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转变的产物属于成分的a在冷却发生珠光体型转变时,转变产物有哪几种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一、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奥氏体过冷到A1点温度以下,将发生珠光体转变。发生这种转变需要一定过冷度,以提供相变时消耗的化学自由能。由于珠光体转变温度较高,Fe和C原子都能扩散较大的距离,珠光体又是在位错等微观缺陷较多的晶界成核,相变需要的自由能较小,所以在较小的过热度下即可发生相变。
二、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合金元素含量 /%
图3-6合金元素对共析温度和共析碳含量的影响
当共析钢由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是由0.77%C的均匀固溶体转变为含C很高(6.69%C)的渗碳体和含碳量很低(0.02%C)的铁素体的混合物。
(一)珠光体转变时的领先相
一般认为共析纲中珠光体形成时的领先相是渗碳体,其理由如下:
1、P中Fe3C与从A中析出的先共析Fe3C的晶体学位向相同,而珠光体中铁素体与直接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的晶体学位向不同;
2、珠光体中渗碳体与共析转变前产生的渗碳体在组织上常常是连续的,而珠光体中铁素体与共析转变前产生的铁素体在组织上常常是不连续的;
3、奥氏体中未溶解的渗碳体有促进珠光体形成的作用,而先共析铁素体的存在对珠光体形成无明显影响。
合金元素对珠光体形成的领先相亦有一定的影响。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1、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当共析碳钢由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将由均匀固溶体(奥氏体)转变为点阵结构与母相截然不同的碳含量很低的铁素体和碳含量很高的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即
相组成:&&&&&&
碳含量:&&&
0.77%&&&&&&&&
0.02%&&&&&&&
点阵结构&&&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因此,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其一是通过碳的扩散形成低碳铁素体和高碳渗碳体;其二是晶体点阵重构,由面心立方点阵的奥氏体转变为体心立方点阵的铁素体和复杂斜方点阵的渗碳体。
珠光体的形核:多数在奥氏体晶界上;
也可在晶体缺陷比较密集的区域形核。
珠光体形成时,纵向长大是渗碳体片和铁素体片同时连续地向奥氏体中延伸,而横向长大是渗碳体片与铁素体片交替堆叠增多。
图3-8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时C的扩散示意图
随珠光体形成温度降低,渗碳体片和铁素体片逐渐变薄缩短,同时两侧连续形成速度及其纵向长大速度都发生改变,珠光体群的轮廓也由块状逐渐变为扇形,继而为轮廓不光滑的团絮状,即由片状珠光体逐渐变为索氏体或屈氏体。
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晶体点阵重构是由部分Fe原子的自扩散完成的。
2.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粒状珠光体是通过片状珠光体中渗碳体的球化退火而获得的。(适用于过共析钢)。
若将片状珠光体加热至略高于A1点的温度,则得到奥氏体加未完全溶解渗碳体的混合组织。此时,渗碳体已不保持完整片状,而是凹凸不平、厚薄不匀,部分已经断开。在此温度下保温将使片状渗碳体球状化。
(三) 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
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基本上与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相似,但需要考虑伪共析转变、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和先共析渗碳体析出等问题。
&& 1、伪共析转变
图3-10 先共析相的析出温度范围
如果将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如合金工或Ⅱ)自A区以较快速度冷却下来,在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的情况下,奥氏体被过冷到了T1温度以下区域,由于GSG’线和ESE’线分别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在A中的溶解度曲线,在此温度以下保温时,将自A中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在这种情况下,过冷A将全部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但合金的成分并非共析成分,并且其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含量也与共析成分珠光体不同,随A的碳含量变化而变化。这种转变称为“伪共析转变”,其转变产物称为“伪共析组织”,E`SG’线以下的阴影区域称为“伪共析转变区”。
由图可见,过冷A转变温度越低,其伪共析转变的成分范围就越大。
2.亚(过)共析钢先共析相的析出
先共析相的析出是与C在A中的扩散密切相关的。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如图3-10中合金I或Ⅱ)奥氏体化后冷却到先共析铁素体区(GSE’线以左区域)或先共析渗碳体区(ESG’线以右区域)时,将有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析出。
析出的先共析相的量决定于A碳含量和析出温度或冷却速度。碳含量越高(或越低),冷却速度越大、析出温度越低,则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的量就越少。
魏氏组织:工业上将具有片(针)状铁素体或渗碳体加珠光体的组织称为魏氏组织,前者称为魏氏组织铁素体,后者称为魏氏组织渗碳体。魏氏组织以及经常与其伴生的粗大晶粒组织会使钢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性能显著降低,并使钢的脆性转折温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消除魏氏组织以及粗大晶粒组织。常用方法是采用细化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工程材料第二章知识点(同名16347)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工程材料第二章知识点(同名16347)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工程材料2-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材料科学
工 程 材 料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一、名词解释。一次结晶
非自发晶核
同素异构转变
相图 支晶偏析
组织(组成物) 变形织构
临界变形度
过冷奥氏体
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
