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语文好…作文写的好,帮忙写个小故事,不能抄袭 今晚之前要,有意染指者私聊

【冒死】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几个原因。_育才三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85贴子:
【冒死】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几个原因。收藏
转自一位老师的博客。
青浦万达茂-统一运营管理10年,首年6%抵扣房款
学生戏言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其中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首因是“没什么可写”,第二个原因是“写不出来”,因为“没什么可写”,于是学生记住了“五子登科”:上坡推车子、马路搀瞎子、车上让位子、跑步疼肚子、爱心捐票子;甚至“家中死老子”,近乎统一的题材让阅卷老师严重审美疲劳。“写不出来”怎么办?也不难,背上几段“好词好句”,君不见学生作文的辞藻的堆砌,不管写什么,先从《诗经》回忆起,一路排比下来直到鲁迅。笔者经多年的研究,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教师的作文教学并没有走进作文教学的本质,而是俗招连连。必须承认,写作教学长期以来还是“三无”产品:无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无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无作文教学的成熟的实践探索。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在实践中指向过于功利,如,教学生一些“俗招”,开头要一到两行,正文6至7段等。这种近乎于“文字游戏”的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低分群学生短期的确有效,但也十分有限;即使从应试的角度,看多了“看上去很美”的作文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有的老师教学生使用一些套话,说只要脑袋灵活,学上一句话也许可以“通吃”。比如,开头只要会说一句“屈原向我们走来……”就能“启发”学生敷衍成文,简便易学。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是“人与路”,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2007年是“怀想天空”,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2008年是“好奇心”,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我怀着无比的好奇,打量着这位楚国的大夫……”2009年作文题是《品味时尚》,这照样难不倒:“屈原向我们走来,有人说你不再时尚,但在我的心中,你是2000年来永不褪色的时尚……”2. 有的教师干脆不教。相对于教授俗招,“不教”更为普遍,准确的说,不是“不教”,而是“以写代教”了,一段时间,给个作文题,让学生完成,批阅后,念几篇“范文”,如此往复,就算是作文教学了;这是常规管理抓得好的学校,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老师一学期让学生写不上两三篇作文也不算什么怪事,如此,学生的作文何以提高。更有怪论者,说作文再怎么教学生还是那水平,不教也不会差哪儿去,再教也不会好哪儿去,说这话的人他(她)也不是空穴来风,最起码是基于不完全归纳,主要是教不到点上,会教作文,学生作文是十分了得的。《中国教育报》去年曾经系列回顾了作文教学三十年的变化,可惜并没有太多的人关注,教材几经改版后也没能给作文一个“应有”的位置,甚至“新课标”也是语焉不详,作文,一直处在“非法”地位。老师们在实践中有意无意地轻视它似乎也有些“法理”依据。
3. 教师自己不爱写作,所谓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让学校管理者很头痛的一件事就是让老师们写论文,后来降低标准写“随笔”,有的学校干脆写“教学日记”,但,老师们总是草率应付,有的下载,还有的“旧文新用”,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这样那样的作文题,自己却长期不动笔写作,许多老师教语文多年,自己从没写过一篇“下水作文”。很多写作规律和写作心得没有切身体会是难有有效指导的;最关键的是语文老师写作习惯对孩子们具有濡染作用。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我听过他的作文课,没有过多“技巧”的点拨,唯有自我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表达生活的人生感受,加之他诗一般的表达,学生徜徉在一种写作的王国中了。4. 学生生活单一。谁都知道,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书面反映,但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十分狭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相对于我们的学生时代,90后们少了“到最广阔的农村去锻炼”的机会,没有嬉戏、没有童谣、没有下水摸鱼虾、上树掏鸟窝的经历,在四方的天空里思想着外面的世界,卢志文校长说,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只能应试,不能应战”是有道理的。这几天,正逢期末阅卷,本次作文明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叙事完整”,还是有人写成了问题“四不像”,这里面有没有缺少生活的“米”的问题呢?没有具体的事可叙,一顿“意识流”罢了。又不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嬉戏的自由,又不让他们写“五子登科”,难为我们的学生了。5. 作文评分缺乏科学性,更缺乏按科学办事的品质。应该说,各地中高考所指定的“评分标准”是很科学的,主要从“立意、表达、结构”等方面去区分,高考又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问题是,执行的如何呢?高考很严格,中考就不尽然了,据说有的市作文评分“从紧”还是“从松”是为全市语文平均分服务的,命卷人对相关领导是有承诺的,保证语文平均分是多少多少,一旦发现基础卷太难了,于是下令:作文“松一点”;反之“紧一点”。