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程序 各位召唤大神不出来 哪儿错了啊 实在找不出来

最小公倍数的程序
&& 编写最小公倍数的程序。
&& 分析:正整数a、b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之间有关系,设正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为d,最小公倍数为c,则c=(a*b)/d。(存在调用)
编写求最大公约数的函数,函数原型为:& int divisor(int a,int b)
返回最大公约数。
编写求最小公倍数的函数,函数原型为:& int multiple(int a,int b)
返回最小公倍数。
#include &stdio.h&
int divisor(int a,int b){&&
//求最大公约数,使用辗转相除法
&while((r=a%b)!=0){
&& &return
int multiple(int a,int b){& //求最小公倍数
divisor(a,b);&& //调用
&& &return
void main(){
&printf("input a b:& ");
&scanf("%d%d",&a,&b);
multiple(a,b);
&printf("最小公倍数为:c = %d\n",c);
辗转相除法.
  当两个数都较大时,采用辗转相除法比较方便.其方法是:
  以小数除大数,如果能整除,那么小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否则就用余数来除刚才的除数;再用这新除法的余数去除刚才的余数.依此类推,直到一个除法能够整除,这时作为除数的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的最大公约数时,可作如下除法.
  =1余1314
  =3余511
  511&292=1余219
  292&219=1余73
  219&73=3
  于是得知,的最大公约数是73.
  辗转相除法适用比较广,比短除法要好得多,它能保证求出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晓舟: 李老师,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 我经常出错.例如: 求16、32 和24 的最小公倍数.我求出的答案是192, 别的同学说我错了, 您说呢?   李老师: 是的, 你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求错了.我先问你几个问题: 什么叫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   晓舟: 这些我都记得特别熟, 我给您说一遍……  李老师: 不错, 看来你对这些概念掌握得很好.明确了概念, 还要掌握一些法则、规律.这道题你错在求最小公倍数的短除法上.短除时先用三个数公有的约数去除, 除到三个商只有公约数`1'以后, 还要用任何两个商的公约数去除, 一直除到每两个商之间只有公约数`1'就不再除了 (即两数互质) .最后把所有除数和商相乘就是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晓舟: 噢, 老师, 我知道错在哪里了.短除时, 我只用三个数的公约数去除, 商数中的2 和4 两个数还有公约数2, 应该继续除以2, 最后三个商分别是1、2、3 (互为质数) .所以, 16、32 和24 的最小公倍数应是: 2x2x2x2x2x3=96.  李老师: 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不同点就在于: 短除求出最大公约数后, 前者不再除了, 后者还要再除.你可要记住呀!   北京 宁义侠  审 题  一次, 我算一道文字式题: 199 个980 相加是多少? 我一看`相加'二字, 就列了算式: 199+980, 结果出现了概念性错误 (正确的算式是: 980x199) .  后来, 我吸取了教训, 注意细心审题.我的方法是: 一分, 二顺, 三综合.一分, 就是分层.例如: 85 乘95 与41 的差, 积是多少? 这道题要求积, 根据这个要求把条件划分为两层: 85 是一个因数;95 与41的差是一个因数.二顺, 就是顺叙.题中`乘'是倒叙的, 顺过来说`乘以', 所以先求95 与41 的差, 做被乘数, 85 做乘数.三综合, 就是列综合算式.按照题意列出完整的式子: (95-41) x85.这样一步一步审题, 计算文字叙述题就不难了.  孙惟明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关推荐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443319" data-title="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data-image="">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一:
&&& 《最小公倍数》一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震撼很大。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 一、能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 三、存在不足。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比较紧张,对这么大的场面缺乏实际经验,漏洞较多。
&&& 1、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性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
&&& 2、开头的引入比较牵强,由于师生紧张,走了弯路。应深入研究,因为开头的引入很重要。
&&& 3、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 4、第1个例题让学生板演,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不应该这样操作,应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
&&& 5、&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个性化的思路。
&&& 6、&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 7、多媒体的使用缺乏实效性,用小黑板比较合适。
&&& 8、对&教材建议&理解的不到位,&说一说&和&议一议&不一样,&求&和&计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 9、对于&新授内容&可以让学生说,教师板书,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 10、教师课堂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如7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研究教材,多与同伴交流、合作,真正领会冀教版教 材编者的意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一步。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二:
&&& 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整除部分的难点,它抽象不易理解,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较小。在以往几轮的教学中,为达到让学生明白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的目的,我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于是今年我又进行了深入地探究,真的有所顿悟,一节课下来,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我感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 课后,我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又重新过了一遍,并与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症结只有一点----让学生真正了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质因数的关系。为此,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 首先,学生小组讨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与18和30有什么关系,通过共同交流,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思维都停滞在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倍数的阶段上,于是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18=2&3&3,30=2&3&5,讨论交流要求的最小公倍数与18和30的质因数有没有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最小公倍数是18的倍数,而18是2、3、3相乘得到的,所以有学生发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包含18的质因数2、3、3的乘积,同理也包含30的质因数2、3、5的乘积,接着提问:这6个质因数相乘后是最小公倍数吗?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公有质因数2、3重复乘了一次,这样得到的公倍数就不是最小的,要想最小,只须用2&3&3&2&3&5,即用公有质因数2、3乘各自独有质因数3、5就是最小公倍数。这样在老师的引导,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的专注探索中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时为后续的实际计算做好了铺垫。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承认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并非否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自发的形成,特别是抽象性较强的内容。任何创造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学习作为必要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启发和促进。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三:
&&& 一、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建构知识体系。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景中被交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数学。为此,这节课一开始就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从十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到数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进一步提炼,出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 二、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 如上所述,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 在学会了基本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练习了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每个小组的验证得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求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初步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 这节课的遗憾就是。没有预料到学生会对&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这个句子理解出现偏差,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感受到了他们思维的碰撞,教学目标也因此而有效达成。 && &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四:
&&&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了让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课始,我把新知找4和6的公倍数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森林运动会&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既解决了问题,又习得了新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先求出前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把这个最小公倍数跟第三个数放在一起来求最小公倍数,如此类推...
1 var dbList = [];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function gcd(a,b){
var minNum = Math.min(a,b),maxNum = Math.max(a,b),i=minNum,vper=0;
if(a ===0 || b===0){
return maxN
for(;i&=maxNi++){
vper = minNum *
if(vper % maxNum === 0){
//求一个数组的最下公倍数
function gcds(arr){
var onum = 0,i = 0,len = arr.length,midNum = 0;
for(;i&i++){
onum = Math.floor(arr[i]);//去掉小数
midNum = gcd(midNum,onum);
return midN
console.log(gcds([2,5,8,21]))
阅读(...)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大神p出来神图 国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