢做研究,耐得住寂寞,那你就从了学术研究吧!这是一个苦逼但很高大上的选择。当然,对个人的学术能力要求颇高,至少也得读个博,甚至出国留学,在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如果能在SCI或SSCI发几篇论文,那你已经相当成功了。这要求也太高了吧,对!不是人人都能搞科研,对于大多数心理学毕业的同学来说,门槛太高,不宜操作。
方向二: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每次看到XX大学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有同学打趣的说,心理系的同学有业务啦!我们真心不想看到这种场面,这个世界会很粗暴,我们需要温暖,需要被关爱。我们太需要心理咨询,但不是学过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课程,拿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就可以胜任。我所认识的咨询师,很多都是受过正规训练,接受超过300小时的督导以及300小时的个案咨询,考评通过后才正式上岗。其实,要求如此苛刻,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来访者,也是更好的保护提升自己。不然每天接收到一堆负面信息,功力不够很容易受伤。所以,入行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此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开设心理健康课,特别需要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且,心理老师的工作比较稳定,适合喜欢稳定的同学。
方向三: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如果你觉得带着学校太稳定,不够刺激,喜欢折腾,欢迎进入企业,人力资源是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选择。据我所知,好些HR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但后来都会学点心理学。我想说的一点是,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千万不要忘记专业背景,心理学会让你从事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方向四:从事用户体验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衍生出新的工作&&用户体验,像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都十分重视用户体验,专门设置了用户体验研究部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从事用户体验工作有天然的优势,更能读懂用户的心理模型,看透人性更懂用户的需求,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喜欢互联网的同学不凡考虑下。
方向五:成为心理学新媒体人
如果以上工作都没有你喜欢的,但你热爱心理学,喜欢传播有趣实用的心理学,喜欢和文字做朋友,不凡考虑成为心理学新媒体人。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那每次能帮助一名来访者;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学老师,那每次最多帮助千百位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新媒体人,那每个作品可以帮助千千万万朋友。特别在互联网如此高度发达的今天,为心理学人提供的无限想象空间,我们可以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输出心理学价值,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发下福利,壹心理正在为心理学专业的同学提供这样的平台,如果你这辈子就认定从事心理学行业,喜欢互联网,是个有趣好玩的人,快到碗里来!&&
10个职场建议教你如何与优秀者竞争和共事
【面试篇】
进入职场面临的第一个门槛就是面试,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下面5个强力面试总结帖,给即将进入职场的你,&打怪升级&!助你过好这一关。
1、面试准备:如何应对面试中的65个常见问题
面试时总是紧张,不知道怎么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这里提供了针对面试中常见的65个问题的技巧性解答,希望能帮助你提前准备,轻松面试。
2、面试建议:带上简历之外的东西去面试
不可否认,一些满肚才华的人也容易遭遇&面试死&。究竟面试中你需要展现什么呢?哪些特征才是面试官真正想看到的?这篇面试指南也许能给你一些靠谱的建议。
3、面试指南:一场与面试官的心理较量
怎样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在这几十分钟里是你和面试官的一场心理较量,你清楚面试官的想法吗?你做好准备了吗?
4、面试技巧:面试制胜的十个技巧
运用心理研究得出的一些面试技巧可以帮助你成功找到工作。现在用人市场竞争日渐激烈,面试时我们越发难以脱颖而出,以下10个心理技巧让你在求职过程中无往不胜。
5、面试秘诀:HR不会告诉你的面试秘密
你是否试过狂轰乱炸地在网上发简历,而回应者却寥寥无几?难道真的是人才饱和了吗?或者是你不够优秀,企业在第一时间就把你给枪毙了呢?这里,会告诉你一些企业人才招聘环节中一些不为外人知道的秘密,了解了这些秘密,应该可以让你以后的应聘变得更加有成效!
