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癌大肠癌的方法和肠癌哪个病情更凶险

自查死亡率最高的九大癌症
自查死亡率最高的九大&&&&癌症——人类最凶恶的杀手,已跃居死亡率首位。据世界卫生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多万人死于癌症。长期以来,人类与之抗争的手段大多是手术、化疗药物和电离射线,但接受治疗的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50%左右,甚至更低。癌症晚期痛苦不堪,既受到局部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癌细胞对身体的啃蚀。但早期发现癌症,采取积极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则大不相同。因此,自查癌症非常重要。&&&&一、&癌症信号&&&&人体恶性肿瘤有75%长在体表。临床欢察发现,在癌症的早期会有一些症状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医学家们称之为“癌症信号”。综合中外广为宣传的癌症警报信号,主要有以下11条:&&&&1、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如乳腺、颈部和腹部肿块日久不消,尤其是逐渐增大者。&&&&2、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溃疡,如舌头、颊粘膜、皮肤等,经久不愈者。&&&&3、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或感觉所有的食物味道都相同者。&&&&4、吞咽时胸骨后不适,有梗噎、疼痛感觉者。&&&&5、久治不愈的干咳,痰中帯血丝,或声音嘶哑者。&&&&6、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血、或视力减退、复视、目光呆滞而模糊,单侧持续性头痛进行性加剧者。&&&&7、大便习惯改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夹血者。&&&&8、小便习惯改变,原因不明的血尿者。&&&&9、月经期以外或绝经以后的阴道出血,特别是性交后阴道出血,白带夹血者。&&&&10、疣或痣突然增大,或破贵出血,脱毛,色素加深者。&&&&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消痩、贫血等。以上癌症信号并非一定是患了癌症,只是提醒人们警惕癌症的进攻。所以,不可对上述临床表现神经过敏,若断章取义地往自己身上硬套,终日如惊弓之鸟,寢食不宁,反而有损健康。&&&&二、癌前病变&&&&什么叫癌前病变?&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病变本身并不是癌症,但在其基础上容易发生癌变,这就是所谓的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以下几类。&&&&1、粘膜白斑&&&&发生于口腔的粘膜白斑属于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约占5%左右。初起为白色咽雾样白斑,不高出粘膜表面,以后逐渐发展为灰白色斑点,高出于粘膜表面。如果粘膜表面发生溃疡基底部变厚变硬,即为恶性病变的征兆。粘膜白斑还可发生于皮肤、子宫等处,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不可掉以轻心。&&&&2、溃疡、瘢痕和瘘管&&&&经久不愈的粘膜或皮肤上的溃疡、瘢痕或瘘管等,往往有癌变的可能,要引起重视,如皮肤或口腔粘膜、胃粘膜、舌粘膜上的慢性溃疡;烧伤、烫伤或冻伤后的瘢痕;长期存在的骨髄炎和结核性瘘管等。&&&&3、增生&&&&许多部位如食管粘膜、支气管粘膜、乳腺和皮肤的不典型增生,即有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有可能转化为癌症。皮肤和乳腺等外表部位的增生容易被发现,内部粘膜增生则要靠&X线、纤维镜检查才能发现。&&&&4、慢性炎症、息肉&&&&胃、肝、胰、直肠、结旸、肺、子宫颈、皮肤等慢性炎症或息肉,常可引起癌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的癌变率为10%;胃息肉的癌变率在10%以内。反复发作性慢性肝炎,易形成增生性结节。增生的肝细胞即有癌变的可能。有报道,乙型肝炎的患者癌变率比正常人高出200倍以上。慢性胰腺炎纤维化形成有癌変的可能。慢性溃疡结旸炎、血吸虫性肠炎等,可因溃疡、增殖而发生癌变。结肠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尤其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更高,可达40~50%。子宫颈慢性炎症可能为宫颈癌的潜兆,有些宫颈癌以宫颈慢性炎症的形式隐伏存在。&&&&三、癌症转移信号&&&&由于淋巴结位于皮肤表层,而癌症转移往往累及淋巴结,故对癌症病人的淋巴结肿大要仔细检查。癌症转移的淋巴结肿大质地坚实,甚至坚硬如石块,且不易推动。&&&&一般胸腔里的肺癌、气管癌、食管癌、纵隔癌常转移至右侧锁骨上淋巴结,引起右锁骨上淋巴结发生癌变肿大;腹腔里的胃癌、胆癌、胰癌,十二指肠癌以皮直肠癌、卵巢癌、睾丸癌、肾癌等,常转移到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引起左锁骨上淋巴结发生癌变而肿大;乳房癌常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舌、唇、齿龈、颊、鼻、腭、扁桃体、咽、喉部的鳞状细胞上皮癌,常转移到颈颌下淋巴结,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罕见的上皮癌,常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鼻咽癌常先出现颈部淋巴结癌变。&&&&如果癌症病人摸不到淋巴结肿大,可以注意有关症状同样能得知癌的转移动态。肿瘤向深层淋巴结转移,总是会发生种种圧迫症状,如压迫心脏及大血管后,即产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出现颈部肿胀、青紫、胸壁静脉曲张;压迫喉上神经,则出现声嘶或失音;压迫交感神经节、肋间神经及食管,则发生胸痛及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则产生咳嗽和呼吸不畅;颈交感神经节被癌肿压迫或浸润,会引起单侧眼球凹陷、瞳孔缩小、眼脸下垂及汗闭;癌肿侵至胸膜,则发生胸膜腔内血性积液,引起呼吸急促;侵及腹膜,则发生腹腔积液等现象。