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田径投掷队周训练计划态度的感想

苏州地区小学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苏州地区小学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考察访谈、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基本状况、教练员与运动员基本情况、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保障情况及其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健康有序开展,为提高课余田径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以及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1)苏州地区现有市级田径传统项目小学19所,分布在4个县级市和市内2个区,分布不均衡;(2)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具有明确完善的申报、评估流程;分为独立运行模式和与体校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以前者为主;(3)教练员队伍以男性为主,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不太合理,没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教练员工作,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执教年限较短,大部分曾获得的运动技术等级较高,运动经历较丰富;(4)教练员皆为兼职,工作量偏大,参加岗位培训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对执教田径训练工作有较高兴趣,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执教动机明确;(5)教练员选材多以经验为主,运动员来源相对单一,开展的项目以径赛类为主,参与短跑训练的运动员较多;(6)大部分教练员制定年度、阶段、周和课时训练计划,仅有13名教练员制定多年训练计划;大部分教练员能坚持全年训练,周训练次数和每次训练时间满足有关规定;在训练内容上,仅有少量的教练员偏重于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大部分教练员采用了持续、重复、循环和间歇训练法;将近42%的教练员经常安排心理训练,绝大部分教练员重视恢复训练;绝大部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和运动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不足的是,每校举办的本校田径运动会偏少,未达到相关要求;运动员参加各级别的比赛次数偏低,参加市、省比赛的人数更少;(7)大部分运动员对课余田径训练态度积极,能正确认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文化成绩较好,人际关系良好;(8)运动员家长与任课教师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支持率还不十分高;大部分教练员认为目前的场地器材和经费能够满足训练的需要,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补助无法保证;(9)为了苏州地区小学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健康发展,提出的对策有:加强联合,拓宽传统校办学运行模式;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训练水平与选材能力;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与科研意识;适宜负荷,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科学选材,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全面制定训练计划,遵循灵活多变、易操作的原则;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训观念;拓宽招生渠道,保证生源连续性;竞赛体制多样化,以赛代练;增加经费投入,优化训练环境;重视营养补充,注重恢复性训练;结合社会力量,推动课余体育训练发展;夯实基础,加强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等;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家庭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23.8【目录】:
中文摘要4-6Abstract6-121 序言12-22 1.1 选题依据12-15
1.1.1 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12-13
1.1.2 田径运动的地位及其在我国的现状13-14
1.1.3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优越性14-15 1.2 选题意义15-16
1.2.1 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必要性15
1.2.2 促进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15-16 1.3 选题目的16-17 1.4 文献综述17-22
1.4.1 国内研究现状17-20
1.4.2 国外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20-222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6 2.1 研究对象22 2.2 研究方法22-26
2.2.1 文献资料法22
2.2.2 问卷调查法22-24
2.2.3 考察访谈法24
2.2.4 数理统计法24-25
2.2.5 逻辑分析法25-263 研究结果与分析26-68 3.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26-28
3.1.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分布状况26
3.1.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评估体系26-27
3.1.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管理体系27
3.1.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行模式27-28 3.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田径教练员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28-37
