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欢迎加入大家庭哪个社群的?

秦刚访谈:如何玩转一个领域社群?--百度百家
秦刚访谈:如何玩转一个领域社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上次我们探讨过社群部落文化,他非常看好这一块的前景,也花了很多的精力陪伴粉丝一起成长,但是当他发现,粉丝来自各行各业,自己不可能以杆子把粉丝的问题全解决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解放出来,只做一个他绝对擅长的领域,如今也玩得风生水起.....
余奕宏,去年六月份,我曾经访问过他一次,当时他正在做8小时打通粉丝经济训练营。
上次我们探讨过社群部落文化,他非常看好这一块的前景,也花了很多的精力陪伴粉丝一起成长,但是当他发现,粉丝来自各行各业,自己不可能以杆子把粉丝的问题全解决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解放出来,只做一个他绝对擅长的领域,如今也玩得风生水起。
所以这次访谈选定行者奕宏,就是探讨他这一年走过的历程,看看他如何及时抽身另起炉灶,在美食领域的新玩法。
行者奕宏,以前是一个传统广告人,15年前从中石化的一个外资企业辞职.
因为喜欢广告,做了国内最早的分众媒体.也是最早的娱乐栏目推广人。
两年多前从现在的雅智传播机构媒介总监转型,因为看到传统媒体式微,就开始研究社交网络,深信社交网络是未来。
秦刚:你现在经营的是什么类型的自媒体社群?
余奕宏:我现在经营的是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今年3月1日成立,目前聚集北,上,广,深,成,渝,宁等几十位互联网餐饮创业精英。
我为什么看好餐饮这一块?
因为现在的任何行业都已经进入到高手对决阶段,随性开店,随便赚钱的好时代一去不返。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先有粉丝,再有产品和店铺才是开店的正确思维,时髦点讲,就是C2B,我们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也是根据这个法则创立的。
我强调的都是先营销粉丝,再经营产品和店铺。
秦刚:餐饮O2O之道,你有什么见解?
余奕宏:我认为O2O,只是阶段性的提法,既不是线上到线下引流,也不是线下到线上传播,应该是线上线下融合,所以称之为O&O才对,也就是线上线下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已经越来越难区分。
我的看法,任何行业,包括餐饮,忘掉消费者,忘掉产品本质,都会受到惩罚。
解救餐饮业的不是互联网思维,也不是互联网营销,而是用互联网的公开透明机制,倒逼那些忘掉本质的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用互联网平台工具提升效率,用社交网络放大口碑。
如果狭义地去理解餐饮O2O,我的观点是餐饮企业必须透过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去创造极致体验,来服务消费者,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人群,经营差价到经营数据的转换。
秦刚:今天看到的很多企业不过是利用互联网炒作、互联网营销,亦或者只是跟互联网平台有些合作,就认为自己是互联网+了。具体到餐饮业,我们如何用互联网来改造这个传统行业呢?
余奕宏:我认为要分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品牌、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会员、粉丝与社群、互联网平台等系统工程来改造。
首先,什么是餐饮业的互联网思维?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人群的思维转变。
别小看我们把思维从产品端转移到人群端,思维改变一下,你的餐饮生意的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巨大改变。
这也是很多传统餐饮老板看不上的黄太吉、人人湘、伏牛堂、新西少等餐饮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却大受资本青睐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聚焦一个目标人群。例如黄太吉就是为都市潮人、95后而生,聚焦此类人群,解决他们早(黄太吉)、中(牛炖)、晚(大黄疯)的就餐问题。
因此,如果你的餐厅没有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消费人群,又不懂得如何经营人群,你的生意将变得非常困难。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笑,说这就是你的狗屁互联网思维啊,这个谁不会啊。是的,很多人只是知道或者听过这个,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
第二,什么是互联网品牌呢?
我的定义是:
1、有温度、有情感、有人性关怀、走心的品牌。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有网感的品牌。
2、品牌的建立和传播主要依靠互联网、靠互联网口碑传播,而不是靠大众传播,靠线下店传播。
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懂得把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做成内容,让消费者和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争相报道、免费报道。
这一点,不可否认,京城的互联网餐饮品牌的创始人都深谙此道。很多人都说他们善于忽悠,但高水平的忽悠就是制造话题、制造内容。
黄太吉的“土豪金”煎饼、比“bigger更bigger”,绝非一般的餐饮企业能创造的内容。这样建立的品牌就充满了互联网基因、粉丝基因。
我有个观点:在社交网络上,做品牌就是做粉丝、做粉丝就是做品牌。
第三,什么是互联网化的产品与服务?
