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朋友在微信群怎样将人移出里被朋友移出了群聊!心里不是滋味!很不错的关

有家的感觉,住起来一定很舒服!朋友的140平米新家装修真不错
有家的感觉,住起来一定很舒服!朋友的140平米新家装修真不错
孕产早知道
这是我同伙的140平新家,已经算是大户型的房子了,这套房子设计的特别合理,整个装修大量采用蓝色,绿色和白色来装饰,给人一种很大天然的感受。让人特别舒服。每个结构都是精心设计,从进门玄关起头就能让你面前一亮,每个同伙都说这套房子真不错,有家的感受,住起来必然很舒服。如今给大伙分享。面积:140㎡款式:三室两厅两位气势:现代简约费用:22万玄关从进门玄关起头就让人面前一亮,两排都是白色嵌入式玄关收纳柜,左边的柜子有个凹槽能够坐着换鞋特别轻易。另一边的柜子摆放一些装饰品,里面能够放衣物和包包,很实用。客堂整个空间色彩很亮堂,蓝色电视柜和暖色的沙发墙相呼应,沙发和茶几更是凸起了客堂的美,客堂的阳台设计成了飘窗,这么就更多的休闲区域了。餐厅自力的餐厅,摆放着放行餐桌。餐厅的装饰首要以温馨为主,边上也有小窗户的能够带来采光。厨房餐厅边上的玻璃门进来就是这个小厨房,厨房的柜子颜色看着又档次感而不奢华,收纳整洁不拥挤。书房客堂边上做了个小吧台,这个吧台就当成书房的书桌了。给书房来个特写,书房的墙面设计成照片墙,吊顶还挂着三盆绿植,这个书房温馨感实足。主卧主卧室空间巨细刚好,还带有一个小飘窗,暗红色的大床配备床头墙的墙纸,看着很温馨协调。主卧边上是衣柜,玻璃门进去是主卧卫生间。次卧次卧给爸妈栖身,买的是原木大床,床头墙面是花色墙纸,边上做了簡單的衣柜。次卧带来一个大阳台,这个阳台就是平时的晒衣阳台。儿童房儿童房木地板砖配备蓝色墙面和上下铺的白色床,让整个儿童房很有活力。卫生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孕产早知道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孕产知识,让准妈妈们早点做好准备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开车在普林斯顿兜一圈,好多楼啊,好大的校园啊!
普林斯顿地处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普林斯顿的景色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丛丛,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流淌;普林斯顿人口约为3万,大多市民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离纽约和费城只需大约1小时车程,加上小城恬静而又安详的生活,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使普林斯顿成为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美第五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第一为哈佛大学,第二为威廉玛丽学院,第三为耶鲁大学,第四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些都是美国的顶尖学府)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From YouTube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西门菲莎大学是以加拿大一位十九世纪探险家Simon Fraser的名字命名,创建于1963年。
是加拿大享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曾被加拿大的权威时事杂志MaCLEAN评为加拿大顶尖大学之一,一直在加拿大大学排名在前十名,曾在“加拿大最有价值综合大学”的美誉。
西门菲莎大学是英属哥伦比亚省四所著名大学之一,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及维多利亚大学(UVIC)鼎足而立,该大学占地五百公顷,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哥华市以东约12公里的本那比(Burnaby)山上,校园空气清新,环境一流。
如何在美国大学里脱颖而出,尤其中国学生更应该看看
[美]卡尔*纽坡特(Cal Newport)著
七十五条黄金法则:
1.不必通读全书
2.形成一个星期天惯例&&星期天要为接下来的一周设定基调
3.每个学期翘翘课&&无论如何你都不应该选择糟糕的课程
4.一旦派给长期任务,立刻开始动手&&一旦派给长期任务当天就将一部分任务完成
5.整理你的床铺
6.每年申请十项奖学金&&任何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长串令人瞩目的奖励
7.创建总体学习计划&&在对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没有系统计划之前,千万不要开始学习
8.与教授交朋友&&如果你想脱颖而出 你必须与教授交朋友
9.担当协会领袖&&你绝对具有校园组织的能力
10.每天读报& &每天你都应该读报
11.在某方面比所有人出色& &培养出一种专长能让你小有名气就可以了
12.不要罗列每日任务& &罗列每天的任务在大学里根本行不通
13.学会放弃& &放弃是一种战略性技巧,而非示弱
14.不要打盹& &任何是人心跳加快的运动,通常都能让你振奋起来
15.第一周就投身到集体活动中去& &最快乐的学生同时也是最具积极参与性的学生
16.围绕&远大计划&展开行动& &要在大学里取胜就应该培养&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
17.选修艺术史和天文学
18.取得最棒的成绩
19.每节课上提一个问题& &保证每节课至少提一个问题
20.尽快投身研究之中& &研究是所有活动的根本
21.做好份内之事& &协助研究工作的头一年,你应该做好份内之事
22.利用五十分钟的时间段学习& &利用五十分钟的时间段学将能使学习的过程更有系统性
23.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24.穿戴整齐去上课
25.装点你的房间& &你房间的装饰应该能营造出一个既舒适又能反映健康个性的空间
26.提前两周开始复习
27.课外多练笔& &对大学生来说,写作真的真的非常重要
28.每天单独就餐两次& &与朋友聚餐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29.寻找解脱之法& &你需要到一个把你和你习以为常的学生生活完全隔离的地方去体验一番
30.尽早选择难度更大的课程& &选定的课程名称中应当有一半左右包含&入门&二字
31.不要在房间里学习& &去图书馆学习
32.不要扎堆学习
33.参加高等课程& &先不管学校里是如何具体规定的,只要你有机会参加高等课程,就赶紧抓住这个机会
34.每天做些作业& &要想在大学里获得成功,关键之一就在于防止低落情绪的产生
35.积极参加客座讲座& &每个月你至少要参加两场客座讲座
36.每周运动五天& &不要给&是否要运动&这问题留下任何争论的余地& &每天在相同的时间里迅速的行动,你就不用非得次次赢得头脑里的那场说服自己去锻炼的论战
37.保持联络& &和家里的朋友保持联系
38.多选一门主修或辅修专业& &这儿要强调的重点就是,多学一门主修专业或辅修专业并不很难
39.经常与导师会面& &与指导老师打交道的关键就在于创造机会让他给你忠告
40.别做常规的事情& &尽量有策略的在大学里找份工作
41.用三天的时间完成论文& &通常你应该用三天的时间完成短论文& &在学习上,成功的学生并不比他们的同学投入更多的时间,他们只是更巧妙的利用了学习的时间而已
42.不要睡眠不足,也不要睡眠过足& &一旦你推测出自己睡眠所需的神奇数量,就始终坚持这个数量
43.考试前多多放松& &考试前要抓住时机好好放松自己
44.把朋友摆在首位& &你不可以让忙碌的计划把你和友情分离
45.不要酗酒& &醉后严重的不适感会使你根本无法完成你本该完成的事情
46.不要攀比分数& &对于任何一场测验或考试来说,不同学生的分数是没有直接的可比性的
47.寻找非凡的成功者& &怎样才能提升你个人的成功理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非凡的成功者
48.学会聆听& &在大学里,综合观点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永远别做第一个提出意见的人
49.别熬通宵& &要避免熬夜就不要在考试前一天才决定开始学习
50.每天微笑& &每天找出一些让你微笑的事
51.使用质量上乘的笔记本& &对上乘质量和良好次序的追求,会让你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你一定要使用质量上乘、组织有序的学习用具,它是减缓杂乱无章所带来的压力的重要方法
52.拥有一本学习进展记录本& &冲上一杯咖啡,坚持完成你该做的事
53.寻找乐趣& &积极地为生活策划些新鲜和冒险的活动
54.设定更高远的目标& &幸运之事总是降临在有充分准备的人身上& &把握目前你所从事的最为重要的活动或任务,并提升你对成功标准的界定
55.多关注你的专业学院& &你必须保证每个月至少参加一项活动
56.关心单科分数,忽略平均分数&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就忘了你的平均分
57.常去上课& &上课是获取课堂上最重要知识的基本源泉
58.自行设定绝对的最后期限& &它只是把大目标分割成更小的近期目标,让你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它们
59.健康的饮食& &提倡健康的饮食最为重要的理由就是,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你的精力& &把周末定为可以尽情享受美食的时间
60.默默无闻的做义工& &光做义工还不够,还应该默默无闻的去做
61以获得普利策奖为衡量标准写作&&以获得普利策奖为衡量标准,写好每一篇文章
62参加社会活动&&积极活跃的从事到一项事业中去吧,这是让你在大学里感受充实满足的有效策略
63最大限度的利用你的暑假
64选择目标,另辟蹊径&&一旦选定目标,就开拓多途径实现它
65课间不要放松&&下课之后,尽量不要立即回到自己的宿舍
66不要拉关系&&把拉关系的行为留给商业人士&&反拉关系是一种艺术,能让你不用走上前去主动提出要求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67 发表专栏文章
68 利用档案柜
69 寻找一个隐秘的学习场所& &你应该找出属于自己的隐秘的学习场所& &有节制的利用它
70运用提问--回忆方法学习&&如果你能发明一种学习方法使你能回忆起具体的信息,那这就必定是一个好方法
71清空你的邮箱&&好好整理邮箱里的电子邮件,就像整理文件一样
72睡前放松一下&&睡觉之前至少放松半个小时
73快速开始,缓慢结束&&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你必须摒弃缓慢开始,快速结束的思维方式,改用快速开始,缓慢结束的方式来完成所有的任务
74出国一个学期&&出国留学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可不要让它与你失之交臂
75不必追求完美&&快乐源于成功的机遇,而不是成功本身
(信息来源于网络)
Cornell University - Digital Campus Tour - from You tobe
Tour of Cornell Unversity's campus that hilights many points if interest for new students. Brought to you by your Cornell Apple Campus Reps.
