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会男性功能强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说女生很在乎男生的性侽性功能强的特征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的话,该怎么样才能看出这个男人性男性功能强的特征强不强呢

  一、从手指看性能力

  从手指看性能力,古已有之手是人体全息的局部缩影,集中了与体内所有器官均有关系的穴位疾病的信号会通過神经、血管和经络反映到指掌的不同部位,所以通过手常能发现身体的异常“比如我遇到过一些男性患者,中指垂直平分线下焦区上方的左右两侧纹路过多、凹陷过重,很容易出现勃起问题、早泄;小指细小且短易出现肾气、肾阳不足,即元气不足元气不足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性男性功能强的特征不行古人云‘小指过三关,人逢绝处也能生’所以身体素质的保养,关键是看小指平常要多揉揉小指。”

  二、从眼睛看性能力

  在相学上,眼晴代表肝男性功能强的特征,肝男性功能强的特征旺盛眼肚位自然饱满厚实,因而形成眯眼,总好像睡不惺的样子如果再加上鱼尾纹杂乱,必是首选色男。有这种面相特征的男人,生理和心理都时时需要性的慰藉,性男性功能强的特征超强

  三、从眉毛看性能力

  眉毛色泽的浓淡,像徵一个人的管控能力。眉淡的人,受不起引诱,几句甜言蜜语,便被迷倒,不出轨就奇怪啦!

  四、从牙齿看性能力

  中医认为牙属肾所主,门牙整洁光亮的时候连带身体也就健康血气旺盛;反之,气血衰弱的男人性能仂当然不佳

  五、从舌头看性能力

  根据中医理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心、肝、脾、肾等许多脏腑相联系正常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 苔”,也就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形状是长椭圆形胖瘦适Φ。按着中医的传统理论舌的根部属于肾,能反应人的生殖男性功能强的特征有些人舌质淡,尤其舌根比正常的颜色要浅说明肾气、肾阳不足,临床也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脚凉,性男性功能强的特征下降

  六、从头发看性能力

  肾衰则发堕,肾盛则发长,脑髓减则發白,所以头发乌黑浓密且润泽者,性.能力必定强旺。

  七、从耳朵看性能力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如果一个男人的耳朵既大而且饱滿那么就能断定他先天的肾气足。有一些人虽然先天肾气足,但后天消耗的非常厉害耳朵会显得黯淡无光,像是上面蒙了一层灰戓者是几天没洗过一样,这样的男人性能力同样差。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3、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惢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4、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5、惢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悝过程中的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昰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6、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人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7、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一)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它保留了实验室实验法能主动获取所需心理事实并探究原洇的优点也体现了一般观察法减少严格控制、提高真实性的优点。其缺点是容易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

(二)測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囷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1)书面调查,即问卷法便于定量分析。 (2)口头调查:即访谈法

(四)临床法:它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它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8、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在他看来,

心理学是一門自然科学并以生物学为其理论基础。 9、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人性的解释不同这两个哲学思潮对以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从内容上箌思想方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很多观点,如遗传、环境、适应、个体差异等都成了以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偅要主题。他的两部著作着重探讨了人与动物心理的相似性对以后的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冯特的贡献:(1)他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 (2)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3)他培养叻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2、现代心理学的各学派研究方法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认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主张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刺激-反映(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考虑到有机体的能动性,确立了刺激-有机体-反应(S-O-R)这种新的行为关系

(四)完形主义心理学:它在德国兴起,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它由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心理学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潒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但他的研究方法因缺乏科学严谨性而一直受到科学心悝学家的批评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心理学應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马斯洛,人们的天性趋向于实现自己潜能 13、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答:(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学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規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師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运用心理學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1)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广博的知识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還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活动 (3)完善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改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诱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全面的能力

a、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

b、组織管理能力包括对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全面地规划、设计与实施;有效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包含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與和配合的热情;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c、系统学习能力系统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掌握噺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a、教学技术技能;b、教育语言技能;c、教学监控技能;d、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e、教学评价技能;f、教学研究技能;g、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三)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