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果其他学科出现试卷偏难,也会告知语文:把作文批改“松一点”。领导们的理由很简单,也很雷人:为了和谐!所以,学生考试完毕后对各科进行估分,语文最后总会让她(他)“出乎意料”。如此,届届口耳相传,谁还买作文的帐?比这更离谱的是平时考试作文批改,全年级百十号甚至几百号学生作文,全由一人说了算;有人戏称,改作文最简单了,带把尺子,量一量,根据篇幅长短给分,长,则多给点,短,就少给点。有的说,字好,多给点,字差,少给点。科学的给分标准不去执行,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每个准谱,何以让我们的孩子对作文有持续兴趣?6. “优秀作文选”的误导。“优秀作文选”其实并不优秀,至少不全部优秀,毕竟是孩子们的“作品”,还是要让处在作文“发育期”的学生们多去读一读“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你去翻翻那些所谓“优秀作文”,有“三多三少”:内容雷同的多,个性表达的少;“假文化”、“假崇高”的多,真情实感的少;思想移植的多,深刻的少。相对于同龄人,或许是“优秀”了些,但还不足以成为“典范”。作文的高下最后取决于“思想”与“表达”。“思想”取决于生活与见识,“表达”随思想而“表”,这里好像都无法从“优秀作文”里汲取点什么。所以我一直呼吁作文教学要从源头抓起,反对急功近利,反对各学段(甚至各年级,甚至至教师个体)各自为战。看多了“优秀作文”,拿到一篇作文题,他(她)的思维习惯是:作文选里范文的如何写的呢?我来想一想。而不是围绕作文题寻找自我内心深处曾经的“真情实感”。那天去“江科大”附中听乔玉全老师的报告,他说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美国教授给四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上课,期末的时候,让学生写一篇论文,结果是四十几篇文章的构思是惊人的一致,教授怀疑他们在互相抄袭,学生们发誓,他们没有作过任何沟通,教授至今不解。“作文选”等标准化生产已经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个性,他们的话语是惊人的一致。我很汗颜,也很惭愧,我知道,我也曾为这个谎言大国“添砖加瓦”。前些日子,我曾呼吁《让优秀作文“下架”》,真正做到并不难,先从我们语文老师做起,从思想深处。
7. 快餐文化、游戏文化”、恶搞文化,等俗文化的影响。 影响学生精神发育的东西很多,不单单是课堂,“俗文化”对于还没有产生“抗体”的孩子们来说更可怕,当主流文化没能占领孩子们的书橱,“俗文化”却趁虚而入,可怕的是,孩子们以为那就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全部,郭敬明们是历史的罪人,他们比正在清除的SQ网站的危害更具有隐蔽性,当我们在阅读那些“无厘头”的作品时,历史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到了拍案而起的时候了。那天,我告诉儿子,电视里一位播音员把“拖累”的“累”读音读错了,应该读第三声,儿子说,大家都这么读,就像大家读“绯闻”的“绯闻”的“悱”读第三声一样。网络里有很多“新词”,大家都这么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正色道:你们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这是一件严肃的历史使命,“创新”是有条件的。迫于我的“威力”,儿子没说什么,我知道,我并没有说服他。因为我的对手不是我的儿子,而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没有接受中国文化,包括世界文化的滋养,靠一些“杂碎”,永远也发育不健全,包括他的作文。8.&& 应试教育占有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于学生“生活单一”,“阅读单一”问题更严重,阅读什么呢?一本教科书而已。“课标”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阅读目标真正落实的学校是少而又少,而在不去阅读经典的原因中,“没有时间”是重要原因,阅读需要时间,还需要闲暇的心境,那种躲在树林里,骑在树杈上,躺在圩埂下读书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是在公园里,这个城市绿洲中,你也很难找到阅读者身影,人们在这个“快餐时代”似乎已经完全没有时间去阅读了。学生呢,看看他们的“拉杆书包”你就知道了,我最近还听说有的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闲书”到学校,否则,一律没收,我问,什么是“闲书”,答曰:教科书以外的所有的书。深圳南山学校校长李庆明硬生生地开辟出了“文学课”,列入课表,其典范意义绝对不是一次教育改革这么简单了,这是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次营养配方的调整,用占领阵地的革命方式保证文学营养的充足,让人顿生敬意。在一次“阅读点亮生命”的论坛上,有老师直问我:“当期中考试来临的时候,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还坚守自己的“文学”课吗?”其实,我自己一直在坚守文学这块阵地,我知道老师们的难处,所以我还是要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们,少一些分数的小数点后的计较,多一些生命成长的关注。9.&& 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影响。语文是“小五子”、“小六子”已经不再是秘密了,家教市场最“抢手”的是英语,还有数学,语文被严重冷落,没有羡慕的意思,只是为语文的地位而悲哀;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更是庶出,君不见语文老师在让学生做综合练习的时候学生总是要问一问:作文写吗?语文老师笑曰:老规矩,不写。“老规矩”,可见作文的地位一般。语文老师尚且自贬一等,就不要怪罪家长和学生了,所谓“保卫语文”“捍卫语文”之说,往往是已经失去了阵地后悲怆的呐喊而已。10. 人人都知道学生作文不好的原因,却既缺乏改正的勇气,更缺乏改正的智慧。当你读到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的第九条的时候,肯定要说,“这些原因我也知道。”但你改正了吗?我们面对一些问题,不能仅停留在“破”的层面,更重要的要去“立”,非常遗憾的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这样面对着作文教学的惨状,大有一种将错误进行到底的勇气。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综合的,既有教师的因素、也有评价的滞后、更有观念的落后和学生生活面的狭窄,破解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难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有点长,大概很快就会被删了。但是他说的还蛮对的。