&&&&四、九大癌症的早期表现&&&&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九大癌症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其中最凶险的癌症是肝癌。其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一般不超过6个月至3年。以上这些癌症,在早期均有其独特的症状表现,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区分辨别。&&&&1、胃癌&&&&胃癌是亚洲,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中国,胃癌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早期胃癌一般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或出现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如上腹部剑突下疼痛,空腹时或食入东西时痛增,胃脘胀闷不舒,食欲减退或厌食,对食物的喜好突然改变,或有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等。胃肠X线造影、胃镜检查可以确诊。&&&&但是,临床上不少胃癌病人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待发现时已是晩期。因此,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就需对那些只有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但属于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捡查。胃癌的高危对象主要有:&&&&(1)&&患有胃息肉症的人。&&&&(2)&&患有慢性胃溃疡的人。&&&&(3)&&患有萎缩性胃炎的人。&&&&(4)&&曾作过胃大部切除的人。&&&&以上这些疾病被称为癌前病变,因这些病变确有发展为癌症的可能。如果出现持续性腹部剧痛、呕吐、便血,或心窝下有梗塞感、上腹部可能摸到肿块等,则多已属于晩期胃癌。此期治疗为时已晚。而胃癌早期手术治疗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由此可见胃癌是可以预防的。&&&&2、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病率名列第四位。中国每年死于食管癌的患者约十几万,即16.7人/10万人口,占全部肿瘤死亡率的22.34%&。男性比女性多5~10倍,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早期食管癌症状都轻微,如果在吞饮过冷、过热、过酸或过硬的食物,时常感觉胸骨后酸痛,或刺痛、灼痛或隐痛,就要引起注意。食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是吃东西时有梗塞感,有些病人诉说物咽下时,滑过食管的感觉很清楚,或是觉得咽喉或食管有异物,吞咽时有梗噎感,脊背发沉等。食管癌进一步发展,到了中期就会出现吞咽困难。当流质食物都难以下咽时,病情已趋恶化,此时治疗为时已晚。食管癌与食管炎的症状很相似,但症状的剧烈程度不同,而且通过食管X线片或食管纤维镜能够鉴别。食管癌如果发现得早,其5年生存率为80%&。&&&&3、肺癌&&&&肺癌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绝大多数为男性病人。肺癌的发生与接触化学、吸烟及放射性物质等有关。尤其是吸咽,若一天吸咽的根数乘吸烟年数,得出吸烟量,如超过600的人,每8人中就有1人会得肺癌。肺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仅10%左右;而经过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提高3倍。但在全部患肺癌的人中,能得到外科手术治疗的,只有五分之一。可见,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是提高年生存率的关键。&&&&一般来说,肺癌早期不易发现,初起时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结合等相似。一旦出现持续性咳嗽,久治不愈,多呈干咳,或痰中带血丝,并伴有胸背疼痛不适,或低热持续不退或咯血等症状时,往往已是肺癌的中晚期。因此,早期诊病非常重要。当发现以下几种情况,须采取有效检测手段如胸部分层片、电视透视、CT、痰液找癌细胞、关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以确诊:&&&(1)&&各种体格检查或患其他疾病作胸部拍片时,偶尔发现肺部阴影者。&&&(2)&&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X线胸片有炎症阴影,经2个星期抗炎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肺部阴影吸收不佳者。&&&(3)&&属于“高度危险人群”对象,即45岁以上男性,有10年以上老慢支、肺结核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有长剘吸烟史,近期发现血痰或咳嗽加剧而疗效不佳者。&&&&其实,肺癌性骨关节病变经常先于肺部症状数月或更长时间出现,临床上多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常延误了手术的机会。所以,凡中年以上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大关节肿痛,四肢末端肥大、胀痛麻木,杵状指皮甲床周围红晕,用一般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该作仔细的胸部捡查,密切随访有无发生肺癌的可能。&&&&4、肝癌&&&&中国为肝癌的高发区,发病率约为5.2人/10万人口。肝癌虽然在恶性肿瘤中屈居第三位,但其凶险程度为其他肿瘤所不及。&&&&据统计,肝癌长到直径5cm以前,一般既无症状也难以被摸到肿块,也就是说,如若肝癌病人感到某些不适,或是被摸到肿块,那么体内的肝癌大致已经长到5才cm以上了。肝癌的早期症状首先表现为全身倦怠、容易疲倦,即使靜卧休息也无法消除。这一症状常会被人忽视。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感觉右上腹、心窝部钝痛,或有胀闷不适感,食欲减退,恶心,食后胃脘部有饱胀不适,或有巩膜黄染。