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演化与博弈论博弈

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中国高校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表现出来的非伦理行为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高校的科研考核压力是引致教师非伦理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教师在高度的科研考核压力下急功近利,容易导致一系列的科研非伦理行为。另外,除了完成科研任务外,“教书育人”依然是大学教师的神圣职责,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高度科研压力的环境下,人们会对工作任务进行“厚此薄彼”的理性选择,于是,追逐科研成绩成了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甚至为达目标而不择手段,科研非伦理行为层出不穷。同时,对学生的关注度下降,教学非伦理行为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绩效考核压力的积极作用,绩效考核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给被考核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而导致个体投机取巧,从事一些非伦理行为,它又可能成为激发个体前进的动力,促进教师绩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把科研考核压力分为挑战性压力和阻断性压力,探讨这两种压力对高校教师科研非伦理行为和教学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通过三个方面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首先,研究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即,科研考核压力对非伦理行为是否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第二,研究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即科研考核压力通过哪些中介变量对非伦理行为产生影响?第三,研究科研考核压力对非伦理行为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即,哪些变量可以调节科研考核压力与两种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其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的?基于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一系列研究假设,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如下:
(1)挑战性科研考核压力对科研非伦理行为具有负向影响,阻断性科研考核压力对科研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挑战性科研考核压力和阻断性科研考核压力对教学非伦理行为都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挑战性科研考核压力和阻断性科研考核压力对科研和教学非伦理行为影响过程中的“黑箱”,寄望为高校更为有效地对教师的非伦理行为进行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科研考核压力会影响到个体的认知和情绪,本研究针对科研注意力、教学注意力、焦虑情绪在挑战性压力对科研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科研注意力、教学注意力、焦虑情绪在阻断性压力对科研非伦理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科研注意力、教学注意力、焦虑情绪在挑战性压力和教学非伦理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科研注意力、教学注意力、焦虑情绪在阻断性压力和教学非伦理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3)在面对同样的科研考核压力时,个体的行为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从事非伦理行为。高校的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对科研考核压力和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组织支持和科研考核压力的交互作用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和科研自尊在科研考核压力和科研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三重交互作用。结果显示,组织支持和挑战性压力的交互作用对科研非伦理行为显著,组织支持和阻断性压力的交互作用对科研非伦理行为不显著;组织支持和两种压力的交互作用对教学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显著。科研自尊、核心自我评价和阻断性压力的三重交互作用对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显著,科研自尊、核心自我评价和挑战性压力的三重交互作用不显著。
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科研考核压力提出了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5.1【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11 绪论11-24 1.1 研究背景11-1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1.3 研究范围15-18 1.4 研究框架、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18-22 1.5 主要创新点22-242 文献综述与评析24-53 2.1 科研考核压力的相关研究24-31 2.2 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31-42 2.3 绩效考核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42-43 2.4 组织支持相关研究43-45 2.4 情境自尊相关研究45-48 2.5 核心自我评价相关研究48-51 2.6 注意力相关研究51-52 2.7 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52-533 研究理论构建53-76 3.1 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关系53-57 3.2 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中介机制57-67 3.3 组织支持的调节机制67-69 3.4 情境自尊的三重调节机制69-72 3.5 研究框架72-74 3.6 本章小结74-764 实证研究的具体调查与验证76-100 4.1 问卷设计76-84 4.2 小样本调查问卷的初步测试84 4.3 正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与过程84-86 4.4 正式研究数据的处理86-98 4.5 本章小结98-1005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100-131 5.1 主要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100-101 5.2 人口统计变量和组织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单因方差分析101-109 5.3 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109-110 5.4 科研考核压力对非伦理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110-119 5.5 组织支持对挑战性压力和非伦理行为的调节效应分析119-121 5.6 核心自我评价和科研自尊的三重调节效应分析121-126 5.7 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126-129 5.8 本章小结129-1316 研究结论、管理对策、研究不足和展望131-138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讨论131-133 6.2 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管理对策133-136 6.3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136-138致谢138-140参考文献140-163附录1 调查问卷163-167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67-168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研究课题1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灵;魏彤春;侯光辉;;[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7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官菊梅;王贝;陆昌勤;;[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熊华军;丁艳;;[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刘献君;张俊超;吴洪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王宗胜;李腊生;;[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陈建文;廖建桥;;[J];管理学报;2007年05期
