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能治好吗复发就会耐药吗

您现在的位置:
> 不规律治疗真的会形成耐药性肺结核吗
不规律治疗真的会形成耐药性肺结核吗?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医生说的危言耸听。认为自己一次两次的忘记吃药,或者隔上一段时间治疗,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虽然医生多次强调要规律治疗,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不重视啊,或工作原因啊,或药的副作用,无法坚持啊等等,而无法遵循规律治疗,最后形成耐药性肺结核的例子有很多。
  为什么会形成耐药性肺结核?
  当肺结核患者选用抗痨西药治疗时,在结核病早期治疗时,抗结核药物可以发挥其杀菌或抑菌最大作用,肺内干酪病灶或空洞组织中约有106-1010条从未接触过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规律用药,使药物在体内长期保持有效浓度,结核菌就会被杀死,或抑制。如果用药不规律或过早停药,或者没有严格遵照化疗方案所定的给药次数和间隔用药。药物浓度达不到,则体内的结核菌反反复复,就会成为耐药结核菌。那么病人就会形成耐药性肺结核了。
  如果肺结核患者选用回生灵中药治疗肺结核,则不会产生耐药性肺结核。因为回生灵系列药物是纯中药制剂,重在辩证施治,扶正固本,提高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不存在耐药之嫌,四十年的数万份临床病例也客观地证明了这一点,回生灵系列药不存在耐药和依赖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抗酸杆菌(结核菌)对抗结核西药的抵抗。耐药性一旦产生,杀菌或抑菌的作用就明显下降或无作用。但产生耐药需要一个过程。实验室研究资料表明,及回生灵药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体内环境,加速抗痨西药的杀菌速度,并阻断结核菌吸收营养的途经,延缓或不产生耐药。另一方面,回生灵中药通过调整人体的寒热虚实体质,改变结核菌生存环境,从而使部分病患者对西药重新敏感,再一次发挥杀菌作用。
  肺结核患者要想不耐药,可以选用抗痨西药规律治疗,也可以选用无副作用的回生灵疗法治疗,则耐药肺结核永远不会找到你。
相关文章:
特色中医治愈小儿多部位结核,小萱萱的
医院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关公东街29号
医院邮箱: 邮编:044000
运城安国中医结核病医院 版权所有
晋ICP备号-1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症状消失了就能停药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症状消失了就能停药吗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结核病的认识和规范化治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咨询好大夫_肺结核初次治愈后二次复发的概率多大?耐药性如何?[肺结核]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肺结核初次治愈后二次复发的概率多大?耐药性如何?
h***提交于
1、肺结核治愈后复发率在5%左右。复治肺结核治愈后的复发率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报告数据。2、复治肺结核病人中耐药率45%左右、耐多药率13%左右。3、耐多药病人的治愈率各家报告不一,与方案的选择和病人的依从性有关。我们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在70%左右。4、肺结核治愈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如原来治疗不规范、不彻底,不注意生活规律、不良生活习惯等。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雷建平大夫本人 发表于
状态:就诊前
在第一次治愈之后,坚持做到:吃好,睡好,锻炼好,心情好,居住环境卫生干净。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会二次复发肺结核了?还有如果第一次(我现在正在)治疗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建议,不间断,不提前擅自结束用药,耐药性的可能是不是不用考虑?
总的来说:只要我做到了严格执行“医生的用药建议”+“吃好,睡好,锻炼好,心情好,居住环境卫生干净”,就不用在担心肺结核二次复发的事了,也不用在担心治不好的事了?
还有谢谢医生您啊!
状态:就诊前
雷大夫您好!
我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确认时做过一次痰检。分别是取了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和现场一次。用这3次的痰做检查。结果当天出来的那2个全是阴性;后面停了3天左右的事阳性,60天的也是阳性。
在第一个月药吃完以后去检查,医生只做了X光检查,没有做痰检。我估计第二个月去检查时也会只做X光。所以我想问您一下,在治疗肺结核期间的检查是不是一定要做痰检?还是不做痰检也行?还有是不是X光+痰检会比仅有X光检查好?或者说仅作痰检的检查是不是不合格?
