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如何建立科学的运动体系

欢迎你,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5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4:59:33 来源:网络
考博复习: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5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目前的复旦物理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既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物理学家,又有近年来在物理学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越来越多的海归学人也被吸引到复旦物理系一展才华。在现职98位教职工中,教师63人,有中科院院士和兼职院士6名,他们德高望重、学养深厚;在34名教授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占60%左右,他们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 , 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3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3人,复旦特聘教授3人,这些年富力强的“新生代”思维活跃、富于创新,使复旦物理系焕发勃勃生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系持续不断地“裂变”,为复旦学科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系列新兴的学科和院系:原子能系、计算机系、光源与照明系、电子工程系、材料系、光科学与工程系等就是从物理系这个母体中孕育繁衍、发展壮大进而独立成系的。物理系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3个专业,共有表面物理、理论物理、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低温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光子与光电子学9个研究方向;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光科学与工程系共享);主持着国家973、863等一大批国家科研项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以来,复旦大学物理系已累计在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 Rev. Lett.》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2011年开始,更有新的飞跃,相继在《Nature》及其子刊(《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等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许多国家级和部委的科研奖项。  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强后盾。目前,复旦物理系已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系统研究和合理借鉴国外著名大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复旦物理系构建了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本系教师编写出版了多套英文版研究生教材,部分研究生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同时制定了严格考核政策,在研究生培养标准上向国外一流大学靠拢。创新的培养方式取得了丰硕的回报。近年来,复旦物理系有多本教材获得国家奖项,有多门课程获国家精品和名牌课程等荣誉称号,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各类学生奖项,并在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 Rev. Lett.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流论文,多人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复旦物理系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氛围浓厚。每周一次的组会、非正式午餐报告会、“每周学术报告会”、每年一次的系学术年会、每年主办或承办的3—4场国际性学术会议等诸多的学术活动,俨然已使复旦大学物理系成为国内物理学界学术交流最活跃的中心之一。在充分挖掘系内资源,以服务于研究生科研素质提高之外,复旦物理系更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加快迈向国际一流院系的步伐,与众多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交往密切、合作频繁,建立了广泛的师资和学生双向交流合作关系。在把专家请进来的同时,复旦物理系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出去,去接触国外先进的设备、前沿的科研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直接获得国外著名教授的指导。据统计,复旦物理系每年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等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约30人次。2007年复旦物理系敞开大门、主动纳谏,邀请国际专家对全系科研、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专家认为,复旦物理系已达到美国前50名物理系水平,如果去不了美国一流名校,复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物理系按照“办大学就是大师办学,无大师就无大学”的思路,积极探索教授治系、民主办系的管理体制。将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党总支和系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和教授大会有机结合,相关的问题都由各相关委员会进行讨论筹划和提出议案,并提交教授大会讨论,重大问题则由全体教授大会代表投票表决。系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也为教学科研营造了宽松、团结的氛围。  