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小息肉和胃部幽门螺杆菌旋杆菌是胃癌的前兆吗

副主任医师&&
出诊医院:
2,669人浏览
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到底有多大关系?
发布时间:
&&&编辑:钟朝辉
&&& 浏览量:492
  幽门螺杆菌(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近几年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加和许多单位福利的提高、体检中常常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筛查这一项。于是、便有不少人被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拿到报告单的一刻、许多人的心就开始七上八下、想“我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怎么才能杀死这些菌啊?不立即根治我会不会很快得胃癌啊?”为此、专家解释、并不建议所有人都去筛查幽门螺旋杆菌、查出来是阳性不意味着一定要根治、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  两者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被发现。据统计、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目前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同时如果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此外、幽门螺杆菌也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就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至于大家非常关心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认为两者是可能有关联的。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高。动物实验中、小白鼠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它们胃癌的发病率也要高于对照组动物。曾志荣提醒、胃癌的病程进展时间很长、因此以上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胃癌家族史的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  既然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去查查这个项目呢?回答是“No!”。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至于其他人群、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意义不大、反而查出是阳性徒增紧张。  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应该是胃镜。首选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癌、贲门癌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漏诊。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感染上的?  大多数情况下、首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多在10岁以前)、成人之后的感染相对少见(但也存在)。而主要的传染源可能来自于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城市饮用水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达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检测到。一旦感染上了、如果不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陪伴您终生。  有部分人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复发、而且复发率有地区、种族差异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复发率很低、平均每年的复发率仅为2-3%左右、而在欠发达地区、复发率可高达每年10-13%。这里说所的复发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根除不彻底、残留在体内的少量细菌死灰复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治疗成功后的1年内;第二种情况是再次感染了新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在发达国家、以前者为主、在欠发达地区、通常是后者占主导地位。  怎样预防感染及复发?  如何预防感染及复发呢?根本的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能做的、主要有几点:  第一、前面提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很常见、所以如果有条件、家庭成员应同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第二、初次治疗时就选用疗效好的药物和方案、尽量彻底治疗。  第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还存在于人体口腔中、所以在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应同时检测并治疗口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加用漱口水漱口即可)。  第四、治疗后定期复查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复发、可以再次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目前还有很多未知的方面、有研究甚至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如果出现了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一系列情况、那必须治疗。对于一个正常人、治还是不治、这是一个问题。  作者提示  受中国的饮食文化影响、很多人围餐都不习惯用公筷等、都是潜在的感染因素。可以说、幽门螺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在家庭内采用分餐制或用公筷对于很多家庭很难做到。不过、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如果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另外、家中老人把食物嚼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家人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