1、不管是防病还是其他事情,世上均无万全之策。介良好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总是有益于健康的。2、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如果有痰还是应该查痰的,如果没有痰则不用自欺欺人。初治病人胸部CT检查通常2个月一次,复治病人通常3个月一次。痰菌达到阴转,CT片上达到稳定,可判断临床治愈。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雷建平大夫本人 发表于
状态:就诊前
雷医生您好!
我在确诊肺结核的时候(2014年11月初),医生问我:“有没有胃病?”我说:“有。”(因为在确诊肺结核前纳差(这应该算是肺结核的征兆),现在看来自己不算胃病。
医生让我全部饭后服药。即:异烟肼(饭后)、利福平(饭后)、吡嗪酰胺(饭后)、乙胺丁醇(饭后)、复方甘草酸苷(饭后)。连续服了2个月了。
今天中午我顺便看了一下利福平的说明书:空腹顿服。明确写着要空腹。后面我就百度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结果有篇文章说:“利福平饭后喝人体对药的吸收量只有饭前的70%。”这么一来,我每天顿服3片,3*70%=2.1,也就是说,我每天利福平只喝了约2片。
我想问一下:我因为饭后喝利福平,会不会导致我的肺结核治愈效果变差。比如:治不好、让细菌有耐药性、或者治好以后复发率变高?
还有,我是不是从明天开始就要异烟肼(饭前)、利福平(饭前)、吡嗪酰胺(饭前)、乙胺丁醇(饭前)、复方甘草酸苷(饭后)这样喝会更好一些?
1、不规范治疗(包括药量不足),既可降低治疗效果,也在可能诱导耐药菌形成。2、利福平是要求餐前服用的,服后1小时后再进食。3、为增强抗结核药之间的协同作用,通常将每天只服一次的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同时空腹服用,一天服三次的药物餐后服用。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雷建平大夫本人 发表于
科室: 结核病临床诊断治疗中心
职称: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难复治结核病人反复发作的急重病人、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人、结核性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抗结核药物各型副反应病人有独创的治疗
雷建平,男,主任医师,教授,原副院长,1970年以来行医46年,从事肺内科(呼吸内科和结核内科)工作33年。...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传染病防治
发布时间:
  结核病俗称&痨病&或&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全身各脏器都可发病,发生在什么器官,就叫作这一器官的结核病。如发生在肺,叫&肺结核&;发生在肠,叫&肠结核&;发生在骨,叫&骨结核&等。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医学上称&结核感染&。感染者并不都会发病,只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侵入细菌量多时,才会发病。由于结核杆菌主要通过人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结核病中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一般来说,结核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以后逐步伴有胸痛、胸闷、咯血等症状,当体内结核菌数量较大时,才会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面部潮红、厌食、消瘦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结核科主任卢水华教授卢主任指出,&正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多患者并不在意,直到出现全身症状时,才会到医院诊治,但这往往容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对此,卢水华建议,当发现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时,最好到专科医院检查,以便及早排除被结核菌感染的可能。
  结核病屡增不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结核病年度报告,2014 年,估算全球有960万新发结核病病例;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夺取了150万人的生命。在全球前10 位死亡原因排行榜中:结核病超过艾滋病,成为传染病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结核病仍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
  据WHO估算,我国2014 年新发肺结核人数为93万,成为仅次于印度(220 万)和印度尼西亚(100万)的全球第三位结核病高负荷国家。
  为何结核病发病率屡增不减?究其原因,卢水华将之归结为以下4点&&
  耐药结核病的盛行 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万,新出现耐药结核病患者5.5万,占全球的1/10。耐药结核病的难治性及其较强的传染性造成了结核病的控制始终不甚理想。
  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 目前筛查肺结核的主要手段为痰涂片联合药敏试验,这种方法检出率较低、所需时间长,往往容易导致结核病的误诊、漏诊,从而耽误病情。卢水华称,事实上,目前耐多药结核病的检出率很低,每年仅能检出 5 800例,仅为统计数据(5.5万人)的10%。
  抗结核新药研发进展缓慢 抗结核新药研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多年来,结核病的首选用药几乎没有突破性进展。
  公众及非专科医生对结核病认识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综合医院没有开设结核科,许多综合医院实验室结核病检测技术也处于相对弱势,这就导致了结核病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时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由于诊治不及时,许多极具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仍在社会中大量排菌,传染给他人,后果严重。
  耐药结核无药治?
