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普通人应该向哪些人学习,学什么

作为工作很久的人,你有哪些告诫职场新人的经验? - 知乎12457被浏览1763109分享邀请回答1.2K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29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普通人如何抓住职场机遇
『作者:杜坚』『最后更新:』『浏览次数:..』『』
  前些时日,手底下的实习生小林没能通过试用期,我不得不遗憾地请他交接工作。在这个&最难就业年&告诉他失去了这个机会,似乎很残酷。想当初他一人从天津过来也不易。但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接触新领域和面对不确定性,缺乏投入度和主动性很难走得远。
  离开之前小林说,我可能会选择去支教两年,你是我进入职场的第一个师傅,我想听听你对我的反馈。我说,那我给你讲几个故事吧。
  (一)
  职高的第三年,小龙和班里三名学习优秀的同学一起被老师推荐到一家动漫公司实习。作为职高生这个机会并不容易,大家都很珍惜,打算好好干。不过进到公司才发现,自己所学根本不够用,只能处理些专业不对口的事务性工作。
  小龙想,去别的地方可能离专业更远,就留下吧。尽管依然要做很多杂事,但他常常尽快完成任务,挤出时间向各组的动漫设计师求教,没多久那些最初不熟悉的工作内容和技术都了如指掌。
  小龙工作的勤恳和主动,让他主管决定把一部新动画片的人物表情分类工作交给他。小龙全靠自己问同事、查资料、比较琢磨,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3000多个没有客观标准的表情细分工作。参与制作的设计师们无不欣赏。
  半年后,其他三个同学先后离开,小龙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合同。
  小龙跟我打趣说:剩者为王!
  (二)
  毕业前夕,职高生小蓉接受了机场实习的机会,其他同学都因为留不了机场放弃了。小蓉在机场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就是在办公楼的一楼和三楼之间奔波,复印文件,整理资料,处理各种琐事。她很快熟悉了工作内容,手脚麻利的她甚至还主动承担了她要接触部门诸如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以及充饭卡等&分外之事&。
  没多久,这个主动热情的小姑娘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半年以后,她被自己的主管推荐去票务部应聘地勤,这是一个有编制的岗位。结局你一定猜到,对,小蓉成了第一个被招入机场的职高生。
  事后她才知道,能从众多专业人员中脱颖而出,全赖实习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推荐。作为家乡第一个进入机场工作的人,王蓉成了大家的骄傲。
  这一年,她的同龄人才刚刚大一。
  (三)
  21岁对很多人来说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光,而对于小杰却无比灰暗。大二的他意外失去了父亲,这迫使他只身来京打工。没有学历和背景的小杰只求得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
  开始并不容易,一个月下来业绩为零。那年年末因为没钱家都没回。小杰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就得走人了。于是他订了个计划,每天逼自己打够200个电话。面对每天超过一半的拒接和责骂,小杰用每天的自我鼓励坚持,不几天嗓子就哑了。他的韧劲打动了经理和老销售,他们纷纷给他支招。
  从那以后,小杰开始每天总结业绩好的同事的电话,记下自己通话超过2分钟的电话,慢慢摸索自己的方法&&过年后的第一个季度,小杰第一次摘下了销售桂冠。而且他还成功地将一套内衣推销给了一位男士。一年时间,小杰完成了月薪从八百到一万的华丽转身。
  去年冬天我去采访小杰,26岁的他,已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运营总监。
  讲完故事,我跟小林说,先去一家企业好好历练自己,在职场站稳脚再考虑投身公益吧。两个月后,小林从南方发来短信:师傅,我被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录用了。
  我知道小林体会到了故事背后的价值。
  初入职场,机会不多,限制太多。但我们并非无能为力。前年我参与一项职场人物研究,有幸接触到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他们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学历一般,能力平平,没爹可拼。但如今他们已都是职场达人。当初受访的二十多位职场达人,分享故事的初衷就是希望用亲身经历激励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我们无法掌控环境,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面对职场的态度。机会是自己给的!
  &最难就业年&不可怕。只是,你别自己挥霍了并不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田媛媛)
最新专场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招聘公告查看:6979|回复:27
在线云服务-您身边的IT专家团 ...
& && && && && & 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什么?
