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加拿大技术移民的就业情况我打算移民加拿大技术移民,不知道那边的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国人移民加拿大也正应验了这句古话。撇开爱国情结、故里思恋、事业成败等个体因素不谈,就加拿大和中国两个国家相比较而言,如果有人非要说加拿大不如中国,那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既然有人前赴后继移居枫叶之国,就业思量首当其冲。当然这里只涉及大部分技术移民,家底丰厚且国内还有生意在运作、财源滚滚的投资移民不在考虑之列。  本楼主才浅学疏,受职业阅历限制,所指就业之渠道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本贴旨在抛砖引玉,热盼老移民踊跃发言,给新到同胞指出最简捷可行的就业之路。  重返校园逐专业技术之道  胆敢飘洋过海万里迁徙的移民都是人中豪杰,“十年寒窗”已显浅薄,这些移民中,约有60%的新移民拥有硕士博士学历。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水平偏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往往长时间徘徊在专业技术大门之外,难以发挥所长。“知识改变命运”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新移民缺的不是专业知识,但缺乏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英文表达出来的能力,也缺乏本地企业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  我们既然来到这里谋生,就没有必要抱怨加拿大企业夜郎自大,而是努力遵循他们的规则行事。其实我们也一样,我们根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赞比亚哪一所大学最好一样,他们不知道聚集全国精英的清华大学,他们也不知道在中国上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所以他们宁可招收 Centennial College毕业的新生,而拒绝词不达意的清华北大高才生。  基于上述原因,返回学校是一个明智之举。本主建议:如果年龄小于30岁,从本科开始重来;倘若年龄在35左右,想办法混个硕士学历;年龄到了40,就想办法弄了1、2年的Diploma即可。本主认识的人群中,走这条路的人不在少数,几年寒窗后,个个春风得意。  既然要返回学校,专业的选择至关重要,潜心研究加拿大各行业就业现状及未来几年的趋势,尽量往自己老专业上靠拢。如果自己专业在加拿大实在不尽人意,考虑转行。  网络流行有图有真相,图我暂时弄不到,但可以试举几例以正视听。梁某,武汉大学地表水资源专业硕士,这专业要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如大海捞针,后来他返回多伦多大学学习统计专业,3年拿下本科学历,随后到滑铁卢大学学习精算,一年拿了硕士学历,现已就职省政府某部门多年,年薪逾7万。张某,女,厦门大学图书管理专业本科,返回Seneca重新学习图书管理,毕业后在公立小学拿到图书管理职位,入门年薪逾5万。  走操作技术工种道路  专业技术道路是15、20年寒窗苦读的最好归宿,但付出的辛劳也最多。退而求次之,走熟练技工的道路在加拿大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中国,大学生的职位明显优于技术工人,技工学校是无法晋级大学的学生的去处。在加拿大不同,技术工人的工资高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我比较熟悉的行业里,水暖工、电工、焊工、瓦工的工资收入一点也不比工程师低。记得家园一位著名网友“一庐春秋”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有收入高低之分”。我粗浅的理解便是:所谓的好职业就是高收入的职业。既然这样,新移民何不抛弃国内技术工种低贱的陈旧想法,结合自己所长,选择一个技术工种试一试呢?  我们常见到的技术工种有数控机床操作员、水暖工、电工、焊工、软件测试、药物检验、冷暖气设备安装等等,事实上,随便打开一家College的网站就能找到很多。  大多数的技术工人也是需要专业从业资格证的,但这些资格证对我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考试高手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自己创业,走自雇道路  加拿大政府历来鼓励新移民自主创业,论坛上很多网友就选择了这一条道路。理财顾问、房屋代理、教车教练、家庭旅馆、接送货运、便民商店、清洁通渠、美容美甲等等,不一而足。自主创业者要承担较大风险,而且事无巨细要事事必恭,但是一旦做起来,收益还是可观的。楼主要是给出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得说上两天两夜。  很多新移民问我:我多长时间能找到工作?我的回答千篇一律:如果你想找到加拿大总理府或者总督府的工作,这一辈子估计没有希望;如果你要找到10万年薪工作,除非你才高八斗、洪福齐天,那么你需要5到8年时间磨剑;如果你要找到5万年薪工作,你要需要3到5年时间磨刀;如果你要找到2万年薪工作,你只需要一周时间。  加拿大是万税之国,但也是福利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新移民应该利用好加拿大福利政策,顺利完成中国移居加拿大的转型。而当初是新移民的我,时值911后的经济大衰退,苦苦在绝望中挣扎,想到政府帮助的时候已经4年过去了。我希望新移民别步我后尘,最大限度的利用政府福利。  加拿大虽然福利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福利有一个底线:你给加拿大做过贡献。