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长VIP创业有谁知道吗?是不是真的啊?感觉空间里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吊的样子。

王军30年的艰苦创业之路王军,三十年前曾经弹过棉花卖过手表,如今他是圣百服饰公司的总经理。王军回忆。父母在生产队上劳动,在农村包产到户前,弹棉花作为一种副业,是不允许个人搞的,可大家还是冒着风险,偷偷摸摸地做。因为弹棉花比种地更易挣钱,父母在生产队上劳动,一天挣的工分也就一二毛钱。可弹一床棉被能挣到几块钱,当时在农村里弹棉花,主人管吃管住;在城市弹一床棉被,可以挣到5块钱和二三斤粮票。碰上一天活多,挣上十来块钱没有问题。固守几分田地,改变不了贫困的现实,不甘于贫困的家乡人不是坐等抱怨,而是纷纷走出家门弹棉花。尽管弹棉花与上面的政策不相符,存在着风险,但是大家还是不惜代价地干。王军有一个叔伯哥哥就是弹棉花的,初中毕业后,王军就跟着叔伯哥哥学艺,当徒弟一天工资为8元钱,弹棉花的手艺学两年就可出徒。王军十六岁时从家乡出来,和叔伯哥哥搭伴走南闯北弹棉花。出去时需要带上弹棉花的工具,可公共汽车司机一见他们是弹棉花的,连车也不让上,王军只得用两个脚板走,有时一连要走上二三天。在外地弹棉花也是不允许的,要想在异地他乡弹棉花,必须有桥头镇劳动局服务公司开的证明,王军开不出这样的证明来,没有证明,连旅馆都不让住,王军只能蒙混过关。每年10月份,各地都要进行一次大检查,弹棉花也在被检查的范围之内,如果被逮着了,就按&投机倒把&来处理。在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不敢在街上弹棉花,就买上饼干等食物,躲在山上,而桥梁下、铁道旁也成了他的藏身隐匿之所。王军特别能吃苦,生意好时晚上就住进旅馆里,生意不好,只能睡在公园、车站等地方。在那个年代,王军一年能挣到一千七八,而普通一年也挣个几百元钱。温州是全国最早的市场经济试点区,温州人的商品经济意识很强,提前捕捉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向标。王军经年累月地在外面闯荡,每年只有在春节时才回一趟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回家时,发现桥头镇出现了新的变化。镇上的许多人家找上一张桌子,搬来一个凳子,摆摊做起了小生意,而且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经营最多的是手表的表带,表带的材质是人造革的,花花绿绿的,都是当地人自己生产的。后来镇上的人又到天津、上海购进表盖等手表配件,在桥头镇市场上卖。王军改弦更张,做起了生意,与许多温州人一样,他从小处着手,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只要有一分钱可赚,就会不遗余利地去干。他投入二三百元购进表带,然后到甘肃、宁夏、湖南等地去卖,专门销售给修表店,商店等,进上一批货就走出温州,卖完了再回来,走上半个月,就能挣上几百多块钱。敢闯市场,也是温州人的特点。市场上泡酒的竹黄赚钱,王军就从浙江省杭州、金华等地购进竹黄,然后贩售到四川省广元等地,竹黄是一种药材,贩卖需要桥头镇卫生局的介绍信,可他没有,被四川当地的派出所拘了二十多天。家乡成了王军做生意的桥头堡。由于我市交通、信息等相对闭塞,开放开发的也相对较晚,王军等温商进驻张家口后,他们将商品经济的观念、信息也带到了山城,促进了山城商品经济的活跃与发展。王军的生意是从一颗颗纽扣做起的,在回温州时,他发现桥头镇上的人从江苏省江阴、无锡等地生产厂家购进纽扣,然后到东北等地去贩售。1985年,王军在东河沿马路市场租了一间门脸房,开了一个纽扣门市部。衬衣上的纽扣只卖几厘钱,西服上纽扣8、9毛钱,别人最初都置疑纽扣是否能赚到钱?其实纽扣的利润在40%至50%,小小纽扣却蕴藏巨大的市场空间。市里有四毛、二毛以及服装厂,制做服装需要纽扣,有销售的地点。王军从老家进货,每次乘火车时,连背带挎携带好几个大包,经常因超重受到列车员的罚款。在他经营纽扣前,四毛等企业都从市区百货公司进()货。王军经营的纽扣,由于费用低,品种多,后来市区的几家服装厂都从他那里进货。做纽扣生意必须要达到一定数量,他以张家口为&据点&,向北京延庆、山西大同等扩展生意。他将经营的触角伸向省外贸等企业,生意越做越大,小小的纽扣一年的销售量在几百万元以上,不得不通过火车发货。生意红火时,市区市场上的纽扣几乎都是他经营的。一段时间,人们都在市区的制衣店里做服装,王军又在利华商场、百货大楼设立了纽扣柜台,后来,他又做起拉链等服装辅料的生意,由于他做的生意是市场的空白,那段时间,他实现了资本的最初积累。1997年,他在武城街开了高邦专卖店,代理服装品牌。1998年,开始圣百经营自己的品牌,从广州、福建等地组织货源,在宣化设立店面,现在还开拓了铁矿等经营领域。延伸阅读:王志东创业故事王志东访谈嘉宾:点击科技总裁 王志东主 持 人:现任全球CEO网站执行董事主持人: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各位中青网,全球CEO网站()的网友们下午好!这里是&和谐创业&全国高峰论坛百家创业故事会直播现场,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陈伟群(现任全球CEO网站执行董事)。今天走进我们故事会的嘉宾是点击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王志东先生,欢迎王总的到来。王志东:各位网友下午好!主持人:也欢迎网友们参与我们的活动,实际上王总坐在这里大家都认得,王总是我们IT的英雄,也是我们相当一部分的网友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就非常了解的,就是新浪网的原总裁兼CEO。我们今天主要关心的是王总在创业过程当中的一些故事和他的一些感悟。