擅长:普外肿瘤、特别是结肠、直肠、胃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擅长:胆道疾病诊治,腹腔镜手术及胃肠、甲状腺疾病
擅长:腹腔镜手术诊治肝胆胰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胃癌、结直肠癌、直肠脱垂、结肠冗长症、肥胖症、食道裂孔疝、切口疝、腹股沟疝等,颈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单孔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结石、阑尾炎、肝囊肿,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等。
副主任医师
擅长: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外科;减重及糖尿病代谢疾病的外科治疗,肝脏胆道疾病的腹腔镜手术;肝胆胃肠胰腺恶性肿瘤外科治疗;Da Vinci 机器人微创手术
擅长: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癌的诊断治疗,肠道起搏器治疗顽固便秘、大便失禁
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免疫治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减重及代谢外科治疗,甲状腺病毒外科治疗
擅长: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甲状腺疾病(无瘢痕手术)
擅长:胃肠肿瘤 腹腔镜 痔疮
擅长:胃肠道肿瘤、胃肠间质瘤、疝、胆囊、阑尾以及甲状腺疾病、腹腔镜微创治疗等幽门螺旋杆菌没那么可怕 如无胃部不适等可以暂不治疗_凤凰财经
幽门螺旋杆菌没那么可怕 如无胃部不适等可以暂不治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许多体检机构都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项目。而不少人的体检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有的数值还很高,不少人前往医院寻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罗志刚提醒大家,其实幽门螺旋杆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越高并不代表患病越重,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检测数值不代表患病风险“我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是160,大于40就被判定为阳性标本,医生建议要接受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再接受复查。单位好多人都检测出来了,有的同事
目前,许多体检机构都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项目。而不少人的体检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有的数值还很高,不少人前往医院寻求治疗。对此,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罗志刚说:“有些宣传把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联系到一起,让老百姓很担心。
美编翟云昇/制图目前,许多体检机构都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项目。而不少人的体检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有的数值还很高,不少人前往医院寻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罗志刚提醒大家,其实幽门螺旋杆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越高并不代表患病越重,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检测数值不代表患病风险“我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是160,大于40就被判定为阳性标本,医生建议要接受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再接受复查。单位好多人都检测出来了,有的同事检测出来的是700,太恐怖了,他们说这样是会得癌症的前兆。”市民孙女士说起检测结果很忧虑。对此,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罗志刚说:“有些宣传把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联系到一起,让老百姓很担心。其实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存活在胃黏膜里的特别细菌,形状是螺旋状的,在空气中或厌氧环境下很难生存。”在日常生活中,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但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检测的数值越高,并不意味着患病风险就加大。“在检测过程中,数值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数值的高低也有疾病没有直接关系。只有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经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再进一步发生肠上皮的异常增生,才有可能产生癌变,而癌变率又与这个人病史长短和严重程度有关。所以只要在患有胃炎的阶段注意治疗,是可以避免胃炎发展成胃癌。”罗志刚说。感染者有胃部病变才需治疗“需不需要进一步接受治疗,还要根据检测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根据《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治疗指南》,市民如果没有明确的胃部不适症状和消化不良症状,是可以不需要治疗的。”罗志刚说。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同时也有一些胃部病变,才需求考虑铲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消化性胃溃疡、缓慢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有胃癌宗族史、前期胃癌手术后或局部粘膜剥离术后等,才会根据该《指南》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罗志刚说。在用治疗手段方面,罗志刚补充说:“没有这些病变,我们一般不建议接受治疗,除非是感染者有强烈治疗要求。我们会建议他用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制剂任选其一,再加上两种抗生素,一般是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如果青霉素过敏的,可以用甲硝唑加克拉霉素,一共是三种药物,所以称为三联疗法。