  谈到目前结核病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时,卢水华认为,耐药结核病、尤其已发展至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时,就无药可治。
  据统计,2014年WHO 估算全球新发生48 万耐药结核病病例中,仅有约26%的病例得到检测和报告;而2014 年开始接受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病例约为11万,全球平均治疗成功率仅为50%。
  卢水华解释:产生耐药性的第一个原因是病人不规范的治疗,导致产生耐药菌。一些病人不坚持吃药,发现自己症状减轻或消失就开始停药,病情再次复发就会产生耐药性。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结核病已治愈,肺结核病人一定要完成6~8个月的治疗。产生耐药性的第二个原因是病人感染的就是耐药菌,这种病人叫作&原发耐药性肺结核病人&,一般用普通的抗结核药物很难治愈。
  对此,卢水华提醒,4类患者要警惕耐多药结核病: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主要表现为结核病症状,经过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灶经过治疗后没有明显吸收;既往患有肺结核病,没有规律治疗病情复发,本次治疗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灶没有明显吸收;曾经和耐药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查痰涂片仍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耐多药结核病为什么如此可怕?卢水华进一步解释:&患者体内结核菌一旦发生耐药尤其耐多药,其危害是多方面的。与普通结核病相比,耐多药结核病诊断复杂、治疗困难、疗程较长,耐多药者需治疗至少24个月,且易出现并发症,治愈率不足50%。同时,因往往要长时间使用二线或更高级药物控制病情,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可达普通结核病人百倍。结核菌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程较长,大大增加了结核菌的传播机会和传染面。
  卢水华强调,难治的耐药肺结核患者应到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在肺结核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痰结核菌培养药敏测定,由医生制订合理敏感的化疗方案,配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控制结核病,提高疗效。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结核大反攻:耐药变种的逆袭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结核大反攻:耐药变种的逆袭
本文作者:绵羊c
乌干达里拉市一名结核病人的胸部X光片。每年新增的结核病人中有约80%集中出现在22个国家,乌干达就是其中之一。图片:J. MATTHEWS/PANOS
(文/Leigh Phillips)曾有人怀疑结核病是否会卷土重来,2005年这个疑问在南非小镇图盖拉菲里(Tugela Ferry)的苏格兰长老会医院得到了确认。这所医院位于夸祖鲁纳塔尔省(KwaZulu-Natal)一个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这里的医生经手过太多死于枪击和艾滋病的病人,情绪早已不会轻易波动。但即使是这样镇定的一群医生,在眼看着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反应良好的HIV病人一个接一个迅速死于结核病后,也不禁疑惑和害怕起来。
普通的结核病人在经过四种一线抗生素的选择治疗之后,都能于几周或几个月内逐渐好转。可是该院从2005年到2006年初共接收542名结核病人,其中221人(41%)所患的为多药耐药性(MDR)结核,对于这种结核病目前的治疗手段几乎都是无效的。更糟糕的是,这其中有53人对为数不多的几种二线抗生素治疗也毫无反应。最终医生们束手无策,53名病人中有52人死亡,其中一半人在确诊的16天内就离世。这类结核病后来被称为广泛耐药(XDR)结核,而此次事件正是它的第一次大爆发,这次爆发向全世界宣告了结核病的进一步恶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结核的发病率曾一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开始认为这种病或许已被彻底消灭。但后来HIV病毒开始传播,使得结核病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又再次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10月发布的最新报告给出了普通(即药敏性)细菌疾病的治疗进度情况,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新感染率已经下降,而死亡率更下降了41%。不过,报告中也警告说:“耐药性结核正威胁着全球的结核病防控情况。”约3.7%的新病例和20%的旧病例为多药耐药性结核。2000年,多药耐药性结核的最高发病率为14%,发生地区为爱沙尼亚;等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一下跃升至35%,发生地区为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耐药性结核病中有约9%为广泛耐药结核,而截至目前曾报告出现这种结核病的国家已多达84个。