根据上一次的调查(我们该如何坚持学习:)结果,以及在一些场合的聊天观察,发现一个事件,调查结果有一部分是大家不知道该学习什么?这是一种迷茫,一种困惑,在其他场合的观察来看,我们在选择学习的时候随心性太大,或者说跟随性,比如说看到别人用了lync,自己淡定不了了,非要学习一下,看到虚拟化火了,也去折腾一番!你觉得这样方式的选择学习是对的吗?对你有多大的帮助吗?当然,帮助肯定是有的,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等,但我今天谈论的是以实际工作出发,可能在某些程度上刺激到大家!就只当来探讨一下吧!
我们的问题可以从以下2点来出发
现在进行时
未来将来时
一 现在进行时
在这里我先问几个问题(技术能力不是唯一目标):
1,你有个人工作计划吗?
我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以前真的没有,随心性很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很不好的,没有计划,就没有目标去实施,那么我们一天八小时就会不知道上午该干嘛,下午该干嘛,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虽然很忙,但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什么内容?要想知道自己都干了什么,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目标!
2,你有事故处理记录日志吗?
我们工作中,一大部分的工作是处理用户的故障,每天的故障率有多又少,但后期在出现之前相同的故障率的几率高很多,这个容不得我们忽略,小问题我们随手就可以搞定,说明我们处理这类故障的次数已经很多了,我们有必要记录下来,不为自己也要为其他同事或者后来人员做一个记录参考,以缩短用户业务中断的时间,对于那些随手搞不定,需要搜索等手段来解决的问题,我们更应该进行记录,因为你不敢保证下次不会再遇到,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
3,你有备份计划吗?
我个人的思维是:不管你的技术能力有多低,但备份是你必须精通的,技术低,经验少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相对来说,这个实力可以在时间上进行提高,但如果出现重要事故,比如系统崩溃,硬盘损坏,这个时候,技术能力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有备份,就算技术能力再好,没有常规的备份手段,我们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先不要管自己到底有多厉害还是多么的菜,先制定好备份计划,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为过的!
4,你有测试恢复计划吗?
有了备份计划,看着一盘盘的磁带被写满,心里乐滋滋的,但你有测试恢复计划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只能祈福不要出问题!有了备份我们也需要杞人忧天,这备份可靠吗?我们的业务,我们的数据就全靠这个备份了,可不能马虎了得,赶紧的拿出你的磁带进行测试恢复吧!这是在给自己增加保险!
5,你有备份恢复指导书吗?
虽然我们有了备份和恢复计划,但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备份恢复指导书,是一个标准流程,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去备份恢复,而且我们要根据我们制定的指导书反复的进行演练,一般在出现重大事故需要恢复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的压力是最大的,面对用户的电话,上级的催促,我们可能会紧张,思路瞬间被打乱,这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恢复出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一份指导书,是经过多次演练总结出来的指导书!
6,你觉得你现在的业务正常吗?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你还没有目标吗?还不知道该干什么吗?你还敢说你的业务正常吗?
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远远不够一个最低标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的,比如,服务器操作流程规范,不是说你想怎么弄服务器就怎么弄,总是要有一个标准的流程来规范!用户权限申请记录,这些都是需要的,为后期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做基础!面对这些,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吗?
二 未来将来时
我们在选择学习的时候,也是要有一定基准的,比如我们是以何种的角度去选择学习这个技术点呢?不管学习什么,我们心里肯定是有一个小算盘的,谁都不会凭空要去学一个技术!对于这个小算盘,我也不敢说太多,毕竟每个人的考虑是不一样的,但从工作的实际角度出发,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公司现有的业务知识
公司的域或者exchange每天都是问题不断,用户电话,上级邮件,这样子我们还会淡定吗?还会想着学点其他什么的吗?当然不会,我们首先应该选择学习的是我们工作当时需要用到的,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维护,我们就有责任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如果说正常的业务都无法保证,那么我们可能压力比较大,心神不宁,更甚者可能就会被辞退,这样就更别提我们要学习了,我们在选择学习的前提就是我们先需要稳定!在我们把当前的技术点学习的差不多了,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第二点了
2,公司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内需要用到的技术(不愿意再做下去的除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把当前的技术点弄好了以后,我们就应该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了,比如,虚拟化现在都开始进入到企业里了,如果公司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内有这个规划,那么我们在选择学习的时候,应该把这半年或一年内的需求作为我们要投入学习的目标,不管这个需求是否偏门(一般来说事不会太偏门的,也就趋势所行吧),我们都需要把他放到第二选择的地位,除非不想再这里干了,当然,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选择其他技术点学习也未尝不可,但我觉得你现在已经被动了,因为半年后就要上线的技术,这个时候不学,等到了上线的时候自己手忙脚乱的在去学,对公司是不负责任的,对自己也是一种怠慢,可以说,这段时间学习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点,因为用不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慢慢的也会退化!到头来得不偿失!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问他学了没有,他说学了,但又忘记了,为什么?好久没用过了!所以根据公司未来需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考虑把他放到第二的地位不为过!