【工作篇】
过五关斩六将的过了面试关进入职场,并不是就万事无忧,如何才能在职场上做到游刃有余?以下五篇文章助你在职场上成功逆袭。
1、职场解惑:职场人最常遇到的10个问题
我是个年轻人,刚到这个社会,有点小陌生,我对职场的规则不大懂,但我非常渴望融入集体。作为职场新人,我会很努力&&很努力。听说每位职场新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以下的10个常见问题!
2、职场建议:13条职场人最需要的建议
来到一个新环境,职场新人难免会不适应,遇到各种问题。问题的持续存在是因为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这里提供了13条职场菜鸟们最需要的建议,有了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职场指南:一条寓言和十条成功理念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职场发展指南,那就是情商重于智商,意向思维高于认知思维。这也就是穿越玉米地寓言里,十条成功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
4、职场达人:会说还是会做?
新入职的少年不知道该如何理顺工作内容;又该如何证明自己不是在摸鱼;职场成熟人纠结于工作做得多但领导看不到。职场达人帮你理清,会说还是会做的问题。
5、职场逆袭: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无论你聪不聪明,世事无捷径,所有的大事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踏踏实实,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做你所爱,爱你所做,你就能逆袭成功。
【10篇不够?想了解更多职场心理学?猛戳这里&】
测试精选:2014 情人节追爱攻略
壹心理导读:2014来了,那个爱我一世的人却还未出现;元宵节都遇上情人节了,我还是没有遇到我的TA。10道精选测试,助你「知己」「知彼」马上遇见TA!&&&&&&
&爱情绝不只是靠「感觉」或「命运」,遇上爱情这种奇迹,【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到底你的TA何时出现?谁是你的完美情人?真爱降临时你准备好了吗?&Let's test !&
必测三部曲:&
3、行动:&更多追爱测试,Action!&
&你了解陷入爱情里的自己吗?谁是最适合你的完美情人? 知己知彼,锁定目标,精准出击!&
1、你一辈子会爱几个人?
Crush 与真爱不同,crush 的悸动来得猛走得也快,人生中会遇到会很多次,而真爱到底难遇。你一辈子会爱上几个人呢?&开始测试&&&&&&
2、你何时告别单身?
单身的日子过久了,你是否开始憧憬两个人的生活呢?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测测你会什么时候告别单身吧!&开始测试&&&&
3、情景式测试:未来你会和谁结婚?(会员)&你会遇到你最爱的人,会遇到最爱你的人,还有一个共度一生的人。但是他们并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最后,与你携手一生的,到底会是谁?&开始测试&&&&
&重头戏来了~真爱需要冒险,追爱需要攻略,快看哪是你邂逅爱情的吉时福地!
4、何时才会遇上你的正桃花?&爱情充满了不确定的动荡因素,你要吻过多少只青蛙(恐龙)才能遇到你的王子(公主)?&开始测试&&&&
5、爱上一个人,你需要几秒钟?&爱情,发生于电光火石之间还是细水长流?&开始测试&&&&
6、你会在哪儿邂逅爱情?&聚会或旅途,街头巷尾偶然间的一场邂逅,你希望在哪里遇到TA呢?相遇不论形式地点,遇上心仪的TA就足够了。&开始测试&&&&
&爱情是需要"人为"滴~ 爱情天长地久需要经营,正如爱情的开始,总有一个人先"耍流氓"~借鉴白娘子故意下雨骗许仙的伞,七仙女挡住董永去路,牛郎趁织女洗澡拿走她的衣裳&&爱情36计,找到适合你的爱情计谋,帮你追到自己的男神或女神!
7、你的交往模式是怎样的?(会员)&交往中,对方会根据你的交往方式进行反应,从而形成某种交往模式。找到适合你的交往模式,提升人际魅力!&开始测试&&&&
+1、八分钟约会,你会遇到心动的另一半吗?&八分钟约会的前身是"快速约会"(SpeedDating),后来被加上游戏规则,演变成现今风靡全球的快速相亲活动。&如果你去参加8分钟约会,你会怎样表现,遇到心动另一半的几率有多大?&开始测试&&&&
结束语&你,找到你的答案了吗?&没有亲吻过青蛙,怎么能找到自己的王子;不舍得水晶鞋,怎么知道哪个是我的灰姑娘?&勇敢去爱吧!趁还年轻,青春正好。
为什么人们对“晒”这种行为乐此不疲?