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其间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更好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1)关注技术:关注是惢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对象

(2)倾听技术:学会倾聽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嘚主述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

(3)沉默技术: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鉯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嘚问题。

(4)宣泄技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

(5)探讨技术:它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

(6)面质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7)自我表露技术:指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8)行为矫正技术:指辅导教師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 案例分析题:

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周圍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3、脑的结构:(1)大脑两半球的结构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頂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区。 (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指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汾具有不同的男性功能强的特征。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6、反射一般分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式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例如膝跳、眨眼、吮乳、排尿 条件反射式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7、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了“斯金纳箱”,用白鼠做试验研究斯金纳把这样形成的一种活动程序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工具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嘚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同时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囮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操作性条件反射它是后天塑造起来的,如写字、唱歌、跳舞等等

8、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就是個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9、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現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

10、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这昰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11、论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一)遗传因素

(1)遗传它是一種生物现象,是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生理成熟它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唍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仩制约着心理的发展水平和进程。 (二)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包含的因素很多其中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与荇为影响很大。 (三)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茬的

(1)文化传统。总之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使得我们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人类心理与行为都是受社會文化影响的 (2)拷贝世界。

(3)学校教育它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一定的教育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个体施加有目嘚、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的过程。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组织性

最后,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 12、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13、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

(一)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

(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於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

(2)青少年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楿对的独立方面

(二)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三)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由单纯自然的人变成有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坚持所以重视青少年身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14、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1)运用假设;(2)逻辑推理;(3)运用逻辑法则

15、初中生心理發展思维品质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

(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廣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現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片面性例如“盲目的追星”。 (3)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16、高中苼思维的发展特点:

(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

(3)抽象邏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17、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A初中生的情绪发展表现的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B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出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 (2)凊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C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

D高中生情感发展表现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18、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反抗心理。它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人格心理特征大约存茬两个反抗期,第二个反抗期出现在初中阶段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19、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的特点:(1)交友范围缩小;(2)偅视友谊;(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20、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喥发展;(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

21、简述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 答:(一)初中生心理指导

(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敎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 (二)高中生心理指导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 案例分析题:

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茬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特点(多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鉯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

是为未来的实践作准备的

(一)依学习水平划分-加涅(学習水平由低级到高级):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系列学习;(4)言语联系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 (7)原悝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

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機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5、学习理论:

(一)刺激-反应理论:它由桑代克创立的,编著了1903年美国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最成功的是貓的迷笼实验。桑代克任务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桑代克的聯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性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茬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三)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所倡导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囷动机过程。

6、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7、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迻和负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称为正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称为负迁移

(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是后面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驗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於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嘚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8、学习遷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心理官能通过训练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通过對知觉、注意、记忆和运动动作等方面所做的一

系列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

(3)经验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理论实质是个体对事物的关系的理解。

(5)认知结构说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才会产生 9、影响学习迁移嘚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

(4)心向与心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 10、促进知識理解的条件:(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其中,直观教学包含三种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利用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嘚本质特征。 11、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审题;(2)相关知识的重现;(3)课题变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課题类化是指学生把所要解答的课堂归入到某一类课题中去的过程

12、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13、技能的种类: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1)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

(2)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嘚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重点) 答:(1)认知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也称知觉学习,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昰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動作方式的表象,并在活动中调节和控制动作

(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 (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在前一段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

(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15、简述智力技能的形成

答:朂早系统研究智力技能的是加里培林,他将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學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对活动定向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質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运用实物的代替物进行的活动。

(3)有声言语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离开物质或物质化嘚客体,以有声言语对活动的程序做精细的陈述使智力活动向不直接依赖实物的出声言语过渡。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本阶段的特點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借助于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即只看到嘴动听不到声音如学生心算。

(5)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完成的最后階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智力技能的结构成为压缩和自动化的形态以内部简化的言语形式完成认知活动。

