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0个月,流清鼻涕一周开始发烧,发烧第一 二天腋下体温37度算发烧吗高到40度而且间隔4到5

5个月的宝宝反复发烧体温一直在37度到38.5度怎么办
5个月的宝宝反复发烧体温一直在37度到3...
5个月的宝宝反复发烧体温一直在37度到38.5度怎么办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昨天去看医生了& 开了点药&& 夜里又发烧到38.6度 ,吃了退烧药就会降到37度多点& 。今天一天都是37.3度左右& 有腹泻现象& 但是昨天检验大便没问题。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咨询一下需不需要去医院打点滴& 听同事说打点滴好的快,已经烧两天两夜了,很着急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4280
问题分析: 你好,宝宝己经发热两天了,最好及时输液治疗,否则病情时展久了可能会发展成肺炎,那时对宝宝的伤害更大。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输液治疗。
职称:医师
专长:内儿科常见病
&&已帮助用户:1621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有可能是胃肠型感冒所导致的。意见建议:建议可以到医院进行血常规化验,如果口服了两天药物,收不到疗效,则可以去输液治疗了。
职称:医师
专长: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疾病
&&已帮助用户:5287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宝宝可能是受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冒,上感的宝宝往往以发热起病,并且体温退而复升,可伴有腹泻等,要随时监测粪便情况,看是否有病毒感染,可以先口服抗感冒药物和保护胃肠粘膜药物,防止宝宝脱水。意见建议:建议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暂时口服感冒药物和保护胃肠粘膜药物,多喝水,清淡饮食,如果病情加重及时医院就诊。
我有昨天检查的单子
您给帮忙看看
回复:你好,可以的,你把结果写一下吧。
职称:医师
专长:慢性糜烂性胃炎,肝炎,习惯性便秘
&&已帮助用户:175784
指导意见:你好,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一般可以服用小安瑞克+阿莫西林颗粒来治疗。体温过高还应该进 行物理降温。
问小孩5个月了,有点发烧,流鼻涕,我该怎么办/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25307
病情分析: 小儿发烧的病因是相当多的,临床上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感染性多见,如感冒等是最常见的病因,对于发热需要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所以也是有必要控制体温的,意见建议:主要是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问小孩发烧到37度5怎么办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90020
病情分析: 您好,孩子发烧说明体内存在炎症或感染所造成的。目前可采取物理降温,意见建议:用酒精对身体进行擦拭,然后及时进行血常规的检查,确诊后针对性用药治疗。
问2岁5个月宝宝突然发高烧了怎么办?现在是晚上9点半了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28060
病情分析: 宝宝发烧一般体内有炎症.上医院验一下血常规.看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要对症下药.平常多喝白开水.洗热水澡.(发烧的日子里.洗热水澡会去火.退烧.).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宝宝不消化(积食)了也会发烧
问5月15天婴儿发烧怎么办?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各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515000
指导意见:建议你最好给宝宝物理治疗,拨入退热贴或者给宝宝多洗洗温水澡,衣服少穿,千万不要给宝宝对着风扇还有空调吹,还是不能退烧的话可以遵医嘱用药。
问5个月大的宝宝发烧怎么办呢?38度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87419
您好: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发热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以前两种最为多见。建议你给孩子化验个血常规,他可以大致反应孩子感染的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然后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或者是抗病毒药物. 要多喝水,祝早日康复!
问五个月的孩子发烧怎么办啊?
