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什么含义在实际分析中有何作用

这个斜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That slope is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而是与边际消费倾向(MPC)有关,即收入每增加一美元带来的相应消费增量。
It is abou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which is the extra consumption generated by a dollar of extra income.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的实现,有利于我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扩大体育消费需求。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arget system of all-round building the comfortable society is benefit to improve the marginal consume tendency and enlarge sport consume demand.
然而,随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不断下降,政府的支出乘数也在不断降低;
With a descent of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of Chinese resid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 of government uniterruptedly go down.
从非均衡货币储蓄经济周期模型可以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一维递归方程。
From the economic cyclical model of nonequilibrium monetary savings we can get the one-dimension recursive equation of marginal consumption tendency.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增大乘数及增加投资额,扩大净出口量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The value of multiplier is decided by the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multiplier, investment or net export, the national income can be increased.
而利率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与工具。利率变动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从而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Since interest ra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netary policy tool, the change of it may influence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town residents, and thus marginal propensity.
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尼系数和边际消费倾向等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程度。
Based on the data of Jini index and marginal consumption tendency, we explore the influence extent on the whole society consumption stagnation imposed by the income gap of Chinese residents.
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在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中找到商机。
In this way the marginal consuming tendency can be reinforced and the marketing opportunities can be obtained in a diversified market.
由这一假说得到的一个推论就是,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在生命周期的早期较高,在生命周期的中期较低,而到生命周期的晚期又会较高。
A corollary from the hypothesis is that, people'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in earlier life cycle is high, in the following life cycle is relatively low, and in the late life cycle is high again.
他认为在现有户籍制度下,移民人口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Under existing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migrants have lower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than the urban residents.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微观家庭调查(CHIPS)数据,文章考察了城镇移民和城镇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移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14.6个百分点。
Based on the dataset of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Survey (CHIPS), we find the marginal consumption rate of migra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by about 14.6 percentage points.
由于我国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可能存在着差异,因此本文还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分析。
Because our country"s income gap extends gradually,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s of different income may be different, we carry on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behaviors of different income."
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and their permanent income;
对于衣着、家庭用品、医疗保健、居住和杂项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同;
The top three ways of consuming for urban residents were food,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while that for rural residents were food, habi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与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有关 ,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税率、边际投资倾向、边际政府购买支出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等经济参数有关 。
In an open economic system, national income of a country will increase by several times with the function of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when its investment,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r export increases.
边际 消费 倾向 增大了任意的自发支出扩张的影响。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is the effect on consumption of an additional dollar in disposable income.
从体育消费需求、主要影响因素、体育消费品的关系及体育消费需求的边际倾向四个方面,论述其理论问题,并结合实践加以分析。
From 4 aspects of the demand for sports consuming, main affective factors, products and marginal tendency, it is discussed on 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fulfillment.
本文以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探讨了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倾向间可能的关系,并对中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动趋势进行解释。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n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pensity to consume in China based on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例如,它要求储蓄应该与投资相当,边际消费倾向应该为正,以及库存不应为负值。
It requires, for example, that saving equal investment, tha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be positive, and that inventories be non-negative.
换言之,不确定性降低了平均消费倾向,但提高了边际消费倾向。
In other words, uncertainty lowers the APC but raises the MPC.
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
Analyzing Engel s coefficients, change of trend of marginal consumption of varieties of goods and demand income flexibility.
针对投资流动到特定区域比例和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投资区域乘数有特定的波动区间。
With the fluctuating of proportion of investment flows into an area(PIFA) and social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SMCD), AMI fluctuates in a special region.
股市的长期繁荣将改变边际消费倾向,扩大乘数效应;
The long-term prosperity of stock market will change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 enlarge multiplier effect.
可以看出重庆市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大,食品和居住在居民支出构成中占较重要的地位。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of the urban residents in Chongqing is big, and food and residence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in their expenditure.