我看了一些资料,知道您第一次创业是在1993年创办了世通立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办这个公司的时候最原始的创业动因和营业的目标和模式是怎么考虑的?王志东:其实是这样,应该说在1993年之前,已经有过很多创业的体会了,如果真要讲到源头的话,可能跟我整个背景有关系,我第一个背景因为我是广东人,1984年离开广东来到北京。1984年的时候广东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的很深入了,所以在整个我老家所在的地方:东莞,珠江三角洲这些地方,大家的创业气氛相当的浓,商业气氛已经很浓厚了,所以这个对我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第二,我1984年来北京之后,正好赶上中关村的兴起,中关村从、1985这三年开始起动的。后来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也看过一本书,了解美国硅谷的创业故事,尤其是像惠普、英特尔,特别是苹果公司,这些公司创业的历程。这样一个创业历程对我的影响是相当的大,我觉得这个很可能是最适合我自己发展的一条路。而到了那个时候,中关村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模了,中关村也号称是中国硅谷,可以说我在大学期间已经有了在中关村这边走IT领域的创业这样一个的思想,那个想法已经有了。当然我在毕业前后也提早进入了中关村,去感受在中关村创业的气氛,但是那个时候应该说我还算不上真正的创业。我真正的启动创业,应该说是从1992年,我从北大方正出来之后,当时是创办了一家在当时也挺有名气的,叫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它最有名的产品是&中文之星&。这个公司整个在当时的发展也非常的迅速,尤其是整个&中文之星&这个产品在市场上也是广受欢迎,但是有一点,我做这个中文之星的时候,我的身份还是一个总工程师,一个所谓技术人员,这样的一个身份出现的,所以并没有真正去规划,或者是主导一个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属于参与了创业,或者跟人家合伙创业。1993年8月份左右,我离开我原来创业的公司,就是离开了新天地,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当时接受了四通集团的一个投资,也就是四通,给了我500万港币的投资,以这笔投资为基础创办了四通利方公司,正式挂牌是1993年12月份,启动是9月份开始的。在我办四通利方公司的时候,从最早公司的策划、产品的规划、人员的招聘,一直到后来真正发展的思路、发展的路线,当然也包括跟各方谈判和各方面的管理,基本上都是我一手抓的,所以在1993年开始的四通利方,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比较全面,是全责的一种创业,所以在那个时候应该说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个创业,在之前创业的想法、创业的过程等等,其实已经酝酿的很长时间。主持人:就是到了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时候,能够把这种想法、职务、资金、实施,能够真正结合起来,实现的创业的起步。王志东:四通从开始都是在我自己的想法下去主导的,当然,约束还是有的,当时对公司的理解,当时我们的接触面,包括当时法律上的条件等等,都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是完完全全地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创办这个企业。主持人:后来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你们的整个市场,产品,客户、跟你们整个的互动是一个什么情况?王志东:这一块我觉得整个进展还是不错的。当时成立&四通利方&的时候,当时给这个公司的定位很重要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当时提的一个口号,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一个使命,就是叫&中国软件业与世界同步&,这个口号是很大。主持人:当时来讲,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您说的非常的遥远?王志东:让中国软件与世界同步,我们主要提出从技术方面,去消除中西方在电脑应用上的差距,现在可能,尤其年轻人用的电脑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那边有互联网,那边有互联网,但是在1993 年以前,国人用电脑还是挺多限制的,因为用电脑基本感觉就是看一台洋电脑,从它的输入输出,明显看到中文软件要比外国人用的落后好多倍,而且在做中文软件的时候也非常的艰难,因为它要处理很多的技术问题、文化上的问题、语言方面的问题等等。所以当时我们从&中文之星&开始一直到后来&四通利方&,我们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路,我们一定要把中文和英文的技术差距一定要消除。这样的话,大家要写这个软件的时候,写一个中文软件的时候,不需要过多关心中文的问题,你就直接研究应用本身就好了。