正火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开始结晶温度之差叫做过冷度,它表明金属在液体和固态之间存在一个自能差二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或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自发晶核:从液体结构内部由金属原子本身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非自发结晶:杂质的存在常常能够促进晶核形成,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做非自发结晶 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指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增加非自发晶核的数量或者阻止晶核的长大,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相图:是表明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相的平衡条件和相与相之间关系的一种简明示意图,也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支晶偏析:固溶体在结晶过程中冷却过快,原子扩散不能充分形成成分不均匀的固溶体 的现象扩散退火: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 共晶反应:有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反应组织(组成物):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确定本质、一定形成机制的特殊形态的组成部分。组织组成物可以是单相,或是两相混合物变形织构:金属塑性变形很大(变形量达到70%以上)时,由于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于一致,这种结构叫做形变织构1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变形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再结晶: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成(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形核和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临界变形度:再结晶时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预先变形度称做临界变形度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过冷奥氏体:从铁碳相图可知,当温度在A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能长期存在,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淬透性: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钢的淬透性淬硬性:钢淬火后硬度会大幅度提高,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叫钢的淬硬性调质处理:通常把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的过程叫做滑移冷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热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实际晶粒度:某一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做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10℃),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做本质晶粒度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回火: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其加热到Ac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Ac1(对于共析钢)和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称为正火
2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包晶过程中直接析出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高温莱氏体Le(A+Fe3C):奥氏体+渗碳体低温莱氏体Le’(P+Fe3CⅡ+Fe3C):珠光体+二次渗碳体+渗碳体二、填空。1、Fe―Fe3C相图中存在五种相,分别为、 δ相(高温铁素体)、 α相(铁素体) 、和。Fe―Fe3C相图中存在七个两相区,分别为、、和2、工业纯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亚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F+P ;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P+Fe3CⅡ(二次渗碳体) ;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Le’(低温莱氏体)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3、珠光体的本质为。4、一块纯铁在912℃发生α-Fe→γ―Fe转变时,体积将。5、在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中,含Fe3CII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含Le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含P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6、用显微镜观察亚共析钢,若估计其中珠光体含量为80%,则此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 。7、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 金属晶体是以
方式长大的。(平面长大较为少见)8、当对金属晶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9、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
金属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能量差
建立晶体界面的表面能
。晶核的形成两种方式 自发形核 和
非自发形核
,在实际金属和合晶中,非自发形核
往往起优先和主导的作用。10、过冷度是指。
311、典型铸锭结构的三个晶区分别是12、改变金属整体组织的热处理有、、和四种;改变金属表面或局部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
化学热处理
两种。13、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呈而下贝氏体则呈状。14、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和两种,其中
的韧性较高。1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16、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退火前需先进行正火使网状二次渗碳体破碎),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做作组织准备
,它主要适用于
过共析钢、共析钢 。如工具钢、滚珠轴承钢17、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过共析钢(和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
Ac1(球化退火温度)以上30~50℃
。18、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产物是间距珠光体型组织分为
珠光体(P)
索氏体(S) 和
屈氏体(T) 。珠光体是
渗碳体 的机构混合物。19、过冷奥氏体的中温转变产物是,分为下贝氏体(下B) 两种。20、过冷奥氏体的低温转变产物是,分为
针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
两种,其亚结构分别对应为
和的韧性好。21、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钢的回火分为,回火温度为
22、渗碳的目的是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后的淬火方法有
。23、化学热处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和。24渗碳的方法有25、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为加工,而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26、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