职称:医师
专长:普外科,肿瘤,糖尿病,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2278
病情分析: 五个月孩子发烧,如果是低烧小于38.5,先服用些解热抗炎的药物,如果高烧就送医院意见建议:先服用些解热抗炎的药物观察,如果高烧就送医院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往往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急性发作为治疗目标
哮喘主要是过敏导致可以查找过敏源,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脱敏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易复发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终身
腹泻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小儿发烧推拿
小儿发烧推拿
范文一: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温州市二医自去年开展小儿推拿以来,已接诊了40多例小儿发烧患者,有急性发烧的,也有长期低热的,效果都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是?想了解一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主治:②揉外劳宫100次。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穴位: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内容及图片来源请参考:/content/10/147_.shtml但是成人穴位按摩取穴治疗效果快不快就要看医术了,当然用常用治疗感冒的穴位也不错。感冒初期在膀胱经、肺经处刮痧或按摩,刮痧效果最好。这说的是经络,而穴位是在经络上的,是经络上最旺盛的地方,还有自己可以按摩百汇穴,还可以自己按摩或攥拳头敲打胳膊上的大肠经,按摩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可以治感冒。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的涌泉穴发一些汗也有效。还有按摩后颈下的大椎穴是感冒常用有效穴,当然治疗感冒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取嚏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能打喷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感冒就会好,取嚏法就是用纸卷插入鼻子刺激鼻粘膜,就想打喷嚏,当然如果患者肺气不足,也很难打出,得先补肺气,或者家里在炒辣椒,那是个好机会,多打喷嚏甚至可以治疗经久不愈的老感冒。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发热50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0年第2期云南中医学院
管建红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的病症。婴幼儿发热多数起病急,变化快,故应当及时控制。笔者近年来应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治疗婴幼儿发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4个月—2.5岁;其中6个月以下4例,6—12个月21例,1—1.5岁15例,1.5—2岁7例,2岁以3例;病程0—4天;体温38℃以下者3例,38℃及以上者12例,38.5℃及以上者21例,39℃及以上者14例。2、辩证分型根据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分为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肺胃实热及暑热共4型。3、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症型,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a) 外感发热: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手法为: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揉总筋300次、分阴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肺腧(shù)100次。1) 兼风寒者,加推三关200次、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2) 兼风热者,加退六腑300次、推天柱100次、推脊200次。3) 夹痰者,加按揉膻(tán)中100次、擦胸及背各50次。b) 阴虚内热:宜养阴清热。手法为:补脾经20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2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内劳200次。c) 肺胃实热:宜泻肺通腑、清解里热。手法为: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枢100次、摩腹5分钟、推下七节骨200次。