康奈尔大学建于1865年,是由艾兹拉·康乃尔创建的。在所有“常春藤盟校”中,康奈尔是历史最短的一个,而同时它又是最大的一个。
康奈尔大学在纽约市附近的小镇绮色佳,那里景色优美,气势开阔。康奈尔的校园位于山顶,在图书馆凭窗远眺,只见苍苍茫茫,一派辽阔气象。校园面积有3000多英亩,与美国东北部典型的较为拥挤的大学相比,呈现出一派宏大气度。
University of Victoria -From YouTube
维多利亚大学是加拿大一所顶尖的大学,建立于1963年,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维多利亚市。
我把儿子送到美国竟然被这样教育
【导读】&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数据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数据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为什么要出国读高中和本科?
感受新的环境,学习一门外语,镀一层金这些都是老土的理由了。如果将欧美的学校和国内的学校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欧美的教育体系有很多优势: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真正操作起来往往不尽人意。因为他们所强调的渔只是某种技能,只能适用在湖边。被授者如果进了森林便无计可施。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社会,有些大学毕业生处处碰壁的原因。
鱼网用来捕鸟。
更高几率进入美顶尖大学,如美国常青藤名校等。
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培养,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美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广大中国家长的认同,在美国,中等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广泛接触各类课程,各类活动,在实际参与中最终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擅长得领域。还有一点就是美国中学阶段不会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与坏的标准,他们认为任何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在美国老师眼中,每位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因此老师偏向的问题在美国不存在,老师是学生们的朋友,教练也有可能就是孩子宿舍的父母。特别是,在这里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脱离父母的娇生惯养,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如果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当中取胜,孩子们必须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那么在美国读中学就会帮助孩子实现这一目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多元文化的氛围比较浓,而且在美国的各个学校当中都有相当比例的国际生,所以对于学生了解美国文化及其它国家的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相比大学生或研究生,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方面有着更大的潜力和优势。中学生在思维方面还没有太多的束缚,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会更好地缓冲文化冲突,尽快融入多文化的生活。
美国高中教育制度是素质化教育,美国高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尤其在高中阶段。在中国,学生一旦上了高中,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切中心都是围绕高考,进行应试化模式化教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就都给扼杀了,各项基本技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在美国,当地的高中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视,学校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例如:声乐、器乐等音乐类课程及体育运动类的课程,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潜力得到全面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到了美国读高中,这里不是一考定终身,一次考不好就垂头丧气了,没前途没光明了。这次考不好还可以盼着下一次,只要努力争取,就会成功。美国的高中不象咱中国国内,假期会布置一大堆作业,家长更是忙着为你请家教补课,就连出版社也忙着出一本本《暑假作业》、《寒假作业》。在美国不管长假短假,老师都不布置作业,时间是你自己的,一切由自己安排,放假了就是让你玩。
哪类人该努力出国 为什么要出国
哪类人该努力出国
&&&&&&在国内要达到国外的生活质量,年薪20万(也就3万美元)是底线,否则买房买车买Iphone去旅游都相当艰难。国内20万年薪可是相当困难的,要真能拿到,像360说的,恭喜你,你的薪水击败了全国99%的工薪族&
&&&&&&我觉得若符合以下特质,建议从现在开始,努力一把,看看有没有机会出国:
1) 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
2) 骨子里正义而老实,不适合过人际关系复杂的生活,也不是那种能厚者脸皮手拿灰色收入的人
3) 勤奋,能为出国付出相当的努力
4) 没有当大官和大老板的野心,向往中产生活
5) 没有文化自恋倾向,对民主、自由和法制有最起码的认识和向往
&&&&&&要是真有强烈的出国意向,我相信,任何人凭自己的力量,通过全奖读研或工作后作为人才移民等方式到了国外,只要没颓废,拿个四五万美元一年还是比较容易的。在这些工资的基础上,20万美元的小别墅和两三万美元的汽车乃至七八百美元的Iphone对自己来说都能拿得比较轻松了。在国外有一定积蓄后,是留外定期回国探亲,还是接来父母,还是成为海龟报效祖国,都是各随各愿。
&&&&&&当然,出国前付出的汗水也不是一般人能付出的,在国外定居头几年也相当辛苦,有志者,可以试一试。
为什么要出国
&&&&&&这里暂不考虑国外民主、自由、环境、能上facebook什么等因素,仅从最基本的生活状况分析。
&&&&&&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买房买车,这是肯定的,但有了这些保障,自己追求喜欢的东西确实会更轻松一些。为了获得相近的基本生活质量,国外与国内所需付出的代价如何:
房:国内房价高,这是每个人都听过的,但究竟高的有多变态,很多人却并不清楚。我所在的宁波市,现在市区的商品房价全面超越二万块,县城余姚,每平米房价全面超越一万元,所在的低塘镇街区周边商品房普遍超过七千元。余姚作为浙江沿海一比较宜居的县城,房价高点或许正常,但在普通居民工资普遍只有一两三千元,买个小户型几乎倾家荡产的情况下,房价不能说不离谱。在大学生普遍聚集的大城市,房价很少会低于余姚。一线城市的城郊结合处,房价普遍高于每平米两万也是常见的。按照国内白领月收入五千到一万元来看(不算保守估计了),在市区买100m2的房子加普通装修,不吃不喝至少得20年。我不觉得四五十岁有多老,但最美好的青春花在还房贷上还是令人寒心的。
&&&&&&其实周围很多人对这样的房价是否合理还是没概念的,没走上过社会就不知道蜗居是什么滋味,要么盲目的觉得自己以后不会那么惨买不起房,要么蠢到觉得因为人多所以房价这么高没什么好奇怪。
&&&&&&按照官方的说法,国内现在&房价工资比&是国际水平的3-6倍,我们姑且相信官方没刻意减小这个倍数,假定是5倍,也就是说,按照国际正常水平,现在的房价下降5倍或房价不变我们工资涨五倍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如果扫除国内拔高房价的黑手,我们不吃不喝工作4-5年买一套公寓是合理的。听起来有点过于美好,但国外正是如此,按2010年俄罗斯统计的数据,以用人均工资购买一套70㎡的公寓为标准,柏林人付清全部房款的时间最短,平均只有3年,美国纽约需5.7年,蒙特利尔则需5.2年,其他国家首都普遍在5-15年之间,注意,是首都。在美国,2010年11月,新房销售价格中间值为21.3万美元。美国平均每套住房303平方米,而2009年,美国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为4346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普通工人可用不到5年的工资就买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新房。我们不奢求5年300m2,但别20年100m2。
&&&&&&很多人拿人口密度说事,只能说是很傻很天真。德国面积约为浙江的3.5倍,人口约为浙江的2倍,按密度来说,浙江约为德国1.75倍,不幸的是,房价工资比远不止1.75倍,现有的数据估算不低于7倍。台湾人口密度大于浙江,但台北市中心的一般商品房普遍在一万到两万每平方,和浙江的城市房价差不多,但台湾的人均收入至少是我们浙江的5倍。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至于拉高房价的黑手是什么,就看个人能看透到什么程度了。
&&&&&&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没背景,脸皮不够厚,没有特殊的才华,在国内老老实实工作,做30年房奴是铁板钉钉的事,而如果费力拼搏一下去国外,做个最普通的工人,这个时间至少可以缩短到1/3。
&&&&&&车:关注汽车的都知道,由于严重的赋税,国内车价普遍高于国外,举几个国内满街跑的车子为例:福特福克斯,国内售价约12万,折合1.8万美元,国外约1.7万美元;丰田凯美瑞国内约20万,折合3万美元,国外约2.3万美元;奥迪A4国内30万起,折合4.5万美元起,国外3.27万美元起。车越高档,国内外价格相差越大,在国内制造价格更低的情况下,可见国家抽税之狠。对于我们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国内高级白领万元月薪,买两奥迪A4至少3年,国外一般工人4万美元年薪,买辆A4绰绰有余。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普通老百姓送小孩升大学的礼物竟然会是汽车了,一辆福克斯,不过几个月的工资。
&&&&&&&房子和车子,一些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在乎。不难预见,若是这样的怪价格持续下去,以后很多人会发现,自己花几十年努力,竟然在买还算凑合的房子和车子的过程中,蹉跎掉了青春。所以即使不出国,也不要傻呵呵的持着买套房才算安定的蠢念头。如果国内房市不崩盘,绝对不要买,租就行了,反正买了这块地也不属于你,租金跟工资的比,虽然也高,至少不像房价那么离谱。
&&&&&&房子和车子是重头,其他的简单带过一下。
&&&&&&国内垄断领域,比如油价、电价、话费等,我们支付的费用都相当离谱,甚至骇人听闻。日,当天美国纽约百升汽油价为53美元,而中国上海则为99美元,中石油中石化两头畜生一边喊国内油紧张提价提价,一边把油倒到国外赚钱。电价也是,2008年德国千度电价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为0.62%,美国的这一比例为0.24%,相比之下,中国则为2.49%。也就是说,如果拿同样的的工资,我们的油费电费话费运费等都是美国的10倍以上,想想真是相当惊人,国内官僚垄断企业的这些恶行,早就有人分析过,只是很少报道出来。
&&&&&&&非垄断领域,像各类电子产品,国内外售价差别不大。如32G Iphone4各国售价为(换成人民币),美国约4750,英国6100,香港6500,大陆7000。其他电子产品,只要不是国内山寨,基本上国内外售价都是这个样子。虽然售价相近,但考虑到各国人均收入,在国内就相当悲催了。
&&&&&&除了住,行、用,最重要的就是吃和穿了。国内非品牌衣物相当便宜,但品牌衣物国内外基本上都是价格相近。我们学院去过丹麦做交换生的应该都知道,丹麦的杰克琼斯要比国内便宜,其他品牌基本如此。品牌衣服虽然价格相近,但跟电子产品一个道理。
&&&&&&关于吃,最近网上流行的杭州与波士顿超市价格对比可以看出一二,国内大城市食品物价跟美国相当接近,特别是肉类,部分已经超越。当然,小菜场里的蔬菜是相当便宜的。还是那句话,相近的价格,跟相差5-10倍的收入一比,恩格尔系数直线上升。
&&&&&&其实光比房价和车价就足够了,只是很多人一直天真的以为国外虽然收入高,但其他消费也很高。确实,某些东西比我们要高,不过有点脑子的人简单一对比就不难发现,他们拿着我们5-10倍的年收入,房子车子电子产品却比我们便宜,其他东西也远没有比我们贵5-10倍。
&&&&&&这就是国内外物价现状了,不了解还行,了解后,谁都忍不住,TMD我拿着美国人十分之一的收入,竟然让我跟他们花一样的价钱买东西,坑爹啊这是!!!