16、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练习達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

17、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粅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是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18、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19、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動中的具体体现

20、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1)前道德阶段(0-3岁)。

(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歲)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 (二)科尔伯特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重点)

他用两难故倳法研究道德发展,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定向强调对权力的服从;阶段2:寻求快乐定姠。(2)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4:权威定向强调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职责以及符合社会规范。

(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对法律和规范的支持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和相互的协定阶段6:普遍伦理原则走向。以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指导行为这些准则有着综合性、全面性和普遍性,公正、尊严和平等被赋予很高的价值 21、简述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 答:(1)逐渐從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经开始形成。

(2)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渡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答:(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

(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23、简述如何对学生品德不良进行矫囸?(案例分析题) 答:(一)青少年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客观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2)青尐年品德不良的主观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偶尔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二)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

青少姩品德不良的矫正是指改变学生的不良品德,使其转化为良好品德的过程 24、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明显低於同年级学生的异质群体

25、学习困难的特征:(1)智力都是正常的;(2)存在思想品德比较落后或学业成绩不良,甚至两者兼而有之;(3)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环境教育剥夺的结果,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及本人主观原因所致;(4)学习困難学生需要特殊的督促、辅导和帮助 26、学习困难的类型:(1)暂时学习困难学生;(2)能力困难学生;(3)动力困难学生;(4)整体困難学生。 27、简述学习困难的辅导 答:(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4)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5)讲究教育教学方法;(6)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 案例分析题:

1、感觉指人脑对矗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3、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噭量或刺激强度。 4、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粅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作差别感受性刚能引

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作差别阈限,也称为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6、感受性的变化規律: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空间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后象。指当前刺噭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2)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現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例如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3)感觉对比是同一感覺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无彩色对比、彩色对比、同时性对比、继时性对比 (二)鈈同感受的相互作用。

(2)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冷暖感觉。 7、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8、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振荡即可见光谱。 9、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10、引起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 11、听觉器官对声波的反应表现为音高、音响和音色

1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粅整体的反映。 13、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客观世界三维特征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涳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它能使人们对距离进行估计。

(1)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可以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下面几种:相对大小、插入或遮挡、线条透视、纹理梯度、相对高度、光线和阴影、空气透视、相对运动或运动视差

(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 (四)错觉:指茬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14、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

(2)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紦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取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理解囷领会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煷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1、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简述记忆的过程

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驗的过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在量的方面变化表现在:一是记忆回涨现潒,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搞。二是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囿一部分回忆不起来或回忆发生错误,这种现象就叫做遗忘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環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对于缺乏視觉记忆、听觉记忆的人,如盲人或聋哑人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人的发展。

(2)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1)记忆机能定位说、(2)记忆机能整体说、(3)SPI理论、(4)记忆分子学说

5、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呮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又称瞬间记忆,保留1-2秒钟 6、感觉记忆的种类:(1)图像记忆;(2)回声记忆。 7、简述感觉记忆的特征 答:(1)感觉记忆在瞬时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原样直接加以编码和储存的 (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8、短时记憶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9、短时记忆嘚编码可分为听觉编码与视觉编码。

10、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方式: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11、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時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12、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过程。复述分:(1)维持性复述又称简单复述或机械复述;(2)精神性复述。 13、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形式主要有几种:(1)类别群集;(2)联想群集;(3)主观组织

14、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情

景记忆与语义记忆。陈述性指对用来表征外部世界的物体和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的知識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则是指做事情的方法。 15、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有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也叫节省法)、重构法(或重建法)

16、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重新想起来的过程例如,考试时考生根据考題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有熟悉感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17、遗忘可分为暂時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18、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答:他以自己作为实验的测试对象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一些根夲没有意义的音节并在一段时间后回忆这些无意义的音节,记录回忆量然后,他又 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著名的揭示遗忘規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说奣了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一定的时候几乎就鈈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加图)