老娘不怕文言文(蛮喜欢文言文的说),也不怕写作文,就怕周树人(上他的文章我都想睡觉)
作文就是套公式
老师太庸俗
我觉得这不应该删啊...
夜猫子们注意啦:听说睡不着的人晚上都在干这事......
月影.把你插楼的删了啊
删删删 删个毛啊!
摘自&通稿&
语文的问题&
因为我对别的研究比较少,加上人还是在自己比较权威的领域里说话显得有分量,所以先说语文的问题。
语文真是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初中后基本上不需要存在的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存在,这是最大的问&
&
&题。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别说之后语文要培养人的书面表达能力,你别看那些看上去写作文很差的学生,好像真要好好学语文才行一样,其实背地里写情书溜着呢,他们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不是写作能力的问题。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基本的能力,那些写不出作文没有交作业的人,他们肯定会想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写作文,并且直视老师的眼睛进行心跳都不加快的撒谎,这就说明这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只要能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不错的文章。
关键是,没有人觉得这是作文。作文是一种模式,就好似要撒一个官方的谎言,必须有时间人物地点,尤其关键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主题。比如我记载完毕一件事情以后,我没有权利为这件事情感到迷茫,没有权利为此觉得生活真是没有意义,总之就是不能说真话,完全扯淡就是了。
我在《毒》里有这么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昨天我在和平里买了一些梨和长得很奇怪的小芒果,那梨贵到我买的时候都要考虑考虑,但我还是毅然买了不少。回家一吃,果然好吃,明天还要去买。
文章的名字叫《好吃的水果们》,很多人揣测这篇文章的意义,有人说看不明白,有人说这是不错的文章。其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些水果真的很好吃。文章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学生,哪怕写出《红楼梦》来,只是属于习作;但是一旦有了点名气,哪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淡的东西来,都是艺术。我只是写了几本销量很好的书而已,如果上面的东西是鲁迅写的,那就更远了去了,那得有多少人从里面看出政丨治风波来啊。
所以说,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文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作品如何,但是在这个境界之前,我觉得关键不是文章写得怎么样,而是文章是谁写的。我真不相信一个班级作文水平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能有最好和最差那么大。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所以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中国的学生作文一直乏味是因为命题实在太小了。比如给你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登山者在攀登高山的时候,因为风雪很大所以用绳子系在一起,但是A失足了,滑了下去,因为有绳子拖着所以没有掉下悬崖,可是B和绳子又都不能承受这样大的重量。B说:A,你坚持住,我一定会救你。但是A自己割断了绳子,从山崖上掉了下去,死了。B自己爬上了山。
问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论文。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想要拿高分,你想到的一定要和出参考答案那人想到的是一样的,当然,你可能想到的是你自己也喜欢户外运动,看中户外运动店里一双鞋子,但是太贵了,上次去砍价没有砍下来,跟爸妈说又不知道他们给不给这钱。更加可能有人看完文章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次作文肯定又写砸了。
不过不行,这个属于偏题。
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
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其次,议论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论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而且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议论文有一个公式,有什么论点论据之类,而且前后不能颠倒,还一定得引用材料里的原文,并要有自己看见的或者自己编出来的名人小故事,什么居里夫人废寝忘食啊,牛顿拾金不昧啊,爱迪生为了亲情放弃学业啊,反正一半得是自己编的,这次是爱迪生,下次一样的事就改伽利略了。事情可以自己编,但人一定得有名。一样的拾金不昧,牛顿是个例子,但隔壁住的大爷就不是个例子。最后再重申一下自己揣测的参考答案的观点。文章之无聊乏味,不是一般常人能够阅读。教师也真不容易,一下读好几十篇,还居然能分出优劣。反正我到了那份上只能凭谁写的字好看给成绩了。
最后,一定要就这件烂糟事写800个字以上。其实,上面的故事我真想用一句“A真勇猛”就完了,但是不行。写过作文的人都知道,没话凑话是最痛苦的,这样凑出来的文章,不论写的人或者看的人都很痛苦。我实在不明白,对一件事情我就只能发表600个字的看法,这到底有什么错?