&&&&&&房价为何那么离谱,政府倒卖土地、官商勾结抬高房价,这些暗处的就不说了。明处的原因比如:1,很多是有钱人认定了国家不会让房价跌而炒房,使房子从来不缺需求。2010年,中国660多个城市,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高达6540万套,足够2亿人居住。
2,很多老百姓也倾家荡产的去买,一是有房而安的旧观念,二是媒体舆论让老百姓觉得房价还会涨的,使他们花去几乎所有积蓄去买。这些明处暗处的原因,使我们想在国内用工资买房变的异常艰难。
&&&&&&国内其他物价也那么高,跟政府抽的税有很大关系,中国是赋税痛苦指数排名第二的国家,这很惊人,我们的赋税竟然超过号称高税收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有人做了统计,其实看得见的个人所得税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税在我们买东西时已经付给政府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那么低的劳动成本,价格却能超国际水平。那么我们交的税哪边去了?据《检察风云》2006年就报道:目前,干部公费出国消耗财政费用3000亿元,公车财政支出4085亿元,公款吃喝3500亿元。以上&三公&消费占中国财政支出的1/3以上。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支出平均约为5%,日本2.8%。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曾经测算过,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我们比欧美发达国家低也就罢了,但比非洲那些贫穷国家还低,就说不过去了。&基本民生投入具体来说,我们在教育投入上远低于国际4%的水平,近几年仍然连年下降,中国的卫生公平性在世界191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四,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被850万党政干部所占用。不多列了,上一篇日志里都有。一些目光狭隘的爱国主义愤青,容不得别人说中国不好。我只能摸着你倔强的脑袋瓜语重心长的告诉你,骂中国的并不一定比你不爱国,出国的,也有很多比你更希望中国好。
加拿大未来5年发展前景最好的15个热门岗位
加拿大人力资源开发部(HRSDC)研究发现,未来5年中,加拿大发展前景最好的15个热门职业,就包括投资主管、金融投资分析和会计等职业,年薪约6-10万加币。因此,与之相关的MBA、金融分析和会计等商科类留学专业依然值得留学生选择。
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与退休劳动力数量增加所形成的矛盾,将促使加拿大在未来5年中新增27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2/3的岗位会要求应聘者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因此,今后几年,拥有高学历的优秀留学生,将很容易直接留在加拿大就业、移民。
HRSDC推荐了加拿大留学发展前景最好15个热门职业,包括心理医生、注册护士、病理学助手、投资主管、人力资源专家、金融投资分析师、大学教授、家庭装修等。
这些热门职业的发布尤其对今后想技术移民加拿大的学生很有参考意义。而打算赴加读金融的学生选择专业时需注意要尽量选细分专业,如金融分析、会计等就比学商科等基础专业不容易受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也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2013USNEWS美国大学排出炉,选校定位别死磕!
2013年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和美国文理学院排名终于出炉了!先来看一下各大名校的最新排位:
综合大学方面: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耶鲁大学名列第三,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并列第四,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并列第六,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列第八,加州理工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并列第十。本次2013TOP10的排名,前三位与去年相同,去年第五的加州理工今年掉到第十,去年并列第五的芝加哥大学上升到第四,去年并列第五的宾大今年排到第八,去年第十的杜克大学今年并列第八,去年第十一的达特茅斯今年冲进前十。
文理学院方面:前三名排名无变化,分别是:威廉姆斯学院、阿默赫斯特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而明德学院冲到了第四,与去年第四的波莫纳学院并列,去年第六的卡尔顿学院今年掉到了第八,去年第十的哈弗福德学院今年上升到第九。
一般情况下,学校排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术声誉、教师资源(如师生比例和博士教师比例)、学生素质(如录取分数)、录取率、博士学位授予以及科研经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流的大学往往科研经费充裕,办学经费投入巨大,因此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施、巨大的图书馆藏书量、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庞大的科研队伍,以至于很多学校的博士后就能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名。在国际一流的实验室中,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可以为大学带来了世界范围内很高的学术声誉。另外,学校的教师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从几十甚至几百人中竞争上岗的,其中不乏顶级的学术大师和诺贝尔奖得主。所以,想成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必然要经历严酷的竞争,很多学校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仅为10%左右,而有的学校还会出现三百人竞争四个录取名额的博士专业。
既然如此,是不是排名高的学校一定比排名低的学校好呢?不能完全这么说。选校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虽然,根据排名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判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综合排名绝对不能作为选校的唯一参考。美国教育资源丰富,公立和私立大学加起来有四千多所,单纯依据排名来选校往往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留学美国的学生在面对各种美国大学排名前,盲目的依据排名选择学校,留学专家提醒这个方法不可取,其实选择学校是需要全方面考察的,不能一味按按照美国大学排名作决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合理利用美国大学排名才是明智的选择。大学生活所包含的许多无形的东西是无法用数字反映出来的。但是,我们相信可以在学术水平这样一个关键属性的基础上对各个学校进行客观的比较。USNEWS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对美国大学进行排名的。如果你有志于到美国留学,相信它会对你衡量心目中学校的相对优势和不足有帮助。在查阅大学排名时,要记住的是最好用它们进行学校比较,而不是只盯着谁先谁后。
& &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国内学生和家长在申请美国大学时总是将学校名气、排名顺序放在第一位考虑,实际上排名是新闻机构根据各种指标评判的,只能作为参考,真正的教学水平很难用标准尺度来衡量,不能以偏概全。这个排名可以作为学生选择学校的标准和依据,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学生和家长应各取所需,不要只盯着排名,放弃了本该重点了解的学校信息。
美国的4000多所院校,讲究的是多样化和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每一所美国大学均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擅长的领域,选择美国大学时建议中国家长应更关注的是学校的培养方向、校园气氛、专业设置、课程特色是否符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如个性、爱好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高的未必是最好的。有些学校可能综合排名不在前100位,但是其商科专业在商学院中遥遥领先,并关注本科生的带薪实习机会,且校园规模适中。像这样的学校有的时候往往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美国大部分家长是不会过分关注这些排名的。美国学生在选校时,并不会只盯紧哈佛、耶鲁这类名校,他们知道如何判定自己的实力,更知道排名并不能决定一切。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也有着非常一般的科系;而有些排名一般的学校,却有可能隐藏着极为顶尖的专业。除此之外,有很多优秀的文理学院在美国知名度很高,但在国内却不那么为人所知,如果你真的想接受顶尖的专业教育或是毕业后有留在美国工作的打算,那么就必须要抛开所谓的&名校&情结,挑选适合的专业和学校了。
在看排名的时候,学生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学校,不是说选择前面学校就得益了,因为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要审慎的对待学校的申请。留学专家指出,例如在美国本科排名中,排名44名的伦斯勒理工学院可能会比其他学校的排名高很多,也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但是从这个学校的校名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理工科院校,适合高中理科不错的学生就读。再例如佐治城大学排名23,但是这个学校传统上文科和外交学方面实力很强,如果去那里学数学或者工程那就不如去排名低两名的密歇根大学了。学校的学习侧重是学生和家长都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绝对不是盲目的跟着排名走,以进入排名高一点的学校沾沾自喜,然后鄙视排名低些的其他学校,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也是应当摒弃的。
所以,如果你现在或者即将就读于美国排名很靠前的大学,那么恭喜,你一定要各种利用好你能得到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尤其别小看你所能建立的人脉。如果你的学校排名不那么靠前,那么要摆正心态,你能得到的不一定比别人少,而且,我们都明白,成功是取决于很多因素的。考进名校的人,毕业后很多还是一样的平庸,学校大名的光环在毕业之际就烟消云散了。因此,排名别死磕!