同样我们也提出所有国外最新的软件硬件,我们应该都能够直接使用,不涉及版权的问题,在之前是做不到的所以在 &四通利方&头几年,我们最主要的经营就是这么一个中文平台,而且这个中文平台在我们推广的过程中,应该说也是跟我们技术的路线,就是技术实力,还有我们广泛合作的这样一种策略相关,所以我们成立没多久,后来就跟很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像惠普、IBM,包括微软,还有康柏ASP等等,跟这些国际品牌有了直接的合作关系,而且通过跟他们的合作,甚至通过跟他们的产品的捆绑,让RichWin那个产品一下子推广到全国各地。所以按照后来的不完全的统计,截至到大概是1997年,1998年,1997年差不多,我们整个软件总装机量,应该说是达到,甚至超过了一千万,这个数量在当时应该说是非常可观的,而这一千万的装机量也对国内电脑的普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在国外,因为我们这个&中文之星&的产品在海外用的也非常多,直到前几天我相信海外还有很多机器上面跑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对他们使用中文,或者是了解中国文化,都起了不少的作用。这个是我们最主要做的一个主业务,但是在这个主业务之上,自然就是我们这个产品推广过程中,它已经有了自己很确定的一个收入,在业内也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主持人:第一次创业对于您后来奠定了资金、经验,还是其他的?王志东:我想资金的奠定几乎没有,因为我第一次创业是从&新天地&开始的,我几乎是光着屁股出来的,我在上面投入了很多,自己拿了很多钱,存款都投资进去,最后出来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出来了,就是从资金的路子方面。但是给我最大的好处在于:第一个我自己的经验有了;第二个我结识了一群新的朋友;第三个我在业内,现在应该说,或者换一个说法,最早的江湖地位从那时候开始奠定出来了。因为毕竟这个产品出来之后一下,整个世界各地有几百万你的用户,一提起来是你做的,大家表示对你尊敬、感激等等。这样的话其实相当于有了几百万用户,对我来说等于有了几百万的朋友,这样的话我后续所有的创业,应该说都是以这个江湖地位开始的,有了自己的经验、体会,有了朋友,其实一个新的创业会变得更加水到渠成。#from 王军30年的艰苦创业之路来自 end#主持人:在1997年的时候你是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第一家企业,当时在全球华人IT都传为佳话。当时这650万美元的国际风险投资的引进,最直接的触动因素是什么?王志东:其实最直接的触动,可以说是因为我在&中文之星&,那一段创业我是自己得到了教训。第一次创业&中文之星&那个阶段,应该说产品、技术、市场都很成功,但是从创业,从我个人的创业角度来看很失败。因为整个公司发展起来之后,整个公司的业务方向,公司文化等等是完全失控,后来我是被迫离开的,虽然当时类似辞职,我是用辞职的方式,我是主动的,我是主动递的辞职信,就是我给自己的公司递了一个辞职信。这么一走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教训,我自己创业,虽然跟别人合作,一起创业,但是创业并没有实现我自己的理想,所以从&新天地&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新天地&为什么对我个人来讲为什么会是一个失败的创业,当时也是了解了一些情况,最后答案还是从我1986 年时候看的那本书,有一本叫做《硅谷热》的这本书,刚才我也提到过了,这本书在讲美国硅谷,像苹果、惠普、英特尔这些公司,所以我做两个对比,我把&苹果&的故事和&新天地&的故事做对比的时候,我发现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在于整个公司的体制,这个体制,或者说整个企业的机制没有缕顺,没有设定好的话,这个公司是发展壮大不起来的。所以我在1993年创办&四通利方&的时候,我就比较有意识的去参照这个模式,去创办这个公司,这个模式创办到了1995年的时候,我感觉完全靠我自学的力量,很难再进一步推动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跟当时的股东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就是在这个公司体制、运营模式等等这些方面,我也发现有些偏见。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就提出了,如果这个公司真正要发展壮大,真正要变成一个像美国硅谷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真正引入硅谷的模式,而在硅谷模式里面有很关键的一点是风险投资的介入。所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我是1995年开始启动风险投资的过程,1995年 7月份,正式走出去,到硅谷找风险投资家。整个融资是到1997年的8月份,我们才签下最后的一个融资协议,然后整个项目的结束是在9月份,也就是说我们搞了这一次融资,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两年实际上我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因为这两年,首先我对风险投资从完全不了解,到慢慢的熟悉,因为在 1995年的时候,你在国内问什么叫风险投资,根本找不到人,没有人知道。通过这个过程,我去了解,学习风险投资。