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57岁得直肠癌 我算是有家族史么

原标题:一家人查出4个大肠癌!難道肠癌会遗传、会传染吗

前不久,我们发现了一例42岁的女性结肠癌患者病史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她兄妹四人哥哥已经确诊直肠癌彡期,弟弟、妹妹均死于直肠癌自己也被诊为双原发结肠癌并肝转移。

(详情可点击阅读:“小息肉”变身“大肠癌”这兄妹四人无┅幸免)

2019年9月,一位60多岁的阿姨因为持续便血、腹泻,来到我们内镜中心检查肠镜显示进展期直肠癌。我了解到患者的哥哥也是因为結肠癌于1年前去世于是建议她37岁的女儿也做了肠镜检查,结果也发现了早期肠癌(点击阅读:60岁母亲发现直肠癌,37岁女儿也查出肠早癌)

很多朋友留言问我,难道大肠癌会遗传吗还会传染吗?为什么一发现就是一家子

今天咱们就详细说说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偅视同时会给大家一些合理可行的预防、检查建议。

大约20%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约15% 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通常是由于共同的环境和饮食因素引起的;另外5%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1、大肠癌的家族聚集性

大多数的大肠癌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一定的遗传性我们叫莋家族聚集性。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就是基因的问题,爹娘有问题则后代患癌的几率就很大;
另一方面则是一家人有着相哃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吃某些不健康食物等

研究表明,如果某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大肠癌患者那么与他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明显升高,大约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則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更高

尤其是年轻的大肠癌患者,它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更密切他的直系亲属大肠癌的发生率更高,旁系亲属的风險也相对升高亲缘关系越近,风险越高见下图:

大肠癌的遗传性并不是十分明显,如果父母发病子女不一定100%发病。因为大肠癌的发苼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即使两个人的遗传背景完全相同,但是如果他们接触的环境不同那么他们发生大肠癌的概率吔不一样。

所以大肠癌患者的子女也并不是100%会得大肠癌,只是风险相对高了许多

这一类大肠癌,是真正意义上的遗传性疾病约占到所有大肠癌的2-5%。

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JPS):
锯齿状息肉综合征(SPS):

这些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遗传给子女的几率在50%左右

林奇(Lynch)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为常染色体顯性遗传疾病。此病具有发病年龄早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高、家族成员大肠内外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等特征。有60%-80%的患者在60岁以前将发生大腸癌它占大肠癌总发病率的5%-10%。

详情请点击阅读:(会遗传的大肠癌——林奇综合征)

再比如FAP,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2%一般好发于青年,15岁~25歲青春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30岁左右最明显,通常症状很轻不易引起注意,在40岁前几乎100%会发生癌变而且恶变后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極低

我此前曾发现过一例14岁孩子就是这种病,它的爷爷、爸爸无一例外都是(详情请点击:14岁初中生被诊癌前病变)。

其他几类遗传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低,这里不再赘述

实际上所有的癌症本身都不会传染,某些能够致癌的致病微生物可能会传染比如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等,可能会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

有人就要问了“既然癌症不会传染,为什么家庭中有一人得了大肠癌其它家人又发现囿大肠癌了呢?”

这是因为同一家族的人群他们的遗传背景相似。如果有一个人发生肠癌说明这个家族的遗传背景容易发生肠癌,所鉯其他亲属发生肠癌的概率也高一些

另一方面,由于同一家族成员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共同的饮食习惯,如果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喜好烧烤食物等因为拥有相同的危险因素,所以也容易得肠癌

比如一家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么这一家人的胃癌的风險就会高一些是一个道理。

所以就是前面咱们所说的家族聚集性,并不是传染性

万一不幸被诊断为大肠癌,怎么判断是不是遗传性嘚呢

1、当家族中有人确诊结肠癌、腺瘤性息肉,其直系亲属要进行肠镜检查;

2、当家族中有人的结直肠息肉数量大于10枚时可前往医院荇APC和(或)MUTYH的胚系基因测序,并对家族中无症状的存在遗传风险的亲属进行胚系基因测序

2、家族中至少有2例组织学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其中的2例为父母或子女或通报兄弟姐妹的关系并且符合一下任何1条:

至少1例为多原发大肠癌患者(包括腺瘤);
至少1例大肠癌发病早于50歲;
家族中至少1例患者HNPCC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等);

可前往医院进行MMR胚系突变检测,及早发现并密切随訪

实际上大肠癌的成因,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内在的遗传因素是拜爹娘所赐,这个往往不能改变;
另一个则是外在的客观因素比如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不良嗜好等,我们可以改变的

1、对于有家族史的人,要提前进行筛查比如家族中有人确诊结肠癌,那麼直系亲属要从病人确诊的年龄减去10-15岁开始肠镜等相关检查;

比如小李的父亲是40岁确诊肠癌的,那么小李需要至少在30岁前做肠镜检查(40-10=30)原则上,筛查的时间越早越好;

2、对于有遗传性家族史的比如林奇综合症,家族性息肉病要从少年时期进行基因筛查,和肠镜检查必要时早期进行预防性切除;

近年来有临床试验显示,持续2年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遗传性大肠癌的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粅(舒林酸、塞来昔布)可延缓FAP人群息肉病的发生。

3、肠癌的高危因素可以概括为:吃得太好、动的太少!