1、单品突破、精品致胜:
传统餐饮业,小到一个面馆,大到一个大酒楼,菜单之丰富、品种之繁杂,往往令人眼花缭乱。
近年来发现,越是简单的、越是可以复制的。我们来看第一波的互联网餐饮品牌,黄太吉主打煎饼、伏牛堂主打常德米粉、西少爷主打肉夹馍,无一不是单品突破、精品致胜。
再看看这几年闷声大发财的黄记煌焖锅,品类也是少之又少。只有精品化,才可以标准化。
2、产品有美感(颜值高)、服务有惊喜(可拍照)氛围有共鸣(可分享):
今天的年轻消费者到餐厅,不是用嘴吃,而是先用手机看。(餐前拍照被戏称为饭前杀毒)。
如果你有服务生,他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端个盘子。要么服务生颜值高、要么会跳舞善互动,看看57度湘、水货的服务生,要知道他们可都是朋友圈晒图的热点、微信公众号里的热门案例、热门话题。
3、氛围有共鸣:
今天的餐饮业有一个死穴,就是过度装潢。而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环境,是回归人性、回归以消费者为核心,创造一个可以让他觉得适合某个社交场景的氛围或者场景。
餐饮的本质是社交。我们要思考她(他)是和谁来吃,怎么吃,为什么吃。今天吃饱只需要一个外卖,而更多时候,就餐是一种线下社交行为。所以,老板们,你们要思考打算提供给目标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氛围、什么样的场,让她们沉浸其中、并乐于分享。
第四,什么是互联网会员、粉丝与社群?
简单讲,就是会员数字化。很多餐厅今天居然还在使用实体会员卡,与会员之间的连接居然是手机号码,会员既无法自助查询积分、账户余额、也无法与商家进行离店后的互动。在这样一个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时代,我不得不说这样的企业真的很危险。
我们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的一位会员,在一个SHOPPINGMALL内有四家不同品牌的餐饮店,如今他把会员数字化、社交化放在第一战略。在会员招募上,只使用微信会员系统,完全放弃纸质会员卡,仅仅依靠在店内给到店客人提供微信会员价、扫微信会员赠饮品几个策略,短短几个月就集聚了8万名会员。
而透过在微信公众号里举办各种试吃、会员限时限价限量的活动,大大提高了会员活跃度。
下一步,他还听取了我的建议,将自己打造成吃货们的朋友和意见领袖,与粉丝面对面地互动。
相信,这一系列的布局,会让他拥有高质量、高活跃度、高粘度的粉丝用户,我跟他说,你从此再也不担心MALL涨你的房租,而你只要是围绕这群粉丝,想开什么店、就开什么店。
这就是未来每个企业都要懂得经营粉丝和社群,这才是你抵御房东无节操涨房租,还有防止被互联网餐饮平台空心化的最佳手段。
第五、互联网平台:
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淘点点、百度外卖等等,这些互联网餐饮平台,今天用各种补贴、各种促销来吸引你与他们合作,本质不是为了帮助你,而是要成为新一代餐饮消费人群的首选入口。最终他们就会和淘宝、京东一样成为线上的SHOPPINGMALL,涨房租是必然的事。
所以餐饮企业在与其打交道时,必须懂得借用他们的力量和流量,而不依赖,否则下场会很惨。
在现阶段这些平台还在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因此,在他们可以提供低价高质流量时,紧紧把握机会,懂得分析各家平台优势,为我所用。
就像十年前的淘宝,你若抓住那时流量价格极低的机会,再懂得后期维护好自己的用户和粉丝,今天也能做成一个亿级甚至十亿级的品牌。
所以,一方面是我们既不要谈平台色变,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唯平台是尊。
秦刚:请你继续深入细谈谈,如今的餐饮业里,如何利用互联网快速堆起一个品牌?
余奕宏:这年头有了社交网络,一切都好办很多。我们认知到小米、罗辑思维、雕爷牛腩、黄太吉、桔子水晶酒店,还有更多的局部地区品牌,都是仅仅依靠社交网络就火了,有的还火得不像样。可以说,他们透过社交网络快速建立了品牌。
社交网络的本质是口碑驱动,请问你把客户吸引来,然后弄个所谓的话术忽悠他,这个算是营销吗?今天分享企业该如何运用社交网络快速建立品牌:
一、先讲品牌该如何选择社交平台?
原则是,粉丝在哪里,品牌就该在哪里。比方说,餐饮行业的人,微博上有很多,而且更容易找到。大家想想你的行业目标人群在微博上多吗?
并且微博有标签,而且微博会顺着轨迹给你推荐同样标签的人。微博跟粉丝的互动性比微信公众号强。很多品牌就是微博火追微博,微信火搞微信,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完整的规划,最终一定是一地鸡毛。
二、是确立品牌的身份与调性。
恐怕你们从没听过调性,就是逼格。怎么展现个性?