造成位错运动阻力的增大。427、变形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是再。28、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29、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滑移是
晶体内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
运动的结果。30、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再加热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将发生与
等过程。31、素体的本质为32、奥氏体的本质为33、莱氏体的本质为。34、的同素异晶体有心立方晶格
α―Fe 其晶体结构为
体心立方晶格
三种。35、铸锭的结构中主要的缺陷有、和。36和的流动性最好、缩孔集中,铸造性能好。37、的锻造性能好。三、是非题。1、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要收缩。(错)2、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的两相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氏体的碳质量分数总是大于钢的碳质量分数。(对)3、当把过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渗碳体和奥氏体构成的两相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氏体的碳质量分数总是小于钢的碳质量分数。(对)4、当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的钢加热奥氏体化时,细片状珠光体的奥氏体化速度要比粗片状珠光体的奥氏体化速度快。(对)5、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冷却发生珠光体转变时,温度越低,其转变产物组织越粗。(错)6、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错)7、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对)8、实际金属和合金中,自发形核往往起着优先和主导的作用。(错)9、形成树枝状晶体时,枝晶的各次晶轴将具有不同的位向,故结晶后形成的枝晶是 一个多晶体。(错)10 晶粒粒度级数数值越大,晶粒越细。(对)11、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相。(错)512、20钢化T12钢的碳质量分数要高。(错)13、在退火状态(接近平衡组织)45钢比20钢的塑性和强度都高。(对)14、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错)15、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质量分数为0.77%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析反应。(错)16、再结晶是一个没有晶格类型变化的结晶过程。(对)四、选择正确答案。1、钢经调质处理获得的组织是:c、回火索氏体a、回火马氏体;
b、回火屈氏体;
c、回火索氏体;2、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550℃~3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a索氏体a、索氏体;
b、下贝氏体;
c、珠光体;3、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b、提高a、降低;
c、不变;4、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c、含碳量a、冷却速度;
b、转变温度;
c、含碳量;5、淬硬性好的钢:b、具有高的含碳量a、具有高的合金元素含量;
b、具有高的含碳量;
c、具有低的含碳量;6、对开头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a、高淬透性钢a、高淬透性钢;
b、中淬透性钢;
c、低淬透性钢;7、直径为10L的40钢的常规淬火温度大约为:b、850℃a、750℃;
b、850℃;
c、920℃;8、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a、亚共析钢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9、钢的回火处理是在:c、淬火后进行a、退火后进行:
b、正火后进行;
c、淬火后进行;10、20钢的渗碳温度范围是:
c、900~950℃a、600~650℃;
b、800~820℃;
c、900~950℃;
d、℃;11、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c、合金元素a、碳含量;
b、冷却介质;
c、合金元素;12、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a、含碳量6a、含碳量;
b、冷却介质;
c、合金元素;13、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b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14、细化晶粒,可采用:b
快速浇注;
加变质剂;
以砂型代金属型;15、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方力为:b 切应力a
复合应力;16、变形金属再结晶后:d
形成等轴晶,塑性升高a
形成等轴晶,强度增大;
形成柱状晶,塑性下降;c
形成柱状晶,强度升高;
形成等轴晶,塑性升高;17、奥氏体是a.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熔体a.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熔体;b.碳α-Fe在中的有限固熔体18、珠光体是一种b.两机混合物a.单相固熔体;
b.两机混合物;
c.Fe和C的化合物 b.碳α-Fe在中的间隙固熔体;19、T10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b.1.0%a.0.1%;
c.10%20、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c.强度低,塑性好,硬度低a.强度高,塑性好,硬度低;b.强度低、塑性差、硬度低c.强度低,塑性好,硬度低五、综合分析题。1、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却后的15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35的铸造齿轮;(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锻造过热是钢材在锻造前在加热温度过高或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晶粒粗大大的现象。过热使金属在锻造时塑性下降,降低了钢材的力学性能)(4)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1)经冷却后的15钢板,要求降低硬度;715号钢的含碳量为0.15%,属于亚共析钢,采用再结晶退火。目的: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等轴晶粒,以消除加工硬化现象,降低了硬度,消除内应力。退火后组织 : 等轴晶的大量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2)ZG35的铸造齿轮;35号铸钢的含碳量为0.35%,属于亚共析钢,且为已铸造好的齿轮,采用完全退火,经铸造后的齿轮存在晶粒粗大并不均匀现象,且存在残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退火后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60号钢锻坯,含碳量为0.6%,属于亚共析钢,且锻造过热,采用完全退火。由于锻造过热后组织晶粒剧烈粗化并分布不均匀,且存在残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退火后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少量铁素体和大量珠光体(4)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T12工具钢,含碳量为1.2%,属于过共析钢,采用球化退火。由于T12钢坯里的渗碳体呈片状,因此不仅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容易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通过球化退火,使层状渗碳体和网状渗碳体变为球状渗碳体,以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退火后组织:粒状珠光体和球状渗碳体。
