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奥运会的精神精神,什么叫名利双收,聪明人

“奥运争光”违背奥运精神
“奥运争光”违背奥运精神
摘要:本文从“奥运争光”违背奥林匹克本质、“奥运争光”违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奥运争光”违背“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口号、体育无国界、中国体育没有价值、锦标主义、投机取巧、虚荣体育的代价、体制和政治、倍受冷落的群众体育等十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现在提倡的“奥运争光计划”与真正的奥运精神的违背之处。
关键词:奥运争光;奥林匹克;价值;体制;锦标主义
“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是中国体育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看到的“奥运争光计划”是中国体育的重中之重,而“全民健身计划”却没有多大作为。我们为五星红旗的一次又一次升起而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然而,随着对体育运动,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我们发现,中国体育的“奥运争光计划”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2008年奥运会就快要在北京举行了,我们希望它能把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给13亿中国人。
1.“奥运争光”违背奥林匹克本质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奥运会从不统计公布团体总分。国际奥委会对此再三强调,奥运会只是个人与个人,队与队之间的比赛,不是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较量。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奥林匹克的本质。而我们中国呢?恰恰是把奥运会看成了国家之间的对抗,甚至当成了战争。
其实升国旗奏国歌只是对获胜运动员的一种褒奖,这只是一种形式。最初的奥运会是没有这种形式的,直到1912年奥运会,才开始在颁奖仪式上顺带性地公布获胜运动员的国籍。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一直到1932年的奥运会才开始采用。奥运会荣誉的本意是由个人而及国家,而我们呢?根据我们的“举国体制”可以发现,我们是由国家而及个人,本末倒置。我们的错误在于:把形式当成了本质,把表面上的现象当成了骨子里的东西。我们古代有一个“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实际上我们现在犯的是同样的错误。
奥运会的宗旨是,通过互相切磋和交流技艺,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团结和增进全人类间的理解和友谊。我想请大家再重新思考一下奥运会的深刻内涵。并不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展开竞争,为了所谓的“国家荣誉”而争个你死我活。那些体育落后的国家之所以参加奥运会,也并不是为了获得所谓的“耻辱”而来的。中国人把体育当成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精神上的战争”,但体育并不是战争,也永远不会是战争!体育恰恰是和平和友谊的象征!
总的来说,所有的体育运动从本质上来说,尤其是球类项目,都是一种游戏。你就算得了第一名,其实最多也只能说明你这个民族比较擅长这项游戏而已!并不能说明更多的什么。
2.“奥运争光”违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
“奥运争光”要的是金牌,而奥林匹克的格言却是“更快,更高,更强”。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中国人必然会选择金牌而舍弃成绩。国内的比赛就曾经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在一些径赛中,所有运动员都不愿领跑,都想节省体力,伺机夺标,以致出现了大家互相有意“谦让”,挤作一堆的现象,从而使得比赛成绩极为低下。这种“为国争光”的锦标主义严重违反体育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准则,严重违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可以这样说,中国体育,乃至数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的实质就是“人与人斗”,出人头地,做人上人;而奥林匹克的主张呢?更多的是“人与己斗”,超越自我,努力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
3.“奥运争光”违背“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口号
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在1908年奥运会期间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仔细读一读这段话,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经典:
“可以认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文明----我们通常称作机械文明,使一切事物美好起来,但有些威胁奥林匹克理想的弊端却会令人不安。诚然,我毋庸隐讳,“费厄泼赖(公平竞争)”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由于种种毒害毫无顾忌地滋长,造成竞赛的狂热,赌博和冒险的狂热。因此,如果我们着手进行一次改革运动来反对这种冒险,我深信会得到这个国家的支持----这些舆论会来自为自身健康,为教育价值,为完善人类的一切爱好体育的人们,这也是最为有力的因素之一。
1948年奥运会上正式打出了“奥运会的重要性不在于胜利,而是参加,不在于打败别人,而是尽我所能”的口号。
&而反观我们中国呢,恰恰相反。但是如果你以为我们只是“重胜利,轻参与”的话,那么你又错了,因为“胜利”是我们参加奥运会的唯一目标,至于什么“参与”,我们连想都没想过,又何谈孰轻孰重呢?我们中国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含义,我们以为那只是在安慰那些弱者的口号,只是说说而已。由于中国人一贯喜欢喊“假,大,空”的口号,所以中国人以为西方人也只是喊喊口号而已,体育比赛嘛,不是为了夺取锦标又是为了什么。而事实上,西方人是这么喊的,也是这么做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奥运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何谓业余运动员,在这里也有必要非解释清楚,就是平时都有各自的职业,体育锻炼只是业余爱好。毫无疑问,他们是遵循着“重在参与”的原则的。那后来的职业运动员的加入呢,我认为依然没有改变,因为总的来说,他们并不靠奥运会的成绩来生存。而中国的专业体育的“为国争光”,其实和奥林匹克的精神和原则是不大符合的。很明显,中国人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参与一下,中国人要的更是成绩!