有的人说,发现骂人的比较容易个性突出,温和的比较难。其实不是温和的难,而是你想讨好所有人,最后就得罪所有人。品牌在社交网络上,就像一个人在社会,越没有个性,越没有棱角,就越没人喜欢。
社交网络,社交是灵魂。怎么打造个性呢?有血有肉有情怀!
找到行业粉丝所在地,了解他们的想法,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跟他们交朋友,然后以朋友的方式打成一片让他们认同品牌并口碑相传。这一点其实微信就很难做到,微信群可以。
三、社交与互动
社交就是互动,互动就是调情,调动情绪!
比如有一个案例,他的社交策略就是:和粉丝线上做游戏、线下做活动。和粉丝玩成一团很重要,就是在树立口碑。
我们用所有员工的个人号朋友圈去影响客户,公司制作能给到客户价值的内容通过所有员工扩散。
员工是客户最信任的一环,让他们去直接影响客户对成交的效果最好。客户都在员工手上,公司在帮他们维护客户,公司给的有质量的非营销的内容他们都主动分享。
再把一些活跃老客邀请进公司的天使群。让他们帮助我们主动传播。每次请他们做活动,这些客户都很乐意分享。这样逐渐和客户行成强联系,客户想到想买某类产品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这个品牌了。
现在有的公司还在找客户很喜欢的资深员工包装成小明星,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与达人。
先社交,再营销,用消费者口碑驱动品牌,这样客户粘性更大,关键就是要让客户觉得我们做的是有价值的。
吸粉有时候并没有太多效果,通过信任扩散传播效果更好!社交网络的运营是找到和培养品牌的传教士,宣传员。
不是靠品牌去卖,而是靠顾客,靠粉丝去卖。
秦刚:社群运作中,你见过一些成功案例吗?可以给读者分享一下吗?
余奕宏:我就讲三个亲身经历的案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以前曾有一次被江苏电信网厅邀请参加他们的一个周年庆活动,奕宏作为当地的自媒体人被邀请。
这个周年庆与众不同的是没有领导讲话,也没有假大空的感谢,只有大家自我介绍和一起玩。首先是来自江苏各地的自媒体人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业务和从业心得。
而江苏电信网厅的老大基本只有听的份,席间他只是静静地听大家对各家运营商的吐槽,当然也包括电信的。
我在电信刚接手联通133时代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吐槽,那个时代的电信给人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事业单位样子。
因为都是自媒体人,所以绝大多数是移动互联网的重度使用者,于是难免吐槽运营商信号问题和流量不能每月累积的痛点。
再后来就是参加各种庆典活动了,网厅的老大也是蛮拼的,一个劲地卖萌,和粉丝们打成一片。那天总之很快乐,很惊叹江苏电信这样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过了一周,奕宏突然被拉进一个群,原来是江苏电信网厅开通的一个天使客户群。
陈总居然真的听取我们的意见开创了一个新产品,ifree卡。这个卡最大特点就是流量不清零,每月可累积。
小伙伴们都被惊呆了,这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电信吗?还是那个被移动嘲笑的电信局吗?记得之前媒体上不是报道,流量累积从技术上难以突破吗?看来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啊。而谁先真的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思考,一切没有不可能。
接下来的一周里,电信的小伙伴和粉丝们密切沟通,如何帮助粉丝用的更爽,更方便,更省钱。粉丝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于是我见证了历史上第一款由消费者与电信运营商合谋的产品。这不就是小米黎万强所说的参与感吗?
看看,小伙伴们设计的广告稿,真的是醉了!