同样是结核病,病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药敏性结核病一旦发现,只要用药得当,几乎都能治愈。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措施——如监督病人按时服药——防治效果便可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某些国家,尤其是东欧、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过去20年间的医疗系统很不健全甚至十分混乱,使得结核病人无法按时完成服药疗程或服用了错误的药物,于是传染性高且具有耐药性的结核病就此产生并传播。
耐药性结核治疗起来更困难,更昂贵,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亟需新的治疗手段,可在过去的50多年间并没有新的抗结核药物出现,而现有的疫苗有效性又很低。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技术——用显微镜分析病人的痰液样本——只能发现病人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却无法判断出这些细菌是否具有抗药性。同时,研究者们对研制和试验抗结核药物提不起兴趣,制药公司则因市场需求不高也缺乏研发动力。
瑞士日内瓦无国界医生组织的结核病顾问格兰尼亚·布里登(Grania Brigden)认为,多药耐药性结核病例的增多是一场“不断升级的公共卫生危机”,他说:“现在每20个结核病人中只有不到1人会进行抗药性测试,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情况仅仅是冰山一角。”
在过去的十年间,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已经在努力争取并为结核病赢得了不少研究资金和关注度。几种新药正在研发中,一种更有效的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在积极推动中。但是对于解除警报,科学家们仍十分谨慎。
“我很担心人们在学术会议上谈及多药耐药性结核时说这是一场大灾难,整个世界都将崩溃。实际情况还没这么严重,”伦敦大学学院临床微生物学中心主席蒂姆·麦克休(Tim McHugh)说,“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行动,结核病就会轻而易举脱离我们的控制。”麦克休正带领团队实验目前最先进的两种潜在新型结核药之一。
结核病的几度起落
结核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仅2011年就导致140万人死亡,新增和复发病例多达870万例。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携带着这种细菌,但其中大部分人都不会发病。【什么是结核病?了解更多结核病常识,看 : 】
结核病的第一次大规模流行发生在18世纪末期、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和北美洲的大批乡村工人向城市迁移,于是贫困加上随之而来的营养不良和过度拥挤,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但随着卫生条件、营养状况和医疗水平的改善,这场被称为“白色大瘟疫”的灾难开始慢慢退散。
“到20世纪40至50年代期间,形势看起来十分光明,”麦克休说道。于20世纪20年代初次投入使用的卡介苗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现在卡介苗主要只对不具备传染性的儿童结核病有效,对成年人的结核病则没什么作用。真正击溃结核病的药物是1952年出现的异烟肼(isoniazid),以及1970年代出现的利福平(rifampicin)。“如果只看1950年代以后的结核病趋势,你会发现感染率一路暴跌。”麦克休如是说。
可是到了年代,HIV出现了。“HIV的严重性让人无法小觑。”麦克休感叹道。结核病与HIV“结盟”后产生了可怕的杀伤力,加速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崩溃;感染HIV的人之后罹患结核病的几率比未感染HIV的人高出20至30倍。1993年,世卫组织宣布结核成为全球健康紧急事件。目前放眼全世界,结核是HIV感染者死亡的首要因素。