物理系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深造诣的优秀毕业生。建系以来,复旦物理系共培养近万名毕业生,他们以出色的学识、扎实的物理功底、优良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们在复旦物理系的“熔炉”中被锻造成“高质量的原材料” 后,在各自的岗位上磨砺成才。在复旦物理系成长起来的师生中,有16人成为两院院士,有3人担任了复旦大学校长,更有灿若星辰的系友活跃在科研、教育、经济、行政等各行各业。  科学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复旦大学物理系正伴随着复旦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阔步前进。  物理学系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说明:录取的直博生先作为直博候选人进行培养,通过资格考核后为正式的博士生,未通过考核被分流硕士生,直博候选人约为35人。公开招考博士生的考核方式为笔试和口试,笔试和口试比例为3:7.&专业代码70201专业名称&招生人数20研究方向及导师01有机凝聚态理论&&&&& 吴长勤;02凝聚态理论,量子自旋系统和动力学&&&&& & &陶瑞宝;03理论生命科学&&&&& & &郝柏林;04生物信息学&&&&& & &郝柏林;05低维多电子理论&&&&& & &吴长勤;06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 & &吴骅;武汝前;向红军;龚新高;07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 &Leonardo MCosimo B08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 &黄旭光;09电磁特异介质、等离激元学、纳米光子学&&&&& & &周磊;10量子凝聚现象与统计理论&&&&& & &马永利;11软物质理论、经济物理&&&&& & &黄吉平;12低维体系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 &盛卫东;13量子物质、量子信息及多体物理&&&&& & &施郁;14关联体系新奇量子态的理论研究&&&&& & &虞跃;陈焱;15自旋电子学、磁学、凝聚态理论物理&&&&& & &肖江;16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 & &林志方;17物理学基础理论及其交叉学科前沿&&&&& & &吴咏时;&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综合评判&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政治&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专业代码70205专业名称&招生人数20研究方向及导师01先进功能(铁电、铁磁,或多铁)材料的量子调控&&&&& & &车静光;02表面和界面物理的实验研究&&&&& & &吴施伟;金晓峰;侯晓远;王迅;03半导体低维量子体系&&&&& & &张远波;04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 &钟振扬;05硅基光电子物理&&&&& & &钟振扬;蒋最敏;侯晓远;06低维磁性与自旋相关输运&&&&& & &金晓峰;07半导体物理&&&&& & &修发贤;陆昉;09软凝聚态物理&&&&& & &陈唯;11同步辐射应用&&&&& & &封东来;13分子电子学&&&&& & &吴施伟;14复杂体系电子结构、输运和磁性的实验研究&&&&& & &张远波;李世燕;吴义政;封东来;15计算物理生物学&&&&& & &韦广红;20光子晶体、生物色、等离激元学&&&&& & &资剑;刘晓晗;21低维复杂电子体系的演生物性&&&&& & &沈健;22强关联体系与超导物理&&&&& & &封东来;赵俊;殳蕾;李世燕;23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 & &封东来;24纳米电子输运与材料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 &杨中芹;25纳米尺度物理特性研究及生物单分子研究&&&&& & &杨新菊;26半导体表面纳米结构及其物性&&&&& & &蔡群;27半导体纳米光电子学、纳米光学、纳米加工与器件&&&&& & &安正华;&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综合评判&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政治&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专业代码70207专业名称&招生人数10研究方向及导师01固体光谱&&&&& 沈学础;02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 &赵利;03光生物物理与激光医学&&&&& & &陈暨耀;谭砚文;04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 & &马世红;05纳米结构光谱&&&&& & &陈张海;20量子信息存储,精密光谱&&&&& & &肖艳红;21纳米结构成像&&&&& & &吴施伟;22非线性光谱学&&&&& & &田传山;刘韡韬;&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综合评判&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政治&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文章来源:复旦大学&
本文关键字:
考博网络课堂
考博英语(通用)
医学考博(统考)
2019通用考博英语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
2019通用考博英语全程班
2019医学考博英语全程班
2019医学考博英语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
考博网络课堂
实用 o 工具
实用 o 工具
交流 o 下载
考博课程排行榜
考博公开课
新东方在线考博微博物理化学与大学物理中关于体系对外做功,W正负问题。_百度知道
物理化学与大学物理中关于体系对外做功,W正负问题。
物理化学与大学物理中关于体系对外做功,W正负问题。体系从外界吸收热量与体系向外界放出热量Q正负问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把热力学第一定律 写成这种形式: ΔU=ΔQ+W 。则
放热 ΔQ&0 外界对系统做功
系统对外界做功 W&0
如果写成Q=ΔU+W,是不是系统吸热
ΔQ>0, 放热 ΔQ<0;
外界对系统做功W<0, 系统对外界做功W>0。
那样的话,做题时候怎么确定W的正负啊。 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写成不同形式,有什么不同意义么?