4.体育无国界
一位法国人,带着一支在法国领土上培养出来的“法国二队”,击败了法国队,而且把法国队淘汰出局。一位韩国人,带着中国队在韩国的土地上,战胜了韩国队,夺得了冠军。
&我们能不能仔细想一想,我们的体育是不是太狭隘了?很简单的道理,就拿女子曲棍球来说,是韩国队一枝独秀更能推动女曲水平发展呢,还是有更多的球队迎头赶上,大家你追我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更能带动运动水平的进步呢?
其实体育和爱国本来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是我们强加在上面的。长久以来,中国的运动员有许多都是从小学习不好,调皮捣蛋,实在没有出路了,无可救药了,才被家长不得不送到体校练体育的。而几乎所有的同胞都会为自己的运动员夺冠而高兴,而只要自己的孩子不至于没出路,是决不肯送自己孩子去练体育的。&&&
再看被我们捧成“民族英雄”的这些奥运冠军们,他们往往一旦奥运金牌到手便算完成了任务,功成名就,甩手不干!可以说,搞体育,只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跳板,一个成名成星的途径而已。还说什么为国家,为民族。明明是当逃兵,还冠冕堂皇的说什么“激流勇退”!我们国家为了培养他们,花了多少财力物力呀!你再看看那些国外的运动员,他们的运动寿命怎么就那么长!
5.中国体育没有价值
下面我们想把中国的体育和其他行业做一个比较,各行各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而中国体育是没有的,她是纯粹为了“奥运争光”而存在的。这就好比是种粮食和棉花不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而是仅仅为了争得“产量世界第一”的名号;采掘煤炭不是让人们取暖用的,而仅仅是为了争得一个“产量世界第一”的名号;拍电影不是为了供人们欣赏和娱乐的,而是纯粹为了夺得奥斯卡大奖的,等等,等等……..这样争得的所谓荣誉也只能是虚荣罢了。对人民无益的第一,对社会无用的荣誉,还是不要了吧!国家还不富裕,把我们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那些真正对人民有用的事业上不好吗?