如果出现蜘蛛痣或肝掌,则疑有肝病。&&&&40岁以上患肝癌的机会增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密切,乙肝表面抗原(即HBsAg)阳性者患肝癌的危俭性10倍于阴性者,若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则其危险性更高,是阴性而无肝炎者的30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可形成慢性肝炎,并可转化为肝硬化、肝癌。&&&&此外,肝癌还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即直系家属中有人患肝癌的,其肝癌发病的机会亦多。&&&&所以,40岁以上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或40岁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皆应视为肝癌的高危对象,肝癌患者的亲属也可视为肝癌的高危对象。以上人员应每年2次到医院检查。甲胎蛋白(即AFP)检查与B超检查联合应用,可使95%以上的早期肝癌发现。不过只有70%的肝细胞癌病人能分泌异于正常值的甲胎蛋白。为避免有漏网之鱼,再加以肝脏B超检查,不失为可行的办法。目前肝脏B超可测到肿瘤之最小直径为1cm。&&&&5、乳腺癌&&&&乳腺癌为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各种癌症中,乳腺癌是最易自我发现的。早期乳腺癌多表现为单侧乳房上有硬块,初起小如米粒,活动度好,以后逐渐发展增大。由于这种硬块多无疼痛,故常被忽视,如果在乳头附近出现硬块,乳头便会受牵拉而扭转凹陷,有时还有褐色分泌物渗出,夹有血丝。如果病情恶化,则可在表面形成溃疡。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或未婚女性,或未充分哺乳的女性易患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有癌变倾向,而几乎半数的妇女患有该病。所以对乳房小结要特别留意。早期发现病变的最好办法是妇女学会自我检查:取坐位或立位,在镜子前自我观察双侧乳房和乳头是否对称,皮色是否正常,然后高举双手,再两手插腰,观察乳房的变化,最后仰卧位轻压乳房(注意不要揑起),仔细分辨乳房和腋窝有无肿块。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疗效较好,如果硬块小于1cm者,约有95%的人可治愈。肿块越大,则疗效越差。&&&&但是,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常被误诊而延误了治疗时间。如隐匿性乳腺癌,乳房部位摸不到肿块,早期表现为乳头有异常分泌物,多为血性,也可有粘稠液体,乳头有回缩和凹陷,腋窝淋巴结随癌细胞的转移而肿大。这种癌需放射线摄片等检查以确定珍断。炎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其表现为乳腺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乳房增大,与炎症初期的肿块几乎无区别,故常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妊娠期乳腺癌因妊娠后期、脯乳期乳腺增大并有轻度疼痛而疏忽诊断,故应特别注意特殊时期的乳房变化。&&&&男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也不可忽视。由于男性乳腺较小,又缺乏腺体组织,一旦发生癌变,很快就会波及到胸机、胸膜,并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必须提高对男性乳腺癌的认识和警惕,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手术治疗。&&&&6、子宫癌&&&&子宫癌为女性生殖器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宫体癌占15~25%,宫颈癌则占75~85%,患者以30~50岁最多。子宫体癌好发于未婚未育,或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者。子宫颈癌好发于性经验较早,与许多异性有过性关系,或生产次数较多的女性。&&&&子宫体癌主要有3种,即子宫内膜癌、绒毛膜上皮癌和子宫内瘤。而子宫内膜癌80%以上为腺癌。本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临床表现为绝经前月经不规则出血,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绝经后又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当癌瘤溃烂时,带有血性的白带增多;早期很少腹痛,晚期可经常发生腹痛,这是由癌肿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接触性出血是早期宫颈癌的重要症状,有时可见到绝经后出血,其次为白带増多。晩期则见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反复发生或持续少量出血,可以引起贫血,甚至因出血性休克而致死;白带增多可混有血液;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后则出现恶臭排液。若疼痛提示病情已到晚期。&&&&子宫癌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子宫体诊断性刮宫活检、阴道细胞学检查等而确诊,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7、肠癌&&&&肠癌发病率为消化系肿瘤的第三位,仅次于食管癌和胃癌。肠癌有55%形成于直肠,还可发生于十二指肠、结肠、肛门等。&&&&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排粘液掺血样便,排便时感觉肛门深处痛楚,或排便困难,经常有残便感,或便意频频,如果癌肿发生于结肠或十二指肠部位,则多无排便疼痛感,而贫血、大便岀血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肿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排便失常,或便秘或下痢。当肠癌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时,多已属晚期。&&&&盲肠也是恶性肿瘤经常问津之处。