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深度体验国家读数学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关注微口网微博
微信号:iweikou
(图一)从初进名校的那个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的少年,流浪成了一个学渣,是一种啥样的领会?事例:根底不是极好,高考超凡体现,可是数学的确很差,又是在数学恳求比照高的工科专业,在一所国内还不错的大学读了一年大一,均绩只需3.4,在全系排行也比照靠后,累死累活一个学期考的效果还要比他人差。自个都要失掉对自个的认同感了。感受自个一无可取。将来能有啥将来?而围观者在慨叹“在名校读书压力真大”之余,也生出一个疑问:但凡能考上我国最顶尖的几所名校的人,智商必定不低,怎样就会被碾压成学渣了呢?(图二)Part 1与学霸同行,一不留神就会垫底假设说进入名校有啥样的迷惑和苦楚,那么学霸太多便是其间之一。这些学霸不只学习好,并且颜值高、家境优渥、文武双全、视界开阔,要害是他们都还很勤勉。和这么的人在一同,稍一松懈,就会被碾成学渣。张冬易高中时也曾是学霸一枚,但当她以傲人的效果考入朝思暮想的名校时才发现,自个正本是坐井观天。为了不掉队,这4年,她从没有松懈过。(图三)由于专业是小语种,她每天都要背单词、练白话、磨听力、阅览书本。在这所以文科闻名的校园中,外国语学院的课程是出了名的多,她和悉数同院的同学相同,每天课后要进行几个小时的自习。“学外语是个苦功夫,没有捷径,只能拼学习时刻。平常的学习不能停,一停了就没有语感了,背过的东西也会忘。”每到期末,班级里更是人心惶惑,通宵自习室、睡房、校园外面的麦当劳和咖啡厅……处处都是张冬易的同班同学。那半个月,她和同学一同“刷夜”,从没在清晨两点之前睡过觉。即便这么,张冬易依然觉得自个是个学渣。“我的效果只能牵强坚持在中游水平。”张冬易说,关于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分绩是往后出国进修时的一个首要方针。而校园恳求,一个课程每个班只能有30%的同学上90分,这更加重了班里的比赛,张冬易得到的90分屈指可数。4年下来,张冬易的学分绩在3.4摆布(满分4.0),关于别的专业来讲,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效果,而关于她和她的同学来说,这现已是恳求出国的底线。“最可怕的工作便是,当悉数人都在做着各种想做的事时,我却一贯活在唯分数论的国际里。”张冬易说,这几年她历来没有爽快地玩过,学分绩就像一个紧箍相同,让她一刻也不能放松。(图四)常常想歇息一下,就会想到是不是有人还在学习。那能够别这么拼吗?“不能够。”张冬易答复,她一贯被这群“着了魔”的同学推着跑,稍一松懈,就会垫底。她最怅惘的是,苦读4年,自个既没有充同享用大学日子,也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图五)Part 2焦虑和压抑是名校学渣的一同领会“做学渣不行怕。可怕的是,你发现自个没有任何优异的本地,并且连仅有的优势--学习好,也没有了。”这则回帖道出了许多身在象牙塔尖,却承受着无量压力的大学生的心声。从小学习效果优良的郭磊,在几年前走进了清华大学。可是,他毕竟没能走到结业。入学时的他,和大大都重生相同,顶着名校的光环,戴着高考效果全省排行前列的头衔,充溢了热心和神往。上大学后,他没有松懈,依然像高中相同严重恳求自个,每天按照自个的计划上课、自习、参与学日子动。那时的他,还中选为班上的学习委员。微积分55,线代60。他没想到,人生的初度挂科来得这么快。“毕竟发作了啥?”郭磊一遍遍问自个,分明学习挺用心,却在榜首学期期末考成这个姿势,这个不按剧本翻开的效果让他真实难以承受。清华没有补考,只能鄙人学年从头上一次课。纷歧样的是,那时和他一同听课的是学弟学妹。(图六)大约是从那时开端,郭磊便无法专注学习了。“不是我不想听课,而是我做不到。”挂科的事让他反常焦虑,而课程却不能缺掉任何一环。焦虑,无法听课,学不会,更加焦虑……郭磊就这么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郭磊开端惧怕见到父亲妈妈,而父亲妈妈在他的精心“粉饰”下一点点没有发觉儿子的精力状况现已不似早年。“我承当了他们十几年的期望,要我在他们面前把这个期望亲手打碎,我做不到。”所以,尽管背负着越来越大的心思包袱,他依然故作轻松地和咱们相同上课、学习。大三的毕竟一个学期,郭磊现已挂了3科,按照校园的规矩,他要被退学了。可是这让郭磊更加明晰,想要走出这种心境,他有必要脱离这儿。抉择要脱离了,郭磊的心境反而轻松了不少。在校园心思咨询教师的帮助下,他逐步将心态调整过来。退学后,郭磊转学到美国某高校读大二,之前在校园里均匀分短少70分的他,这学期在美国的学分绩是3.92,独占鳌头。郭磊履历过的压抑和焦虑,简直是悉数名校学生的一同领会。有人坦言“每天都在焦虑”,由于:进入了一个环境就会不由自立地用这个环境的规范来恳求自个。所以,你知道一个学渣,分外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点的学渣,心里有多么哀痛了吗?并且,这些考入名校的学生,都早年那么自豪。Part 3学渣,或是一种自嘲在名校当学渣,或许并不满是悲情,在知乎的许多答复中,有许多是关于自个学渣身份的戏弄,他们尽管自称学渣,但也不粉饰他们在别的范畴获得的效果。(图七)结业于北大的梅里如今在英国闻名剧院做歌剧艺人,他说,是4年的学渣日子让他获得今日的效果。梅里标明,母校的一同的本地在于“思维自在,兼容并包”,学习好坏绩点凹凸并非仅有的评估规范。校园里边喜爱做啥工作的人都有,“你能把相同东西玩到极致,你就牛,管它是不是游手好闲”。尽管是一个“学渣”,梅里却觉得在大学的4年过得很高兴,由于大有些时刻他都在做自个喜爱的工作。“我常常夜晚一自个在琴房练声,每周课余花一个小时去艺术学院上声乐课;找到了一群至交,咱们夜晚到湖畔的石舫上对着湖水里月亮和塔的影子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歌,所谓芳华的情怀大约不过如此。”梅里说。(图八)尽管效果欠好,专业也和自个的喜好相差甚远,但梅里仍是发现了自个男高音的专长。毕竟,他走上了歌剧艺人的“不归路”,而身边的兄弟同学也都一贯支撑鼓舞乃至赏识他。“找到真实适宜自个的方向和抱负并能够为之竭力,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件走运的工作”。我国公民大学新闻学院团委书记刘佳在承受记者采访时标明,名校的“学渣”,有些是没有调整好自个的日子学习状况,致使学习效果欠好;有些正本是很优良的,他们自称“学渣”更多是一种自嘲。刘佳称,许多同学上大学后没有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精力,效果就没有那么优异了。这是十分遍及的景象。“学习效果通常,可是在别的方向和范畴获得效果,相同值得必定。悉数大学时期在任何方面都没有收成,这个才是真实含义上的学渣。”刘佳说。不过,在发起悉数翻开的校园环境里,不少同学也堕入了找不到方向的窘境。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同学说,“北大的价值导向耐久是丰盛的,咱们是学渣,但咱们并没有懒散或许放纵,而是不知道啥值得干,啥值得学。当然,咱们的确没有十分竭力地去探求。”Part 4是啥要素让他们成为学渣毕竟是啥要素致使这些早年的学霸成为学渣,乃至一蹶不振呢?在某顶尖大学从事了多年学生工作的孙教师标明,名校学渣景象呈现的客观要素是,学生入学时的专业根底纷歧样。