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It has two forms: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得出了阜新投资乘数不稳定,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Thereby it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at invest multiplier of FuXin is not stabl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lowly.
我国近年来的投资与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因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不健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及供给的低效率等原因而持续下降。
These years our country's multiply reaction of invest and the government's expenditure to national income has been declining because of the drop of the marginal tendency of consume.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致使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总量不足。
Farmer's income increases slowly and unsteadily in China. That has caused farmers' marginal propensity of low and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
事实上,我们先前已经假定资本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零。
In fact, we have already assumed capitalist'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is zero early.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 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 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道义劝告B.公开市场操作C.再贴现D.法定存款准备金2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D.在技术、人口、资本均可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3A.允许卖空交易,没有交易费用、税收和保证金B.充分考虑了在衍生证券的存续期间的红利支付对其定价的影响C.证券高度可分,交易连续D.有两种长期存在的证券,一种是无风险证券,另一种是股票,其遵循几何布朗运动4A.国内利率上升,则本国汇率上升B.国内利率下降,则本国汇率下降C.须比较国内外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后确定D.没有什么影响5A.风险中性假设下,不需要额外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承担风险B.风险中性假设下,所有现金流可以通过无风险利率进行贴现求得现值C.风险中性假设下,所有证券的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D.风险中性假设是仅仅为了定价方便而给出的人为假定,仅适用于严格风险中性的情况下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268|回复: 11
IS斜率--边际消费倾向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书上模糊其词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在线时间24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啊 因为挤出效应?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支出乘数也越大,挤出效应也比较多,但应该越大效果越明显吧,用数学算出来也是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效果也越好啊
一般战友,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在线时间168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你自己也说了,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支出乘数就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肯定是财政政策效果小了!怎么会是明显呢!
中级战友, 积分 5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0 积分
在线时间23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0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0 积分
书上有说由于消费倾向比较固定,所以一般讨论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的大小变化导致的y变化,并且这样可以在△y一定的情况下来讨论y总体变化大小,最后看政策效率!如果讨论边际消费倾向来分析的话,你自己作图看看,似乎不好判定,反正我是作图后没看出来效率比较,政府一定的支出,消费倾向高的乘数大导致y变化大,但利率长的也多,挤出效应大,总体效应没有标准比较不好判断
一般战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在线时间7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消费倾向比较固定,斜率不一样是由于d不一样