3.2.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性别构成状况29
3.2.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年龄构成与执教年限状况29-31
3.2.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学历、职称状况31-32
3.2.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运动技术等级与训练比赛经历状况32-33
3.2.5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与工作量状况33-34
3.2.6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培训进修状况34-35
3.2.7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科研状况35-37 3.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37-43
3.3.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37-38
3.3.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课余学习状况38-39
3.3.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授课方式39-40
3.3.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学习成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40-41
3.3.5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对训练与文化学习关系的认识41-42
3.3.6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人际关系状况42-43 3.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43-58
3.4.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运动队目标定位43-44
3.4.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动机44-46
3.4.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教练员对课余田径训练的兴趣与态度46-47
3.4.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对课余田径训练的态度47
3.4.5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选材依据47-48
3.4.6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来源48-49
3.4.7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田径专项选择49
3.4.8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49-50
3.4.9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50-51
3.4.10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队训练时间安排51-52
3.4.1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主要内容52-53
3.4.1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主要方法53-54
3.4.1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心理训练手段运用状况54-55
3.4.1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恢复训练手段应用状况55-56
3.4.15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运动员参加竞赛状况56-57
3.4.16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效果57-58 3.5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58-61
3.5.1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校领导对课余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58
3.5.2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学生运动员家长、任课教师态度58-59
3.5.3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场地器材状况59-60
3.5.4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经费状况60-61
3.5.5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医务监督状况61 3.6 苏州地区田径传统小学田径训练发展对策61-68
3.6.1 加强联合,拓宽传统校办学运行模式61-62
3.6.2 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训练水平与选材能力62-64
3.6.3 全面制定训练计划,遵循灵活多变、易操作的原则64
3.6.4 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训观念64
3.6.5 拓宽招生渠道,保证生源连续性64-65
3.6.6 竞赛体制多样化,以赛代练65
3.6.7 增加经费投入,优化训练环境65-66
3.6.8 重视营养补充,注重恢复性训练66
3.6.9 结合社会力量,推动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发展66
3.6.10 夯实基础,加强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66
3.6.11 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家庭因素66-684 结论68-705 参考文献70-7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4-757 附录75-838 致谢83-8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部分省、市学校课余训练协作课题研究组