常亚平;蒋音播;阎俊;;[J];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李泽彧;曹如军;;[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张光磊;廖建桥;金鑫;;[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王义遒;;[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展涛;;[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书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王恩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刘智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杨志蓉;[D];浙江大学;2006年
韩丽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陈志霞;[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常涛;[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张光进;[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李红玲;[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昌晶;[D];山东大学;2011年
杨海军;[D];暨南大学;2003年
沈捷;[D];浙江大学;2003年
冉俊涛;[D];重庆大学;2007年
义洁萍;[D];浙江大学;2009年
张霞;[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峰;王世娟;;[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袁枫;;[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陈慧;甘怡群;温瑶;刘鑫;孙鉴;;[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王挥;柏智勇;;[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周文霞;潘静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谭广;马卫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熊亚红;李小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于少勇;吴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刘清海;;[J];编辑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雯;;[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吴凯伟;;[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学道德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张纯成;;[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郭志蜂;洪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许燕;孟嗣宗;;[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孙永泰;;[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林义华;;[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李明;;[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孙永泰;;[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璐;杨百寅;井润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勇;[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彭国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赵书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天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仁江;[D];南开大学;2010年
王国保;[D];浙江大学;2010年
薛会娟;[D];浙江大学;2011年
赵鑫;[D];浙江大学;2011年
刘枭;[D];浙江大学;2011年
滕跃;[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文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赵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林小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丽婷;[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韩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尹美玲;[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李国;[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黄玉飞;[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王兆娣;[D];苏州大学;2010年
康青卿;[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官菊梅;王贝;陆昌勤;;[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刘小平;[J];管理现代化;2002年06期
吴坚;;[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刘志成;孙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常亚平;蒋音播;;[J];科学学研究;2008年06期
马玉超;刘睿智;;[J];科学学研究;2011年04期
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凌文辁;杨海军;方俐洛;;[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吴亮;张迪;伍新春;;[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方玉东;方纪坤;张莉莉;陈越;;[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1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扬辉;;[J];当代经济;2013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登峰,崔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史振磊;[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谢晓非;[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谢晓非;[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吴超荣,甘怡群;[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王义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邓雪梅,傅世侠,邵全辉,孙雍君,罗玲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张建华;;[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游苏宁;石朝云;;[J];编辑学报;2008年06期
顾冠华;[J];编辑学刊;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思;[N];中国教育报;2007年
齐广秀;[N];解放军报;2004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王小广;[N];经济观察报;2010年
;[N];人民日报;2010年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
周保松;[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原;[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孟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刘清华;[D];浙江大学;2003年
刘怀伟;[D];浙江大学;2003年
高海霞;[D];浙江大学;2003年