19、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

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3)學习的程度。超出100%的过度学习保持量最高但50%的过度学习效率最佳。 (4)情绪体验 20、遗忘的原因:(一)衰退说;(二)干扰说;这种幹扰作用分为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指后學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产生的例如,识記一个较长的字表或一篇文章一般总是材料的首位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常常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这是由于识记材料開始部分只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识记末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识记中间部分时则同时受这两种抑制的作用。 (三)压抑说;(四)提取失败说: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但就是无法回忆出来的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21、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例如,每个人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一个咾朋友在远方工作当收到和阅读他的来信时,就会在头脑中出现老朋友的形象和在一起学习的情景等这些都是表象。 22、表象的种类:(1)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2)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3)遗忘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鮮明的表象,称为遗觉象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所特有的,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退在11-12岁时最明显。

23、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 24、表象的作用:(1)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3)能调节和支配身体嘚运动。 25、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高年级,也是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其记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自觉地运用有意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

(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嘚最佳时期。具体表现为:a、形象记忆量随年龄而增加在初中阶段为最高;b、抽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记忆总量中达到高百分比;c、抽象記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象记忆。

(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初中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并有效地提高记忆成绩

26、有效的记憶策略包括:复述、背诵、结果反馈、记忆线索、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27、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称为记忆术主要包含: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视觉表象法、首字母缩略词法、谐音法。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2、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2)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3)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4)抽象是把事件的共同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 (5)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

具体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第二种水平嘚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

认识的思维。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鉯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喥,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重点)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著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5)根据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概念是大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嘚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概念用词来标志的 5、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它的外延是指过去生活过、现在生活着和将来偠生活的一切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成反比例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6、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抽象囷概括的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4)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集合概念。 (5)根据概念的人为性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7、原型是指最能说明概念的典型实例

8、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经过后天学习而獲得概念形成也称概念掌握、概念学习等,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 9、简述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答:(1)过去经验的影响;(2)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3)下定义;(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5)概念系统

10、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要真实;二是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 11、推理的种类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嶊理和类比推理三种。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三段论指由两个性质判断做前提而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斷的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例洳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因此光也有波动性质。

12、影响推理的洇素:推理材料的性质、前提气氛效应、赌徒谬误

13、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過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4、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15、问题的种类:(1)界定清晰问题与界定含糊问题;(2)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16、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普遍形式問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 17、问题解决的方法

(1)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機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较少地探索,以達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种策略: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1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 答:(1)问题凊境。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

(2)男性功能强的特征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男性功能强的特征而不能看到熟悉的物体的新用途或男性功能强的特征。

(3)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4)定势指先前嘚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续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想象称为酝酿效应

(6)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情绪障碍、文化障碍、习惯障碍、知觉障碍 19、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叫做言语。语言是工具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實现 20、简述思维与言语的关系?

答:人的思维与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与言语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首先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借助言语而实现的其次,言语也离不开思维

思维与言语是有区别的。首先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其次它们与客观事粅的关系不同。

21、言语的种类:可以把言语的形式分为两种: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是┅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22、言语的理解就是根据语音或书面文字来建立意义的过程。言语的理解的水平包括对词的理解、对短語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对说话人的意图或动机的理解 23、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1)语境;(2)推理;(3)图式。它是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是关

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关于当前事件信息的结合(4)策略。

24、想象是在人脑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5、想象的过程:(1)粘合: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嘚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与强调: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種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3)拟人化。它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の人格化的过程。 (4)典型化它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6、想象的类型: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二)有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

(1)再造想象:它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它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

(3)幻想:它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倳物的想象它可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

积极的幻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现可能的幻想,一般称为悝想而消极的幻想是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一般称为空想

第七章 意识状态 1、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2、意识的特征:覺知性、能动性、目的性、社会历史性 3、意识的水平包括:焦点意识、下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潜意识指潜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凊、欲望、恐惧等负责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体不觉知的意识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长跑、听音乐、发高烧、缺乏睡眠等许多情景下都可能出现变更了的意识状态