同样我在跟风险投资接触的过程当中,我也发现国外风险投资绝大部分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中国的IT业,所以我在这个过程中,又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服风险投资,或者让风险投资去多了解中国、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政治,然后我在那边了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再回过头来说服我们的股东,去接受风险投资的一些理念,然后我还要说服公司内部的员工,让他去相信风险投资进入对公司会发展的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这样一个过程是搞了整整两年,一直到1997年9月份才算结束。但这个过程我觉得艰难虽然是很大,但是我觉得好处是,我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到了风险投资,学到了如何跟外国人,跟美国人打交道,学到了真正的所谓硅谷模式,或者叫西方资本市场的规则。这样的一个变化,对于整个公司来讲是一次脱胎换骨,然后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次非常重大的一次提高。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之后,我们当时在1997年宣布这次650万融资的时候,当时我们用了一个词,说&四通利方&完成了国际化,取得进展还是取得成功,我们当时说这个钱并不是重要,我说有五千多万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小数,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把整个硅谷模式能够真正引入进来,让这个公司实现了国际化的改造。这一个结论到后来,也就是到了1998年底,应该是9月份和10月份之间,我们去实施对美国华渊的收购,通过这个收购成立新浪网,这个时候,我们做这个收购的时候,我们发现650万的融资,对这个国际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如果我们在1995年没有启动风险投资,那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新浪。主持人:在新浪的整个创建和您担任新浪总裁和CEO这个过程当中,你觉得最难忘的是什么事情?王志东:新浪从四通利方开始的,可以说从1993 年的四通利方,一直到我离开,这么七年,将近八年的时间,基本上一直是我主导这个企业的发展,当然中间有过几个月的隐退时间,隐退时间就是我们在1999 年的3月到8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我退出CEO的位置,但是我这边作为一个总裁,其实在整个决策层里面,还是起关键作用。在这八年多的过程中,应该说每个阶段,都有它们难忘的点,都有非常重要,非常耐人寻味,也非常有故事性,也很有戏剧性。我随便讲几个,比如刚才说到的年的融资,这个是说不完的故事。再比如说1998年的9月到10月,9月26日到10月27日,这一个月零一天,这个时间对我来说也是回味无穷的,因为我们就在这个一个月零一天之内,完成了收购,从他们第一次接触,一直到签下收购协议,用了是一个月零一天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应该说非常关键的。如果再仔细看的话,从10月底,我11月1号回来,然后开始操作整个新浪网,筹备新浪网,从新浪网筹备12月1号,也就是一个月之后,我们并购项目的发布,然后一直到大概是第二年,99年的3月份,应该说这四个多月的时间,四、五个月的时间,整个新浪网应该说是平地而起,就在几个月之内,而且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网,这个阶段的经历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后来再比如说新浪网上市的过程,从1999 年5月份,我在董事会上是力挺要启动上市,到后来新浪网上市受阻,最后又通过各种沟通的过程,一直到20xx年的4月13号,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公司的上市,这个过程也是有无数的故事。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之后,或者说我周围的人都没有过管理、运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所以在公司上市,一直到20xx年底,这半年时间是我学习做上市CEO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间也是发生了无数的故事。当然一直到我离开新浪前的一段时间,中间是如何策划整个公司的重组,如何去做行业性的谈判,我觉得这些都是挺有意思的一段经历,而且每一段经历,它的表现点很不一样,很多都是所谓大起大落,九死一生的这种感觉,每天碰到的全都是新鲜事情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过程,的确非常值得我们回味的,这中间也包括新浪重购的时候提出3+1,3+2的策略,什么叫门户网站,如果从原来大而全的精益求精,原来我们刚刚筹备新浪网的时候,我们当时发现了新浪网一共有20多个频道,最后发现每个频道分下去的人手,我当时就讲,每个频道跟个人网站差不多,因为人分配不下去,一般一两个人,有些只有半个人管一个频道,一人管两个频道,我说根本做不好。当时整个做了一次规整,3+1,后来变成3+2,三个主打频道,就是几个网站主打,然后一到两个本地的特色频道,这样一个过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整个新浪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我想将来有时间,我们应该值得把它好好的描述出来,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案例。