壹心理导读:晒恩爱、晒宝贝、晒心情、晒想法、晒发型、晒晚饭&&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我们的时间线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人们会对&晒&这种行为乐此不疲?它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
& 口袋心理测试:
&晒&是一种本能
无论你&晒&的内容是人还是物,是生活体验还是心情感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与你有关。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晒&的行为,都是在向他人传递关于我们自己的信息。心理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自我表露。&人们似乎天生就热衷于将自己的信息展示给别人,无论在网上还是线下都是如此。据统计,在我们每天说的话里,有30%-40%是关于自己的;到了网上,这个比例可以增长到80%以上。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表露可能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拉近和其他人的关系,或是获得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反馈,让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表现。&我们在展示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还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快感。在近期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描述自己的性格时,会激活大脑中名叫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的区域。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些区域与心理上的奖赏机制有关;当人们从食物或性中获得快感时,也会激活相同的区域。为了有机会获得这种快感,研究中的被试甚至愿意放弃更多的金钱报酬。可见,自我表露与食物和性类似,都是一种本能的需求。&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晒&并不是一种病,它其实是我们的自我表露本能在虚拟世界中的延续。社交网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让自我表露变得更加方便。在过去,如果我们想告诉别人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或分享一些自己的心情想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针对具体的某个人,进行点对点的交流。在社交网络上,同样的信息却可以多线程地扩散传播;此时,自我表露可能不再针对具体的对象,但我们心中会有一个庞大的潜在听众群。我们知道,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们&晒&出任何东西,就可以被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社交网络的这种属性,让自我表露的门槛更低、效率更高,同时也放大了它的心理快感。也许这就是人们乐此不疲地在网上&晒&各种东西背后的动力。&
&晒&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么,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生活,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交网络的重度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都没什么朋友,沉迷于社交网络只会让我们更孤独。不过研究数据却表明,社交网络其实可以减少人们的孤独感。比如在近期的一项研究里,柏林大学的研究者将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要求他们提高Facebook的状态更新频率,另一组则保持不变。一周之后,那些提高了状态更新频率的大学生,孤独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另一组则没有变化;更有趣的是,孤独感的下降与状态是否有人回复无关,只要增加了状态更新频率,孤独感就会下降。
除了缓解孤独,社交网络上的自我表露还可以强化和拓展我们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自我表露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我们向别人透露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分享自己的想法时,彼此的关系就拉近了一些。而作为回应,对方也会透露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让关系得以不断深入。有许多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上的自我表露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增加我们的社会资本,最终提升幸福感。&在这方面,似乎存在着&强者恒强&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外向、开朗、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的人,在社交网络上往往也更加活跃。他们在社交方面的优势,能够迁移到虚拟世界中,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不过有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在网上却展现出了不同的一面。这也许是因为,虚拟世界中的交流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限制和障碍更少,压力也更小,这为他们提供了展现&真我&的机会。&因此,总的来说,社交网络上的&晒&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社交生活,提升幸福感。&当然,凡事不能走极端,&晒&得太多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没有人会对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琐事都感兴趣,如果沉迷于自我表露的快感中,把自己的全部生活事无巨细地&晒&到网上,只会令观者感到疲惫,还可能给人留下自恋的印象。此外,用炫耀性的方式来&晒&,将获得优越感作为主要目的,也容易招致反感。如果能避免这些误区,将真正有趣的东西分享出来,注重平等而高质量的交流,形成自我表露的良性循环,那么各种&晒&将为我们的社交生活提供有益的补充。&&文/王非,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微信:壹心理onexinli)&原题《晒一晒&晒&中的心理学》&&& 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原文链接:
心理测试:最适合你的职业方向是什么?