第二个案例,是南京的一个商业项目:淘淘巷,在2007年时就创立了中国最早的O2O商业。
当时由西祠胡同上的版主“败家妹妹”为首的一批线上特色店聚集在淘淘巷,于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线上社交、线下体验、成交的的商业模式。(那时还有个时髦的名词叫“分赃”)。
这个项目的诞生充满了互联网基因,可是那时还完全没有O2O概念,再后来由于生意无比火爆,客流如织,商城的运营方也忽略了这种互联网基因,当大量的消费者涌入,等着进淘淘巷的商户至少排队8个月以上,你可以想象商城与商户之间会是神马样的关系。
到了2014年,由于淘宝电商的冲击,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同业态的过度竞争,淘淘巷运营团队也开始积极面对变革与挑战,从硬件环境、商业业态都做了调整。更重要的是聘请外脑进行了全员的思维转变、组织的重组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过去,淘淘巷策划的商业活动绝大多数以引流、促销为主,策划部绞尽脑汁,企业贴钱贴人,消费者为了奖品、促销也会参与,但收效甚微,商户只是被动配合,策划部毫无成就感可言。
而经过系统的培训,思维的转变。今天的企划团队在活动策划时,就以商户为中心,把他们拉进来一起玩。运用微信和微博公众号讲述商户的故事,发起的“美食天团”“创业天后”评选活动,并免费运用场内场外广告帮助商户建立品牌,引起了商户粉丝、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策划部从活动策划中心转变为内容制造中心,娱乐活动中心;与商户之间的关系由上下级管理关系、租赁关系转变为核心用户、服务协作关系,让商户真正参与到淘淘巷的活动中来。
在最近的“你最喜欢的淘淘巷店铺”评选活动中,商家拉票,粉丝参与,短短一周就获得4000多投票,这与企业以往单独策划活动的参与度完全天壤之别。
而淘淘巷随即建立了魔创学院,聘请各个领域的行家来给积极商户进行培训,更邀请优秀商户进行经验分享,如今他们运用线上社群,线下课堂和商户打成一片,再也不像曾经的运营部门说的:我觉得管理商铺好为难,充满无力感,除了罚款和收租子,我好像什么都没干。
社群,是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时代最时髦的名词。
今天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几个微信群,或者自己没有建个社群,那简直就没有活在这个时代。奕宏自己也有一个收费的群,还有一个纯粹基于兴趣的群。坦白说,经营一个社群非常不容易。我也加入一些收费的群,大多数都是以讲课、分享为主。有一个社群,他的运营方式与众不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社群是基于老友圈的一个社交群,进群有正式的流程,需要有人推荐、有专门小组进行评估和线下的迎新交流机制,还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管理小组,和所谓的去中心化社群比较,他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封闭集中性。这就是在南京小有名气的沪宁双城会。
经过近年的社群实践,奕宏也认知到社群越大,效果越差,一个超过100人的群,就已经非常难以管理和运营了。而群友之间的连结和互动也会随着群人数大幅增加而大幅下滑。很多群,一开始很热闹,不久就冷冷清清,建的容易散的快。
而沪宁双城会的推荐邀请制,个人信息实名制、线下迎新制、集体评估制以及管理小组集体管理社群等管理机制,看上去是反移动互联网的,逆潮流的,恰恰却吻合了社群运营的三个法则:
1、价值观法则。群的建立运营三重境界:价值观、兴趣、利益。最高境界是价值观统一的人建立一个社群。沪宁双城会对入群群友的审核就是在寻找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
2、铁杆粉丝法则。一个群有五百个酱油粉不如有两个铁杆粉,只有铁杆粉才决定了群的活跃度、持久度。粉丝比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3、连结法则。社群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的连结,而不仅仅是粉丝与品牌或者粉丝与群主之间的连结。连结越多,价值越大。而这个连结不应群人数多少决定,而由彼此之间互动频次决定。
三个案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是奕宏亲历的粉丝经济、社群运营的案例。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一切都刚刚开始,所有人都是在探索与实践,只是希望这些对大家有启发,有帮助。
秦刚:现如今传统餐饮想做大,应该如何与资本对接?
余奕宏: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餐饮企业经营的好,现金流非常好,所以绝大多数餐饮企业是很少跟资本打交道。还有一些品牌采用加盟代理的方法,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尤其是那些懂金融、与资本关系良好的企业,就显示出他们在这个时代的优势。尤其今天的资本不仅仅能够提供企业发展的资金,还可以提供给企业宏观的战略布局、高级人才的引进,帮助企业规范化、制度化。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国家战略就是成为品牌大国、资本强国,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如果我们的餐饮企业家还按照过去的经验,老的思维来思考企业发展路径,就又要落后于时代。
而今天互联网金融更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融资渠道,例如众筹、P2P等,传统的餐饮企业也不可以忽视。
秦刚:你专注于互联网餐饮生态圈,成立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具体怎么运作?
余奕宏:现在专注于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8小时打通粉丝经济训练营已经没做了。跟秦刚老师请教过,专注聚焦一个细分领域,如今算是初见成效。
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的成立纯属偶然。我聚焦餐饮,尤其是新餐饮研究半年后,写了一些在业内算是有影响力的文章,当时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影响力,以及找一群真正的价值观吻合,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就成立了,当然反响出乎我的意料。
至于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的运作,如今我也是结合线上线下交流。线上我有系统的课程,线下已经做了三次聚会。我是完全按照社群的运作方法来做这个俱乐部的,当然这个俱乐部才短短80天,所以还是个孩子,我会付出更多的精力陪伴她。所幸会员满意度很高,如今已经出现企业几个合伙人陆续加入,以及老学员主动推荐新学员了。这是我最乐于见到的。
至于未来他会发生哪些化学变化,会往哪个方向走,我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持续创造价值,贡献价值。
秦刚:你如何看待2015年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余奕宏:关于2015餐饮大变局,我有几个趋势思考。简单说,一方面连锁化,标准化,规模化是必然,另一方面,小而美,人性化,社群化餐饮品牌也会层出不穷。至于互联网化,无论大小,都是必经之路,未来没有不是互联网的企业。
秦刚:一路走来,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与读者分享?