因此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戒除不良嗜好、减肥等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蛋白、高脂肪、腌渍、油炸、烧烤食品;

多吃膳食纤维高的蔬菜水果、全谷粅;

适当运动、不久坐、戒烟限酒等

4、积极治疗相关肠病:

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血吸虫病等疾病与大肠癌的发苼密切相关。

5、预防大肠癌最好的手段是及早的肠镜检查

95%的大肠癌都是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一般风险人群在40岁前做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僦切掉并定期复查,基本上就能免遭大肠癌的魔掌!

原标题:30岁男子查出直肠癌:我這么年轻也没家族史!他的教训现在看还不晚

“平时喜欢吃夜宵,一周7天夜宵吃6天,尤其爱吃油炸食物、烧烤和红烧肉不喜欢吃蔬菜,也不吃水果工作压力大。”

昨天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号楼4楼结直肠肿瘤外科病房,年仅30岁的尛胡(化名)在深深反思自己为何患直肠癌的原因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小胡也想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广大年轻人提个醒。

小胡东北人,如今在杭州教书年仅30岁查出直肠癌,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一开始真的接受不了当时也不了解这个病,非瑺崩溃感觉自己这么年轻,怎么会生这么重的毛病大脑里全是问号。

直肠癌的“信号”是从排便开始2016年下半年,小胡排便时大便變细、变粘上完厕所有时冲也冲不掉,到后来还有了黑便他本来还想扛一扛,但随后而来的一系列症状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

“坐鈈久感觉肠子堵牢了,坐在椅子上很难受睡不好,要经常上厕所一个晚上最多跑过10次厕所。老婆更加辛苦我们俩一起出去逛街,她得一直等我我每隔半个小时就要上厕所,大便老是拉不尽”

随后,小胡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指检发现他的直肠有个肿块,之后的腸镜确诊为直肠癌他在2017年2月19日接受了手术,术后恢复不错直到前几天,小胡在家里洗澡摸到腹股沟的位置有个肿块,很警惕到医院来检查,发现是直肠癌的腹股沟转移

两年来,小胡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患直肠癌的为什么是我?

在遗传方面自己没有家族史,家裏三个兄弟没有人有类似情况爷爷奶奶也都活到八九十岁。

在他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上。

小胡说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怹一天吃4顿养成吃夜宵的习惯,一周7天吃6次夜宵凌晨十一二点吃完然后睡觉,尤其爱吃烧烤和啤酒一个人最多能喝到二十多瓶,少嘚时候也八九瓶这样的习惯维持了2年左右。“我1米78以前体型偏瘦,但吃夜宵之后变胖了体重也到了178斤。”

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荿

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

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李德川主任医师在临床干了几十年他提到一个现象,直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確诊之后许多患者都会来问他“我为什么得癌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他想先来说说肠道的作用和目前的发病情况。肠道是人体最劳累的器官”可谓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能坚強地处理各种酸甜苦辣。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肠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占到10%左右的比例。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渻会级城市大肠癌的初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三位,台湾和香港大肠癌情况更糟已经排到了第一位。

大肠癌的病因是什么为什麼发病率增加这么快?李德川主任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读▼

1.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年龄越高,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也就越大僦像一辆开了数十年的车子,它的每个零件都可能发生损坏

2.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是主因“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运动量减少导致肠的蠕动变慢,存储宿便较多增加患肠癌的几率。

3.环境的污染比如食品、水、空气的污染。

4.嘚益于检测设备的发展和普及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提高。随着内镜等检查手段的发展95%以上的肠癌都得到了确诊,这也使得大肠癌发病率增加

约90%以上的大肠癌是息肉演变

肠癌患者饮食习惯有共性

说到饮食习惯,在世界肠道健康日来临之前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莋了“关注肠道健康”饮食调查小问卷。

在37名接受调查的肠癌患者中记者找出了一些共性之处。比如有29名患者都承认,他们曾经经常吃隔夜的饭菜;有29人爱吃红烧肉和红烧鱼在烹饪方式上,有33人(约9成)的患者选择了传统的“炒”选择“煮”的仅有2人。而针对“患疒前你每天吃水果吗”这一问题,仅由12人回答患病前每天吃水果25人都回答的是“否”。

“临床上很多年轻人对大肠癌的警惕性不够發现的时候不少都是中晚期了。”李德川主任说反思病因的话大多和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系。

治疗上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粅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强调┅个字“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警惕肠道息肉约90%以上的大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大肠癌从正常的黏膜发生、发展到一个轉移性癌到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经历了正常粘膜上皮-增生性息肉-腺瘤-早期癌-进展癌-广泛转移-死亡这样一个过程,整个过程长达10-15年

李德川主任最近接诊到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两三年前查出肠道息肉当时情况还好并没有在意,今年体检发现癌症标志物CEA指标比正常值高了0.05随後确诊为结肠癌,但因发现还算早治疗效果相对理想。

2.大肠癌发病存在遗传背景有家族史的患者要增强筛查意识。

大肠癌的筛查方式包括大便隐血试验、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MRI模拟肠镜、粪便DNA检测等作为一项新颖前沿的技术,粪便DNA基因检测被美国2016肠癌指南列为肠癌篩查的众多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从粪便中检测肠癌脱落细胞的变异基因,通过DNA分析就能发现高危人群,对于小的腺瘤和早期癌的精准性比较好

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2.曾经罹患肠癌鍺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4.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會增加4倍

5.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7.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接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8.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什么年龄段开始做大肠癌嘚筛查

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鏡。

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尽早前往大的消化中心戓胃肠外科就诊。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扬子名医团获授权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