盲肠癌的早期可毫无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相继出现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右下腹疼痛等异常,并且盲肠癌有时造成阑尾腔的轻度梗阻,使之发生轻度的炎症,其表现酷似慢性阑尾炎。因此,慢性阑尾炎时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若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右下腹有肿块、便中带血和逐渐消瘦等异常,应立即请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盲肠癌。&&&&肠癌多发于60岁左右的老人,尤其是排便习惯不良者,故老年人大便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去医院,请肛肠科医生检查。&&&&8、血癌&&&&血癌即是白血病,为骨髓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患病率为3人/10万人口,多发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老人也可见此病。在中国,白血病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六或第七位。&&&&儿童及青年患者起病多急骤,有高热、全身疼痛、进行性贫血及显著出血倾向,老年及有些青年也可缓慢起病,逐步进展,以乏力、食欲不佳、劳动后气急等为主。据报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即急性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可以淋巴结肿大或关节疼痛而起病。急性白血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出血和贫血。在病变初期常有疲倦、懒散感、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或有原因不明的持续性高热,并可见颊粘膜、牙龈粘膜出血,或皮肤上有瘀点瘀斑。成人急性白血病以发热为常见症状。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出血症状最为严重。几乎所有患者早期都有贫血,随病情进展而加重。&&&&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个别患者在体格检查、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尔发现脾肿大,或白细胞异常而获得确诊。各型慢性白血病的一般表现,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代谢亢进导致体重减轻、发热、盗汗、脉速,晩期则见恶病质。&&&(2)&&进行性贫血而致苍白、乏力、胘晕、心悸等,或因血小板減少而出血。&&&(3)&&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压迫局部器官或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出现各种症状,如左上腹坠胀、胸骨压痛、关节痛等。&&&&若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骨髓、血象检查可帮助确诊。&&&&9、鼻咽癌&&&&在全世界的鼻咽癌发病率中,中国高居首位,占全身肿瘤的12.4%,男女之比为2~6比1,以中年人多见。&&&&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既轻微又不典型,但仔细欢察,有以下异变信号:&&&(1)&&鼻涕带血,这是典型的鼻咽癌早期表现。&&&(2)&&颈部耳后出现肿块,初起较小,似花生米样,质地偏硬,无灼热、疼痛感,服用消炎药肿块不缩小反而增大,活动度减少直至完全固定,这是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性癌。&&&(3)&&耳胀、耳鸣、甚至耳聋,排除耳部疾病引起者,可因鼻咽癌所致。&&&(4)&&斜视或复视,排除眼病引发者,可能是鼻咽癌向颅内扩展时,波及外展神经,致使该侧眼外肌麻痹所致。&&&(5)&&顽固性头痛,多为一侧性、持续性,轻者隐隐作痛,重者呈抱头呻吟痛苦状,使用止痛片无效,需用麻醉剂(如杜冷丁)才能止住。&&&(6)&&鼻塞,嗅觉减退,这是癌肿向后鼻孔扩展时出现的症状。&&&&此外,当癌肿侵入邻近组织、器官,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突眼、失明、声音嘶哑、咳嗽、胸痛等。若有上述表现,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一般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认真自查癌症,极早发现,极早防治,积极应对:乐观社交、坚持锻炼、健康饮食、恰当补充抗癌物质、配合治疗、赶走邪恶的癌细胞,健康长寿有希望。&&&&摘编自:/ebook/detail.jhtml?id=&page=38&&&&&
馆藏&1190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警惕:吃太好!年轻人患大肠癌更凶险|大肠癌| 患者_凤凰健康
警惕:吃太好!年轻人患大肠癌更凶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位居前列。目前油腻、煎炸、熏烤类食物已经成为人们饭桌上的“常客”。而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油炸烧烤等因素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专家提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远离大肠癌的关键。