余奕宏:我认为做好任何事情,只有四个字,专注,聚焦。
三年前,我专注于社交网络,研究微博微信对企业,对个人的品牌建立与传播。完全放弃十多年大众传播的经验,人脉,甚至客户,当然还有名利。所以,可以在一年之内做了几个在全国都算可圈可点的案例。艾米1895电影街三年前只有一家店,如今全国30家,已经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全国第一。
当然,我不敢说完全是社交网络的功劳,那是胡扯。但是就当初我的团队经手之时,他们的社交网络表现就是全国领先,他们品牌快速传播的确是受益于社交网络。
一年前,我创立8小时打通粉丝经济训练营。是基于我之前对社交网络,对粉丝经济研究的基础。某种程度,我的个人品牌,尤其是在数字世界的个人品牌受益于这个训练营。
真正坚持按照那个训练营的思想,法则去运作的学员,一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自己觉得当时的学员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这个对我个人的挑战太大了,而且我在公司时就强调聚焦,我自己创业了不可能反而违背这个原则。
所以,三期之后,我在他红红火火的时候就停止了。原因就是我觉得不够聚焦,我不可能熟悉所有行业,也就不可能提供最大的价值。关于这点,我要感谢秦刚和王通老师,他们给了我深度指导。而我又是一个单纯听话的人。
当我从去年八月开始聚焦餐饮业如何互联网化,如何与互联网融合,我放弃了训练营的收入,甚至放弃了几家非餐饮顾问企业的业务。全力以赴地学习研究,每天至少见两三个餐饮行业相关者,阅读大量餐饮O2O文章,保持独立思考,凭借个人对品牌,对社群的理解,结合过去运营线下商业的案例经验,写了一些文章。
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才可以慢慢发现餐饮领域的互联网化的规律,法则,也就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体系。
有三个经验,我想和秦王会的伙伴分享一下。
1.重视线下。线下聚会一次,抵线上百次。线上效率高,但是深度不够,很容易浮在表面。无论是专业,还是人际关系。
2.重视品牌。也就是秦刚老师提出的自明星。无论是写文章,线下分享,还是出书,都是为了建立品牌,所以不要着急,不要追逐热点,不要为了短期盈利,而忘记自己出发时的初心。
3.未来是价值观定胜负。移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帮助你找到你想要找到的人,无论是投资人,合伙人,还是用户。价值观相同的人必将聚合。
秦刚:非常感谢你的分享,社群确实很多人都在摸索如何做,才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你今天的分享,可以给很多人很好的启发。
余奕宏:感谢秦刚老师的访谈,如果大家对社群运营上有更多更好的建议,可以加我的微信:余奕宏(个人微信shikonghui)
我是秦刚(QQ&个人微信号1111884,微信公众号q1111884),每天给大家一篇创业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有一些不同的思维。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秦刚(微信公众号:q1111884)&
秦刚简介:垂直互联网实战教练,1999年从事垂直网站工作,历任太平洋电脑网总编,太平洋汽车网市场总监,IT世界网CEO,39健康网联席总裁。QQ&个人微信号1111884,微信公众号q1111884)
阅读:575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年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
辩手李慕阳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做了那么多群分享,你的社群还是半死不活? - 知乎专栏
你正在使用一个过时的浏览器。请以查看此页面。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做了那么多群分享,你的社群还是半死不活?","author":"wenbin-npo","content":"回想一下,最初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入一个社群组织的?是一篇10万+的公众号文章?是一本排行榜的畅销书(例如”趁早”)?还是一次爆棚的线下沙龙?亦或是一次\"干货\"的群分享?想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对,都是内容。这些内容至少包括:线上渠道自媒体(从公众号到各类自媒体平台例如头条自媒体,搜狐自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微博 微信等)干货群分享(越来越多的社群组织者依赖于这个手段)线下渠道:各类分享会/沙龙,体验会等最初,社群的流量很多是优质的内容吸引导入的。客人都来齐了,老板该上菜了吧。于是,作为社群主菜的群分享开始遍地开花,甚至出现千群直播的大跃进。然并卵。这里面至少面临三个问题:对于社群组织者来说,优质分享者的资源开始面临枯竭, 同时,内容开始高度同质化,分享者唯title化。对于受众来说,\"听了分享,拔腿就跑\",留下的微信群处于自此再也无人说话的尴尬处境。这里面是不是少了些什么? 有内容,但是没互动?讲到这里,来,我们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参与感是整个品牌和社群的灵魂!参与感是整个品牌和社群的灵魂!参与感是整个品牌和社群的灵魂!如果只有内容,没有互动,那社群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只有内容,没有互动,那是一对多发布的媒体,就像每天晚上七点播放的某闻联播,你曾妄想过在上面加上弹幕吐槽一下吗?回想一下,你的社群是在用媒体的方式运作吗?来看一下最传统的某杂志类媒体的例子:当一本杂志下个月的封面能由自己投票决定时,”我装”(某杂志自称)的粉丝该有多强的荣耀。再来看看某知名社区五周年的例子:聊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小兴奋了?这么简单,整点内容,加点互动不就得了?杜蕾斯社交媒体的内容够不够优秀,互动够不够多?(感谢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你还能读到这里,而不是眼光停留在刚才的杂志封面上 ?)有互动的内容还不够,这只是第一步。带领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达成一个具体的目标那才叫过瘾。因为,在社群里面: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一起嗨,才是真的嗨。