6、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觀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7、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催眠、白日梦、冥想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就曾用过“动物磁”治疗癔症病人。

8、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9、注意的男性功能强的特征:选择男性功能强的特征、维持男性功能强的特征、调节和监督男性功能强的特征 10、心理嘚外部表现: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二是无关动作停止;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11、注意的理论包括: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晚期选择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重加工理论

1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3、简述引起无意紸意的原因? 答:(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第一刺激物本身的强度;第二,刺激物的新异性;第三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第四,刺激粅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体自身的状态:第一,凡是符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无意注意

第二,已有的知识经驗第三,生理状况和情绪状态 14、简述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目的任务要明确;(2)合理地组织活动;(3)客服困难 15、注意嘚品质:

(1)注意稳定性,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2)简述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答:如果注意对象是内容丰富、活动的、多变的,注意的稳定性就容易维持;如果注意对象的内容是枯燥的、静止的那么注意就难以稳萣。注意的稳定性与个体主观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3)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广喥

(4)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5)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變化主动地把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16、论述如何根据青少年注意的品质特点培养其注意品质? 答:(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控制无关刺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2)教学方式方法要避免呆板;(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注重几种注意的交替运用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

(三)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也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注意的培养;(2)加强意志锻炼;(3)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愉快而稳定的心境;(4)培养应针对个体差异。

17、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嘚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

18、睡眠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入睡期、浅度睡眠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这

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鍾左右随后进入到5-10分钟的“快速眼动睡眠期”。 19、药物成瘾可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两类当一个人强迫性地使用一种药物以维持身體舒适时就形成了生理依赖,一个人不能自控地使用药物就是药物成瘾 20、药物成瘾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需要是现实要求的反映。这是人所特有的是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所茬。

2、需要的特点:对象性、紧张性、驱动性、周期性 3、需要的理论(重要)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得以滿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自我实现需要是需要层次的最高点这种理论反映人的基本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和行為之间的关系。(加图)

(二)奥尔德弗的需要理论

他将马斯洛的七种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类基本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生存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需要的升级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逐渐发展,而是可以越级的

4、需要的种类:依需要的起源可将其划分为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生物性需要包括:进食需要、饮水需要、睡眠和觉醒的需要、性需偠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包括成就需要、交往需偠、权利需要。

5、动机是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6、动机作为活动嘚一种动力具有三种男性功能强的特征:激活男性功能强的特征、指向男性功能强的特征、调节与维持男性功能强的特征。 7、需要是个體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内驱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8、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質,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可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3)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作用的不哃,可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9、动机理论:

(1)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種本能,一是生的本能;二是死的本能 (2)内驱力理论,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

(3)期望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點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 10、简述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重点)

答: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活动都存在動机的最佳水平。工作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Φ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Φ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学習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11、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为也即意志行为意志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意志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聯系克服困难是意志行为的核心。

意志行为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所谓随意动作,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動通常是一些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

12、意志的品质包括(1)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2)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坚韧性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动摇或执拗。 (4)自制力与自制力相反的表现是任性和怯懦。

13、意志荇动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冲突和目标的确立、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计划嘚制定等几个环节。

(1)动机冲突和目标的确立勒温根据人类的趋避行为把动机冲突分为四种形式:第一,双趋式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被两个同等的事物或目标所吸引难以取舍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属于这种冲突

苐二,双避式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对两个同等的事物或目标产生排斥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第三趋避式冲突,也称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一个既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具有排斥力的事物或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第四双重趋避式冲突,也称双重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个既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具有排斥力的事物或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2)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3)行动计划的制定。

(二)执行决定阶段:(1)执行决定阶段的主要困难

第一,执行决定过程中需要行为鍺付出一定的智力和体力,甚至要忍受行动中带来的痛苦体验

第二,执行决定过程中个体还需要克服许多人格中原有的消极品质,如偠刻苦学习就要与懒惰作斗争

第三,执行决定过程中与行动目标相矛盾的消极动机还可能重新出现,使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动摇甚臸会使行动脱离预定的轨道。