戚永红;[D];浙江大学;2004年
张喜征;[D];中南大学;2003年
王忠;[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王恩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王庆喜;[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海军;[D];暨南大学;2003年
陈勇智;[D];福州大学;2006年
王则志;[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林莉苹;[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海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武立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侯德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8期
彭竞竞;;[J];淮海文汇;2007年04期
杨秀刚,谭平剑;[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罗克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赵欢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郑俊;;[J];前沿;2010年09期
王海明;[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何巧华;苏欣慰;;[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升;;[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薛有志;马雯;;[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和毓伟;;[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冯明;李学民;;[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姜文娟;;[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郭广银;赵华;;[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张秀娥;张金山;徐兴;;[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薛有志;王世龙;周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薛有志;彭华伟;饶勍;;[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郑林娟;;[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奋飞;[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许身健;[N];检察日报;2006年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
薛有志;[N];天津日报;2008年
威廉·巴恩斯;[N];经理日报;2007年
王海明;[N];学习时报;2007年
王伟;[N];光明日报;2004年
世银联控股有限公司马庆如 杨华博;[N];证券时报;2006年
周中之;[N];贵阳日报;2008年
尹秀云;[N];中国医药报;2005年
陈爱华;[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红兵;[D];四川大学;2004年
赵宝春;[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郭震洪;[D];青岛大学;2007年
高小玲;[D];复旦大学;2006年
杨良奇;[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夏绪梅;[D];西北大学;2006年
祝木伟;[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韩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白少君;[D];西北大学;2012年
莫申江;[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凯;[D];浙江大学;2014年
邢军;[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张诺;[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解鹏;[D];山东大学;2013年
余志俊;[D];浙江大学;2013年
李虹;[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邓敏;[D];吉首大学;2012年
张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雪峰;[D];吉林大学;2007年
李慧芳;[D];郑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孙睿的主页
能源经济与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电力技术经济、智能电网与电力企业管理
姓名: 孙睿
系别: 应用经济学系
职称: 副研究员
学位: 博士
孙睿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1998年至今,在重庆大学工作,期间在本校电气工程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能源(电力)技术经济研究院等院部从事科研教学,曾承担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电力经济学和电力市场”等。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5项,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3部,参与署名发明专利3个。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经济与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电力技术经济、智能电网与电力企业管理。
Email:sunrui@
研究工作经历:
2009.12至今,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能源电力技术经济研究院;
9.12,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
12.9,美国特拉华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中心,访问学者;
目前主要研究内容:
(1)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分析: 采用计量经济分析、IO分析、CGE模型、技术经济模型等方法与工具,结合能源环境要求,对宏观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转型问题、能源环境政策、能源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碳减排与碳交易等进行研究;
(2)电力技术经济: 对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和区域电网投资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评价、造价分析;区域电力系统规划中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企业节能效益评价和分析; 电力市场与电力产业管制、电价理论与竞价机制;
(3)智能电网和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目前已经开展的研究有“智能电网与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智能电网与电网运维管理”、现代电力营销管理等
(4)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与前述研究方向结合): 电力企业基础信息化与信息模型,电网企业基建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数据集成与分析、DSS与专家系统; 新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教育经历:
9.7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
8.7 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理论专业,工学硕士;
5.7 重庆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孙睿. 要素支出的差异化特征与重庆市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working paper
&孙睿. 基于累积碳减排的社会生产环境友好性评价.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已录用;
&孙睿等. 智能电网条件下的生产安监管理模式创新.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08;
&孙睿,况丹.CGE model-based analysis of the neutralized hybrid carbon policy and its decomposed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carbon reduction, and energy utilization costs.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15.1