可以在同一个图上画两个IS曲线,假设边际消费倾向相等,投资乘数就相等,于是政府同一比支出使两个IS曲线向右平移同样的距离,可以从图上看出来平移后较平坦的那个效果较小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在线时间24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楼上你误解了我的意思,边际消费倾向大的话,支出乘数也越大,一个相同的政府财政支出,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而更多的支出进一步影响利率使挤出效应增大,但这个大的挤出效应是因为产出大引起的,即如果相同的产出变化来看,边际消费倾向大小不影响挤出效应,而此时所需政府支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所需越小,即一个相同的政府支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越平坦),效果越明显。
大家可以用数学算一下,is-lm均衡时,Y=[md+(e+a)h]/[dk+(1-b)h]其中,政府投资可看作自发投资增加,即e的一个增加量,b越大即1-b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小,那么Y的增加量就越大,同是上边结论
高级战友, 积分 3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97 积分
K币2465 元
在线时间744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97 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97 积分
K币2465 元
有点明白LZ的意思了
β越大政府支出相同时带来的收入变化只是反应在IS曲线右移的距离变大,但同时IS曲线由于更平坦,与LM曲线的均衡点则向左移动,准确来说只有在LM曲线平行的时候才能带来更大的收入增加,否则结论需要具体函数才能讨论出政策效果是否加强
中级战友, 积分 5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0 积分
在线时间23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0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0 积分
高的书上根本没说边际消费倾向变化怎么导致效率高低的,不知道楼主说的是从哪看的,本来就给出消费倾向比价固定的前提,过多讨论也是没太大意义的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在线时间24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关于意义的问题,我想不能功利的去看待,毕竟边际消费倾向就短期来说也是可能变动的,他变一点就会造成很大变化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在线时间24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6 积分
K币1090 元
如果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小造成的斜率绝对值大,进而较陡,那么只要LM曲线不是垂直的,一个同样的政府支出 就能带来更大的效果,也就是 仅从陡来说明越陡效果越大不是很准确。只有投资利率系数d大带来的陡才会造成效果好
虽然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固定,但理论上的东西,也要结合一点理论嘛,这样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好的应用现实
一般战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在线时间7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可以这样吧:
假设IS:y=a+β(y-t)+e-dr+g 整理得:(1-β)y=a+e+g-βt-dr
另外假设LM:m=ky-hr,整理得r=(k/h)y-m/h
只考虑y,r,g的变化,把整理后的LM代入IS,这时变量只剩下g,y
再把y看成g的函数对g求导得△y=[1/(1-β+F)]△g,F=dk/h
也就是说一般β越大效果总是越大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凯恩斯消费理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凯恩斯消费理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凯恩斯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概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a+b+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 Ct = a + b×Yt 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一方面,它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以下简称《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通论》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 c[,w]=x(y[,w])。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四)定义边际消费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通论》第98页)。 以上构成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五)由边际消费倾向推出乘数理论,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导致失业,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发点。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概括为总需求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决定。依据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大小取决于经济中的总需求。