,刘炜;[J];安徽体育科技;1990年01期
尹军,赵军,何仲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赵少聪;;[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叶途;;[J];贵州体育科技;2007年04期
赵丹,郭修金,原建军;[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6期
王健,曹可强,候斌,张洪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郭维民,王荣强;[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李建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戴健,马志和,张林,刘炜,刘志明,周全,顾晨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周建梅;陈永英;张志华;刘海永;刘磊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占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余耀武;徐雪枫;;[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韩学民;申海军;郑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叶菁;周志辉;冷波;;[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顾亚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赵长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金文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宫兵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宋元平,储庆桂,王淑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杨向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子文;郭义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谢云;;[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吕赟;徐长红;;[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莉清;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王三保;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李赞;;[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林莹晓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李竹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焦芳钱;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前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阮青松;[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崔冬冬;[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舒盛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杜熙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漆振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韩夫苓;[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佘竞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解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高峰;[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荣合兴;[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苗;[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马国祥;[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文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周国魁;[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部分省、市学校课余训练协作课题研究组
,刘炜;[J];安徽体育科技;1990年01期
胡红;[J];安徽体育科技;1990年02期
邵苏华;;[J];安徽体育科技;1992年02期
张怀田;[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4期
章林;[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左林,过家兴;[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孙克宜,秦椿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张有理,李长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王勇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周志雄,朱俊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鞠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庆惠,李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朱征军;王明祖;邱焕芬;;[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王洪;[J];湖北体育科技;1998年04期
连佩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甄子会,姜涛;[J];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01期
;[J];山东体育科技;1990年02期
鲍勇;[J];田径;1998年02期