一次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里面是一张他们学校的语文试卷,试卷里有我的一篇文章的一个章节,文章的题目叫《求医》,然后有八个选择题。我从未想过我的文章可以入选试卷,于是很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发现我只做对了三个选择题。其中一个是画线处应该填的是什么词,我不慎选错。最最荒谬的是,我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会有人说:错,作者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而且选择的文章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对证了。
可是,这是对死去的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的最大不尊重。就像张国荣死了一样,猜测他的死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谁都没有资格断定。说真的,谁知道鲁迅写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还有另一棵枣树是什么意思,可能什么意思都没有,自己想玩票呢,或者说写了一棵以后忽然记起来还有一棵呢。反正我不敢断定,因为我不知道。
如果真要出这样的题目,那答案也一定得是无穷的,除了不知道和淫秽反动的,想到就有分数,比如写了一棵忽然想起来另外一棵还是枣树这个答案,也应该是满分。
我写《三重门》的时候,出现了两次“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一次还是结尾。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连用两次呢?是前后呼应体现主人公的落寞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作者觉得这句话很好,但是因为写作时间拉得过长,写到最后时忘了前面用过一次,所以不小心又用了一次。
我的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里出现过一些人物,但是到后来就再也没有交代,为什么?
是因为这样体现了人生的飘忽和沧桑,很多生命都像过客一样闪过,都不能在人生里留下痕迹而感到的无奈?
是因为《像少年啦飞驰》是一段一段写的,作者没有打草稿,有些人写到后面就忘了使了。
回答“写丢了”一样满分。
我参加过很多次学校的作文比赛,成绩之差,让人发指。和现在不一样的是,我现在基本上能够写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到达爱谁谁的地步,但是当时落笔的时候某些词句还要考虑上面的导师们是否喜欢,这些都是小事,虽然自己心里不是很舒服,可是别人很少能发现,而且不伤害到整体的形象,就像穿了一双自己极度厌恶的袜子上街一样。不过有的时候就会想到我的观点是不是别人喜欢,或者把观点表达得委婉一点甚至换一个相去甚远的观点。
这样写作文真的很累。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按摩小姐一样,自己辛苦的同时还要不断察言观色考虑客人舒服不舒服。比赛下来,一般我的名次是三等。不过这完全没有可以伤心的地方,因为你只要看看一等奖的文章,基本上也是属于不知所云感情虚假一类。
总之我觉得:
作文是一种独立于文学之外的东西。除非哪天你学校的学生须知也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很多人的观点认为,想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多看书,成为大师一定要看过很多书。我想,这话肯定是从来写不出好文章的人说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好比想进国家队一定要多看球赛一样。我敢保证我们的国足们在没有赌丨球的情况下很少半夜爬起来只为看一场德甲联赛,因为那是球迷的行为。我觉得一样的,看很多书也只是文学爱好者的行为,可能知道的东西会很多,甚至知道很多犄角旮旯里的作家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拿过什么犄角旮旯里的奖,但是充其量不过是电视转播的球赛里那两个什么都知道,甚至看到贝克汉姆一脚传球能脱口而出十三年前的某某某也在什么比赛上相同的位置传出一个相同的球胡贫的解说员一样。真正风光的都在上面踢球呢。
所以,在文学上,学历越高,看的书越多,到最后能做的只能是个文学评论家。
虽然这样,我还是建议大学以下的学生,无论什么书,能看的还是都要看,因为在那样的岁数里,看多少都不能算是太多的。
等到我真的写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的时候,我发现学校除了让我识字以外,初中以上的语文教育,包括无数的名作分析,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帮助。真想写点东西不像上学的时候写议论文了,还拼命想着要加一点名人小故事或者格言之类去怎么样,真正好的文字在说服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举例子玩数据,更不需要名人名言之类。名人有的是胡说或者是正儿八经说但是说错了的时候。很多人无论写东西或者辩论什么的时候,特喜欢把一个七八个世纪前就死了的人说的一些话拿出来想当法律使。
有的人在教训我的时候喜欢说:孔子说过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孔子是说过,但孔子说过什么和我要去做什么或者已经做的什么有什么关系吗?先人也很可怜,引用他们的很多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尊敬他们,而是凑巧他们和自己想的一样,利用一下这些话,去反驳或者批评一个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人罢了。