这个贡献其实很简单,你要为加拿大至少工作过910小时,也就是说至少给加拿大企业工作过大约半年时间。  但绝大多数新移民会拒绝一开始去做自己认为无法发挥他们水平的工作,为此我引用一段本论坛高版主名帖“移民三年再回首,究竟是谁动了新移民的奶酪?”里的一段话:  “还没来加拿大的时候,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自信满满到了几乎妄自尊大的地步。现在各类信息渠道那么发达,要打听到诸如专业工作难找、语言关难过、生存不易的种种消息并不难,但我们并没有把这些负面消息当作一回事,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会是例外,我们在国内曾经取得的成绩让我们自负和骄傲-- 别人遇到了那么多困难,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强、不肯吃苦、运气不好,如果我去了,肯定不会那么差。” 高版主的话贴切描绘了很多新移民的内心世界,当年的我就是如此,想必现在的很多新移民也是如此。如果你坚信自己是少数洪福齐天的人之一,这个帖子的后半部分你就没必要再花时间了。  但是现实很残酷,高版主又说:“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英文不是到了一个英语国家就会自然而然好的,原来所要面对的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原来之前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原来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的苦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了的,原来自己无能无助到连买东西去银行打电话这样的基本生存能力也失去了。”所以移民后,你会发现困难一个一个排队等着你,你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满意工作,那倒有点异想天开。  短时间找不到满意工作,面对巨额开支,诚惶诚恐,于是偌大加拿大就没有一张安静书桌供你使用,于是不能气定神安、夫妻经常吵架,致使阵脚大乱。  接下来本楼主开出良方。倒完时差、办好证件、享受几天蓝天白云,接下来先去找份Labour工干。当然幸运之神专敲你的大门,那再好不过,但这种机率很小,所以我们最好按常规出牌。不要以为这份Labour工你屈尊了,这是你立足加拿大、获取政府资助的基础。记住要干但不要恋战,不能为小钱而奔忙,丧失格局意识,你的目标就是超过910小时,然后拿到ROE (Record of Employment),去政府申请EI (Employment Insurance)。  这下好了,你有收入了。常规讲,你将至少拿到你工作收入的60%,运气好的话可以拿到你工作收入的80%。如果没记错的话,你拿EI的时间基本与你工作的时间等同。即使你的工作收入是最低工资标准,以安省为例,$10.25/Hour,拿完EI,你的实际工作报酬已经到了$16.40/Hour。  有了收入,你的内心也平静了很多,书桌也变得平静了,你做起事情也有了章法。  这区区EI远远没有把你第一份Labour的威力发挥完。倘若你在EI期间还没找到像样的工作,那么这份Labour向政府证明了你是一个昼思梦想都要自食其力的人。如果你坚定走专业道路,你可以向政府请求无息助学贷款,你也可以向政府请求职业培训,政府给你掏学费和生活费。想走技工道路的也可以你可以向政府请求技能培训,政府给你掏学费和生活费。想自己创业的网友可以在EI期间拟写创业计划,待EI结束再请求政府资助开展自己的项目。EI后的这一笔帐有点算不清楚,申请项目不同,资助也不同。但粗略算下来,估计你第一份labour的时薪已经超过$30/Hour,直奔$40--50/Hour而去。  最后,再一次引用高版主的话作为结束语: “事实已经证明,“来加拿大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是一个普遍真理,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俗,不要以为自己会是例外;同样的,我和我周围人的经历无不证明了“一年大苦,两年小苦,三年不苦”更是个普遍真理。如果你每天都贪恋过往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无病呻吟,或者昏昏沌沌地打工迷失了方向,那么别说三年了,就算五年十年境遇还会像刚来的时候一样;但相反的,如果制定一个3年计划,每天乐观积极地生活、努力朝着目标踏踏实实地迈进,那么在2-3年的时间里,你一定就能让移民加拿大变成你今生最正确的决定!”作者:阳光快运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留空为匿名
·[] ·[] ·[] ·[] ·[] ·[] ·[] ·[] ·[] ·[]
····················
Copyright &
加拿大华人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2524|回复: 10
请教大家关于污水处理在加拿大的就业
阅读权限5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大家好,又得向各位朋友请教问题啦。我lg最近在申请加拿大的研究生,原本想申请化工的研究型硕士msc,但现在好几所都被拒了,估计是导师们看出来他没啥研究潜力,但今晚突然收到圭尔夫大学工程学院一位教授的来信,问他是否对于污水处理尤其是农业方面的污水处理感兴趣。我们觉得如果积极争取,这位导师很可能会录取他,另外一旦录取就会有全额奖学金。
但问题是我们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不知道这个专业以后在加拿大的就业和薪资状况咋样,所以只好上论坛发帖求助,请了解情况的朋友帮忙,另外大家如果能推荐一些让我们能够了解到情况的网站或其他途径也行,多谢多谢
阅读权限100
主题帖子积分
对一无所知的专业都能直接上研究生?