你的阅读造就了你
大学生活还是让你不满意么?课程枯燥,老师敷衍,有人创业,有人恋爱。你心志不低,想要一份光辉的未来。可是,你说大一过得浑浑噩噩,大二也在稀里糊涂中即将过去。每天醒来你都告诉自己要努力奋斗,可是每一天过去的时候都好像一事无成。你看励志书,里面说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就可以达到目标。你总是做不到。
我告诉你一个真相:如果你真的想在经济方面有所作为,那么你就看错书了。想在经济方面有所建树,你首先应该看得是专业书。我今天想和你聊的是了解世界的方法论。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又是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世界。网络上总有无穷的链接吸引着自己:这个明星有新的男朋友了,那个政客说了些什么了,新的恶搞视频让你哈哈大笑,新的电子产品让你忍不住一遍一遍搜索&&你了解那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可是亲爱的你,这些并不能帮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你始终没有用自己的标准来筛选信息。你会说,你只看对你而言有趣的信息。亲爱的,你想过吗,你的需求是被制造的,你的趣味也是被引导的,你的追求是被煽动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广告说睫毛越长越好看,你可会追求那些睫毛膏?
我绝对赞成女孩子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自己赏心悦目。但是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的心灵,懂得喂养自己的大脑。你的时间精力都分散在了这些被煽动的追求上,自然没法去实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有个理论叫做&You are what you read.&(你的阅读造就了你。)如果整天徘徊在明星的博客上,那么更适合你的职业是娱乐记者,你说对经济有兴趣,你要看的是学者们的著作,财富人物的访谈或许可以让你心潮澎湃,却不能让你的思想更锐利。
关于文化,你要明白自己是想玩票还是真心热爱文化。如果只是觉得文化是个很好的消遣,那么看看欧洲文艺电影,听听摇滚,翻几本装帧设计精良的小说大概就够了。如果是真心想投身于文化,要做的功课就多了。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谷歌还是百度,都远远不够。你要去的地方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你要看的是最新的世界性艺术杂志,你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圈子与你一起交流和创作&&
如果你每天起来,心不在焉地上几节课,拿起单词书又放下,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你根本不喂养你的大脑,那么它自然也不能实现你的愿望。雄心壮志需要一个实际的计划,单靠每天的锵锵誓言是于事无补的。
我不知道和网络时代一起成长的你是否比我更了解世界。我始终觉得世界和以前一样,信息严重不对称。你是否知道你将来要进入的那个世界,你将来所期待的生活里面,有什么等待着你?
对自己的塑造,就在于你如何使用每一分钟。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
和朋友欢聚怡养心灵,参加派对也让人放松神经,在八卦论坛上拍拍板砖也很释放情绪。但那不能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试试看,跟踪自己一个星期,列个 &我在看什么& 的表格。一周下来,你自然清楚,为什么你现在是这样的一个你。如果你还在大学里,实在是得天独厚。有那么好的机会和条件,帮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你。
曾经看到杨绛说她的读书经历。有人问他,如果三天没有读书,感觉怎样?她说,感觉不好受。如果一周不读书呢?她说:&那么我一周都白活。&
我白活过很多时间,如今有些后悔了。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每天看一点书,你会发现有收获的。
愿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星轨迹。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天外陨石来撞击你的轨道的,坚持自己的定力。
文/沈奇岚&&
从今天开始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吧,少上网,少玩会游戏,少聊天,少刷微博,开始阅读。&&转自&
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5位在美国,1位在台湾)。而在美国的5位世界最顶尖材料学家,全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中国不缺乏培养顶尖人才的大学,缺的是这些顶尖人才在专业领域发展的上升空间和土壤;更缺的是学术的自由和对学术的敬仰。在中国,Reach不重要,重要的是Make Money~~
一个80后MM米国留学血泪汇集的经验之谈 【转】
by&hongmingjiang
&我吃一堑,你长一智&&一个80后MM米国留学血泪汇集的经验之谈&
& && && & 给童鞋们分享一篇美国留学经验之谈,很痛彻很深入!就是想告诉大家留学不是你想象般风光,一切都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选择留学这条路,就选择了一条的奋斗之路,童鞋们,加油吧!在大家offer到来之际,希望大家都拿到了自己最想去的学校offer哦,未来是美好的,留学是艰辛的,当然,一切都需要你们去创造啊!拿着你的offer,创造自己的精彩留学之路吧!
  首先废话介绍一下自己,现在来说,我既不算一个winner,也不是loser。 我是典型的80后穷二代,女,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那种,不敢说美女,可也绝对吓不死人。我的父母都是伟大光荣的工人阶级,祖传三代没有离开过我生长的城市,也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所以我没有太亲近的人可以借鉴参考经验,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我在国内一所名气不算小,称的上高考高分撞车遇难者收容所的二本学校读完本科。20岁那年考完GRE,TOEFL,加入浩浩荡荡的申请留学大军。21岁成了学校当届申请者中唯一拿到全奖offer的lucky person。于是那年,才21岁的我,在机场告别父母抹干眼泪,就雄赳赳气昂昂、单枪匹马的跨过了太平洋。一般人看来,似乎我一切顺利,过的挺光鲜,几年后拿到硕士学位,找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开始朝九晚五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每天开着两门的&伪小跑车&,有一水最新的electronics(电子用品)和cosmetics(护肤品),国内放专柜的名牌,可能在这边的walmart超市就买的到,下一步也就剩买房就齐活了。可是过去四年多发生的事情,却远远超出21岁时我的想象力,我去过法院,收过传票,打过官司,试图转学未果,失去奖学金,去中餐馆端过盘子,毕业前三个月换专业方向重读,毕业前一个月开始写自己的硕士项目论文并且奇迹般的顺利通过答辩,被车撞过,撞过车,被救护车抬去过emergency room(急症室),曾一个月被迫搬过三次家,工作不久经历公司裁员,药品中毒找商家索赔,去市政府和美国检察官爷爷陶瓷免去罚单,参观过美国custom and border protection(海关边境处)的办公室。大学好友感慨说:&估计现在把你丢进太平洋,你也能活着回来。&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21岁的我知道接下来的生活会如此小概率的&传奇和丰富&,我估计早就吓得放弃,在国内老老实实的读我的研究生。多少次彷徨痛苦害怕的时刻,我多希望身边有些经历丰富知识渊博的人能够给我一些指导。而同时自己也常接到学弟学妹同学朋友的电话邮件,咨询出国的事项。这让我萌发了记录自己经验教训的念头,希望我走过的弯路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启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记得来美国的第一个寒假,高中好友wensy带我去纽约参观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座移民局纪念馆。自1892年开始,来美国东部淘金的外国移民下船之前,先要被运到Ellis Island这个岛上办理入境手续,当年从欧洲各地涌向美国的缤纷的Amercian dreams、淘金梦 都是由这座岛上开始。这座在自由女神像旁边不远的小岛,见证了多少移民的辛酸,奋斗和沧桑。时隔四年以后,我唯一记住的却是纪念馆讲解员的一个笑话:
  &传说当年涌向美国的移民,在没来美国之前,都听人说 The roads in America is paved of gold(美国的马路是由金子铺的),于是他们在船上都兴奋不已,满怀憧憬,准备到美国去挖金子。可是当他们真正来到曼哈顿,却发现,first the road is not paved with gold(第一,路上不是金子铺的),second, the road is not paved at all.(第二,根本就没有铺过的路), third,they want you to pave it.(第三,他们希望你们(新移民)来铺路),&
  100多年以后的美国,虽然路上依然没有铺金子,可是还是能吸引全世界的有志青年,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或是生计,或是为了自己的美国梦,或是为了所谓的freedom,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时至今日,这个笑话对我们现在的&淘金者&依然适用,美国并不是遍地是黄金,恰恰相反,美国却可能处处有pitfalls(陷阱),而前仆后继的我们正是一拨拨被黄金吸引来的 &铺路者&。
