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轻度脂肪肝可以痊愈吗和胆囊息肉怎么办

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日常饮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日常饮食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日常饮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详解胆囊息肉7个疑问_新浪健康_新浪网
详解胆囊息肉7个疑问
  上个月单位体检,张女士做B超发现胆囊里长了个东西,从B超看长的东西在胆囊腔内不移动,是长在胆囊壁上。体检报告:胆囊占位病变,胆囊息肉?建议进一步到医院门诊检查。张女士平时身体不错,要不是查体发现胆囊息肉她平时根本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听说得了息肉后非常紧张,这几天吃饭也不香、睡觉也不踏实。
  李先生发现胆囊息肉快10年了,刚发现那几年一直密切复查,息肉从0.3厘米缓慢长到0.5厘米,由于没有任何不舒服且近3年来工作较忙,一直没有复查。最近2个月来李先生感觉右上腹有时不舒服,到医院做B超发现息肉不知何时已经长到1.2厘米了。
  胆囊息肉多数是在偶然的B 超体检才发现的,单位组织的查体中约有5%的人检查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怎么得的?到底要不要治疗……我们将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1 胆囊息肉症状如何?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少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可伴有,不适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少数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出现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时可有胆绞痛发作及急、慢性炎症发作的表现。
  2 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
  近些年胆囊息肉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检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发生变化及生活环境等不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等,也有人指出: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与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有关系。
  3 胆囊息肉一定是恶性的吗?
  其实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个笼统称谓,少数息肉和还是有关系的。在临床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胆固醇性息肉:约占65%,又称为假性息肉。目前理论上认为此类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毫米以内,以多发为主,多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胆囊功能良好。胆固醇息肉和饮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或有的病人容易得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息肉病人建议:禁酗酒、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蛋黄、肥肉、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可加重肝胆的代谢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固醇息肉。此类息肉若小于0.5厘米且数量少,可试试服用药物治疗。对于1厘米以下的胆固醇息肉可以每6个月到一年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
  第二种:非胆固醇性良性息肉:约占3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炎性息肉是长期刺激合并形成的。胆囊腺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是癌前病变,癌变率在30%左右。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也有癌变危险。此类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不建议保胆及药物治疗,建议胆囊切除手术。
  第三种:息肉型早期胆囊腺癌:约占5%,其实这种类型严格意义来讲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胆囊息肉的范畴了。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有时仅靠B超难以鉴别,必要时要做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约80%以上大于10毫米且单发;约70%位于胆囊颈部;约有一半伴有胆囊结石。一旦怀疑此种病变应尽早手术治疗。
  4 吃药可以治疗胆囊息肉吗?
  对于多发胆固醇息肉,有些药物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于有些小于5mm以下胆固醇结晶或预防新发可能有一些效果。药物对于真性息肉无效。
  5 患有胆囊息肉如何检查和复查?
  多数情况下,B 超检查能够早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是结石还是息肉,对于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于CT和核磁。但要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上边提到的后两种类型,可能就需要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帮助诊断。诚然,有时靠这些检查也不能100%确定,需要医生综合患者情况判断。有些息肉性质不能确定,甚至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B超,密切观察。
  6 胆囊切除以后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胆囊切除患者的年龄从十几岁到80岁不等,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常见的腹部手术。有些人切除胆囊后短期内有轻度和,特别是进食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后易发生,这种现象可逐渐通过肝脏分泌和胆总管扩张来代偿胆囊缺失的功能,多数腹泻腹胀可在手术后几个月减弱或消失。目前循证医学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胆囊切除后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目前医学水平认为切除胆囊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
  7 什么情况的胆囊息肉要做手术?
  胆囊息肉是常见病,既不能过于担心,也不能大意。现在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了,单位或个人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多发的,感觉长了好多个息肉一定不好,未免害怕紧张。从临床经验上来看,一般而言多发的息肉可能比单发的好,多发息肉多数是良性胆固醇息肉;而如果是单发的反倒要高度警惕。如果是多发小于1厘米,建议病人观察,但不是就不管它了。大约半年做次B超,观察期间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这是最重要的。若有不舒服症状可以试试服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厘米的多发胆囊息肉可以暂不手术。
  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癌变或癌的漏诊,这主要是指前面提到的后两种息肉类型。另一方面是针对症状,若不舒服症状用药不缓解,继发慢性胆囊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可以除外等其他因素引起可以考虑胆囊切除。
  简而言之:短时间生长迅速的息肉;大于1厘米的单发或多发;广基底胆囊息肉;伴有胆囊壁局部或整个增厚;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B超、CT及核磁不除外癌变可能,通常建议手术。
  二十多年前,胆囊切除需要腹部开大刀口手术,现在99%都可以腹腔镜完成手术。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是三四个孔完成胆囊切除术,医生通过2D监视器完成手术。现在医生可以在3D显示器下进行腹腔镜手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两维腹腔镜手术立体触觉不足的缺陷,使得手术更立体、更安全、更精细而准确;医生经过肚脐一个孔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得患者术后创伤更小、伤口更美观。
腹泻常用药品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我有一个朋友,30多岁,他的脂肪肝,胆囊息肉是0.5乘0.4CM,请问有什么建议
我有一个朋友,30多岁,他的脂肪肝,胆囊息肉是0.5乘0.4CM,请问有什么建议
我有一个朋友,30多岁,他的脂肪肝,胆囊息肉是0.5乘0.4CM,请问有什么建议
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没有直接关系,脂肪肝可治疗和预防加重,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和饮酒;胆囊息肉可先与观察,如继续生长超过0.8CM或多发性的就应手术治疗。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建议经常服用中药方剂辨证治疗。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刚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脂肪肝与胆囊息肉发病有关系
分析研究脂肪肝与胆囊息肉发病的相互关系。
方法:超声检查2 469名体检的事业单位人员,按脂肪肝及胆囊息肉的诊断标准检查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受检的2 469名人员中,脂肪肝患病率为30.2%,胆囊息肉患病率为12.4%,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两组的胆囊息肉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脂肪肝组与轻度脂肪肝组的胆囊息肉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胆囊息肉患病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
结论:脂肪肝与胆囊息肉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分析原因:
1、脂肪肝与胆囊息肉都属于代谢性疾病范畴,是体内代谢异常累及肝胆系统的表现,与营养过剩有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两种疾病的患病率有所提高。西方国家脂肪肝的临床患病率是20%~30%。本文统计结果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为30.2%,达到西方国家的高值,胆囊息肉患病率为12.4%,比一般统计资料高,两者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受检者是效益较好的单位有关。男性脂肪肝及胆囊息肉患病率均高于女性患病率,这可能与男性外出应酬多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有关,而女性雌激素对血脂和肝脏脂肪代谢有促进与保护作用,这也是男性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
2、本研究显示轻度脂肪肝组的胆囊息肉患病率与中度脂肪肝组的胆囊息肉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与本次检查者中度脂肪肝的程度不重且人数不多有关. 本研究各年龄组中,脂肪肝组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胆囊息肉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均以40~4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可能与该年龄段工作压力大,运动减少,在外就餐多摄入过多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关。
本文引自 欧健苹 新医学2010年2月第41卷第2期。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0:47
赵刚大夫的信息
赵刚大夫电话咨询
赵刚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刚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刚大夫提问
赵刚的咨询范围:
肝、胆、胰、脾疾病,尤其是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疾病的诊治。
赵刚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胆石病专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脂肪肝怎么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