3,其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以及比较火热的一些知识点
作为IT行业的从业人员,IT信息技术的更新快,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也未尝不可,但我们需要先完成以上2点需求,才能花大把的时候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点!
4,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不对的还请指出!
学习是一种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学习也是一种选择,有句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还有一句, 有时候对于错误的选择,停止错误就是一种进步 !
你选择对了吗?
总的来说,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旁人怎么说,每个人考虑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只要无愧于心,不抱怨,不困惑,不迷茫,坚持用心,我想不管选择什么,你都是一个大赢家!
另:下一篇我们讨论如何坚持学习,拿出我的办法来!
IT之梦---你---我---他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本帖最后由 IT之梦 于
08:05 编辑
为生活而战斗,永不停息!!! ... ...
“学习是一种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学习也是一种选择,有句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还有一句,错误的选择,他们停止一下就是一种进步!”这句话很是到打动我心,有时候停止错误就是进步!!!!
人生就是跳出一个坑进入另一个坑!
武汉午饭群:,武汉的朋友请加入此群,方便交流和线下聚会!!!期待你的加入!!!
助理工程师
找对好公司,跟对好老大,如果没有,就只能全靠自己的自觉与坚持。伟大是熬出来的。
初级工程师
如何选择学习什么,我个人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大。
我是想问一下,大家想做什么?在IT领域里,网络?服务器?数据备份?信息安全?视频会议?ERP?OA?桌面支持???
你的兴趣在哪?你的优势在哪?你都了解他们能给你带来什么吗?
一个优秀的企业的老板可能会重视两个方面:知识产权和工作效率。
ok,那么ERP和OA以及信息安全将会给你带来光环。
我要学什么呢?根据兴趣还是需要?视情况而定,但是带给你快乐的永远是你的兴趣。
在线云服务-您身边的IT专家团 ...
引用:原帖由 lxmpd 于
14:01 发表
如何选择学习什么,我个人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大。
我是想问一下,大家想做什么?在IT领域里,网络?服务器?数据备份?信息安全?视频会议?ERP?OA?桌面支持???
你的兴趣在哪?你的优势在哪?你都了解他们能给你带来什么吗?
一个优秀的企业的老 ... 您说的很对,选择的范围的确很大,不过,作为一个企业里的IT支持,我首先应该掌握好现有的公司的业务,这是首要的,然后根据公司未来半年或一年的发展规划,进行提前学习,这样,在公司成长的时期,我们也不至于落伍被动,至于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我想我们现在所身处的打环境里,容不得我们选择太多,如果可以选择,也不至于那么多的苦逼诉苦,烦恼了,当然,不排除有一少部分是自己喜欢的,开心的,但大多数都是在抱怨,我不能说要外在的环境来适应我的兴趣爱好,我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去适应公司,毕竟环境和公司的本质是产不多的,相对来说个人的兴趣爱好,做事风格都是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还是要屈服于整个的大环境!在逆境中寻找我们本该没有的快乐,算是苦中作乐吧!
在线云服务--您身边的IT专家团--
社区微软技术超级群-
学习是一种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学习了!人生需要有蓝图---自己的规划(向往)
技术成就梦想
学习能力(可培养的)&&决定了你过怎样的人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微企业IT帮!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
引用:原帖由 IT之梦 于
00:45 发表
& && && && && & 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什么?
根据上一次的调查(我们该如何坚持学习:/thread-.html)结果,以及在一些场合的聊天观察,发现一个事件,调查结果有一部分是大家不知道该学习什么?这是一 ... 应该把每天的工作过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做了什么记录下来。
故障的发生和解决的方法记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
感谢楼主。给了我提醒!!!!
顶 !学习用之于心,取之于人。善于运用这是最好的!