  每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呈几何级数增长。当我们踏上这个从小在政治书本上读到的&万恶的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土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满怀激情,摩拳擦掌,似乎大好前途已是触手可及。但是我们往往低估了现实与梦想间的差距。磕磕巴巴的、词不达意,笑话百出,这不过是最简单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生活才是充斥着大大小小的pitfalls(陷阱)。这些陷阱可能是多如牛毛的制度法规,又或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它们轻者让你破财,或是让你错失良机,重者则是触发法律,被FBI请去喝咖啡,再接着被他们&礼貌&地请出美国。就如同好莱坞电影里面非常经典的场景,美女大盗来到一个空荡的房间盗宝,只有带上特制眼镜才能看见锋利无形的红外线。而每个初到美国的留学生,似乎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除非你能一辈子欺骗自己,一叶障目下只看自己想看的,否则入乡随俗势不可免。
  第一 该不该来美国读书
  很多同学朋友甚至父母熟人的小孩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该不该来美国,可是。。。(省略各种可能性)。其实这个问题扪心问自己更合适。美国的大学教育在全世界范围来说,应该是屈指可数的。第一,美国有钱,虽然经济危机,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他们的设备齐全。学校里的藏书众多,大部分校园环境都非常优美,会让你有一种在国内公园的错觉,图书馆,每个学院大厅里面基本都有免费的机房,在校学生凭学生id就可以使用。有的学校,占地很大,就会有免费的bus,不用出示任何证件,可以载着你满校园的打转。 更有甚者,我去过的一所名校女厕所里免费提供卫生巾。这些硬件环境,短期时间来讲,国内的学校还是有些差距。第二,美国学校里面卧虎藏龙,机会很多。可能给你上课的不起眼的一老头就是啥 science,nature杂志的投稿人,或者IEEE的重量级会员,当然运气更好的可能还能碰上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其实大部分美国学术界的牛人都非常的low key(低调),看着没有&杀气&,不是那种前有人开路,后有人打伞领导做报告的架势。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该干啥干啥,打扫自己办公室卫生,整理课件,抽烟也得站在楼外面(美国大部分地方规定是不能在building里面抽烟)。而机会,是因为美国的大公司很多,他们很注重在大学当中的形象,每次三四月份都会跑来学校招实习生,条件一般很优厚。这样那些在国内大学生挤破头的大公司,例如微软思科google,IBM,四大会计事务所,nasdaq,JP morgon(注意了不是分部是总部)就在咫尺之间了。(当年我去微软面试,见的最后一个面试官是microsoft office的director,整个office软件就是在他的领导管辖下的。)第三,你会有国内很多同龄人都没有的生活体验。暑假的时候,你可以和同学一起去加州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去赌场拉斯维加斯看脱衣舞,去纽约看911 遗址,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尼加拉大瀑布,看10刀一场的NBA比赛(不是场边席),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任你游(国外大学没有大门或者门卫这个概念,都是开放式的)。你也基本可以到任何一个大的商店看到coach包,20刀一条的levis 牛仔裤,抢到打折只要10刀一个的Jansport 书包,或者5刀一双的adidas 拖鞋,2块钱一条的godiva 巧克力。如果你是有奖学金的,那么恭喜你了,大概半年以后,一般人都可以攒够钱,买辆二手小车。如果你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老美男性朋友,你估计可以有机会自己试试真枪。很多老美家里的车库都造的和弹药库一样,里面武器装备齐全,从rifle,到各种口径的手枪应有尽有,就差手榴弹了。
  但是,这只是光鲜的一面,该不该出国,在我看来,其实主要取决于你的目标,你或者父母的经济情况,以及你的年纪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你希望来到美国出人头地,成为下一个李彦宏或者张朝阳,扬名立万,恐怕这并不是只出国就能够实现的。美国大部分人过的都是中产阶级生活,有车有房,剩下的其实和中国并没有太多区别,甚至生活更加无聊。如果你希望立志把父母所有投下去的辛苦钱都能自己在美国赚回来,我奉劝你三思而后行。现在美国经济不好,外国人更难找工作,消费容易攒钱难。从我遇到过的case来看,出国的留学生从年龄分不外乎三类:
(1) 高中未毕业,被送到美国读完高中,然后上大学。这一类我不是特别支持,除非你们家有直系亲属在美国,那么你可以安排自己的小孩过来,有亲戚代为照顾。否则,一个甚至都没有成年,心理发育没有成熟的小孩,把他一个人丢在国外,要独自面对语言,学业,生活,中美文化差异,自己的归属认同。这一切并不是有钱就能够解决的。很多小孩就直接&变异&成了香蕉(外黄内白,中国人的皮肤美国人的内在)。
  (2) 高中毕业,家里环境不错,被送出来上大学。注意了,前提是家里环境允许,千万不是要是砸锅卖铁卖房卖肾卖血那种。我保守的估计,一般一个本科生,最少一年的学费生活费要2-3万美元(美国偏远乡间地区数据)。现在汇率降了,就算20万人民币吧,再乘以4至5年(刚去的时候可能要耽误一到两个学期上语言班) 也就100万人民币。这一类的小孩,如果自身适应能力不错,心理 素质稳定,也就是中国俗语的比较懂事,也不是特别厌学的一类。我强烈推荐出来读书。相对于国内的本科,这边更注重hands on experience(动手能力),教学严格,学业压力和密度估计和国内高中有的一拼,但是四年之后,绝对是真本事。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在语言上还有潜力,18岁过来,在英语的环境被熏陶四年,英语水平基本和老美一个档次,听不出任何口音。那么显而易见,这类小孩无论回国还是在国外发展,都比在国内读本科的同龄人有了语言优势。
  (3) 大学毕业,申请奖学金或者自费留学。这类人的优势是相对第二类是已经有了四年的离家生活经验。思想也相对开始成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自己的需要,例如是不是要出国,准备读什么专业,都可能有更清晰的概念。从经济负担上来说,graduate(研究生)拿到奖学金的机会也比本科生要多。即便拿不到奖学金,自己或者父母只需支付两年学费。大学毕业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更加适合家庭情况一般的小孩。我和身边大部分朋友就是这样的case。但唯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在申请硕士和博士都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尽量选硕士。不要在情况没有完全了解之前,就信誓旦旦的认为给自己签一个5,6的contract(合同)。
  (4) 研究生毕业,申请奖学金出来读博士。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要三思了。因为一般人读完研究生,已经23,24岁。读博士是一个非常大的commitment(付出),而且美国治学环境严谨,已经读到灭绝师太的等级,你是不可能一混而过的。并且,博士耗时时间也长,一般来说,从3年到7年都有可能(这个和major以及自己的导师有关),读完学位已经接近30岁了。况且,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你也不可能再重读一个硕士(除非对方学校不承认你的学历)。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你已经在往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处攀爬,你得停下看看路,你得平心静气的问问自己,你是不是一个做学术的人,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准备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发展,是成为faculty(教授),还是准备去公司上班。总而言之,我认为读博士,尤其是在美国读博士,只适合那些对自己专业有真挚的兴趣的同学,愿意当faculty者甚佳,这个是美国大学的潜规则之一,当教授一般学历都是博士甚至还要搭上几年博后。而准备去公司上班的同学,大部分只能选大公司,小公司budget(资金)不够对博士的需求量不高,你顶着博士的光辉和灭绝师太的杀气,会给小公司压力,人家可能付不起博士的价钱,这种case叫overqualified。而且MM们,就更加注意了,读博士可是占用你人生最黄金的一段时期。我强烈建议,如果你在国内已经有稳定的relationship,感情不错,可以先结婚,或者不是特别强人所难的情况下,和你的bf一起出国进修。虽然,男生这方面压力暂时小些,我认为也可以这么做。 古人云:&成家立业&,可见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一目了然。而且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你的bf或gf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你最亲的亲人。
  (5) 这种不是特别常见,但是碰上绝对鬼见愁。就是在国内大学已经毕业,被国外教授请去当博士后。如果你只是想出国进修几年,带着经验回国,这条路可行。但是如果你想以此在国外混成名堂,开辟新天地,这个是高难度的。因为你没有国外的学历,基本成为faculty的可能性为零。(参见上一条潜规则)美国学术界一直有一种叫千年博士后的说法,意识说,博士后这个工作可以一直干,一直够糊口,可是前途并不光明。有美国学历的博士读博士后,是为成为faculty积累经验资本,时刻准备给自己找到教授的工作。很显然,你不符合这一条。
  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以上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渠道实现。其实也有一些便捷的路径,借助集体的力量,可以供大家选择。
  (1) 例如高中毕业生,如果对出国准备并不充分,不如在高考报志愿时多收集一些信息。现在国内很多大学和国外都有交换生计划,只要能上某所大学某个专业,你一样能够出国读书。在国外学习两年,国内学习两年,这样对比的环境,估计你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是否真的愿意出国深造。有了国外的经历,即便本科毕业申请硕士,你会比没有出过国的同学还是占优势的。
  (2) 大学毕业工作几年的同学,年龄大概25上下,有可能会遇上公司的培训计划出国。这样既省钱,又省力。或者自己愿意出来读个MBA,金融之类,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自我提升的道路。而作为理工科的毕业生,我奉劝还是谨慎,这一类学科,其实工作中更能锻炼培养人。揣着一个硕士学位回国并不让你stand out(突出),你读出来一样也快30了,半路出家,有点尴尬。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移民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他们的教育水平虽然没有美国突出,但是你不会有绿卡的烦恼,而且生活也会比较小康。这个我想可以参加版内其他的post。