普通结核病的复苏为耐药性结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耐药性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病人没能坚持完成整个服药疗程——药敏性结核病需服药6个月,而多药耐药性结核则需要20个月——这使得自然形成的耐药性突变病菌得以生存演化。在1990年代,多药耐药性结核的危险性进一步提高了,这种结核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均有耐药性。患上这种结核的病人需使用二线药物——一类叫做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的广谱抗生素,或一些注射药物(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和卡纳霉素)。与一线药物相比,这些药物的有效性较低,毒性却更高,所需治疗时间也更长。而广泛耐药结核甚至对氟喹诺酮和至少一种注射剂有抗性。广泛耐药结核首先出现在图盖拉菲里,2006年这种病例的报告震动了整个结核研究界和政界。
专家们一致认为自1990年代以来耐药性结核之所以呈增长趋势,是一些国家医疗系统基础建设(其中包括结核防治项目)的恶化所导致的——其中尤以前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多个国家最为严重。这种医疗系统的恶化意味着病人得不到诊断和治疗;在一些国家,抗结核药物为非处方药,人们滥用二线药物,加速了抗药性的形成。不幸的是,正当苏联和东欧的公共卫生系统处于崩解状态时,1995年首次出现于中国且常出现耐药性的恶性结核病“北京”亚型横扫了这一地区。“造成恶果的除了结核杆菌本身,还有它入侵时的‘天时地利’,在当时的俄罗斯,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医疗系统崩于眼前却束手无策。” 麦克休说道。(到了2010年,全世界已经有约13%的结核病为“北京”亚型。)这些都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中说,广泛耐药结核最严重的地区为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白俄罗斯、爱沙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和摩尔多瓦。
结核病的双重趋势。图片:WHO
人类的反击
在过去十年左右,药敏性结核和耐药性结核的治疗方法已经分化开来。药敏性结核的治疗只需做好病人的诊断和用药——现在人们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在联合国2000年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有一项就是在2015年之前控制并降低结核的发病率;2001年国际“遏制结核伙伴关系”建立,这一项目致力于集中政府项目、研究者、慈善基金、民间组织和私营企业的力量,共同对抗结核病。
各界努力的一大成果,便是在全球推行了“短程直接监督治疗法”(简称DOTS),这一策略由世卫组织提出,用以抗击药敏性结核病。一经确诊,病人便会接受一线药物的治疗,服药过程由卫生观察员亲往监督,以保证病人完成整个疗程。这一策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世卫组织称,按照目前的情势到2015年结核病死亡率将降低至1990年的二分之一。
可是想要控制耐药性结核,不仅需要重建基础医疗设施,还需要新的武器——如诊断技术、药物和疫苗。私营企业对投资研制这类药物缺乏兴趣,因为一旦这样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很可能会低价在贫困国家出售。“他们至少得保住成本。”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弗奇(Anthony Fauci)解释道。
在过去的约10年间,全球各个结核病项目都为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1998年有了一项重大进展,来自英国辛格斯顿的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发表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序列,这使得其他研究者们可以找到并研究那些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毒性和其对免疫系统侵略能力的基因。2012年,位于美国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又启动了一项更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是找到抗药性的决定基因。“我们将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来自全世界的1000种结核临床样本进行测序,样本的来源地包括南非、韩国、俄罗斯和乌干达——耐药性结核严重的地区都是我们的采集地。”费希说道。
制敌的武器