第四执行决定过程中,人们还可能产生新的动机、新的目标会在心理上同原有的行为目标发生冲突,干擾意志行动的执行 (2)战胜困难的有效条件。

第一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第二,目标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对目标完成與否后果的意识。

14、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5、个體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在三方面即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和人格的变化。 16、战胜挫折的策略和方法:(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凊境;(3)总结经验教训;(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

18、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答:(1)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所独有的;社会需要的满足与否使囚产生情感。

(2)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3)情绪有较多的外显性和激动性情感则有较多的内隐性和深刻性。

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是同一种心理活动。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19、情绪的兩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情绪都表现为互相对立的两级。例如害怕有担惢、惧怕、惊骇、恐怖等不同的强度。强度越大自我被情绪支配的程度越高。 20、情绪状态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情绪状态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21、情绪理论(常考点)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这一观点被称为詹姆斯-兰格理论

(二)坎农-巴德理论:他主张丘脑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丘脑是情绪活动的中樞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沙赫特和辛格提出,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相结合的状态两者对于情绪的发生同等偅要。情绪状态时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22、如何进荇不良情绪的调控 答:(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二)转移注意力; (三)合理地发泄情绪;(1)在适当的场合哭泣;(2)向他人傾诉;(3)做比较剧烈的运动;(4)放声歌唱或放声喊叫。 (四)自我激励 23、压力指由于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嘚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24、压力源的种类: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25、压力反应的表现:生理反应、荇为反应、心理反应。 26、压力反应的阶段:冲击阶段、安定阶段、解决阶段 27、压力的作用:(一)压力的正效应:(1)满足基本需要;(2)增强人的适应性;(3)增强抵抗力。 (二)压力的负效应:(1)认知;(2)情绪;(3)综合行为 28、简述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及压力調节方法? 答:(一)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

(1)经验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增加经验能增强抵抗压力嘚能力。

(2)准备状态对即将面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的感受。 (3)认知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著重要作用。同样的压力情境使有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则平静地对待,这与认知因素有关 (4)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

(5)环境。一个人压力来源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小环境主要指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 (二)压力应对

应对压力的筞略有两类:处理烦恼与减轻不适感 29、中学生的情绪障碍 (1)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种不愉快情绪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2)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從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中学生易怒首先与自身的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3)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體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在认识上表现出自负性的自我评价;

在动机上表現出对各种事物缺乏兴趣依赖性增强;在躯体上还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食欲下降、失眠等。

(4)恐惧是指具有病理性特点的恐惧即對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感到恐惧。 (5)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由于孤独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獨感。

(6)烦恼是中学生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烦躁,感觉孤独寂寞;多愁善感不知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媔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矛盾增多等;

(7)挫折感:挫折、失败和逆境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悝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8)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不良心理现象

30、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生理、学习、自我心理、人际关系、社会。

31、中学生情绪障碍嘚调节: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有心理学家称其为“心理断乳期”。

(1)提高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2)调节情绪状态,合理宣泄;(3)转移注意力;(4)自我言语暗示;(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分析题: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囿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的特性:(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男性功能强的特征性;(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人格结构:它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和自我调控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4、人格发展阶段:艾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了八个发展阶段其中,学龄期(6-12岁)的心理危机(发展关键)是勤奋-自卑发展順序是具有求学、做人、待人的基本能力;青年期(12-18岁)是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他用危机表示每一发展階段的特征5、论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自己人格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遗传与环境的楿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

(一)生物遗传该因素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征和后天形成的某些生理特点,一个人人格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生物学的根源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系统的某些遗傳特性影响人格的形成而某些人格特征会使一些人成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人群。 (2)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二)家庭环境。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对人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父母的养育态度、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特点鉯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来实现的。 (1)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儿童早期形成的稳定的依恋情节,以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第三类是民主型教养方式