一个馒头掰两半儿,里面夹着黑豆馅!
阅读权限5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对一无所知的专业都能直接上研究生?
我lg本科学的化工 污水处理相当于化工中一个分支,研究生申请了这个学校下属的工程学院的化工专业,但工程学院污水处理的老师看到我们的申请材料后就发邮件联系了我们,我们之前对污水处理的情况了解的非常少,所以只好发帖子求助
阅读权限100
主题帖子积分
上 车到山前必有路
阅读权限100
主题帖子积分
对一无所知的专业都能直接上研究生?
加拿大大学不了解 中国大学没问题 我就个例子
阅读权限200
主题帖子积分
挺好的啊,应该不愁找不到工作,很可能会去到政府部门咧。
不过农业污水处理,工作机会多数会分布到农业大省吧,比如中西部省份,或者发达省份的中北部。
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移民申请,登陆城市:温哥华,多伦多,爱德蒙顿,蒙特利尔,海外移民生活
阅读权限100
主题帖子积分
先拿到录取通知书再考虑就业不迟
阅读权限5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先拿到录取通知书再考虑就业不迟
恩 说的对哈 先争取到再说
阅读权限5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资深会员,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5 积分
挺好的啊,应该不愁找不到工作,很可能会去到政府部门咧。
不过农业污水处理,工作机会多数会分布到农业大 ...
灰常灰常感谢Ruibin的回复!
阅读权限100
主题帖子积分
发帖1000勋章
发帖1000勋章
发帖5000勋章
发帖5000勋章
精华帖5个-勋章
精华贴5个-数量奖
发帖10000勋章
发帖10000勋章
精华帖10个-勋章
精华帖10个数量奖
精华帖20个-勋章
精华帖20个数量奖
枫情福布斯勋章
枫情福布斯勋章移民加拿大很难?那你一定不知道这个移民计划
请点上面蓝色字,关注《加拿大都市报》的公众号“都市加西追踪”!
移民加拿大的新机遇
位于加东的新斯高沙省(Nova Scotia),其省提名移民计划(Nova Scotia Nominee Program,简称NSNP)的「特快入境」( Express Entry,EE)类别申请周一(5月8日)重开,其中B类甚至不需要工作聘书,为有意移民人士提供另一个不错选择。有卑诗移民顾问指,NSNP一般申请较容易,近年越来越受欢迎。
据魁省移民律师科恩(David Cohen)在《加国移民通讯》(Canada Immigration Newsletter)报道,该计划周一重开后,热门的B类申请突然暂停,新斯高沙省移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在线申请系统遇到技术上的困难。一旦克服问题后,申请人就可在网上提交申请。
由于这是EE省提名计划,成功的申请人将被给予综合评分(Comprehensive Ranking System points,CRS)额外600分,并获永久居留邀请。
新斯高沙省移民局已经宣布,将接受250个新的B类新申请,该类别适用于16个包括财务、会计、电脑等机会职业类别申请人,且不需要工作聘书。新省EE省提名B类申请人,积分只要达到67分,就有机会获邀申请;至于A类将无限期地开放,这个类别是提供在新省有工作聘书的申请人。
■ 新斯高沙省省提名移民计划(NSNP)的「特快入境」EE类别申请,周一重开。图为温哥华市区人潮。资料图片
移民顾问莫恭佑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省份往往留不住年轻移民,许多人来了又走了。因此,新省EE省提名相对卑诗或安省省提名,一般较容易申请,近年确实愈来愈受欢迎。他说,过去他也帮过不少想移民本国的人士申请。如今重开,莫恭佑表示,他会立刻进行研究,如果他的客户有资格提出申请,他一定立即代为递件申请。
加拿大广播公司转载加通社的报道说,大西洋省份经济委员会主任邵德里(David Chaundy)接受电话访问时说,当地的省提名计划是推动移民增长的真正原因,他补充说,预计2017年大西洋地区有可能接收19,000人。但邵德里同时表示,虽然移民的人数增加了,但如何把他们留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过往在5年内,就有接近一半的人离开。
加拿大都市报
关注社会关心移民关爱人生
微信公众号ID : DushiVan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