楼主说的很对,我每个周末都对自己说要好好学习了,可是总是有各种理由不去学习,导致现在仍然在原地踏步。看到楼主的帖子,觉得帮助很大
感谢楼主&&!
故障处理日志,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谢谢版主提醒。
至于工作,个人认为心态是最重要的 (*^__^*)
助理工程师
对我的帮助很大,谢了哈
助理工程师
工作需要什么学什么,考些认证,以考促学
助理工程师
从上一个帖子追踪而来,嘿嘿
引用:原帖由 daidai 于
07:13 发表
“学习是一种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学习也是一种选择,有句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还有一句,错误的选择,他们停止一下就是一种进步!”这句话很是到打动我心,有时候停止错误就是进步!!!! ... 总结非常到位,赞
学无止境,每天都在更新升级中
:D1 总结很深刻
感谢分享,学习了。我该学什么——职场人士如何确定学习主题 - 简书
我该学什么——职场人士如何确定学习主题
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有一个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原则——聚焦。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职场人士如何聚焦学习主题,确定自己当下该学什么。
这篇文章比较长,目录如上图,重点在中间三章,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阅读。
序 争夺注意力的时代已经到来
成年人学习的最大障碍,在于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外界影响,难以聚敛心神,专一而坚持的去学习。喧嚣的外界环境,让我们朝三暮四,在一个个学习主题间疲于奔命。
1 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狂轰滥炸”的时代
在《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这本书中,作者总结了一个“互联网加减法”的概念。基本思想是:
把社会生活的过程分为创造价值(生产)和传递价值(销售)。
加法,指的是互联网让创造价值的过程变得丰富且更具参与性,比如小米MIUI系统的迭代更新;
减法,指的是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传递价值所需的成本,比如网购,从工厂直接链接到顾客。
运用互联网减法的概念去分析学习环境,你会发现,互联网缩短了学习资源与受众的距离,忽然之间,铺天盖地的学习资源都唾手可得:
微信学习群、学习主题公众号、红点直播、网易云课堂、跟谁学、读书会、兴趣小组······各类学习活动每天都在举行。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包罗万象。
那些原先很难接近的优秀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分享,让普通人也能听到他们的课程。
无疑,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互联网打破教育壁垒的一种方式。毕竟,一堂“名课”的学费动辄成千上万的年代,在成人教育方面,不同社会阶层间的“贫富差距”早已是天差地别。
然而,任何事物走到极致都会发展成反面。每天,各类不同主题的线上、线下分享,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
在不同的主题间切换,会导致每一个主题都难以达到专业深度。况且,在这些看似免费的学习资源中,绝大部分夹杂着营销信息。
大脑在不停的接受新的知识灌输,没有消化、没有整理,疲惫不堪。我们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是碎片化、低质量的知识。
2 学习挑战:从饥不择食到断舍离
处于极端生理饥饿的人,一旦获得充足的食物,会饥不择食,狼吞虎咽,极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
而处于“知识饥饿”的人,突然发现知识从四面八方涌来,也会如获珍宝一样全部去学习,直到自己精疲力尽,头脑发胀。
这不是寓言,而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现实。
我加入的培训群比较多,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社群发布的微课活动。现在我已经有选择的退出一些微信群,因为微课的语音信息太多,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全部学习,甚至于影响到手机运行速度。
互联网烽火燎原,引发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学习资源变得随处可得的情况下,对于个体而言,学习方面的挑战,已经从学习资源的获取,变为如何聚焦学习主题,建立个人的学习体系。
3 学习目标:投入有限的精力,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步入职场第1年,我开始学习一些工作相关的知识。
最开始,夹带着学校教育的惯性,我以为学习时间是无限的 ,在各类学习主题之间徘徊。直到摸索了很久,才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事实:成年人是没有大把时间学习的。
虽然终身学习的理念广受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年人要同时承担多种角色的责任,而无论是工作者还是家庭一员,都是要付出时间的。多方积压之下,能花在个人学习上的时间屈指可数。
如果想充分利用这一点点的时间,聚沙成塔,让自己在某方面成为专家,必然要追求聚焦。用投资的观点来看,就是投入有限的学习时间,获取最大的“收益”。
既然如此,那该如何迈开第一步,聚焦当下,确定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学习主题呢?