d) 暑热: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手法: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补脾经300次、推三关200次、清肺经300次,引水上天河200次,退六腑200次、推脊200次、揉涌泉200次。 一般情况下,每日治疗1次,发热甚者每日2次,3天为1疗程,可以连续治疗3个疗程原文地址: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温州市二医自去年开展小儿推拿以来,已接诊了40多例小儿发烧患者,有急性发烧的,也有长期低热的,效果都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是?想了解一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主治:②揉外劳宫100次。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穴位: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内容及图片来源请参考:/content/10/147_.shtml但是成人穴位按摩取穴治疗效果快不快就要看医术了,当然用常用治疗感冒的穴位也不错。感冒初期在膀胱经、肺经处刮痧或按摩,刮痧效果最好。这说的是经络,而穴位是在经络上的,是经络上最旺盛的地方,还有自己可以按摩百汇穴,还可以自己按摩或攥拳头敲打胳膊上的大肠经,按摩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可以治感冒。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的涌泉穴发一些汗也有效。还有按摩后颈下的大椎穴是感冒常用有效穴,当然治疗感冒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取嚏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能打喷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感冒就会好,取嚏法就是用纸卷插入鼻子刺激鼻粘膜,就想打喷嚏,当然如果患者肺气不足,也很难打出,得先补肺气,或者家里在炒辣椒,那是个好机会,多打喷嚏甚至可以治疗经久不愈的老感冒。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发热50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0年第2期云南中医学院
管建红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的病症。婴幼儿发热多数起病急,变化快,故应当及时控制。笔者近年来应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治疗婴幼儿发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4个月—2.5岁;其中6个月以下4例,6—12个月21例,1—1.5岁15例,1.5—2岁7例,2岁以3例;病程0—4天;体温38℃以下者3例,38℃及以上者12例,38.5℃及以上者21例,39℃及以上者14例。2、辩证分型根据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分为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肺胃实热及暑热共4型。3、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症型,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a) 外感发热: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手法为: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揉总筋300次、分阴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肺腧(shù)100次。1) 兼风寒者,加推三关200次、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2) 兼风热者,加退六腑300次、推天柱100次、推脊200次。3) 夹痰者,加按揉膻(tán)中100次、擦胸及背各50次。b) 阴虚内热:宜养阴清热。手法为:补脾经20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2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内劳200次。c) 肺胃实热:宜泻肺通腑、清解里热。手法为: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枢100次、摩腹5分钟、推下七节骨200次。d) 暑热: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手法: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补脾经300次、推三关200次、清肺经300次,引水上天河200次,退六腑200次、推脊200次、揉涌泉200次。 一般情况下,每日治疗1次,发热甚者每日2次,3天为1疗程,可以连续治疗3个疗程