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但它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进一步,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而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由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高低,而后者则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这样,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货币供给和资本的预期收益是说明总需求进而说明国民收入的因素。依据凯恩斯理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陷阱和预期收益不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并且递减导致消费不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流动偏好陷阱导致利息率较高,而资本的边际效率又因为预期收益不足而偏低,从而使得资本的边际效率很难超过利息率,这就使得投资不足。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经济萧条。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此,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而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他从心里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是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因为人们所增加的收入并没有完全消费。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C和收入的增量△Y之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比率,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为:MPC=△C/△Y或β=△C/△Y,0&MPC&1。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C在收入总量Y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C=C/Y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等于或小于1(因为收入为0时,即使动用储蓄或借债也必须要购买基本消费品)根据以上三个假设,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C=a+βY式中a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就是当收入为0时,即使动用储蓄或借债也必须要有的基本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上式的含义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凯恩斯指出:《通论》“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发现何者决定就业量。”“就业量定于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之交点。总供给函数主要系于供给之物质情况,其中道理大都已为人熟知。”但是“一般人却忽视了总需求函数之地位,”(《通论》第79页)。所以,凯恩斯的重点放在总需求如何决定就业量这方面。 凯恩斯通过三大基本规律的揭示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预期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和人们的灵活偏好。三者导致人们将收入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而消费和投资则减少,因而减少了有效需求,结果使经济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在凯恩斯理论的这三大支柱中,以其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最为根本。他固然把有效需求不足分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但他认为前者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而后者最终不过是前者引导出来的派生现象。因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通论》第90页),“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通论》第92页),由此可见消费理论在其理论中独特的基础地位。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揭示,使推翻萨伊定理有了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即“供给会自行创造其需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增减不如收入增减之甚,从而打破了供给恒等于需求的教条,克服了理论观念上的障碍。承认市场调节会带来盲目失衡,即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从而为他的整个就业理论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同时,几乎所有解决需求不足,增加就业的办法都与消费有关,由此也可见消费理论在其整体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消费理论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的揭示,建立了乘数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奠定了基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其波动的幅度比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小,从而说明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投资波动引起的。另外,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出致使乘数可以计算,乘数:k =1/(1-边际消费倾向),这为进一步分析增长周期理论提供了定量工具。第一,凯恩斯理论建立在主观的心理分析基础之上,而且逻辑也较不严密。