举几个集体”嗨”的栗子:组建一个社群,每日健身打卡晒体重,争取每年减肥5公斤组建一个社群,每周讨论一个H5案例,共同创造出一个最牛逼的H5传播组建一个社群,每天讨论一个摄影技巧,年底出一个群友的摄影合集组建一个社群,每年发起几个众筹,帮助那些平凡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组建一个社群,每天测试发烧玩家,去做一个中国最牛逼的MIUI以上这些社群有什么特点?常态化的社群活动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目标非常具体和明确好了,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社群构建的闭环:线上线下,透过优质的内容导入人群流量到社群社群通过高度互动的内容进行对人群和流量进行沉淀最后通过一起做一件事情,达成一个具体的目标来实现多方共赢的转化参与感是整个品牌和社群的灵魂!","updated":"T15:16: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collapsedCount":0,"likeCount":2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01e7c108fbff898c877b8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参与感"},{"url":"/topic/","id":"","name":"粉丝营销"},{"url":"/topic/","id":"","name":"互联网社区"}],"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593,"height":436},"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wenbin-pr","name":"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来笔巨款,买碗梁粉","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8,"tipjarorCount":0,"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23:16:25+08:00","url":"/p/","lastestLikers":[{"profileUrl":"/people/zhuojidu","bio":"对亲子教育和新媒体运营有兴趣","hash":"aefa13b112ca57f57c41bef68eca8c5d","uid":420200,"isOrg":false,"description":"","isOrgWhiteList":false,"slug":"zhuojidu","avatar":{"id":"v2-2f3eb198ebbac","template":"/{id}_{size}.jpg"},"name":"智造快乐童年"},{"profileUrl":"/people/qi-zhao-dan-che-de-lv-ren","bio":"移动互联网,社群经济,共享经济,剩余价值的爱好者","hash":"5c16cdba0e704061fae41d2d","uid":794600,"isOrg":false,"description":"虽然我是互联网行业的小白,但是我的学习能力很强。","isOrgWhiteList":false,"slug":"qi-zhao-dan-che-de-lv-ren","avatar":{"id":"f7f21bca3cba917b53d98","template":"/{id}_{size}.jpg"},"name":"骑着单车的旅人"},{"profileUrl":"/people/bu-he-du-ji-tang","bio":"建筑","hash":"26b59a35436a92fcf83b55a6d7934c0f","uid":278100,"isOrg":false,"description":"","isOrgWhiteList":false,"slug":"bu-he-du-ji-tang","avatar":{"id":"7f4933bbc349dbd0edce28a92abe55e3","template":"/{id}_{size}.jpg"},"name":"不喝毒鸡汤"},{"profileUrl":"/people/xiao-yi-min-49","bio":"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hash":"e0bb63ddd8f5","uid":531000,"isOrg":false,"description":"","isOrgWhiteList":false,"slug":"xiao-yi-min-49","avatar":{"id":"b6cdb788a1692e18ace456ac2dade638","template":"/{id}_{size}.jpg"},"name":"Shawn民"},{"profileUrl":"/people/daojianyingxiong","bio":"关注婚恋家庭现象,欢迎关注公众号《疯耍派》","hash":"b6a24cf1b955f585f04580f","uid":76,"isOrg":false,"description":"婚恋家庭研究和社群活动","isOrgWhiteList":false,"slug":"daojianyingxiong","avatar":{"id":"5ff097e4ab","template":"/{id}_{size}.jpg"},"name":"刀剑英雄"}],"summary":"回想一下,最初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入一个社群组织的? 是一篇10万+的公众号文章? 是一本排行榜的畅销书(例如”趁早”)? 还是一次爆棚的线下沙龙? 亦或是一次\"干货\"的群分享? 想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对,都是内容。这些内容至少包括: 线上渠道 自媒体(从…","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社群"},{"url":"/topic/","id":"","name":"粉丝(Fans)"},{"url":"/topic/","id":"","name":"品牌"}],"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profileUrl":"/people/wenbin-npo","bio":"公众号:社群那些事(wenbin-pr)","hash":"d0b063bddc39fe1a88f8e5","uid":391800,"isOrg":false,"description":"专注于互联网用户运营@垂直领域,粉丝,社区到社群等","isOrgWhiteList":false,"slug":"wenbin-npo","avatar":{"id":"f241e1d8562fbd9d1dd2bf","template":"/{id}_{size}.jpg"},"name":"一碗梁粉"},"column":{"slug":"wenbin-pr","name":"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content":"无论是否承认,社群是继O2O之后在2015年大红大热的互联网用语,而且有越发滚烫的趋势。