“咱们的生源中有恰当一有些来自比赛保送,他们是有专业根底的同学;还有一有些是没有根底,经过高考进来的同学,以及国防生”。这么的客观布景致使上专业课时,有些人根底极好,天然效果就好,有些人反而是零根底。“乃至有些同学,大学4年一贯在追逐,关于他们来说,学习压力的确很大。”孙教师说。构成学渣景象的另一个要素便是心思要素。孙教师指出,该校许多学生高中时都是尖子生,他们除了学习没有别的喜好和专长,也没有除效果以外的获得自我认同感的路径。(图九)“他们或许仅有比别的同学强的本地便是学习效果好,上大学后他们发现自个仅有的利益也没有了,所以会心境失落。当然,许多同学也会在大学日子中逐步找到喜好和翻开方向。”孙教师说。刘佳说,名校里比赛剧烈,即便咱们早年都是“尖子生”,也总得排出来一个名次,后边的同学就会有心思落差,一旦不能及时调整,就会越来越低沉。一位医治过名校“学渣”的心思咨询师剖析,有些同学一贯习气趋利避害的处事办法,做工作必定要让父亲妈妈和周围人满足,获得表彰嘉奖。时刻久了,就会变得不习气找他人帮助,也常常粉饰自个的负面心境。这毕竟致使无法和自个、他人进行有用沟通,堕入焦虑。而一名中学教师看了知乎上的一些答复后感受很深,他说,中小学教学和广阔父亲妈妈也要注重“名校学渣”景象,别再把“考上名校”视为仅有的方针,别再培育“只会学习、做题和考试”的孩子了,假设履历含辛茹苦把孩子送进名校却成了学渣,乃至退学,又有啥含义?(应采访方针恳求,文中有些人物为化名)。Part 5在常青藤名校做学渣的日子耶鲁博士亲述在常青藤名校做学渣的日子,同享给咱们。刚转学到耶鲁。我在我国政法大学读的本科,然后考了一个进退两难的LSAT分数去了乔治敦大学读JD,榜首年效果还不错,然后恳求了转学就被大耶鲁法学院收走啦~上一年11月在校园有一个跟加州高院法官coffee chat的活动,全校随机抽人参与,我有幸被抽中了,在场大约有那么20多自个。活动开端后,法官开端让屋子里的学生挨个介绍自个,比方是哪里人,在哪里读的本科呀,将来想做啥呀……我是毕竟一个,等轮到我的时分我现已傻眼了,由于其时一屋子的人本科全都是常春藤的,harvard/yale /penn/brown/princeton感受都能够开个ivy校友趴了。轮到我的时分,我只好说:嗯那个I did my undergrad in ……遽然一刹那间教学阶层跨度这么大,一开端仍是有种被吓到的感受。比方说跟Harvard本科出来GPA 4.0的人一同做presentation,老是还不必说啥就在气场上被碾压了……可是或许是人文专业的特征吧,在学习和技能上被偶然碾压并不会带来这种挫折感,而更多的是感叹生长环境的纷歧样,为啥自个大学的时分总想着玩没能多读点书嘛。1多样化价值观可是,正本更让我感叹到人与人之间间隔的,是思维境地上的碾压。Yale Law这种本地由于评估系统的高度多样化,同学之间根柢没有啥横向比赛的知道。相反,每自个都早早想好了自个想要啥,并在自个选好的路上坚决的走下去,这让我分外敬服。正本或许“坚持自我”这种标语看起来真的很简略,可是想想自个过往的履历,有多少人挑选走某一条路,是由于真的信赖这条路适宜自个?仍是由于环境的压力而做出的挑选呢?就像我开端抉择来美国读法学院,正本也是觉得这是出国读法令最佳的一条路,然后结业去律所能够赚钱,所以榜首年必定要好好学习啦,并没有想太多。可是真实凶猛的人,是在很年青的时分就认清了自个想要的是啥,然后打破环境的束缚乃至发明有利于自个的环境来完结方针。 他们早早就走过了苍茫期和探求期,在最适宜自个的国际里为自个喜爱的工作而竭力着。而每自个“喜爱的工作”,关于Yale Law这种本地并没有实质的差异。比方说我觉得在校园咱们不会觉得一个立志要当总统/大法官的人,和一个立志创始美国首家效劳伊拉克难民的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安排)的人,有啥太大的差异,相反,咱们都觉得他们是十分值得敬重的人。这便是说为啥客观上,Yale并不存在谁被碾压的状况,由于校园自身鼓舞的便是一种多元的价值观。我一贯觉得有些法学院像是批量出产的流水线,不管是啥样的人,进交游后都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律师,做着类似的工作。而关于Yale,咱们来到这个校园是办法,而不是意图,是在现已知道自个想要啥往后,来到一个能够完结自个期望的路径。所以校园的效果更多是鼓舞你去探求,去寻觅自我,去斗胆寻求自个最喜爱的工作,而不要迫于环境的压力挑选自个不喜爱的路。2发起自我探求可是片面上,我觉得在这种本地活的最苦楚的便是看不清自个想要啥,没办法知道自我的人……比方说我。习气了国内教学环境和美王法学院榜首年那种单一的评估系统,遽然来到Yale这种空气超级自在的本地让我苍茫的好一阵子,分外是看着周围的人坚决不移为期望牺牲的表情,想到自个早年的抱负便是成婚生孩子莳花养猫,刹那间觉得在思维境地上被碾压了,觉得自个便是个废柴……可是呀可是,有一些主意也想说给那些觉得自个在ivy被碾压的人听--假设老是在跟他人比照的时分觉得自个被碾压了,那不恰是孤负了校园自身鼓舞和发起的精力嘛?我觉得,人在自我行进的一同行进到了十分好的环境,一开端觉得寸步难行是正常的--这阐明你变得更凶猛了呀!所以说除非你是百年可贵一遇的大天才,在智力上总会遇到瓶颈的。或许你觉得周围的人都好凶猛好凶猛,我没办法像早年相同做最凶猛的那个了,可是垂头看看,这国际上仍是有许多不凶猛的人嘛!尽管我如今仍是那个“没志趣没计划”的人,可是Yale这种本地也是在鼓舞你探求自我嘛。只需我不把时刻糟蹋在纠结“我为啥没志趣没计划活该被碾压“这种疑问上,细心读书多沟通多考虑, 就不算糟蹋时刻,也迟早会找到自个真实想做的事的。还记住我刚转学来Yale的时分,一位professor跟我说:“你现现已过自个的竭力来到了这个最优良的路径,所以从如今起不要再去想和他人比照了,放下得失心,去知道自个的利益和矮处,去寻求自个最拿手和最喜爱的工作吧 。Yale给了你满足的本钱去寻求期望,千万不要糟蹋了哟。”END这篇文章由微信群众号CFAer(ID:CFA-CHN)概括收拾自我国青年报、知乎,作者:lililuo,转发请保存以上完好出处,文章版权归作者悉数!@CFA主页君微信号:lollililuo泽稷网校CFA,为学员供给CFA注册报名辅导、免费材料同享、最新考试资讯传递以及CFA名师高清网络课程与周末面授课程效劳。回复材料或点击阅览原文收取CFA全套学习材料(图一十)
关键字: 什么样,体验,一种,名校,当学,数学,学渣,比较,围观者,读书,真大,压力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CFA考友论坛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1.查看公共账号:&&西雅图华人资讯网2.搜索账号:&&seattlechinaren
地址: 1351 S Grove Ave, Unit 109,
Ontario, CA 91761
电话: 总机:626-657--21:00(西部时间)
竞价:562-275--18:00(西部时间)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中国留学生在美读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听听亲历者怎么说