刘云峰,曲淑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乔国良;;[J];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02期
岳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杰;宋辉;宋芳;;[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曲淑华;杜超;;[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王世涛;李静;;[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张运亮;;[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谦;[N];中国体育报;2003年
记者 姜野;[N];朝阳日报;2009年
梁学增;[N];黑龙江日报;2009年
晓利;[N];中国体育报;2001年
葛会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本版编辑?林剑
周继明;[N];中国体育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樊洪;[N];太原日报;2006年
甘南州体校
韩东平;[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张蓓;[N];人民日报;2008年
刘大泳;[N];黑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广;[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明大阳;[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章碧玉;[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冯树勇;[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张运亮;[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尹碧昌;[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运亨;[D];山西大学;2013年
洪波;[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李晨曦;[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黄鹰雁;[D];苏州大学;2014年
刘支峰;[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张晓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施海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张长青;[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倪伟;[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马艳云;[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田径队训练计划田径队训练计划
一、训练计划: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工作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运动量,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精讲多练,注意直观教学,重视身体训练和基本技术训练,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便于进行训练,我们将校田径队分为田赛组和径赛组进行专项训练提出教学训练任务。
二、教学任务
乙组一任务:
a、进行以速度和弹跳力的为主的全面身体训练
b、初步掌握走、跑、跳、投掷等个别项目的基本技术要领
二安排与比重:
a、每次训练时间为60分钟
b、比重:全面身体训练占65~70%,技术训练占30~35%
三训练内容和手段:
a、走:培养运动员走的正确动作和协调能力
手段:小步走、大步走、直线走、踩着直线走,在20~ 30CM 宽的跑道上走。
b、跑:掌握跑的正确动作要领和发展素质速度
手段:1)跑的专门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摆臂练习
2)站立式起跑练习:听口令练习站立式起跑结合20~ 30米 跑的练习。
3)速度练习:结合途中跑技术教学进行
1、30~ 60米 行进间跑,结合改进技术进行
40~ 80米 反复跑、结合改进步幅进行
30~ 60米 计时跑
车轮接力、穿梭接力比赛、小足球比赛
c、跳跃:掌握跳的基本动作要领、发展弹跳素质
手段:跳的基础训练
1、立定跳远、立定跳高、蛙跳、多级跳、各种跳绳练习
2、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
3、体操跳跃项目练习:跳山羊、跳箱(以横箱为主的跳跃练习)
①投掷练习:掌握投掷简单技术要领、发展爆发力量
手段:小皮球、垒球和沙袋投远和投准的练习
②力量性练习,俯卧撑、引起向上,向前向后抛实心球练习、持哑铃蹲跳练习
③灵敏柔韧性练习
各种徒手体操和器械体操练习
各种摆腿练习,活动性游戏
注意事项:1)在技术教学训练中、讲解要简明、手段要尽量简单,采用直观教学,注意动作正确性;
2)要以完整教学为主,从易到难。
甲组(一)、任务:进一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速度和力量素质逐步掌握、提高专项素质水平,力争达到规定指标。
(二)、技术教学中,改进和提高乙组所学的基本动作外,还要初步掌握新学的技术要领。
(三)、安排与比重:
1、安排:每次训练时间为60分钟
2、比重:全面身体训练占60~65%,技术训练占35~40%
3、教学训练内容与手段:
1)、跑:改进跑的技术,结合发展速度
手段:复习跑的专门练习,学习蹲踞式起跑
速度练习:30~ 50米 加速跑、40~ 80米 行进跑、50~ 100米 计时跑、 200米 变速跑×3、120~ 150米 中速跑。以上练习可与途中跑和终点冲线教学法结合进行。
接力赛跑:
学习“上挑”式和“下压”式接力方法
4× 50米 接力比赛, 15米 半径圆周接力赛
跨栏跑、跨栏的专项练习和技术教学训练
2)、跳跃:结合跳跃项目的练习,提高弹跳素质
⑴单足跳比赛:跳绳、多级跳、负沙袋蹲跳、跳起摸高物
⑵学习背越式跳高
⑶跳远练习,复习蹲踞式跳远,主要练习助跑踏跳和学习挺身式跳远
a、站立式起跑6—8步,再踏在弹跳板上跳入沙坑
b、助跑4—6步起跳后前伸小腿,然后落地
c、挺身式跳远完整练习
3)、投掷:复习乙组2、3项练习
学习垒球交叉步投
专门素质练习:用橡皮带作拉引练习,双手或单手抛、掷、推、举重物
(四)、耐力练习:
60~ 80米 接力×3,每组中间休息5分钟
米 越野比赛