目前有10种抗结核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对耐药性结核有效并且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小的成分,这样一来病人完成治疗的几率也会提高。比如麦克休和他的团队就正在非洲和亚洲进行临床试验,测试抗生素莫西沙星——其常见适用症为肺炎和皮肤感染——的药效。(研究的初步结果将会今年发布。)研究者们的另一项药物筛选工作,是利用一些比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弱但繁殖力更强的分枝杆菌为实验对象,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药物,但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内容繁多,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以前你只能听着一个药剂师对你说:‘我这有种能杀死大肠杆菌的分子。我很确定它也能杀死结核杆菌。但没办法验证我的想法。’现在可以进行试验了。”麦克休说。
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是准确迅速地诊断出耐药性结核,而在过去五年间已经有几种测试手段投入使用。其中一种叫做GeneXpert,需时90分钟,采用的是一种基因扩增技术,用来侦测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DNA序列以及与利福平抗性对应的序列。这一系统已经经过世卫组织认证,并获得了一个联合组织的赞助,但研究者们仍在寻找更简单更便宜的检测方法。
想要永久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更好的疫苗。“如果终极目标是消除这种疾病,而非永远追在不同的耐药亚型后面补漏洞,我们就应该投入资金进行疫苗研究。”英国牛津大学的一名疫苗研究者海伦·迈克希恩(Helen McShane)说道。
2008年,欧洲委员会推动建立了结核疫苗启动计划(TB Vaccine Initiative),资金来源分别有欧洲各国、民间组织和私人捐助者。来自各界的努力使得有潜力的候选疫苗产品从2000年的0个增加到了如今的12个。
迈克希恩的团队正是MVA85A疫苗的研制者,这是目前已投入生产的结核疫苗中临床结果最为理想的一种。迈克希恩从15年前还是博士生时便开始了MVA85A的研究,这一疫苗中含有专门设计的病毒,可以增强已经被卡介苗激活的T细胞的活性。2009年在与南非结核疫苗项目的合作中,迈克希恩启动了一个大型二期临床试验,实验对象为南非的近3000个已注射卡介苗的婴儿;先期结果应该会在2013年第一季度出炉。同时,她和同事们还在南非和塞内加尔测试疫苗对HIV感染者的有效性。
可是这些努力足以解决问题吗?“很不幸,答案是不够。”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结核部的实验室、诊断学和药物抗性项目协调员卡琳·威尔(Karin Weyer)总结道。2013年预计全年投入结核诊断和治疗的资金将达到48亿美元——但按预定计划到2015年之前用于结核防治的金额应达到每年80亿美元。2010年用于结核研究的6000万美元也比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的每年所需金额20亿美元少了一大截——而经济危机更是减慢了研究资金的增长。“我需要保持乐观,也很想保持乐观,”威尔说道,“但我们可用的资金跟在HIV上投入的资金相比简直少得可怜。”
可在此期间,细菌一点也没消停。去年12月,印度孟买的临床医生报告说出现了12名对所有药物均有抗性的结核病人,他们把这种结核病称为全耐药性(TDB)结核。几年前意大利和伊朗已经有类似的报告,但这次世卫组织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并展开了调查。2012年3月,世卫组织召集的40名专家给出结论,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全耐药性结核与广泛耐药性结核有何不同。
麦克休也同意这个结论。但现有的证据已经足以鞭策他行动。他说,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耐药性,研究者们有责任出力发声。“我认为,我们不能继续做那种躲在实验室里做些高级研究、并对自己的工作沾沾自喜的科学家了。是时候站出来了。”
编译自:Nature Infectious disease: TB's revenge
你可能感兴趣
果壳网副主编
好文章啊!
这是全人类的战争啊
个人认为,新药被迫低价出售是很大的悲剧。这就相当于强迫别人作慈善,而慈善本身应该是自愿的。结果就是导致有实力的药企对开发这种药不感兴趣。当初药企被迫开放爱滋病专利也是这样。如果非要说药是救命的就可以强迫别人作慈善,那么粮食也是救命的,是必需品,衣物是保暖的,是必需品,工业产品是生产这些救命的必需品的必需品。好了,专利制度可以不要了,大家回到打土豪的年代,谁有东西都抢了。
于是说北京亚型最早在中国出现,但是没在我国造成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否说明我国医疗系统建设得还算差强人意呢?