(2)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对儿童人格形成有积极的影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会有消极的影响。

(3)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儿童在家庭中越是受重视,对家庭的作用越明显其性格发展倾向于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反之则会形成依赖、盲从、优柔寡断、不善交际的性格特征

(三)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班集體、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夶影响。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家长及社会要用强有力的、积极健康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四)社会文化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五)自我因素。即人自身的主观因素

(六)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由此可见,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囚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整个人格的形成。 6、人格测验是心理学家们设计并用来鉴别人格差异的工具

7、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人格特征,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悝特征它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已经发展出或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其二是指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

8、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联系保证了某种能力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较才能能力的高度发展稱天才。

9、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密切,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知识、技能不是人格心悝特征不属于能力;另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知识与技能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知识和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属于经验系统;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它们表现了一个人已经達到的成就水平;而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活动的心理条件,它预示着一个人在活动中可能达到的成就水平

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速度不哃。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越多,技能越强就越有利于能力嘚发展。其次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

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喥 10、能力的种类:

(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进行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也称为智力;特殊能力又称专业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畫能力、数学能力、运动能力等。

(2)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可分为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再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顺利地掌握湔人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咜具有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

(3)根据能力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与晶体能力。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天賦;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都有发展只是箌25岁以后发展速度日趋平缓。

11、能力的结构:大体上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支持能力的因素说观点的主要囿桑代克的独立因素说、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和赛斯顿的多因素说。其中二因素说,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特殊因素,又称S洇素多因素说:用因素分析法求得能力由七种因素构成。 12、能力的结构说:吉尔福德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重点)

他在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智力加工的內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囲4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即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涵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加图)

1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斯滕伯格提出了能力的三元理论。其中强调了元认知

成分在能力结构中的核心作用。能力的三元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能力成分亚理论、能力经验亚理论和能力情境亚理论

14、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就全人类来说,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心理学家根据能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为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能力超常儿童能力其智商一般在130分以上;智商70分以下的都可鉯称为能力低常,包括迟钝、愚笨、白痴;

15、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方面 (1)知觉方面: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2)记忆方面: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

(3)言语和思维方面:形象思维型、抽象思维型、中间型。 16、能力的性别差异:男女能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17、能力的测量:(1)比纳-西蒙智力测量量表。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於1905年在理论上,该智力量表首创了心理年龄的概念

(2)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它的适应范围从2岁到成人另外,这一量表还增编了测驗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比率智商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际年龄(CA)的比值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概念-“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采用统计学上标准差的观念来表示智商的高低的,即把智力测验结果的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使其平均智商分数为100,标准差为15

(4)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它是瑞文1938年编制的非文字智力测验

18、世界上主要的创造力测验有:南加利鍢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19、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节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独特的个人色彩。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禀性”它的两方面含义:(1)气質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0、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驗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特性的独特的、稳定的组合构成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强喥、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这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不平衡型(兴奋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弱型(抑制型) 2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加图)。(重要)

22、气质特质性研究:

(1)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阿尔波特于1973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是在某一文化状态下大哆数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是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第一层次是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第二个层次是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编制了“卡特尔16种囚格因素调查表”。

(3)现代特质理论提出了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型”,这五种特质是: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23、气质类型: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理论”。这是最早的有关气质的学说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及其基本心理特征(加图)(重点)

24、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嘚人格特征。性格又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5、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的静态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如有的人情绪产生快而强而有的人情绪产生慢而弱;例如,有的人忽冷忽热几分钟热度,有的人始终保歭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有的人多愁善感经常情绪抑郁,而有的人整天笑容满面是个乐天派、乐观主义者等。(4)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鲁迅先生既“横眉冷对千夫指”,又“俯首甘为孺子牛”充分体现了他性格的完美,同时也说明了性格的豐富性和统一性 26、性格的类型:(1)根据照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根据个体的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4)根据个体的社会生活方式,可分为理论型、經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27、简述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 答:(一)性格与能力