疗程1周或两周,停药一月后再检查疗效。”应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测“老百姓如果担忧的话,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罗志刚说。据了解,以前的检测方式主要是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现在,医院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无创伤的卡式呼气试验检验。卡式呼气试验检验,被检者空腹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尿素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检测就完成了。此外,罗志刚建议,市民不必过度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平时注意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接触不洁餐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可以预防感染的。同时注意合理安排膳食,注意粗细搭配,坚持每天吃400~800克蔬菜和水果,注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必担忧大病会找上门。记者张晓莉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草莓鼻”是胃癌征兆?这些胃癌说法是真的吗
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引起皮肤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导致鼻头变红、鼻子的毛孔变大。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有可能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原标题:“草莓鼻”是胃癌征兆?这些胃癌说法是真的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如果突然出现草莓鼻,可能是胃癌前兆。很多网友表示惊讶,鼻子怎么会与胃癌联系上?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关于胃癌的说法,究竟是否是真的?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草莓鼻可能是胃癌前兆?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惹的如果你出现鼻子有些发红,而且毛孔比较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草莓鼻,那可要警惕了!以前出现这种草莓鼻或是酒糟鼻都要去皮肤科检查,看是否和螨虫有关系。但现在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引起皮肤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导致鼻头变红、鼻子的毛孔变大。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有可能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胃癌疼痛无规律性?可能根本就没症状!网络说法:胃溃疡疼得有规律,一般餐后半小时开始,持续几个小时,有烧灼感,其后逐渐消失;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可以是钝痛或剧疼,常有饱胀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初俊:实际上,胃癌隐密性很深,很多胃癌患者没有明显胃部不适,甚至是毫无症状。假如没症状,大多数患者都不会主动要求做胃镜检查。我院统计了近年来2000多例首次接受胃镜检查的结果,其中发现了50多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包括自觉不适主动来查的和无症状的。胃癌很狡猾,别靠症状来判断,除了定期体检以外,稍有不适就要来就医。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轻人也别大意网络说法: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教授陈继跃: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喝酒、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吃腌制食品、烧烤食物等),父母等一级亲属中如果患有胃癌,子女患胃癌危险要比普通人高2~3倍。大家千万别给胃癌贴上年龄标签,否则后果很严重。年轻人更要警惕,早做胃镜等相关检查。胃癌患者食欲不好?和食欲没什么关系!网络说法: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而胃癌患者食欲较差,晚期可能会完全没有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初俊:胃不舒服、食欲差等表现和胃部实际病变的程度不一定吻合,一定要通过胃镜去胃里面瞧一瞧。别等到发展成晚期胃癌了再来做胃镜,那就晚了。除了检查,胃镜还可以做一些小手术,比如做胃镜下止血、息肉切除、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等治疗。胃溃疡与胃癌虽属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溃疡型胃癌”就更是如此,所以极易造成误诊。如果已经确诊是胃溃疡,那么就需要对胃溃疡治疗一个疗程后再进行胃镜复查,以了解溃疡的转归,进一步排除胃癌或溃疡癌变的可能。
分享到易信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马祥晟_NJ2484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微信二维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10年反复长胃息肉老汉查出患胃癌_扬州晚报
第A14版:视点
国家公祭日