虽是一部血泪史,却有收获和能量这篇文章是一个去美国读研究生院的学生写的,用非常具体的亲身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美国的学习一点也不轻松,美国学生很勤奋,在美读研学生压力巨大。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去美国读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1.先谈谈做作业这件事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 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 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美国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分数直接影响你最后的总成绩。我这学期学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国内教得很浅,以至于我一值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但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在论坛经常听他们说外国的经济学要求数学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一堂多课就把前4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因为这一部分本科没有学扎实,为了做作业,用了几天把本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然后就做作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然后就交了。后来发了作业,20分满分得了16分。来说说美国研究生科目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河蟹*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 而且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了。也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80以上。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学得都是非常难的,作业和考试很难。所以如果保证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错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后如果都是B的话,只要有一科是C,那么平均就是 B以下,那么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刚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业得79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B以下(或者说C),如果恰好其他课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当然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说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2.再说说美国的考试我在国内时看学校主页上的这学期学习安排,说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8年没有遇到了,因为上了大学以 后,好像就没有期中考试,也许工科的同学有,不过我们经济这种文科的学科就没有了。期中成绩老师大多是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篇论文当作成绩参考。所以我来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2次,有 的课是3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这个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而且那个 最后成绩对你也没有用,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或者都是25%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在没有考试的第一个月,我们就觉得已经很难了。来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3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说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后,你就发现你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而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书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题都做了。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这30-40 页的书是大书就是比国内16开纸大一点的那种书,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页的内容应该多,而且最关键是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长时间,或者自己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你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每次作业都很费时间,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你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 (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这个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 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前7章了,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的十分详细,因为我看我本科 的书看了好几天,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看了这本书前4章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太细了,太系统了。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2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其中 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几乎每周都有考试。