在概括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时,把它称之为“正常心理法则”(《通论》第98 页)。虽然也指出尚须若干修正,但也不是难事。但对此却再没有更充分的证明或修正了。只是归结为“人类天性”。作为经济理论的支柱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之上难以令人信服。 第二,凯恩斯局限于总量分析,只看到收入影响消费的现象,而不能进一步揭示影响消费的收入背后是收入的分配,进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所以,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收入分配和消费的结构差异及其资本家和工人的阶级差异,而只是笼统地称“公众”、“居民”,虽也提及“富人”与“穷人”但也只是细枝末节。 第三,由其理论得出的许多结论也是不合情理的。如战争、地震之类都可解决失业问题等等。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论断看上去“奇怪荒谬”,但在凯恩斯理论中则是顺理成章的,由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斥之为不近人情,凯恩斯由人之天性为基础,结果推出不合人情的结论,足以促使后来者对其理论本身的反思了。 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财产、利率、收入分布等。其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消费函数实质上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自辟蹊径的史料研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第六卷《一般理论引起的若干短论》体现了凯恩斯对前人消费理论独特的借鉴研究。他对反经典的消费不足妨碍社会繁荣论进行了三个时期的考察。第一时期,是以曼德维尔《蜜蜂寓言》出版为标志的消费不足论幼年期。凯恩斯谈到,早在16、17世纪的赫克舍尔、拉菲马斯、配第、巴尔邦、卡里等学者先后阐述了奢侈有利,节俭有害,如果每个人都多花钱,那么所有人都会有更多收入的思想,经过《蜜蜂寓言》的渲染,流行起来。通过该书,曼德维尔阐发了他的道德观――繁荣可以通过花钱而不是储蓄的得以增大。由于该消费理论与主流理论的背离,遭到了严厉的批判。第二时期,以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代表的消费不足论正式提出期。马尔萨斯认为,消费不足会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为财富的不断增加只能靠对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来维持,“如果每个人都满足于简单的食物、最破旧的衣服和最简陋的住屋,那么其它各种较好的食物、衣服和住屋就肯定不会存在。”然而,这种担忧因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受到李嘉图的忽视。第三时期,以J.A.霍布森和A.F.穆默利合著的《工业生理学》出版为标志的消费不足论成长期。凯恩斯认为《工业生理学》提出的消费理论虽然未能撼动正统学派,但霍布森他们却是第一次明确地宣称“资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储蓄倾向所导致,而是它对实际的和将来的消费所造成的需求的反应”原理的人。尽管前人的消费“反”论,受到了多方排斥和打击,但凯恩斯却因从表层看到了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消费不足,及致富的依赖路径――多消费,而勇敢地挑战经典,系统地提出了“消费不足危机论”的旷世之论。(二)凯恩斯“消费不足危机论”的要旨凯恩斯认为,社会总供给依赖于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社会总有效需求。就消费来说,短期内由收入决定。然而,由于消费者普遍受一种心理规律的影响,即“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么多”,致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MPC)。假定投资诱导不变,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引起的消费不足,就会使商业、饮食业不景气,使投资者产生悲观预期,降低他们的资本边际效率,产生更强的流动偏好,诱发投资不足。也减弱投资及就业的乘数效应。可见,消费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源头,又是产品滞销、非自愿失业、贫困屡屡出现、生产过剩危机频繁爆发的直接原因,即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凯恩斯“消费不足危机论”。为此,凯恩斯提出政府不能甘当“守夜人”,要施加宏观干预,不断注入新的购买力,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疏通流通渠道,拉动生产。他指出:“对于消费倾向,国家要部分通过赋税制度、部分通过利息率的涨落,和部分通过其他手段来施加引导的作用。”换言之,通过实施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有效消费需求,拉动生产、就业、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形成多消费――多投资――高收入――高消费……的指数增长循环圈。事实证明,由消费不足论,引出的政府干预主义,快速修补了被大危机毁坏的生产链条,改良了与生产力不协调的生产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发生而出现的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理论的质疑,也波及到在可持续发展命题中是否应该扬弃的问题,因为该理论旨在解决短期问题。畅通的流通渠道是保持生产持续、不中断的必备条件。马克思指出:“交换过程是商品从把它们当作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它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手里”,“商品一到它充当使用价值的地方,就从商品交换领域转入消费领域”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即流通(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或纽带,如果纽带断裂、或桥梁过于狭窄,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G…P…W…G就无法实现。