  (3) 已经在国内加入光荣的教师队伍的同学,出路也很多。可以通过学校的关系来美国当访问学者。
& & & &&二申请
  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申请资料信息,我不想在此重复,只把自己当时特殊的经历和大家讲讲。
  第一 关于申请学校的数目,既然你已经有坚定的信念出国,那么就不要在意在申请上花费的费用。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美刀,套不到offer。因为此刻多一个offer,你的前途可能就截然不同,你的选择面可能更大,用不到100块美元可以换来一个更加光明的前途。这个deal非常值。我的建议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申请的学校越多越好,撒大网,每个rank的学校都申请几个。
  第二 关于陶瓷,首先是和教授陶瓷,我建议大家要有的放矢,不要像发病毒邮件一样千篇一律,让老美professor觉得我们中国小朋友too simple too naive。首先列好自己的list,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大家要有坚定的信念,别以为申请是个如讨饭一样的事情 ,靠老美的施舍。米国是讲究实力的地方。别人给你offer,是认为你优秀,你有潜力和他一起做research,你也有选择对方的权利。这事和感情一样,讲究你情我愿,你的最终目标不是因为offer所以offer,而是拿到自己愿意接受offer,选对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上学校的网页,查各个教授的研究方向,看看哪些让你觉得有兴趣。有些比较nice的professor,如果有找新生的意愿,会在个人网页写出来,鼓励大家联系。其次,大家都一直很忽略的是和我们中国同胞陶瓷,咳咳,这个是我的独家秘诀,就免费外传了吧。一般系里网页也会有学生的个人主页,比如其中你发现有你的校友,同乡,这些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密探。你可以和他们陶瓷,有些人nice一些,可能就帮你去系里打探情况,比如今年有哪些professor准备招新生,这个学校就业状况怎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网页上不可能呈现的宝贵小道消息。最后,就是常说的和系里的小秘陶瓷。这点我深有体会,大家要记住一点,送去材料的可能有几十人,可是那些申请材料没有声音,可是你有,打个电话,可能会让对方对你的印象更加深刻。当时我打电话去学校问材料是否寄到,没有想到那个小秘对我的英语大加赞赏,我就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忽悠了一通。这么误打误撞的,我居然impress了一个美国老太太。于是她非常热心开始把我材料推荐给所有professor,甚至把我的材料送去申请别的一些scholarship。所以我过去的第一年多的其实非常幸福,不仅有一般工资,还有9000块的scholarship。
  第三,关于resume,大部分中国小朋友的弊病都在用resume,我当年也是如此。这个不怪大家,很多人连中文简历都没写过一份,怎么可能写的出地道的美国式的简历。我的建议是去英文网站google resume exmple,学学别人的格式。Resume是非常重要的document。因为你的所有信息都体现在上面。老美也是人,是人就有犯懒没时间的时候,他们可能先看你的resume,瞄上几眼没啥光彩之处,可能别的材料也不会看就束之高阁了。另外,写resume要注意几点,要在你的resume写好自己的联系方式,地址。前年,一个小朋友托我给他改简历,我当时的回复就是,dear &&&弟弟,如果你真的想拿到offer,请麻烦先把地址给人家写上,否则即便人家多么中意你想把offer寄给你,也不可能来中国的派出所查你地址。还有就是要写上自己的GPA (Grade point average),GPA是一个硬性指标,这样也省的对方去翻大量的别的成绩单,不要指望所有小秘都会帮你算GPA,大部分老美的数学都也就是能算出个位数加减的水平.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操心。
  三 选择offer
  话说冬去春来,小朋友最期待也最紧张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一般学校在圣诞节放完之后,开始审理申请材料,陆续发来offer。 其实前面的忙碌,奔波,辛苦,麻烦换来的,就是现在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作为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这其实是申请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记得不久前在看某大人物的一个名言,大致意思说&人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平常的生活,但是总会出现几次关键的机会,如果你能好好把握机会,前途会截然不同。&而我帮大家通俗的翻译一下,这就犹如世界杯的关键赛事,你作为一个前锋,一路长驱直入,狂奔几十码,晃过对方几名后卫的阻挡和骚扰,面对门将,临门一脚的时刻。你要是还能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来个大力抽射,球应声入网,那后面几年的日子都有个好开端。如果这时美国这边发过来的offer,一下把你砸晕了,如同球还没到脚下,你就先不争气狗屎的滑到地上,稀里糊涂的随便从了一个offer,可能后面的日子不会像你在国内想象的那般美丽了。
  首先,先介绍一下,美国奖学金的几种类型。这样小朋友拿到offer也大致知道有些啥优厚的待遇。
  第一种,统称为fellowship,也是奖学金中档次估计最高的一种。在我看来和国内的退休金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不用干任何活,给你offer的学校就每月发工资给你并且免学费。凭着你在国内的优秀光荣史,或者你狗屎的运气好,正好今年对方学校有fellowship的名额空出来,(例如前面享用该fellowship的那个学生毕业了),而你也众applicants中也是鹤立鸡群。这种奖学金的好处是非常自由,你接受的是学校的money,而不是你的advisor的money。你自由度非常高,你可以选择自己的advisor,和自己感兴趣的topic进行研究。你和老板之间没有雇佣关系,更多是合作,他不是你的财神爷或者衣食父母,你大概也不需要估计每周到底多少天要在实验室,如同上班打卡一样,勤勤恳恳。
  第二种,是TA(teaching assistant )助教,或者叫GTA(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美国不愧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体现到了大学的教育制度上。每个系里开课都需要人批改作业,答疑,带undergrad实验,或者给开seminar。如果让Professor做这些事情,就如同让tiger woods不要拍广告,不要打golf,而是去给自家的后院剪草坪,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太高。于是大部分graduate(研究生)就派上用场,系里给你的工资当然低于profesoor,可是也够你养活自己的,而且免去你的学费。两全其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TA这一个position。TA的好处是可以提前开始你的教师生涯,对于那些将来希望成为faculty的同学,也可以在resume上浓墨重彩的填上一笔。而且可以让 你和老美拉近距离,你一下子能了他们的老师,就不愁没人和你交流了。但是TA的缺陷是要看系里的funding是否充足。而且虽然TA position不是你的advisor直接埋单。可是,任课的professor可以推荐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professor除非没有自己的学生,要么这种有钱的差事怎么会流外人田。Ok,我罗罗嗦嗦介绍一大堆,其实要说point是,别以为TA是系里出钱就和你老板没关系了,你老板是帮你争取TA的后台。他要哪天不推荐你,你就啥都没有了,(除非你牛逼能 go over him,找到其他的老师推荐)。
  第三种,是RA(research assistant)助研。这个position,可以把美国大学的运作情况解释的很清楚。美国是一个以研究为重的教育体制。每个教授的最重要评分不在于教课是否受学生欢迎,而是在于能发表多少研究成果,也就是paper(论文)。于是作为了一个发考题(faculty)每天脑袋里面想着的事情,就是如何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想出一些惊世骇俗的idea,然后用实验支持,再发到某知名的杂志上。做到professor这个级别,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想idea,发proposal给美国的研究机构例如(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告诉他们,我有一个fantastic idea,可是我需要钱。于是这些美国研究结构的财神爷就拿着我们这些taxpayer的钱,给他们推进科学进步去了。
  Faculty拿到钱后,用于维持实验室,买器材,剩下的钱就用来雇佣RA,让你们帮他把idea给实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advisor又会被称为boss的原因。某种意义,就是他拉赞助,你干活,你干的活越多越好,他能拉到越多赞助,影响力越大。RA相对于TA来说,更加锻炼人的专业水平,因为你必须得一定时间出数据,出成果。不像TA,来来回回讲一些讲过没新意的东西,服务了学生,boring了自己。但是,RA的工资直接取决与你老板的拉赞助水平。所以如果你老板已经功成名就, 你的RA funding可能出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你老板初出茅庐,可能RA的funding是吃了这学期没下学期,不稳定。所以我建议拿到RA的同学要和老板问问清楚情况。并且,RA对advisor的依赖最高,你的advisor不仅要给你发工资负责你的吃喝拉撒,并且要给你付学费。所以这就犹如旧社会学徒和掌柜的关系。他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得努力撒欢的做事出成果,让他开心。
  那废话这么多之后,我们就直入中心点,应该怎么选offer。我的总结是&四好&如果其中一条都不沾的话,那么各位就得慎重了。
  第一 好老板。