主持人:是不是想到出本书?王志东:我想将来肯定会的,但是我是觉得要找一段好的时间,静下心来,我觉得当时不是纯粹作为一个炒作,而是把这个故事作为一个案例,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来研究,我听到一句话蛮有意思:历史的问题,是离得越远看得越清楚,现在回过头来看新浪当时所有的事情,现在再去看,比当时看的确要清楚很多。主持人:你这么一说,书商都要到处找您了。后来您第三次创业成立了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您也担任总经理,有没有一种感觉,在新浪网好像在做大事,忙的时候可能连采访就两句话,做点击科技是在大事当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王志东:我觉得一个人要学会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你不管是管理多大的公司,最终你坐的还是一个办公室,你不能说我做大公司就一定要搬到操场去办公,不可能,而且我在新浪网的时候办公室挺小的,就刚刚摆下一个桌子,和我的经理用的办公室是一样的大小。而且你直接管的,还是那几个人,在管理学有个说法,你直接管理最佳人数是七个,如果采取管理越一级这种模式的话,七七四十九,也就是你能够管理的二级人员加起来也就50个左右,再多的话其实跟你几乎无关,向你直接汇报有七个,应该关心的是50个,剩下所有的人都得靠你的部下去管理,再加上我自己个人不摆谱,比如说我在&新浪&的时候,办公室其实挺小,还没有在&点击&的办公室大呢!然后你出门等等,你也不摆谱,在&新浪&我也一样是自己开着车上下班。其实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心态摆正了其实都是一样的,&新浪&和&点击&的工作方式上会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在 &新浪&上我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平衡各种力量,跟股东吵架,然后大陆员工和台湾员工吵架了,然后一些分析师吵架了,媒体吵架了,大家都劝架,劝架是我最主要的工作。第二个就是到处飞,因为&新浪&的办公室在美国、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州,有很多地方。所以我当时的时间分配基本上每个月,在美国硅谷那边待一个星期,香港待一个星期,北京待一个星期,剩下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分配给台北,上海,广州、纽约、洛杉矶。主持人:基本上是空中飞人了。王志东:最明显的就是里程涨的特快,整个过度模式是到处飞,第二个是跟媒体接触会很多,为什么会很多呢?第一&新浪&本身在风口浪尖上,第二个&新浪&本身是在做大众市场,大众媒体是最好的一个宣传渠道,这样可能我曝光量也自然要多。就是我在&新浪&的时候暴光量,应该说在行业里面还不算太多,比较多的是&搜狐&、&网易&,有几个人暴光率比我高的多,有些时候我刻意的往后撤,但是有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点击&做法不一样了。&点击&首先是产品公司,整个研发中心是在北京,我们销售的业务还是在内地,就是整个在大陆这边,所以我头两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差,基本上在家里面,除非在外面开一些会。后来市场推广的时候我在全国各地跑,但是在全国各地我基本上都是直接面对我们的客户,而我们的客户都是CEO、 CIO,都是这一类的,所以我在过去两三年里面,我直接面对面见过的CEO,我估计差不多有一万个,有时候一次会议,我上次在深圳开过一次会议可能有一千多人,在北京有一个论坛,它一个论坛是800个人,有一些可能是面对面谈话的,但是有一些可能是通过演讲,基本上都是面对面的交流,这一万个CIO, CEO面对面的交流,从这种露面的机会比原来多很多。我们一直做企业市场,所以这个见面很少会通过大众市场,大众媒体的方式去接触,比较多的是跟人家面对面直接的交流。这样可能给外人的感觉上,以前都是风头浪尖上,媒体追着跑,现在是不是沉下去了,我是不是真的沉下去了。不管以前跟媒体的接触,还是后来跟媒体的不接触,其实都是工作的需要。不管以前是在劝架,还是现在跑业务,其实都是一点,都是在按照你的想法,去规划去调整你这个资源,都是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而这个梦想不在于它是大还是小。其实我我也跟别人打过一个比喻,我最近很喜欢说的一个比喻,王石喜欢爬山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看爬山没完没了,你想他&珠峰&都爬完了,最高峰都爬完了,你下来之后还有什么可爬的呢?人家跑两极去了,跑完两极之后据说要下海了,下一步我们开玩笑说中国的第一个太空富翁,会不会是他。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正常,你做事情你不能够单一标准去衡量,&珠峰&很高,但是它替代不了两极,你看全世界还有很多山峰没有人类征服过,有人开玩笑说,你真像个藏羚,上珠峰就跟上你自家后院一样。因为大家已经是摸透他的脾气了,最高,但是有很多人类没有征服过的峰,这些峰可能会更险,如果作为王石来说,有朝一日,他去征服一个从来没有人征服过的峰,他也能得到很大的乐趣,这个乐趣不一定比登&珠峰&要弱。我想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做创业,做事业的时候,就是所谓山外有山,永远不会有一个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好象做过这个之后就上得去下不来,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有的,永远都有自己的挑战。