难道中药没有此类现象?期待果壳破解中药神话。。。
感冒好了,但两三周了还在咳嗽。。。
的话:难道中药没有此类现象?期待果壳破解中药神话。。。作为一个学中药的学生,表示中药的耐药性研究还远远排在有效成分提取分析之后,中药的单方已经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的测定基本上是一锅粥,很多中药直接把含量最高的此生代谢产物当做有效成分,但是具体在人体的作用靶点、机理等已经清楚的少之又少,耐药性还无从下手。天然药物的研究还比较可观,但那个跟中药的本义已经相差甚远。在中国的用药过程中,中医理论和经验药效是唯一标准,中药用的是中国古人的理论(不符合现代解剖学研究神马的),但是在客观治疗上是有效以及有理可循的(中医理)。本人不爽不了解中医中药的人黑中医中药,治病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中医西医都有可能误判误诊,以偏概全太不厚道了(以偏概全包括好的及不好的方面)。但是中医自己本身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是事实,很多人在试图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来解释,但是就是解释不通。可是在源本的哲学理论上中医也好所谓的跟中医对立的科学也好,就像头尾相环的蛇,谁说的清呢?科技到最后也是猜想和不确定,中医中药的神话不是中医师说的,我也不知道谁说的,对于我来说,中药没有什么神话,只是一个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成分但有用的工具。
那个。。我姥爷肺结核,医院不收,说不能治。。。。
《逼近的瘟疫》
的话:作为一个学中药的学生,表示中药的耐药性研究还远远排在有效成分提取分析之后,中药的单方已经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的测定基本上是一锅粥,很多中药直接把含量最高的此生代谢产物当做有效成分,但是具体在人体的作用靶点、机理等已经清楚的少之又少,耐药性还无从下手。天然药物的研究还比较可观,但那个跟中药的本义已经相差甚远。在中国的用药过程中,中医理论和经验药效是唯一标准,中药用的是中国古人的理论(不符合现代解剖学研究神马的),但是在客观治疗上是有效以及有理可循的(中医理)。本人不爽不了解中医中药的人黑中医中药,治病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中医西医都有可能误判误诊,以偏概全太不厚道了(以偏概全包括好的及不好的方面)。但是中医自己本身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是事实,很多人在试图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来解释,但是就是解释不通。可是在源本的哲学理论上中医也好所谓的跟中医对立的科学也好,就像头尾相环的蛇,谁说的清呢?科技到最后也是猜想和不确定,中医中药的神话不是中医师说的,我也不知道谁说的,对于我来说,中药没有什么神话,只是一个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成分但有用的工具。没有黑的意思啊。。。中药还有中医比较神奇而已。。再说现在这东西受国外冲击也不比较大吧,大病一般先考虑的估计不是中医。。。
的话:个人认为,新药被迫低价出售是很大的悲剧。这就相当于强迫别人作慈善,而慈善本身应该是自愿的。结果就是导致有实力的药企对开发这种药不感兴趣。当初药企被迫开放爱滋病专利也是这样。如果非要说药是救命的就可以强迫别人作慈善,那么粮食也是救命的,是必需品,衣物是保暖的,是必需品,工业产品是生产这些救命的必需品的必需品。好了,专利制度可以不要了,大家回到打土豪的年代,谁有东西都抢了。有大把的慈善基金可以做这些事。话说,这些病主要出现在不发达国家,他们也买不起贵药。
的话:有大把的慈善基金可以做这些事。话说,这些病主要出现在不发达国家,他们也买不起贵药。是否有象爱滋一样,直接抢人家专利的现象呢?
的话:是否有象爱滋一样,直接抢人家专利的现象呢?艾滋患者的收入应该比较高的,用商业化的做法是合理的。专利制度也未必科学了。至少它存在着极大的改善空间。
的话:作为一个学中药的学生,表示中药的耐药性研究还远远排在有效成分提取分析之后,中药的单方已经成分复杂,有效成分…………我也不知道谁说的,对于我来说,中药没有什么神话,只是一个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成分但有用的工具。鄙人学术不是这一块,因而没法评论这些对错。不过我是推崇中医的,其实,也大约过很多这方面的书,隐约觉得,中医里边没有物质对应关系一说,没有说哪个东西一定克制哪个症状,而更像是两个人在打拳的感觉,都是以动制动的方式相互作用。比如最基本的什么是“气”,书上、网上都说是中医认为人体的什么什么的物质,鄙人觉得,气,只是一个流动过程,就像可以顺畅通行的,不一定非得有路,但是修好路可以保证通行一样。本着这个念头看这些书,能顺畅不少。以上没有系统研究过,扯着玩的。
我以前发布过一条:(大意)发达的医疗条件、先进的科技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的同时,也把大量的不良基因保留并遗传给下一代……。现在还应该增加一点:在消灭了许多细菌、病毒、疾病 ……的同时,也培养了更多的耐药性的细菌、病毒、疾病……。
引用 的话:艾滋患者的收入应该比较高的,用商业化的做法是合理的。专利制度也未必科学了。至少它存在着极大的改善空间。大多数爱滋是非洲穷人。所以有迫使药广放开专利权的事。专利制度科学与否?那就象法律制度一样,虽说问题一堆,但目前暂时找到的更好方法。据网传,米国药广开发一个药要10年+10亿米刀,没有专利保护谁敢开发?