我们国家考试数学丶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势出现,这种大型综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数学或物理大题, 每道25-30分。但是因为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所以用这种考试会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少做两道就不及格了,过于太残酷了。学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虽然很残酷,但是可以体现能力,老师喜欢这种考试,就像语文老师说得,其实语文什么都不用考,什么花样都不 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好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因为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观念,第一是注重学生自尊心培养,总是考不及格会 有阴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也就是什么选择填空题,因为美国托福,GRE还有美国文职公务员考试都是选择填空题。这样我从小经历的考试没有纯大题的形式。我经历的有的比较牛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说都考纯大题才好呢,考什么小碎题。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观念发现在西方行不通,这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数学丶微观经济学都是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这里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就这样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了吧?还好,我的高等数学学得还不错,计算基本功还行。所有数学考试全部95分上下。一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度。本来开学初我们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第一次考试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试,我还说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那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个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就是相关系数不到20%,根本不能用。后来折腾了很久,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5点。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66分,说是有一个环节论证方法出了问题。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低于B,我这科很可能就C了。最后我把总复习的时间全放在这科上面了。最后才有所收获,得了85。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 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的很痞子。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3.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 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 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讲义,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是什么样子,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里路上没有人,有的 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的行走去赶时间学习。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那些吧里的人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真实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我在国内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克的地方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4.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此处,省略部分文字,细述国外国内高等数学难度差异 ...这些数学还是不是最难的,主要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用。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此处,省略部分文字,细述国外国内经济数学难度差异 ...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 边就把gauss掌握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 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国内的老师好像都要有 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他接好,才会用。美国的老师电脑用的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他说他不会那么要求我们的,所以他说他对我们要求很松。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像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所以看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我国高考参加的人最多,所以竞争最激烈,所以最能体现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对我很有威慑力。但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就少 了,所以名牌大学的硕士在我眼里也就一般。而博士,参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毕业了,没有听说过在国内上博士有人学得要死要活还不能毕业的。