没啥特别意义。写成 第二种形式 时, 吸热
外界对系统做功
Q W均小于零。记住就行了。
采纳率:83%
来自团队:
兄弟,你具体问题是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学物理论文
我的图书馆
大学物理论文
目录 I.摘要 &&&&……………………………….2 II.经典力学建立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原因 …………………………………..2 III.经典力学的成就 &&&&………………………………..3 &&&& 对自然观念的影响 &&&&……………………………….3 &&&& 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3 &&&& 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4 …………………………&&&&.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4 V.总结 &&&&………………………………….6
1/6页&&&&摘要】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深深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经典力学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虽然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很大~但并没有使经典力学失去存在的价值~只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经典力学仍将在它适用的范围内大放异彩。另一方面~经典力学存在的固有缺点和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消极作用。本文将以经典力学的建立背景为起点~&&&& 进一步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经典力学在人类历史与现实中发挥的作用与产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经典力学 建立 自然观 科学 得失
&&&& 17世纪的欧洲~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 1、经典力学建立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原因 &&&&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然而~在十七八世纪里其他自然科学仍处在积累资料。 &&&& 以研究机械运动为对象的力学~在17世纪下半叶建立了一个普遍的力学体系~绝不是偶然的~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 &&&& 欧洲经过16世纪百余年的宗教和政治改革的大变动之后~到17世纪下半叶进入了一个政治上较为安宁~经济上趋于繁荣的时期。生产实践为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就给科学的发展以推动力。 &&&& 推动科学家们研究天体运动规律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例哥白尼学说提出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行星运动的轨道形状问题~为什么行星要沿着一定的轨道绕日运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出于某种实用的目的~但它对科学未来的发展却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正是这种研究为近代力学的体系化奠定了知识基础。 &&&& 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重要基础的有一系列的科学家~特别是伽利略与开普勒:1571(1630;对牛顿力学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伽利略关于抛物体运动定律的发现~对牛顿万有引力的学说也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天文学家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则是牛顿万有引力学说产生的最重要前提。1609年~开普勒出版了他的《新天文学》一书~公布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两条基本定律? &&&&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行星的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的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亦称面积定律。 2
2/6页&&&& 在这之后~开普勒又发现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太阳系中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比等于它们轨道半径:半主轴长;的立方比~亦称周期定律。 &&&&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使整个太阳系的运动的图景以更加简单明了的形式被揭示出来。由于开普勒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确定规律运行的力学系统。因此~西方人把开普勒称为“天空立法者”。 &&&&虽然经典力学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之上~但经典力学的建立和牛顿的个人原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牛顿从青少年时代就对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学习非常勤奋。但他从不死读书~喜欢通过实验来取得真知~并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了许多机械装置和用品~这使他打下了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虽然牛顿是天才~智力水平很高~但他的天才还来源于他的勤奋。他在研究中十分投入~而且常常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这些都培养和锻炼了牛顿的科学精神~为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因素~前人经验~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生产实践的发展~构成了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条件和基础。 &&&& 2、经典力学的成就 &&&&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于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力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这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经典力学把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水平~牛顿把天上运动和地上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从力学上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并对学科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遮蔽 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明确了一切自然科学理论应有的基本特征~这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极其明晰地得出了完善的力学体系~被后人称为科学美的典范~显示出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时~都倾向于选择和谐与自洽的体系~追求最简洁、最理想的形式。 &&&&不难预料~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功将对人类社会在各方面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 :一;对自然观念的影响 &&&& 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得它得以广泛传播~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人们往往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时是有进步作用的。由于它把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原因都归结为自然界本身规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它能刺激人们运用分析和解剖的方式~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更多的经验材料~这对科学的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但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思维的作用~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因而又有着严重的缺陷。 &&&& :二;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 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