主持人:实际上就在您离开新浪后不久,20xx 年6月份您还是出席世界500强CEO与中国顶级企业首脑论坛,记得在会上您大胆的断言,第三代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而且您做了描述,应用为王,作为基础和标志,其核心更加强调软件的力量,更加强调软件和互联网的结合,更加强调软件与互联网,还有具体应用的结合,与用户的结合,现在时间也过去了几年,您回头来看,第三代互联网时代它发展的怎么样,第三代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诞生了没有,如果诞生了是谁?如果没有诞生,将是谁会诞生?王志东:我估计这个人已经出世了。第三代互联网的理论,我真正形成这个理论是20xx 年的七、八、九三个月,为什么是七、八、九这三个月,大家知道我离开&新浪&是20xx年的6月份,6月4号&新浪&发布这个消息,我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做所有善后的工作,工作做完以后,我喜欢说的标志性的日子是7月13号。大家都知道20xx年7月13号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就是北京奥运申奥成功的那一天,应该说是那天晚上是我最终下定决心要去开创自己事业,创办&点击&,应该说最后拍板是那天晚上拍板的。当时在7月初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大连,去了海边,对着海,我就规划整个方案,方案拿出来,最后决心拍板是7月13号,这个确定之后,大概7月19号在北京友谊宾馆,租了一个小的办公室,然后在这个办公室里面开始具体策划&点击科技&。这三个月时间当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研究IT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用为王&的这个概念,或者是第三代互联网这个概念,是在这三个月研究的一个成果,也就是有了这个成果之后,最后我基于这样一个理解,创办了&点击科技&。应用为王,第三代互联网是什么概念呢?其实中国也好,世界也好,互联网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中国应该是在1998年以前,这个阶段叫做&接入为王&的阶段,如果知道那个时候整个中国互联网热的话能理解,那个时候一说起互联网就是建机房,然后搞接入,然后全国拉网,做所谓的ISP,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其实在美国,美国差不多1993, 1995年以前,那个时候一说起互联网一样,当时好多都是到处去拉线,拉一个全国的网络,所以这个阶段是接入为王。但是在中国1998年以后,应该说进入了&利用为王&的阶段,利用为王的阶段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各种网站的兴起,在国内的三大门户,三大门户都是在1998年陆续出来的,另外还加上很多新闻网站,各类网站都出来了。当时互联网提出很明确的&利用为王&。这个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20xx年的时候,我感觉到互联网发展到当时这个阶段光靠利用为王是无法发挥它的价值,无法体现它的价值,互联网一定从它自己的象牙塔走出来,一定要从利用为王里面实现突破,当时举的一个例子,最早的电是用来点灯的,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后,对电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说电在早期的推广里面就是照明为王,就是用电,为什么用电?就是想点灯泡,如果说电永远只是用来照明的话,那就是太浪费了。所以你看现在的社会,信息社会,包括工业社会也好,电其实是成为一种能源,而这个能源最终跟各行各业,各种应用相结合,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应用。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我在很早的时候,在1999年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互联网就跟电一样,它会成为一种能源,工业社会的能源是电,信息社会的神经就应该是互联网,互联网最终肯定要跟各行各业结合,这个结合就是应用为王的概念。当时我也提出三个互联网,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第一代的互联网&接入为王&代表一种技术,第二代&利用为王&代表是一种文化,整个互联网推广的过程就是一场全社会的文化运动,从今天回头来看,我想这个结论应该是非常明显的,第三代互联网是&应用为王&,它代表的是一种生产力,它要跟社会各种应用相结合,它代表的是一种生产力,当时我们认为20xx年开始,它会陆续形成这样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到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以我的理解很多方面正在验证,正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为什么要用搜索引擎不是为了上网,而是说我要解决我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体现了一个应用,它如何去实现这个&应用为王&,为什么说很强调这个软件。