&吴晓波说:&28岁必须选定你的职业方向。&你拥有时间、精力,你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人生只有一次,选择一个职业方向并为之奋斗吧!那么,最适合你的职业方向是什么?测测看吧!
你适合什么工作?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男生如何科学的追求女生?
壹心理导读:女生最受不了的大概是猥琐的男生吧。如果你想追求到女生,就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善意、诚意的男生。 && &
一个拥有火锅的晚餐
昨天晚上,我写了一篇《
》 ,今天收到不少年轻男生的豆油问我,到底应该怎么追求女生?&突然想起一个事情。&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男生在微博写,大概的内容是自己三个月不吃中午饭攒钱给姑娘买了富士X-M1,还买了D&G的香水、兰蔻睫毛膏之类放在礼盒里当生日礼物的,希望女生做自己的女朋友。女生在微博上拒绝了男生,上演了一个微博版的&十动然拒&。我感慨说,这不是一个活脱脱的悲剧吗?&
骚年,请不要猥琐
&我觉得女生最受不了的大概是猥琐的男生吧。猥琐的男生的问题在于喜欢恶意揣测、自私和缺乏诚意。所以,如果你想追求到女生,就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善意、诚意的男生。&
钱不是最重要的
有很多追不到女生的男生,都会觉得&谁让我不是高富帅&&谁让我没钱呢&,这种想法除了消极不说,而且我觉得还是蛮不尊重女生的。&我相信大部分女生对于感情的需求,还是希望能找一个靠谱、值得信赖的、能理解自己的男生吧。&如果你抱怨女生太现实,不妨看看自己在其他方面是否做的够出色。如果你又穷,又无聊,又自私,又不会关心人,那女生当然会稍微质疑一下&我为什么要和这个男生交往啊&。&钱这种东西,随着年龄和努力,自然会慢慢积累起来。年轻的男生,最重要是有趣,有责任心,懂得尊重女生和他人的情感。&谈恋爱约会这种事情,有钱就吃日料,没钱就买个烤箱在家做肉吃;总之,恋爱这种事情只要用心经营,努力工作,日子自然不会过的太差。&
先把自己收拾干净了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被教育过&你不许打扮&&你不要去打扮,打扮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追求美,追求精致,本来就是一种很积极的生活态度,却被不断的打压。屌丝们以为打扮是不重要的,结果到了社会却发现这是一个外貌协会的世界。不说别的,相信大部分人去超市买东西,大家也更容易被好看的包装所吸引吧?&我相信大部分人并不要求对方是金城武或者林志玲,只不过要求对方打扮的干干净净,打扮合适得体而已。&当然,也有一些会说&我长的丑有什么好打扮的,长的好看打扮才有用&,这个问题就好像读书有什么用,我又不是谢耳朵;运动有什么用,我又不是刘翔。&因为自己先天条件不好,就开始自暴自弃,你到底跟自己有多大的仇?&
追求女生不是让你变成疯子
千万不要过度热情!拼命跪舔!!我觉得无论女生还是男生,追求异性用力过猛都会吓到对方的。&追求异性,可以想象成一次&市场行为&。&一个品牌希望卖东西给消费者,首先要做好产品,具有100%的诚意,然后考虑去做一些广告、PR活动之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追求异性是一样的。你也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好的人,而不是拼命的像发廊小弟一样推销&买我吧!买我吧!&,对方不被你吓死才怪。比如对方朋友圈说生病了,你就关心关心两句,如果距离的近可以带她去看看医生;比如说和对方一起出去玩,就多给对方拍拍照(前提你的摄影技术不会气死人),但是绝对没有必要天天站在别人楼上唱歌什么的,更加没必要狂发短信狂打电话。&在这里特别提醒,女生们也要留意狂热的追求者。他们一般劲来的快,去的也快。
啦啦啦!我们约会啦!!
经常听说有男生暗恋对方好几百年,结果有一天发现,这个女生竟然结婚了,而且孩子也会打酱油了。白暗恋了!如果不太好意思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肉一对一现实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