总之学校里学的那些行文的模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就是为了最终拿张文凭而已。但万一根深蒂固,就算你是一个博士,也只是比一个普通高中生多考了几次试而已。或者说,你比作者还明白《飘》是怎么写出来的,却怎么也写不出《飘》。我只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保留自己真实的一面。未必要在很多时候显露。学校所教授的事情,很多是因为考虑有太多的人,而对自己来说,自己只有一个。戏结束后人还太入戏,也只能是个戏子。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语文,那时候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多地评判小学的语文教学怎么样,一来无论它怎么样,到初中的时候基本上能够认识你能看见大部分的字,已经很不错;二来我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学的。
可是,中国小学的语文教育模式好像一直沿用初中高中,初中的语文教育已经显得重要性不大了,到了高中,语文就完全是一个陪衬,属于虽然可有可无但是不能没有的。语文从教会人认字之后就完全是一个束缚人的想象力的课程。尤其可笑的是对于一些所谓精彩段落的背诵和默写。
首先的问题是我觉得那些精彩的段落基本上没有一个是精彩的。
其次,就算它是精彩的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它背出来。
关键是,如果这当做是记忆力的一种训练的话倒也罢了,但是这往往被套上各种理由。这样的背诵其实对于语文或者写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想无论如何,我上文很多话都比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几乎用800个汉字来形容一棵树的段落精彩,但纵然那样的精彩,我作为作者本人都完全不能背下来。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学生要有多么痛苦。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背诵的内容往往要出现在试卷的阅读分析里,并且故意挖空一些地方让你填词,当然不能自己发挥,哪怕你想到比原话精彩100倍的语言。不仅是这样,挖空的词语一般更是让人发指:文中画线的地方应填词语是“居然”还是“竟然”。
我想,在学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培训以后,给人一篇背诵的段落在考丨试的时候“分析”,学生、老师、出参考答案甚至弱智的人都能拿高分,惟独原文作者本人不及格。
但是因为以后政治课里又加了很多比一棵树还要无趣的东西需要背诵,所以语文的背诵内容就被比了下来。
背诵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表现在于,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因为四年没在学校里。我发誓我四年前除了能背出一些公式以外,语文、政治、历史,苏联的十月革命是什么时间爆发的,就完全不记得了。我在考丨试前背诵了无数某某某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事件是几月几号发生的,在考丨试后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周期。不是我记忆力不好或者故意夸张,原谅我真的只记得十月革命是在十月份发生的。
我想,大部分的凡人应该和我一样,我们的确是将这些东西背出来了,可是那又代表什么,代表一个礼拜以后又忘记了?包括班长或者什么学习委员都一样,谁都没有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对待,你我一生最爱歌曲的歌词,你我第一次向人表白说的话或者第一次被人抛弃时别人的话到现在应该都不会忘。
记不住的,怎么都记不住。
语文教师在学校里的地位其实是很值得同情的。因为不要管中高等数学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否对普通人有实际的意义或者是体育在学校的重大规模考丨试中几乎没有地位,我想若我是语文老师,我肯定会很羡慕数学老师能算出一块不成形状的物体的面积或者体积,哪怕能很快知道小明家的母鸡两天下三个蛋,小红家的母鸡六天下九个蛋,过多久两家的鸡可以下一样多的蛋,或者我会羡慕体育老师可以将如此重的铅球掷出十几米远,但是苦于自己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我不能当着任何人的面把一篇文章分析了来显示自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有一丨手好字了。
在很多人的心里似乎语文老师比数学老师和蔼,可能我觉得语文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宽容度很高的学科,但是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地步,我们不能光说是老师的责任,或者教委的责任,学生一样有责任,还有很多人应该为此负责,因为一件好事情往往是一个人随手一做就可以,但是一件坏事情就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我现在要开始重新改革我的写作方式了
我这次作文居然扣了十分,让我不得不反思了……
WB的评价:无病呻吟……
看来我真的要改变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花有意随流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