& && & 这一条当年我出国之前在论坛上问一位前辈。他说:&啥都不重要,最关键要有一个好老板。&可惜我当时生活经历有限,在国内过的悠哉悠哉,被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宠着,体会不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可是今天,n年以后,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千万要找个好老板。这里指的好,更多是人品,不仅仅只是专业水平。原因各种各样,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在美留学的外国人,你的一切大手续基本都要有老板的签字。每学期选课,必须老板签字,你找到暑期实习,要老板签字,找工作,公司会需要老板的推荐信。有时候甚至一些在美的法律手续,都得由老板签字。你们老板要捏死你,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除非你有绿卡,你遇见不合适的老板就可以非常强硬一拍桌子,说:&老子不读了。&把所有东西往天上一撒,然后蹲在麦当劳里当几个月cashier攒钱抹去这段历史,找过一个学校重新来过。可是作为一个外国人,unfortunately,你没有这个愤青的option。在美国身份决定一切,美国发给你的签证就是来读书,当学生的。如果你中途quit,又找不到要接手你的学校,那你的书就读不成,书读不成,你的合法身份也作废,你就成了illegal immigrant。成为 illegal immigrants并不多见,可是碰上一个绝对可以让你元气大伤几年。
  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教授种类
  A.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这一类教授刚刚步入教授这个career,并且根据美国制度要在5年之内拿到tenure(终身职称)。美国这点很残酷,在5年之内,经验值不够,paper数量不够的AP就必须转换职业,不能再在faculty这条career待下去。他这一辈子就和教授这项职业无缘了。所以你跟着这一类教授还是有些风险的,他们指导学生经验基本空白,压力大,刚步入faculty career不久。你们都是对方的小白鼠,不仅如此,有的AP可能因为家庭缘故或者别的,转行不当教授去公司。但是risk越大reward也可能越大,AP对自己要求一般严格,不会磨洋工,需要做出成绩赚tenure,你跟着他可能容易出成果。
  B.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这是教授的第二阶段,已经拿到tenure,后半辈子无忧。是否继续做research全凭个人的爱好,我见过有些副教授拿到终身任职的职称之后,身体已经被榨干,于是便开始主攻教课,并不是research active。这一类教授比较safe。
  C. Professor,正教授,同上,不过,有升了一级,如果从白银圣斗士升成了黄金圣斗士。
  D. Distinguished professsor,杰出教授。这一类教授已经是教授中的极品战斗机了。一般这类教授人脉众多,学生遍布各行业,没有发paper的压力,可是认不认真提携后辈,只能看各人的职业操守了。不过个人意见,跟上一个DP,也算树大好乘凉,好歹可以领略一下牛人的风采。
  那么怎么知道一个老师是nice boss呢?这里以下有我几个私人经验可以供大家参考。
  A.如果你有师兄或者校友,在这个大学,你可以拜托他们给你打听。口碑这个东西在国外是没办法造假的。
  B.看他的个人网页,你可以看看他和他学生发表的paper署名次序。对此我保持中立态度。但是如果这个教授所有和学生合作的文章都是把第一作者assign给自己,那么你自己也可以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将来的situation了。美国学术界的潜规则之二,就是作为一个博士生,毕业之前,必须得拿的出手几篇paper。尤其是对有当faculty准备的博士生,更需要拿的出有第一作者的paper作为资本。
  C.还是看他个人网页,这个我纯属瞎掰。我个人认为,一般老师如果把自己个人爱好或者家人情况照片放在网上的。证明这一类老师都比较享受生活,不是工作狂。所以既然如此爱自己,enjoy life,估计可以爱己而及人,会让你也能enjoy life。
  D. 还有就是印度已经中国等minority教授,和美国教授的选择。个人认为,印度中国教授只有两端的极品,一类非常nice,自己吃过太多苦,于是能够理解你要走过的路,所以非常能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希望多提携你。另一类就非常mean(龌龊)了,自己吃过苦,那么凭什么你不能吃同样的苦。他熬的,你也得熬,不能像美国人那般娇气。而美国教授的水平大部分处于average的中庸段。用通俗的概念,选择印度中国教授如同买股票,买对了收益高,买错了被套牢,美国教授更像是在买基金,钱虽不多可是够safe。
  E.还有就是希望大家信一句中国老话:&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翻译成英文就是&If sth i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如果有的东西听起来都好的不像真实的,那么很可能就根本不是真的。奉劝各位涉世不深的小朋友,如果professor给你打电话,给你一堆海市蜃楼的承诺,把你的未来描述的如春天般美好。你脑袋里的警报器就要灵敏起来了。不能百分百保证,可是他显得这么积极主动总有啥东西在驱动。是因为你好的让他无法割舍,还是别的一些目的,就看个人造化了。
  第二,好方向。
我认为好的方向应该是你的兴趣和市场需求结合的产物。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中国教育的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在于抹杀了个体的差异性。要上北大清华,你就的数理化语文英语都出类拔萃。可是五个手指有长短,一样米养百样人,多少小孩就在这种一切都要优秀的硬标准下,慢慢丧失了自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估计连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科目都不知道,只是最擅长考试。这一类在出国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老师是你要读好书,于是你努力,可是到了国外之后,没有人监督你,全凭自觉。这个时候,你可能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开始非常lost(迷失)。你并不觉得费八辈子劲拿来的offer给你带来了快乐,相反你迷惘了,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当年就是这种情况。如同HP总裁孙振耀先生说的:&人不开心,是因为你不知道你要什么。&而在中国模式下的教育体制,你打小估计也不知道自己也要什么,只知道你父母要什么你老师要什么。所以我的建议是,在答应任何一个offer之前,你得冷静的问自己:&做这个方向,你会感兴趣吗?&而市场需求,就是稍微也要估计自己将来辛苦n年出来的出路。
  说到这个,我想和大家讲讲几个自己身边经历的故事。刚去学校的第一周,由volunteer(志愿者)带领团队参加学校组织的orientation。我们组的领队是一个大二的美国女生 Jessica,长的挺pp的,闲谈之中,我们聊起 了专业,她说她读历史还有spanish(西班牙语)。我挺好奇的,于是问为什么选两个,她说:&历史是她自己喜欢的major,可是她父母给她付学费,他们希望她能学spanish。所以最后double major。& 上面那位问电影小朋友,其实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想法。
  另一个更深刻的是我当TA时的一个美国学生Jared的故事。话说07年是我点背的开始,也是点背到低谷的一年,我失去奖学金,也没有了TA办公室,每天和我教过的一群老美学生泡在系里的公共机房里。那年寒冬的一个深夜,我坐在机房门口的bench上发呆,即落寂,又落魄,想着自己好歹也是拿了几个奖学金的优秀applicants,怎么到如此地步。Jared看我表情不对,于是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
  &what has happend, &&?&他很关心的询问。
  &I screwed up.&(我把事情搞砸了) ,我对着他苦笑。
  我告诉他,我换了专业,换了老板,前面两年的时间基本都作废了,一切重来。我和教过的学生大体年纪相仿,关系都不错,Jared就是平时和我经常瞎侃的学生之一。他比我还大一岁,我已经读到grad(研究生)的第三个年头,他还在读大三。我一直知道这个fact,但是基于尊重他的隐私,也一直没好意思探究其中的缘由。那晚,Jared突然open up,开始和我讲起来自己的事情。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现在才读到大三吗?&我顿时来了兴趣,也暂时把自己的小悲惨抛到脑后。他开始叙述自己的往事,原来Jared出生在一个美国富裕家庭,他的妈妈是有个有名的会计师,负责审计大公司的账目,(具体啥称号俺给忘了)。高中时候,Jared和自己的初恋打的如胶似漆,学业搁置,于是他妈妈用钱和自己的关系把他送进了一所医学院。Jared读了两年医学院,才幡然醒悟,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学医。于是中途从医学院quit,和女友分手,重新申请了cs的program。不仅如此,他很有骨气,拒绝了家里的资助,在usps(美国邮政局)打工给自己赚生活费,付学费。每天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回邮局开铲车运包裹,每天平均睡眠不超过5小时。不仅如此,由于fulltime(全职)工作的缘故,他选课进度都比别的学生要慢的许多。剩下一年的课程,他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美国计算机本科辛苦程度不亚于国内的重点高中,常常半夜还在机房coding,调试程序。像他这么同时可以handle工作和degree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拼命的美国人,我也是第一次发现。Jared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也忽闪着,我能看到有液体在打转。他说人一定要自己有动力,那么无论多苦都能坚持下去。其实这个我相信,美国人比中国人幸运很多的地方就是在于他们的梦想和兴趣总是最重要的,而且有很多的机会screw up再build up, 因此才会有年轻时候混的一塌糊涂现在还能当president 的小Bush,大学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爷爷级的人物还在读本科。
  所以,如果大家可以选择,还是选择自己的梦想,请有些骨气,自己选择的路要自己负责。不要让父母为你的梦想埋单。
  第三,好学校。