一 茫然无措时,以外部需求为主
如果你是步入职场1~3年的新人,其实并不需要去苦恼该学习什么,因为,你会发现,什么都要学。
"得益"于我们僵化的教育体制,很多22岁的大学毕业生,思维和能力仍然停留在18岁高中毕业的阶段。在我接触的职场新人中,有不会用搜索引擎的、不会用word调整格式的、不会写简单的工作文案的······
对于这个阶段的朋友来说,最需要的是去达到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平稳通过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期。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工作3年之后,选择跨行业、跨岗位求职,入职之后,也需要重新学习岗位所要求的各项知识、技能。
在工作第三年后,我选择从数字广告行业进入培训行业。职业转换期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学习培训知识。对于资深的培训人士来说,这些只是基础。但对我来说,这是全新的挑战,是进入新行业的入场券,时至今日,我还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这里提供两个外部参考维度,去确定当下的学习主题。
维度1: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当我们去求职时,HR一般会根据应聘岗位的要求,考察我们是否合适。每一个岗位被设立时,其对应的人选所应具备的素质,也会大致被勾勒出来。HR再按照这个特征去招人。
简单来说,将这些素质特征集合在一起,就是该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并非简单的能力和知识的组合,而是呈现一个冰山的形式:
水面之上,最表层的是行为、知识、技能。这些因素外显、结果可衡量、有较为明确的学习路径.
水面之下,则是决定我们在该岗位上,是否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决定因素。比如这份工作与我个人的内在特质是否冲突,是否能发挥我的天赋。
很多人在求职的时候汲汲营营,把自己打造成梦幻英雄。入职之后,却没有保持精进学习的初心,导致了入职之后的庸碌。
入职之后,我们可以去阅读HR提供的岗位说明书,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一方面精进自己的优势技能,一方面补足严重缺失的技能。
此外,在职场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在入职后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该岗位对自己的要求与HR所描述的不一致。这很可能是因为,HR擅长的是从知识、技能层面去描述岗位,也就是素质模型“水面上”的因素。而实际工作中,却是哪些“水面下”的隐形因素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胜任、是否能干得开心尽兴。
真正对某个岗位理解深刻的,一个是直属领导,一个是从事该岗位3年以上的老员工。
所以,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岗位,除了去读一读HR提供的岗位说明书,更重要的,是去与直属领导和资深员工做职业访谈,了解这个岗位所需的各类明面上和台面下的要求。
单是明确岗位的各项要求,少则需要3个月,多则需要半年,因为很多隐形要求是包含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不到实践的那一步,别人讲了你也理解不了。
当我们花1~3个月时间细致了解到岗位素质模型所代表的的各项知识、技能、素质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来确定学习主题。把自己与这个模型对比,缺啥技能补啥,先让自己的每一项技能在及格以上,不要有“致命”的缺陷。
维度2:分解工作流程,探究背后的能力图谱
除了向外探索,去确定岗位所需的能力,其实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分解工作流程,也能锁定当下的学习主题。
任何一项工作任务,其实都可以分解成细小的环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有一定流程的。
广告、咨询、培训等知识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粗略分为:前期客户拜访→需求挖掘→需求分析和确认→创意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反复沟通方案→签单→执行。
当我们分解到每一个环节后,会发现每个环节都需要运用1~2项能力去完成。到这一步,是不是心里就有谱了呢。把每项细节所要求的能力修炼好,工作就很容易做好。
这实际上是项目管理的思路,把工作细分到最小的环节,去思考每个环节的能力要求,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也就一目了然了。
我强烈建议你就自己的工作画一张流程图出来,去仔细分析其中的要求。
很有意思的是,当我持续性的用这样的思路去分解我的工作环节,发现只需要几项基本能力组合,即可完成很多工作岗位的任务。
关于这一点,在本文第三部分我将详细阐述。
在这里善意提醒的是,如果你短期内没有职业转换的想法,那建议不要去接触与工作环节无关的学习内容。对于在职场奋斗的人来说,学习的基本目的,是能把当前的工作做到良好以上水平。
退一万步讲,即便有些内容真的很有价值,等要用的一天再去学习也不迟。
二、心有定见时,以内部需求为主
对于步入职场3~5年或更久的人来说,已经不需要去学习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因为职业积累的已经够多了,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按照生涯规划的观点,这个阶段职场人已经度过“生存期”,即将进入“发展期”。也就是不用再为糊口而工作,开始有能力有意识开始筹划自己的事业,按照内心意愿制定职业发展路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专心倾听内心的声音,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未来的目标,来确定去学习什么内容。