田径队训练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二、组建队伍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全校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三、训练计划我校的田径训练主要集中在每周一、四、五下午(4:10—5:40)和每周星期一、二、三、四、五的早晨(6:20--7:10)。第一阶段:时间为前四周,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进行恢复体力的身体训练。第二阶段:时间为两周,采用较高强度的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有意识地把专项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大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注重技术、战术、作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第三阶段:时间为一周,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并超量恢复。第四阶段:内部测试,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
四、训练措施1、对学生项目的训练: 短跑、中长跑、跳跃、投掷项目。2、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3、训练必须以学生身体系统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专长发展。4、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系统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争创佳绩。
四、各阶段训练安排:9月份(01-07):1、通过兴趣小组活动选拔优秀体育苗子充入校田径队。9月份(08—14):1、对选拔优秀运动员进行原始成绩的测试。2、然后对运动员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训练项目。9月份(15—30)和10月份:1、对全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强化基本动作训练)。2、制定详细训练内容(跑:训练内容;跳:训练内容;投:训练内容)3、全体运动员进行力量与耐力素质训练。(内容:跳台阶、跨步跑台阶、、负重蹲摆相结合)(内容:变速跑、匀速跑、定时跑、计时跑相结合)以及专项训练。11月份:1、针对县田径运动会进行训练2、对运动员进行专项测试并记录成绩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训练方法。
具体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3)橡皮条。
(4)扛铃等。
中学田径队训练计划
一年一度的市田径运动会以经过去了,显然校运动队的训练又要从紧张的赛前训练转入漫长的日常训练中来,老师苦、学生苦,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明年我们一定能向前迈出喜悦的一步。下面我们就田经队日常的训练工作安排如下:
一、抓好校田径队的梯队建设
由于河间市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向低龄化发展,那么我们的运动员选拔对象也要趋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梯队。作好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的准备。
二、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在今后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经常和运动员的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从而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业余训练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来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专项技能。
三、训练要求: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器材和场地。
2、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3、训练必须要有持久性和合理性。
四、训练任务安排:
(一)、准备期:(二周内)
1、选拔、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二)、第一阶段: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三)、第二阶段:(7.2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四)、第三阶段:专项技术、战术养成训练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备战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四次,每次1小时左右(第三节下课开始)。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七、运动员名单:(待定)
我校田径运动队处于初级阶段,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相对比较、运动员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缺乏,训练时间少,因而面临重重困难。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班主任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校运动队队伍。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二、组建队伍
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四、五、六年级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三、训练计划
我校的田径训练主要集中在每周五天的上(7:15——8:10)、下午(4:00——5:15)
第一阶段:时间为一周,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进行恢复体力的身体训练。