而尽管现在的中国体育已经部分职业化,但是仍然把职业体育当成是“为国争光”的工具,把她作为国家队的附属品。这样,职业体育的给观众带来精彩享受和快乐的真正价值就无从实现。这样的所谓职业化,也只能称作是“伪职业化”罢了。同理,中国体育和欧美体育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而再看中国的专业体育呢,只有一个唯一的目的,那就是“为国争光”。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许多体育比赛,比如“全国手/曲棍/水/棒/垒球锦标赛”等等,都是在空荡荡的体育馆甚至是没有看台的训练场里进行的。可以说中国的这些专业体育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一文不值。他唯一的价值就在于所谓的“为国争光”。
如果说职业化以前的中国体育主要是为了出名,那么职业化以后就是为了名利双收。事实上,我们的体育人也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以为职业体育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让他们的腰包迅速鼓起来,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职业体育的本质和精髓。
6.锦标主义
中国体育不是在追求体育的荣誉,而是在利用体育去追求荣誉。中国人不是在搞体育,而是在利用体育。中国体育只有体育的“形”,而没有体育的“神”。比如项目的选择上,不是看这个项目有多大的锻炼价值,对人民有没有益处,而首先是看她是否是奥运项目,是的话就不遗余力地大干快上,如果不是就靠边站。表面上看,对奥运会马首是瞻,可实际上,是在赤裸裸地对奥林匹克加以利用。
我们注重的不是体育本身,而是金牌。为什么我们的集体项目水平不高,而取得好成绩的往往是个人项目呢?其实并不是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我们不善于团结。这次的答案用我们的一个基层教练员的话就可以来回答。我曾经问他,咱们体校的孩子这么爱踢球,为什么不搞个足球班。他答道:关键在于集体项目出成绩难,占编制又大,浪费财力又消耗人力;不如个人项目划算呀!原来我们中国人搞体育不是以人民的需要和体育本身的价值来搞的,而是以夺金牌为原则的。
7.投机取巧
人们常说中国的体育是“阴盛阳衰”,并籍此以讥笑我们的男同胞们。而实际上这是没有道理的。由于天生的生理的原因,女性在运动技能上一般比不过男性,所以在西方,女子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不太受重视。有好多参加奥运会的女性都是纯业余的运动员,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机遇。我们从娃娃就开始抓起,训练,比赛,饮食起居,一切全包。而且我们的女子项目都有专职的男运动员作陪练,这是国外的女运动员永远都连想也不敢想的。就是凭借着这样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举国体制”,我们的女子项目成绩比男子的还要好。拿我们的专业运动员去跟人家的业余运动员比赛,我不知道就算赢了又有什么光彩的!更何况我们往往还会输给对方,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嘛!而男子项目呢,往往是以我们的专业运动员去跟人家的职业运动员较量,竞争比女子项目要激烈地多!
可以说我们的体育是投机取巧,金牌至上。在西方人看来,女子体育的金牌,一般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从纯粹体育的角度来讲,女子的竞技水平比男子差的很远。而在我们眼里,金牌就是金牌,只要是金牌我们就光荣!我们认为女子冠军和男子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从来没想过这金牌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我们的优势项目都是速成型的,都是在世界上不是很普及,影响不是很大,竞争不是很激烈的项目。而像田径,游泳这样的大项,是需要深厚民族体育文化积淀的,在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是很难搞上去的。
8.虚荣体育的代价
&再请大家比较一下,西方国家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因为他们的运动员都是自食其力的。除了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之外,他们平时都是以运动为职业的,并不是依赖于国家而生存的。近些年虽然普遍增加了夺得奖牌的奖金,可是那也没有多少。可以说,夺金牌只是他们捎带性的,只不过是顺手牵羊而已,比如美国的NBA球员在奥运会上的梦N队系列。而中国呢,平时都是养着这些运动员的。而且,这些运动员将来退役后的就业也都是全包的。同样是摘金夺银,看看我们付出的代价有多大!看看到底谁的投入产出比和效率更高?也许有人会说,只不过几支球队嘛,又能浪费多少钱。可是不要忘了,在这些国家队的下面,还有各级的地方队,省队,市队,庞大的各级体校的训练网络。
不仅如此,由于动机不纯,出发点不正,所有的中国运动员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心理压力巨大,包袱沉重。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足球每每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每每在阴沟里翻船。其实体育这东西,足球这东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那有什么可踢的啊。关键是中国的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早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承载了太多本不该承载的东西。而有一点不难理解的是,由于足球这个项目场地大,人数多,影响大,又主要是由人类身体上最笨拙的脚来完成动作,难度最大,所以是最容易受心理因素影响的体育项目。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点心理波动都会直接导致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施拉普纳在看到中国队员肌肉僵硬,注意力难以集中之后,误以为队员爱国心不够,他高呼爱国主义。其实他不懂得,那是在火上浇油,抱薪救火。而米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一眼就能看出队员之所以精神紧张,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尽管他永远都不会明白和理解这个压力来自何方,但是他知道如何治疗,所以才会有44年的梦想成真。只可惜他的“快乐足球”只能治表,而不能治本。如果不转变狭隘的体育观,中国足球永远也不能有所成就。