10年反复长胃息肉老汉查出患胃癌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87岁的徐老汉反复长胃息肉,每年都要切一次,已经持续了10年,最近他再次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切除胃息肉时,医生发现他的息肉旁边长出了肿瘤。专家采用手术将肿瘤整体切除,目前,徐老汉已病愈出院。&&&&10年反复长胃息肉&&&&最近查出患胃癌&&&&10年前,徐老汉在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胃息肉,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将它切除,并要求他次年再来检查。&&&&“胃息肉不大,没有影响到正常的饮食,但是医生建议切除掉,防止发生癌变。”&徐老汉介绍,第一年切掉息肉后,第二年去检查,它又长出来了,只好再切一次,后每年冬天,他都来检查一次,每次都要切一次胃息肉,至今已经持续了10年。&&&&然而今年医生在检查时,发现徐老汉胃里不止有息肉,还长了一个肿瘤。“我们通过胃镜观察到,患者的胃体后壁,有一个腺瘤性息肉,在胃窦小弯处,发现几个小的息肉,这些最好都要切除掉;而在胃体前壁,发现一个粘液腺癌,癌组织侵犯至黏膜肌层,这个比较麻烦。”市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肖炜明医生介绍,如果光从治疗胃癌的角度来看,她建议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以确保彻底消除危险。&&&&手术切除肿瘤&&&&老汉昨病愈出院&&&&医生在征求徐老汉的意见时,他坚决不同意做这个手术。原来徐老汉的老伴身体也不好,需要他照顾。“老太婆比我小10岁,但是她得过脑梗,前年跌了个跟头,现在行走、活动都不方便,需要有人照料。”&&&&徐老汉说,老伴现在又患上了焦虑症,情绪急躁,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只有他能听懂。“我住院这几天请了护工来照料她,但是护工听不懂她说什么,照顾得肯定没有我好。”&&&&徐老汉表示,全胃切除是个大手术,对身体的伤害较大,术后恢复期很长。“我只能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倒下来’,不然老太婆就没人照顾了。”&&&&与此同时,肖炜明医生从徐老汉的全身CT扫描片中发现,他还患有前列腺癌。经过和家属沟通得知,徐老汉此前就患有前列腺癌,并发生了骨转移,目前通过药物控制住病情,癌症没有再发展,但是这些情况,徐老汉本人并不知道。&&&&肖炜明医生介绍,她和消化内科主任丁岩冰博士对徐老汉的病情详细研究后,决定采用新技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对肿瘤进行“治愈性”整体切除。手术十分成功,徐老汉术后恢复很快,第3天就可以下床走动,昨天是徐老汉手术后的第10天,医生同意他出院回家休养。&&&&早期治愈率达90%&&&&每年做胃镜可早发现&&&&在徐老汉接受手术后的第3天,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方静因胃癌转肝癌不幸去世,引起网友对“胃癌”的再度关注。本报此前曾经报道,根据扬州市疾控中心今年发布的“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已连续5年成为我市“癌症第一杀手”。&&&&“喜爱吃烫的、咸的,不按时吃饭,喝生水,吃陈米,吸烟,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诱发胃癌;患有一些胃病,比如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萎缩性胃炎,反复生长胃息肉等,如果平时不重视,发病后随便吃点胃药,也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形成胃癌。近年来,胃癌发病的年龄日益年轻化,19岁—35岁年轻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丁岩冰介绍,徐老汉因反复发生胃息肉,每年要切除一次,客观上形成了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的效果,所以癌症出现后,在早期就被发现了,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达到90%。&&&&“在这方面,日本做得比较好,他们的国民基本每年都做一次胃镜检查,所以早期发现率较高,死亡率很低;相反我国的患者,往往不重视胃镜检查,一发现就是胃癌晚期,死亡率偏高。所以,我们建议平时感觉胃不舒服的市民,定期做胃镜检查,排除危险。”&&&&通讯员&一宣&&&&&记&&者&刘旺&&&&【健康提醒】&&&&这些常见胃病可能发生癌变&&&&“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一些常见的胃病也可能成为胃癌的诱因。”严明权列举了3种常见的胃病:&&&&幽门螺旋杆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大约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癌。我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疾病。该疾病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胃切除术史&&&&做过胃切除,尤其胃大部切除,也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胃癌术后15-20年左右须提高警惕,临床上有接近3成胃癌患者曾有胃切除术史。&&&&&“这些危险因素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叠加,一个人存在危险因素越多,胃癌发生可能性越高,另外越是高危人群,如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患者越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预防胃癌的发生。”专家表示。&&&&【延伸阅读】&&&&“咸货”好吃,但别贪吃&&&&早在2003年,丁岩冰博士就发现扬州发病率较高,于是从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对确诊的128例新发病例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经常吃烫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常喝生水、不按时吃饭、饮食偏咸、从事强体力劳动和经常吃陈米的人,患胃癌的危险性会增加;吸烟和胃癌的关系密切,饮酒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经常吃新鲜水果可降低患胃癌的危险,使用冰箱保存食物可减少胃癌的发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严明权介绍,扬州人有吃“咸货”的饮食习惯,“大雪”节气过后,腌肉腌鱼、香肠风鹅、咸菜萝卜干纷纷粉墨登场,小区里到处都能看到。“我家邻居昨天买了几条大青鱼腌了起来,可以预料到,最近晒‘咸货’的会越来越多。我是外地人,我老家那里没有这种习惯,但是我来扬州后,也入乡随俗了,每年都会吃一些腌制食品。‘咸货’少量吃一点无妨,但吃多了会诱发胃癌。”&&&&严明权介绍,腌制肉食里含有亚硝酸盐,该物质能致癌。各种腌制品,包括扬州人引以为傲的酱菜,都属于高盐食品,而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的是,盐吃多了也会增加癌症发病率,因为摄入食盐浓度过高会使胃排空减慢,增加其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延长致癌物与胃黏膜的接触时间。&&&&&“在工作中,我发现酒甸、槐泗方向,胃癌患者比较多,时常出现一查就是胃癌晚期的患者。后来我了解到,这几个乡镇的居民,习惯在冬季腌制大量咸肉,规模远远超过其他乡镇。”严明权介绍,虽然“咸货”风味好,但是为了健康,建议市民们控制腌制“咸货”的规模,少量制作一点尝尝鲜,最好在春节期间家人聚餐时就吃完。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归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 苏ICP备号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嗝放屁是胃癌前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