这个我在前面就说过了,在美国也有名校光环这一说。好学校的私人捐赠多,例如前段时间的耶鲁中国校友捐赠事件。好学校混出来的名人多,带动了学校的人脉。好学校招来的公司多,将来毕业的选择面多。不要说美国人民势利,俺们也一样,凭着良心,你看一个清华出来的学生和一名不见经传的小破校学生,你会认为他们是同一档次的吗?好学校见的市面也大些,容易培养气场,为啥克林顿访华去北大清华不去你学校,为啥Bill Gates来中国选择优秀学生不选你我,而选了交大复旦的学生。并不一定我们的水准比别人差,更关键的是我们在的平台。就如同一罐可乐在超市买2块,在高档酒吧可能买10块。场合决定机会。不要说我现实,是现实教会了我这么现实。
  第四,好地段。
如果你前面都觉得没着落,那么这个最容易判断。你至少得个自己选个好地方。毕竟你也将在那边度过几年的青春时光。我说的好地段是指生活方便,例如可以很方便采购到中国产品的地方。否则你别的同学来美国后,过元宵吃汤圆,过端午吃粽子,过中秋吃月饼,生活和国内一样的滋润,你还因为买个中国小青菜要开一个小时的车,吃顿速冻水饺都觉得是享受。那种心里的不平衡是非常可怜的。还有好地段可以治经济较好,公司多的地方。这样你找工作实习都会方便很多,作为local的candidate,你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实在不行,你也能天天去google,yahoo门口散散步,转悠一圈,说不定哪天就碰上你的伯乐了。
  最后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拿到offer之后,不要立马答应,或者承认给对方教授写保证书。你得等等,每个学校的offer周期都是不同的,而且有4.15协议,规定你在4月15之前是有机会反悔,对方也不能push你做决定。要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
  可是当年的我,基本犯了上面所说的所有错误。我的高考成绩并不低,来到一所二本读大学,心有不甘,四年过的都非常压抑。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国,我没有国外亲戚也并不知道国外的事情。那时候只是似乎出国才能证明我自己。在国内受教育这么多年,也好奇国外的教育制度会是如何。于是阴错阳差的走上 了出国申请这条路。由于我四年本科都像玩命一般的努力,所以我的resume看上去也甚是光彩。虽然在每年只有个位数出国的大学里面,那年我先后拿了三个全奖offer。第一个,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来的非常早,一月开初就到了学校。第二个是三月初到的,最后一个四月才到。在offer面前,我和我的家人都开心的有些过早。由于高考报志愿失败,这次我的父母不希望看到我有任何risk。他们非常急促的push我赶紧答应第一个offer,尽管我一再申明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会有连续不断的offer。具体的情况我不想细说,于是我give in 了。我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可是我还是答应了,并且给我后来的advisor fax了一张手写的保证书。命运真是会开玩笑,就在我fax 后的第二天,我接到了第二个学校的offer。那时我情绪激动,和我母亲激烈争吵。其实想想自己也很幼稚,我居然为 了说服自己的母亲,愿意以身试法,把自己搭上证明给她,她的想法是错的。可是老天一直对我都不薄,一直给了我自己挽救自己的机会,第二个offer虽然没有改变我的决定。可最后我拿到了某名校的offer并且是我感兴趣的方向,这个offer让我欣喜若狂,决定推翻前面的offer,pursue自己的interest。可是在我母亲的说服下,我又give in了。当时对方学校的professor给我发的信让我还历历在目,他说:&既然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你为什么要去呢?&我无言以对。估计是小时候看多了琼瑶剧,和武侠片,我说:&我答应了,那么我就得去。& 我不知道该怎么拒绝那曾经一直热心帮我的小秘和非常热情联系我的教授。中国有个词叫&愚孝&,那我当时是即愚孝又愚昧还无知胆怯并且有些怀疑自己判断力,我以为只要我一个人做了一个自己不情愿的决定做出牺牲,身边的人就都开心了。我以为年纪轻轻的时候,应该选别人认为更有前途的专业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我甚至寄希望于不好好准备签证,让签证官把我第一个offer 拒签,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去自己喜欢的学校。这给我后面所有的麻烦和困难埋下了不详的伏笔,我现在的生活甚至也只是刚刚从那段艰难的时刻走出。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强调兴趣重要性的原因。这个我会在后面一一道来。
  四 签证和国内最后的准备工作
  当你选择好你心仪的offer,拿到签证之后,接着你就剩下最后一段在国内美好的时光了。首当其冲,我建议大家要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尽兴的high,多陪陪父母家人。出去以后,再回来的心境都不同。此时此刻,你一手拿到国内的毕业证书,一手拿着国外的offer,乃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又是学业的空档期,一定要好好享受人生。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document,希望大家要好好准备和保管好这些材料,不要给自己带来必要的麻烦。每个你收到的offer 之中,都会有一张I-20,这是整个offer package之中,最重要也是唯一有法律效应的文档。我给大家scan了一张pic,可以看看。
  Plus,美国人很穷酸,即便是这么重要的文件,也就是普通的A4纸,黑白的。
  最后出国之前,有几个事情还是建议大家要好好准备。
  第一 采购出国的物品
  网上有很多list,可是我都觉得有误人子弟,outdated的嫌疑。记得当年俺按照某知名留学网站的list,买了一打棉袜来美国。才发现这边袜子不必国内贵,也是made from china。俺富裕的时候,买5美元一双的棉袜,后来没奖学金了买5美元10双的walmart socks,也穿着游遍了美国的大好河山。
  我想推荐大家的几样东西是男生的西服,女生的套装,皮鞋。来美国之后,难免有些正式场合,而且美国人的size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合适。美国人的衣服不是每个中国人都穿着好看,所以希望大家准备至少一套正装压箱底,以备不时之需。接着就是比较传统的中国服饰,男生可以买唐装,女生可以买旗袍。万一碰上啥各国民俗文化展,或者过年过节,长的好看的小朋友不要羞涩,要努力展现出我们中国小孩的良好精神面貌。最后,你可以多买一些自己觉得好看适合的衣服,美国没有统一的穿衣code,而且美国的穿衣风格和国内是截然不同的。不管你 是为悦啥者而容,都可以多买一些。
  其次是药品,请在国内带好一些日常生活药品,例如风油精,万花油,伤风感冒,胃痛,拉肚子,烫伤,割破的药品,眼药水,还有治扭伤的红花油。美国的药品众多,可是我们的身体是中国国情的。美国人大多身材高大,或者肥胖健壮,所以美国药品的药效过猛,估计拿来中国只能用来药牲口,不是所有中国人的身子骨都能承受。这也是我后来为啥吃药出现过敏中毒反应的原因。
  接着是国内一些各地的小工艺品。这个在来美国之后,送人非常handy。不要太贵,否则别人认为你bribe也不敢收。有心意就ok。
  剩下的东西,我觉得各人可以自由选择组合。
  第二 建议做的几件事情
  我建议还是请父母帮忙准备一张国外可以使用的信用卡,作为备用。万一在外面钱包cash被偷,或是别的情况,还有一张卡备用。体检,在国内参加体检,打疫苗可以省去不少费用。
  我建议出国前这段时间,多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待会。亲情是世上最有奉献精神,最少追求回报的感情。父母对你出国,估计也是百感交集,即自豪,也担心你是否能在外面好好照顾。他们把你养育成人挺艰辛的。如果可以多陪陪他们和家里其他长辈。
  希望大家在国内如果有时间,还是向父母学习几个家常菜。出国之后,除非你能和老美一样,受得了天天去食堂吃沙拉三明治一类,否则你都会开启自家小灶。学习几个父母的拿手好菜,不仅可以让你在朋友面前露一手,也可能不再那么怀念父母的手艺。
  最后希望大家能利用最后的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多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国虽然也风景优美,可是这种气势感觉是非常不同的。我们是中国人,虽然我看着自由女神确实很激动,可是让我落泪的还是国内的名胜古迹,乡间小调,小桥流水人家。
  第三,开始美国生活的准备工作
  住宿:一般学校会给你的offer package里面给你列出options。住宿一般有off campus(校外)和on campus(校内)两种。 校内住宿是学校的property,类似国内大学宿舍,不同的是,国内大学宿舍一般比 住校外要便宜,可是在美国,on campus都是比较有钱的小孩,因为校内寸土寸金,不仅你回家方便,而且也省去了开车等bus的时间。老美时间就是金钱观念还是非常重的。 Off campus就是私人的房子或者private的apartment(公寓),这一类可能会便宜一些,条件设备甚至更好,但可能没有住学校便利。
  我的建议是因人而异,如果你才大学毕业甚至更小,刚到学校,人生地不熟,没有交通工具(自行车不算)。还是住校内,大部分中国学生的一年刚来住学校宿舍的比例大。你既可以借此机会认识一群朋友,可以不用担心自己赶不上bus,几点必须回家之类。下一年,等着自己站稳脚跟,可以几个合的来的朋友出去租 apartment。
  如果已经在外面闯荡多年的大朋友,比如都已经准备拖家带口。这种估计住学校宿舍就会妨碍自己以及室友的私生活了。还是off campus的好。
  如果学校小或者在闹市区,没有on campus ,也根本没有学生宿舍,那么可以试着联系自己师兄师姐,最好是中国人。他们或者可以让你暂住几个星期,让你到了当地,自己找房子。
  最后,如果你真是啥都不靠,记得给自己找个hotel或者motel之类。一个人,异国他乡,到了大晚上还拎着几个大行李箱,无依无靠,是非常悲惨的场景。&&
美国留学各项费用的节省有技巧 【转】
在美国留学的花费和如何节省开支?
2009年必定是来美留学人数暴增的一年,而拿全奖、半奖以及自费的同学比例将会成一个三角顶立的关系.在美国留学一年的花费是留学生们都热切关注的话题,无论有奖的还是自费的,我们都需要对一年的总花费有个详细的了解,如何节省开支也许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门课程.
在美国留学一年的花费大致分为如下几类:A.学费; B。学杂费;C.住宿费;D。饮食费;E。交通费;F。旅游加娱乐生活费;G。其他费用。
拿一个没有奖学金的同学为例子,他所在的大学的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移出微信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