其实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可悲的是,本来中国人的虚荣心都够强了,从西方传过来的奥林匹克运动又加剧了中国人虚荣心的高度膨胀。比如,本来在西方被作为一个纯粹的民间的相当于游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国却被顶礼膜拜,许多人都觉得很神圣。当然,这不是奥林匹克的错,也不是中国人的错,那么是谁的错呢?谁的错也不是,是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
9.体制和政治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体育体制是跟前苏联学的呀,会有错吗?好的,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我们到底从人家那里学到的是什么。前苏联的体育,以足球为例,光首都莫斯科就有至少五支传统的老牌强队,斯巴达克队,火车头队,迪那摩队和鱼雷队等等。也就是说,他们实行的也早就是俱乐部制。而中国呢,实行的是省市代表队制,每个省市只有一支最高水平的球队。北京就只有一支北京队,广东就只有一支广东队。俱乐部和中国的省市代表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省市代表队的任务是“为省争光,为市争光”,这和国家队“为国争光”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而俱乐部呢,就不是这样了,他是依托于观众而存在的,只不过没有职业化和商业化。尽管社会制度和西方国家不同,可是前苏联的体育体制和西方是大同小异的。我不知道说中国体育是跟前苏联那里学的人是什么根据,就算有,可惜中国人从前苏联老大哥那里学到的也只是体育的“形”,而没有学到体育的“神”。
有人总是拿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来为中外体育的区别找借口,其实这主要并不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而是体育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
还有人说,中国体育之所以这样做,是为政治服务的。有没有这个因素在内呢?不可否认,有的,包括前苏联,也是有的。体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受到政治的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可以理解政治对于体育的影响。可是那并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的还是强烈的民族虚荣心使然!
10.倍受冷落的群众体育
&由于“奥运战略”的影响,我们的国民,一听到体育二字马上就会联想到为国争光,马上就会想到摘金夺银,把体育当成了运动员的事情,和咱们老百姓没多大关系的。由于对体育运动的片面理解,严重影响了我们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就是在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业余体育比赛当中,也是锦标主义至上,成绩压倒一切。打场篮球赛,有些甚至不让自己单位的人上,一水儿的“外援”!
普及和提高是体育运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对。然而,中国体育只搞提高,不搞普及;就算搞普及也只是为了提高才去搞。从来都没想过普及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反过来为了普及而去搞提高了。正因如此,中国体育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后继乏人,缺乏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振梁.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本质.体育文史,1996(5).
2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冲突和融合.体育科学,1995(4).
3曾理.全球化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利益审视.体育学刊,2003(3).
4陈彦.试论奥林匹克运动对21世纪中国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与科学,2000(4).
5崔乐泉.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问题与中国当代体育面临的机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9(2).
6李卞婴,樊奇.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的关系.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7肖力.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的冲突和调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8任海.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业化.体育与科学,2000(5).
9唐宏贵.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10张江南,李爱群.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组织管理体制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朱军,谢雪峰.试论奥林匹克运动的与时俱进精神.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2卢元镇.还奥林匹克的游戏本源.体育文史.1996,(4).
13.李其森.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体育”的哲学思考.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
(3).&&&&&&&&&&&&&
&&&&&&&&&&&&&&&&
14李修珍.世纪之交的中国体育哲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4).