2016,社群营销是趋势?何去何从?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考虑社群营销】从地域上来看,互联网行业发达的城市,品牌对社群的理解都有基础的,我接触的不少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对社群的概念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相对于北上广,其他二线城市例如南京,苏州等,则需要1到2分钟的解释,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沟通成本。当然,无论地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社群,说得更通俗一点,是盘活自己的粉丝,从“路人甲”“不明真相的群主”到“铁粉”“真爱粉”,改变自说自话,\"自嗨\"的窘境。一个表象是,在人才需求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出现各类有关社群职位的招聘,例如与此同时,这里面有很多的盲从,认为拉几个500人的微信群,把能框进来的粉丝都框进来,发发红包,就能解决一切营销痛点的不在少数。盲从之前,也请看看这些社群的运营机制,对你有没有启发:以小红书 繁星优选为代表的社区买手KOL形成的社群电商以YY,斗鱼,AB站各类网红社区为代表的社群以95后年轻人为主,QQ兴趣部落为载体的社群【社群越来越需要新的连接形式来激活粘性】越来越多仅仅以线上微信群为载体,以线上分享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社群,将会慢慢沉寂,无论当初建群时多么的豪言壮志,动辄\"每周干货分享\"云云。如若不信,盘点一下你手上那些听完线上分享,然后半年没人吭气的群。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辛辛苦苦从头到尾组织一场分享,形成的各种分享微信群,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盘活,将是一个大的挑战。看到的一些好的做法供大家参考:智力众筹,例如发动大家为某餐饮企业的经营脑力激荡,出谋划策线上线下,线下见面产生的信用背书无可取代,社群,赶紧O2O一把粉丝分级,学观世音菩萨施大爱于人间?No zuo No die.先呵护好你的真爱粉吧。(以下省去5000字,欢迎投稿。。)【小而美的社群大有可为】类似罗辑思维或者吴晓波读书会,动辄几十万庞大受众的社群,如果没有像罗胖吴晓波之类的超级领袖,将会越来越难以建立。取而代之的,将有更多小而美,细分垂直领域的社群萌芽出现,这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小圈子亚文化传播,部落化生存,这是有原始情结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500人的群活跃度会越来越低,而20人的小的社群活跃度会明显高于大的社群。反映到自媒体上,追求大而全的粉丝群体对于一个细分领域的社群,完全没有意义,举个栗子,“上海弹弓爱好者”,受众群体小,转化率一定会非常高。(插句题外话,我也不认为罗辑思维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社群,线上线下的活动除了各地罗友聚会,鲜见其他形式的互相连接。在这点上,罗辑思维某种程度上还是个具有强媒体属性的公众号。)【社群迸发出的商业机会】内容生产越来越难,受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随着阅读率的直线下滑,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经过了靠广告躺着就可以赚钱的红利期。自媒体也开始思考如何在粉丝之间进行连接,打造粉丝社群的粘性。当然,从强媒体属性的自媒体到强连接属性的社群,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关键是看你如何让大伙互相发生关系。开始出现各类为社群服务的机构或者产品,例如:为社群活动组织服务的GroupPlus,活动行等,开始为其他各类社群进行孵化的社群,例如宗宁的大熊会等。2016,社群,你怎么看?","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4:56:03+08:00","url":"/p/","title":"2016,你的社群还会存在吗?","summary":"无论是否承认,社群是继O2O之后在2015年大红大热的互联网用语,而且有越发滚烫的趋势。2016,社群营销是趋势?何去何从?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考虑社群营销】从地域上来看,互联网行业发达的城市,品牌对社群的理解都有基础的,我接…","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d3e44f7f494ba316aa53da2d9e752aab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产品"},{"url":"/topic/","id":"","name":"社群运营"},{"url":"/topic/","id":"","name":"内容"}],"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profileUrl":"/people/wenbin-npo","bio":"公众号:社群那些事(wenbin-pr)","hash":"d0b063bddc39fe1a88f8e5","uid":391800,"isOrg":false,"description":"专注于互联网用户运营@垂直领域,粉丝,社区到社群等","isOrgWhiteList":false,"slug":"wenbin-npo","avatar":{"id":"f241e1d8562fbd9d1dd2bf","template":"/{id}_{size}.jpg"},"name":"一碗梁粉"},"column":{"slug":"wenbin-pr","name":"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content":"与想做社群营销的朋友交流多了,慢慢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特定问题,\"你的社群到底解决了社群成员的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我不是闲的蛋疼,参加你的社群有啥好处?