这里也提供3个内在参考维度,去探索当下的学习主题。
维度1:从个人特质出发
1 先讲一个有关我的、年代久远的小故事。
读书时,我是一个很“害怕”数学的人。高中时,我的其他科目都能保证在优良水平。唯独数学,经常陷入不及格水平。为此,我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学习数学。比如,早上我会5点钟起床,在去学校前,在家开着台灯自学1小时数学。整个高三,我都是不屈不挠的与数学做斗争。结果,高考时我的数学仍然没有及格,我仍然记得分数:85分······即便这样,我依然凭借其他科目取得了不错的总分。选专业时,我排除掉了所有可能与数学相关的专业,最后选择了一个工科专业。糟糕的是,我并不知道,工程类学科,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别的专业都是只上一年的《高等数学》,而我专业会把数学细分为《微积分》、《概率论与统计》、《线性代数》等科目学习2年。第一个学期的《微积分》期中考试,我的得分是40分。按照分数计算规则,我的期末考试得分必须在80分以上,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总分及格。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每天都起早占座,坐在第一排,跟学霸一起听课做笔记。上课时还会与老师互动。最终,我的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了85分(百分制),避免了挂科。但是,我的感受也就是仅仅如此,考85分或者90分,不能带给我任何喜悦。学习的动力是出于面临不及格的恐惧,完成一个任务,而非发自内心的喜欢。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这段经历沉淀于心,让我不能释怀。多年以后,我不断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确定自己是ASR特质,做MBTI测评确定自己是“内向——直觉——情感”型的人,做盖洛普测评确定自己的五大优势······
我拿到了测评结果,对照自己过往的经历,渐渐弄清楚一点我的优势和个性。
以霍兰德职业倾向为例,我个人得分最高的是A——艺术型,非常吻合我本人的个性,即便我从事的工作跟艺术半毛钱关系没有,却依然尽力通过创新、艺术化的方式去完成。
我后来明白了,我的特质是不适合去学数学的,所以我学的痛苦不堪,而且学不好。
我们的个人特质,一部分趋于稳定的,这是我们人格的构成基础。另一部分是不断变化的,蕴含各种可能性,指向未来。
成年之后,那些稳定的个性、优势、特质会不断以各种方式出现。这时候该做的,是持续探索,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选择哪些自己有天赋和优势的主题去学习,尽量避开自己的劣势科目。
你的老板会教导你:“勤能补拙,只要肯吃苦,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这也没错,关键是,你要不要选择做这种人。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一层意思:即便是你不擅长的科目,努力一下,也能达到及格水平。
2 如何确定自己的特质
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做测评,常见的测评有霍兰德职业倾向、MBTI、九型人格、DISC、盖洛普优势测量。把各个测评结果,综合对比,再结合自己的过往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对比、思考,就能大概确定自己的个性、特质、优势,进而为选择学习主题做参考。
比如,我的霍兰德测评结果是ASR,即艺术型-社会型-实际型,选择去学习写作、平面设计、ppt制作这些偏感性的内容,会学的比较快,内心也不会抗拒。而如果去学习财务、会计之类的内容,就会非常吃力,负能量爆棚。
B 成就事件分析法
在工作中,无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结果。我们所经历的重大事件,都可以按照STAR-F的方法记录下我们的所作所为和最终结果:
S(Situation):自我与外部情境T(Task):我需要完成的任务A(Action):我采取的行动R(Result):最终的结果F(Feel):自身的感受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面临一个挑战,通过奋力拼搏,最终取得很好的结果,感受到内心的高峰体验,欢欣鼓舞,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可以用笔记类软件(如印象笔记等)坚持记录这些转瞬即逝的时刻,找到这些成功事件的共同点,你会渐渐找到理解自己“天命”的吉光片羽。
还有一种类似的分析方式,是彼得·德鲁克的“回馈分析法”,也非常经典,可自行百度了解。
C 替代经验法
看到电影中的某个情节,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独到某个人物的新闻报道,被深深震撼到。
阅读某个小说中的片段,在心中久久不能释怀。
辗转听说有人做了自己一直感兴趣的事,并且混的不错,内心蠢蠢欲动。
无论是艺术中的虚构情节,还是某个不相识人的励志故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历练的替代性经验。记住那些感动你的故事,寻找隐藏在后的深层次价值观,之所以你会难以释怀,也许是因为某种深层次的共鸣。
持续不断的运用这三种方法,去感受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你会逐渐了解自己的优势、天赋、这一生的生命主题······
维度2:从兴趣出发,到达志趣
成年人最大的自由,是如果你愿意,尽可以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从应试教育制度下成长的人,这不啻为自由的重生。
关于兴趣,其实也可以分为三层,也就是古典老师提出的“兴趣三层”:
第一层是感官兴趣,也就是诸如爱吃美食、爱看电影、爱旅行这些能带来感官享受的活动。