前已述及,可持续发展是无数连续的、短期生产点的连接,断裂式的生产,不是可持续的生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更加富足的产品过剩时代,此时,“流通对生产、分配、消费不仅起被动的‘联结作用’,更重要的是起能动的“调节作用”,“流通……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一个助推器。”因此,不断向流通中注入购买力,疏导流通,实现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顺利转移,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曲线上的“点”连续.、不中断的必备条件。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为可持续发展畅通了流通渠道,为短期生产不中断创造了条件。实际上,凯恩斯不断为流通注入购买力的刺激消费政策,就是拓宽流通渠道的流通政策。首先,凯恩斯从宏观高度确立了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为流通渠道的畅通奠定了基础。凯恩斯消费理论蕴含着一张经济方向图:消费一生产一消费。该图表明,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和对象。”制约生产的也是消费――“资本是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消费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的性质,把“人”真正摆在了“本”的地位,是对经典理论“生产→消费→生产”那种为生产而生产路径的彻底扬弃。消费者宏观主体地位的确立,易于从政策措施上引导生产,使生产结构与消费者需求结构统一起来,易于实现市场出清。其次,凯恩斯所发现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于在流通中注入更多购买力起到了方向性作用。凯恩斯谈到,相对来说,富人的消费倾向较低,穷人的消费倾向较高。那么,增加穷人的收入,收入中会有更多的份额成为现实购买力,能够为产品开拓更宽广的市场。最后,刺激消费、拓展流通,避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链条断裂,满足生产“连续性”要求。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大量企业倒闭、物资废弃,造成生产链条大断裂的例子触目惊心的。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后基本避免的大的生产过剩危机。诚然,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旨在解决短期产品过剩问题,似乎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精神――永续性,显得格格不入。然而,长期是短期的累加,无数短期经济的持续、不断裂发展才可能构成长期的持续发展。可见,消费不足,不仅造成短期生产中断,也会造成可持续发展的“断裂”;凯恩斯刺激消费政策,或者说是,拓宽流通渠道政策,是促成短期无数生产点得以连续的外推力,也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1.充裕的资源是保障产出持久增长的物质基础。诚然,短期增长的连续性取决于旺盛的需求亦或畅通的流通渠道,但是,持久的增长则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就连首创需求论的新古典学派马歇尔也承认:“就一般而论我们所考察的时期越短,我们就愈需要注意需求对价值的影响;时间愈长,生产成本对价值的影响将逾加重要。因为生产成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当前,日益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为,可持续发展要求,产出曲线不仅短期不能中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具有无限延长、增长的趋势,如果资源逐渐走向耗竭,即使生产能够不间断的维持,那也是低位运行(斜率变为负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保证资源数量的充裕,增长的持久性才成为可能。2.消费不足论的资源环境负效应。如果说资源短缺问题早已存在的话,那么,“滞胀”是资源危机凸现的标志。该问题快速升级,与长期单方面实施刺激消费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凯恩斯对消费拉动经济的强调,推动了资源环境恶化的进程。凯恩斯认为,一个社会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就业不足,“就业的机会必然受到总需求多寡的限制。总需求只能来源于现行的消费以及现在为将来的消费所作的准备。……消费不可能被无限期地推迟下去。”要“预先消费”就得“举债支出”进行负储蓄,但是,只要消耗就会促进生产,哪怕是浪费也会致富。这种对消费作用的强调,促成了后工业社会新意识形态“物质主义(materialism)”的形成,即,不顾及资源承载力、不顾及后代人福利的畸形消费――高消费、炫耀消费和浪费消费。这种消费,对一国资源环境的掠夺是贪婪和疯狂的,且以其强大的感染力,促成资源难题全球泛滥。因此,“从全球变暖到物种灭绝,我们的消费者应对于地球的不幸承担巨大责任。”对资源更具破坏性的畸形消费意识仍来源于《通论》:“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都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尽管,这些话是出于对那些固守经典理论的政治家的讽刺,但被相当数量的人所误解,以至于,西方社会的军备竞赛、频繁战争、浪费性政绩工程等都以此为理论根据。尽管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美国也从二战中得到了繁荣的好处,然而,破坏性消费对资源环境的摧毁却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强烈的短期意识是诱发资源问题快速升级的又一原因。凯恩斯在《通论》中坦言,他所陈述的思想及政策主张都是针对短期经济问题的,这无可厚非。然而,他在处理短期问题时往往把短期与长远、当代与后代的利益对立起来,所形成的策略通常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当代不顾后代人。例如,他认为古埃及的就业得益于金字塔的建造,中世纪就业得益于造教堂和做道场,为此他告诫道:如果“我们在为后代建造住房时,要是仔细考虑这样做对后代所增添的‘财务’负担,从而,我们就没有象埃及和中世纪那样简便的避免失业问题的方法了。我们就不得不接受失业的存在……”。