警惕:吃太好!年轻人患大肠癌更凶险(华盖供图)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目前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构成中,紧随发病之首的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位居前列。目前油腻、煎炸、熏烤类食物已经成为人们饭桌上的&常客&。而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油炸烧烤等因素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专家提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远离大肠癌的关键。 &两高一低&习惯成祸首 &吃得太好容易得肠癌,而吃得太单一也会出问题。&据专家介绍,在临床中曾遇到一对老两口,老爷子76岁被查出直肠癌,没过多久,老伴儿也因为直肠癌住进了医院。&夫妻俩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几样食物,几十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过,虽然蔬菜吃得多,但长期饮食品种单一,又习惯了节俭,吃隔夜饭菜等,都是患肠癌的诱因。&专家对此给予了解释。 医学研究显示,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因素,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再加上都市人的运动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肿瘤的发生都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运动量少还会导致肠的蠕动比较慢,存储的宿便比较多,增加患癌几率。 另外,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的发生,而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 专家建议,大家平时饮食应多吃蔬菜和粗粮,如大白菜、芹菜、韭菜、海藻类、根茎类、小米、玉米等蔬菜和食物,膳食纤维可增进肠道蠕动,缩短食物通过的时间,减少食物中所含的有害物质破坏肠黏膜的机会,还可以吸附带走部分有害物质。现在饮食养生提倡多吃白肉即禽类或鱼类,一旦发现便血等不适症状,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有效辨明病因,有针对性治疗。  肠癌为何逼近年轻人 &只是感觉经常腹胀而已,怎么会得上大肠癌?&拿到医院开出的诊断书,32岁的张女士很惊讶。&最近几年,类似张女士这样年轻的肠癌患者有增多迹象,而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专家称,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排第4位,其5年生存率在25%&50%之间。
[责任编辑:李天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3959949
播放数:532642
播放数:483719
播放数:433187
48小时点击排行您所在的位置: >
> 超八成胃癌肠癌发现已到中晚期
超八成胃癌肠癌发现已到中晚期
  肿瘤外科专家谢文彪提醒,胃肠癌如能在早期发现、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患者中,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开展大肠癌的早查早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名医简介
  谢文彪,平江县人,医学博士,现任南华附二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肿瘤中心外科主任。1986年毕业于南华大学。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肝胆外科)。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组建南华附二医院肿瘤外科并担任主任,科室组建后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和事故,且运行情况良好。同时担任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国际外科学杂志》第一、第二届编委;南华大学《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政协衡阳市第九、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近10年来专门从事普通外科相关肿瘤(甲状腺、乳腺及腹部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在治疗理念上得以及时更新并在方法处置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名医语录
  人民抚育我成长,我将知识献人民
用精湛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
  &超过80%的患者确诊胃肠癌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南华附二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肿瘤中心外科主任谢文彪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他说,在我国早期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始终徘徊在10%-15%。事实上,大肠癌如能在早期发现、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患者中,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因此,开展大肠癌的早查早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岁时,父亲因患直肠癌离世
  谢文彪博士出生于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亲是平江县商业局干部,母亲是县饮食公司职工。一家几口过着清平、温馨的生活。可谢文彪6岁那年,父亲因患直肠癌而匆匆离开人世。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一年后,也被无情的病魔夺取了宝贵的生命。后来在高考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谢文彪为自己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要么不上大学,要上就一定得学医,将来用自己的医术来救治像父母那样的病人。那年,谢文彪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华大学。