15.王乔君.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的发展与变迁.体育文史,1998(4)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铭记奥运精神.ppt3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奥运会吉祥物简介
3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 五个福娃“北京欢迎你” 12 什么是奥运精神? 27
从古至今奥运吉祥物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瓦尔第(Waldi)。 尽管第一个奥运会祥物出现在1968年法国格海纳布第10届冬奥会上,但人民习惯上还是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五彩狗“瓦尔第”称为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会吉祥物。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会吉祥物阿米克(Amik)。 阿米克Amik是加拿大印地安语海狸的意思。 1984年美国洛杉矶 奥运会吉祥物山姆(Sam)。 由迪斯尼公司设计。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卡通造形的鹰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十足的美国风味,吉祥物被商业化利用也从此次开始。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吉祥物虎多利(Hodori)。 1988年汉城吉祥物 Hodori。"Hodori"被设计成一只友善的动物,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吉祥物的名字采取了社会征集的办法, Hodori是从2295个建议来稿中挑选出来的。"Ho"是韩语的虎,"Dori"是韩国人对小男孩的称呼。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吉祥物依奇(Izzy)。 Izzy是奥运史上第一个电脑设计的吉祥物。这个小怪物最初的名字叫"它是什么" What is it? ,组委会公开为他征集名字,收到世界各地数千名儿童的回复,最后采用了亚特兰大32名儿童的建议。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澳利、悉德、米利(Syd、Olly
Millie)。 Syd、Olly和Millie是三个澳洲本土动物,分别代表土地、空气和水。 Olly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来自于奥林匹克;Syd表现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来自于悉尼;Millie代表千禧年 。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费沃斯)。 根据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设计。他们一个穿橙色衣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奥运精神和莫须有罪名
奥运正式开始,开幕式的主题“激励一代人”确实是让我感受到了那股奋斗向上的力量。如果每一代人都想着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并且从自己的手中完好的把这个世界托付给下一代,那不用多说,世界肯定会越来越美好。希望所有人,特别是中国人,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中国人,多为咱们的下一代着想,几十年后,我们要把怎样一个中国交给他们?但愿那不是一个环境被严重污染,食物与毒物混杂,民主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优秀人士大多想移民的中国!(感慨一下,下面回到正题)
奥运的各项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中国游泳队的孙杨确实是实力超强,小伙子真不错,破记录以绝对优势拿了金牌不说,在接力赛中最后一棒连续赶超两名世界顶级选手,帮中国队拿到了一枚铜牌,nnd,这是什么水平?能有资格进入奥运会参加比赛的基本上都是高水平的运动员,能进入决赛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而接力赛中摆在最后一棒的肯定是高手中的最强者,而孙杨超越的是这样两名强手中的强手,这是多么恐怖的的战斗力哦!!!
另一个小姑娘叶诗文也是非常棒,破了纪录拿了两项金牌,因为成绩过于优秀而被外媒质疑。国内的媒体和很多人很反感外媒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应该这么质疑。在我看来,外媒的质疑却是对叶诗文优秀成绩的极度肯定,因为你的成绩太好了,好得都超出了常人的接受上限,所以人家才质疑。咱们完全不用生气嘛,对于公众事件,大家有权利进行各种讨论,发表各种观点,如果人家一质疑,咱们就去否决人家质疑的权利,不让人有不同的意见,那这个社会就太落后了。咱们叶诗文的成绩是真实的,是站的住脚的,药检的结果摆在哪儿例,不怕谁来质疑,摆事实,讲道理,这才是对待质疑的正确方式。有这么一个环境,大家都能说话,任何意见都能发表都能讨论,说得多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这两天女子羽毛球打假球的事情闹得是沸沸扬扬,先是女双队员为了在淘汰赛中避开中国自己的选手而故意输球,后来新华社批评女羽打假球,再是国际羽联以故意输球违背奥运精神为由,取消中国女双队员于洋,王晓理参赛资格,然后是李永波进行所谓的道歉,到现在国际羽联说不严惩的话要被国际奥委会取消资格,反正是多方面吵来吵去。
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怎么被搞得如此复杂?球员在比赛中保持实力,避免与强手相遇,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对手,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这不过是一种战略的选择。而且规则是支持这种做法的,否则比赛就不用打小组赛,直接淘汰赛上马,各小组的1,2名相碰的时候也不用交叉的1对2,直接强强pk算了。这些规则不都是为了尽量避免高手在前期相遇,以便把精彩的比赛留到后面,让成绩尽可能的体现出选手的水平吗?既然是这样,参赛选手为什么就没有选择的权利,非要一路硬拼到底吗?如果战略上的暂时退让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取得更好的名次,这算是违背奥运精神吗?