&孙睿,况丹.碳交易的“能源-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及碳价合理区间测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7.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专题(2014.10)转载;
&孙睿.能源和碳排放脱钩Tapio指数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8;
&孙睿. 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国际比较——基于正环境产出假设. 经济经纬.2014.3;
&孙睿,高圆圆.对能源经济本科专业“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7-119;
&Sun Rui.CGE-BASED HYBRID CARBON POLICY AND ITS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 ENERGY UTILIZATION AND CARBON ABATEMENT(摘要). 第五届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2014.7;
&孙睿,蒲勇健. 网络型产业经济管制理论的演进及其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06,4:p194-197;
&孙睿,蒲勇健. 产业绩效偏好与网络型产业的竞争化治理.产业经济研究. 2006,5::14~20;
&孙睿.BREW技术及其开发.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
&Sun Rui. An life-cycle and CIM-based system model for asse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gration smart grid.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utomation. Oct. 2010. EI Compendex 检索;
&Sun Rui. CIM-based system integration and multi-agent modeling for life-cycle smart gri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3. EI Compendex检索;
&Sun Rui. PicoAgent: A Mobile Agent-based Model fo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in Piconet.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tive Media Technology. Chongqing. 2-207. EI Compendex 检索;
&Sun Rui. A Fault Forecast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Equipments for Protective maintenance.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 B-applications &algorith,Volume: 14 Pages: 439-441, ISTP检索;
&李海峰, 孙睿. 基于演化博弈的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创新,系统工程,2010.7;
&任玉珑;李海锋,孙睿.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电动汽车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及分析,):54-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基于演化博弈的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权定价理论及政策设计(编号:).2.12年,负责人,已结题;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基于CGE模型的区域能源供需动态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编号:CDJSK10 00 68).年,负责人,已结题;
&重庆市发改委项目: 重庆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研究. 年,参研,已结题;
&深圳市科工贸信委项目. 深圳市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研究. 1.7,负责人,已结题;
&国际合作项目(福特公司):Power Generation Pathways for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Towards GHGs Reduction Targets (0885). 0.12,主研;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与智能计算系统. 年,主研,已结题;
&深圳市供电局: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风险控制研究,主持,已结题,2011;
&四川省电力公司:计划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持,已结题,2008;
&四川攀枝花供电局:攀枝花热水河水电生产管理系统,主持,已结题,2010;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网技改、业扩工程预算编审系统,参研,;
&重庆电力试验研究所、重庆北碚供电局MIS系统,主研,;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蓝牙散射网多跳路由机制研究,主持,;
&孙睿. 《网络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8万字.2012.7;
&孙睿. 《能源系统计量经济学》(译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5万字. 2014.8;
&金纯,许光辰,孙睿. 蓝牙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4;
&金纯,许光辰,孙睿. 蓝牙技术. 台湾五南出版社. 2003.4;
&优秀指导教师奖.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 中国“双法”研究会. 2015.8;
&《发展经济学》课件,在“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高教文科组优秀奖,2014;
&多次获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年度”电气工程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
&重庆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2012
智能电网条件下的生产安监管理模式创新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30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您的位置:&&->&&->&&->&正文
浅议教育教学中的博弈困境――读《叩问课堂》有感
作  者:李锦春
成果项目:文章《浅议教育教学中的博弈困境》发表于《走向智慧――我的2010教师作品集》
颁奖单位/发表途径:武汉出版社出版 刊号ISBN978―7――9
荣誉级别:地市级
发表日期:2011年05月
浏览次数:
  《叩问课堂》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周彬的一部教育著作,周彬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科研,周彬老师在书中写“透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博弈困境”时引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例子“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  “公地悲剧”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告诫:“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使这一告诫模式化的是英国学者加雷特•哈丁,于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曾克1950年提出来的。故事内容是:“两个共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无法对他们进行定罪。警方将两人隔离审讯,分别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被别人供出罪行,将被重判八年;如果他们供出同伙罪行会因立功轻判为两年。在这里,博弈者就是两个嫌疑犯,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选择,即坦白和不坦白。 虽然两人明知道如果都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但又怕对方把自己供出来。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被判刑八年。”