第二阶段:时间为三周,采用较高强度的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有意识地把专项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大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注重技术、战术、作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三阶段:时间为一周,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并超量恢复,迎接我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同时加强队员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参加镇运动会。
第四阶段:认真总结在小学生田径比赛的得失,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
四、训练措施
1、对学生项目的训练,我们体育组的老师也有很明确的分配。
2、为迎接我区的田径运动会,我们选择了一些主训项目: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跨栏;铅球。
3、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4、训练必须以学生身体系统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专长发展。
5、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系统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争创佳绩。
运动员名单:
田径队训练计划(短跑100、200、400、)
1、慢跑:排队慢跑8圈,或以出汗,跑热为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2、准备活动操: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主要目的是为压腿压肩做好准备防止受伤。
3、压韧带:压腿(正压,侧压,抬腿压,背压,拉小腿)
压肩(正压,双人配合压)
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主要要求多耗时间一点点压开,压腿脚尖向前,要求循序渐进,防止拉伤。
4、行进间准备活动:踢腿(正踢,侧踢,左右绕环,小步跑,折叠跑,车轮跑,高抬腿,单脚跳,跨步跳,后蹬跑,加速跑)
行进间准备活动要求每个动作做两个来回(一个来回约20到40米)根据学生训练特点由教练选择动作。
短暂休息时运动员可更换钉鞋、坐姿压腿,补充少量水分和糖。稍作休息。
训练部分由速度训练、速度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构成。
速度训练:(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3)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4)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5)胶带牵引跑或称拉牛(30—60米),4—5次X2—3组。
(6)反复跑80—100米4—5次X2—3组。
速度训练组数距离和强度可根据运动员状态、教练总体训练安排、是否比赛期等视情况而定。
耐力训练:(1)长距离变速跑800—1000米(200米快跑+200米慢跑+200米快跑+200米慢跑)
(2)150米快速跑5—6次X2—3组
(3)250米快速跑3—4次X2—3组
(4)500米快速跑2—3次X1—2组
(5)400米交代牵引跑或称拉牛2—3次X1—2组
耐力训练组数距离和强度可根据运动员状态、教练总体训练安排、是否比赛期等视情况而定。
力量训练:下肢力量1,、深蹲8—12个一组3组
2、负重半蹲20—30个一组3组
3、反卧位小腿折叠拉皮带20—30个一组3组
4、纵向蛙跳30—50个一组3组
5、负重提锺联系80—100个一组3—5组
腰腹力量1、负重仰卧体坐30—60个一组3组
2、两头起30—60个一组3组
3、卧姿抬腿两人配合30—60个一组3组
4、卧姿转腿30—60个一组3组
5、反卧负重单头起两人配合30—60个一组3组
上肢力量1、负重卧推8—12个一组3组
2、卧推30—60个一组3组
3、站姿快速卧推30—60个一组3组
4、坐姿上举30—60个一组3组
5、负重摆臂练习30—60个一组3组
小学生力量训练应作为辅助训练一周一至两次不宜过多,训练组数和强度可根据运动员状态、教练总体训练安排、是否比赛期等视情况而定。
训练周安排(冬季应以发展耐力为主,多做耐力练习,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每周一至两次即可)
周一:速度训练
周二:大强度耐力训练
周三:以技术动作为主的调整练习
周四:耐力训练
周五:力量训练
备注:1、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可在耐力训练中穿插练习。具体周安排可根据运动员状态、教练总体训练安排、是否比赛期等视情况而定。具体训练内容根据上面列举方法由教练员视具体情况搭配训练。
2、另外短跑训练中应注意在训练中穿插对起跑、途中跑、冲刺跑、弯道跑的讲解和针对练习。
3、比赛前应注意训练起跑的反映能力和比赛战术的教学。
4、运动员除了必须的体能训练外还应加强营养补充和休息睡眠。
运动员名单:管楚阳 郓家翰 陆柯伟 钱裕 蘑菇头 岳阳 徐嘉玉
吕明张 张茹 温诗韵
教练员:孙辰纲
中长跑训练计划
小学生中长跑训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培养运动员具有掌握运动技术的基本能力。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全面素质训练,首先要求正确,而不求数量。
一 一般耐力训练
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一般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跑的练习,是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的功能。一般耐力练习:通常采用3000米、4000米、5000米等距离,或用30分钟跑完一项长距离的练习,使运动员的脉率在每分钟150次至160次之间,同时注意呼吸有节奏(一步半呼、一步半吸或两步呼、两步吸)。
二 专项耐力训练
专项耐力的训练是运动员在缺氧情况下的一种训练,也是提高专项成绩的一种手段。通常采用距离为300米、600米、1200米跑的练习,可用上述三个距离来检查400米、800米、1500米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要求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每周的训练计划根据比赛日期和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灵活安排。一般每四周循环一次,节奏为一小、一中、一大、一中。在训练周期内安排一至二次强度训练,以200米间歇跑为主,快跑后即测脉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等队员脉搏降到每分钟110~120次,再进行200米跑,跑4~5个。还有4—3—2—1的变速跑,即4就是400米、3就是300米、2就是200米、1就是100米,上述每个距离之间有100米的慢跑,要求慢跑100米在40秒之内跑完(间歇的慢跑)。在比赛前夕的训练,强度训练极为重要,一般以目标为准,要求达到各段的分段速度。