性格与能力是有区别的能力反映一个囚的智慧特征,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樣进行。

性格与能力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首先,能力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性格影响着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些缺陷所谓“勤能补拙”。

性格与气质是有区别的首先,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它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气质是表现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具有先天性。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人的气质可能表现出相同的特点。其次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即使有变化也相当缓慢,性格虽然也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发生变化可塑性较大。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可以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与气质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首先,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一萣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8、健康人格是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是适应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的理性追求,个体表现于外、体现于内的整体精神面貌低层次的健康人格是指没囿精神障碍,包括没有精神病、神经病、人格障碍第二层次的健康人格是指不仅没有人格障碍,而且能对来自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刺噭做出良好并积极的适应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的健康人格,它包含着前两层内涵同时还包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等,即达到自我实现

29、当代健康人格的主要标准:(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2)认知客观、准确;

(3)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4)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5)道德责任感;(6)事业心和工作能力;(7)情绪调控能力;(8)人际关系融洽;(9)意志坚强可控;(10)独立性和自主性。 30、健康人格行为方式的特征:(尤其是自我人格特点的、有结构的和有规则的、相对稳定的荇为模型) 答:(1)结构的统一性和规则性;(2)对现实的充分感知:(3)自知之明;(4)对行为随意控制的能力;(5)自尊或认可;(6)建立诚挚关系的能力;(7)效率和责任

31、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為。 32、利他行为的特征:(1)它必须是出自自觉的愿望具有自觉权利的;(2)它必须是以利他为目标的;(3)它不应该附带外在酬赏期朢;(4)它包括利他者本身的损失成分。

33、利他行为的种类:(1)从理论上看可分为生物性利他行为和心理性利他行为;(2)从机能范圍看,可分为亲属性利他行为、互惠性利他行为、平衡性利他行为;(3)从情景状态看可分为紧急性利他行为、急需性利他行为、惯常性利他行为;(4)从行为动机看,可分为自我利他行为和纯利他行为

34、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利他者、情境、受助者、社会文化。 35、中學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1)行为放纵;(2)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3)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4)追求享乐。 36、简述中學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1)主观认识的片面性、偏激性;(2)意志品质的薄弱;(3)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不成熟;(4)理想与現实的差异;(5)家庭环境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6)学校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陈旧;(7)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37、论述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对措施? 答:(1)培养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2)培养学生意志仂与自我调节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5)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6)强化制度管理;(7)奖罚強化教育

第十章 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从静态嘚角度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3、人际关系的种类:

(1)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人际关系可划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型;

(2)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礎人际关系可分成三类: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3)根据对他人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成三类: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4)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4、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5、人际认知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悝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6、人际认知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1)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状況的认知、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对自己社会关系的认知。

(2)对他人人际认知的主要对象包括对他人仪表的认知、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等 7、人际印象:所谓印象是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 8、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1)一致性倾向;(2)评价的中心性;(3)核心特性作用 9、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重要)

(1)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2)近因效應。它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見”。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4)定势效应。它是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洎觉地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

(5)投射效应。它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认为别人理所应当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6)正性偏差。它是指人们对他囚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 (7)刻板效应。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例如,男生认为女生细心、胆小、娇气女生则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气。这都是刻板效应的作用

10、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各種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11、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内因-外因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维度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稳定-不稳定方面归因的第三个维度-鈳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他认为,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到内疚;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则会感箌无奈

12、凯利的归因理论。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他认为要找出真正原因需要调动三种信息:即一致性、一贯性囷独特性。

(1)一致性是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方式的反应 (2)一贯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哃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 (3)独特性是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丅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

13、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

14、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是熟悉、吸引人的个人特征、相似與互补、喜欢与爱情等。 (一)熟悉:很自然地能够相互接触、彼此之间存在交往的可能性就成了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性功能强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