  2002年,在读博期间,谢文彪博士继顺利将直径达16cm的巨大肝瘤和直径达12cm的肝血管瘤切除后又成功主持完成了湘南片首例同种异体背托式肝移植。2003年,谢文彪博士学成归来后,连续多次顺利完成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晚期结肠癌,病人至今无瘤生存。该手术至今全国公开报道仅11例。2004年,他又在衡阳首次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肿瘤。2006年5月,湖南卫视报道了我省攸县一位肾移植后的教师患上了胃癌,辗转省内多家医院,最后在南华附二医院肿瘤科完成手术并长期生存。众所周知,器官移植后病人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病人往往抵抗力差。在此基础上做胃癌手术,风险很大而且手术治疗效果大多不好。报道播出后,北京、四川等地的病人及医学专家来电、来函咨询治疗经过并称此为&医学奇迹&。而这一奇迹的手术者,又是谢文彪博士。谢文彪博士为附二医院赢得了良好声誉,很多病人慕名前来治病。
  超八成胃肠癌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
  据了解,日本发现的胃癌中80%是早期,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普及胃镜体检的做法。然而在我国,由于国民健康体检意识较淡薄,导致我国80%的患者在发现癌症时,已为中、晚期。要想发现早期胃癌,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做胃镜筛查。事实表明,年度体检中加入胃镜检查对发现早癌很有利,尤其对40岁以上、有消化道癌肿家族史或既往有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高危人群尤显重要,可明显提高诊断率,治疗率。
  谢文彪说,他每年要做100多例胃肠癌手术,他发现在衡阳超八成胃肠癌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真正是早期发现的胃肠癌患者还不到10%。
  谢文彪说,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人居多,男多于女。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等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湛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
  在谢文彪眼里,医生必须要有胆识,不但要敢干事,而且还要有见识和技能。做任何手术首先要考虑给病人带来什么,不要瞎冒险,要冒该冒的险,否则会让病人痛苦不堪。
  临床工作中,谢文彪博士还时刻注意用自己所学知识尽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进行营养支持时,从血管注入营养药,费用高。而从肠道注入营养药所用的导管及药品花费也贵。谢文彪博士将自行设计的胃造瘘和空肠营养二用管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仅此一项就为每位此类病人节省费用数千元。
  谢文彪在省内外患者中享有很高声誉,许多外地患者一旦遇到胃肠等肿瘤外科方面的疑难杂症,便会慕名找到他。而他也从未让患者失望过,凭借他20多年普外临床经验及精湛医术,让众多患者转危为安。
  患者邹某,52岁,2008年因&原发性脾亢&行&脾切除术&,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年多,今年5、6月份因&反复腹痛2个多月,不能进食、呕吐,呕血,黑便1个多月,先后在我市多家三甲医院、湘雅医院就诊,外院检查诊断考虑空肠上段cohn病并出血、肠癌并出血、肝硬化等。多家大医院均不接收(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绝望之余,多方打听、慕名找到谢文彪博士,今年6月27日入住肿瘤中心(胃肠外科)。谢文彪博士立即组织科内医师讨论,并查阅类似一例病案报道供大家学习。分析病情认为:患者血小板增多明显,有可能某段空肠系膜血管有血栓,致对应空肠缺血、狭窄梗阻(上消化道造影提示一段空肠狭窄段约8厘米);门静脉反复血栓形成、再通可发生门静脉海绵体样变性病理改变。经营养支持治疗后,谢文彪博士带领单汉国副主任医师、黄笛鸣主治医师果断手术探查,术中发现空肠上段有一段长约8-10厘米狭窄段,呈条索状,局部粘连,近端梗阻明显,对应系膜挛缩增厚,血管闭塞,肝门区结构紊乱,血管丛曲张,粘连严重。与术前判断基本一致,仔细分离切除狭窄梗阻空肠并行肠吻合,术后恢复顺利,患者终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了,血小板增多也可以吃药降到正常水平了,患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患者李某,69岁,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因&反复上腹痛40余年,黑便4天,呕血2天&急诊,今年3月18日入住肿瘤中心(胃肠外科)。入院查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A1期);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狭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腹水;双侧胸腔积液2肝硬化等。3月20日再发呕血,复查血常规Hb35g/L,血压下降,患者病情危重,肝功能差,又是罕见&熊猫血型&。血源紧张,手术风险很大,谢文彪博士带领单汉国副主任医师、黄笛鸣主治医师一边积极联系全市血源,一边当机立断、争分抢秒紧急手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手术顺利,很快结束,术中同时予以输血、补液、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平稳,术后恢复好,精神食欲正常,无腹痛、黑便及呕吐,目前病愈出院。(记者 贺正香)
-----------------------------------------------------------------------
网友评论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胃癌大肠癌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