第二层是乐趣,也叫自觉兴趣,指那些参与了认知和创造性活动的兴趣。比如,从爱好看小说,到自己写读后感、写短篇小说;从爱看别人跳舞,到自己去报名学习舞蹈;从欣赏别人演奏乐器,到自己去学习乐器。到这一层,可以培养出跟兴趣相关的能力,用能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价值,价值激励反过来又会促使我们继续投入,形成正循环。
第三层是志趣,指那些持续终身、并与自己的价值观、信仰相结合的兴趣。如果有幸,我们会看到顶级高手追求事业的时候,像在做游戏一样,尽情挥洒自己的兴趣。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原本在国有钢铁企业上班,却始终不安心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她对美食很感兴趣,于是花了半年时间去研究养生美食,最终辞职创业,搞了一个养生美食沙龙,教别人做家庭营养餐、养生餐。现在,创业项目已经可以正常盈利。
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兴趣,筛选出1~2个去投入精力学习,不管是买书还是上网课。在这个兴趣领域持续练习,直到获得能力,创造出某种“产品”,然后去分享给更多的人,最终服务他人,带来收益。
总有那么一个兴趣,刚好符合你内心的潜藏已经的渴望,指引你前往新的职业天地。若觉得工作无趣,不妨重拾青年和童年时的兴趣。
维度3:职业发展的四度
在以权势、财富论英雄的中国,当我们想着工作时,总想着是往上爬,做到管理层,升职加薪,指点江山。
可是,顶峰之路,从来都是越走越窄,只有小部分人占据着从上到下的管理岗位,绝大部分人都是职场里的基层员工。
对于在银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职的人来说,向上升不仅需要有能力,还需要有耐心、运气和背景。好不容易升值,已经是人到中老年。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会发现职业也是立体的。我们可以从高度、深度、宽度、温度四个方面去实现不同的职业成就。
高度,主要是指职位的高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影响力和财务收益。职业的高度为多数人认可,并且有清晰的发展路径。
深度,指的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权威。高度和宽度,实际上就是很多人面临的Y字型职业选择:到一定时候,需要选择走管理或者走技术路线。
宽度,指的是能承担职场上不同性质的工作,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就是跨界型人才。这种跨界,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比如当HR到具体部门去工作,就形成了HRBP这一新的职位。也可以是在企业外部的,比如很多BAT的大牛,会在外面从事兼职培训师的职业,进入了培训行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温度,指的是通过职业践行对生命的热爱。有一部分人没有职业、工作的概念,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践行自己的信仰,由此,在外人看了是职业,在自己看来是一种对生命的热忱。有一个小伙子叫“抓吉娃娃”,在不断的追寻和挣扎中,最终选择了挖掘传统文化,进行服饰设计的创业之路。在搜狗微信里搜索“抓吉娃娃:总有一天我会回到太虚幻境”,读一读他的故事,你会对温度有更多的了解。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法同事兼顾四个维度,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维度做长期积累和学习。
选择高度的人,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外,还应该抽时间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想格局。看一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什么能力和知识,初期学习团队管理、企业管理等管理学内容,同时去研究行业的大形势。
选择深度的人,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了解专业方面的所有信息,再选择一个主题方向深耕。排除其他干扰,只专心于该主题的学习和应用。
选择宽度的人,**需要针对所处的企业环境,培养自己具备多种技能。每一样不用做到最好,但要能拿得出手。在关键时刻,来一次跨部门协作,自然会逐步建立个人品牌度。
选择温度的人,**需要的是不断探索和尝试,去了解不同职业不同工作的真实面目。建议先学习生涯规划的内容,多听听不同的生涯故事,再做职业调查,在工作之余确定自己的真正热爱的事业,再去徐徐图之。
总结:三点定位,确定自己想学什么
从个人特征和兴趣出发,去梳理出自己真正感兴趣、做的来的事情,列成一个清单,看其中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事业。再通过职业四度,把选择的事情放到职业这个体系里面,确定今后要走的大致方向。
假设你2年后要去远方旅行,当你确定未来要去的旅游目的地是南极还是非洲,是不是该准备的装备、该搜集的攻略就可以确定了呢。
职场上的学习同样如此,一切学习,都要有一个目的。哪怕这个目的是文艺的不着边际,也好过盲目前行。
当然,这里也需要提醒,学习是一种投入,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有产出,因此,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下,职场学习最好是在现有的职业平台上去完成。
三、第三条路:任何时候都不会失业的技能
今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连BAT这样的大厂都开始削减招聘计划。各大知名企业裁员的消息也不断被媒体曝出。
世界变化太快,让人眼花缭乱,职业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担忧未来的失业。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永远不失业?