范文二:宝宝发烧怎么办:小儿推拿,退烧有奇效!!最近这几天,天气又热了起来,一大早就有一个朋友来电话,说昨天夜里宝宝突然发烧快40度,今天一早跑到医院,却发现儿童医院已经排队了几十米开外。到快8点跟我通话时还没有排到她。说发烧的宝宝真是太多了。6月份本来也发过一篇帖子关于小儿推拿退烧的帖子,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被封上了,所以今早特意再新开一贴谈谈小儿推拿如何退烧的,希望对那些在困境中的妈妈和宝宝有些帮助。还是先讲一下我自己给宝宝退烧的几次经历,我是怎么在家处理的,没有吃药,没有打针,但效果却非常的神奇。第一次发烧为 幼儿急诊雨欣第一次发烧是在打完第二针百白破,她刚满四个月的时候。虽然有看过很多妈妈的帖子,知道很多宝宝打百白破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但雨欣第一次发烧是直到下午6点左右才发现的(因为之前一直玩的很好,没有什么异常)。这着实让初为人母的我有点紧张的。宝宝最开始的体温是38.4开始时,我也只是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先控制温度,打电话给宝宝爸爸,让他下班回来的路上给宝宝买冰冰贴。然后一直留心观察宝宝的反应和体温的变化,并不着急去医院。7点钟宝宝的爸爸回来了,给宝宝贴冰冰贴,可是人家不配合,每次贴都拿下来,后来没办法,我干脆贴自己头上了。到了晚上8点多,宝宝体温又升高了39.3,怕宝宝夜里难受睡不好,于是给宝宝洗了一个温水澡,洗好以后,开始给宝宝做退烧的按摩,有1开天门200次2推坎宫100次3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最后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做完以后看着宝宝的体温在15分钟内,直线下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晚上宝宝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宝宝又有反复,不过温度还好38.4到38.7左右,主要是她精神很好,一直笑呵呵的,自己玩。我是当宝宝烧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再来按摩,反复了2、3天左右,出了一身疹子,所以我给宝宝自己的诊断是幼儿急诊。出了疹子宝宝倒是作了两天,估计是发疹子很难受。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给宝宝退烧的经历。第二次发烧为麻诊雨欣第二次发烧是10个月打麻苗时,因为她蛋清过敏,所以一直拖到10个月才打。这次是打好麻苗一周后,开始发烧,因为也是有心理准备宝宝中招的,所以这次没那么紧张,宝宝体温最高好像也在39度以内。基本遵循上一次的经验,还是小心观察,注意体温。如果温度太高,就帮宝宝按摩退烧,非常有效果,虽然有时烧还会再起来,但这个也是没办法的,记忆中也是23天的时间,宝宝这次是边发烧,边出疹,这次出疹子倒是没有怎么作。精神一直比较好。在平稳中读过了宝宝的第二次发烧!第三次属于无名烧雨欣第三次发烧,起初没有任何的征兆,好像是她13个月时候吧,我有点记不清了,最高温度也就是在38.7,早上起来发现有烧的,我当时都是给宝宝捏脊退烧,非常有效,后来一个白天都没有烧起来,到了晚上又开始发烧,这次我主要是重揉太阳穴,耳尖放血宝宝出了一身汗退烧了。一夜平安。第二天一早起来有开始有点发烧,温度也不是很高,推拿后退烧。总结这次发烧的原因,还是有点不明确,可能是宝宝出牙,还有可能是宝宝宝宝肠胃不适,因为第一天发烧时我发现有点泻肚,当然泻肚也给宝宝按摩处理了,逆时针摩腹、按揉天枢穴、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第二天除了一早有点发烧以外,泻肚也停了!捏脊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发烧的时候可以帮助退烧,体质虚弱的时候可以补益身体,强健体格。我向所有的妈妈推荐平时宝宝无论生不生病都可以给宝宝捏脊或者推脊(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从推脊柱开始)图如下--------------附件--------------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烧也很神奇,这个方法我教过很多妈妈,她们跟我反馈的,这个方法退烧效果非常好。有一个妈妈,她的宝宝自从开始按摩以后效果非常明显,无论从睡眠、饮食、便便的情况都得到显著的改善,她也有给自己的宝宝退烧的经历,因此出名,甚至被小区另一个妈妈请去,给她正在发烧的宝宝退烧,效果神速,据说是她们宝宝生病发烧以来,退烧最快,最没有痛苦的一次。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附件--------------这个图的肺俞穴标得有点太低了,应该是肩胛骨内侧缘高点连线,在脊柱上就是胸椎第三节凹陷,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了。每个人的 寸的量法都是根据自己的骨骼体征量的。如一寸就是一个拇指的宽度,3寸就是4指并拢的宽度。--------------附件--------------