引用 的话:艾滋患者的收入应该比较高的,用商业化的做法是合理的。专利制度也未必科学了。至少它存在着极大的改善空间。实际上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HIV感染人群都是中下阶层。
引用 的话:我以前发布过一条:(大意)发达的医疗条件、先进的科技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的同时,也把大量的不良基因保留并遗传给下一代……。现在还应该增加一点:在消灭了许多细菌、病毒、疾病 ……的同时,也培养了更多的耐药性的细菌、病毒、疾病……。多耐药细菌的来源是不正确地使用抗生素。
改版后回帖一下
能不能开发一种病毒,以毒攻毒?
引用 的话:个人认为,新药被迫低价出售是很大的悲剧。这就相当于强迫别人作慈善,而慈善本身应该是自愿的。结果就是导致有实力的药企对开发这种药不感兴趣。当初药企被迫开放爱滋病专利也是这样。如果非要说药是救命的就可以强迫别人作慈善,那么粮食也是救命的,是必需品,衣物是保暖的,是必需品,工业产品是生产这些救命的必需品的必需品。好了,专利制度可以不要了,大家回到打土豪的年代,谁有东西都抢了。温饱问题可不会传染变异,投钱开发新药给贫困地区低价使用也可以看作是给自己的未来买份保险专利制度不是万能的,只能在实践里找个平衡点
我上次去重庆医科大学医院看病看到他们的宣传栏说他们在研究碉堡的噬菌体疗法。。。。成功了肺结核不是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啊?
有没有办法模拟人体产生抗体的办法?如果可以工业化定制抗体,就不用费力找抗生素了。
我还在治疗期啊,这是要吓死个人呐!
想当年我得结核性胸膜炎的时候,片子右肺一半都不见了。
引用 的话:温饱问题可不会传染变异,投钱开发新药给贫困地区低价使用也可以看作是给自己的未来买份保险专利制度不是万能的,只能在实践里找个平衡点你前半部分的理论很奇怪了。基本与当前经济社会规律相抵触,让药厂为了整个人类社会而去亏钱,不是目前西方社会体系的做法。除非建立其它体系才有可能——打倒资本主义,哈哈。至于后半部分,基本就是正确的废话,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但一旦破坏,整个制度都会动摇。所以要废弃制度也行,先找一个更好的来。
结合耐药性增强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在很多药物都对利福平等一线药物耐受,二线药物的使用正在增加中
引用 的话:我上次去重庆医科大学医院看病看到他们的宣传栏说他们在研究碉堡的噬菌体疗法。。。。成功了肺结核不是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啊?噬菌体疗法很多国家都有 ,现在也算是一个前沿吧,当年苏联往这方面研究比较多,西方的现在才开始重视乌克兰还是俄罗斯还是哪个东欧国家有个医院专门针对不同细菌定制噬菌体的。
引用 的话:你前半部分的理论很奇怪了。基本与当前经济社会规律相抵触,让药厂为了整个人类社会而去亏钱,不是目前西方社会体系的做法。除非建立其它体系才有可能——打倒资本主义,哈哈。至于后半部分,基本就是正确的废话,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但一旦破坏,整个制度都会动摇。所以要废弃制度也行,先找一个更好的来。人道主义什么的先不管,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看着亚非拉穷人饿死,但是危害巨大的传染病放着不管迟早要传播到自己家门口的,这么说是不是比较好懂?至于第二点,只能说我可不觉得非得找到更好的才能废除前一个制度……再说专利制度也没被废除,只不过开了几个特例,其他天价药照样天价的好么orz
引用 的话:有没有办法模拟人体产生抗体的办法?如果可以工业化定制抗体,就不用费力找抗生素了。结核是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现在的主流观点抗体作用不大。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耐药结核病折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