我在这个月初去参加一个,正好碰到李开复,他在讲,他里面的演讲我听到蛮有意思的,他说你们知道Google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大家说是搜索,他说不对, Google的核心技术是它创造了一个巨无霸一样的超级变形计算机,而这个超级变形计算机用什么组成的呢,就用家庭普通的PC,但是这个PC他可能用上万台PC连成网,上万台PC怎么能够呢,其实它核心技术就是这样一个并行处理的软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软件,所以它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一个最高质的服务,能够让它的搜索更加全面,更加快速,而且它的容量更加的大,这是它的一种核心技术。所以可以看得出为了实现2.0,它真正核心的技术是软件。其实我们也比较过很多的,比如现在很有名的网络电话,一个网络电话的应用其实是很典型的一个应用为王,它跟传统的通讯电话结合起来,把网络技术和电话结合起来,这就属于一种应用为王,这个应用为王不是以前网上聊天闹着玩了,打长途不要钱了,这个最成功的网络电话,它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它的核心技术是用的对等网络的方式去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宽带网,这个网络它其实靠的是软件,所以我们还可以数出很多的,现在提出Web2.0应用,其实所谓2.0的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应用为王,而这种应用为王它所依赖的核心,就是这个软件,在应用为王的领域里,它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我说的第三代互联网的概念。主持人:您会不会有第四次的创业?王志东:说到创业,什么叫创业,我先做一个我自己的定义,创办一个企业,创办一个公司就叫创业,我觉得这个理解有点狭隘,因为创办一个企业很简单,注册一个企业就出来了。我理解的创业应该叫开创一个事业,如果说作为开创事业来讲,现在的确我是第三次,头两次是什么,第一次是中文平台,但是中文平台其实横跨了三个企业:北大方正、中文之星、新天地,有十多年的时间。第二个事业是新浪网,新浪网最主要的实现了中关村IT企业的国际化,以&新浪&上市为标记,它引用这个模式的同时,它也创办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一个非常成功的网站,我想这个是&新浪&作为我第二次事业。第一次跟第二次在企业里是重叠的。现在&点击科技&是我的第三次的事业,第三次事业我觉得目前为止,进展还是比较顺利,尤其是刚才所说到的,我在20xx年所看到&应用为王&这样一个第三代的互联网的理论,现在眼瞅着逐步变成现实,这个对我来说是很欣慰的事,而且我也觉得第三代互联网的发展,包括我原来说的协同软件的发展,还会有一个更广泛的,更深入的领域,像今年20xx年我们也会按照第三代互联网,和Web2.0的思路,我们把我们原来的产品,叫做协同软件的技术,我们会由原来企业转向面向大众,尤其是面向个人应用,这样的一个变化可以说我们把应用为王能够进行到底,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保持关注&点击科技&,有时间你可以看我们,我们现在有一个演示的网站,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整个这个事业还有好几年的搞头,而且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些距离,所以第三次创业应该还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想第三次创业其实多长时间,三年,五年,哪怕是十年,十年以后我也就是50岁,我50岁开始无所事事的话,这也是一件挺惨的事情,从我目前来看,直觉上第三次创业这个事业完成之后,我应该不会闲下来,但是我会不会启动第四次创业,或者说我十年之后我到底会做什么,我会去写书,教书,还是搞投资,还是做别的什么事情,我现在很难讲,很难做出结论来。但是我想有一点我倒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创业的过程是非常美妙的过程,而且尤其是在创业的时候,能够去享受梦想成真的过程,我觉得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网友是提了很多的问题,我过后发到您的邮箱里,你一一作答之后,我们再来发布。下面想请您给创业者寄言,如果他现在是职业经理人,他要创业,您有什么建议?王志东:我觉得职业经理人创造者心态,要求的素质各方面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职业经理人非常讲究规则,讲究执行力。对于他来讲是执行层面的做法,但是他不需要承担在战略层面,或者创业的风险,另外通常来讲,他也是会缺乏职业者的一种激情。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要转型做创业的话,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找着能让自己有激情的项目,让自己真正有激情,第二个能够让自己有更多风险的意识,要敢于去冒险,因为一般职业经理人有点像吃大锅饭,铁饭碗,比较安稳,而创业它是有很大的风险,经常会大起大落。主持人:对于最初的创业者呢?王志东:对于最初的创业者,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想好了,再进入这个门槛。因为创业者,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成功创业的一些人或事,大家感觉上很振奋,很兴奋。