大多数的情况下,很多人只想通过社群把人聚起来,却没仔细想清楚,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如果把社群看成一个产品呢? 咱们今天试着从运营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去看社群:用户如果社群是你的产品,你的客户(社群成员)是谁?什么年纪,经常去什么地方,参加什么活动?现在主要面临什么问题或者挑战?如果是要做个女性社群,看起来下面这张图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文章写得好,举个栗子少不了。来看疯蜜的人群定位: \"一线城市资产千万,二线城市资产 300 万起;日子非常清闲,有钱有闲喜欢全球旅行;追求高阶生活品质,常常出入各种高档消费场所;颜值高。 \"再来看另外一个社群“彬彬有礼”的人群定位:\"核心人群是大学毕业以后1到5年,一线城市的“异乡人”和二三线城市的“乖乖女”。她们是互联网的资深用户,90后或85后。一线城市的“异乡人”是一个渴求上进的群体,希望能挑战自己,当然她们也缺乏归属感,人生的几个状态单身、结婚还是剩着,跟本地人可能会有隔阂,希望有一个圈子能够提供给帮助,她能在这个圈子里贡献自己的能力等…\"产品如果社群是你的产品,那么先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的产品准备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 帮助连接相关人群还是?满足了哪些需求,解决了哪些痛点? 人脉?知识?还是别的?为什么你的产品比别人的有优势? 人群够高端?服务够专业?如何设计激励体系,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举几个栗子:同样是女性社群:“趁早的粉丝自发的在多个城市成立了读书会和跑团,成为国内目前社群粘性很高的独立女性成长辅导型社群,在女性生活的多个场景中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从灵魂与肉体双维度引领广大用户成为期待中的自己”同样是健身类的社群,你的社群解决了“没有伴儿坚持不下来”这个需求吗? 说得再深入一点,“拍照打卡”晒自己的方案实施。从而形成了对他人的影响,这么多人都可以坚持方案,我为何不可以呢 ?内容优质的内容是社群的流量入口,生产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你的社群吸引什么样的人群。你的社群依靠什么内容吸引,留住,转化用户?当自己的内容阅读量不停下滑,是否会偏离自己的定位,写TFBoys和Sunshine的八卦?当别的社群不停地在做群分享,你的社群分享跟别人的有什么不同?定价如果社群的服务是有价值的,那么这个理性的人是会为这个产品买单的。如果你的社群是一个产品,如何为自己的产品定价?是免费还是收费?如果是免费的,在你的所有产品线中哪些是挣钱的?小米的社群你可以参加,不收费,但是小米的手机手环和配件都是要收费的。逻辑思维不仅会员是要收费,而且也在售卖各类书籍。吴晓波的读书会不收费,但是他的培训是要收费的如果是收费的,定价是依据自己的服务成本,还是依据同类型的社群进行定价?是收会员费还是收取平台撮合的中介费,还是按照项目来收费?从用户,产品,内容,定价这四个角度来看待社群,基本能把社群这个产品定义出来。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去看待社群产品,即经典的FAB法则,即属性,作用,益处。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试试从这个角度分析分析。做自己社群的产品经理!","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9:33:25+08:00","url":"/p/","title":"做自己社群的产品经理","summary":"与想做社群营销的朋友交流多了,慢慢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特定问题,\"你的社群到底解决了社群成员的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我不是闲的蛋疼,参加你的社群有啥好处? 大多数的情况下,很多人只想通过社群把人聚起来,却没仔细想清楚,人们为…","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commentsCount":8,"likesCount":24,"FULLINFO":true}},"User":{"wenbin-npo":{"isFollowed":false,"name":"一碗梁粉","headline":"专注于互联网用户运营@垂直领域,粉丝,社区到社群等","avatarUrl":"/f241e1d8562fbd9d1dd2bf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wenbin-npo","bio":"公众号:社群那些事(wenbin-pr)","hash":"d0b063bddc39fe1a88f8e5","uid":391800,"isOrg":false,"description":"专注于互联网用户运营@垂直领域,粉丝,社区到社群等","profileUrl":"/people/wenbin-npo","avatar":{"id":"f241e1d8562fbd9d1dd2bf","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wenbin-pr":{"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wenbin-pr","name":"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creator":{"slug":"wenbin-npo"},"url":"/wenbin-pr","slug":"wenbin-pr","avatar":{"id":"746b10c4ab9192edfb8794c","template":"/{id}_{size}.jpeg"}}},"columnPosts":{},"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都是社会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