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编辑推荐最新发布的文章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一、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只有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为了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数学学习,做到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学期我们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精心备课,设计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
本学期,我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课堂上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的数学学习是快乐的,积极的。
2、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们中年级没有进行物质奖励,而是以精神鼓励为主。
如:上课发言的同学奖励一个笑脸,集够10个笑脸奖励一个贴画;作业写得干净、工整、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优,集够5个优也奖励一个贴画;每次知识整理和实践作业被选中展出的作品奖励一个贴画;每次单元测试成绩在95分+2以上的同学也奖励一个贴画,集够10个贴画可以得到一张表扬信。
二、让学生拥有大胆、自信的表达勇气。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思考,本学期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上课发言同学奖励一个笑脸,即使说错的孩子也有奖励;
3.课下和学生谈话,消除学生的顾虑。
4.和家长及时沟通,一起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 我们经常通过短信、面谈、电话、微信、QQ等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数学表现情况,和家长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升入中年级以后学生由原来的铅笔书写逐渐要改为钢笔书写,为了让学生的作业更加干净、工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书写练习。
开学初,我们进行了数字的书写练习。要求学生每天在写家庭作业之前,先练字。
2.提高对作业的要求。
我们没有让学生直接进入钢笔的书写,而是从铅笔书写过渡到钢笔书写。我们要求,只有作业中得够10个优的同学才能用钢笔书写。这样的要求,既规范了学生书写,又激发了学生想早日使用钢笔的愿望。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改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够自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书写,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
点赞暂无点赞记录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欢迎您的到来!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日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习惯
张琪&& 湖南省临武县金江镇中学&
& 【摘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 【关键词】中学学习& 学习习惯& 课堂教育
&&& 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求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中学生的青春期是人类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学生智力水平迅猛提高,但尚不成熟;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但缺乏社会经验;情绪波动起伏大,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中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中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中学生将受用终生。
一、科学管理课堂
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降低学生的挫折感,学生的成功体验可以激发内心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和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都倾向于那些成绩优良、举止规范的学生,却不喜欢,甚至迁怒于那些学习懒散、调皮捣乱的&后进生&,于是,教师在无形中就对学生产生了偏见。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要求教师必须克服个人偏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力争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鼓励和强化良好学习行为
人类行为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学生遵守规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要重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教育价值,经常性鼓励学生,形式要多样化,达到表扬学生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抑制或避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方法来鼓励和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如可运用面部表情、动作语言如点头微笑、伸出大拇指等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称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行为的赞赏;当学生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运用恰当的方式如给予奖品、允许学生参加某项活动、享有某种好处等对他进行奖励。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首先,改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法起着先导作用,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在教师传授方法的潜移默化下习得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示范性教学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研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方法的优劣,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解决难题。
(二)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信,主要来自于对成功的体验,来自于教师、家人和同学的给予的赞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动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给予他们每一个人锻炼与发展的机会,用积极的言语或情感激励他们,面对不自信的学生,为他们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同样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特别的希望和关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不能只依靠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还需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学生在自我约束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的作用下,自我主体意识逐步得到增强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目标控制、榜样控制、集体控制、协议控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出现不良学习行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目标的激励、榜样的效仿以及借助班集体和协议的约束等非惩罚措施来预防或阻止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积极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的反思,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给学生金山银山,不如给学生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1]&. 研究文献题录[A]. , 2011.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谢浩,刘晓帆.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49.
[4]刘丽娜. 学生课堂参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 12-15 ]
下一篇:[ 12-15 ]
没有相关信息!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