但是创业肯定失败的人要比成功的人多得多,你想到创业的话,你不能光想到成功,得想到会有失败,别光想到创业所谓收获的时候,你更要想到创业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挫折,很多的艰难,要有很多的失去。所以我觉得要有一个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在你创业的时候,同样你需要找着一个能够让你真正有激情的一个方向,这样的话你创业,你遇到多大的困难的时候你都能保持激情。主持人:对于在校的学生你有什么建议?王志东:对于在校的学生很重要的一点,人生有不同的阶段,在校的学生很年轻,十几岁,顶多到二十来岁。其实未来的日子长得很,而且创业的机会什么时候都有,永远都会有,在校学生我觉得他最重要的要珍惜他当前这个阶段,利用学校这样一个条件,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自己的所谓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一种能力,这个是充电的时候,这个电充得越足,未来发挥的能量就越大。也就是说对这个学生来讲,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大家都坐不住了,非要出来创业,怕机会被已经创业的人抢走了,我觉得这个心态根本没必要,因为我们能看到整个IT界,一波一波创业成功的人,你就能知道,这个IT创业机会是永远都有,大家不要着急。如果你真正发现有一个非常让你有激情的项目的话,我也觉得大家真正深思熟虑了,你也应该有这种创业的精神,这种冒险的精神,但是在你真正确认这一点之前,一般人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珍惜在校的机会。主持人:谢谢王总,我们从王总的言谈当中,也能感觉到,王志东总经理都是沿着一个理想,一个事业,同时这个事业和理想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应用,都有着积极意义的方向去努力。谢谢王总。也谢谢网友们。王志东:谢谢!阅读拓展:创业故事:大学生王志国的创业经历网上开店要的就是一个新颖,王志国构思独特,发展花卉根雕等工艺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志国20xx年大学毕业开始创业,至今个人资产已近百万,产品年销售额达几十万元。在宣化义圣宫花卉市场,他有五个摊位,花卉、工艺品、根雕等万余件商品琳琅满目。他的摊上有一张电脑桌,电脑正开着,页面是淘宝网,桌上放着一本《中国吉祥图案实用大全》,旁边还有一本《茶叶知识简介》,在他的家里,此类书籍还有一千多本。(一)王志国做花卉生意是从街头卖花开始的。虽然他在大学读的是园艺专业,但事情做起来才知道,看似简单的花卉繁殖,操作起来很复杂。有一次,王志国在培育新几内亚凤仙花时,成活率一度很低,温度、湿度也难以掌握。后来他通过查看书籍、向人请教,把没有死的扦插枝放到水里,每天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凤仙苗生出了白根,几个月的精心呵护后,500多盆凤仙花卉一面世,就被一抢而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经营花卉的过程中,王志国还把自己所学的装潢设计专业知识融入到其中,尝试创作鱼花共生的园林式盆景,做好后再给盆景配上&小桥流水人家&之类好听的名字,使一盆盆盆景的意境愈加深刻,文化内涵愈加突显,此举也开创了当地盆景创新的先河。(二)从20xx年开始,王志国开始钻研工艺品的专业知识。每次他去北京进货,回来时都要买上几本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宝藏》杂志认真翻阅。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玉器、奇石、根雕这类工艺品数不胜数,真假难辨。但是,王志国从来没有进过假货,他的&假一赔十&承诺至今还是零投诉。难道他的&火眼金睛&是通过看书学来的吗?据王志国说,自己有一次进货时,结识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专家,这位老人与他十分投缘,经常来宣化指点晚辈小友,教授他一些古玩、工艺品方面的知识,而王志国也常常是不懂就问,现在两人已经成了忘年交。目前王志国经营的工艺品有上百种、商品有上万件,每件的名称、产地、价格都是他亲自标注的现在,他又在跟随全国闻名的刘国和老师学起了篆刻,已尝试着给人刻了几方印。(三)今年,王志国对互联网产生了很大兴趣,5月31日在淘宝网上开起了自己的网店,取名为&古雅轩&&&20xx&试图通过网络拓展自己的生意。打开&古雅轩&&&20xx&,琥珀、蜜蜡、小叶紫檀图片罗列有序,古香古色很有点北京琉璃厂的味道。由于没有办网站的知识和经验,刚开始做网店时,一遇到弄不懂的东西,王志国就上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学习。虽然目前卖家的信用级别只有一颗桃心,宝贝数量也只有区区42件,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古雅轩&&&20xx&已经陆续成交了几笔生意现在,有网民浏览网店时,王志国还会不时地与他们在线交流一下,俨然已成了网民,他的网店也在一天天红起来。小编推荐创业: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投资创业: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快板说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