三 速度训练
中长跑速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平时严格的速度训练来提高频率、协调性、柔韧性。通常采用短距离变速跑、原地快速高抬腿、80米加速跑、150米重复跑、4×50米接力跑、行进间快频率小步跑变快速放松跑等练习。上述练习力求多种形式,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多采用比赛形式进行,使运动员感兴趣,不觉枯燥。每周三次速度训练,总距离0.5~0.8公里。
四 力量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表现为力量耐久力。力量耐久力可以在大量跑的练习中获得,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小力量练习。因为儿童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如过早过多的用杠铃负重练习(并不排除杠铃),往往容易过早的被淘汰。我采用的训练方法一般是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俯撑、摆动练习等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数量不求多,但求精求严。
五 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一般安排,柔韧性练习每次都有3~5分钟;灵活性练习每周两次,每次10分钟,采用5~8个栏架跳跃练习;节奏性练习每周一次,每次10分钟,采用跑栏板空。中长跑的技术训练比较枯燥,但又是重要环节,为保证他们牢固掌握正确合理的跑的技术,近年来我的做法是不单独安排技术训练课,而是坚持“基本技术天天练”。每次准备活动之后,安排3~5分钟的技术练习,矫正跑的技术及摆臂以及身体姿势等环节,训练时要求明确,示范正确,指导细致,队员精神、精力集中,效果较为明显。
具体训练计划:
常规准备活动(每天):
一 操场热身跑8圈
二 自主拉伸拉伸韧带2分钟
三 常规关节操
四 专门练习
1.原地摆臂练习:两腿前后开立,躯干自然正直,大小臂屈成90度,手自然半握拳,两侧前后摆臂。前摆稍向内,不超过身体中线;后摆稍向外,手摆至髋部。
2.原地摆臂配合腰髋练习:原地摆臂练习配合腰髋转动,腰髋沿身体垂直轴扭转,左臂向后摆时,左髋向前中转动,异侧成自然的反向运动。
3.小步跑练习:上体姿势与原地摆臂动作相同,大腿稍抬起约45度,随即下压,小腿自然向前下方摆直,脚前掌快速向后扒地,随重心前移,积极伸展踝关节,以前脚掌蹬离地面。注意保持高重心和髋关节的伸展。 ;
4.高抬腿走练习:上体姿势与原地摆臂动作相同,以髋带大腿成水平,小腿自然下垂,支撑腿蹬伸充分,注意两臂与两腿协调配合。
5.高抬腿跑练习:上体姿势与原地摆臂动作相同,由高抬腿走过渡到高抬腿跑,注意动作的连续和节奏。
6.车轮跑练习:两腿交换蹬摆,充分折叠快速鞭打摆动,摆动腿摆至水平时,小腿由大腿带动做鞭打动作,前脚掌积极后扒着地,支撑腿充分蹬伸。注意两臂积极摆动配合。
7.后蹬跑练习:后蹬时支撑腿髋、膝、踝充分伸展用力,以脚趾蹬离地面。摆动腿屈膝向前摆动成水平,小腿自然下垂。注意两腿的蹬摆配合。
8.折叠跑练习:摆动腿大小腿积极折叠,大腿前摆,小腿顺惯性折叠,脚根靠近臀部,上体正直,两臂配合摆动。注意步幅小,频率快
9 加速跑练习
五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第一周训练计划
周一: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中长跑技术练习
1.着地缓冲技术的训练
(1)由前脚掌过渡到脚尖和由脚跟滚动过渡到脚尖的慢步走,然后接快步走练习20~40米。
(2)小步跑接前脚掌滚动的加速跑练习20~40米。
(3)脚跟着地滚动到前脚攀的快步走接相同着地方式的加速跑练习30~60米。
(4)小幅度车轮跑接快速下压的加速跑练习30~60米。
(5)用前脚掌着地缓冲滚动至脚尖和用脚跟着地缓冲滚动至脚尖的加速跑练习
60~150米。
2.蹬伸技术的训练、
(1)手扶栏杆做单腿支撑由上而下的蹬伸练习。
(2)低重心弓箭步跨步走30~60米。
(3)低重心的后蹬跑练习60~150米。 ; ; ; ;
(4)后蹬跑接加速跑练习后蹬跑30~60米,加速跑60~100米。
(5)单足跳接跨步跳然后接加速跑练习60~120米。
(6)在完整的跑进过程中,进行迅速有力的蹬伸练习60~150米,并逐渐加大练
习的距离。 ; ;
3.折叠前摆技术的训练
(1)单腿支撑,后腿连续做折叠前摆练习。
(2)由中速转入快速折叠跑30~60米。
(3)快速折叠跑转人折叠高抬腿跑30~60米。
(4)折叠高抬腿跑接折叠加速跑60~120米。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二: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每个间隔2分钟)
(每个间隔2分钟)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三: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变速跑 一圈快一圈慢总距离12圈(前两个快跑速度在23S以内,后四个在25S以内,慢跑速度在40S以内)
跑完休息5分钟 重复一次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四: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4圈计时跑 (每圈控制在25S以内)
休息 5分钟 重复一次(每圈控制在26以内)
休息5分钟 重复一次(每圈控制在27以内)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五: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素质练习
1 沙坑收腹跳 (15个*3)
2 蛙跳练习
3 障碍跳练习 (5个障碍*5)
三 放松练习
第二周训练计划
周一: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每个间隔2分钟)
200米*3 (每个间隔2分钟)
400米*2 (每个间隔3分钟)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二: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100米 200米 400米200米 100米 每个间隔2分钟
一轮结束休息
第二轮:100米 200米 300米 200米 100米 (每个间隔2分钟)
周三: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800米计时跑 (3分50以内)*3
(每个间隔5分钟)
三 素质练习
(拉人跑)
四 放松练习
周四: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1500米匀速跑计时 (6分50以内)*2 (每个间隔10分钟)
三 素质练习
(提拉橡皮筋50米来*3)
四 放松练习
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力量练习 压杠铃
15公斤 半蹲跳*3
20公斤 半蹲起加20米加速跑*3
15公斤 左右脚前后交叉跳*2