范文三:★★★小儿发烧推拿法★★★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学习小儿发烧推拿法清天河水200次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功用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清肺经200次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推坎宫100次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开天门100次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按揉涌泉100次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脚掌正中凹陷处,也就是“人”字凹陷处。按揉涌泉:用拇指罗纹面放在涌泉穴处轻轻按揉。下面说说我给小宝推拿的经验:主要就是上面划线的几个穴位,我自己还加了捏脊和推脊椎。1.推清天河水:握住宝宝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妈妈右手食指、中指,自宝宝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当时手指蘸了凉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钟要200-300下呢!2.推清肺经(其实就是无名指):从指尖往指根推,匀速吧,200-300下,这个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点。3.推脊柱:我拿个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温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着宝宝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复推,200下。还可以加捏脊,就是脊柱两边捏,我婆婆教我的,她说捏脊满疼的,心软的妈妈就放弃吧,我当时就没让婆婆上手,原来不打算写了,但是看到好多妈妈收藏了,我想就干脆把自己知道的都写全了吧。大家可以看下面左侧的穴位图,捏脊就是用大人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图上的几个穴位,怎么捏?就捏那块的肉肉!下手重的话孩子准哇哇大哭,我婆婆给人家宝宝捏过,那孩子都哭晕过去了(幸好我没看见,看见的话我可要心疼死了)不过那孩子高烧还真就很快好了,医院都没去,胆子也真大。4.按压足三里:匀速按1-2分钟。(穴位见上右侧图)5.按压涌泉穴:脚心偏上,匀速按1-2分钟。头上有太阳穴啊什么的,就是上面划线的地方说的那几处,基本是要孩子睡得很熟才能推到的,所以我经常放弃。个人感觉还是清天河水、无名指、脊柱和涌泉穴推得最多,似乎也最有效。大概就是这样了。也许大人们会觉得推拿哪有吃药效果好啊,但是据说推拿对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有效,我现在很相信了,第一次吃药没吃好,推好的;第二次就没吃药,发现烧了马上退,一晚上推了两次就好了。还有,关于频率,我是两个小时推一次,有时候宝宝不配合,那就尽量推最重要的也是最好推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清天河水。无名指、脊柱和脚心都比较容易搞定,这也是为什么我常推这几处的原因了。
范文四:小儿发烧推拿法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前两天看了乔伊宝贝妈妈写的一篇博客《推拿》很受感动,看到别的妈妈都在为了孩子的健康不断的努力学习着,而我这个妞妈非但懒得出奇还不愿意动脑筋,整天带着妞妞胡吃海喝的到处乱串,也不知道多替孩子想想一遇到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就会吃药打针伺候,最可恨的还是连续好几次让妞妞挂上了吊瓶。心里就想同样都是妈妈,为什么别人的妈妈就会为自己的宝宝甘愿牺牲一切,甘愿努力学习,而我就不能呢?就在昨天我们在外边干活,妞妞小朋友和哥哥在外边玩,天气阴沉沉的,突然下起了雨,外边一院子东西要往屋里收,而妞妞小朋友却在那里闹着要抱抱,没人也没空搭理他,妞妞小朋友就站在雨里哭着,等一切都收拾完以后,妞妞小朋友终于被哥哥哄进了屋子还站在那里哭个没完,而一向最偏心妞妞的妞爸这次终于发火了,照着妞妞的屁股就是两巴掌,这下妞妞哭得更伤心了,扑到我的怀里要抱抱,而妞妞则躺在我的怀里很快睡着了,抱着妞妞感觉有点烫,就拿来体温计亮了一下,38.7度!天哪!居然又发烧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心急火燎的要带妞妞去新华医院做一个全面体检。就在这时脑袋里突然想起了乔伊妈妈的那篇推拿,心想这肯定也是受风寒引起的发烧,不如试试推拿看能不能退烧,如果能退烧更好不仅增强免疫力还能是妞妞少受罪。就赶紧打开电脑详细查看了那篇推拿,又在百度里仔细观看了操作方法,就开始给妞妞推拿了,一遍下来,感觉不是太好,也不知道刚开始没掌握方法要领还是动作不到位,就又仔细看了一遍琢磨着又推了一次,试了一下体温38.2度,稍微有些下降,这时妞妞也醒了,,看起来精神状态也不错,就没着急去医院,下午四点来钟有给妞妞推了一次,这次在量体温已经下降到37.8了,怕晚上妞妞在发烧临睡前又弄了一次,早上醒来量了体温37度,看来是推拿起到作用了!早上醒来躺在床上又推拿按摩了一次,边给妞妞做妞妞便躺在那里笑,还指挥着我说一会给我按这里,还说“妈妈,等你给我安好了我也给你按。”呵呵,心里美滋滋的!下边就把详细推拿的方法给大家说一下:清天河水200次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清肺经200次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推坎宫100次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开天门100次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按揉涌泉100次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脚掌正中凹陷处,也就是“人”字凹陷处。按揉涌泉:用拇指罗纹面放在涌泉穴处轻轻按揉。最后希望天下的宝宝们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远离疾病的痛苦!