3/6页&&&&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以及他的力学研究纲领所获得的成功~在当时使科学家们以为牛顿经典力学就是整个物理学~甚至是全部自然科学的可靠的最终的基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牛顿经典力学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成为了科学家们共同遵循的规范~它支配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他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原理也普遍得到赞赏和采用。牛顿研究经典力学的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如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与公理化方法及科学的简单性原则、寻求因果关系中相似性统一性原则、以实验为基础发现物体的普遍性原则和正确对待归纳结论的原则~对后世科学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 :三;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 经典力学不但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对哲学和人类思想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典力学的直接影响下~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并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唯物论从宗教神学那里争得了发言权~并在随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段时期。经过康德和黑格尔对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吸收~结合当时科学发展成果~最终建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近现代科学和哲学是发轫于经典力学的~正是从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开始~人类在思想观念上才开始真正走向科学化合现代化~而它对人类思想领域的影响也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当物体运动的速率接近真空中的光速时~经典力学的许多观念将发生重大变化。如经典力学中认为物体的质量不仅不变~并且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但相对论研究则表明~物体的质量将随着运动速率的增加而增大~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当物体运动的速度远小于真空中的光速时~经典力学仍然适用。 &&&&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领域中物质结构和能量不连续现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即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的发现~使物理学的研究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特别是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出现了与经典观念不同的新观念。例如?量子力学的研究表明~微观粒子既表现为粒子性又表现为波动性~粒子的能量等物理量只能取分立的数值~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粒子的状态只能用粒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来描述等。但量子力学的建立并不是对经典力学的否定~对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现象并不显著~经典力学依然适用。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如第一个假定~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第二个假定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入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基本概念。按照牛顿的说法~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4
4/6页所向另一绝对的处所的移动。 &&&&莱布尼兹、贝克莱、马赫等先后都对绝对空间、时间观念提出过有价值的异议~指出过~没有证据能表明牛顿绝对空间的存在。爱因斯坦推广了上述的相对性原理~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和时间间隔也变成相对量~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不是与物体运动无关的?一方面~物体运动的性质要决定于用怎样的空间时间参照系来描写它另一方面时空的性质也决定于物体及其运动本身。 &&&& 量子论的发展~对时间概念提出了更根本的问题。量子论的结论之一就是?对于一个体系在过去可能存在于什么状态的判断结果~要决定于在现今的测量中做怎样的选择。这种现在与过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因果顺序概念十分不同的~暗含于时间概念中的因果序列要求过去的存在应是不依赖现在的。 &&&&因此~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可能并不总是合用的。空间与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但并不一定是最基本的次序~它可能是更基本的次序的一种近似。 &&&&第二~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一种解释~就是时空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弯曲、伸展。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置于某一空间时~空间就会弯曲变形~质量越大~空间弯曲变形就越严重。那么~空间为什么会在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弯曲呢?爱因斯坦也没能给出答案。所以~爱因斯坦的弯曲空间理论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量子力学关于电荷间的电磁力和强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原理的解释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认为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或引力子来传递的观点也未得到肯定~因为~至今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传递万有引力作用的引力子。 &&&&第三、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它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使到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因斯坦从力学的观点出发~考虑两个球体的弹性碰撞~利用动量守恒定理和相对论速度相加定理能够导出著名的质速度公式。该式说明~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 ~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第四~经典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可与光速相比的高速情况和微观世界的适用问题~当时没有涉及也不可能涉及。 &&&& 第五~经典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潜在矛盾 &&&&在经典物理学中~最难使人满意之处恐怕莫过于对光的描述了。如果微粒说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当光被吸收的时候~组成光的粒子变成了什么呢?而且为了既表示可称量物质又表示光~必须在讨论中引入不同的实体~这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人心安理得。 &&&& 同样~纳入力学框架中的光的波动论也难以具有承受切应力而不承受压应力的能力~又由于以太对可称量物质并不产生可观察到的阻力~它又必须具有极小的密度。为此~人们绞尽脑汁~臆想出种种以太模型。这种无所不能、无奇不有的以太反倒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热力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1865年~克劳修斯确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揭示出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在经典力学中~从来也未发现类似的情况~力学过程的可逆性是由普遍的力学原理做保证的。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普遍成立的~因此~这个矛盾是无法用力学的基本观念予以解释的。 &&&&事物总是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的。虽然科学家在运用牛顿经典力学方法及成果时使自然科学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