15公斤 行进间弓箭步走来回20米*2
三 跳跃练习 障碍跳(5个障碍*5)
四 放松练习
第三周训练计划
周一: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每个间隔2分钟)
(每个间隔2分钟)
(每个间隔3分钟)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二: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变速跑一圈快一圈慢总距离12圈(前两个快跑速度在22以内,后四个在24以内,慢跑速度在38内)
跑完休息5分钟 重复一次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三: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800米计时跑 (3分40)*3
(每个间隔5分钟)
三 素质练习
(拉人跑50米*4)
四 放松练习
周四: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1500米匀速跑计时 (6分30)*2 (每个间隔10分钟)
三 素质练习
(提拉橡皮筋)
四 放松练习
周五: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素质练习
1 沙坑收腹跳 (18个*3)
2 蛙跳练习
3 障碍跳练习 (6个障碍*5)
三 放松练习
第四周训练计划
周一: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每个间隔2分钟)
(每个间隔2分钟)
(每个间隔3分钟)
三 放松练习
慢跑6圈加拉伸韧带5分钟
周二: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速度训练
300米*5 (每个间隔3分钟)
三 素质训练 障碍跳
(6个障碍*10)
周三: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800米计时跑 (3分40)*3
(每个间隔5分钟)
三 素质练习
(拉人跑50米*4)
四 放松练习
周四: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八分钟匀速跑
休息5分钟后3分钟快走
三 素质练习 (垫上)
四 放松练习
周五:一 常规准备活动
二 力量练习 压杠铃
15公斤 半蹲跳*3
20公斤 半蹲起加20米加速跑*3
15公斤 左右脚前后交叉跳*2
15公斤 行进间弓箭步走来回20米*2
三 跳跃练习 障碍跳(6个障碍*6)
四 放松练习
跨跳训练计划
开始阶段,前一周早晚时间,安排体能训练,让学生们的体能得到恢复与提高,后阶段在开展专项训练。
体能训练(40分钟)
A、小步跑、高抬腿、交叉步、后蹬跑、跨步跳、弓步走
B、行进间的压肩、前后肩饶环、正踢腿、侧踢腿
C、交叉线跑、之字型跑、往返摸线
D、大步跑5圈
素质专项训练
星期一上午(速度)
1、韧带练习
2、素质练习
星期一下午(体能):
1、慢跑1000米
2、跳台阶 50次×3组
弓步走15米×3组
3、放松大步跑600米
4、跨、跳技术
星期二早上(耐力):
1、100米×3组、200米×2组、400米×1组
2、摸线往返跑
下午(力量):
2 、连续蛙跳 10米×3组
4、完整跨栏、跳远练习
星期三早上(速度):
1、50米×3组、100米×2组、200米×1组
2、高抬腿20米×2组
“之”字型跑15米×2组
星期三下午(反应):
1、 50米跑、40米跑、30米跑、20米跑、10米跑各×5组
2、背对听哨声起跑15米×3组
3、跨、跳技术
星期四早上(耐力):
1、100米×3组、200米×2组、400米×1组
2、摸线往返跑
下午(力量):
1、收腹举腿15个×3组
2、侧腰起8个×3组
3、推小车练习15米×3组
4、跨越栏架技术动作、蹬地收腿练习
星期五早上(体能):
1、慢跑1500米
2、跳台阶 50次×2组
弓步走15米×2组
3、放松大步跑600米
星期五下午(反应):
1、 50米跑、40米跑、30米跑、20米跑、10米跑各×5组
2、背对听哨声起跑15米×3组
3、跨、跳完整动作复习
铅球属于力量性的投掷项目,除了要具备一般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有适应推铅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同时运动成绩越好,对专项素质的要求也越高。铅球专项素质主要包括专项力量、专项速度、动作速度 以及专项耐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专项力量,专项力量的最大的特点是爆发力,爆发力取决于速度和力量的结合,但是必须以基本力量为基础,而基本力量与速度力量又是相互相成、互为依存的。再从推铅球技术的动作来看,它不单纯是投掷臂最后快速伸直,而是全身进行继发性的爆发式用力。因此在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中,主要是发展全身有关肌群的爆发力。本人在平时的训练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对中小学运动员力量训练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增加力量,在不减少力量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速度,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体育设施---健身组合器械,自编动力性练习组合,重点发展运动员手臂和手指的屈肌肌群、肱三头肌、肘肌、三角肌后部、胸大肌、背阔肌、腹斜肌、伸腕、伸膝肌群和屈踝屈趾等肌群。再把专项力量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一、动力性练习组合:
斜身仰卧起坐:20X3组 卧推 10X3组
双腿负重屈伸:20X3组 悬垂转体 10X3组
双臂负重上举:20X3组 50米加速跑3组
这一组动力性练习负荷小、中强度、非常适应中小学运动员发展力
量的训练,要求连续完成三组。(这组练习不仅不易疲劳,而且还能重复多次。
二、发展爆发力训练与铅球技术训练结合:
1.手指俯卧、连续抓不同重量的铅球。
2.用不同重量的杠铃快速前推、斜推、原地推不同重量的铅球。
3.连续蛙跳、阻力负重连续滑步。
4.负重进行体侧屈一体侧转的练习,用橡皮条牵拉完成技术动作,身体超越器械的练习。
5.负重半蹲起结合提踵的练习,持不同重量的铅球完成推铅球技术动作。
6.各种跳跃练习,快速跑练习。
三、注意事项:
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隔天交替的训练方式;
2.在发展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时,结合发展基本力量练习,使专项训练负荷保持合理的节奏;
3.在负重练习后合理安排放松练习,保持肌肉随意放松能力;
4.在发展专项力量训练时,把铅球技术结构结合起来,安排大量的负重滑步练习和用接近推铅球技术,推各种不同重量的器械,这样就将各关节肢体的爆发力和速度、灵敏等素质协调地结合起来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径运动会感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