他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在长期中,我们都会死去”,意思是说,既然到了那个时候,人们都会死掉,那么,经济事物的长期均衡状态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这种短视化的思想,既迎合西方政府政治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也与西方大众的人文价值观相弥合,因此,在实践中,消费上的吃光花光带动资本的极度扩张,必然衍生大量投入、大量消耗的增长模式。第三,单方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忽视生产源泉的管理可能对持久消费的制约。必然带来连锁负外部性的全球传递。西方发达国家接受凯恩斯刺激消费政策,带来了产业快速升级和信息化实现的良好效应。信息化似乎是减少甚至替代了资源的大量消耗,但事实上,支撑过度消费的产品加工和生产地点已经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并且,同时转移的还有以资源高投入、高耗费、高废弃物排放为特征的增长模式,由此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负外部性在全球范围蔓延,留给其他国家乃至后代可发展的道路日益狭窄。对于凯恩斯刺激消费政策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加尔布雷斯早有微辞,并指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虽然为改善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存在着根本的缺陷,他们不能为解决当前困扰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提供有益的指导。”的确,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凯恩斯的刺激消费政策是以大量闲置资源为条件,在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稀缺情况下,不加节制使用,必然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译者: 储英 / 相蓝欣作者: (英)斯基德尔斯基ISBN: 2 页数: 905定价: 79出版社: 三联书店装帧: 平装出版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同中国或者亚洲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他对印度的情况比较了解,因为这曾是大英帝国的版图,而且他在印度事务部做过短期的文官。他的第一本书是关于印度的金融问题,尽管他从未想过到印度去访问是写作这本书的必要条件。但是,他对中国的事情并不是一无所知。他对中国金融的了解来源于他的朋友――汇丰洋行的董事查尔斯艾迪斯爵士,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了解则通过另一个朋友,曾在中国服务过的英国领事官员阿吉罗斯。1912年,他在《经济学杂志》上撰文评一位中国学者的著作,这就是陈焕章撰写的《孔门理财学》(陈焕章是康有为的弟子,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泽注)。凯恩斯在这篇书评中指出中国学者很早就懂得“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译注)和“货币数量说”。他引用了明初叶子奇在1378年就提出的“价格下降,应当发行纸币;价格上升,应把纸币收回”。他对中国的人口数字大惑不解。他说,中国众多的人口显然是在近代产生的。中国人口从18世纪初的1亿上升到1842年的4.13亿。他发现在中国并没有发生西方世界的那种经济或自然条件的巨大变化。因此,中国人口的迅速发展令人无法解释。他担心“中国的黄金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因为享受这个条件的人口太多”。凯恩斯是作为一个货币经济学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因而只有涉及中国的货币问题才让他感兴趣。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位货币改革家。他设计的第一个货币计划是1910年的中国“金汇兑本位”计划。他不赞成在中国发行纸币,因为中国人的历史经验表明,纸币“将无可避免地带来经济不稳与最终的灾难。而且它将阻挠农村地区从实物贸易到货币贸易的过渡”。他建议“ 一种以白银为流通的货币,但以黄金为本位货币”。他认为中国不应当积累黄金,而应当在伦敦保留生息存款,在对外支付时可把这些存款转换为黄金。他举日本为例,说它把大多数的储备都转换成英国的国债券。凯恩斯的这个计划一直被锁在一个抽屉里,直到他去世后才被人们发现。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看,凯恩斯对W.S.杰文斯笔下的亚洲十分着迷。杰文斯把亚洲称为“贵金属的巨大储藏地和市场”,他还认为“东方产品的低廉价格引起了贵金属向东方的不断流动”,“从我们手上拿走了成百上千万的金砖。而这些金砖在西方放在那里毫无用处”。这种强烈的形象化描述在凯恩斯的脑子里触发了一个经济史的“货币”理论,把长时段的经济兴衰同黄金和白银的升降联系在一起。尽管西方的贵金属不断向亚洲流失,但由于亚洲人偏爱囤积贵金属而不使用之,所以他们仍然很贫穷。西欧则在16世纪充分利用从南美洲流入的金银,和在18世纪攫取的印度黄金财富开始了商业和工业革命。凯恩斯关于利率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也许就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产生的。1918年,中国又一次进入凯恩斯的视野。他反对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援引强加于中国的“庚子赔款”为先例。1937年,他敦促英国和美国在日本不愿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时,中断与之的全部贸易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与了对中国发放贷款的讨论。总体而言,他确实是中国的一个朋友,不过他对中国知之甚少。尽管凯恩斯的《和平的经济后果》已被译成中文,我并不知道他的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如何。凯恩斯本人留下来的凯恩斯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的就业理论。他把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设为“已知条件”,仅仅寻求保证对该社会的工业产品的足够的有效需求。