2、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获得的组织:(1)45钢小轴;(2)60钢弹簧;(3)T12钢刀;
(1)45钢小轴;840℃淬火后, 550~650℃高温回火后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硬度&35HRC,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2)60钢弹簧;850℃淬火后,350~450℃中温回火后获得回火托氏体组织,硬度40~50HRC,主要保证高的屈服 8强度及优良的弹性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3)T12钢刀;800℃淬火后,150~250低温回火后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60HRC,工具钢在保持高硬度的条件下,回火主要是降低脆性,减小残余内应力。
3、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零件,均选用45钢,硬度要求220HB~250HB,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均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分析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差别。选用45钢生产同一种零件,甲厂采用正火,其组织为铁素体+索氏体,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索氏体为曾片状组织,即片状渗碳体平行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回火索氏体是细小的粒状渗碳体弥散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由于粒状渗碳体比片状渗碳体对于阻止断裂过程的发展有利,即两者强度,硬度相近,但是回火索氏体的韧性,塑性要好很多,所以乙厂生产的零件性能要好。
4、画出共析、亚共析、过共析钢的C曲线。
9亚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
过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
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10
5、金属结晶的条件和动力是什么?金属结晶的条件有两个:液态金属结晶的条件是金属必须过冷,要有一定的过冷度。液体金属结晶的动力是金属在液态和固态之间存在的自由能差(ΔF)或1.液态金属必须过冷(称为热力学条件);2.液体金属中有结构起伏(称为结构条件)。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 也向自由能减去固相自由能的差值。差值为正时结晶,为负时熔化。
6、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液态金属结晶是由生核和长大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液态金属结晶时,首先在液体中形成一些极微小的晶体(称为晶核),然后再以它们为核心不断地长大。在这些晶体长大的同时,又出现新的晶核并逐渐长大,直至液体金属消失。
7、为什么铸锭希望尽量减少柱状晶区?因为柱状晶的接触面常有非金属夹杂或低熔点杂质而成为弱面,在热轧、锻造时容易开裂,所以熔点高或杂质多的金属,例如铁、镍及其合金,不希望生成柱状晶
8、画Fe―Fe3C相图,标出S、E、C各点及其所处温度和含碳量,按组织组成填相图,分析T12钢的平衡结晶过程,写出其室温组织,计算该钢在室温下的Fe3C和F的相对含量,并画出该钢室温下平衡组织金相示意图。11
Fe―Fe3C相图
9、、再结晶和重结晶有何不同?再结晶是指将冷变形(冷加工)的金属加热到最低再结晶温度以上,通过原子扩散,使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同时消除加工硬化现象,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塑性和韧性恢复至变形前的水平。对钢而言,再结晶温度低于共析温度727℃,因此不会发生晶体结构类型的转变。有些金属在固态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格形式,如铁、钴、钛等。这类金属在冷却或加热过程中,其晶格形式会发生变化。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也叫做重结晶。重结晶也是一个通过原子扩散进行的形核、长大过程,但同时发生晶体结构类型的转变。
10、何为临界变形度,分析造成临界变形度的原因?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再进行加热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预先变形度有关。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预先变形度称作临界变形度。金属变形度很小时,因不足以引起再结晶,晶粒不变。当变形度达到2%~10%时,金属中少数晶粒变形,变形分布很不均匀,所以再结晶时生成的晶核少,晶粒大小相差极大,非常有利于晶粒发生吞并过程而很快长大,结果得到极粗大的晶粒。
11、已知金属钨、铝的铁的熔点分别为3380℃、327℃和1538℃,试计算它们的最低再结晶温度,试分析钨、铁、在1100℃加工,铅在室温加工各为何种加工?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 T再=(0.35~0.4)T熔点对金属钨: T熔点=273+K13T再=(0.35~0.4)
K =℃在900℃对金属钨进行加工,略低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应属冷加工。对金属铅:
T熔点=273+327=600KT再=(0.35~0.4)
T熔点=210~240
K =-63~-33℃在室温(如23℃)对金属铅进行加工,明显高于其最低再结晶温度的上限-33℃,应属热加工。12、为什么碳钢进行热锻、热轧时都要加热到奥氏体相区?因为奥氏体是面心立方晶格,其滑移变形能力大,钢处于奥氏体状态时强度较低,塑性较好,因此锻造或轧制选在单相奥氏体区内进行。
13、比较退火状态下的45钢,T8钢,T12钢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的高低,简述原因。硬度: 45钢最低,T8钢较高,T12钢最高。因为退火状态下的45钢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T8钢组织是珠光体,T12钢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因为铁素体硬度低,因此45钢硬度最低。因为二次渗碳体硬度高,因此T12钢硬度最高。强度: 因为铁素体强度低,因此45钢强度最低。T8钢组织是珠光体,强度最高。T12钢中含有脆性的网状二次渗碳体,隔断了珠光体之间的结合,所以T12钢的强度比T8钢要低。但T12钢中网状二次渗碳体不多,强度降低不大,因此T12钢的强度比45钢强度要高。 塑性: 因为铁素体塑性好,因此45钢塑性最好。T12钢中含有脆性的网状二次渗碳体,因此T12钢塑性最差。T8钢无二次渗碳体,所以T8钢塑性较高。
14、同样形状的两块铁碳合金,其中一块是退火状态的15钢,一块是白口铸铁,用什么简便方法可以迅速区分它们?因为退火状态的15钢硬度很低,白口铸铁硬度很高。因此可以用下列方法迅速区分:
① 两块材料互相敲打一下,有印痕的是退火状态的15钢,没有印痕的是白口铸铁。 ② 用锉刀锉两块材料,容易锉掉的是退火状态的15钢,不容易锉掉的是白口铸铁。 ③ 用硬度计测试,硬度低的是退火状态的15钢,硬度高的是白口铸铁。14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析转变的产物属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