范文五:儿童发烧推拿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注意事项?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范文六: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 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②揉外劳宫100次。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 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②直推脊柱5~10次。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 主治: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 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②揉外劳宫100次。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 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②直推脊柱5~10次。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 主治: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范文七:关于小儿发烧怎么办——小儿推拿退烧夏季天气炎热,孩子感冒发烧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和头疼的问题。炎热的夏季,直吹空调、电扇,或是无节制地吃冷饮,都会引起孩子感冒发烧。小儿发热是指腋下体温超过37.3℃,常见的有外感风寒发热和外感风热发热。3岁以下的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不主张用药物退烧,因为其毒副作用大。孩子发热低于38.5℃时,家长可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给孩子降温,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宝宝感冒有较好的疗效,不但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这是单纯药物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推拿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热的因素亦同时消除,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推拿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但致热的因素未被消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首先我们先辩证分型根据宝宝的症状及体征,分为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肺胃实热及暑热共4型。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症型,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a) 外感发热: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手法为: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揉总筋300次、分阴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肺腧(shù)100次。(具体穴位请看小儿推拿穴位图)1) 兼风寒者,加推三关200次、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2) 兼风热者,加退六腑300次、推天柱100次、推脊200次。3) 夹痰者,加按揉膻(tán)中100次、擦胸及背各50次。b) 阴虚内热:宜养阴清热。手法为:补脾经20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2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内劳200次。c) 肺胃实热:宜泻肺通腑、清解里热。手法为: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枢100次、摩腹5分钟、推下七节骨200次。d) 暑热: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手法: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50次、补脾经300次、推三关200次、清肺经300次,引水上天河200次,退六腑200次、推脊200次、揉涌泉200次。
范文八:小儿发烧试试推拿治疗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医师
黄克勤两天前,一位家长抱着2周岁的孩子过来要求推拿,原来是孩子上午外出游玩的时候着凉,回来就发烧了,体温达到39度,听亲戚介绍说小儿推拿退烧效果非常好,还可以避免药物退烧的副作用,下午就抱过来试试。经过2天(2次)的推拿治疗后,孩子的体温完全恢复到正常了,家长很满意。发烧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人体之所以能保持较恒定的体温,主要是因为体内有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互相调节,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而小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而且年龄越小调节功能越差。但小儿对发烧的耐受力较好,若经过及时治疗,恢复也较快。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温州市二医自去年开展小儿推拿以来,已接诊了40多例小儿发烧患者,有急性发烧的,也有长期低热的,效果都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是?想了解一下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②揉外劳宫100次。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穴位: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穴位:大椎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④拿肩井3~5次。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穴位:天突位置:胸骨上窝正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穴位:丰隆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穴位:小横纹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穴位: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穴位:涌泉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穴位: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部。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随证加减(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穴位:虎口(合谷)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
揉100~300次。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③多揉太阳穴。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②直推脊柱5~10次。穴位:脊柱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约推100~300次。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③搓擦涌泉300次。(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约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主治: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范文九:小儿感冒发烧推拿方法转发
评论 09:59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不吃药、不打针,有效、易学,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这里介绍的一种简易的由父母自行操作的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推拿疗法,名称打马过天河。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操作方法:父母左手握住小儿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露出小儿手臂,父母用右手食指、中指,自小儿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如弹琴似的轻轻拍打5-6次为一回,如此拍打100-300回,可以在左右手臂交替,如小儿手臂经拍打出现潮红色为上佳。在拍打中也可向拍打处吹气,甚妙。如果结合用热水浸泡双脚,促进出汗,其效果更佳。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不吃药、不打针,有效、易学,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下面说说我给小宝推拿的经验:主要就是上面划线的几个穴位,我自己还加了捏脊和推脊椎。1.推清天河水:握住宝宝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妈妈右手食指、中指,自宝宝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当时手指蘸了凉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钟要200-300下呢!2.推清肺经(其实就是无名指):从指尖往指根推,匀速吧,200-300下,这个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点。(手上就这两个,然后是后背)3.推脊柱:我拿个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温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着宝宝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复推,200下。还可以加捏脊,就是脊柱两边捏,我婆婆教我的, 她说捏脊满疼的,心软的妈妈就放弃吧。
(背上完了,然后是脚上)4.按压足三里:匀速按1-2分钟。(穴位见上右侧图)5.按压涌泉穴: 脚心偏上,匀速按1-2分钟
范文十:小儿发病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当孩子发热低于38.5℃时,可以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再试试小儿推拿的方法帮助退烧。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对孩子的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1.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风池)2.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3.消导(推脾经,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一:清热解表,发散外邪外感发热: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5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拿风池5次。二:清泻里热,理气消。伤食发热:清大肠300次,揉板门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100次,摩腹5分钟,退下七节骨100次。注意:如果婴幼儿物理降温或小儿推拿后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哭闹不停、活动力差、高烧不退、不肯进食、抽搐等症状,应尽速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温37.5度算发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