因此,凯恩斯主义似乎同经济发展所涉及的问题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经济发展要求对传统经济结构做大规模的改造。凯恩斯的弟子琼罗宾逊和罗伊哈罗德在凯恩斯经济学的结构里加上了长时段的发展视角:我不知道他们的理论对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思想有何影响。凯恩斯理论也许对今日的中国没有多大用处,中国面临的是转型问题― ―即摒弃低效率的国有经济,推进同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融合。然而, 假定政府是称职和诚实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凯恩斯政策能够通过为基础建设项目提供临时工作来帮助经济结构的转型――这就是人们过去所说的“公共工程”。在20年代的英国,老的出口工业被新型的消费品出口工业所取代,产生了大量的失业。凯恩斯认为,政府额外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能够加快新型工业的发展步伐,最终能够吸收老的出口工业所丢弃的劳动力。英国一直没有采纳这个政策,但对一个总需求由于传统工业领域( 或社会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的工业领域)的失败而长期受压抑的经济来说,这个政策仍然有用。90年代初,“华盛顿共识”似乎已经把凯恩斯主义彻底埋葬。但从那以后发生的大量事件某种程度上驳斥了90年代初的那种简单的思路。我在这里只需要指出日本和德国经济的长期停滞,年间的亚洲金融崩溃以及2001年的华尔街股市的崩盘。这些事件尚不足以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全面的危机”,但它们也显示出在很多领域里,经济潜力得不到发挥,经济状态十分不稳。凯恩斯如果还活着,对此一定有话要说。凯恩斯的三个信条同今天特别有关系。第一,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自由贸易鼓吹者。他认为,由于没有保障充分就业的国内政策,很多国家不得不过分依赖出口推动的发展方式,最终引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反应。他写道,在推动一个国家同国际经济的融合过程中, “强有力的自我节制”是必要的。在中国快步奔向全球化的时刻,凯恩斯的这个警告是适宜的。第二,他相信工商业活动受到无法降低的不确定性的制约。生意上的决定取决于长远预期,而对长远预期“不可能找到科学根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预测的概率”。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市场的波动是一种特有的流行病。最后,在汇率问题上经济学界至今似无定论。凯恩斯本人信任用国际协定来调节的固定汇率制。他经历了20年代和130年代的货币战,亲眼目睹了国家操纵汇率以达到贸易上的竞争优势的手段。他把英国在1921年的经济衰退归罪于东亚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因此,他必定会反对一个国家利用汇率偏低的货币来不断积累外汇储备以达到出口推动型经济发展的目的。他不厌其烦地指出,外汇储备不是为了囤积而是为了使用。因此我认为他一定会敦促中国多花少省。正如我在本书的结尾部分中所说的,“只要这个世界有需要,凯恩斯的思想就会一直存在下去”。然而,一本凯恩斯的传记不可能只描述他的经济思想。正如他的夫人莉迪娅卢波科娃用她那种带俄国腔的英语所说的,他“不仅仅是个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哲学。他在这些领域里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这些领域也对他思考经济学和经济问题的方法产生了影响。尽管经济学家都致力于“做至善的事情”,很少有人把伦理学当成一回事。经济学家们以为,只要能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就是对他们有好处。然而凯恩斯坚持认为,经济发展只有在当它能够使人们在道德上得到改善时,才算是正当的事业。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学和伦理学应当携手并进。但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超出一定的标准时,经济学和伦理学就开始分道扬镳。今日的西方出现了失控的消费主义浪潮,文化和精神价值成了“酷爱金钱”的牺牲品。凯恩斯对此一定非常不快。在哲学方面,凯恩斯是一位直觉主义者,相信人们对善与恶、真理与谬误、对与错的行为有直接的、先验的认知。这种直觉是在一个人的经验之外就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更加信奉的是康德主义而不是功利主义。他对艾萨克牛顿的评价是: “他的直觉肌肉最强壮,最有韧性。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受到上天如此的厚爱。”这段话对凯恩斯也适用。他的朋友奥斯瓦尔德福尔克怀疑他的脑子“是否真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抑或只是徒有虚表”。凯恩斯认为对任何问题的分析只是他的“思想结构的外表,而不是实 质”。这更像艺术家的头脑,而不是科学家的头脑。从个性上看,凯恩斯具有审美家和管理人才的双重性格。他的情趣和爱好是唯美的:他的经济学佳作都有一种诗意。但这些艺术火花是为保卫受到威胁的社会秩序这个任务服务的。他常常愿意牺牲他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以换取他认为可以得到的东西。他在这方面的直觉十分敏锐。他意识到:“文明是少数几个人的个性和意志建立起来的一种单薄、脆弱的外壳。人们只能通过巧妙地制定和不择手段地维护规则和习俗来维持文明。”他之所以能够继续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他正是属于那“少数几个人”之一。他将自己的一生和思想贡献给了捍卫“单薄、脆弱的”文明外壳的事业。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日出生在中国哈尔滨一个俄籍犹太富商家庭,婴儿时就同父母一起被日本关东军拘押在日本一年。战后由于无法拿回在哈尔滨的巨大家产,移居英国,六十多年后才重新访问幼时的故园(2005年9月曾来华讲学)。他的《凯恩斯传》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享誉国际学术界,并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这本积三十年功力的著作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
相关分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