在“囚徒困境”中当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时,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局面。&&&&&&周彬老师把这两个广为传颂的例子放到了教育教学里,形象的说明了老师负担在加重和学生学业负担在加重,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着博弈,加上学校管理对博弈的推崇,使老师的教学越发走向“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学校为了保住名誉和生源,不敢放松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考试成绩作为师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老师更不敢放松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还有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使得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有着强烈的竞争感。这种竞争在课堂教学时间不能完全保证学生成绩优秀的情况下,只好让老师多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花更多时间在老师所教学科上,但当所有老师都参与进来挤占学生的时间,而学生的课外时间又有限,这样的竞争实际已经已演化成时间的竞争,是一种高耗时但低效果的模式。这种竞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里的博弈,不同学科教师和同学科不同教师之间的博弈,博弈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在学校每个教室里每科布置的作业都占用了黑板较大位置,学生都反映课业负担过重,使休息时间大为减少;老师上完课后还认真的批改学生的每一本作业,而且基本上每科有两本作业。博弈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老师没有了身体和思想的自由,也没有时间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感。  在我们学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好的情况下,学校提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校长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还权于学生、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大背景下,没有谁敢退出博弈竞争。老师还是鼓足了劲抢占学生时间,虽然老师出于责任布置作业有巩固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的目的,但也无法否认有老师是靠拼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因为拼时间的短期效益是很明显的。面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博弈,师生都陷入困顿状态,明知这是个火炕也必须跳了。可谁一旦不继续博弈,谁就是这个博弈场的牺牲者。学校、教师如何才能走出博弈,走向协作呢?”周彬老师提到学校的博弈有“相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相同学科不同班级教师之间的博弈”,“学校管理文化对教师双重博弈的认可和推崇”等三个方面,笔者就结合周彬老师的看法从教师角度来略谈一二。  一、首先,学校管理文化中的评价机制不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应该使评价标准多元化。因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获得,究竟是学生自己的努力,还是教师的勤奋,这是不好区分的。学校里教学活动是最主要的,学校要通过管理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即是“教师教学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所以学校管理层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入手,实际上也是减轻教师负担,需要统一全校思想,提高认识,甚至最开始可以强制性规定课外作业量的多少或者实行零作业,迫使教师退出抢占学生时间的博弈,使教师之间的竞争变成教师教学能力的竞争,并且花大力气去激励教师更高效地发挥课堂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走上科研教学的道路。  既然有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而不同学科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认识只是一个方面的,学校可以定位对学生的培养是综合性的人才,学校通过汇总同班级各学科教学的信息,形成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整体认识,反馈给同班级的每位教师,好达到教学相长。学校可以让相同班级的各科教师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教师的成绩不光和该老师所教的单科成绩有关,还与这个班级的整体成绩有关,甚至与该班其他科教师的成绩挂钩。这样相同班级的所有教师就会对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性格了解更多,教学也事半功倍,也更方便协调好这个班的各科教学,每个学科教师就会去关心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而不会出现各科老师都去拼命抢占学生的时间。  而不同班级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可以这样走出困境。因为是同一个学科所以看作是教师内的同一种职业,学校的评价机制也就可以把他们看成职业共同体,在同年级的同学科教师成绩也形成一个挂钩机制。要求同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完成该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互相研讨教学中每一个过程,互相听课,及时指出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每个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提高非常快的,也必然是这个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其次,教师自己要有自觉性并遵守学校的规定,树立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钻研教学,挖掘自己的潜力,诱发学生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教学找到适当的方法与策略,为课堂教学找到正确的目的和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讲例题,精选题目,当堂的作业是有容量和体现能力的,让学生真切地喜欢上课堂。老师要尊重、关心、信任、赏识每一个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心中一缕阳光。  三、最后,真正改变学生自我的,永远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和行动,课堂上学生才是建构知识的主体。学生有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即学生要有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有相关的学习能力,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锻炼。课堂上学生要能意识到这是属于自己的课堂,参与到课堂的方方面面。那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能力是能体现的,个性是张扬的,成绩是进步的。  总之,学校里“公地悲剧”的博弈是疲倦的,是费时的,是低效的。拼时间只能带来短期教学效益的提高,学生决没有长期学习的后程力量。相反,学校如能起到管理和引领作用,通过改革,给教师营造不拼时间的公平竞争环境。教师间要积极合作,就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才情,走上科研创新的教学之路,共同钻研每一堂课的教学,通力协作教好每一班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最终,要通过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学习氛围的形成,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教师和学生共享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乐趣,那样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目标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样的学校将是优秀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使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长足的进步,能让教师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也能为学生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化与博弈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