看看别的项目,足球强队在小组已经出线的情况下,派上板凳队员参加剩余的小组赛,因而没有拼尽全力,这算是违背奥运精神吗?短跑,游泳运动员在预赛中已经领先,确保可以出线的情况下,放慢脚步,放慢速度,保留体力以备决赛,这算是违背奥运精神吗?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中分工合作,有开路领骑的,有假动作干扰对手的,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保证主力队员能第一个冲到终点而服务的,而他们自己的目标却不是追求第一,请问这算是违背奥运精神吗……
运动员故意输球,是因为规则没有赋予他们选择的权力,规则没有给它们实施战略计划的空间,所以他们不得不去故意输球。因为故意输球,造成观众的不满,进而造成国际羽联的压力,这个问题的成因不在队员身上而在规则的不合理性上,因此国际羽联更应该想的是如何修改规则,而不是简单的用奥运精神挥舞莫须有的大棒去惩罚球员。
对于国际羽联来说,球员是弱势群体,这些球员为了4年一届的比赛,刻苦训练多年,到头来却被国际羽联的一纸处罚而赶出场外。要知道,很多球员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很可能一辈子就只有一次,这种处罚对他们来说太过严厉了。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做出故意输球最终决定的,肯定是教练而不是运动员,因此,教练更应该承担起责任,当他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他应该为此据理力争,应当为此去保护运动员的权益。再说了,教练是有组织的,当教练的决策是合理的时候,组织应该给予支持,应当与不合理的规则作斗争,而不是简单的让运动员来扛。
话说回来,作为一名观众,当我去赛场看球的时候,我当然希望看到一场精彩的比赛。花了不少钱,看了一场假赛,还不能退票,那我肯定相当不爽,不找几个人来骂一下难平我心头之愤。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想:你这么说过来,那么说过去,这个不对,那个不行,除了抱怨之外就没有什么实质的建议和有用的话,你有本事倒是想点有用的招啊?我想说的是,我就是一路人甲,发发牢骚而已,想办法解决问题应该是羽联的事情,他们是拿工资干活的,这事就该他们来干。作为观众,我看看比赛,高兴的时候喊两声,不高兴的时候发发牢骚,这就是我所做的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不过例,对于这次羽毛球的事情,我还真是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方案在我刚知道这次故意输球事件的时候,连脑袋还没来得及拍我就想到了,很简单,分析如下:
国际奥委会要奥运精神,羽联要观众满意,观众要真实的比赛,球员要战略选择的空间——故意输球的权利!这是需求,既然他们要,那就给他们嘛!
我们需要在规则上肯定故意输球的权利,我给这种权利起个名字叫“选择权”。任何一场比赛,球员都有权利申请这场比赛为“选择权比赛”。一场比赛,没有人申请选择权,那么这场比赛为正常比赛。有一方或双方申请时,这场比赛为“选择权比赛”。“选择权比赛”的胜方将得到“选择权”,他可以行使“选择权”,修改比赛的结果为自己想要的结果——输或者嬴。因为他本身就是胜者,选嬴的话比赛结果就是最后结果,选输的话,他成功的实施了战略,选择了他下一轮的对手。而输的一方输得心服口服,没有怨言,比赛真实,观众满意,只有拼搏,没有假球,奥运精神得以彰显,皆大欢喜矣!
这不是开玩笑,我很认真的说,只是不知道有关机构会不会很认真的考虑!我觉得吧,对规则做类似的改动,是迟早的事情,这是趋势,谁都挡不住。另外,这世界上聪明人比牛毛多得多了,肯定有人比我还早就想出这种主意,国际羽联和奥委会中肯定应该有人早就有这种想法,如果是这样,请你们大胆的做吧,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大踏步的向前走吧,你再不走,让别人把你的路走了,你就无路可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运会的精神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