答案是:没有!
但是,有方法在失业后马上找到下一份工作。
这种方法,就是构建一种胜任大部分岗位基本要求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1 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我们将能力分为2类:
专业类能力,各行各业要求都不尽相同;通用类能力,是工作甚至生活中都是必备的。
大家平常经常用到的通用能力有:
思考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表达能力,包含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视觉化表达(PPT、平面设计)。管理能力,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学习能力,如对陌生能力和知识的快速学习和实践。
一旦换工作、跳槽、失业,在新的工作岗位,专业技能受制于新工作的行业限制,可能不能继续为从业者带来价值。而通用技能,则可以无损迁移,为自己增加职场上升的砝码。
这些通用技能都存在入门容易精通难的特点,往往被人轻视。人人都会说话,但不是人人都深谙沟通心理和技巧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和需求,可以又针对性的去发展这些通用能力。
2 T字型人才结构
在人力资源领域,T字型人才的理论已经不是新鲜事务。T字那一横,是各类基础技能,也就是各类“通用技能”的组合,而那一竖,则是某一方面非常优秀的技能。
这个模型比较好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职业大环境的变化,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A 那“一横”的要求越来越高,且组成部分在新陈代谢。
要求越来越高:以“沟通”能力为例,职场要求已经非常高了。
在求职时,HR在面试会通过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判断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后,职场汇报、PPT演讲等多种场合都需要多维度的沟通能力。
归根结底,是因为工作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化,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结束,没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工作难以做好。
组成部分在新陈代谢:这一点比较好理解,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工作岗位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也在变化。
比方现在很多岗位要求会开车,在汽车没有普及的年代,是不会有这个要求的。这就类似人体的新陈代谢,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在不断进行细微的新旧交替。
B 那“一竖”是关键,旧+新的组合,会形成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风口上的猪”这个说法已经烂大街了,但依然有用。如果我们的优势刚好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那么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有一项相对传统的技能,那么就可以研究下如何与互联网相结合。比方说,新闻写作是传统纸媒从业人员的技能,当与互联网结合后,就有大批优秀新闻人进入了新媒体行业。
在T字型能力模型中,“一横”往往是确定不变的传统能力,而那“一竖”则尽可以去结合未来5年的发展热点。新旧组合,形成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结语 未来的趋势:没有职位,只有能力
Paste_Image.png
今天我们的工作,是依照行业—职业—职位来划分,我们认定某个职位的胜任素质模型是一成不变的,所做的事也有明确的边界。但事实上,我们已经见证了新职位的快速崛起和更替。
平面设计师是一个很传统的职位,薪资有明确的区间。而在互联网行业,UI设计、web界面设计以及更高端的交互设计师,刚毕业稍微有点经验的学生,薪资都可以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是,职位的概念将越来越淡化,能力的重要度将越来越高。用一个公式即可说明:
能力1+能力2+···+能力n=职位n
也就是说,不同的能力组合(这些能力往往是跨界的),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职位需求。
当面对变幻莫测的职场时,以不变应万变,专心学习、打磨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靠谱的职业规划。当不知道去哪儿时,不妨把目光转向独特的自我,世界那么大,总有自己的才干发挥用武之地的舞台。
这是我对于职场成人学习的看法,作为学习者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欢迎一起交流探讨。我的微信是wh,加好友请注明“职场学习”。
聚焦个人知识管理。
公众号:思维磨坊( ID:goswmf)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