所以博士对国内的一般人来说感觉不是那么有影响力。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 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的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而且据说有一个他的同学学计量,先学了一学期 gauss编程课,我们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上来就很难,然后还要自己看书学gauss编程,每次交计量的作业都比一次考试耗费精力。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对人要求太高了, 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记得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研报名,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它,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我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我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业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5.再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我们学经济学,学得都是方程组组成的模型,然后用模型计算出结论。计量经济学靠统计量来估计模型的系数。这个如果在中国多数企业中你要用这个,估计会被人嘲笑,骂成书呆子。我当时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用不用这个这么理论化的东西。我们对此问题专门问过美国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 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的。我问他父亲的卖树苗企业用用吗?他说当然用。我问他用不用模型处理日常生活,他说他用,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当时我们听了都目瞪口呆,感觉美国人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中国是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还有一个例子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那个台湾同学说他去年的微观经济学老师太强了,他去年上他的课,由于太难跟不上,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得了十几分后就放弃 了,所以今年重新学这门。他说去年那个老师今年退休了,去年第一次期中考试,全班最高30多分。上课老师基本不怎么讲,留作业都是他外面接的公司的工程,我心想理工科的可以接工程,我们学得这个经济学也有公司信吗?他说当然有啊。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经营的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所以他留的作业是最难的,和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我们国家人们往往说的和实际结合的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而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感觉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的。学生们都不会做他的作业,但是不做又没有平时成绩,所以都被迫大家一起课下约个时间,找个空教室一起研究题。研究题的方法是大家坐一起,谁会哪道题,谁就去黑板上写出来,给大家讲,最后把题都做完。那个台湾同学继续说我们没有赶上那个老师很遗憾。我们想我们一个计量经济学就够受的了,如果再加上那个老师,非吐血不行。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计算机和电子科技产品。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聪明,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的控制芯片,内存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日本韩国公司造的,中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虽然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芯片几乎全是国外的,中国所做的只是把芯片,内存买来,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组装上外壳就可以了,干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因此企业赚的钱都是很少的部分,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国的芯片厂赚取。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不能和国内的农产品,普通小商品一样有适合中国人的价格,而电子产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国际价格接轨的。因为成本降不下来,产品的主体成本,是外国厂商定的,我们要降价只能降自己不到20%的利润,所以降价空间很小,一旦外国厂商也把同类产品降价,那么我们的国产厂就没有取胜机会了。现在液晶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上是没有核心技术。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以前总是认为为什么美国那么走运,老天怎么那么照顾他?我来到美国以后,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觉非常正常,太正常不过了。原文有删减来源:美国留学指南
Ways To Prevent Gynecological Disease
Best Selling Health Care Products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0个人参与评分
SeattleChinaRen总共有809条点评, 985次评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欧洲商品体验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